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1)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4
需王11川\加r况入黑工商院教字〔2011〕2号关于印发《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主要职责及学院与二级学院职责划分(试行)》的通知各部门:《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主要职责及学院与二级学院职责划分(试行)》已经2011年3月10日院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主要职责及学院与二级学院职责划分(试行)二O一一年三月十一日主题词:教学工作职责划分通知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3月14日发出共印50份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主要职责及学院与二级学院职责划分(试行)学院实行二级管理后,应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的工作职责,明确教务处、人事处等综合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相应的职能划分,以确保各部门功能的充分发挥,保证各部门工作顺利开展。
一、二级学院主要职责1. 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院各项决定在本院的贯彻执行。
2. 负责制定本院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制定落实规划的分阶段目标和具体任务;负责制(修)订本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负责建立健全本院各项规章制度。
3. 负责组织协调科研力量,申报科研项目,根据学院有关规定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服务,对科研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过程管理。
4. 负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积极开展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5. 负责本院各专业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实习实训工作,具体包括合作单位的联系、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实习实训教学的计划制订和组织实施,以及实训教学改革等工作。
6. 在组织人事部门指导下,决定本院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推行全员聘任制;协助教务处、人事处做好本院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负责本院教职工聘任、调配、奖惩、解聘、辞退等,对本院违纪职工提出行政处分意见。
完善普通高校二级学院(系)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试行)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二级学院(系)一级的规模不断扩大,担负的职责越来越重。
为完善高校二级学院(系)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和2006年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我省普通高校二级学院(系)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按照2006年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职责、健全机制、交叉任职、共同负责”的要求,完善二级学院(系)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形成既有利于行政开展工作,又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的管理格局。
二、明确二级学院(系)党组织的工作职责。
二级学院(系)党委(党支部)要围绕学院(系)中心工作,管思想、管干部、管人才,参与讨论决定学院(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负责学院(系)党的建设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支部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做好基层统战工作,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提出的目标任务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完善二级学院(系)党政沟通协调、决策和监督机制,凡属二级学院(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决策之前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系主任)之间必须充分沟通酝酿,取得共识后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
凡涉及二级学院(系)发展的重大问题或与教职工利益相关的问题,决策之前应通过“双代会”、教授会议、青年教师会议等形式征求意见。
二级学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参加人员包括院系级党政正、副职领导,视会议内容可扩大至二级学院(系)党委(党总支)委员、工会主席、团总支书记等有关人员。
湖南农业大学二级单位目标管理实施方案湖南农业大学二级单位目标管理实施方案(修订)为了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推进管理改革和创新,促进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推进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围绕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下移管理重心,调动学院与机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建立管理目标明确、责权利统一、竞争有序、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校院管理体制,提升质量内涵,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实现全面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二、总体思路学校对学院和机关实行目标管理(学院包括各教学学院、东方科技学院和国际学院;机关包括各部、处,后勤服务集团、图书馆、期刊社等直属单位和附属单位,以下分别简称学院、机关或各单位)。
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个人的奖惩和收入分配挂钩。
学校实行以宏观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各单位实行以目标管理为主、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各单位的目标分为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
机关目标管理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学院目标管理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三、基本原则(一)目标制定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2.责、权、利一致原则;3.关注重点、保持存量、注重增量原则;4.学校宏观调控与学院自主管理相结合原则;5.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原则。
(二)目标考核原则1.简单实用原则;2.公平公开原则;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4.绩效优先原则;5.群众公认原则。
四、目标任务确定(一)目标任务分解要求将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学校发展目标和学校中长期规划的发展目标,分解为学校分项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再分解为单位党政班子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
各单位必须根据学校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将本单位的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政管理基层组织、教学基层组织、教学科研团队和教职工个人。
**大学关于二级学院管理体制的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学校管理机制,规范二级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管理,充分调动学院的办学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大学章程》,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校实行“学校、学部、学院、系(专业)四级建制,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在学校授权范围内依据其职责实行自主管理。
第二章学院决策机制第三条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是学院决策的基本形式,由学院院长、党委(总支)书记、副院长、副书记组成。
