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03章 财政的本质
- 格式:ppt
- 大小:802.50 KB
- 文档页数:13
《财政学》第一至六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B )A、生产力的发展B、剩余产品的出现C、私有制的产生D、阶级的出现2.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D )A、私有制的产生B、阶级的出现C、生产力的发展D、国家的产生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B )。
A、花园B、国防C、教育D、私人住宅4.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D )A、资源配置效率B、收入分配公平C、经济稳定发展D、财政监督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 A )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A、市场失灵B、计划失灵C、GNPD、GDP6.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体现的是( B )。
A、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分配关系B、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C、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D、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C )。
A、公务员的工资B、法院法官的工资C、企业职工的工资D、解放军战士的津贴8.若按社会中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分类,以下各项支出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B )。
A.基本建设支出 B.挖潜改造资金支出C.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D.价格补贴支出9.按国家职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A )。
A经济建设支出 B投资性支出C行政管理费支出 D积累性支出10.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的支出是( D )A积累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11.以下各项指标更能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实际状况的指标是( A )。
A.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C.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D. 财政投资占GDP的比重1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A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经济政策13.尽管政府采购的数额巨大,但它也只是( B )的一部分。
A.财政收入B.财政支出C.财政补贴D.财政透支14.政府采购中最能体现公开原则的采购方式是( B )A.询价 B.招标 C.协商 D.谈判15.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 B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B.国防科工委对于两文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C.国家对东南亚海啸灾害的捐款。
财政学第一章1、财政的本质: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同时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财政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模式。
2、财政的两个范畴:1)历史范畴:财政活动即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故是2)经济范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变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故又是经济范畴3、财政就是国家为了维护并依靠它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强制地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从而从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来的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4、财政的两个属性(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财政的本质属性:国家性质决定着财政的性质1)一般属性: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指财政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2)特殊属性: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5、公共财政的定义: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第二章6、市场失灵的两种情形:1)市场低效:现实市场中因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市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2)市场无效:即使现实的市场严格符合完全竞争的所有条件,其运行结果也存在缺陷,不符合整个社会的要求,如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被动等7、判断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两个标准:1)受益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外消费某种物品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某种产品付费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产品所带来的利益;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某种产品带来的利益时,无法排除其他人同时从此产品中获得利益,或是在某些技术上可排他,但排他成本很高。
财政学各章问题答案导论1.财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①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同于对象范围,它要比对象范围宽泛。
②财政学的对象范围主要是阐述财政学的特有任务,弄清财政学所要探明的特殊矛盾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而财政学的研究范围除对象范围外,还需要联系其他方面或学科来加以研究。
2.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是否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①财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在财政方面制定的处理各种财政活动的规则和秩序,是对财政关系的强制规定,它是根据统治阶级利益处理财政活动关系的准绳。
②财政制度是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财政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即规范财政活动关系的具体形式。
③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它不同于财政学的对象范围。
④财政政策、财政制度不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3.现代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主差异表现在何处?①现代财政学认为,传统的财政范畴,如税收、支出、公债、预算等只是财政学主题的一部分,必须跳出财政谈财政。
②现代财政学认为,国家应干预经济,而且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总体经济活动水平有相当大的影响。
③总之,现代财政学已不限于财政收支管理,更不能限于货币资金管理,而要结合到资源的配置、收入的分配、经济的稳定,从政府和市场的相互作用,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甚至有人提出用“公共部门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等名称来代替财政学。
4.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①从本质上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②从具体方法来说,包括历史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宏观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等等,但主要是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及其统一。
第一章1. 财政是如何产生的?①财政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条件,另一个是政治条件。
②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
只有当剩余产品出现以后,财政才有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③政治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
财政学1、财政的构成要素财政分配你的主体: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财政分配的形式:实物、力役、价值形式;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需要2、财政的本质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3、财政的双重属性(1)公共性(财政活动具有满足社会成员公共需要的属性)(2)利益集团性(参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集团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4、政府的职责(1)提供法治制度(2)确保市场竞争(3)克服市场无效(4)促进社会公平(5)保持经济稳定5、国有资本财政活动主体是作为国有资本代表着和支配着的政府;活动依据是政府所具有的国有资本所有权;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宏观经营性;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强制性和回报性6、政府失灵的原因政府掌握的信息不充分;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长官意志、以权谋私);政府事实上处于垄断地位;公共产品效用的获取和成本分担的分离使政府运作效率的衡量不像私人部门那样容易7、矫正政府失灵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共决策制度;约束政府开支8、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绝对指标:财政支出总额;相对指标:财政支出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财政支出的绝对额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9、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原因分析(一)必要性分析(1)政府职能的扩张(2)物价的上涨(3)科技进步(二)可能性分析(1)经济的增长(2)税制的完善和税收征管的加强(3)公债发行规模的扩大10、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国家的地域范围;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军事现代化的要求;国家的综合实力11、政府投资农业的必要性(一)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②农业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③农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农业的特殊性①农业面临市场与自然的双重风险②农业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③农业的利益比较低12、政府农业支出的重点方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资;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资13、政府农业支出的方式①稳定农产品价格(价格管制、价格平准)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财政贴息)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14、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特征及提供方式基础性、自然垄断性、混合商品的属性①直接投资,无偿提供②直接投资,非商业性经营③间接投资,商业经营④BOT—“建设——经营——转让”15、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与作用(一)内容: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1、社会保险(核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将可能引起社会成员生存困难的风险,集中转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承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一、基本概念(一)“财政”与“财政学”1. 财政。
财政讨论的是政府之“财”。
财政即政府通过向人民筹集资源(财),去履行并完成相应职能(政)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财政包含以下含义:(1)政府之“财”来自于国民。
财政意味着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调整,意味着国民要将其收入的一部分让渡给政府。
因此,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政府取“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收入分配及稳定经济的目的。
2. 财政学。
也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以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二)“财政”与“公共财政”放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财政都是“公共财政”,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此产生支出和筹资活动,即属于公共财政。
当前我国财政亦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公共财政,政府通过财政活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财政是个大问题从古至今,财政都是一个大问题。
时至今日,财政部长一般都是政府中最为显赫的部门职位之一。
举几个例子简单说明。
1. 筹集必要的、充足的财政收入从来都是政府最重要的事项之一。
政府的收入来自于全体国民,在我国古代,政府对财政的需求超过国民的承受能力,经常是引起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政府筹集收入的形式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比如,汉武帝开展对匈奴作战,为了筹资实行盐铁专营,影响直及当代中国。
3. 政府的财政能力影响政府的能力。
比如,2009年以后,希腊政府由于财政能力有限,被迫削减包括社会福利在内的财政支出,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危机。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职能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 3.政府补助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
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
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
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1.预算内支出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