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相反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9
ZT:相反意见理论(2009-12-25 10:48:27)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是投资者最熟悉,也最常用到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其创始人是美国的投资专家汉弗莱.B.尼尔,源于勒庞等人的群体心理理论。
在证券市场中,从最初的数人头、数自行车,到近年来刚刚出现于一些报刊的证券专版和证券网站的多空情绪指标,投资者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
也许有人要就上述逆向思考的现象进行“逆向思考”:如果大家都掌握了“数人头”的方法,这种方法还会有效吗?不错,这是个尖锐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一个博弈的市场中,一种分析方法一旦被众人掌握就会失效。
但是,对于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其起源和内涵,我们就不会怀疑其应用于证券市场,乃至应用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有效性。
此外,尽管有不少人在应用相反意见理论,但是又有多少人深入研究过其内涵及其适用性?还是让我们从尼尔的理论开始,一起来研究这种理论和方法。
一、尼尔的相反意见理论理论与逆向思考方法逆向思考方法来自于相反意见理论。
所谓逆向思考方法,“是一种深刻的反思方法,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
逆向思考方法的目的就是要挑战当前流行的政治、社会、经济趋势中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
总之,目的就是和大众观念竞争。
”关于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尼尔的主要观点是:(一)逆向思考的经验告诉我们,下面这些说法值得我们注意:当所有人都想得一样时,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太多的人发出同样的预言,预言反而不会应验;在同一种预言上层层加码,预言就会不攻自破。
(原因在于,太多的人预料同样的事,必定会导致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就抵消或绕开了当初的预言。
)(二)相反意见理论只是一种思维方法。
它主要是对大众普遍预期的一种矫正方法,而不是一种预(三)人类的本性决定了相反意见理论是成立的,这些人类的本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习惯、情绪、急躁、习俗、贪婪、刚愎自用、模仿他人、一厢情愿、如意算盘、相互感染、轻信、冲动、恐惧、过敏、造作。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或作价抵押,是资金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
配股是上市公司向原股东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的行为。
按照惯例,公司配股时新股的认购权按照原有股权比例在原股东之间分配,即原股东拥有优先认购权。
分红是上市公司对股东投资的回报,它的特征为:上市公司是付出者,股东是收获者,且股东收获的是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所以分红是建立在上市公司经营盈利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红利可分。
上市公司的分红通常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送现金红利,即上市公司将在某一阶段(一般是一年)的部分盈利以现金方式返给股东,从而对股东的投资予以回报;另外就是送红股,即公司将应给股东的现金红利转化成资本金,以扩大生产经营,来年再给股东回报。
而配股并不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只要股东情愿,即使上市公司的经营发生亏损也可以配股,上市公司是索取者,股东是是付出者。
股东追加投资,股份公司得到资金以充实资本。
配股后虽然股东持有的股票增多了,但它不是公司给股民投资的回报,而是追加投资后的一种凭证。
怎样开立股票交易帐户?新股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开立一个股票帐户(即股东卡)。
股票帐户相当于一个“银行户头”,投资者只有开立了股票帐户才可进行证劵买卖。
个人开立A股股票帐户,须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并在开户申请登记表后附上身份证复印件;如委托人代办,须同时出示受托人的身份证原件。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身份证不能在同一交易所重复开户。
多头多头是指投资者对股市看好,预计股价将会看涨,于是趁低价时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再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保持上涨势头的股票市场称为多头市场。
多头市场股价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一连串的大涨小跌。
空头空头是投资者和股票商认为现时股价虽然较高,但对股市前景看坏,预计股价将会下跌,于是把借来的股票及时卖出,待股价跌至某一价位时再买进,以获取差额收益。
相反理论自11月至今,各大券商陆续发布了其2010年年度投资策略,就已经发布的策略报告来看,多数券商看好跨年度行情及2010年一季度A股表现。
但近日市场走势却与各大券商一致的向好预期出现了背离。
上证指数上两个交易周仅2个交易日上涨、8个交易日下跌,且日K线下破短期均线系统,行情弱势特征明显。
而昨日市场虽有小幅上涨,但两市交易量仅1467亿元,创出了10月14日以来的新低。
