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电站技术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9
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标准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标准是指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连接和交互技术规范,它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网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仅能够规范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还能够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电网的供电质量,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推动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标准需要明确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接口要求。
这包括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短路电流等参数的匹配要求,以及对于逆变器、保护装置、通信设备等关键设备的技术要求。
只有明确规定这些接口要求,才能确保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安全可靠连接,避免因为接口不匹配而导致的电网故障和事故。
其次,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标准需要规定光伏发电系统的响应和控制策略。
这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对于电网频率、电压、无功功率等的响应速度和精度要求,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策略。
只有通过合理的响应和控制策略,才能够确保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平稳交互,避免因为光伏发电系统的不稳定性而对电网造成影响。
此外,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标准还需要明确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保护和故障处理要求。
这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对于电网故障的快速切除和重连能力,以及对于短路、过流、过压等故障的保护措施和处理策略。
只有通过严格的安全保护和故障处理要求,才能够确保光伏发电系统在面对电网故障时能够及时有效地保护自身和电网的安全。
综上所述,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标准是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交互的基础和保障,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电网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技术标准,才能够确保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安全稳定连接,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加强对光伏发电并网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建设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光伏发电并网的三个基本条件
光伏发电并网是指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通过电网连接,将发电电量投入电网中,以
替换市电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是绿色新能源的主要应用方式。
光伏发电并网的实施,最关键的是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设备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二是合法注册;三是具备一定的安全技术要求。
一、设备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光伏电池,变流器,控制器等组成,设备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才能保证并网的安全运行。
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稳定性和
可操作性,三是能效。
首先准备好设备,并且对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其质量达到
标准。
二、合法注册
光伏发电必须进行合法的注册手续,以获得有效的登记证书,才能正常投入到电网中。
在申报过程中,将提供各种证明文件,经审核后,可以正常投入到电网中,并签订合同,
由供电局负责实施监督管理,确保正常运行。
三、具备一定的安全技术要求
光伏发电安装完成后,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技术要求,方可达到正常运行的要求。
具
体的安全技术要求包括:一是光伏发电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安全稳定;二
是光伏发电设备配置必须面向太阳,和物理环境有关的参数要合理;三是光伏发电设备的
保护装置必须完善,确保在秩序中运行;四是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光伏电站并网要求及并网方式光伏电站并网要求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连接是一个重要环节,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设计应符合以下几种标准要求:《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GB/T50865《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50866《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29319《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19964《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并参照《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NB/T32006 等进行检测。
光伏电站的并网向当地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和向电网发送电能的质量,在谐波、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度、直流分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等方面应满足以下并网要求。
1.谐波和波形畸变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应满足《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的规定。
2.电压偏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的规定,即35kV及以上公共连接点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
20kV及以下三相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
3.电压波动和闪变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应满足(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2326的规定。
光伏电站单独引起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变动限值与变动频度、电压等级有关。
