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动态指骨牵引架的研制及其在治疗指关节骨折的应用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08.79 KB
- 文档页数:2
无创指甲牵引治疗不稳定近节指骨骨折目的:寻求指骨骨折无创、方便、有效的牵引和固定方法。
方法:采用固定钩用胶粘在指甲上或远端甲缘钻孔并用石膏并铁丝支架固定,复位后行无创指甲牵引治疗不稳定指骨骨折,并随时调整牵引力。
结果:本组38例不稳定近节指骨骨折,骨折愈合率100%,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8%。
结论:无创指甲牵引治疗不稳定指骨骨折,简单方便、实用、固定稳定,对指骨不稳定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无创牵引,外固定架,指骨骨折近年来,我采用自行设计的无创指甲牵引治疗不稳定指骨骨折38例,骨折愈合率达100%,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8%,效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8例,男36例,女2例,年龄14~58岁。
其中手指指骨斜型骨折合并开放性骨折6处,粉碎性骨折5处。
1.2方法准备AB胶,夹文件的回型针,将回形针一头弯成钩,以便牵引,回形针另一头弯成圆回型用AB胶粘在指骨骨折远端的指甲的上,注意AB胶会发热,会烫伤指甲产生疼痛,准备凉水冲洗降温,然后在患肢前臂打一个短管型石膏,下缘至掌横纹处,使拇指呈外展对掌位,用2~2.5mm的铁丝弯成长U形呈半握拳状弧度,并用绷带缠绕支托手指,远端也可折成W形,以便多指牵引,铁丝两端放在石膏管型手指掌面的两侧,用石膏绷带加以固定。
用橡皮筋牵引,透视下复位,利用调节皮筋的松紧及铁丝牵引架弧度调整牵引力线及牵引力大小。
第1周内隔日复查X光片,调整力线,4周左右可视病情去除牵引,开始逐渐功能活动。
对于指甲较长者有8例采用指甲缘牵引。
用三角针穿透指甲远端游离缘,用回型针钩住甲缘孔,再以橡皮筋连在牵引架上作屈曲位持续牵引,每周拍片复查,若对位良好,4周左右去除牵引,逐渐行功能锻炼。
1.3疗效评定标准术后疗效标准根据X光片所示及手功能恢复情况分为4级。
优: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错位不超过一侧骨折皮质,无短缩,无手功能限制;良:无成角畸形,侧方移位1/2,短缩不超过0.3cm;差:对位不到1/2,成角畸形,短缩超过0.3cm。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是手外科中常见的一种复杂骨折,病情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治疗手法包括骨科外科手术、内固定及载剂材料等,但效果并不一定理想。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在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有必要开展基于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
二、研究目的1.评价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中的疗效。
2.探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对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了解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式。
三、研究方案1.对象:选取接受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方法:采用临床观察和骨骼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评估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的效果及对骨骼结构的影响。
3.时间:研究周期为一年。
四、研究内容1.患者选择:选取接受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患者,按照治疗效果好坏分为治疗成功组和治疗失败组。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是否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比较,评价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治疗中的疗效。
2.骨骼生物力学测试:在研究对象治疗成功的基础上,采用骨骼生物力学测试模拟运动和负重对骨骼的影响,比较治疗成功组及正常人群的骨骼生物力学性能。
评价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对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治疗方式探讨:对治疗失败组进行病例分析,总结治疗失败的原因与不足,探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式。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的效果及其对骨骼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对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合理应用方式进行探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失败率,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水平。
车辆工程技术96机械电子0 前言 康复医疗器械是以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为依据,通过辅助患者进行科学有效地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的一种医疗装置[1]。
而针对手指康复医疗的市场需求[2-3],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及研究机构研制出了能够辅助患者手指进行弯曲及伸展训练的手部康复机器人。
其中韩国东义大学的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可用于食指、其余三指和腕部康复,四指运动由两电机控制,腕部运动由气缸来驱动,通过主从控制实现康复运动[3];日本岐阜大学研制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手部康复机器人,可以实现伸展/屈曲和外展/内收运动。
该医疗设备可由临床医生输入可视化操作命令,指导患者独立康复训练。
