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December 2021 Vol.21 No.2498临床护理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气道狭窄反复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魏慧莹 邢爱华* 吴月君【摘要】 目的 探究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气道狭窄反复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
方法 于2018年7月—2020年8月选取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两组,每组39例。
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结果、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P <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4.12±0.65d、痰液减少或消失时间5.08±0.64d、肺鸣音减少或消失时间5.44±0.71d、外周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4.65±0.62d、痰菌培养结果转阴时间5.24±0.71d 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针对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气道狭窄反复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外周白细胞技术;痰菌培养;气道狭窄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1)24-098-03作者单位:211300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气管切开属于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作用在于可将有效通气量大大增加,利于吸痰、加压吸氧等操作,多数用于抢救喉阻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呼吸衰竭等患者。
但气管切开后,呼吸系统易受感染,发生率约在90%以上[1-2]。
除此之外,气管切开后,大部分患者伴随肢体功能障碍,需长期卧床,而运动量的较少易令肺部血液循环造成不良,若未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易发生水肿、淤血、肺部感染等,从而需临床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提高预后[3-4]。
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防治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强化综合护理措施(n=50)和常规护理(n=55)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的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及住院时间等差别。
结果:实验组的肺部感染、低氧血症、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下呼吸道感染”的标准确诊。
1.3治愈标准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3d;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胸片正常,片状阴影消失;血象检查2次以上正常[3]。
1.4护理方法1.4.1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术后常规护理。
1.4.2实验组采用强化综合护理措施:(1)术后病情观察:保持室内安静、整洁,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
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节律变化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正常。
持续吸氧,重视胸部听诊及胸片检查。
一旦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及肺部听诊呼吸音异常,应及早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同时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细菌转移到呼吸道,对预防肺部感染尤为重要[4]。
使用温开水、生理盐水或洗必泰进行漱口或口腔冲洗,4-5次/d。
口腔有炎症的患者则使用2%硼酸溶液或1.5%过氧化氢溶液含漱,并用棉球蘸含漱液擦拭牙齿、舌面以及口腔黏膜,以保持口腔清洁,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3)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者,在放置内导管前,可用 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将导管冲洗干净,使用碘伏消毒导管和切口周围,最后用生理盐水双层湿纱布覆盖套管外口。
充分湿化呼吸道,防止痰栓阻塞呼吸道。
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定期消毒呼吸机湿化器,注意更换无菌水。
呼吸机管道一周更换1-2次,如发现有分泌物污染则应尽快更换,并注意及时倾倒冷凝水,避免返流入肺;(4)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采取半卧位,适当抬高头部,以防误吸。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感染发生率与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症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效果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速度较快,且合并昏迷、意识障碍或抵抗力低等[1]。
患者长期住院、深静脉置管以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治疗难度大,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因此,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23~78岁,平均(45.12±5.36)岁。
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24~75岁,平均(45.63±5.34)岁。
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期间密切的监测其生命体征与病情,保证其呼吸道畅通,遵医嘱给其提供基础护理服务,结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加大感染防治力度。
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内容如下:(1)成立科室感染控制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为专业护理人员、感控医生及护士,分析真正患者的病情及其高危院内感染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病房内配置空气消毒机,每日至少空气消毒3次,间隔1小时1次,同时消毒病房地面和物品表面;对于患者直接接触到的物品或医疗器械,必须专人专用,使用前后按照要求消毒。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患者5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31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院内感染率为11.9%(25/210),干预组院内感染率为5.1%(16/316),两组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16,p005)。
1.2 护理对策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执行医嘱等。
1.2.2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强医护人员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职业暴露防护、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等,让医护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引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掌握消毒隔离技术、消毒灭菌的方法、手卫生、医院感染监测及个人卫生保健等院感知识,结合本科室院内感染的现状,通过具体事例,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②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医院感染相关规章制度[2],由专人负责,严格监督其实施过程。
定期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相关质控指标的合格程度,包括地面及空气的消毒情况、消毒器械及消毒液的细菌检查、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检查等,对未达标的及时整改,并进行复查。
③保持病室清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室内紫外线空气消毒,用消毒液进行地面消毒,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检,并出具报告。
控制病室人员流动。
对患者物品定期消毒,患者出院后所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3]。
④合理应用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及易感部位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二重感染。
护士应正确掌握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严格执行医嘱,在使用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引流物,排泄物的量、色、性质及气味,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4]。
医院感染如何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风险神经外科手术是一项对患者身体和生命都带来重大风险的手术。
手术后感染是一个常见但却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帮助医院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1.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基础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前应注意洗手,并使用有效的皮肤消毒剂清洁手部。
同时,要求手术室内的所有人员戴上手套和面罩,避免手部和呼吸道的污染。
手卫生程序应始终遵循,并定期进行培训和实施评估。
2. 严格实施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保证手术器械和操作环境无菌的重要环节。
手术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手术室内的环境也需要经常清洁和消毒。
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需要保持良好的无菌操作技巧,避免手术器械和操作区域受到污染。
3. 个体化应用抗菌药物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于预防手术后感染非常重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
同时,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药物监测,确保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前准备工作对于减少感染风险至关重要。
