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第一章教案教学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15
财务会计教案——所有者权益教案章节:第一章所有者权益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所有者权益的组成和分类。
3.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和披露要求。
教学内容:1.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作用。
2. 所有者权益的组成: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3.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投入资本、留存收益。
4. 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和披露要求。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所有者权益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性。
2. 讲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作用,通过举例说明所有者权益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体现。
3. 引导学生了解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通过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所有者权益。
4. 讲解所有者权益的分类,解释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5. 探讨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和披露要求,引导学生理解企业如何计量和披露所有者权益信息。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分类。
2. 案例材料,用于分析不同类型的所有者权益。
3. 财务报告样例,用于展示所有者权益的披露。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所有者权益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不同类型所有者权益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所有者权益计量和披露要求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对所有者权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章节:第二章股本的确认与计量教学目标:1. 理解股本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股本的确认和计量方法。
3. 了解股本的变化情况及其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股本的定义和作用。
2. 股本的确认条件。
3. 股本的计量方法:面值、市价、权益法。
4. 股本的变化情况:发行新股、回购股票、股票分割。
5. 股本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股本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股本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作用。
课题序号课题序号授课班级13 会计对口授课时数 2 课时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章节名称了解基础会计使用教具教学目的了解基础会计,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兴趣教学重点了解基础会计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兴趣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一、基础会计的重要性二、基础会计在财会单招高考中题型与比例三、基础会计的大致框架课堂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通过介绍会计专业可以考取的证书激发学生对一、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基础会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非常全计课程的兴趣。
面系统地阐述了会计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为我们会计专业学生后续课程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门课程概念比较抽象也难懂,课程的内容具备很强的系统性 ,常常令人感到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入门 ,因此 ,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后期会参加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基础会计是最主要的一门考试科目,另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还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及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二、基础会计的重要性学生在后期会参加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基础会计是最主要的一门考试科目,另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还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及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三、基础会计的大致框架基础会计的大致框架遵循着对于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要填制和审核凭证,并且按照规定的账户,运用复试记账法计入有关账簿,对于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都进行成本计算,一定期间终了,通过财产清查,在账证相符、账账相符以及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通过介绍基础会计在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引起教学后记学生的重点关注,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第__一__单元教学设计第 1周至第 2周讲解新课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详细内容(一)会计对象1.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视的内容, 即会计的客体。
但凡特定主体可以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都是会计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视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2. 资金是指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
3. 资金运动的客观性表达在任何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投入、资金循环及周转和资金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
资金的投入——负债和全部者权益(资金运动的起点)资金的退出——归还各项债务、缴税、向全部者安排利润(资金运动的终点)国民经济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及其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 会计主要核算和监视的详细对象也不完全一样。
制造业的会计对象:图1.1 制造业资金运动图说明:消费经营过程: 供给→消费→销售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 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资金形态的改变: 货币资金→储藏资金→消费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4. 会计核算和监视的内容第一层次——会计对象(资金运动)最高概括第二层次——会计要素第三层次——会计科目提示学生留意: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消费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的运动,说得通俗一点, 就是在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换一句话来说, 只有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的对象。
当然,也不是全部能用货币来反映的均是会计的对象, 例如总产值、净产值等也用货币来计量,但它们属于统计学的对象。
不定项选择:1.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 属于企业资金退出的有()A 归还借款B 上缴税金C 发放工资D 向投资者安排利润课堂答复:由该学问点可能出现的选择题和推断题。
会计学案例第一章会计系统【案例一】你认为800元(人民币)或不足800元能够成功地创办一个企业吗?请看看舒玛的创业之路。
舒玛是成都一所著名美术学院的学生。
她目前手头有800 元,她决定于2007 年12 月开始创办一个美术培训部。
她支出了120 元在一家餐厅请朋友坐一坐,帮她出出主意,支出了200 元印制了500 份广告传单,用100 元购置了信封、邮票等。
根据她曾经在一家美术培训班服务兼讲课的经验,她还向她的一个师姐借款4 000元,以备租房等使用。
她购置了一些讲课所必备的书籍、静物,并支出一部分钱用于装修画室。
她为她的美术培训部取名为“白鹭美术培训部”。
经过上述努力,8 天后舒玛已经有了17 名学员,规定每人每月学费1 800元,并且找到了一位较具能力的同学作合伙人。
她与合伙人分别为培训部的发展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合伙人兼作培训部的会计和讲课教师)并获取一定的报酬。