此外,由于外围股市仍存在若干不确定性,且年末缺乏资金面以及政策面驱动,如此市场特征不由得让人疑惑,在投资者一致看好的时刻,近日的弱势是否提示我们到了该用相反理论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呢?相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关注多数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并在极端的情况下采取与多数观点相反的意见。
该理论认为,当所有人都看好后市时,极有可能就是顶部的开始,应当考虑卖出;当人人悲观恐慌时,则意味趋势已经见底,此时要做好随时进场的准备。
相反理论的论据就是每一个投资者都看好市场时,大家会尽量买入,当连卖菜的婆婆都拿出储蓄买股票时,可见能拿出闲钱的投资者几乎已经满仓,说明买方力量已经枯竭,股市再也难有后续资金推高,市场就会在大家的看好声中反转。
相反,几乎所有看淡的人都想抛空股票,并直到他们全部抛售,市场已经再无看淡的人采取抛售行为时,卖方力量已经耗竭,市场就会在此时见底。
相反理论已经在黄金(1094.40,-1.60,-0.15%)、外汇、房市、股市等多个投资市场中的历史多次走势中得以证明,该理论揭示了物极必反的哲理。
就最近的例子来看,美元近期让人猝不及防的迅猛反弹就体现了相反理论。
美元指数自前期74左右的最低点到目前78左右的最高位,已经反弹了将近5%,而此种反弹幅度仅用了两周左右,打乱了市场之前一致预期的“弱势美元”格局。
因此不少投资者认为,当在机构、投资者都一致看好跨年度及明年行情之际,相反理论或许又将再次被市场验证。
从目前来看,当前市场面临最直接的负面因素是融资压力。
证券投资基本知识一、基本术语1.指定交易——所谓指定交易,是指投资者可以指定某一证券营业部为自己买卖证券的唯一的交易营业部。
目前,这一概念是针对上海证券市场的交易方式而言的。
指定交易(1)有助于防止投资者股票被盗卖;(2)自动领取红利,由证券交易系统直接将现金红利资金记入投资者的帐户内;(3)可按月按季度收到证券经营机构提供的对帐服务。
2.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是从普通印花税中发展而来的, 属于行为税类,根据一笔股票交易成交金额对买卖双方同时计征,基本税率为0.4%,基金和债券不征收印花税。
3.佣金——佣金是指委托者委托买卖成交后,按实际成交金额数的一定比例向承办委托的证券商交纳的费用。
佣金也就是证券商代理委托买卖成交后的经营收入,或者说手续费收入。
委托买卖股票的收费标准是3.5‰,最底起点为5元。
委托者委托买卖成交后,应在向承办委托的证券商办理交割时,按实际成交金额的3.5‰向证券商交纳委托买卖佣金。
证券商不得任意或变相提高或降低佣金的收费标准,受托买卖未成交时,证券商也不得向委托者收取佣金。
4.“T+1”交易制度——自1995年1月1日起,为了保证股票市场的稳定,防止过度投机,股市实行“T+1”交易制度,当日买进的股票,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
同时,对资金仍然实行“T+0”,即当日回笼的资金马上可以使用。
5.跌停板——证券交易当天股价的最低限度称为跌停板,跌停板时的股价称跌停板价。
一般说,开市即跌停的股票,于第二日仍有可能惯性下跌,尾盘突然跌停的股票,庄家有骗线的可能,可关注。
6.涨停板——证券市场中交易当天股价的最高限度称为涨停板,涨停板时的股价叫涨停板价。
一般说,开市即封涨停的股票,势头较猛,只要当天涨停板不被打开,第二日仍然有上冲动力,尾盘突然拉至涨停的股票,庄家有于第二日出货或骗线的嫌疑,应小心。
7.成交价——成交价是股票的成交价格,它是按如下原则确立的: 1.最高的买入申报与最低的卖出申报相同。
相反理论深度理解(1)相反理论并非只是大部分人看好,我们就要看淡,或大众看淡时我们便要看好。
相反理论会考虑这些看好看淡比例的趋势,这是一个动概念。
(2)相反理论并不是说大众一定是错的。
群众通常都在主要趋势上看得对。
大部分人看好,市势会因这些看好情绪变成实质购买力而上升。
这个现象有可能维持很久。
直至到所有人看好情绪趋于一致时,市势社会发生质的变化──供求的失衡培利尔(Humphrey·Neil)说过:当每一个人都有相同想法时,每一个人都错。
(3)相反理论从实际市场研究中,发现赚大钱的人只占5%,95%都是输家。
要做赢家只可以和群众思想路线相背,切不可以同流。
(4)相反理论的论据就是在市场行情将转势,由牛市转入熊市前一刻,每一个人都看好,都会觉得价位会再上升,无止境的升。
大家都有这个共识时候,大家会尽量买入了,升势消耗了买家的购买力,直到想买入的人都已经买入了,而后来资金,却无以为继。
牛市就会在大家所有人看好声中完结。
相反,在熊市转入牛市时,就是市场一片淡风,所有看淡的人士都想沽货,直到他们全部都了货,市场已经再无看淡的人采取行动,市场就会在所有人都沽清货时见到了谷底。
(5)在牛市最疯狂,但行将死亡之前,大众媒介如报章、电视、杂志等都反映了普通大众的意见,尽量宣传市场的看好情绪。
人人热情高涨时,就是市场暴跌的先兆。
相反,大众媒介懒得去报导市场消息,市场已经没有人去理会,报章新闻,全部都是市场坏消息时,就是市场黎明的前一刻,最沉寂最黑暗时候,曙光就在前面。
大众媒介永远都采取群众路线,所以和相反理论原则刚刚违背。
这反而做成相反理论借鉴的资料。
大众媒介全面看好,就要看淡,大众媒介看淡反而是入市时机。
巧用逆向思维法去投资股市有太多的机会,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
只不过,由于投资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不同,会导致投资结果的截然不同。
譬如,利用逆向思维法进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ZT:相反意见理论(2009-12-25 10:48:27)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是投资者最熟悉,也最常用到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其创始人是美国的投资专家汉弗莱.B.尼尔,源于勒庞等人的群体心理理论。
在证券市场中,从最初的数人头、数自行车,到近年来刚刚出现于一些报刊的证券专版和证券网站的多空情绪指标,投资者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
也许有人要就上述逆向思考的现象进行“逆向思考”:如果大家都掌握了“数人头”的方法,这种方法还会有效吗?不错,这是个尖锐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一个博弈的市场中,一种分析方法一旦被众人掌握就会失效。