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事项。
党政联席会议主持人根据会议内容确定,属于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选拔任用等事项的,由学院党委(总支)书记主持,其他行政事项由院长主持。
第四条院长是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对学院的行政事务行使管理权。
院长定期向本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或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第五条学院党委(总支)负责学院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学院的贯彻执行,支持并监督院长履行其职责。
第六条学院(学科)学术委员会依其章程独立行使学术权力。
第三章学院运行机制第七条机构设置与人员管理。
1、学院设立党政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科级建制机构。
学院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不具备行政级别的学系和教研室等教学基层组织,并报学校相关部门备案。
群、团等基层组织依据有关规定设立和运作。
2、依据学校总体规划要求,负责制订本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人才引进计划。
3、依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学校核定的编制和岗位职数范围内,按照学校的进人标准向学校推荐调进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人选。
根据学院岗位设置和要求,进行学院内的人员调整,根据需要聘用由学院支付报酬的临时工作人员,并报学校人事部门备案。
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办法目录1. 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办法(试行) (1)2. 细则一:院系两级党群工作实施细则 (6)3. 细则二:院系两级人事管理实施细则 (9)4. 细则三:院系两级系(院、部)管理实施细则 (12)5. 细则四:院系两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 (16)6. 细则五: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19)7. 细则六:院系两级科研管理实施细则 (25)8. 细则七:院系两级资产管理实施细则 (28)9. 细则八:院系两级学生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32)10.细则九:院系两级管理后勤管理实施细则 (39)11.细则十: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 (44)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学院和系(院、部)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系(院、部)工作的创新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学院两级管理遵循规范管理、精简高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原则;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决策、监督、咨询、执行协调一致的原则。
第三条学院通过制订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内部政策、筹措与分配办学经费、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等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宏观管理;系(院、部)在学院总体调控和监督下承担本单位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实行经费包干,成为集行政、教学、科研工作于一体的组织机构。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四条系(院、部)是学院的二级组织机构,在学院统一领导下,接受学院的指导、协调、审核、监督和考核。
第五条系(院、部)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系(院、部)的管理和决策机构为党政联席会。
系(院、部)重要的规章制度、计划以及重要人事、财务、行政事务由党政联席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研究决定并依法公开。
党政联席会议由主任(院长)或书记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提议召开并主持,副主任(副院长)、副书记、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参加。
第六条系(院、部)管理机构由管理决策机构和管理咨询机构两部分组成。
科研工作二级管理办法(试行)一、目标(一)为深化和完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根据《中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渝工程职院党发〔2012〕04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目前我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本办法。
(二)学校的科研工作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将学校对科研工作的管理重心下移至二级院(系),充分发挥各二级院(系)科研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为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
二、职责划分科技处代表学校对科研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各二级院(系)具体负责本院(系)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技服务工作。
学校和各二级院(系)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划分如下:(一)学校职责1.制定学校科研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规章制度;2.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培育和组织重大科技项目,促成重大科技成果,争取科技资源;3.规划与审批学校校级科研项目,管理市级以上科研平台;4.鉴定、登记、管理科研成果,组织推荐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5.组织管理专利申请及知识产权保护事宜;6.处理校内知识产权纠纷;7.科研经费的登记管理工作;8.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审查技术转让项目与合同;9.组织科技咨询、科技开发与科技推广;10.规划、建设学校科研队伍;11.组织全校学术活动;12.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建设与宣传。
(二)二级院系职责1.制定本院(系)科研工作规划与年度计划;2.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3.负责本院(系)各类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4.协助组织成果鉴定、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事宜;5.协助处理知识产权纠纷;6.负责各级各类奖励的推荐申报和材料初审;7.负责本院(系)科研档案和科研保密的管理工作;8.协助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审查技术转让项目与合同;9.参与组织科技咨询、科技开发与科技推广;10.规划、建设本院(系)的科研队伍;11.组织本院(系)的学术活动;12.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建设与宣传;13.负责校级科研机构的管理,协调管理挂靠在本院(系)的学术团体。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院系二级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院系学生教育管理的行为,促进学生工作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正常运行,强化学校对学生工作的宏观调控能力,根据现行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学生工作坚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维护学校稳定和保障学生安全为前提,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学生管理工作实行学校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以各二级学院、系为主体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
