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一、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鲁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一、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鲁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一、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鲁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一、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一、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庙后中心中学于新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橡皮、小刀等学习用具。

【教学方法】

1.讲解与示范结合,自学与讨论结合,合作与交流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3分钟)

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物体:铁钉和铁锤,课桌和木凳。

师:请把铁钉、铁锤、课桌、木凳进行分类;并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几类?

生答,师出示幻灯片,并分析得出: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师: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它们含有的铁一样多吗?课桌和木凳都是由木头组成,它们含有的木材一样多吗?

小结:由此看来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30分钟)

教师:出示投影片:

质量(mass):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 表示。

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学生朗读。

师:下面请各学习小组按着学习提纲自学课本P94-95页,然后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自学提纲内容如下: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变化?举例说明。

4.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内容,了解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

教师: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学生: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比它大的单位有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g=10-3kg 1mg=10-3g=10-6kg 1t=103kg。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投影片。

巩固练习:单位换算(屏幕显示题目)

5 t =______ kg 50 kg =______ g

10 g =_____ mg 50 mg =______ g

教师:答的非常好,我们继续往下学习,第三题: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变化?举例说明.

教师:谁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时,质量如何变化?

学生:我们在超市里买的商品从商店回到家里,虽然位置变了,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当物体的位置变化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变。

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岩石,虽然位置变了,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

不变。

教师:当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时,质量如何变化?比如我们把一块铁砸成铁板,形状变了,它含铁的多少变了吗?质量呢?

生答,教师点评。

教师:物体的质量随状态变化吗?

学生:不变化。一铁块熔化成铁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变。

教师:说得好,水结冰,冰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不变。

教师:同学们的讨论分析非常好,质量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它实际上反映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出示投影片: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在大屏幕一显示题目)哪位同学来做下面小题?

练习

1、一满杯水结冰后,冰将杯子胀破了,这是因为在水结冰时()

A、体积变大了

B、质量增大了

C、体积和质量增大了

D、体积和质量都减小了

2、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A、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B、一物体从月球被移动到地球上

C、一块被加热至发红了的铁块D、不断长高的一颗树

教师: 生活中,很多商品都标明了质量值,同学们请看.(出示投影片)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生:日常生活中称物体的质量的仪器有杆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天平等。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测质量的工具)

教师: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同学们还是很关心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知道这么多测量仪器,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有的同学对弹簧秤这个仪器有异议,的确,弹簧秤不是测质量的仪器,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到。

教师: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发明出更便于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质量的仪器。

教师:虽然测量质量的仪器较多,但学校实验室中使用天平测质量,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我们初中阶段需要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托盘天平的结构图)下面给同学们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底座、两个托盘,另外每架天平都配有一套标准的砝码和镊子。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所以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在使用天平之前要牢记几条要求。

教师:出示投影片(一)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学生:(大声阅读)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使用天平的几点要求,下面请各组开展讨,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开展讨论)

教师:请各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如果被测物体的质量超过了天平的称量,测不出结果,还可能把天平损坏。

学生:用手接触砝码,把砝码弄湿、弄脏,在盘中放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容易使砝码生锈和腐蚀天平、砝码,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教师:大家分析的很好。下面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被称物体。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

学生:(准备实验仪器)

教师:(大屏幕显示:(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水平放置,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粱平衡。

学生:(学生调节天平)

教师:(教师巡视指导,并在屏幕上提出下列思考题:)

①将游码放到标尺上的0刻线上时,是游码左边还是右边与0刻度线对齐?

②横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③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

教师:刚才发现有的小组的天平的横梁左端高,有的右端高,哪组能发表一下意见,你们是如何调节的,使天平平衡的?

学生:左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教师:大家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非常好,至于为什么,学完了杠杆的知识后,大家就明白了。

教师:现在有的组的天平的横梁还在动,有的已经静止,如果都等到静止后再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太浪费时间,我们还可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学生:指针以分度中央为准,左右偏转的幅度相等。

教师:同学们都非常努力的将天平调节平衡了,天平一旦调节平衡,就不能移动位置,否则,需要重新调节。因为桌面的不同位置的水平程度不同。

教师:下面我们来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显示:3.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可以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梁恢复平衡。)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还是先加质量小的砝码?

学生:先加大的,便于测量。

教师:好,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测的物体的质量大约多大,然后操作。

学生:(实验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刚才发现,有的组没有合适的小砝码,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这时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哪个发表意见。

学生:可以适当地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教师:使用游码能分辨出更小的质量,游码相当于一个“秤砣”,它在标尺上每移动一个格,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在加减砝码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先估后取,先大后小,中间大周围小,砝码不行用游码。

②加减砝码时千万不能动平衡螺母,也不能移动天平。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在你的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

2.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呢?

