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常见类型及特征 李静
- 格式:pdf
- 大小:666.34 KB
- 文档页数:5
临床科研设计类型第一种是描述性研究,是测量一个时点,然后一个样本的人群,或者是连续观察一系列的病例。
案例:欧洲国家开展的入户调查,把每一个家庭里面每一年红葡萄酒的消耗量进行统计(多少千克),然后跟这个家庭里面男性发生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这些病例做一个回归分析。
结果是说红葡萄酒的消耗量越大,心血管病的病死率越低,它呈现的是一个负相关的关系。
它的缺点就是没有对照,你也不知道那些没有喝酒的人患心血管病的几率,你没有做一个平行的对照。
还有就是个体的特征和群体的特征很难区分,然后就是容易发生选择性偏倚,因为这样的调查毕竟是抽样,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调查,所以它能得到假设,但是不能得到因果推断。
第二种是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有对照,但它是回顾性研究,是根据结果来选择病例组。
比如说外科证实或者B超证实你得了胆囊结石,你就是病例组,然后做了B超未发现胆囊结石的就是对照组,之后回顾性去调查性别、年龄、家族史、饮食习惯等,而做这样一个分析就是病例对照研究。
所以它最经典的是用于病因、危险因素的探讨。
病例对照的一个研究特点就是把现在的病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有病的,一类是无病的,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然后去观察他们既往的暴露。
这个暴露的概念,包括个体的特征,也包括接受的治疗措施,所以评价疗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比较容易操作,做一个问卷调查,调一些病例就可以做,比较省钱、快速,比较适用于罕见的结局。
但是它有其缺点,一个是测量误差,一个是回忆偏倚。
因为它既然是过去发生的事,人的记忆随着时间延长就记不清楚了,所以有的时候问他过去的信息,他就记不清楚了。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能从既往的医疗记录里面调阅出信息,它是非常可靠的,当初做的什么检查、什么诊断、做了什么治疗,这个就比较准确。
第三种是队列研究,不是我们人为地去分组,而是病人来就诊的时候,同样的疾病接受了不同的治疗。
比如说腰椎间盘突出,一部分病人到医院来,可能去针灸,一部分病人可能去推拿科做推拿,有的病人会去做牵引,一部分病人还可能去做手术,这个队列是自然形成的。
1 医学科研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医学科研设计的类型取决于医学专业的各自特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条件。
1.1 医学研究的分类及其设计类型现代医学研究的分类可以沿自然科学的分类,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
研究对象包括正常人、病人、动物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包括①调查研究:研究者为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研究环境因素的致病或保护作用,必须结合专业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
调查设计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先导和依据,也是调查结果准确可靠的保证。
调查设计的特点即研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用随机化分组来平衡混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故重点是调查表、分析表与抽样方法设计。
②临床试验:临床医学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病因学、诊断学、疗效和预后诸领域的研究。
疗效研究内容即有药物、手术、理化因素的效应,也有营养、护理等辅助措施与预防措施的作用,也可以是对完整的一组治疗方案或一种特定形式的治疗措施的研究。
疗效研究的指标,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是:生存或死亡,痊愈或未愈,有效或无效,症状或体征的存在或消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副作用等等。
要评价临床疗效的优劣,应注意试验设计的类型,被试因素的科学性,受试对象的代表性及其诊断的正确性,疗效指标的统一性和可靠性。
③实验研究:将若干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个或多个处理组,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这种研究称为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的特点是: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研究对象接受处理因素的种类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决定的。
因此,实验研究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误差,使多种实验因素包括在较少次数的实验之中。
广义的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
1.2 医学科研设计的内容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都是科研设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王菡侨,E m a i l :w a n h a n qi a o 99@126.c o m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李 静,王菡侨,徐茂人,柳鹏飞(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睡眠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因肥胖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疾病如高脂血症㊁糖尿病㊁呼吸系统疾病等也越来越被重视㊂但其中最常被忽略又非常具有临床诊治意义的一种疾病是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 b e s i t y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 s yn d r o m e ,OH S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㊁心脑血管及内分泌代谢系统,若不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引发呼吸衰竭㊁心律失常㊁心功能衰竭等,预后恶劣㊂本文将就OH S 