学生处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在学生德育教育、素质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履行指导、协调、督促、服务和考评等职责。
各二级学院、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根据学校学生工作的总体安排,全面负责本学院系的学生工作。
第二章学生处职责第四条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要求,组织制定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配合院系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学生德育教育进课堂、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等工作,树立优良的校风、学风。
第五条制定学校学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管理体系,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规划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各院系辅导员及班主任的岗前培训,组织开展对各院系学生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和总结考核。
负责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班,研究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管理的措施、办法。
第六条制定、完善学校学生工作的有关制度,并督促和检查各院系执行学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定期进行学生工作总结;深入各院系部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负责指导各院系对学生的评优和违纪处分等有关工作。
第七条负责协调学生工作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协调院系间有关学生管理的关系,为各院系学生管理干部和全院同学做好服务工作。
第八条开拓创新教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结合学校学生特点,组织全校性的学生活动,如升旗仪式,全校学生大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大型学生学习竞赛,校级大型文艺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等,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概述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以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的重大改革举措,旨在改善城市管理执法效率和效果,营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本方案将通过整合行政执法资源、优化执法流程、提升行政执法能力等举措,推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改革目标1. 提升城市管理的综合性和协同性,打破部门壁垒,加强行政协调。
2. 推动执法力量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
3. 强化执法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高执法水平。
4. 建立科学合理的督查评估机制,促进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三、改革措施1.整合行政执法力量(1)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建立综合行政执法指挥调度机制,实现跨部门协作,统一行动。
(2)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行政执法职责,依法划定执法责任区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重复执法和执法盲区。
(3)建立行政执法队伍培训平台,组织例行培训和专业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素养。
2.优化执法流程(1)建立统一的执法规范和执法流程,明确各部门行政执法的权限和程序,形成统一的执法标准。
(2)推行全程电子化办公,实现行政执法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执法效率。
(3)建立执法案件移交机制,保证案件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减少执法过程中的疏漏和纠纷。
3.提升执法能力(1)加强执法装备和技术支持,提供先进的执法设备和技术工具,提高执法人员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鼓励执法人员争创优秀,推动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3)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
4.建立督查评估机制(1)建立行政执法工作的定期督查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行政执法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推动执法工作规范化和规范运行。
(2)开展行政执法的公众满意度调查,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执法工作,提升公众满意度和信任度。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____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事业单位的效能和服务水平,必须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改革。
____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是根据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需求以及事业单位自身发展需要制定的,旨在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总体目标____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科学、公正、高效的人事管理体制,促进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
三、改革内容(一)优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1.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分类分层次激励制度,激励人事制度创新,鼓励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绩效和能力。
2. 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改革。
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机制,突破编制限制,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与工作岗位需要相适应。
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采用多元化的用人方式,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3. 完善事业单位选任制度。
建立选任工作制度,规范选拔条件和程序,突出专业能力和业绩导向,确保人才选拔公正公开。
(二)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1. 开展职称制度改革。
建立职称制度评审的科学、公正、公开的机制,加强职称评审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2.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的编制和实施,注重培养各类人才,为事业单位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3. 推行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作为评价干部和职工能力的重要依据,激励人才创新创效。
(三)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1. 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
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需求的规划和预测,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的结构和数量。
