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选择题练习二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选择题练习二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选择题练习二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选择题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 A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 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2.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D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英伽登 D.艾布拉姆斯

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 B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 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5.文学活动的前提是( B )A.生活的积累 B.人的生活活动 C.知识的积累 D.作家的出现

6.马克思说人“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这个尺度是指( B )A.合规律性 B.合目的性 C.深刻性 D.丰富性

7.从作品自身要素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C )A.摹仿论 B.表现论 C.文学本体论 D.读者反应论

8.创造“文学本体论”这一术语的是英美新批评的( B )A.英伽登 B.兰瑟姆 C.萨特 D.伽达默尔9.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 C )A.英伽登 B.兰瑟姆 C.姚斯 D.伊瑟尔

10.在文学活动发生问题上提出巫术发生说的是( C )A.康德 B.席勒 C.弗雷泽 D.格罗塞

11.最早在理论上阐述游戏说的是( A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普列汉诺夫

12.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的是( B )A.文学发展与经济的关系B.文学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C.文学发展与情感的关系 D.文学发展与政治的关系

13.中国最初关于文学的定义所体现的文学含义是( A )A.广义的 B.狭义的 C.审美的符号学的

14.《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所讲的“文学”的含义是( A )A.广义的 B.狭义的 C.审美的 D.符号学的

15.鲁迅所称的“文学的自觉时代”是指( B )A.先秦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6.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是( B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一定政治服务 D.为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

17.对于古代的文化遗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C )A.全盘继承 B.全盘否定 C.批判地继承 D.无须继承

18.文学创造与科学创造比较,其特点是( C )A.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 B.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

C.力求表达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D.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 19.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A )

A.艺术摹仿自然 B.艺术表现情感

C.艺术即直觉 D.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20.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的职责,在于( B )A.描述已经发生的事 B.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C.叙述个别的事 D.描述体现理念的事

21.西方古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造的主体就是( A )A.艺术的摹仿者 B.艺术的创造者

C.艺术生的产者 D.生活的旁观者

22.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把握的思维特征是( B )A.逻辑推理 B.感性直观 C.情感体验 D.理性思维

23.文学创作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是( B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 C.创作动机 D.艺术构思

24.创作动机的触发往往表现出一种( C )A.单一性 B.直接性 C.复杂性 D.机械性

25.接近联想是指( A )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

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

26.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是指( A ) A.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

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7.颜之推说:“为文犹须放荡,但又须随时以嚼勒制之”,强调的是( B )A.回忆与沉思的关系 B.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C.灵感与直觉的关系 D.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28.文学创作中由“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属于( C )A.积累阶段 B.构思阶段

C.物化阶段 D.修改阶段

29.从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的角度说,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是( C )A.人民性 B.倾向性 C.真实性 D.功利性

30.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概括要达到的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这种统一应该是( B )A.为一般而找特殊 B.在特殊中显出一般

C.只要描写了特殊就具有了一般 D.把特殊归纳为一般

31.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的总主题是( D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

32.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派理论上片面性主要表现为( C )A.重视艺术形式的地位 B.认为形式与内容的地位相等

C.把形式的作用推向极端 D.强调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33.下列作品属于理想型文学作品的是( C )A.《红楼梦》 B.《变形记》 C.《桃花源记》 D.《等待戈多》

34.在中国古代,现实型文学的源头是( A )A.《诗经》 B.《离骚》 C.《史记》 D.《左传》

35.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 D )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18世纪末 D.19世纪

36.小说类型通行的划分标准是( C ) A.题材 B.主题 C.篇幅 D.语言

37.清代章学诚说:“人心营构之象,亦出于天地自然之象也”,强调文学形象是( A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8.文学形象“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特点,是指它的( C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9.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是( A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韵味无穷 D.思与境偕

40.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强调意境的( B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韵味无穷 D.思与境偕

41.意象作为个审美范畴,其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A )A.《周易·系辞》 B.《论语》 C.《左传》 D.《史记》

4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 B ) A.哲理性B.象征型 C.荒诞性 D.多义性

43.中国古代明清之后发展起来的叙事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B )A.李贽的小说理论 B.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C.张竹坡的小说理论 D.毛宗岗的小说理论

44.在叙事作品中,情节是指( A ) A.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B.按事件顺序讲述的故事

C.又所叙述的人物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叙述单位

D.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45.叙事作品中的结构是指( C )

A.叙事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动和环境的组合

B.包括了历时性向度和共时性向度的话语系统

C.叙事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性

D.叙事作品中叙述的详略安排

46.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 C )A.格律诗 B.自由诗 C.抒情诗 D.叙事诗

47.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B )A.象征 B.比喻 C.夸张 D.对比

48.关于风格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 B )

