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 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 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 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篇幅短小, 语言朴实, 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因此, “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 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 扫清文字的障碍, 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 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 “谁”不作为疑问代词, 是“任指”, 表示没有例外, 两个“谁”字连用, 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 因此, 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 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
“拎”字, 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 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 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
“一年年, 一代代,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这句里有两个“不断”, 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
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 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 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 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原文及赏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在一个山坡上,有一个小村庄。
这个小村庄的周围长满了绿树和鲜花,河水清澈,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村民们过着平静而快乐的生活。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的需要,村民们开始砍伐树木建造房屋,烧火做饭。
他们没有意识到,每一棵树的倒下,都是对大自然的一次伤害。
渐渐地,山上的树木越来越少,河水变得浑浊,鸟儿也不再歌唱。
一天,一场大雨引发了山洪暴发。
没有了树木的保护,泥土被冲刷下来,淹没了村庄。
那个曾经美丽的小村庄,现在变成了一片废墟。
村民们惊恐地看着这一切,后悔不已。
他们终于明白,他们的行为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导致了这场灾难。
从此以后,村民们决定重新种植树木,保护环境,让小村庄恢复原来的美丽。
他们明白了,只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才能真正拥有安宁和幸福的生活。
赏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寓言式的故事,通过描绘一个小村庄从繁荣到毁灭的过程,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文章首先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然后通过村民们过度砍伐树木的行为,展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这种破坏最终导致了山洪暴发,小村庄被摧毁,村民们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故事的转折点在于村民们在灾难后觉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定采取行动来修复被破坏的环境。
这不仅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行为反思和改正的能力,也强调了环保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教育意义。
它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向读者传达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理念,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和教育价值。
同时,这也是一部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环保观念的好教材,提醒我们在享受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三年级语文老师在让同学们读语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要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内容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简析及教学建议一、课文简析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语句优美、文图并茂、层次清晰、语言训练资源丰富、环保教育性极强、且便于学生朗读、有助于启迪学生思考的好课文。
课文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村民们无环保意识,滥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环境,因而,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走了。
读后,令人痛心疾首,故事以此警示后人:人类的生存、生活,必须与自然和谐。
(一)美丽山村,景色怡人课文的第一段,作者精调彩墨,以赞美之情,描绘了一幅山谷里一个小村庄的美丽画面: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清澈澈;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清鲜鲜,甜润怡人,多么美丽的村庄,多么好的生活环境啊!简直是想象中的天堂!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请注意文中用了“早先”一词,它告诉读者,小村庄的这种美丽景色,人们生存的这种怡人环境,是“早先”有的,是过去的“胜景”,那么现在的小村庄是更美了呢?还是不存在了呢?文字背后潜藏的内容,令人深思。
读到小村庄被利斧所毁,不!是被村民所毁!这又是令人感到何等的痛惜!文章先讲山村之美,再讲小村庄美景被毁。
这种铺垫,便是首段文字的魅力与价值。
(二)砍树毁林,破坏环境课文的二、三段,作者以沉痛的心情,讲述了村民们为了过上所谓“不错的日子”,肆意砍树毁林,破坏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几十户人家”表明村里住的人并不多,但是家家都砍树,其破坏性极大;谁家“想盖房”“想造犁”、想做家具,“拎起斧头”上山砍树。
真可谓家家砍、随便砍、任意砍了,文字背后所揭示的是:那里的村民们毫无环保意识,毫无法制观念。
文章的第三段,用了“一年年,一代代”的词句,告诉读者:这个小村庄的人们砍树,不是只砍一年,是去年砍,今年砍,明年还砍,年年都砍;不只是一代人砍,是爷爷砍,爸爸砍,孙子砍,辈辈都砍。
行文至此,一副对联在笔者心中油然而出:上联:家家砍树去年砍今年砍明年也砍年年都砍,下联:人人毁林父亲毁儿子毁孙子还毁辈辈均毁。
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语文三年级下册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教学时,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WTT 在此整理了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教学札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
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
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
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
人教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村庄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小村庄的热爱,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村庄的热爱。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村庄的热爱。
2.学会运用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小村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对这里有什么印象?(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三)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小村庄的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四)生字词教学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五)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背诵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要求家长签字。
2.请学生回家后,用生字词造句。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对小村庄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热爱家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成长。
重难点补充: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村庄的热爱,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版语⽂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个⼩村庄的故事知识点 ⼈教版语⽂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个⼩村庄的故事》语⾔朴实,读后耐⼈寻味。
