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后囊浑浊的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325.26 KB
- 文档页数:1
白内障白内障已成为致盲的首要病因,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全世界。
据相关资料统计,现在世界上大约有两千万人是由于白内障而致盲的;在我们生活中,每1000人就有4位受到白内障的伤害,其中有3位是老年人。
白内障虽说会致残致盲,幸运的是人类已找到一种能有效阻止它、治疗它的方法,即手术治疗。
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白内障手术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总是有些弄不明白的地方,如什么手术方式最好,为什么手术要植入人工晶体,选择手术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
1.认真对待白内障,慎选手术方式目前白内障手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囊外摘除术。
另一种是“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超声乳化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方法。
两种手术都需要将混浊的晶体取出来,然后植入人工晶体。
因过程和手术借助的仪器不同,方式也就不同。
另外,还有采用得较少的囊内摘除术。
这种手术是离断晶体悬韧带之后将晶体完整摘除的手术。
由于术后失去了晶体的支撑作用,玻璃体活动度增大,手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不能植入人工晶体,需配戴高度远视眼镜。
目前这种手术已被淘汰,但在少数不发达地区,医院尚不具备显微镜手术条件,囊内手术仍在采用。
介绍一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体的过程?这种手术的优缺点在哪里?手术的过程主要是这样的:给患者注射局部球后麻醉→在显微镜下做一个大切口(6~10毫米)→刺破并撕去前囊中央部分,将晶体核取出→植入人工晶体→缝合4--5针。
这种手术方法的缺点:一是切口大,术后疼痛明显,视力恢复正常需要较长时间;二是术后并发症较多,如散光重等,且部分患者在术后1~5年内因后囊浑浊影响视力,需再行后囊切开术;三是这种手术治疗需要等患者白内障成熟后才能施行。
当然,这种手术仍有它的优点,即它保留了晶体后囊,便于植入和固定人工晶体。
另外,该手术设备与技术要求简单,又可解决一部分普通白内障的治疗,且费用较低,所以目前在基层医院及一些综合医院的眼科,仍被普遍采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临床分析与处理【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引起晶状体后囊破裂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正确的处理措施。
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2年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出现后囊破裂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结果:导致后囊破裂的主要原因包括劈核、抽吸时误吸撕裂后囊、超声乳化时损伤、后囊抛光等。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破裂可能发生在术中的任何操作环节中。
因此,仔细操作、正确处理能尽量降低后囊破裂的几率,并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视力。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破裂【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89—01现将2011-2012年间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具体的原因与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1-2012年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出现后囊破裂的32例患者。
男性14例,14眼,占43.7%;女性18例,18只眼,占56.3%;平均年龄为66.7岁。
术前检查视力光感~4.3,晶状体核硬度:i级有3例;ii级有3例;iii级有24例;iv级有2例。
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首先,实施常规消毒麻醉,然后,作上方角巩缘的标准巩膜隧道切口。
要求内口达透明角膜内约1mm至1.5mm,两点钟角膜穿刺辅助切口[1]。
穿刺刀作隧道切口的内切口,在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后进行水分离,选取囊袋、后房或前房内原位利用超声乳化将晶体核吸除,当注吸针将残余皮质均吸尽后,再将人工晶体植入,切口无需缝合。
1.2.2术中晶体后囊破裂的处理措施若发现后囊膜出现破裂,应马上暂停手术,正确评估后囊膜破口的大小,检查是否有玻璃体出现溢出。
(1)破口不大,玻璃体未溢出:将黏弹剂注入,把后囊破裂处堵住,再用超声乳化吸出核,减少灌注压并避开破口,将晶状体皮质抽吸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临床分析徐蕾;李朝辉;叶子【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晚期CBS患者5例(5只眼),均采用囊袋松解及囊袋内液体吸除术治疗。
结果 5例发病时间为术后1-6年,平均术后3.6年,均表现为前囊口阻滞、人工晶状体前移位、囊袋皱缩,后囊扩张,其中2例囊袋内有乳白色液体积聚。
5例均行囊袋松解及囊袋内液体吸除术治疗,术后裸眼视力不同幅度提高。
结论行囊袋松解及囊袋内液体吸除术是治疗术后晚期CBS的可靠方法。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8【总页数】3页(P820-822)【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囊袋松解术【作者】徐蕾;李朝辉;叶子【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9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是一类与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密切相关的并发症,最早由Davison[1]于1990年报道,他称之为“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囊袋膨胀”。
Masket于1993年首次提出CBS这一名称并沿用至今。
其共同特点是在白内障术中或术后连续环形撕囊开口被晶状体核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机械阻塞,使晶状体囊袋形成一密闭的空腔并出现透明液体或乳样物质滞留,由此引起视力下降、屈光度改变(近视)、后发性白内障、虹膜后粘连,甚至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等一系列眼部改变。
Miyake等[2]将CBS分类为术中、术后早期、术后晚期3类。
术后早期CBS多发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 ~ 14 d,术后晚期CBS国内外报道多见于术后2个月~ 8年,笔者分析我院5例术后晚期CBS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及处理黄旭苍溪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400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方法:选取326位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白内障患者做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结果:326例患者完成超声乳化术后,3个月后,患者视力矫正≥0.5者79.14%,视力矫正≥0.1≤0.4者17.48%,<0.1患者3.37%。
术中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2.60%,上方虹膜反复脱出1.07%,撕囊失败1.80%,核坠入玻璃体腔0.30%,切口不良1.07%,上方切口下皮质抽吸困难1.99%,晶状体脱落0.30%,玻璃体脱落2.30%。
针对不同并发症,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创伤较小、恢复快,并且术后视力的提升也得到患者的认可,但是手术会有并发症的发生,为减少该手术并发症带来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并发症;人工晶状体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技术也得到了提高,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效果好、恢复快、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眼部的损伤小等优点,成为治疗白内障的最佳疗法之一,但术中、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本文将针对超声乳化术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做出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收治的326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199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27例,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2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67例。
患者年龄为37~85岁,平均年龄(62.54±3.27)岁,在对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前,为患者做常规检查和B超检查。
本次研究的排除对象为:玻璃体明显浑浊患者、视网膜脱离患者及晶状体脱位患者。