3.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

4.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呢?

学生:(讨论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标尺上每个小格代表0.1g或0.2g或0.5g。

学生:读数时,以游码左边对的刻度线为准。

学生:先读大的砝码后读小的砝码。

学生: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教师:(屏幕显示: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教师:大家做得非常好,请同学们整理器材。注意:怎样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学生:用镊子夹取。(学生整理器材)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天平的使用流程读一读。

学生:(大声阅读)

三、小结(2分钟)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在各个方面都一定有很多收获:

师生:(相互交流)

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是能掌握所学知识、二是能学以致用。

四、动动脑(10分钟)

教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屏幕显示出题目)

(五)课后作业(1分钟)

?1、用天平如何测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2、用天平如何测出液体的质量?

由于时间关系,这些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另外,请同学们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问题和做好复习,

【板书设计】

质量及其测量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 表示

2、单位: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二、托盘天平

(一)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

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水平放置。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

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盘的中线处。

3、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可以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

梁恢复平衡。

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走进物理 第一节有趣有用的物理第二节走进实验室 第三节向科学家一样探究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运动和静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测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声的利用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光的折射 第五节光的色散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极其测量 第二节密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 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第三节重力 第四节二力平衡 第五节摩擦力 第六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第七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第二节液体压强 第三节连通器 第四节大气压强 第五节流体压强 第八章浮力第一节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节浮力的利用 第九章简单机械功 第一节杠杆 第二节滑轮 第三节功 第四节功率 第五节功的原理 第六节机械效率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动能 第二节势能 第三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第十一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二章电压和电阻 第一节电压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三节电阻 第四节变阻器 第十三章欧姆定律第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测量电阻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十四章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 第二节电功 第三节电功率 第四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五节焦耳定律 第十五章安全用电 第一节家庭电路 第二节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三节防止触电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十六章物理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磁现象 第二节电生磁 第三节电磁铁 第四节电动机 第五节磁生电 第六节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 第一节电话 第二节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无线电通信 第四节现代通信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十九章热和能 第一节物质的分子构成 第二节分子热运动 第三节内能及其改变 第四节比热容 第五节热机 第六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二十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能源 第二节核能 第三节太阳能 第四节能源革命 第五节能源与环境

鲁教版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精编

鲁教版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已知: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过程中,下列表示两电表读数和消耗的电功率和分别随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阻值和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A.B. C.D. 2 . 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既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又可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图 b 是在探究 A、B 两种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时,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用图 a 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则前提是两瓶中液体的质量相等,甲乙电阻丝的电阻值不同,两瓶中煤油的初温可以不同 B.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时,电热的多少是通过比较两瓶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判断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C.若用图a装置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则前提是两烧瓶中所装液体的质量相等,甲乙电阻丝的电阻值相同

D.分析图乙可知,B液体的吸热能力比A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3 .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C.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不变 4 . 如图描述的是生活中与电有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B. C.D. 5 . 下列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接近0.2安的是 A.电饭煲B.台灯C.微波炉D.空调 6 .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二、多选题 7 . 已知小明所在班级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为1290.7kw.h,下图是该月底的电能表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X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公式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最新初三物理知识点(鲁教版)

物理初三上下复习提纲 (山东科学版) 课本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三章光现象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七章压强 第八章浮力 第九章简单的机械、功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图 1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一运动的描述 1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 t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 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只用v=s 计算平均速度 t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惊醒比较的标准叫做单位 2 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测量工具最常用的是刻度尺,更精确的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 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之中,基本单位是秒,常用工具是秒表 4误差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些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被消灭。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3 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摄氏度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声音的特性 1 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超出了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2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 音色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三噪声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 噪声的控制 四声的利用见课本了解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 点汇总