的相关概念㊁发病机制㊁临床表现及最新诊治进展等方面的内容做逐一阐述,希望能引起相关临床医师的重视㊂关键词:肥胖低通气综合征;高碳酸血;无创辅助通气;瘦素中图分类号:R 563.8;R 7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12-1295-03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12.005O b e s i t y 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 s yn d r o m e L i J i n g ,W a n g H a n q i a o ,X u M a o r e n ,L i uP e n gf e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S l e e p -b r e a t h i ng D i s o r d e r ,th eT hi r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5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l i v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f a t p e o p l e t e n d t o b em o r e a n dm o r e .O b e s i t y i s b e c o m i n gi n c r e a s i n g l y i m p o r t a n t i n c a u s i n g a s e r i e s o f r e l a t e dd i s e a s e s s u c ha s h y p e r l i p i d e m i a ,d i a b e t e s ,r e s p i r a t o r y di s e a s e s a n d s oo n .B u to b e s i t y 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s y n d r o m e (OH S )w h i c hi se a s y t ob ei g n o r e db u th a sc l i n i c a ls i gn i f i c a n c ec a n s e r i o u s l y a f f e c tt h e p a t i e n tr e s p i r a t o r y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a n d e n d o c r i n es y s t e m.I f OH S n o tt i m e l y co r r e c t e d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i s p o o r ,i n c l u d i n g r e s p i r a t o r y f a i l u r e ,a r r h y t h m i a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a n ds oo n .T h i s p a p e r p r o v i d e s a r e v i e wo n OH Sc o n c e p t i o n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a n d d i a gn o s t i cc r i t e r i aa n dt r e a t m e n t .OH S d e s e r v e s 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o b e s i t y 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 s y n d r o m e ;h y p e r c a p n i a ;n o n -i n v a s i v e v e n t i l a t i o n ;l e p t in 王菡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睡眠科主任㊁博士㊁主任医师㊁教授㊁硕士研究生导师㊂现任河北医师学会睡眠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㊁‘国际呼吸杂志“编委㊂以第一主研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和省㊁厅级科研奖㊂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 b e s i t y h y po v e n t i l a t i o n s yn d r o m e ,O H S )是指肥胖[体质量指数(B M I )ȡ30k g /m 2]和清醒时的二氧化碳(C O 2)潴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a C O 2)]ȡ45mmH g (1mmH g =0.133k P a),并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如严重的阻塞性肺及气道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胸壁疾病㊁甲状腺机能减退㊁神经肌肉疾病和先天性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等㊂O H S 患者因常常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 b s t r u c t i v es l e e p a pn e a ,O S A ),临床上易将二者混为一体㊂其实二者是有差异的,O H S 患者确诊是以清醒状态下的C O 2潴留为前提条件的,而O S A 患者不一定伴有清醒期的C O 2潴留,区分二者的基本条件是有无清醒状态下的C O 2水平升高㊂有文献表明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O H S 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O H S 在肥胖O S A 患者中的患病率约为10%~20%[1],N o w b a r 等[2]研究表明,B M I >35k g/m 2住院成人患者中O H S 发生率是31%㊂由于许多研究并没有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O S A ,所以单纯O H S 的发病率尚不清楚,见表1㊂表1 O H S 的特征定义标准描述慢性低通气清醒和睡眠时高碳酸血症(P a C O 2ȡ45mmH g 或6k P a )肥胖B M I ȡ30k g/m 2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碳酸血症肺实质疾病㊁气道及肺血管疾病㊁神经系统㊁肌肉骨骼或其他原发性疾病㊁先天性中枢性肺换气不足综合征(C C H S )㊁药物或毒麻药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约90%的O H S 患者合并有O S A1 发病机制1.1 肺功能受损 OH S 患者因过度肥胖而导致呼㊃5921㊃‘临床荟萃“ 