光伏电站在公共连接点单独引起的电压闪变值,应根据光伏电站安装容量占供电容量的比例,以及系统电压,按照《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2326的规定,分别按三级做不同处理。
4.电压不平衡度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543规定的限值,公共连接点的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2%,短时不得超过4%。
其中由光伏电站引起的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1.3%,短时不超过2.6%。
5.直流分量光伏电站并网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交流额定值的0.5%,对于不经过变压器直接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因逆变器效率等特殊因素可放宽到1%。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整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CES 李绍群一、一般原则综合考虑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输配电容量,电能质量等技术要求,根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可分为小型、中型或大型光伏电站。
小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0.4kV低压电网的光伏电站。
中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10~35kV电网的光伏电站。
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66kV及以上电网的光伏电站。
小型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一般不超过200千峰瓦。
根据是否允许通过公共连接点向公用电网送电,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的接入方式。
二、电能质量1一般要求光伏电站向当地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和向电网发送电能的质量,在谐波、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直流分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等方面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光伏电站应该在并网点装设满足IEC 61000-4-30《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标准要求的A累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对于大型或中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数据应能够远程传送到电网企业,保证电网企业对电能质量的监控。
对于小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数据应具备一年及以上的存储能力,必要时供电网企业调用。
1.2谐波和波形畸变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应满足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如表1所示: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处的总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应满足GB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应不超过表2中规定的允许值,其中光伏电站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按此光伏电站安装容量与其公共连接点的供电设备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1.2电压偏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的规定,即:35kV及以上公共连接点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
20kV及以下三相公共连接点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
并网光伏电站设备运行技术规范总体要求(一)为了确保并网光伏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规范化的运行技术规范必不可少。
下面将就并网光伏电站设备运行技术规范总体要求进行探讨。
一、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是并网光伏电站运行的首要前提。
设备安全包括设备的机械安全、电气安全和监控安全等方面。
首先,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认证要求,符合各项监管规定和安全性能指标,防止成为事故发生的隐患。
其次,设备的每一个部分都应设有防护措施和标识,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和自身安全受到影响。
最后,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建立及时关闭系统和紧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现安全险情及时处置。
二、运行管理光伏电站设备的运行管理是光伏电站运行的核心内容。
主要包括、设备的开启、关闭、运行监视和性能管理等。
具体操作上,为保证设备运行稳定、高效,应定期进行保护、检修、维护和保养。
同时,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机制,对设备进行严格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或异常,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间隔和接地并网光伏电站设备涉及有接口、谐振等一系列问题,为确保电站运行正常,规范的间隔和接地技术非常关键。
首先,建立明确、合理的电站接地制度,从根本上保护电站设备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另外,对于感应、突波等电磁因素,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避免突然断电和系统外部的干扰。
四、运行记录并网光伏电站设备利用太阳能光照发电,一旦出现故障,即会对电站的运行、人员和设备等带来影响。
因此,建立详细、准确的运行记录和档案,及时记录设备状态和运行数据,为分析问题并推动设备运行提供实时数据。
同时,建立材料、仪器设备、电压电流等方面的测量检测系统,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被实时监视。
总之,为确保并网光伏电站设备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需要有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和管理措施。
通过全面、有序的制度,可有效提高电站设备运行质量,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使电站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系统安全条件: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因此,光伏发电站并网需要满足电力系统的相关规范要求,包括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等各项电力参数。
2. 电力质量要求:光伏发电站并网需要满足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频率波动、谐波等电力质量要求,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需要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电力质量。