专题三:知识点汇总 1.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 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表示,公式为 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的单 位是_________,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物体沿着_______且快慢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我 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变速运 动,我们常用_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4. 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靠_________传播,一切 _____、______、_______物质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 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 播,声音在______、_______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 15°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______m/s,合________km/h. 5. 声音的三个特性为: _____:指的是_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频率越快, __________; _____:指的是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振幅越大, __________; ______:指的是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不同物体,____不同. 6. 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频率,它的单位是 ______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波,____________叫次声 波,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_______. 7. 声的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列举两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 声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列举两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从物理学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叫做噪声,我们利用 _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符合为_______.0分贝是 _______________,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保证 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 不能超过___________. 9.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 习提纲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一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 t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计算平均速度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只用v=s t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惊醒比较的标准叫做单位 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测量工具最常用的是刻度尺,更精确的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之中,基本单位是秒,常用工具是秒表 4误差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些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被消灭。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3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摄氏度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超出了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三噪声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 噪声的控制 四声的利用见课本了解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及基本性质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四年制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二章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3.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6.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初中物理期末测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下 初中物理期末测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g取10N/kg) 一、选择(全部为单选,1-12题每题2分,13-14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能使它静止在空中 3.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 ①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仍能进站 ②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 ③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④用力拍打被子,使被子上的灰尘落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事实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B.书包背带做得宽大而厚实 C.用细线来分割皮蛋 D.将铁路轨道铺设在枕木上 5.有一个塑料瓶,在侧壁上用锥子戳了三个洞,向容器中倒入水后,水从小洞中喷出 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6.断线的氢气球,在升空过程中 A.球的重力不断减小 B.球的质量不断减小 C.球的体积不断减小 D.球外大气压强不断减小 7.把质量相同的铜块和木块分别浸没入水中,则它们所受浮力 A.铜块的大B.木块的大 C.一样大D.无法判断 8.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 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9.下图所描述的力,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它绕地球以椭 圆轨道 运行,近地点离地面高度为439千米,远地点离地面高度为2384千 米,如 图所示,它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鲁教版初中物理五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鲁教版初中物理五质量及其测 量教学设计

《一、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庙后中心中学于新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橡皮、小刀等学习用具。 【教学方法】 1.讲解与示范结合,自学与讨论结合,合作与交流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3分钟) 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物体:铁钉和铁锤,课桌和木凳。 师:请把铁钉、铁锤、课桌、木凳进行分类;并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几类? 生答,师出示幻灯片,并分析得出: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师: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它们含有的铁一样多吗?课桌和木凳都是由木头组成,它们含有的木材一样多吗? 小结:由此看来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30分钟) 教师:出示投影片: 质量(mass):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表示。 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学生朗读。 师:下面请各学习小组按着学习提纲自学课本P94-95页,然后请各小组汇报学习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走进物理 第一节有趣有用的物理第二节走进实验室 第三节向科学家一样探究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运动和静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测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声的利用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光的折射 第五节光的色散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极其测量 第二节密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第三节重力 第四节二力平衡第五节摩擦力 第六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第七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第二节液体压强

第三节连通器 第四节大气压强 第五节流体压强 第八章浮力 第一节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浮力的利用第九章简单机械功第一节杠杆 第二节滑轮 第三节功 第四节功率 第五节功的原理 第六节机械效率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动能 第二节势能 第三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第十一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二章电压和电阻 第一节电压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三节电阻 第四节变阻器 第十三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测量电阻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十四章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 第二节电功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 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公式可求路程和时间:

鲁教版初三物理复习提纲

鲁教版初三物理复习提纲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 nm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

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 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可以用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 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估算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刻 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7、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教学文案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 点总结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公式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公式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本五四制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 鲁教版五四制) 走进物理 第一节有趣有用的物理第二节走进实验室 第三节向科学家一样探究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运动和静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测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声的利用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光现象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光的折射 第五节光的色散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极其测量 第二节密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六章力和运动第一节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第三节浮力的利用 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第九章简单机械功第三节重力 第四节二力平衡第一节杠杆 第五节摩擦力第二节滑轮

第六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第三节功 第七章压强第四节功率 第五节功的原理 第一节压强第六节机械效率 第二节液体压强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第三节连通器 第四节大气压强第一节动能 第五节流体压强第二节势能 第八章浮力 第三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第十一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二章电压和电阻 第一节电压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三节电阻 第四节变阻器 第十三章欧姆定律第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测量电阻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十四章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 第二节电功 第三节电功率 第四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五节焦耳定律 第十五章安全用电 第一节家庭电路 第二节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三节防止触电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十六章电磁现象 第一节磁现象 第二节电生磁 第三节电磁铁 第四节电动机 第五节磁生电 第六节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 第一节电话 第二节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第三节无线电通信第四节现代通信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电磁波第四节 现代通信课后练习第六篇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电磁波第四节现代通信课后 练习第六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依靠声波来传递信息 B、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C、移动通信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可用超导材料做电饭锅的发热元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现代通信和电磁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传输的信息量很大,主要用于无线电广播 B、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 C、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有利无害 D、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卫星通信中,至少要几颗卫星才能覆盖几乎整个地球( ) A、1 B、3 C、5 D、6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磁卡和VCD光碟都采用了磁性材料 B、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 C、LED灯采用的是半导体材料 D、超导材料可用来做电动机的线圈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关于信息的传递和能源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只是电磁波的发射台 B、“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次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C、风能、水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所以人类不再有能源危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16颗北斗导航卫星,北导系统区域组网顺利实现,可以向亚太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光导纤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