将患者的晶状体核进行分级,按照LocsII分类方法,326例患者中,晶状体核硬度I度为37例,II度为58例,III度为131例,IV度为52例,V度为48例。
探讨眼科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眼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从眼科选取100例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的白内障患者在时间顺序下分组,观察组予以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效果。
结果:术前、术后4周、术后3个月两组的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眼科中白内障患者通过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均可改善视力,获得有效治疗,但是超声乳化手术视力恢复更快,建议首先考虑该术式治疗。
关键词:眼科;临床诊断;手术治疗;超声乳化手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眼科疾病是影响现代人们视力改变的主要疾病,其中白内障的发病率较高,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近年来受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白内障的发病趋势向年轻化发展,白内障如果不及时治疗,有较大的致盲风险。
以晶状体浑浊为病理变化,造成患者视力下降、害怕强光等现象。
我国白内障的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屈光的时代,通过手术的方法植入功能性的人工晶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提升视觉质量,获得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1]。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是改进后的术式,同时具有小切口的特点,操作简单,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治疗中提供新的思路,可代替大切口的白内障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够保留晶状体后囊,是近年来主流的白内障手术技术,能够减少眼部组织的创伤,手术时间快速[2]。
本文对眼科白内障患者的两种手术效果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0例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确诊的白内障患者在时间顺序下分组,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1-82岁,均值(68.96±0.15)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8-84岁,均值(68.94±0.14)岁,通过对比两组的个人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自治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我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运用超声乳化仪等相关设备,将患者晶状体乳化吸除及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此技术限定在二级以上医院或者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眼科医院进行。
(三)应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临床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等相关科室。
(四)应具有眼科专用床位,每年完成内眼手术100 例以上。
(五)眼科设施设备要求。
1.应配备裂隙灯;2.相应眼底检查设备;3.眼科专用A 超和B 超;4.角膜曲率计;5.眼压计等仪器设备。
(六)手术室设施设备要求。
1.具有眼科专用手术室,配备相关的抢救设备,布局符合要求。
2.手术室洁净标准应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3.手术室应配备超声乳化仪等乳化晶状体的相关设备,具备有手术助手镜并符合内眼手术标准的眼科手术显微镜,具备白内障超声乳化专用器械和快速消毒锅。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手术医师资质基本要求。
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眼科专业;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近5 年内未发生二级以上承担主要责任的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相关的医疗事故。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1.有7 年以上眼科临床诊疗工作经历,有相应显微手术操作经验;近2 年每年完成内眼手术50 例以上;已独立完成300 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2.在自治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考核合格。
(二)其他人员。
1.手术室护士应具有2 年以上普通手术室工作经验。
2.验光师应经过视光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DOI:10.16662/ki.1674-0742.2024.01.062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囊膜抛光预防患者后囊膜混浊的运用价值评估方毅明,黄文苑,叶小诗漳州市第三医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前囊膜抛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膜混浊进行预防的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9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有无实施前囊膜抛光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患者(100眼)术中进行前囊膜抛光治疗,对照组90例患者(90眼)经过常规后囊膜抛光处理后,将人工晶状体置入,并没有进行前囊膜抛光处理。
比较两组对视力分布情况、后囊膜混浊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研究组的视力分布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术后6、12个月,研究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10.0%、15.0%,对照组分别为22.22%、2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2、4.653,P均<0.05)。
结论白内障患者在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时,术后开展前囊膜抛光治疗不但显著改善患者视力,而且能有效预防术后囊膜混浊。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囊膜抛光;后囊膜混浊[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4)01(a)-0062-04Evaluation of the Value of Using Anterior Capsule Membrane Polishing to Prevent Posterior Capsule Membrane Cloud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taract Ultrasound EmulsificationFANG Yiming, HUANG Wenyuan, YE XiaoshiZhangzhou Third Hospital,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6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ole of applying anterior capsule membrane polishing to prevent posterior cap⁃sule membrane clouding after cataract ultrasound emulsification. Methods 190 cataract ultrasound emulsification pa⁃tients admitted to Zhangzhou Third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August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they were treated with anterior cap⁃sule membrane polish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10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100 eyes) were treated with anterior capsule membrane polishing intraoperatively, and 9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90 eye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posterior capsule membrane polishing, the IOLs were inserted, and there was no anterior capsule membrane pol⁃ishing. The distribution of visual acuity and the occurrence of posterior capsular cloudines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visual acuity distribu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all cases after surger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At 6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incidence of posterior capsule membrane clouding was 10.0% and 15.0% in the study group, and 22.22% and 2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5.322, 4.653, both P<0.05). Conclusion When cataract patients receive cataract ultrasound emulsification treatment, postoperative anterior capsule membrane polishing treatment can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visual acuity, but also effectively prevent postoperative posterior capsule membrane cloud⁃ing.