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_谢立信
- 格式:pdf
- 大小:170.22 KB
- 文档页数: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情况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一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法,它通过超声震荡将白内障晶状体碎块分解并吸除,从而恢复患者的视力。
然而,虽然这种手术方法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它也可能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本文将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损伤、细胞密度下降和细胞形态改变。
手术过程中,超声乳化器产生的超声震荡和吸力力量会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一定的机械刺激和压力。
此外,术中使用的生理盐水冲洗也可能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
这些机械和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对其形态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手术过程中产生的超声震荡和吸力力量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的损伤是短暂和可逆的。
术后一段时间内,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一定时间后会逐渐恢复。
据报道,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可以达到最高峰,但之后会逐渐恢复到手术前的水平。
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已经恢复正常。
此外,年龄也是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重要因素,年轻患者的修复速度通常要快于老年患者。
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恢复角膜内皮细胞功能的关键是保证细胞的代谢和营养供应。
手术后的恢复期,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同时还要使用人工泪液或角膜保健液进行滋润,以促进角膜内皮细胞的营养供应和新陈代谢。
此外,术后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和避免用眼过度,以帮助角膜内皮细胞更好地恢复。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恢复。
例如,可以使用治疗局部氧气的方法,增加角膜内皮细胞的氧气供应,加速细胞的代谢和恢复。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应用一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如IGF-1、TGF-β和FGF等,也可以促进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和修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择单纯性白内障患者45例(46眼),均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
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细胞平均面积、六边形细胞比率。
结果术前至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降低、平均面积逐渐加大、六边形细胞比率逐渐下降。
且各指标术后1、3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
术后1个月较术后3个月各指标仍有继续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内角膜内皮细胞会发生明显变化。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丢失率约为10%,术中进一步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损害仍有必要。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角膜内皮细胞白内障为各种因素引发晶状体代谢紊乱、蛋白质变性导致的晶状体混浊,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
超声乳化吸出术作为白内障最成熟的手术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角膜内皮细胞为术后患者裸眼视力显著改善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本文收集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前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指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单纯性白内障患者45例(46眼),其中男26例(27眼)、女19例(19眼),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5.3±6.9)岁;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Ⅱ级11眼、Ⅲ级35眼。
排除标准:既往或手术前有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青光眼、眼内炎、眼内手术史、眼外伤史、角膜云翳情况之一者;角膜内皮细胞数0.05)。
3 讨论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可导致角膜水肿,甚至引发角膜大疱性变性[2]。
成年人角膜内皮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3],故损伤后再生可能性小。
超声乳化可通过机械伤、灼伤等损害角膜内皮细胞,致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98例(98眼),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及直径变化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1周及1、2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降低,细胞直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术后3、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术后角膜下部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上中部内皮细胞密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早期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严重,损伤部位以角膜下部为主,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基本修复。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修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有效手段,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由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角膜水肿、混浊等,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难以避免,当其损伤严重时,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可引发大泡性角膜病变,有致盲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了解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情况,控制好手术质量十分重要。
本文将重点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旨在为手术效果评价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98例(98眼),其中男性51例(51眼),女性47例(47眼),年龄50~76岁,平均(66.8±14.6)岁,入选者中无合并有青光眼、葡萄膜炎、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疾病的患者,术前均不存在角膜内皮细胞病变,术中均为出现并发症。
1.2手术方法术前30min进行散瞳并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冲洗结膜囊,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滴入结膜囊2~3次行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12点钟方向作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另于3点钟方向作一辅助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内,并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囊膜下充分水离后通过Geuder超声乳化仪乳化晶状体核,吸除残余晶状体皮质,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再吸除黏弹剂并用水密封切口,结膜囊内涂眼膏,并用眼垫遮盖。
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角膜的组织学改变赵江月;孙琦;陆博;马立威;张劲松【摘要】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的活体组织学改变.方法: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30例欲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7,30d;6mo,利用海德堡Retina Tomograph III-Rostock Cornea Module (HRT-III RC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各层细胞及神经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角膜上皮细胞和前基质细胞在术后无明显改变.角膜基质神经纤维呈不规则的节段状改变,在术后第7d最为显著.中基质及后基质层的角膜细胞同术前相比反射更为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肿胀.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角膜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细胞和组织形态的改变,但这些改变是可逆的.【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0(010)004【总页数】4页(P667-670)【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组织学【作者】赵江月;孙琦;陆博;马立威;张劲松【作者单位】110005,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辽宁省晶状体学重点实验室;110005,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辽宁省晶状体学重点实验室;110005,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辽宁省晶状体学重点实验室;110005,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辽宁省晶状体学重点实验室;110005,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辽宁省晶状体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最主要的优点是减小手术切口、减轻组织损伤、使患者视力更快恢复。
现代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将手术引起的散光和炎症降到最低,术后视力恢复快[1]。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情况分析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视力。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这可能导致术后角膜水肿等并发症。
