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常用数据类型
- 格式:pptx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6
第二章 VB程序设计初步为了设计应用程序中特定对象上的事件处理过程,尤其是嵌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算法的描述,要用到数据(各种类型的常量和变量)、基本运算、标准函数、表达式,以及各种类型的语句,以实现从问题的原始数据出发,对数据进行一步一步的加工处理,直至获得最终计算结果的过程。
2.1 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数据是程序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程序处理的对象。
VB预定义了丰富的数据类型,不同数据类型体现了不同数据结构的特点,如表2-1所示。
数据类型名类型说明字节数取值范围和有效位数Integer 整型 2 精确表示-32768~32767 范围内的整数Long 长整型 4 精确表示-2147483648~2147483647 范围内的整数Single 单精度浮点型 4 -3.402823×1038~-1.401298×10-451.401298×10-45~3.402823×10387位有效位数Double 双精度浮点型8 -1.79769313486232×10308~-4.94065645841247×10-324 4.94065645841247×10-324~1.79769313486232×10308 15位有效位数String 字符串型表示一段文字与符号,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占1个字节,每个字符串最多可存放约20亿个字符Date 日期型8 表示日期,范围:100.1.1~9999.12.31Boolean 逻辑型 2 True或False表2-1中,“字节数”表示该类型数据所占内存空间的大小。
在这节,我们将介绍如何声明变量的类型。
了解不同类型变量的取值范围和有效位数,便于我们在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地选择数据类型。
如:声明变量a用于存放某个同学一学期各门功课的总分(一般不超过32767),可以声明“Dim a As Integer”,VB处理系统会为变量a分配2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教案授课时间3月 3 日至 3 月 14日课时数4+2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技能课□其他□授课单元第2章VFP数据基础目的与要求1.掌握常用数据类型2.掌握变量命名、声明方法及变量种类3.掌握VFP运算符及表达式4.掌握各种常用函数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整型、数值型、字符型数据;运算符和表达式的运用;常用函数本章难点:表达式和常用函数。
主要内容2.1 数据类型2.2 常量与变量2.3 运算符和表达式2.4 VFP常用函数教学方法手段(教具)采用多媒体投影授课,课中请部分学生到黑板上练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资料《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基础》卢湘鸿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库系统概论》史嘉权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思考题、作业实验2.1实验2.2P46选择题1、2、4、5、6、8填空题1、4、612讲稿第二章VFP数据基础[旧课复习]:复习内容:1.VFP 6.0的操作界面和主要文件类型2.在VFP 6.0的集成环境中,创建一个名为“学生管理”的项目,在该项目中建一数据库,将两自由表添加入库,并进行相关的基本操作复习目的:熟悉VFP 6.0集成环境,熟悉项目管理器复习时长:大约5分钟[新课导入]:导入方式:任何语言都有其规定的语言规范,程序设计语言也不例外。
VFP 6.0程序设计语言规定了它自己的语言规范,只有掌握了它,用户才能熟练地运用VFP 6.0系统。
导入目的:让学生了解学习VFP语言的目的导入时长:大约5分钟[新课讲授]:重点:整型、数值型、字符型数据;运算符和表达式的运用;常用函数。
难点:表达式和常用函数。
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法。
2.1 数据类型数据库是用来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数据的类型有多种,如数值、字符、图片、多媒体等等。
Visual FoxPro 6.0 给用户提供了多种数据类型,不同的数据类型具有各自的取值范围和特点,计算机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不同的操作。
02常用数据类型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1.启动IDLE:开始--程序--Python 3.6--IDLE,右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IDLE字号设置:Options--Configure IDLE--size 16~22
3.新建程序:File--New file(快捷键Ctrl+N);
4.运行程序:Run-Run Module(快捷键F5),运行前需要保存文件(.py文件);
*5.如何编辑已保存的py文件?
练习1:输入代码并运行,查看a,b,c的数据类型。
思考:引号,双引号,三引号界定的内容是否都是字符串,如果更多的引号,比如四引号会如何呢?
练习2:输入程序,运行并思考
思考:逗号和加号作为连接符有什么区别?
练习3:输入程序,运行并思考
思考:无论start和end是正是负,start都要求比end小,如果不是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
【进阶与补充】
【课堂作业】
从键盘输入一串字符串,至少5个,输出字符串的长度,去掉第一位和最后一位,输出其他位的内容。
比如输入python is free,输出ython is fre。
提醒:len(str)函数:计算字符串长度,如len(“abc”) 可得出长度是3.
