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短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__________本诗作者冰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3、波涛:大波浪。
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清响:清脆的响声。
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二、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记忆思潮——思绪(思想)三、反义词漫灭——长存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2 个生字,会写8 个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歌颂。
3.掌握现代诗的语言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二、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0月—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主要作品:《繁星春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繁:fán(繁星、繁密、繁多)漫:màn(漫谈、漫长、漫不经心)灭:miè(消灭、灭亡、自生自灭)藤:téng(紫藤、葡萄藤、顺藤摸瓜)萝:luó(藤萝、萝卜、菠萝)膝:xī(膝盖、护膝、促膝长谈)涛:tāo(波涛、浪涛、波涛汹涌)躲:duǒ(躲闪、躲让、东躲西藏)四、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记忆思潮——思绪五、反义词漫灭——长存六、理解词语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
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紫藤的通称。
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清响:清脆的响声。
七、句子解析1.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永不漫灭”指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意思,因为这些事对“我”来说很重要,而且值得回味,“我”现在作者缺少的正是这种儿时与母亲相处的甜蜜回忆。
2.大海啊!哪一颗星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前两个反问句分别说明星星有光、花有香味,这都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现象。
第三个反问句说明“我”的思潮里有大海波涛的清响,和星星有光、花有香味一样正常。
表达了“我”对大海的热爱和依恋。
3.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 短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篇1】《9.短诗三首》教学反思《短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第一课,这一课由冰心的三首小诗组成,表达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和对母爱的赞扬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扬。
1.教学效果(思效)。
“三分诗,七分读”,小学语文侧重于语言的积累。
所以,这堂课我还是以读贯串整节课,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
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自读,齐读,男女对读,然后我问他们最亲的人是谁,最难忘的是什么,告诉他们无需回答,只思考。
再示范读一遍,问他们听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听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并且说是从“母亲的膝上”听出来的。
我们就这首诗展开讨论,在作者关于母亲的回忆里,课文提到了什么,可能还有什么。
孩子们还说出自己关于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我便顺势引导孩子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母亲养育长大,要怀有感恩之心。
还没等我要求,有个学生说,老师这首诗真好,是不是要求背诵啊。
孩子们的领悟力可真高,都知道该积累的内容了。
2.教学收获(思得)。
这三首短诗都是歌颂母爱的,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这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
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读诗的感受,再说说自己的母亲一二事,又让他们说两句对母亲感谢的话。
孩子们有的可以说上一大段话,有的说着还掉出眼泪来,有的觉得对不起母亲开始忏悔。
此情此景,我引导他们这样表达感恩还不行,能否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歌颂母爱呢?实际上就是仿写,学生最怕仿写,但是听到“用诗一样的语言”这样的话觉得很有趣,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很高。
我打开配乐,孩子开始了歌颂母爱的创作。
3.不足之处(思失)。
我们一起学完第一首诗,我要求第二首诗由学生练读,看能读出什么,结果多数人说,是作者对大海的爱。
这么说也无可厚非,毕竟第二首较之第一首更隐晦一些。
孩子眼睛里看到的是大海,心里想到的就是大海。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冰心作品的主题了解的不够,而且对这方面我没有做出要求。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小池》、《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小池、夜晚的静谧和春天的清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在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春天的描绘和表达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想象,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朗读训练: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
可以采用关键词或图示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作者冰心的话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原文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__________本诗作者冰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3、波涛:大波浪。
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清响:清脆的响声。
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二、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记忆思潮——思绪(思想)三、反义词漫灭——长存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3、波涛:大波浪。
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清响:清脆的响声。
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二、近义词:漫灭——磨灭回忆——记忆思潮——思绪(思想)三、反义词漫灭——长存课文预习一、朗读1、本课共()个自然段。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遨游:捆绑:先驱:苍穹:蜿蜒:里程碑:勃勃生机:震耳欲聋:三、相关资料2004 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 年10 月24 日18 时05 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 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 年10 月1 日18 时57 分57 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 年9 月19 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四、分段和段意文章可以分为()个段落:分别写一写这些段落的大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五、质疑问难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请提出来吧:生字预习同步练习《短诗三首》一、读拼音写汉字xīshànɡxīshànɡbōtāoduǒdào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的回忆()的园中()的叶下()的清响三、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1.哪一颗星没有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朵花没有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片段品析。
第三单元
8短诗三首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
)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它的
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
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本课所选的三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热爱大海赞颂母爱
1.借助多媒体,把诗歌、画面、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作者对童年、大海、母亲的感情,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反复地诵读诗歌,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现代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采用个人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