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8
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培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学会运用。
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进行仿写展开。
3、学写寻物启事,掌握寻人启事的要素,注意内容和格式。
4、观察字的结构,练习书写。
5、背诵并运用八字成语,拓展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提高仿写句段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提高仿写句段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七。
二、交流平台1、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平时在阅读的时候要多积累好词好句。
2、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出示句子:他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4、出示句子:草丛中的虫子,像在窃窃私语,用的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
5、出示句子: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这是我仿写的句子: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遥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
(2)根据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6、出示句子:清晨,小鸟在枝头放声歌唱,梳理自己美丽的羽毛,迎接新的一天。
(1)你能仿写吗?(2)生练习仿写句子。
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小结: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生动形象。
三、词句段运用(一)仿写1、出示要求:“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
请你也用这样的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你是否听说过……2、出示第一句: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1)点拨:第一句首先需要明确描写的对象是“石头”,其次需要明确需要体现出的石头的特征是“奇妙”,可以从石头的形状来写,也可以从石头的分布来写。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23海底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事物写形象、写具体。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3.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大海情景图。
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向往。
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2.出示海底情景图。
海底世界是美丽而奇特的,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多种多样的植物,还有许多宝藏。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跟随作者石友到海底畅游一番。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海面和海底的奇异景色,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验证识字效果。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和多音字“差”。
第七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围绕“探索自然奥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3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课文,探索自然的秘密。
2.本单元重点:(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我们奇妙的世界》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海底世界》明白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火烧云》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文中搜集整合重要信息。
(2)初步学会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国宝大熊猫》,学会查找资料,列好问题,写作交流。
3.单元教学建议: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整合信息,概括内容。
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呈雕”等8个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总——分——总奇妙—(天空、大地)—奇妙无穷【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
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
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有个整体感知和概括。
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扫清文章的阅读障碍,打好字词基础。
设计扎实有效,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如何让课堂扎实有效,而不是浮华热闹。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我们奇妙的世界天空大地(留心观察,感悟奇妙)【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财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七单元《火烧云》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
语言运用: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思维能力: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审美创造: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课前解析】关注景象:早晨或傍晚,大气层云层比较厚,而且太阳光是斜射的,这就加大了光线穿透云层的难度。
这时,只有红色和橙色光在穿过云层时减弱得最少,自然只有它们可以穿透云层,照射在天空中、云层上,形成光彩夺目的火烧云奇景。
关注语言:课文语言平实但精妙。
首先用词丰富,尤其是颜色词。
如叠词:“红彤彤”“金灿灿”;不同颜色糅合一起:“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比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
其次排比句的运用,如“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成串的排比写出了火烧云一连串颜色上的变化,读来赏心悦目。
【教学目标】1.认识“喂、盈”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3个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8个词语。
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3.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喂、盈”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3个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
【教学过程】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图片。
2.教师新课导入: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吸引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赞美它们。
今天我们就学习优秀女作家萧红的《火烧云》。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火烧云,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萧红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22.我们奇妙的世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片段◆品味语句,感受世界的奇妙。
师: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生:(齐答)天空、大地。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8自然段,天空展示的哪些景物让你感到奇妙呢?(学生读文,同桌合作后交流)生1:天空中的早晚颜色的变化太奇妙了。
早上,天空由粉红色变成蔚蓝色;傍晚天空中又呈现出金色红色和紫色。
生2:天空中的云变幻出各种形状,让人有无限的遐想。
生3:下雨后地上的小水洼如同有趣的镜子,多么神奇呀!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那么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事物写具体的吗?生1:从颜色变化来写。
生2:从形状上观察。
生3:按顺序来写,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除了这些事物,你还能说出天空中的哪些事物?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1:天空中飞来一群群小鸟,今天是鸟的联欢会吗?生2:我的风筝飞上了天空,好像要与白云比美呢。
23.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教学片段◆比较句子,体会词句的妙用。
(教学重点)师:海底动物会像人一样说话吗?生:(齐答)不会。
师:课文中用“窃窃私语”来形容动物发出的声音。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我们根本听不到,怎么办呢?别着急,老师给你们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我们来听一听海底有哪些奇妙的声音。
(多媒体播放录音)生:我听到了呜呜、叽叽、嗡嗡等各种奇怪的声音。
(幻灯片出示文中描写声音的句子)师:“有嗡嗡声,有啾啾声,有汪汪声……”这句话和书上的句子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生1:我更喜欢书上的句子,书上写“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我好像真的听到海底动物像蜜蜂一样嗡嗡的叫声。
生2:我也喜欢书上的句子,书上用“有的像……一样”打比方的方法,用我们熟悉的蜜蜂、小鸟、小狗、人打呼噜的声音,我认为很形象。