【作业上交说明】
附件1:程序源代码py格式
附件2:程序运行结果图,jpg格式
附件1和附件2上交E学堂
【课堂作业代码参考】
提示:代码中除了引号内的内容,其他都是英文半角状态输入。
第2章 C 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本章要点了解C 语言的数据类型,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应用及其相互转换规则,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并掌握其定义及引用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
第一节 C 语言的数据类型由于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处理的方法也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考虑用不同形式的数据来表示不同的信息。
例如:一个班级的人数要用整数来表示;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要用小数表示;学生的姓名、性别要用字符来表示;一个班级学生某一门课程的成绩要用一组不同的数值来表示等。
计算机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就是为了能够高效处理各种不同的数据而引进的一个概念,是指数据的内在表现形式。
不同的数据类型具有不同的取值范围和不同的操作。
C 语言提供的数据类型如图2-1所示。
在程序中使用的所有数据都必须指定它的数据类型,C 语言的数据类型由基本类型和非基本类型组成。
其中,基本数据类型是其他数据类型的基础。
C 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型、实型(浮点型)、字符型,其中实型又包括单精度和双精度两种类型。
本章主要讨论这4种基本类型。
整型、单精度型、双精度型和字符型数据定义的关键字分别为:int 、float 、double 和char 。
除了这四个关键字外,C 语言中还提供了一些数据类型的修饰符,如:long 、short 、signed 和unsigned 。
它们的作用是与基本类型的定义关键字结合起来使用,以对基本类型进行扩充,使得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数值的范围以及所占用的存储空间。
结合修饰符的应用,基本数据类型可进一步划分,如表2-1所示。
表2-1 各种数据类型及其说明语言的数据类型图)空类型(指针类型)共用体类型()结构体类型(数组类型构造类型)枚举类型()字符型()双精度型()单精度型(实型(浮点型))整型(基本类型C 12void union structenum char double float int -⎪⎪⎪⎪⎪⎪⎪⎪⎩⎪⎪⎪⎪⎪⎪⎪⎪⎨⎧⎪⎩⎪⎨⎧⎪⎪⎩⎪⎪⎨⎧⎩⎨⎧说明:(1)表中方括号内的部分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3.1.2 常见数据类型——数据定长字符型变长字符型文本型char(n1) varchar(n3) text nchar(n2) nvarchar(n4) ntextn1<=8000 n2<=4000 n1<=8000n2<=4000<231-1字符串长度固定字符串长度不固定字符串长度不固定实际值少于定义长度时用空格填充实际值少于定义长度时不用空格填充存储实际字符,但空间至少为2K适用于长度固定的数据适用于长度不固定的数据适用于长文本数据学号、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学院名称、姓名、籍贯、课程名称、地址简历、备注、爱好类型占用存储空间表示范围tinyint 1字节0~255 smallint 2字节-32768~32767int/integer 4字节-2147483648~ 2147483647bigint 8字节-9223372036854775808~ 9223372036854775807numeric(p,s) P表示精度S表示小数位数,<=整数位数decimal(p,s) P表示精度S表示小数位数,<=整数位数numeric(10,3) 表示最多存放10位数,且小数占三位decimal(10,3) 表示最多存放10位数,且小数占三位说明:精确数值型所占用的存储空间随精度的增加而增加。
类型占用存储空间表示范围float(n)4字节-3.4E+38~3.4E+381<=n<=24float(n)8字节-1.79E+308~1.79E+308 25<=n<=53real 4字节-3.4E+38~3.4E+38说明:当数据的整数位与小数位很多时,可采用浮点型。
类型占用存储空间表示范围smallmoney 4字节-214748.3648~214748.3647money 8字节-922337203685477.5808~ 922337203685477.5807例如:¥12,347.65类型占用存储空间表示范围smalldatetime 4字节1/1/1950~6/6/2049 datetime 8字节1/1/1753~12/31/9999。
第2课常用数据类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选自浙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单元《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中第2课《常用数据类型》的第一课时。
前一课学生通过对Python的学习,对Python语言的由来、集成开发环境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本课通过让学生在给定情境下针对不同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掌握Python常用数据类型,初步掌握字符串、列表的索引操作和切片操作。
【学习对象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景芳中学八年级学生,也是第一批使用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新修订教材的八年级学生。
他们经过五年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具有较好的认知经验与操作基础。
就编程而言,部分学生对Scratch 等图形化编程有一定了解,但他们对Python语言相对比较陌生,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缺少相关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对字符串和列表的“切片”操作学习上容易存在困难,需要对这一部分进行设计并关注。
【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对策】1.重点:不同数据类型概念的理解以及正确表示;序列索引操作。
主要通过问题引导,操作实践,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等方式突破。
2.难点:序列切片操作,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的案例、教师讲解、布置难度分层的任务等化解。
【方法策略】本课设计遵循“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的“四为”教学理念,以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为主要教学方法,辅以教师讲解、小组讨论,以“情境导入-学习新知-拓展应用—能力迁移”主线展开,组织学生在“节目初选”环节利用身边资源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去学习“数据类型”、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的方式进行字符串、列表的索引和切片操作,以此展开学习。
【教学资源】1.设备与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2.学习素材:书本、景芳中学2020年文艺汇演节目单、“观看节目”任务单(电子)【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