3. 灾害安全:光伏发电站并网需要考虑灾害安全因素,如雷击、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引起的故障和事故。
发电站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避免因灾害导致的安全隐患。
4. 维护、检修和管理要求:光伏发电站并网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护、检修和管理制度,确保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行。
这包括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设备,及时排查潜在故障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评价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规范评价:对光伏发电站并网的技术规范进行评价,包括设备的选择、设计和安装规范,以及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规范。
评价应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站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的要求。
2. 安全防护规范评价:对光伏发电站并网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评价,包括灾害防护、火灾防护、安全生产和人员保护等方面的规范评价。
3. 运维管理规范评价:对光伏发电站并网的运维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包括维护、检修和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电力质量规范评价:对光伏发电站并网的电力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等电力参数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电力质量与接受者的负荷需求是否匹配。
综上所述,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旨在确保光伏发电站的安全运行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贡献,减少安全隐患和风险,并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条件
在接入电网时,光伏电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必须在逆变器输出汇总点设置易于操作、可闭锁、且具有明显断开点的并网总断路器,以保证电力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次,光伏电站和并网点设备的防雷和接地应符合___规定要求。
光伏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合格,接地电阻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测试。
此外,为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光伏电站或电网异常、故障时应具有相应继电保护功能,保护电网和光伏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维护人员和公众人身安全。
光伏电站的保护应符合可靠性、选择性、灵活性和速动性的要求。
光伏电站的过流与短路保护、防孤岛能力、逆变率保护、恢复并网等应满足国家电网规定的要求。
此外,光伏电站的二次用直流系统的设计配置及蓄电池的放电容量应符合相关规程的技术要求。
最后,光伏电站的电能质量需要满足规程要求,包括电压谐波和波形畸
变、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不平衡度、直流分量在规定的范围内。
光伏电站的安全自动装置应按规定配置齐全。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接入技术要求一、一般规定1.1 对接入电网的要求应充分考虑因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而引起的公共电网的潮流变化,并应根据其影响程度对公共电网进行必要的改造。
1.2 建设条件太阳能分布式发电项目及建设场地应具有合法性;用户侧的电能质量和功率因数应符合电网要求。
1.3 对电气设备的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制造(生产)标准,其性能应符合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
1.4 系统定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定位于非连续供电的次要电源。
1.5 系统功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功能是生产满足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的电能。
1.6 设计原则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站宜按无人值守设计。
1.7 对接入电压的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电压应不高于包括消纳大部分或全部该系统电能的电力用户在内的公共连接点的电压。
二、并网原则2.1 并网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采用可逆并网方式。
2.2 并网点位置的选择2.2.1 当光伏组件安装容量不大于配电变压器容量时,宜接入配电变压器二次侧配电柜(箱)。
2.2.2 当光伏组件安装容量大于配电变压器容量时,应接入配电变压器一次侧配电柜(箱)。
2.2.3 光伏组件安装容量不应大于市电供电线缆的允许输送容量。
三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气参数的要求3.1 电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应为逆变后经变压器或不经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并网点母线电压,其电压偏差应符合GB/T12325的规定。
3.2 频率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频率应与接入电网的频率始终保持一致。
3.3 功率因数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因数宜为1;当并网点呈感性,且功率因数低于电网要求时,可向并网点输送容性无功功率;反之,可向电网输送感性无功功率。
且无论输送的无功功率是感性还是容性,均应使并网点的功率因数不低于0.9(感性)。
四、电能质量4.1 谐波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输入到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方均根值)的值及其计算方法均应符合GB/T14549的规定。
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可以实现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光伏发电站作为分布式能源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发电能力。
由于并网发电需要与电网进行连接,因此光伏发电站并网的安全条件和评价规则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光伏发电站并网的安全条件和评价规则展开深入探讨。
一、光伏发电站并网的安全条件1. 电网条件光伏发电站并网需要接入电网进行发电,因此首先要满足电网条件。
对于稳定运行的电网来说,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1)正常电压水平:电网的电压水平应该在允许范围内,符合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
(2)正常频率:电网的频率应该稳定,并符合国家标准。
(3)电网可靠性:电网的可靠性要求高,能够正常运行,并能够满足光伏发电站的接入需求。
2. 光伏发电站的条件光伏发电站自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安全并网:(1)发电容量和发电能力:光伏发电站需要具备足够的发电容量和发电能力,以满足电网的需求。