师:书上的句子写得多形象、多生动啊!句子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加深我们对大海深处声音的理解。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一、习作要求:我们去动物园,能看到大熊猫。
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
许多小朋友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可能有些疑问需要解答: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的国宝这次习作,就让我们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二、习作提示:参考下面图表中提供的信息,也可以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
三、习作重点:本次重点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准确、清楚地介绍大熊猫。
2熊猫外形怎样?3熊猫吃什么?4大熊猫生活的地方5生活习性6大熊猫的交流7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的国宝?8熊猫的价值五、学习过程:1搜集资料,了解熊猫。
查阅有关大熊猫的相关资料。
关于大熊猫的2整理资料,合理取舍。
如:按照名称、类别、食物、外形、分布地区、生活习性等进行整理。
(一)大熊猫是猫吗?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写出大熊猫的灵性。
比如,我们可以把大熊猫的眼睛比作戴了一副墨镜,把大熊猫可爱的耳朵比喻成小雷达……这样的比喻会使熊猫的形象跃然纸上。
如1:熊猫宝宝们开始吃东西了,有只熊猫宝宝嫌食物太少了,趴在饲养员的身上,在撒娇呢!好像在说,再给我一点吧,你看人家的小肚子还没饱呢! (拟人)如2:熊猫的肚子又大又胖,好像一个圆滚滚的皮球,使它走起路来笨笨的,十分可爱。
(比喻)开头:点题。
大熊猫憨态可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听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吧!中间:1样子2食物3栖息地、是国宝的原因结尾:点题、呼吁保护它。
大熊猫如此可爱,所以人见人爱,称它为国宝,当然当之无愧喽!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大熊猫吧!(十一)范文赏析:大熊猫大熊猫喜欢以在寒冷的冬天,大熊猫也可以从枯叶中后来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才慢慢地演变为如今的饮食习惯。
但是它的爪子、牙齿等依然十分锋利,脾气也很大。
所以干万不要惹它呀!1大熊猫身体胖软,四肢粗壮,身长约12021—180厘米,肩高约60—70厘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美好”为思想主题组织教学。
选编了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以及《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和《语文园地》。
《我们奇妙的世界》分别从天空和大地奇妙的颜色和形状等来描写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告诉我们要发现世界的奇妙,就一定要仔细寻找的道理。
《海底世界》用生动、准确、具体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火烧云》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过程中,红霞飞舞、瞬息万变,让人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口语交际”围绕“劝说”这个话题分享说话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要求围绕教材中提示的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和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大熊猫。
习作内容可以包括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习性、被称为国宝的原因等等。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部分组成。
这部分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学习写作“寻物启事”;试着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八字成语学习、积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主旨。
3.学习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4.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5.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字词,疏通文意。
2.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阅读书本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小组交流分享等,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的奇妙、美好,懂得留心观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主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信息。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积累材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领悟写动物的方法,通过实例抓住动物的特点具体描写;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把我们今天的客人请出来。
2.课件出示谜语: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3.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国宝大熊猫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请同学们谈一谈大熊猫给自己的印象。
4.导入: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
许多小朋友都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
今天我们就尝试着把大熊猫介绍给别人。
二、交流资料,答疑解惑1.引导交流: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疑问?把你的疑问写下来,一会儿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
投影仪展示学生梳理出来的问题。
预设:(1)大熊猫是猫吗?(2)大熊猫吃什么?(3)大熊猫有哪些典型的生活习性?(4)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5)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6)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国宝”?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网络、书籍、向其他人咨询等)4.小组交流如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解决了哪些疑问,哪些问题还未解决的,提出来,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指导方法1.过渡:同学们对大熊猫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如何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别人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来寻找方法。
2.回顾课文内容,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
(1)在《我们奇妙的世界》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个奇妙的世界的?(从天空、大地两个方面来介绍世界的奇妙)(2)课件出示《海底世界》第2—6 自然段的开头。
第七单元一、教材分析:本组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组成。
四篇课文分别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爱国情怀。
《我不能忘记祖国》通过讲述15岁的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问题的班会上,有力地驳斥了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以及她强烈的爱国热情。
《卢沟桥》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美观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
同时通过介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让我们知道了它还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桥。
《古诗两首》中《从军行》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的边塞诗。
表现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气概。
《塞下曲》借用汉代李广将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
《民族英雄戚继光》通过记叙我国明朝将领戚继光为解除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倭患,组建军队,抗击倭寇的故事。
赞颂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本组的33个生字,认识29个生字。
提高识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通过本单元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懂得爱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阅读本单元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
3.通过语文百花园的训练,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讲故事的能力和认真听别人讲故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l、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
2、通过本单元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懂得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难点:在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四、教学措施:1、本单元的教学要放手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