2. 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人员档案和绩效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襄阳市人民政府(原襄樊市政府)•【公布日期】2004.11.17•【字号】襄樊政办发[2004]101号•【施行日期】2004.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襄樊政办发〔2004〕101号)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经市政府研究,现将《深化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四年十一月十七日深化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襄发[2003]24号)和《襄樊市市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襄樊政办发[2003]72号)精神,为加快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职责,逐步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理顺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按照“以块为主,重心下移,事权下放,强化督察”的指导思想,下放城管事权,市级主要承担指挥、督察、人员调配、资金核拨等职能,区级具体负责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日常工作。
二、明晰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责(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职责1、负责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组织、指挥、检查、监督、协调工作;负责组织指挥跨区域的行政执法活动;负责城市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1)负责对阶段性重要的城市管理工作和专项执法活动进行统一部署、组织协调、人员调度和检查督办。
(2)负责有关管理标准的制定,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负责城管行政执法队伍的执法证件、装备、标志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
2、负责指导、协调、督察城区、开发区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实施市区市政公用设施户外广告媒体经营权的有偿出让工作;负责东街(十字街至环城东路)、西街(十字街至陵园路口)、南街、胜利街(十字街至岘山)、檀溪路(陵园路口至轴承厂)、滨江路(一桥至复聪路)、长虹路(环山路至邓城大道)、前进路(人民路至三元路)、中原路(火车站至长虹路)、长征路(解放路至三元路)、大庆路(清河一桥至长虹路)、春园路(清河二桥至华中制药厂)、汉江大道(二桥至鱼梁洲桥)、解放路(炮铺街至一桥涵洞)、火车站广场、人民广场、鼓楼广场、诸葛亮广场、南湖广场等市区主干道、重要区域户外广告、门面招牌、横幅布标及依附于市区桥涵、路灯、公交站台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户外广告设置的核准管理工作。
常州大学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讨论稿)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关系明晰、职责明确、权限规范、管理严格”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切实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的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就是要以责权划分为核心,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转变部门职能,明确学院的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形成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作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三条 学院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引导学院发展,以制度监督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运行,形成职责明确、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权责统一、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
第四条 根据学校的政策、规定或者授权,学院履行下列职责:负责内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和管理;开展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活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行使学校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章 管理机构第五条 学校党委全委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学校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三重一大”的问题由党委全委会或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第六条 学校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制定政策、组织协调、进行监督评估、提供服务保障。
第七条 学校设置校务委员会,对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发展规划、经费预算、人事编制、资源建设、学生工作、教师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研究提出工作方案,贯彻和落实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决定。
2022年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报告2022年,学校持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二级学院改革,扩大了二级院系人事自主权、财务管理自主权、事项决定自主权,充分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一、完善制度建设,筑牢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基石在学校章程、《二级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二级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二级学院(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出台了《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务管理规定》、《教师岗位考核办法(试行)》等新的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二级院系改革,完善二级院系人事、财权、事权下放,充分调动学校各系(部)的办学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二、扩大二级院系人事自主权,激发二级院系参与改革积极性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与二级院系都结合生师比和总课时数来动态控制人员引进数量,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的引进由二级院系按招聘人员程序自行决定,报学校备案。
副高及以上职称、博士及以上学历等高层次人才由系部根据实际情况推荐人选,由学校统一进行面试、考核。
在队伍管理方面,各教学系(部)独立制定本系(部)教研室、专业和课程团队的建设计划,报学院批准后实施。
各教学系(部)可根据需要任命本系(部)教研室主任,选定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对其进行考核和奖励,并报学院备案。
开展绩效奖励工作,学校按照《年终一次性奖励性绩效考核办法(修订版)》开展绩效奖励工作,各教学系部(院)制定了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案,并严格执行。
2022年我校各二级院系教师教科研业绩成果成绩较2019年有了较大的增长(见表1)。
学校以目标为导向,引导教师提高效率,关注教科研质量,激发了教职工的责任感和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表1年终一次性奖励性绩效赋分明细表扩大包干经费范围。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财务法规和学校财务制度,在学年财务制度框架内,合规合法使用各项经费。