(2)连接设备的安全性:光伏发电站需要安装相应的设备进行连接,这些连接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能够正常运行并保证发电安全。
(3)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光伏发电站应该安装可靠的保护装置,能够及时识别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发电安全。
二、光伏发电站并网的评价规则1. 电网稳定性评价电网稳定性是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的基础,对电网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压水平评价:评价电网的电压水平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能够满足光伏发电站的接入要求。
(2)频率稳定性评价:评价电网的频率是否稳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3)电网可靠性评价:评价电网的可靠性,能否正常运行,并能够满足光伏发电站的接入需求。
2. 光伏发电站评价光伏发电站本身也需要进行评价,以确保其能够安全并网。
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电容量和发电能力评价:评价光伏发电站的发电容量和发电能力,是否能够满足电网的需求。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次1. 范围 (3)2. 规定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一般原则 (5)5. 电能质量 (5)6. 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 (7)7. 电压与频率响应特性 (8)8. 安全与保护 (9)9. 通用技术条件 (9)10. 电能计量(该部分内容提请国网营销部门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10)11. 通信与信号 (10)12. 系统测试 (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1.范围本规定内所有光伏电站均指并网发电光伏电站,本规定不包括离网光伏电站。
本规定规定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通过静态变换器(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包括有变压器与无变压器连接。
2.规定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 2297-1989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 2894 安全标志(neq ISO 3864:1984)GB 16179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DL/T 544 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L/T 598 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DL/T 5202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SJ/T11127 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光伏电站photovoltaic(PV) power station包含所有变压器、逆变器(单台或多台)、相关的BOS(平衡系统部件)和太阳电池方阵在内的发电系统。
光伏电站并网标准光伏电站并网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相连接,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能输出与电网的电能需求相匹配,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
光伏电站并网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光伏电站并网标准的必要性、制定和执行的重要性、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光伏电站并网标准的必要性。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光伏电站规模不断扩大,接入电网的数量不断增加。
如果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将会导致光伏电站并网过程中的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可能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因此,制定和执行光伏电站并网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光伏电站并网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的重要性。
制定和执行光伏电站并网标准,可以规范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明确光伏电站与电网之间的接口要求、保护要求、调度要求等内容,提高光伏电站的并网质量,确保光伏电站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光伏电站并网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首先,光伏电站并网标准应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要求,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组串箱、直流配电柜、交流配电柜等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光伏电站并网标准应包括与电网连接的要求,包括电网接口保护、电网同步要求、电网调度要求等内容。
最后,光伏电站并网标准还应包括光伏电站运行管理的要求,包括光伏电站的监测、运行维护、故障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光伏电站并网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光伏发电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光伏电站并网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光伏电站的安全稳定并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光伏电站并网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为光伏发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A类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技术相关指标详细要求1.一次调频控制依据《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GB/T 37408-20190),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一次调频控制的功能,当系统频率偏差值大于0.03Hz,逆变器应能调节有功输出,具体要求如下:a) 当系统频率上升时,逆变器应减少有功输出,有功出力最大减少量为20%PN;b) 当系统频率下降时,逆变器配有储能设备时可增加有功输出;c) 一次调频的调差率应可设置;d) 一次调频控制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00ms,调节时间不应大于2s。
2.故障穿越依据《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GB/T 37408-2019),分布式光伏电站应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和高电压穿越能力。