A.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B.风格就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C.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D.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49.刘勰《文心雕龙》中研究风格问题的是( C )A.《神思》 B.《风骨》 C.《体性》 D.《知音》

50.刘勰所说的“梗概而多气,志深而笔长”概括的是建安文学风格的( A )A.时代特点 B.民族特点 C.地域特点 D.流派特点

51.从文学接受是一种阐释活动来说,其阐释的属性来源于作品的( B )A.认识价值B.人文关怀 C.客观真理 D.理性内涵

52.读者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的情绪状态称为( B )A.期待视野 B.接受心境 C.召唤结构 D.接受动机

53.提出在文学阅读活动中提出“召唤结构”理论的是( B )A.姚斯 B.伊瑟尔 C.伽达默尔 D.英伽登

54.最早提出文学欣赏中的“净化”作用的是( 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布瓦洛

5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也称为( B )A.社会历史的批评B.美学的历史的批评

C.伦理道德的批评 D.历史主义的批评

56.从实质上讲,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 A ) A.社会生活的反映 B.思想感情的表现

C.灵感活动的产物 D.无意识的产物

57.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体裁是( A )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戏剧文学

58.文学的文本意蕴层中的主要意蕴也叫做(B ) A.题材 B.主题 C.情节 D.情思

59.在创作中,艺术表现的直接基础是(C)

A.生活积累 B.艺术积累 C.艺术构思 D.艺术技法

60.用艺术标准去衡量作品,首要的工作是考察作品的(A) A.形象性 B.倾向性 C.独创性 D.情感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61.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 AB )A.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B.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C.文学理论的抽象性 D.文学理论的系统性

E.文学理论的指导性

62.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过程形成的文学理论形态有( ACE )A.文学社会学 B.文学信息学 C.文学符号学

D.文学文化学 E.文学价值学

63.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解决的问题包括

( BCE )A.文学实践 B.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

D.理论性 E.当代性

64.以下文论观点属于“文学本体论”理论流派的是( BCD )A.“文以载道”说 B.俄国形式主义 C.英美新批评

D.法国结构主义 E.接受美学

65.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研究巫术与文学关系时提出的两条巫术原理是( CE )A.必然律 B.可然律C.相似律

D.偶然律 E.接触律

66.文学“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这说明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B D)A.不受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支配 B.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C.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直接的 D.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E.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没有关系

67.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的含混主要是指话语意义的( BD )A.单一性 B.多重性 C.确定性 D.不确定性 E.完整性

68.作为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表现在( ABC )A.它是整体的社会生活 B.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C.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D.作家经历过的社会生活

E.曾经出现过的社会生活

69.下列与艺术构思有关的常见和重要的心理现象为( ABCDE )A.回忆与沉思 B.想象与联想 C.灵感与直觉

D.理智与感情 E.意识与无意识

70.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的途径:( BD )A.省略笔墨 B.浓涂重抹 C.夸张变形

D.淡化背景 E.强化背景

71.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是( BCDE )A.客观的真实 B.主观的真实 C.内蕴的真实

D.假定的真实 E.诗意的真实

72.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文学作品可分为( ABC )A.现实型 B.象征型 C.理想型

D.模仿型 E.古典型

73.象征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CD )A.再现性 B.逼真性 C.暗示性

D.朦胧性 E.表现性

74.诗歌的基本特征是( ACD )A.凝练性 B.结构灵活性 C.结构跳跃性

D.节奏韵律性 E.反映生活的及时性

75.文学言语除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外,还具有三个特点是( ACE )A.内指性 B.确定性 C.心理蕴含性

D.哲理性 E.阻拒性

76.审美意象的特征可以归结为( ABCDE )A.哲理性 B.象征性 C.荒诞性

D.求解性和多义性 E.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77.抒情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主要表现在( ADE ) A.抒情反映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抒情反映是反映对象的客观属性

C.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功利关系

D.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

E.抒情反映具有评价性

78.从风格是文化的关系看,风格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ABCD )A.时代 B.民族 C.地域 D.流派 E.政权

79.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起着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BDE ) A.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

B.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

C.文学生产决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D.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

E.文学消费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80.下列属于传统文学批评模式的是( ACE )A.社会历史批评 B.语言批评 C.伦理道德批评

