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还应注重方式方法实用版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还应注重方式方法实用版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还应注重方式方法实用版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还应注重方式方法实用版

YF-ED-J976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还应注重方式方法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还应注重方式

方法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

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

状态的用效途径;是保持安全环境、消除事故

隐患,防止事故的必要措施;是政府部门持续

推动安全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手

段。隐患排查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安全生产

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强化安全隐

患排查谈几点想法。

一是排查的隐患数量应贵在真实。隐患排

查在促进各级重视安全,强化措施、压降事故

上产生了成效明显。但在现实中仍有不少地方,为显示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成效,以估计为主,统计为辅,刻意放大数字,隐患数量越查越多,整改率也越来越高。而且,很多隐患只有数据,没有报表记录档案,说不清隐患所在的方位和已采取的措施。按照常理,一个地方的事故发生率应与隐患排查成效呈反比,但往往事与愿违。隐患排查取得成绩的同时,事故发生率也同样节节升高,令人触目惊心。所以,隐患排查次数和隐患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实,每条隐患必须有其真实的现场、记录和整改措施,一患一档,只有凭着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实实在在地干好每一伯事,才能真正有利于安监事业的发展。

二是隐患排查应以政府推动重在企业。在

市场经济中,政府是只无形的手,起到调控作用。同样道理,在安全生产中,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只是起到政策引导和各项活动的组织推动作用。安全生产的核心还是必须紧紧依靠企业自身来解决。隐患排查整治过程中,只有企业对自身的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最为了解,也最清楚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安监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当好隐患排查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制定各行业隐患排查标准,依靠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力量,引导企业自觉、定期规范深开展隐患排查。安监部门和当地政府适时通过行政执法检查的手段,对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进行抽查和评估,对未能按法律要求扎实开展隐患排查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惩处。

三是隐患排查的触角应向企业管理延伸。安全执法检查是安监部门重要的基础工作,安监部门很大部分的执法力量投入到安全现场检查中,这次检查中发现了部分隐患,企业也按期整改到位。但等到下次再去企业检查的时候,又发现同类的隐患又“卷土重来”,只好再次下发整改通知书,使得安全隐患“连绵不绝、此起彼伏”。究其原因,主要是安监人员只注重生产现场的安全检查,未对隐患滋生存在的“温床”即企业的安全管理没去细究和核查。其实事故隐患存在只是种表象,实质反映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缺失或者是管理存在漏洞,可能是由于企业未能认识危险危害因素,未能正确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可能是由于企业未认真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职工不能

贯彻实施;可能是企业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不懂安全知识和安全制度而形成隐患。现场安全检查固然重要,但治表的同时,更需治本,安监人员对发现的隐患要督促整改,更要习惯于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薄弱环节指导纠正,只有这样,才根断绝隐患存在的根源,隐患也才能越来越少。

四是隐患排查应提升安监人员的业务素养。到基层安监部门了调研,听到的最多的是,基层安监人员辛苦、责任重大,天天到企业安全检查和宣教,一旦发生事故还要被追究责任,很多安监人员背上了思想包袱,认为工作尽心尽职,还要被追究责任,实在想不通。诚然,很多基层的安监人员,大多都是半路出家,不是正规院校毕业,没经过专业培训,没

有企业安全管理经验,只是一纸调令,到了安监岗位,凭着自己的满腔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良心,兢兢业业做好安监工作。但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到企业检查很多隐患没能查出来,有的甚至前脚刚走,后脚就发生了事故。今年6月30日,本地就发生了一起较大事故,镇安监所同志一年中多次到事故企业检查,但是由于自身不具备专业知识,未能发现企业使用易燃易爆物品,被追究责任。所以,提升基层安监人员发现整治隐患能力和水平到了刻不容缓地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大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安监人员到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监管重心下移、前移,最大程度发挥基层安监部门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