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的考核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101234时间(s) 光伏逆变器交流侧电压(p .u .)0.150.625图1 低电压穿越考核曲线0.901.001.101.201.30时间(s )0-0.10.51.4010光伏逆变器交流侧电压(p .u .)图2 高电压穿越考核曲线3.有功控制依据《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GB/T37408-2019),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有功控制具体要求如下:3.1给定值控制分布式光伏电站应具备有功功率连续平滑调节的能力,能接受功率控制系统指令调节有功功率输出值。
控制误差应不大于电站额定有功功率的±1%,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s 。
3.2启停机变化率控制分布式光伏电站应能设置启停机时有功功率的变化速度,启动和停机时有功功率控制误差不应超过额定有功功率的±5%,启动和停机过程中交流侧输出的最大峰值电流不应超过额定交流峰值电流的1.1倍。
4.无功功率依据《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GB/T 37408-2019),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无功功率具体要求如下:4.1无功容量分布式光伏电站无功功率输出范围应能在虚线矩形框内动态可调。
)图3无功出力范围4.2无功控制分布式光伏电站应具有多种无功控制模式,包括电压/无功控制、恒功率因数控制和恒无功功率控制等,具备接受功率控制系统指令并控制输出无功功率的能力,具备多种控制模式在线切换的能力。
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并网光伏发电站的电气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调度自动化及通信、平安生产管理四个方面平安性评价的必备项目和评价项目、相关的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10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地面光伏发电站,其他类型的光伏发电站参照执行。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光伏发电站应当通过并网平安性评价,已投入运行的光伏发电站应当定期进行并网平安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行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规范。
然而,激励依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探讨是否可以运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全部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1094.2-1996?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温升GB 2893-2008?平安色GB 2894-2008?平安标记及其运用导则GB 14050-2008?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平安技术要求GB 26860-2021 ?电力平安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 50057-202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9-2021?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61-202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5-2021 ?沟通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794-2021?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7-2021?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T 5582-1993?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GB/T 7252-200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推断导则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GB/T 14285-2006 ?继电爱护和平安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 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8210-2000?晶体硅光伏(PV)方阵Ⅰ-Ⅴ特性的现场测量GB/T 19964-2021?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20047.2-2006?光伏(PV)组件平安鉴定第2部分:试验要求GB/T 26218.1-2021?污秽条件下运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 26218.2-2021?污秽条件下运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2部分:沟通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GB/T 29321-2021?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 50796-2021?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DL 5027-19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T 475-2006?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 516-2006?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T 544-1994?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L/T 545-2021?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 547-2021?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 548-2021?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DL/T 553-1994?220~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4-2021?变压器分接开关运行修理导则DL/T 587-2007 ?微机继电爱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 593-2006 ?高压开关设备和限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620-1997?沟通电气装置的过电压爱护和绝缘协作DL/T 621-1997 ?沟通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724-2000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 795-2001?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DL/T 969-2005?变电站运行导则DL/T 995-2006?继电爱护和电网平安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T 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DL/T 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4-2007?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DL/T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157-2002?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DL/T 5202-2004?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J/T 11209-1999?