D.心理学批评 E.审美批评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2.传说中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人物是 A.蔡文姬 B.王昭君 C.李香君 D.孟姜女 3.《灰姑娘》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4.《格萨尔》是一部 A.史诗 B.神话 C.传说 D.民间长诗 5.“举秀オ,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间歌谣 D.谚语 6.“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谚语 7.艺人说书的提纲,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是 A.柁子 B.扣子 C.梁子 D.悬念 8.明代中后期是中国民间歌谣搜集整理的一个小高峰,其中以的成就最为突出。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9.著名的《刘三姐》的歌词大多是人民以汉语创编的。 A.藏族 B.苗族 C.壮族 D.族 10.1950年3月,由任理事长,老舍和钟敬文任副理事长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A.郭沫若 B.茅盾 C.叶圣陶 D.周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等。 A.神话 B.民间史诗 C.俗语 D.歇后语 E.民间说唱 12.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按顺序展开,模式化、类型化结构十分普遍,通常有 等结构形式 A.对称式 B.三叠式 C.连锁式 D.四季歌 E.五更调 13.被誉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长诗的“双子星座”是 A.《氓》 B.《陌上桑》 C.《孔雀东南飞》 D.《木兰诗》 E.《西洲曲》 14.汉族作为中国华族的主要凝聚核心,它在历史上广泛流传的一些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如四大传说,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甚广。 2020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12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3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14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5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 A.先时期 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23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24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5题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模拟题 1 一、解词: 文学四要素:艾布拉姆提出的关于文艺学对象的理论,认为文学是由宇宙、艺术家、作品和欣赏者四要素构成的系统,他把这四要素的关系概括为一种三角形的模式,并用这个模式来分析历史上的文艺理论,由此把历史上的文艺理论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四大 类。这个理论虽有简单简单化之嫌, 但对理解文艺学的对象问题极富启发性。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答:文学作品是以客观世界中人与人的各种现实关系以及整体现实中人的思想情感活动为反映表达的对象, 通过个别的具体生动的殉描绘, 以间接显示的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它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一、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中形成的题材, 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形象时, 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也不融合于其间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在形象之中。文学形象就是与同形同构的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显现。文学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直接融合。。二、静态与动态的互转。一部作品的文学形象在人的心目中不一层不变的存在的。因为艺术形象本身体的储蓄性与象征性在召唤着读者的审美想象力, 并渗透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中一读者本身体又是一个历史的存在, 他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的特征也必然在其思维方式上, 在其理解和想象活动中刻上特殊的印记, 这种影响又不可避免地体现到他对语言符号的解码破译行为中。体现到文学形象在他心目中的构成结果。 三、担当着生产与消费的中介。它使得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这两个领域得以沟通。它也是一个“有意味”的存在。集中体现在文学形象上。第一,文学形象使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直接同一。第二,文学形象赋予文学生产与消费以自由性。 文学概论模拟题 2

【精品】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 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2、学科发展历程:早期,法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伽列,注重影响研究。 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IA)诞生。 1955年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威尼斯召开。 1958年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标志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指出未明确课题与方法。

2016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6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渝朱涂均无分。 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 A.特指的 B.泛指的 C.固定的 D.指定的 2.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小戏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3.《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 A.“谚,俗所传言也” B.“谚,俗语也” C.“谚,俗言也” D.“俚语曰谚” 4.“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 A.字谜 B.事谜 C.物迷 D.动作谜 5.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 A.前秦时代 B.两汉时代 C.三国时代 D.唐宋时代 6.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 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 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 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 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 7.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 A.人类起源神话 B.宇宙起源神话 C.洪水再生神话 D.文化文明神话 8.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 A.《淮南子》 B.《抱朴子》 C.《左传》 D.《山海经》 9.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 A.《乐府诗集》 B.《诗经》 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D.《楚辞》 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高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 A.信天游 B.花儿 C.四句头 D.爬山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迭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来涂均无分。 11.迁徒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 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 C.以迁徒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 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 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 12.民间传说的特征有 A.可信性的内容 B.传奇性的情节 C.箭垛式人物形象 D.意境忧美生动 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史 文艺学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1、文学史:是一门历史的、具体的,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概念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2、文学史三个含义:A:从文学实际出发,并按照一定的历史线索,树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B:分析、比较、评价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 C:分析比较和评价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学现象,文学运动,文学思潮 3、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另一分支,他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和相关的人 文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对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 科学认识活动 4、文学批评的三个含义:A:文学批评的指导思想是:文学理论、美学理论、哲学以及其他一切人文社会科学 B: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作品为主的一切文学现象 C: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比较和评价具体作品的审美价值,总结作家创作的优劣长短,判断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引导并帮助读者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培养读者健康的审美观5、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 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 命题框架、和研究方法 6、文学理论的的含义:A:文学理论以整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B:是对文学理论的把握 C:文学理论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理论 7、学习文学理论的三种境界: A:第一种境界:不仅仅限于一两种文学理论书籍的阅读,而是对文学理论史做了纵向扫描,对相关文学理论 史原著做了精细的研读。 B:第二种境界:不仅研究文学理论,你还把文学理论作为人类人文思想库的一部分来看待,同时关注哲学、 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等。通过文学理论试图达到的是整体性的理解人类精神生 活的丰富性和可解释性。 C:第三种境界:文学理论成就了你的世界观,,使之学会了为信仰、理想而活,为意义、价值而活。 第二章本质论 ◆本质论是从⑴文学的审美性,⑵文学和文学观念,⑶文学的艺术性三方面来谈的。 一、文学的审美性 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三者关系的理解文学具有感性色彩 ⑴审美:是一个体验和飞鸟影美的现象共性的宽泛概念,是人的心里在感知社会的基础上达到的完善状态,他是意识的社 会心理。 ⑵意识形态:抽象化的思想是以各种理想的方式,无论虚假或真实,来表达支配性的物质关系。 ⑶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与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达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想的一 种艺术样式。 二、文学和文学观念 1、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文学亚里士多德——《诗学》 理论刘勰——《文心雕龙》 2、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作品是作家的自然流露。 A:文学本质上是作家的外化 B: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C:作家也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 3、实用说:强调作品和读者的利用关系 中方:文以载道西方:寓教于乐 4、独立说: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 5、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和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11342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15)种。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文学概论选择题