每学年按学期分两次核拨给各二级院系包干经费,第一学期初核拨包干经费的60%,第二学期初核拨包干经费的30%。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5.08.04•【字号】泸市府办发〔2005〕85号•【施行日期】2005.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泸市府办发〔2005〕85号市级各部门:《泸州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五年八月四日泸州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为进一步深化我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逐步建立并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财政改革的决定》(川委发〔2001〕2号)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川财办〔2001〕8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市现行的财政性资金缴拨方式,是通过预算单位和征收机关设立多重存款账户分散进行的,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主要弊端是:财政性资金在预算单位滞留时间长,降低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难以有效集中财力;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财政性资金使用缺乏事前和事中监督,截留、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
因此,改革现行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逐步建立并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ISSN 1002-4956 CN11-2034/T实验技术与管理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第38卷第2期 202丨年2月Vol.38 No.2 Feb. 2021DOI: 10.16791/ k i.sjg.2021.02.054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下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郑小林(四川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高校加快了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这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基于四川大学近年来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经历,剖析了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产生的新影响,并就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验技术队伍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4956(2021)02-0251-04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chnical team under reform of university-college two-level management systemZHENG Xiaolin(Department o 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Abstract: W ith the continuous prom o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 f m anagem ent system reform, constantly im prove the university governance system and enhance the governance ability, w hich puts forw ard higher requirem 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 f university experim ental technical team.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 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 ent o f the experim ental technical team in Sichuan U 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influence o f the reform o f university-college tw o-level m anagem ent system on the construction o f experim ental technical team, and puts forw ard som 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 ent o f experim ental technical team.Kev words: university-college tw o-level m anagem ent; structural reform; experim ental technical team高校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指对学校教育 资源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学校一学院两级管理 层次;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学院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明确校院职责和权限,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m。
华中师范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就是要以权责划分为核心,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个管理层级。
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部门的管理职能,明晰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形成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行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三条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单位,依法享有教学、科研、行政及财务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学院是学校党政领导下的二级管理组织,是学校的管理重心,是教学、科研的组织实施单位,对本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行统筹管理,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具有充分的办学和管理自主权。
第四条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引导学院工作,以监督制约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使用。
第五条为促进有组织的重大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学校设立若干独立建制的研究中心(院、所)、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享有与学院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六条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全委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学校重大问题由党委全委会或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依法依规全面负责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第七条学校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制定政策、组织协调、进行监督评估、提供服务保障。
第八条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成立校园规划、经费预算、人事编制、资源建设、学生工作、教师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研究提出工作方案,贯彻落实党委和行政的决定。
常州大学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讨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关系明晰、职责明确、权限规范、管理严格”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切实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的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就是要以责权划分为核心,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学院两个管理层级。