患者在手术前应接受充分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细菌培养、血液检查和胸部X光片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宜手术,以及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因素。
5. 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系统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医院应定期对手术后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并建立相关的统计和分析系统。
发现感染事件后,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病患隔离、抗菌药物治疗和手术室清洁等。
6. 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医护人员是感染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控制意识和操作规范对于预防手术后感染至关重要。
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和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
同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04-19T14:34:33.1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李敏[导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神经三科 510080 颅内感染是开展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常见的并发症状,属于严重感染并发症,会导致患者住院和治疗时间大幅度延长。
李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神经三科 510080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开展颅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中选出41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记录患者颅内感染治疗情况。
结果:本次研究中疗效显著患者共23例(56.10%)、治疗有效患者共16例(39.02%)、治疗无效患者共2例(4.88%)。
治疗无效2例患者均发生死亡,其死亡原因为多器官衰竭,未有足够的护理干预时间。
结论: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颅内感染病情,有效控制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颅内感染;护理干预;效果颅内感染是开展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常见的并发症状,属于严重感染并发症,会导致患者住院和治疗时间大幅度延长。
并且该类疾病属于慢性感染病症,病灶会逐渐对脑组织或神经系统进行侵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减小患者感染情况,保证其生命安全。
本文即是对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选出的41例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从25岁至76岁不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17±6.33)岁,患者颅内感染时间从5d至23d不等,平均感染时间为(16.27±2.82)d,其中单纯性颅内感染患者共36例、合并全身性感染患者共5例。
1.2方法对41例颅内感染患者均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卫生干预、发热护理以及睡眠指导等,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感染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8-12-03T15:20:09.1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2期作者:梁金兰张廷艳[导读] 集束化护理干预其实就是在有循证治疗治疗基础之上和护理措施集合起来,有效降低危险因素,改善预后,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最好的护理。
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集束化护理干预其实就是在有循证治疗治疗基础之上和护理措施集合起来,有效降低危险因素,改善预后,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最好的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急、发展快,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患者伤后功能性恢复差,甚至造成较高的病亡率和残疾率。
因此,除了开展适宜外科手术外,适宜的围术期护理也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感染的作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感染;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从我院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抽取228例,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中男60例,女54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57.2±5.6)岁。
对照组中男59例,女55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58.7±5.8)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学历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且均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大小等指标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干预组在此基础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实现个体化护理的模式。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而定:(1)加强医院预防感染组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书面考核;(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意识;(3)加强体位、口腔、防褥疮、气道、排痰护理等;(4)日常生活、心理护理并给予宣教指导;(5)提高病房环境卫生管理;(6)鼻饲管理,避免误吸;(7)积极监测感染指标,如血常规、体温、C反应蛋白等;(8)标准预防措施,包括皮肤消毒、抗菌导管的应用和维护等;(9)用药安全护理,保证按时按量用药。
神经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0—2020-10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356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医院感染11例(3.09%)。
低于三级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标准。
其中7例经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4例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患者身体条件较差、频繁侵入性操作,以及医护人员感染防范意识不佳,是引发神经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术后医院感染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神经外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引言医院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
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重点。
本研究中通过对356例在我院神经外科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10—2020-10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207例,女149例;年龄(66.23±5.24)岁。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190例,颅脑损伤手术108例,颅脑胶质瘤手术58例。
均由同一组医生成功完成相应的手术。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制定医院感染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住院资料、手术资料、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基础疾病等。
收集调查表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1.3常见原因(1)患者自身状况神经外科患者多为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以及颅脑肿瘤等。
病情严重且变化快,老年患者居多,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探讨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规范与对策作者:何冉来源:《中外医疗》 2013年第14期何冉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 274030[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神经外科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以及分析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易感部位、易感因素,同时加强规范性护理措施。
方法该院自2010年3月—2012年5月对1 560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发生院感染182例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67%,其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结论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多种因素可致院内感染,针对性地规范护理行为,能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是降低院内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护理规范;护理分析[中图分类号] R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044-02Explore Neurosurgery Nosocomial Infections Car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CountermeasuresHE RanHeze Municiple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Heze 27403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of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nursing care and an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cidence, pathogenic bacteria, susceptible sites, predisposing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he normativ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March to 2012 May 1560 cases of in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wer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Results Hospital infection occurred in 182 patients,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was 11.67%, which is a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followed by urinary tract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o Staphylococc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Klebsiella pneumoniae mainly. Conclusion invasive operation,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other factors can cause nosocomial infection, to standardize nursing behavior,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nursing care. Is to reduce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of the important way.[Key words] Neurosurgery; Nosocomial infection; Nursing; Nursing analysis一些疑难杂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逐渐上升。