1.德国思想家黑格尔说过: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 A.形象B.音律C.生活D.世界 2.抒情作品的本位是 A.想象B.虚构C.理性D.情感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毛泽东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 4.17世纪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是 A.浪漫主义B.启蒙主义C.古典主义D.自然主义 5.从题材方面讲,一生中多写田园诗的诗人是 A.孟浩然B.岑参C.王昌龄D.王之涣6.未包括在中国古代诗歌常见抒情母题范围之内的是 A.怀乡B.冒险C.思人D.悲秋 7.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

接参与 8.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9.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A .象征性B.主观性 C.评价性 D.精神方面10.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 C.意义功能 D.形式功能11.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倒装与歧义 B.夸张与对比 C.借代与用典 D.比喻与象征 12.“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A.亚里士多德 B.钱钟书 C.王夫之 D.布封 13.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创作个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

14.风格的特性是() A.独创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 15.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文心雕龙》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D.《诗学》 16.文学接受客体指() 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 C.文化属性 D.整体属性17.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A.阐释者 B.审美者 C.认识者 D.思想者 18.“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A.黑格尔 B.姚斯 C.刘勰 D.布封 19.“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莱蒙托夫 B.姚斯 C.布封D.伊瑟尔 20.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的考研笔记 飞氘有话说:本笔记适用于所有以《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陈惇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为比较文学考试部分指定参考书的考试,根据我的猜测,师大今年考试明显涉及此部分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名词解释为主吧,这个笔记应该能满足所有的名词解释吧。 内容可靠,可以放心使用,免费发放,吐血推荐,不求真情回报,但求看贴回复……(BK)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 1.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2.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是(马林诺夫斯基)。 3.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 4.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专题调查)。 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6.“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一千零一夜》)。 7.盘古神话是一个(太极图)母题。 8.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 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10.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11.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梁启超)。 12.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 造性的发挥)。 13.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 娘”指的是(神话)。 14.(巧媳妇)属于生活故事。 15.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 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 时期的民间叙事诗。16. “尚 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云南)。 17.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 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 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 决定的。18. 屈原在吸收(楚 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 上,创作了《离骚》、《天问》、 《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19. (史诗)是原始社会或 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 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 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 史。 20.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 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 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21. 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 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 戏)系统。22. 民间文学 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 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 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 嗓)。23. 远在2500年前结 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就收录了 许多古代民歌。24. 与作家 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 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 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2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 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 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 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 之为(箭垛人物形象)。26. 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 具有(创世史诗)的基本 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 注。27.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 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28. 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 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 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 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 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2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民间寓言)。30. (梁子) 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 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31. (傩戏),起源于民间巫 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 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 怕的面具表演。32. 在西方 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Folklore )。33. 机智人 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 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徐文 长)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 广。34. 女娲神话中,女娲 是用(泥土)造人。35. 从 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 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6. (孟姜女)是千里寻夫、 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37.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 界观与价值观。38.“天皇皇, 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 大天光。”属于(仪式歌)。 39. 在(故事)中,讲述人 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 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 前……”。

文学概论题库

文学概论(上)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有收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提出)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符号学,文学心理学,文学哲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填空为主)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一,文学活动论 自由:是指人的活动是建立在关于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利用已有规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自觉:是说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能动的.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是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的出发点,连接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确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应 镜子论:首先是列宁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 三,艺术生产论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马克思,恩格斯总是强调作家对于生活的掌握是”艺术的掌握”,强调作家对于生活的评论是”诗意的裁判”,而这个概念是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来的. 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意识形态 五,艺术交往论 当代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在这一世纪,西方文论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这种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这里的人不是孤立的或抽象的人,而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比较文学通论笔记(孟昭毅版)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仅供参考)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 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 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 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 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