至2008 年1 月末,她们已经招收了50 个学员,除了归还师姐的借款本金和利息计5 000 元、抵销各项必须的费用外,各获得讲课、服务等净收入30 000 元和22 000 元。
她们用这笔钱又继续租房,扩大了画室面积,为了扩大招收学员的数量,她们甚至聘请了非常有经验的教授、留学归国学者免费作了两次讲座,为培训部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四个月下来,她们的“白鹭美术培训部”平均每月共招收学员39 位,获取收入计24 000 元。
她们还以每小时200 元的讲课报酬雇佣了4 位同学作兼职教师。
至此,她们核算了一下,除去房租等各项费用共获利67 800 元。
这笔钱足够她们各自购买一台非常可心的计算机并且还有一笔不小的节余。
但更重要的是,她们通过四个月来的锻炼,学到了不少有关财务上的知识,掌握了许多营销的技巧,也懂得了应该怎样与人合作和打交道,获得了比财富更为宝贵的工作经验。
要求:1.舒玛是如何创办并发展她的企业的?会计在其经营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2.从这一案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关会计方面的术语?【案例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这样提供的吗?某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如下:1.将应于4月30日之前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推迟至5月5日。
授课内容4、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P4)连续一不间断;系统一分类反映;全面一全部;综合一货币计量。
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均属于非流动资产。
主要包括:①长期投资一一②固定资产一一③无形资产、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P11)★会计六要素项目表资产-流动资产L 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负债-「非流动负债:「投入资本所有者权益-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得利L 留存收益「主营业务收入 收入r L其他业务收入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利润一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所得税:禾润总额的减项第三节 会计计量(略/P15-18)第四节 会计基本假设(P18)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前提、基本假定)。
他是企业会计确 认、计量和报告的的前提条件,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 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一、会计主体(P 18)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 空间范围。
界定的意义一一界定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可理解为会计实体。
一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 涉及的只是企业自身范围内的经济活动, 而不是核算反映企业 投资者或者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也不核算反映其他企业或者其 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要素 *营业成本弋 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广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的、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假设)。
在主体确定后,为经营活动规定了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P 19)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相对独立的、长短相同的时间段。
人为划分会计期间后,就把一些业务分割到两个会计期间中去,例如一笔销售业务,发货与收款被分开了,为正确反映经营成果,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四、货币计量(P20)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济活动情况。
第五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P20)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进行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基础会计》利润教案第一章:利润的概念与计算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利润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学会计算不同类型的利润。
让学生掌握利润在会计报表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利润的定义和意义。
毛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的计算方法。
利润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利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利润的应用。
1.4 教学步骤引入利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利润的重要性。
讲解毛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的计算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利润在会计报表中的应用。
第二章:利润分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让学生学会计算股利和留存收益。
让学生掌握利润分配对企业和股东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股利和留存收益的计算方法。
利润分配对企业和股东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利润分配的影响。
2.4 教学步骤引入利润分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利润分配的重要性。
讲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利润分配对企业和股东的影响。
第三章:利润预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利润预测的意义和作用。
让学生学会使用财务指标进行利润预测。
让学生掌握利润预测的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利润预测的意义和作用。
财务指标在利润预测中的应用。
利润预测的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利润预测的概念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利润预测的应用。
3.4 教学步骤引入利润预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利润预测的重要性。
讲解财务指标在利润预测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利润预测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利润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利润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学会使用财务比率进行利润分析。
让学生掌握利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利润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财务比率在利润分析中的应用。
《会计基础》教案第一次: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产生(前提和背景)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能满足人类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物质保障,在人类幼年时期,由于知识积累有限,劳动生产力水平不高,因此,人类主要依靠获取天然动植物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这一时期的人类虽然有生产劳动,但是迫于条件,只能村生存角度去考虑怎样获取所需物质资料,并不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怎样获取物质资料。
大约在一万年前,随着人类科学知识的逐步积累和生产技能的提高,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一方面人类单纯依靠天然动植物已难满足最低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人类发展已达到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加工的方式获取物质资料水平,农作物的栽培、畜牧业的发展,原始纺织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主要以加工方式来获取所需的物质资料,也标志着人类的智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它意味着生产过程复杂化,另一方面,它还意味着生活资料的分配过程复杂化。