光伏器件第6部分:标准太阳电池组件的要求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力平安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生产经营单位平安培训规定(2006)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2号?电力平安生产监管方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电力二次系统平安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22号?电网运行规则(试行)电监会工商总局GF-2003-0512?并网调度协议(示范文本)电监平安〔2006〕34号附件一?电力二次系统平安防护总体方案电监市场〔2006〕42号?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监平安〔2009〕22号?电力突发事务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电监平安〔2009〕61号?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方法电监平安〔2021〕11号?电力平安事务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电发〔2000〕589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82)水电生字第11号?继电爱护及平安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电安生〔1994〕191号?电力系统继电爱护及平安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光伏项目的并网接入建议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光伏发电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实施光伏项目的过程中,确保光伏电站能够有效地并网接入电网,是保证项目正常运行和发挥其最大功效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光伏项目的并网接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技术要求与规范1. 电站设计与接口标准在光伏项目的规划与建设阶段,应根据电站的实际情况和电网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接口标准的制定。
其中,需考虑电站的装机容量、光伏组件的类型和布置方式、逆变器的选型与配置等因素,以确保接口兼容性和系统性能的稳定性。
2. 电站保护与控制系统在光伏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配置完备的电站保护与控制系统。
该系统包括对电站内各设备的保护、监测与控制,确保电站运行安全可靠。
此外,还需要对接地电阻、防雷装置等进行合理设计与配置,提高电站的抗干扰能力及安全稳定性。
3. 并网保护措施光伏电站并网接入时,需遵守相关的并网保护规范与措施。
通过合理设置保护装置、接地电阻和断路器等设备,防止电站并网对电网造成冲击,维护电网的稳定运行。
二、运维管理与监控1. 运维团队与培训为确保光伏项目的正常运行与及时维护,建议配置专业的运维团队,并提供相关技能培训。
运维团队应具备系统运行分析与故障排除的能力,并能根据需要制定运维规程,确保电站的高效运行。
2. 运行监测与数据分析光伏电站的运行监测与数据分析对于项目的优化和问题解决至关重要。
因此,建议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监测电站的运行状态、发电量、故障报警等,并定期进行数据分析,为运维团队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电站的运行效率。
三、政策支持与合规要求1. 合规登记与审批在光伏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法规与政策要求进行合规登记与审批。
确保项目的规划与建设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政策,避免由于合规问题带来的不必要麻烦和争议。
2.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政府对光伏项目的并网接入和发展往往会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展,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个紧要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光伏发电站的并网运行问题。
光伏发电站的并网运行需要遵守一系列安全条件和评价规范,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和光伏发电站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对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进行认真介绍和分析。
一、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1.电网电压和频率范围在并网前,光伏发电站需要充足电网电压和频率的要求。
电网电压范围一般为±10%。
电网频率范围为50Hz或60Hz,频率波动范围为±1Hz。
假如光伏发电站不能充足电网电压和频率范围的要求,将会对电网造成肯定的功率波动和电压偏差。
2.光伏并网系统的配置和接入方式在光伏发电站并网之前,需要对光伏发电和配套器材进行全面检测。
光伏发电站应选用标准化产品,全部设备的接入采纳标准接口,光伏逆变器应具备快速、牢靠、安全的并网接入功能。
逆变器的接入应符合电网的标准接口要求,以保证光伏发电站的兼容性。
3.光伏发电站的并网保护光伏发电站在与电网连接时,需要具备电网保护功能。
该保护功能重要分为两类:短路保护和过压保护。
短路保护可通过配备熔断器来实现,而过压保护应使用电网保护器。
这些保护措施可以防止光伏发电站产生过高的电流和过高的电压。
4.光伏发电站的接地方式光伏发电站接地方式应符合电网的要求。
在接地方式的实现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接地电阻和接地线的故障检测功能。
此外,光伏发电站在接地时应保证地电位平衡。
5.光伏发电站的汇流箱光伏发电站的汇流箱应安装隔离开关,以保护汇流箱内部的电缆和设备。
此外,汇流箱内应采纳盘管或通气管进行通风,以避开过热和漏电。
二、光伏发电站并网评价规范光伏发电站并网包括光伏电池板、逆变器、光伏发电站的组串式并网系统和并联式并网系统,以及光伏发电站的接入和运行等方面。
一般而言,光伏发电站并网评价重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功率因素光伏发电站与电网的容量应保持一致,以确保光伏发电站不会造成电网的过载现象。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要求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ICSF 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要求Technology Requirement for Grid-connected PV System(讨论稿)××××-××-××发布××××-××-××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目次前言为推动和规范我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适应国际贸易及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制定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标准对GB/T××××-××××《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补充。
本标准资料性附录提供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部分技术要求的检验方法和程序。
本标准对GB12325-1990《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6-2000《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945-199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的电能质量要求相关内容进行了部分引用和补充。
本标准参考了IEC61727:1995、IEEE STD 929-2000、AS 、AS 和AS 。