因此,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CECs的影响以及术后的修复情况对于手术效果和术后护理非常重要。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振动破碎白内障晶体,然后使用特殊的吸引器将晶体碎片抽出眼内。
这个过程中,微小的气泡会在眼内形成并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因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CEC损伤程度取决于使用的超声功率、时间和机器型号等因素。
术后CEC损伤对于角膜水肿和其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的超声乳化机器对CECs的损伤效应不同。
例如,矢状小切口超声乳化机的损伤程度比晶体棒吸引器更低。
此外,超声功率的高低也影响着CEC损伤的程度,过高的功率可能导致角膜水肿、表面紊乱和光学失真等并发症。
术后,CECs会自我修复。
大约90%的CECs处于休息状态,而只有10%的CECs处于分裂状态。
因此,CECs的修复速度相对较慢。
研究表明,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CEC密度和形态因素多次检查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都有改善。
大多数CEC的修复发生在数周和数月之后。
一些新型机器和技术有望在未来更好地保护CECs和促进其修复速度。
除此之外,术后的护理也对CEC的修复有影响。
术后涂抹抗生素来预防感染以及使用局部合适的抗炎药,有助于减少角膜水肿,同时促进CEC修复。
此外,避免眼部擦伤、使用好的护理用品以及定期复查,也对CEC的修复过程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CECs有损伤,但术后的修复也是可能的。
要减少CEC损伤,应注意减少超声功率和使用适当的技术。
术后的护理也是促进CEC修复和预防其进一步损伤的重要因素。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多因素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多因素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发明是白内障手术的革命性进步,它给广大白内障患者提供了一个快速、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手术方法。
20世纪90年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由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术后角膜水肿、混浊,甚至是大疱性角膜病变。
角膜内皮失代偿已经成为白内障手术医生最担心和惧怕的并发症。
现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各个损伤因素对角膜内皮的损伤进行分析,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方面的并发症。
1 超声乳化手术的发展过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发展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963~1970年,Kelman医生开始研制超声乳化仪,并进行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应用于临床。
1970~1980年,超声乳化仪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不断提高。
1981年至今,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发明和黏弹剂的使用,以及诞生了由电脑控制的新型超声乳化仪,使其成为白内障手术的首选方法。
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因素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超声探头高频振动产生的能量及乳化颗粒的机械性损伤不可避免地会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结构、数量和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有研究表明,超声乳化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可达87.39%[1],且仅单纯性超声乳化术术后角膜内皮丢失可达33.87%[2]。
由此可见,角膜内皮损伤在超声乳化后十分普遍,目前国内外就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不同术式的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损伤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早期的研究均认为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大于囊外摘除术,曾一度使这种手术术式遭到冷落。
国外曾报道采用前房超声乳化内皮细胞损失率可达27.3%~33.8%,均高于囊外摘除术,但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及黏弹剂的应用,近5年来国外的报道均显示超声乳化术与囊外摘除术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上没有差异,甚至低于囊外摘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的临床观察张磊【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密度、修复特点等.结果术后角膜水肿为1级、2级、3级、4级的患者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同时角膜上、中、下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中六边形细胞比例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水肿等级升高,水肿消退时间越长,术后1周细胞直径最高,而后逐渐降低,而细胞密度术后1周最低,然后升高,术后3个月细胞密度和细胞直径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会损伤角膜内皮,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9(011)017【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内皮;角膜水肿;细胞密度;细胞直径;临床观察【作者】张磊【作者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眼科,山东临沂27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白内障是目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患病后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视力健康,会因为晶状体混浊而出现视物不见、视物模糊等表现,如果患者眼底神经没有受损,通过手术置换人工晶体,便能恢复视力健康。
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不过术后易诱发多种并发症,角膜水肿就是其中一种,这是因为术中损伤了角膜内皮细胞,降低其正常代偿功能,会增添患者的痛苦感[1]。
因此要在手术前后要检查角膜内皮细胞改变情况,以便及时、合理的干预,同时也能为了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手术质量提供参考依据[2]。
基于此我院筛选8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筛选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眼手术。
改良性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将82眼IV级核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组进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和改良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同组间对比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了解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价值。
结果同组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观察组减少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均可造成损伤,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可以有效减少IV级核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关键词】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角膜内皮细胞计数;IV级核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1],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角膜功能直接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对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进行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14年04月-2016年0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2眼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病人均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体混浊程度均在IV级核以上,排除全身疾患及眼部并发症。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42眼):男26例(27眼),女14例(15眼);年龄分布范围为60岁-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15±4.29)岁;对照组(40例,40眼):男21例(21眼),女19例(19眼);年龄分布范围为62岁-8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22±4.3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术前准备术前使用自动角膜屈光曲率仪测量角膜曲率,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使用A/B超声检查,使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
经散瞳后按Emery分级法评估晶体混浊程度,晶体混浊程度均在IV级核以上。