2016年12月5日第31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D e c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1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吸系统的负荷增加,同时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膈肌上移,肺容量减少,肺活量降低,尤其是重度肥胖和向心性肥胖患者这一现象更加明显[3]㊂另外过度肥胖增加了呼吸道阻力,降低了气道顺应性㊂S h a r p等[4]研究表明O H S患者与非肥胖患者相比气道顺应性降低了60%,与同样肥胖但无C O2潴留的患者相比气道顺应性降低了20%㊂同时在肺容量减少㊁呼吸道阻力升高和顺应性减低等共同因素作用下,O H S 患者潮气量明显降低,并伴有小气道塌陷导致气流进一步受限,呼气末正压(P E E P i)增加[5]㊂所有这些因素使O H S患者无论是在直立还是仰卧位的呼吸做功增加,呼气储备量减少,通气灌注不足和气体交换异常[6-7]㊂在此基础上,机体为了增加肺通气功能,代偿性的呼吸努力度增加,使O H S患者呼吸功进一步升高,因而可以导致吸气肌力逐步下降,肺的通气功能状态受损㊂1.2呼吸中枢驱动力改变当呼吸功耗增加到机体无法耐受时,机体趋向于减少通气量和增加对高P a C O2的耐受性,这样的改变将提高呼吸中枢对P a C O2的反应阈值,导致呼吸中枢对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反应迟钝,因而诱发低通气的发生㊂1.3上气道阻力增加颈部大量的脂肪堆积,且脂肪比肌肉张力差,使上气道变得狭窄,尤其睡眠时,上气道更容易塌陷,造成通气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O H S患者常常合并有O S A㊂1.4瘦素(L e p t i n)抵抗瘦素是由脂肪组织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蛋白㊂瘦素之所以能和通气功能状态相关,是因为瘦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与特定的受体结合,通过在大脑各个区域的相互作用而刺激通气量的变化[8]㊂肥胖者因为脂肪肥厚,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进而增加通气量以利排出机体产生的过多C O2[9],所以大部分肥胖患者不会发生高碳酸血症㊂但M o k h l e s i等[1]和P i p e r等[10]研究发现OH 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和不伴有高碳酸血症的肥胖患者,表明O H S患者尽管瘦素水平升高,但因其受体结合能力降低,可能存在瘦素抵抗现象㊂瘦素抵抗使肥胖患者通气代偿机制受损,因而出现高碳酸血症,C a r o等[11]研究发现,非肥胖者瘦素的脑脊液/血清浓度比是肥胖者的4倍,因此提出瘦素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渗透性改变可能是产生瘦素抵抗的原因㊂2临床表现O H S患者典型临床表现是日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以及由此造成的多系统功能损害㊂当血流动力学异常时可出现:心律失常㊁肺心病㊁高血压㊁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若有内分泌功能紊乱和神经调节功能失衡则会表现为:胰岛素抵抗㊁儿茶酚胺㊁肾素-血管紧张素㊁内皮素分泌增加㊂重度OH S患者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㊁面色紫绀㊁下肢水肿㊁活动无耐力㊂因通常合并有O S A,所以也常会伴有嗜睡㊁打鼾㊁晨起头晕口干㊁乏力㊁夜尿增多㊁性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㊂3诊断3.1 B M I首先要测量身高㊁体质量,明确患者B M I是否ȡ30k g/m2㊂B M I计算方法:B M I=体质量(k g)/身高(m)2(k g/m2)㊂3.2动脉血气分析要诊断O H S必须确定清醒状态下有无C O2潴留,需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㊂因为部分轻中度O H S患者临床表现不太严重,没有并发症出现,且动脉注射为有创操作,所以目前临床及门诊没有做为常规检查,造成部分患者漏诊,延误了治疗时机㊂还有一部分O H S患者因合并有O S A,就直接以O S A收治,没有进一步查血气分析以明确有无O H S㊂建议对于B M Iȡ30k g/m2的患者应常规进行动脉血气分析㊂3.3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C O2 P t c C O2) P t c C O2测试的是皮下组织的P a C O2,是通过含加热材料的电极来提高皮下组织的温度,加快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皮肤对气体的通透性,从而测得皮下组织的二氧化碳分压㊂但P t c C O2与P a C O2是两种不同的参数,在数值上是不相同的, P t c C O2受到皮肤细胞新陈代谢和温度的影响,测量值往往高于P a C O2㊂但目前因为气瓶㊁电极等消耗品价格昂贵,P t c C O2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但其具有连续无创的特点,因而适用于睡眠过程中的监测以鉴别其他睡眠相关的低通气疾病㊂另外,如果睡眠监测中,发现持续的低氧血症,平均血氧偏低,不能应用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解释,需要考虑到O H S的可能㊂4治疗目前氧疗㊁减重和无创辅助通气(n o n-i n v a s i v e v e n t i l a t i o n,N I V)仍是治疗O H S的主要手段㊂4.1氧疗 O H S患者低通气导致的缺氧易对机体产生危害,并可能在此基础上出现二次损害,因而为O H S患者补充氧气是临床必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O H S患者P a C O2水平升高,在此基础上不可给予高浓度氧气,若给氧浓度过高,则可抑制因缺氧反射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呼吸兴奋作用,导致C O2潴留加重,可发生C O2麻醉,甚至呼吸骤停㊂临床上, O H S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应给予低流量吸氧,必要㊃6921㊃‘临床荟萃“2016年12月5日第31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时需进行N I V治疗㊂4.2减重体质量控制是治疗O H S的重要手段,一般鼓励患者根据个体耐力采用健身㊁节食等措施控制体质量,必要时可以辅以药物,效果不明显者可以考虑手术减肥,但需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㊂4.3 N I V治疗 N I V可以扩张塌陷的上气道,改善O H S患者肺泡通气不足,改善肺顺应性,减轻呼吸肌疲劳,是纠正O H S患者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首选治疗方法㊂目前临床治疗OH