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部门职能,明确学院的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形成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作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三条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单位,依法享有教学、科研、行政及财务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学院是学校党政领导下的二级管理单位,是学校的管理重心,负责教学、科研、学科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管理,依照规章制度享有相应的办学和管理自主权。
根据学校的规定或者授权,学院履行下列职责:负责内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和管理;开展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活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行使学校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四条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引导学院发展,以制度监督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运行,形成职责明确、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权责统一、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为促进有组织的重大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学校设立若干独立建制的研究中心(院、所)、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享有与学院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六条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全委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学校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三重一大”的问题由党委全委会或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5年10月起草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建设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教学应用型大学的步伐,充分发挥和调动我院的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我院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是学校办学体制的变革,是学院实行实体化的运作,是学校管理重心的下移。
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经费总额包干,形成职责明确、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权责统一、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
第三条学校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扶优扶强为主要原则引导学院工作,以监督制约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使用,以资源有偿使用配置学院办学资源。
第二章管理权限与职责第四条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单位,对社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学校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内部政策、经费筹措与分配、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等对学院实施管理。
第五条学校各职能部门在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代表学校制定政策、组织协调、进行监督评估、提供服务保障。
第六条学院在学校的宏观管理与调控下,履行相应职能,具有相应职权,就学院的各方面工作对学校负责。
第七条学校主要权限与职责:制定学校的整体事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和分解学校阶段性事业计划和发展目标并监督实施。
(一)教学工作1.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负责新设专业的论证、评审。
2.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指导学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
3.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学院的教学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等进行专项评估,实行教学督导制度。
4.立优质课程、实践教学和教材专项基金,引导优质课程、实践教学和高质量教材建设。
5.设立教学改革专项基金,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审批教改项目。
6.负责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师的评选。
7.负责全校公共基础课、公共实验课的运行管理以及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8.负责学生学籍与注册管理。
9.负责国家级、省级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10.负责全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二)学科工作1.对学校的学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以及科技平台。
2.负责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建设与管理。
3.建立学科建设投入与评估机制,引导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4.负责学位点申报、建设及评估。
(三)科研工作1.制订学校科技发展规划,开展科技开发、科技合作和科技服务工作。
2.促进科研平台建设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3.负责纵向科研项目申报,以及重大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管理。
4.负责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管理,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负责二级学院科技工作考核,以及科研人员的科研业绩考核。
6.负责校级学术交流活动。
(四)人事工作1.负责制定学校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以及人员引进、使用、培训及考核等相关制度。
2.根据学科规划和布局以及专业建设任务,负责队伍结构、职称结构比例的控制。
3.负责制定校聘岗位的设置方案、聘任条件和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4.负责学校二级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总量、各类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的核算与管理。
5.负责副高及以上技术职务评聘。
6.负责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考核与管理。
7.负责学院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
8.负责人才交流中心的管理。
(五)学生工作1.负责编制学校年度招生计划,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组织与指导,以及招生就业宣传工作。
2.负责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奖、贷、助、补、减等相关规章制度,负责扶贫资助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应急干预体系建设。
4.负责学院学生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与评估。
5.负责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6.负责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7.负责留校察看及以上违纪学生的纪律处分。
8.负责学生档案的转接与管理。