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让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店铺在此整理了⼈教版语⽂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个⼩村庄的故事》知识点,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教版语⽂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个⼩村庄的故事》课⽂知识点 这篇精读课⽂语⾔朴实,含义深刻。
课⽂通过写⼀个⼩村庄的⼈们⽆节制地乱砍滥伐树⽊,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然严厉的惩罚——整个⼩村庄都被咆哮的洪⽔卷⾛了,告诫⼈们要爱护树⽊,保护⼤⾃然的⽣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然的惩罚。
这篇课⽂篇幅短⼩,以⼀把斧头为贯穿全⽂的线索。
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村庄”的⼀切。
寓意深刻,读后耐⼈寻味。
课⽂把⼩村庄的⼈们在⼭上砍树建房,制造⼯具和家具,⽤树⽊当柴烧等⾏为⼀⼀列举出来,表⾯上看⼩村庄的⼈们好像是得益不⼩,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篇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村庄变迁的原因。
体会课⽂中所蕴含的道理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版语⽂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个⼩村庄的故事》词句知识点 【词】 【郁郁葱葱】 形容草⽊苍翠茂盛的样⼦。
【湛蓝】 深蓝(多⽤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锋利】 (⼯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或切⼊物体。
【裸露】 露出,没有遮盖。
【咆哮】 野兽的吼声,这⾥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清澈】 (⽔)清⽽透明。
【应有尽有】 应该有的都有了。
形容⾮常齐全。
【句】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上去,把树⽊⼀棵⼀棵砍下来。
“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没有例外。
两个“谁”字连⽤,表明这⾥的⼈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上砍树⾮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砍伐也就有了⼀个前提──没有⼈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导语】说课就是教师论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之前一样要事先写出说课稿。
从性质来看,说课具有说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换性等特点。
说课主要由说课者、说课内容、说课方法和听评者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亮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显现了*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逝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清晨,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村庄的故事,曾经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无节制地砍代树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安稳,终究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洪水,冲毁了他们辛辛劳累得到了一切,课文寓意深入,耐人寻味,同时也警告人们不要让小村庄的悲剧重演。
课文共分两课时,第一课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根据课文画出你心中的小村庄。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掌控“*露”、“咆哮”等词语,有感情地读文。
2、技能目标:会根据课文内容,展开适当的联想,深入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课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WTT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原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一栋栋、家具、冒出、柴烟、黎明、洪水、何处、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搜集防沙固土的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现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设计人
教材25——27页
教学内容
王翠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1、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读书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点拨学习法
备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
2、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山
谷中,有一个小村庄。
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
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
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
日
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
)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
(板书。
)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
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
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
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学
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大家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
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得把课文读通,把文中的字词读准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
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很认真,下面老师出示词语,请大家读出来。
3、出示字词,指名学生朗读,开火车赛读。
(注意:斧、造、栋、柴、洪、裸露等读音。
)
4、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呢?
5、课文围绕小村庄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村庄遭遇凶猛的洪水?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思考:当时的情况怎样?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2、从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厉害?用“——”画出来。
(同时向学生展示下大雨的画面。
)“大雨没喘气”看到这几个字,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指导朗读:读出暴雨又猛又急的气势。
4、在暴雨中,小村庄的命运如何呢?
5、什么原因导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这样的命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说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2、谁来给我们说说他找到的答案?
3、山上的树木被人们用来做了什么?人们在砍伐树木做家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两个“谁”通过动词“拎”你们能体会出人们的这种心态吗?
4、随着山上树木的不断减少,山坡有了怎样的变化?(观看树木不断减少,土地不断裸露的动画)结合画面理解“裸露”的意思。
5、“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什么在不断减少?什么在不断扩大?通过词语“不断”和这句话后边的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6、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妈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的是可再生的,比如水资源。
有的是非可再生的,比如煤炭,比如森林资源,靠着砍伐树木,村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活还算过的不错,但前一节课我们也知道了小村庄的下场,同学们,当这些村民们高举斧头对着树木砍伐的
时候,他们有没有想过小村庄的未来呢?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靠着斧头,不停的砍树,斧头在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灾难。
凶猛的洪水,让小村庄变成什么样了呢?
2、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洪水过后,什么都没有了”。
对于小村庄的毁灭性灾难,课文只用了这一句话就一笔带过,同学们,能发挥你们的想象,将洪水到来时的情景向我们详细的描述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