S的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 o n t i n u o u s p o s i t i v ea i r w a y p r e s s u r e,C P A P)㊁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 i-l e v e l p o s i t i v e a i r w a y P r e s s u r e,B i P A P)和三水平气道正压通气(t r i-l e v e l p o s i t i v ea i r w a yp r e s s u r e,T r i P A P)模式㊂N I V模式的选择应建立在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㊁C O2潴留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程度等多因素基础上㊂C P A P可能仍然是治疗O H S的首选N I V模式㊂因为C P A P稳定阻塞的上气道,改善了通气灌流比例失调和肺结构,所以它可以充分恢复O H S患者的正常通气和氧合㊂C P A P压力调节以控制呼吸暂停㊁低通气及气流受限为目标,若C P A P压力持续增加至>15c mH2O,或患者不能耐受C P A P模式,或者呼吸事件消除后S a O2仍<90%,可选择使用B i P A P 模式㊂B i P A P中的I P A P和E P A P压差可控制在4 ~10c mH2O之间,提高压差的目的是增加潮气量,因而具体的压差设置应根据患者的每分通气量来决定㊂在B i P A P应用中,当O H S患者的S a O2有明显降低时,需要增加I P A P压力以提升S a O2,使其维持在90%以上,若通过合理的压力调节S a O2仍无改善,可给予吸氧2~5L/分,临床上应视具体情况调节吸氧浓度,但对O H S患者应用N I V模式治疗的疗效评估应以P a C O2的水平为基准㊂目前多项研究表明B i P A P较C P A P治疗O H S 更具优越性,由于B i P A P吸气压高于呼气压,在接近机体生理状况下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增加潮气量,改善肺泡通气量,促进C O2排出,缓解C O2潴留,还可增加呼吸中枢对低氧的敏感性[12],对合并轻㊁中度肺动脉高压的O H S患者,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通气和纠正缺氧[13]㊂现临床上又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通气模式即三水平呼吸模式(T r i P A P)㊂T r i P A P是在呼气相设置两种不同的气道正压,即在呼气前期设置一个呼气压(e x p i r a t o r y p o s i t i v e a i r w a yp r e s s u r e,E P A P),在呼气后期适当抬高E P A P设置一个呼气末气道正压(t h e e n do fE P A P,E E P A P),其目的是在相对低E P A P压力下促进C O2的排出,同时又防止因前期E P A P较低造成的气道再陷闭㊂理论上T r i P A P能更好的消除呼吸暂停和解除C O2潴留㊂尽管现有的研究表明T r i P A P 控制睡眠呼吸紊乱㊁呼吸相关微觉醒和C O2潴留方面较B i P A P更为有效[14],但因研究设计及样本量等问题,此结论尚待进一步明确㊂此外O H S患者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况下,应慎重选择N I V模式,尤其目前尚无B i P A P和T r i P A P在O H S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方面的临床研究,过于频繁的N I V压力变化是否加重O H 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尚待进一步的研究㊂参考文献:[1] M o k h l e s i B.O b e s i t y 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 s y n d r o m e:a s t a t e-o f-t h e-a r t r e v i e w[J].R e s p i rC a r e,2010,55(10):1347-1362.[2] N o w b a r S,B u r k a r t KM,G o n z a l e s R,e t a l.O b e s i t y-a s s o c i a t e d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 i n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p r e v a l e n c e,e f f e c t s,a n do u t c o m e[J].A mJM e d,2004,116(1):1-7.[3]S t e i e r J,L u n tA,H a r tN,e t a l.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s t u d y o f t h ee f f e c t o f o b e s i t y o nl u n g v o l u m e s[J].T h o r a x,2014,69(8):752-759.[4]S h a r p J T,H e n r y J P,S w e a n y S K,e ta l.T h et o t a lw o r ko fb r e a t h i n g i nn o r m a l a n do b e s e m e n[J].JC l i nI n v e s t,1964,43:728-39.[5] P a n k o w W,P o d s z u s T,G u t h e i lT,e ta l.E x p i r a t o r y f l o wl i m i t a t i o n a n d i n t r i n s i c p o s i t i v e e n d-e x p i r a t o r y p r e s s u r ei no b e s i t y[J].JA p p l P h y s i o l(1985),1998,85(4):1236-1243.[6] L e e MY,L i n C C,S h e n S Y,e ta l.W o r k o fb r e a t h i n g i ne u c a p n i c a n d h y p e r c a p n i c s l e e p a p n e a s y n d r o m e[J].R e s p i r a t i o n,2009,77(2):146-153.[7] L i nC K,L i nC C.W o r ko fb r e a t h i n g a n dr e s p i r a t o r y d r i v e i no b e s i t y[J].R e s p i r o l o g y,2012,17(3):402-411.[8] K a l r aS P.C e n t r a l l e p t i n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 s y n d r o m e:a n i n t e r a c t i v ee t i o l o g yf o ro b e s i t y,m e t a b o l i ca n d n e u r a ld i s e a s e sa n df o rd e s i g n i n g n e wt h e r a p e u t i c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J].P e p t i d e s,2008,29(1):127-138.