(六)公共资源管理工作1.负责图书馆、校园网、公共机房、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2.负责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平台、学科重点实验室平台、工程训练实践平台等条件装备规划、建设与考核。
负责全校公共资产管理。
3.制定仪器、设备等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与实验室改造。
负责全校实验室与设备数据管理。
4.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实验、科研等公用房屋的有偿使用以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装备平台的共享。
(七)财务与监督审计工作1.筹措和分配办学经费,为学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2.对学校资金总量进行调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
3.负责核定学院经费总额包干基数,对包干经费使用进行核算、审计与分析。
4.根据学校财力,安排专项资金投入,专款专用,跟踪反馈。
5.制定财务规章制度,对学院进行理财指导、培训。
第八条学院主要权限与职责: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本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学生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计划。
根据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并上报本单位阶段性和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并具体组织落实。
(一)教学工作1.制定相关专业建设规划,根据社会需求,在二级专业目录内自主调整专业方向。
2.负责培养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与管理。
3.对学院各专业的课程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考试等教学运行过程进行管理和质量监控。
4.负责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负责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5.自主管理、科学使用学院各种教学资源。
(二)学科工作1.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和布局,统筹和协调学院的学科资源,优化配置学科力量。
2.负责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3.负责学位点的建设与管理。
(三)科研工作1.根据学校科技发展规划,凝练研究方向,建设创新团队,组织本院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合作和科技服务工作;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院系的科研工作。
2.协助学校进行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鉴定、报奖、申请专利等工作。
3.对本院申报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
4.负责本院的学术交流工作。
5.对本院的科技工作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管理。
(四)人事工作1.根据教学、科研任务和学科建设目标,制定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根据学校核定的岗位数额,负责院聘岗位的设置、聘任、考核与管理。
3.负责学院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工作;负责科级干部的聘任,报学校备案。
4.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自主选派本院教师的进修、访学、非学历培训,自主管理使用师资培训费。
5.负责计划外用工的聘用、考核与管理。
(五)学生工作1.负责各类学生的管理。
2.根据学校招生计划,合理安排本院各专业招生人数;组织学生就业工作。
3.根据学校规定,负责学生素质测评和各类评优评先工作;评定和申报学生的贷学金及各类奖学金。
4.根据学校规定,负责学生注册,处理本院学生的休学、复学等有关事宜,报学校备案。
5.根据学校授权,负责记过及以下违纪学生的纪律处分。
6.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件。
(六)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工作1.负责本院实验室建设规划、设备论证、建设与考核;负责共建和重点实验室的申报。
2.负责教学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修与管理;负责本院实验室与设备台帐管理。
3.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装备平台的使用效率;配合学校推进实验、科研等公用房屋的有偿使用与调剂,实现资源共享。
4.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七)财务与监督工作1.制定学院经费年度预算计划。
2.对学校切块划拨的公用经费具有统筹权、审批权和使用权,超支自筹,节余留用。
3.负责本院学生学费的催缴。
学生缴费率与学院经费的核拨挂钩。
4.负责专项资金投入的申报、组织实施和验收。
5.通过合法渠道创收,增强办学实力。
第三章学院体制与运行模式第九条学院应建立教学、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自主理财、配置资源、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制度。
第十条学校允许不同学院采取不同的运行模式。
学校鼓励学科建设和科研较好的学院建立学校—学院—学科(研究所)二级机构三级管理的体制,向教学研究型体制过渡。
第十一条学院自主设立系、教学中心(部)、实验室等教学机构,报主管职能部门备案。
系负责一个或若干个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教学中心(部)负责若干门相近公共课的教学工作;中心实验室是二级学院下设的实验教学组织,负责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日常工作。
(一)教学责任制度1.学院主管教学,负责教学过程管理。
2.实行专业责任教授负责制,负责本专业建设及教学。
3.实行课程责任教授负责制,负责本课程建设,安排教学进度,统一安排和使用教学业务费。
4.健全学院学术委员会,扩大其职责,负责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决策咨询和评审规划工作。
(二)学科责任制度1.学院可在二级学科的基础上建立研究所。
研究所是学院学术梯队的基本形式,一般按照二级学科方向建立,负责开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规模较小的学术梯队可建立研究室。
2.学科带头人(负责人)可与研究所所长合一,学校鼓励重点学科实行学位点、研究所一体化的运行模式。
3.学科带头人(负责人)对本学科建设全面负责(学科发展方向、学科梯队、重大科研项目、学科经费等)。
4.实行硕士点领衔教授负责制。
负责硕士点建设,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及教学组织等。
(三)队伍建设责任制度1.学院制定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2.科学设岗,教师竞聘上岗,学院进行聘任,实行岗位津贴制。
(四)自主理财制度1.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的自主理财制度。
2.实行预算约束,年度预决算提交学院教代会讨论通过。
(五)自主配置资源制度1.学校的专项投入,依据学院利用社会资源的状况给予相应的配套。
2.学校自上而下的计划投入与自下而上的申报竞争制相结合。
3.学院内的教学科研资源不得用于商贸活动。
4.学校负责考核学院自主配置及使用资源的效益。
第四章学院管理第十二条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管理。
学院的一切活动必须在国家和学校法规政策范围内进行,必须有利于学校整体办学目标的实现和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提高。
学院通过落实目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十三条学院应建立并规范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学院学术委员会、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一)学院党政共同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院长全面负责本学院行政工作,尊重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与院党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学院的各项工作。
研究提出学院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财务预决算、分配政策、学生管理、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中重大问题。
学院党委(总支)起监督保障作用。
(二)学院院长办公会议人员由院长、党委书记、副书记、副院长、院长助理、学院工会主席和学院办公室主任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