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
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术后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神经外科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肺部感染知识教育、营养支持建议以及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中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神经外科术后进行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术后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神经外科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肺部感染知识教育、营养支持建议以及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
1.2.1 常规护理术后病情观察与监测:神经外科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和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特别是要关注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变化,通过呼吸变化判断心肺功能的恢复状况及有无痰液的阻滞。
如患者出现咳痰现象,应该取痰液做进一步化验以判断有无感染的发生。
还需进行胸部的听诊,注意肺部的呼吸音有无异常。
另外需要定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根据参数的变化及时调整氧气吸入量。
排痰、吸痰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无阻,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促进排痰一般应将患者的头部垫高15~30°,在避免出现误吸的同时,还能促进颅内静脉血回流,降低颅内压。
另外患者需要经常变换体位,增加翻身和拍背的次数,以利于呼吸道痰液的排出。
拍背时应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拍打,一般情况下每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拍背。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排痰,就需要进行辅助吸痰。
吸痰管宜选择软硬适中、长短合适且经过无菌处理的管子,插入时应该缓慢进入,由浅入深。
吸痰动作一定要柔和、准确,吸引负压一般在20~40kpa左右,所有操作应注意无菌,吸痰的前后仍然需要吸氧。
呼吸道护理:对于呼吸困难,尤其是血氧饱和度严重偏低的患者,应该及时采取气管切开术。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67例,分为观察组(n=186)和对照组(n=18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标签:针对性护理干预;神经外科;医院感染
神经外科患者具有住院时间较长、手术创口大、病情较严重等特点,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1]。
据报道,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10%~9.81%,高于同期平均医院感染率,仅次于重症监护病房[2-3]。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医院感染是临床医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护理干预在预防医院感染或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4-5]。
笔者针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控制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8月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患者367例,男192例,女175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186例,男103例,女83例,年龄9~76岁,平均(41.5±16.3)岁;对照组181例,男99例,女82例,年龄7~78岁,平均(42.9±16.8)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②严格执行医嘱;③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④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若有危急值结果,必须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健全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和考核制度,要求每个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消毒灭菌方法、手卫生方法、医院感染监测方法等相关技能;
②定期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控制指标的合格性,通过细菌培养全面监测地面和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医疗器械和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效果[6];
③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造成耐药性菌株的产生
[7];④对气管切开患者和留置导管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定时对内套管进行有效消毒,并及时收集易感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学监测,加强对易感部位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感染部位分布情况;通过动脉血气分析监测两组的血氧饱和度,以比较低氧血症发生率;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并记录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总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1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9%(11/186),其中呼吸道感染5例,泌尿道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2例,血液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2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7%(23/181),其中呼吸道感染10例,泌尿道感染4例,胃肠道感染3例,血液感染3例,其他部位感染3例;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6,P=0.025)。
2.2 两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7%(18/186),对照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1.5%(39/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1,P=0.0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4.4%,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2,P=0.000)(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感染的发生可直接危害医疗安全,影响患者的预后,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8-9]。
护理环节是决定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加强护理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观察组采取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进行动态血气分析,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处理,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更易接受护理人员的服务。
综上所述,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诸多易感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既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又可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春燕,陈翠芳,赵丽华.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6):176-178.
[2] 陈明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06-1408.
[3] 尚秀娟,程爱斌,安立红,等.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295-2296.
[4] 苏富萍,陈勇,曹俊英.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49-250.
[5] 叶小红,钱春妹,倪苗芬.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02-3503.
[6] 屈丹,马志红,梁进娟,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7):61-62.
[7] 李继光.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70-171.
[8] 朱继辉,魏跃,刘玉春.413例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2):1829-1831.
[9] 许翠娴.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现代医院,2013,13(5):104-106.
[10] 阮春香.加强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72-1274.
[11] 温建军,曹文静,廖常菊.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