但是,对于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其起源和内涵,我们就不会怀疑其应用于证券市场,乃至应用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有效性。
此外,尽管有不少人在应用相反意见理论,但是又有多少人深入研究过其内涵及其适用性?还是让我们从尼尔的理论开始,一起来研究这种理论和方法。
一、尼尔的相反意见理论理论与逆向思考方法逆向思考方法来自于相反意见理论。
所谓逆向思考方法,“是一种深刻的反思方法,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
逆向思考方法的目的就是要挑战当前流行的政治、社会、经济趋势中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
总之,目的就是和大众观念竞争。
”关于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尼尔的主要观点是:(一)逆向思考的经验告诉我们,下面这些说法值得我们注意:当所有人都想得一样时,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太多的人发出同样的预言,预言反而不会应验;在同一种预言上层层加码,预言就会不攻自破。
(原因在于,太多的人预料同样的事,必定会导致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就抵消或绕开了当初的预言。
)(二)相反意见理论只是一种思维方法。
它主要是对大众普遍预期的一种矫正方法,而不是一种预(三)人类的本性决定了相反意见理论是成立的,这些人类的本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习惯、情绪、急躁、习俗、贪婪、刚愎自用、模仿他人、一厢情愿、如意算盘、相互感染、轻信、冲动、恐惧、过敏、造作。
谈谈我对相反理论的认识在众多思考方式中,有一种独特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式。
它属于逆向思考的范畴,叫做“相反理论”。
它是由美国人汉弗莱.B.尼尔提出的,他为之写了一本专著《逆向思考的艺术》。
相反理论的要点是找出大众的主流意见,然后与之对立。
这看似很容易,就象作者尼尔本人所说:“与创造全新的思想相比,采取与大众立场相反的观点要容易的多”。
然而往往看似简单的理论,在实践中却难以把握。
因为如何精准地判断大众意见不那么容易,而应该何时与大众意见对立更是困难,所以真正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是有点难度的。
为了探讨相反理论,这里回顾一下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从它的爆发、持续等过程,可以看出相反理论的作用。
而且与其他危机相比,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时,小编已经对经济现象有了浓厚的兴趣,在这方面的头脑也逐渐完善。
所以对于事件的进程,甚至有些细节,还是记忆犹新的!美国次贷危机的问题其实由来已久,但它却以2007年3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做为序幕。
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恐慌,但却没有引发持续的恐慌。
人们还沉浸在经济繁荣、股市强劲的意识中,并坚信既然今天阳光灿烂,那么明天也必定会晴空万里。
很快,这一事件就得到了平息,而股市也只是略微停顿了一下。
所以,那时的主流意见是乐观而不会发生危机。
到了2007年8月,贝尔斯登旗下两大基金被关闭,该事件才引起了真正的恐慌。
然而还是有些经济学家不以为然,纷纷撰文表示乐观。
比如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他信誓旦旦、大拍胸脯,保证美国不会出任何问题。
这种狂热劲儿比白种人还要厉害!然而这种判断上的大失误并不妨碍他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没有一次提到过自己的错误。
一个人想要忘记自己说过的话很容易,但要历史忘记他说过的话却很难!判断错误,无关紧要,但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得努力改正。
否则,在精神上就永远是个小人物,而在现实中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大人物!在当时,只有鲁比尼等少数学者提出了真知灼见。
鲁比尼在07年夏天写过一篇文章,他详细比较了贝尔斯登问题与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问题的不同:在98年是一个大公司的问题,而在07年是一系列公司的问题。
反常识的数学知识奇与偶,有界与无界,善与恶,左与右,一与众,.雄与雌,直与曲,正方与长方,亮与暗,动与静。
上面所写的这些对立概念被两千多年前的著名的“毕达哥拉丝学派"认为是整个宇宙的10个对立概念。
因此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
你要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
既然这是万物的普遍规律,那么数学也要遵守。
下面我们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
负数的发现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
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
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
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
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
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
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
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
"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
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