本标准的术语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和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和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分委员会归口。
光伏发电设备
技
术
要
求
一、工程概况
地理位置:福州市台江区(东经119°18′,北纬26°6′)
年平均太阳能辐照量:4400兆焦/平方米
技术类型:光伏建筑屋顶一体化
项目容量:5.5kWp
光伏系统主要由光伏组件方阵、直流汇线盒、直流配电柜、逆变器、交流配电柜等部分构成。
光伏阵列由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光伏阵列安装在福州电业局调度中心大楼裙楼五楼屋顶。
同时,光伏阵列按照合理的组串方式接入汇线盒,然后接入直流配电柜,汇线盒和直流配电柜中包括防雷保护装置以及短路保护等功能。
经过直流部分的汇流调整之后,直流输出接入逆变器。
本建设项目采用并网技术,不设置蓄电池组。
二、相关规范和标准
1)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
2)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建质〖2003〗4号《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年3月1日起执行
4)GB12632-90《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总规范》
5)GB/T19064-2003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6)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7)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IEC 61727:2004,MOD)
8)GB/Z 19964-200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三、设备及工程建设
1.基本要求及程序
a)美观性:依据建筑结构图,进行光伏阵列铺设的初步设计。
需提出光伏
阵列的安装施工方案,根据现场的日照数据,合理选择光伏阵列的倾角,
提供约5.5kW的最大功率。
进行支架强度设计,提供必要的力学计算依
据。
b)开放性:设计系统详细的数据采集系统方案,通讯协议开放,便于整体
系统数据汇总监控,且系统要求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各子系统的投
入退出应留有自动/手动/通讯控制接口。
c)示范性:从项目的设计、施工和售后服务进行周密计划,并规范化实施,
为以后同类工程的实施起示范作用。
d)安全性:保证所建的系统绝对安全。
系统应设计安全的防雷保护系统。
电缆的安装用KBG管铺设,管道的铺设要隐蔽,接头处要做防水处理,
且考虑日后维修方便。
a. 所有支架采用国标型钢,多点结合,即:增
加钢支架与屋面结构和相关承重结构的连接点,将受力点均匀分布于各
承重结构上,按抗12级台风要求进行力学设计计算,各连接点选用特
制型钢和不锈钢螺栓连接。
b. 所有支架都采用热镀锌,局部外裸部分
喷涂氟碳涂料来有效防腐。
2.主要设备清单
3.各部分主要技术参数
a)光伏组件
光伏阵列选用单晶硅光伏组件,功率不小于140W/m2。
10年内衰减率小于10%,25年内衰减率小于20%。
光伏组件及其支架重量不大于
20kg/m2。
综合考虑系统的美观性和发电性能,本次计划把光伏组件平行于建筑物走向平铺安装在新大楼5楼屋顶之上。
由于倾角决定了输出功率,
合理选择光伏组件倾角,使之一方面有利于光伏系统排水自洁;另一方
面使光伏系统与原有建筑和谐结合,保证了建筑整体美观性。
光伏阵列组件采用高压接线方式,串联的组件数量多,直流电压比较大,该方式的缺点是对太阳阴影的耐受性比较小;优点是高电压,低
电流,使用的电缆的线径较小,和逆变器的匹配更佳,使得逆变器的转
换效率更高。
目前比较大型的光伏发电系统多半采用高压系统。
本项目
也采用高压接线方式。
b)并网逆变器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电力布置方式根据光伏逆变器的工作可以分为三种方式:集中式、主从式和分布式。
本项目目前功率小,且
太阳能光伏阵列的安装情况即光伏组件的朝向、倾角和阴影等情况基本
相同,建议采用集中式逆变器。
该方式的主要优点是:整体结构中使用
光伏并网逆变器较少,安装施工较简单;使用的集中式逆变器效率较高,
通常大型集中式逆变器的效率比分布式逆变器要高大约 2%左右;因为
使用的逆变器较少,初始成本比较低;并网系统中的集中式逆变器的并
网接入点较少,输出电能质量较高。
该方式的主要缺点是一旦故障,将造成大面积的光伏发电系统停用。
该光伏系统功率较小,故选择单相并网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需具有
孤岛检测能力,并按照IEEE 2009-929/UL1741标准严格测试、验收。
并网逆变器逆变器最大功率不小于5.5kW。
并网逆变器应提供孤岛检测
功能,其性能按IEEE标准校验。
额定功率工作时,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不大于3%,功率因数大于等于0.99。
应具备夜间自动断电休眠的功能。
c)电站监控接口要求给出详细的数据采集系统方案,提供监控演示软件,
以便于整体系统数据汇总监控。
本子系统的投入退出应留有自动/手动/
通讯控制接口。
监控系统及展示软件主要由逆变器来实现,通过网络和本地计算机连接,实现与逆变器的数据连接交换,并提供数据分析、报告与演示等功能,包括显示光伏系统的运行情况,并提供年、月、日的运行报告。
通过这些设备采集的数据,可以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
同时,可以智能营业厅明显位置,安装大型屏幕显示器,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相关信息直观展示出来,如实时发电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压及电流,历史发电量,减排 CO2的量等,让市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光伏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
(1)实时显示电站的当前发电总功率、日总发电量、累计总发电量、
累计CO2总减排量以及每天发电功率曲线图;可查看每台逆变器的运行
参数和运行状态。
(2)监控软件具有集成环境监测功能,能实现环境监测功能,主要包
括日照强度、风速、风向、室外温度、室内温度等参量。
(3)可存储电站所有运行数据,包括环境数据、历史数据、事件、告
警信息等。
(4)可通过监控软件对逆变器进行控制。
(5)要提供多种远端故障报警方式。
(8)可接收来自于电厂监控系统的远方指令和电网调度指令。
(9)提供对外的以太网接口,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异地实时查看
并网逆变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以及历史数据和故障数据。
(10)监控系统能根据天气变化预测光伏电站功率。
d)交直流配电柜
为现场美观要求,本项目定制交直流配电柜,将传统直流配电柜和交流配电柜分体结构改为一体化结构。
光伏组件接线先进入直流配电柜适当串并联后再接入逆变器。
直流配电柜具备汇线、直流防雷等功能,其作用是根据逆变器输入的直流电压范围,把一定数量的规格相同的光伏组件串联组成 1个光伏组件串列,再将若干个汇流,通过防雷器与断路器后输出,便于逆变器的接入。
将每 1个光伏组件串列的正负极分别与光伏专用直流保险丝相连,再通过汇流端子与断路器后输出,向逆变器提供直流电压输入,逆变器再经过交流配电柜接入并网点。
e)智能单相电表
能分别计量光伏发出多少有功功率,往电网馈入多少有功功率,电网注入多少有功功率,即实现了正反向有功功率的分别计量。
f)安装柜
应安装尺寸及现场要求,将并网逆变器、后台监控机、智能单相电表、交直流配电柜统一安装于600*600*2200的柜内。
由于以上元件非为标柜安装设计,故需定制安装柜,并实现展示及散热等要求。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
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
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
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
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
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