[Key words] Cataract; Ultrasound emulsification; Anterior capsule membrane polishing; Posterior capsule membrane clouding[作者简介] 方毅明(1980-),男,本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为白内障及眼底病。
·药物临床·聚乙二醇联合普拉洛芬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的疗效李海燕李雁朋(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九江 332000)摘要目的:探究聚乙二醇联合普拉洛芬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4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拉洛芬治疗。
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泪膜厚度、泪液分泌试验(St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泪膜破裂时间(BUT)、炎症指标、国际标准眼表疾病指数(OSDI)、负性情绪和泪液氧化应激水平。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5.0% vs 75.0%,P>0.05)。
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泪膜厚度、Stt、BUT高于对照组,FL、炎症指标、OSDI评分与负性情绪评分、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联合疗法有利于改善这些患者泪膜稳定性与眼液基础分泌量,促进其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聚乙二醇 普拉洛芬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中图分类号:R988.1; R779.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24)03-0020-05引用本文李海燕, 李雁朋. 聚乙二醇联合普拉洛芬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的疗效[J]. 上海医药, 2024, 45(3): 20-24.Efficacy of polyethylene glycol combined with pranoprofen in patientswith xeropthalmia after cataract sonoemulsificationLI Haiyan, LI Yanpe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olyethylene glycol combined with pranoprofen in patients with xeropthalmia after cataract sonoemulsification. Methods: Forty patients (40 eyes) with xeropthalmia after cataract sonoemulsific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20)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20),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pranoprofen. Clinical efficacy, tear film thickness, Schirmer tear test (Stt),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 score (FL), 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 inflammation index,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 negative emotions and tear oxidative stress leve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5.0% vs 75.0%, P>0.05). Tear film thickness, Stt, and BUT were higher, and FL, inflammatory indexes, OSDI scores and negative mood scores and lipid peroxides levels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ll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is of benefit to improving the tear film stability and basal secretion of ocular fluid in the patients, and promoting their recovery with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KEY WORDS polyethylene glycol; pranoprofen; cataract sonoemulsification; xeropthalmia白内障是指在老化、遗传、免疫与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晶状体代谢紊乱[1]。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护理要点【摘要】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已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主要手段。
优质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标志。
通过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结论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配合非常重要,因此做好术前宣教及训练,加强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护理白内障是发生在眼球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晶状体为一透明、富有弹性的前后双凸扁圆球体,直径8-10mm,中央厚度4-5mm,借晶体悬韧带悬挂于睫状突环间,居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碟状凹之内。
晶状体无血管,其营养来自房水,晶状体通过晶状体囊的扩散和渗透作用吸取营养和排出代谢产物,病理变化可影响晶状体代谢,导致代谢障碍形成白内障,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疾。
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辐射、外伤、中毒等都可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可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白内障视力在0.3以下,只要眼底情况好,全身症状不明显,即可进行手术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新技术,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其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散光轻等优点。
此手术主要使用超声乳化仪通过3mm大小的角膜缘切口,利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乳化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可同时植入人工晶体。
1术前宣教1.1心理指导根据病情及拟行手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和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及预后的一般情况,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1]1.2表面麻醉手术当天早晨,可进食易消化清淡饮食,不宜过饱,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导致术中呕吐。
1.3眼部准备术前3天起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滴术眼4次,预防手术感染,控制眼局部感染病灶,有泪道炎的病人应进行治疗,并作结膜细菌培养,提示无菌生长后方可手术;术前3天内反复训练病人在仰卧、头不动的情况下,眼球向上、下、左、右转动及保持固视状态,以便提高术中、术后与医护人员的配合;术前1小时滴用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10分钟1次,共3次,目的是充分散大瞳孔,便于术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