[9] C h a u E H,M o k h l e s iB,C h u n g F.O b e s i t y 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s y n d r o m e a n d a n e s t h e s i a[J].S l e e p M e dC l i n,2013,8(1):135-147.[10] P i p e rA J.O b e s i t y H y p o v e n t i l a t i o nS y n d r o m e-t h eb i g a n dt h eb r e a t h l e s s[J].S l e e p M e dR e v,2011,15(2):79-89.[11] C a r o J F,K o l a c z y n s k i J W,N y c e M R,e t a l.O b e s i t y D e c r e a s e d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f l u i d/s e r u m l e p t i n r a t i oi n o b e s i t y:a p o s s i b l em e c h a n i s mf o r l e p t i n r e s i s t a n c e[J].L a n c e t,1996,348(9021): 159-161.[12]张霄,欧阳松云,孙培宗,等.不同类型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差异[J].河南医药研究,2013,22(2):178-180.[13]杨博.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9):1681-1683. [14]姚菲菲,丁宁,黄汉鹏,等.自动三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肥胖低通气合并中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疗效[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6):1230-1235.收稿日期:2016-11-09编辑:张卫国㊃7921㊃‘临床荟萃“2016年12月5日第31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临床研究方法总结临床研究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评估新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预防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将对常见的临床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不加以任何干预措施。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自然病程、危险因素以及疾病的预后等。
1、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将特定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或特征分为不同的组,然后随访一段时间,观察各组疾病的发生情况。
通过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等指标,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例如,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将人群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随访若干年后,比较两组肺癌的发病率。
2、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则是以已经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病例组)和未患该病的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地比较两组过去暴露于某些因素的情况。
通过计算比值比(OR)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比如,研究乳腺癌与口服避孕药的关系,选择乳腺癌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回顾她们过去使用口服避孕药的情况。
3、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对特定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一次性调查。
它可以提供疾病的患病率以及相关因素的分布情况,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例如,通过对某社区居民进行一次性的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了解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及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某种干预措施,然后观察干预的效果。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更直接地验证因果关系。
1、随机对照试验(RCT)RCT 被认为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金标准”。
它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某种治疗或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或常规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来判断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例如,研究一种新的降压药物的疗效,将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新药组和安慰剂组,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血压变化。