还配有数据手套,康复时戴在正常手指上的数据手套可通过力与位置信息反馈控制戴有另一个手套的患肢手指[4]; Mohamaddan等[5]设计的外骨骼上肢康复机器人是用钢丝绳线驱动控制,钢丝绳线驱动方式同连杆机构相比,更为简单方便,同样可以完成弯曲和伸展的康复训练;Godfrey等[6]设计的HEXORR外骨骼手指康复机器人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游戏来提高用户训练积极性,可选择自由运动和约束运动两种训练模式;东京工业大学研制的肌电外骨骼手,通过肌电控制气动橡胶肌肉来驱动手指实现手部多个自由度的运动[7-8];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外骨骼手是针对食指和拇指进行康复训练,在外骨骼装有角度传感器和力学传感器,可以进行角度和力学信号采集,实现食指和拇指训练活动[9] ;美敦力公司设计的手功能康复机器人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另外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拉力应变仪来获取力数据,最大特点是它能克服运动范围的限制,使人手在安全范围内做康复训练[10];哈佛大学研制的手功能抓握机器手是通过调节压力控制手指运动完成抓握动作,另外配有特定延伸轨迹特性的纤维增强材料的辅助手套[11]。
1 康复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1.1 指骨与关节介绍 人手指骨除拇指只含近节指骨、远节指骨和掌指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外,其余四指均有近节指骨(proximal phalanx,PP)、中节指骨(middle phalanx,MP)、远节指骨(distal phalanx,DP)和掌指关节(metacarpophalangeal point,MCP)、近端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point,PIP)、远端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point,DIP)。
克氏针动态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手指近指间关节Pilon骨折缪道一;张凌洲;陈文良;林传甫;吴建伟【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03【总页数】2页(P235-236)【关键词】骨折;近指间关节;动态牵引;内固定【作者】缪道一;张凌洲;陈文良;林传甫;吴建伟【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骨科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骨科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骨科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骨科瑞安325200;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骨科瑞安325200【正文语种】中文指骨近指间关节内骨折较为常见,尤以Pilon骨折[1]比较特殊,其受伤机制与其它骨折不同,因此其手术处理方式有其特殊性。
我院采用自制克氏针动态牵引[2]结合有限内固定术式治疗28例患者31指的近指间关节(简称PIPJ)Pilon骨折,经短期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2014年10月—2016年4月本科收治近指间关节Pilon骨折28例31指,男18例,女10例,年龄17~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6天。
损伤原因:运动伤14指,工伤9指,意外坠落伤5例,车祸伤3指。
受伤手指:中指15例,食指8例,环指6例,小指2例。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不伴有指神经、指动脉及屈伸肌腱等损伤,排除陈旧性骨折病例。
1.2 手术方法28例均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一线抗生素48h。
患肢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麻醉,麻醉起效后上气囊止血带。
患肢外展位常规的消毒铺巾,于患指PIPJ的背侧赘型切开皮肤(不破坏关节背侧皱褶皮肤结构),锐性劈开伸肌腱和关节囊(尽可能保护关节周围组织),使关节面充分暴露,关节面的较大骨块在直视下复位,使用螺钉或者克氏针进行固定,力求关节面解剖复位,逐层修补缝合皮肤。
在于近节指骨和中节指骨远端各植入两枚1.2mm克氏针(克氏针垂直指骨),两者两侧均指头端折弯成90毅,在远指间关节的平面将远侧克氏针折弯成“S”型,而在指头平面将克氏针折弯成“S”型,并且用橡皮筋牵引克氏针,手术中使用C臂机了解克氏针位置、PIPJ间隙大小及骨折位置情况,根据关节间隙大小调节橡牵引张力。
无创动态指骨牵引架的研制及其在治疗指关节骨折的应用初探邹旭1,肖亮星2,邹阳平1,许永先1,何敏进2(1.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佛山528226;2.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00)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实用的手部无创动态牵引外固定架在治疗指关节骨折的初步应用效果,探索手指关节部位骨折的简便有效的无创治疗方法。
方法:无创动态指骨牵引架应用于拒绝手术的单手指关节部位闭合性骨折患者,以患指指甲为牵引着力点,行无创牵引治疗的同时早期关节屈伸锻炼,在电视X-ray透视下监测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
结果:跟踪随访应用无创动态指骨牵引架治疗指关节骨折患者30例,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3.5个月,平均2.2个月。
配戴牵引架的时间为1.5~3.0个月,平均2个月。
患者对此牵引架的接受程度及手指功能恢复情况为,满意23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3.3%。
结论:无创动态指骨牵引架行指骨关节部位骨折的无创牵引治疗,方便、实用、固定稳定、操作简单,轻巧舒适,对指骨关节部位的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指骨牵引架;指关节骨折;牵引复位;无创操作;动态训练指关节部位的骨折,由于其结构复杂,当遭受暴力时容易发生指骨近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骨折,或出现指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指骨髁骨折,若暴力沿手指纵轴传导至关节面,易发生关节内骨折及脱位。
发生骨折后,因骨折块细小,附着于关节端周围的韧带牵拉骨折块,发生移位,治疗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其最主要原因是复位及固定较困难。
处理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关节僵硬或畸形,最终致手指功能受限。
指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种,手术治疗多以螺钉或钢针内固定为主,关节内或关节附近的骨折需切开关节囊及韧带,甚至以钢针贯穿关节面以达到理想的解剖复位,手术对关节结构的损伤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晚期并发症。
保守治疗以指骨夹板外固定为主,但长时间的夹板外固定亦是导致关节僵硬的直接原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