生产和生活过程复杂化(主要是生产过程复杂化)促使人们开始考虑(劳动效率)的问题劳动效率,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的收获和付出的碧绿,这个比值越高,劳动效率就越高,要提高劳动效率,就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一)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经济管理包括对人、财、物三大要素管理(二)会计的基本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有:实物计量、劳动计量、货币计量强调会计所进行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形式的管理强调会计的发展过程所经历的阶段考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种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1、定义: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第一_单元教学设计第芷周至第Z周1 •什么是会计?2.特点?3.说明“司会” “四柱清册” “龙门账” “天地合账” 复习过程各出现在什么时期? 4.哪本著作确定了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作者?时间?引入新课本节课将学习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提问回答问题讲解新课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谷(一)会计对象1•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2•资金是指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
3•资金运动的客观性体现在任何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
资金的投入一一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金运动的起点)资金的退岀一一偿还各项债务、缴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资金运动的终点)国民经济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及其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也不完全相同。
制造业的会计对象:辛j「I挪朗】I h二连童耳葩牛产掛用酋酋过提贺币资金图1.1 制造业资金运动图说明:生产经营过程:供应T生产T销售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原材料T在产品T库存商品资金形态的变化:货币资金T储备资金T生产资金T成品资金T结算资金T货币资金4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第一层次一一会计对象(资金运动)最高概括第二层次一一会计要素第三层次一一会计科目提醒学生注意: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的运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换一句话来说,只有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的对象。
当然,也不是所有能用货币来反映的均是会计的对象,例如总产值、净产值等也用货币来计量,但它们属于统计学的对象。
不定项选择:1•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属于企业资金退岀的有()A偿还借款B上缴税金C发放工资D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课堂回答:由该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选择题和判断题。
《会计基础》第一章教案教案课程名称:会计基础授课对象:高级中学会计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要素;3.熟悉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4.了解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5.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会计的基本核算要素;3.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4.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1.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3.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
教学准备:1.教材《会计基础》第一章;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4.活动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会计有什么了解?”2.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做简单点评。
3.引导学生思考会计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
二、概念说明(20分钟)1.介绍会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解释会计的作用,强调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三、核算要素(30分钟)1.介绍会计的基本核算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费用。
2.解释每个核算要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核算要素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记账方法(30分钟)1.介绍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
2.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
3.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技巧。
五、财务报表(30分钟)1.介绍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解释每个财务报表的作用和使用范围。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计算方法。
六、总结与讲评(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巩固学生对会计基础的理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展示相关案例,进行思考与讨论。
七、作业布置(10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一章的习题。
2.提醒学生复习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核算要素、记账方法和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
《会计学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和核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其财务管理和决策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正确处理会计职业中的伦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会计学的概念和特点2.会计的目标和作用3.会计信息的特点和要求第二章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规则1.实体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2.会计要素和基本规则第三章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1.会计等式和会计分录2.借贷记账法和现金记账法第四章会计科目和会计凭证1.会计科目的分类和编码方法2.会计凭证的种类、内容和编制方法第五章账户的建立和操作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建立和使用方法2.成本、收入、费用类账户的建立和使用方法第六章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1.会计准则的概念、分类和相关法规2.会计制度的内容和建立方法第七章财务报表与分析1.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方法2.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和技巧第八章会计与成本管理1.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2.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法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加深对会计学原理的理解。
4.作业实践法: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工具1.录播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相关的教学课程,便于学生反复学习和复习。
3.计算机软件: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实操练习。
五、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课堂表现和讨论质量,进行评价。
2.作业完成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进行评价。
3.考试评价: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表现,进行总体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第一章会计学概述第二周:第二章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规则第三周:第三章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第四周:第四章会计科目和会计凭证第五周:第五章账户的建立和操作第六周:第六章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第七周:第七章财务报表与分析第八周:第八章会计与成本管理七、教学参考书目1.《会计学原理》,李晓蓉,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