·临床论著·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两节段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疗效分析杜谢琴1,王凤涛2,冯晨2,李静2,夏杨2(武汉市第三医院,1.外科;2.骨科,湖北武汉 430060)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两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lumbardegenerativespondylolisthesis,LDS)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疗效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两节段PLIF治疗的74例L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恢复率判定临床恢复效果,≥50%定义为疗效良好,反之则为疗效欠佳,将患者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平衡参数(sagittalvertical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 racickyphosis,TK)、骶骨倾斜角(sacralslope,SS)、骨盆倾斜角(PT,pelvictilt)、骨盆入射角(pelvic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lordosis,LL)和节段性前凸角(segmentallordosis,SL),观察两组患者SL变化率(ΔSL)和LL变化率(ΔLL)。
结果 74例患者发生术中并发症2例(2 70%),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13 51%)。
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JOA评分和SVA均显著高于术前(P<0 05);所有患者TK、LL、SL、SS、PT、PI、PI 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术前JOA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疗效良好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JOA恢复率均高于疗效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SVA、TK、LL、SL、SS、PT、PI和PI LL等参数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综述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浮针疗法治疗非痛证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思考包小丽1,李静2,陆瑾2,陶腊梅2,罗丹1,王美佳1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2;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针灸科,江苏南京 210022[摘要] 浮针疗法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以往临床治疗多以痛证为主,但近年来浮针治疗非疼痛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治疗一些非痛证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探索。
在机制研究上,现主要从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两个方面来阐述浮针作用机制。
浮针治疗非痛证疾病谱虽日渐广泛,但临床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为浮针治疗非痛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浮针;非痛证;临床应用;综述[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8(c)-0187-04Current Status and Thought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loating Acu⁃punctur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on-pain SyndromesBAO Xiaoli 1, LI Jing 2, LU Jin 2, TAO Lamei 2, LUO Dan 1, WANG Meijia 11.Nan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22 China;2.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Nan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22 China[Abstract] Floating acupuncture therap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reating diseases. In the past, clinical treatments were mostly based on painful syndrome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floating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non-painful diseases. It has clear efficacy in treating some non-pain syndromes and is worthy of continued clinical explorationt. In terms of mechanism research, the mechanism of floating needles is mainlyexplained from two aspec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modern medical theory. Secondly, although the disease spectrum of non-painful syndromes treated with floating acupunctur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broad, clinicalresearch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the future, more high-quality, large-sample clinic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painful syndromes with floating acupuncture.[Key words] Floating acupuncture; Non-pain syndrome; Clinical application; Review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FSN )是符仲华教授于1996年发明的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