2019年5月临床医学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o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ataractSHI Lin-shan 1,HE Yi-ju 2*(1.Ophthalmology Department,Xunyang County Hospital,Ankang 725700;2.Ophthalmology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iyang County,Ankang 725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o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ataract.Methods A total of 104cases of cataract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53cases,diabetic cataract patients)and control group (51cases,simple senile cataract patients)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disease.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The related indicators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t 7,42and 60days after treatment,the tear film rupture time and basic tear secretion test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At 7days after treatment,th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dens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thick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can seriously affec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ataract,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low tolerance of surgery in patients.It is suggested that ophthalmologists should improve corneal endothelium and ocular surface tissu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ataract in time after surgery.KEYWORDS:phacoemulsification;diabetic cataract;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石林山1,何益菊2*(1.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医院眼科,陕西安康,725700;2.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人民医院眼科,陕西安康,725300)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不同术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熊思盈;温利辉【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两种术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br> 方法:选择2014-09-15/12-31本院集中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6例86眼,随机分为两组:A 组46例4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40例40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于术前1d及术后7d,1、3mo时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的比例。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后7d,1、3mo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br>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两种术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均有一定程度损伤,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疗效相当。
%AIM: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small incision o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high mypia combined with cataract. <br> METHODS: In the study, 86 patients ( 86 eyes ) with high mypia combined with cataract from September 15 th , 2014 to December 31 th ,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 46 cases, 46 eyes )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group B ( 40 cases, 40 eyes) with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small incision. Visual acuity, the density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and the proportion of hexagonal cells were observed at preoperative 1d and postoperative 7d, 1 and 3mo. <br> RESULTS:After treatment, visual acuity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bothgroups (P<0. 05),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1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the density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and the proportion of hexagonal cells at postoperative 7d, 1 and 3mo (P<0. 05), but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 05). <br> CONCLU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extracapsular extraction with small incision have a certain extent damage o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high mypia and cataract. However, both two surgical approaches show equivalent efficacy in improving visual acuity of patients with high mypia combined with cataract.【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3页(P1636-1638)【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囊外摘除术;角膜内皮细胞【作者】熊思盈;温利辉【作者单位】541001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医学院;541001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在中老年人群较常见,对视功能损害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高眼压的处理及原因分析刘梅莹;李晓凤【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高眼压的处理方法及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408例557眼,共收集术中出现高眼压患者3例3眼.术中快速静脉滴注200g/L甘露醇250mL,其中2例2眼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降血压对症处理.观察术后第1d,1wk术眼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水肿情况.结果:囊袋阻滞综合征患者1例1眼及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患者2例2眼用药后眼压下降,前房形成,均顺利完成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角膜水肿术后第1d为2级,术后1wk为0级.结论:静脉给予高渗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高眼压、前房形成困难的有效治疗措施.【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012)009【总页数】2页(P1767-1768)【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高眼压;灌注液迷流综合征;囊袋阻滞综合征【作者】刘梅莹;李晓凤【作者单位】528200,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528200,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国内白内障手术主流,随着设备性能的完善及手术技术的进步,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日益减少,但术中出现高眼压、前房形成困难的并发症是眼科医生需要立即处理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后囊破裂、核沉入玻璃体等并发症的发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收集2009-01/2011-10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408例557眼,术中出现高眼压患者共3例3眼,男2例,女1例;年龄66~81(平均74.0)岁。
眼轴长度分别为23.5,25.2,22.8mm;术前矫正视力0.08,0.1,0.2;眼压9.0,11.2,14.4mmHg。
1例女性患者既往有双眼虹膜炎及高血压病史;2例男性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其中1例合并有高血压病史。
● 582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Feb 29(4)白内障伴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研究张希乔(佛山爱尔眼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目的 探究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情况。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眼科收治的82例(128眼)白内障患者。
按照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40例(64眼)和非糖尿病组42例(64眼)。
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比两组患者角膜中央区内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角膜厚度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d、1周及3月角膜中央区内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周及3月角膜厚度均高于术前,且糖尿病组患者1d、1周及3月角膜中央区内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1d、1周及3月角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内皮细胞具有一定损害,且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更易受到损害。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细胞;六角形细胞中图分类号:R776.1;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8)04-0582-02白内障是指晶状体代谢紊乱致使内部蛋白质变性,出现混浊状,从而导致光线受阻,难以投射至视网膜上,导致视觉障碍[1]。
白内障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因血糖控制不佳更易造成晶状体代谢紊乱,且发病率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日益增多而升高,患者早期视力受影响,随着病情进展,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效果好、术后散光小、耗时短、创口小及恢复快等优点,但可对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切口造成损伤,致使角膜水肿、混浊,甚至引起角膜病变,导致角膜功能障碍[3]。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相关性研究发表时间:2015-12-25T13:11:36.0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供稿作者:孙霞[导读] 澧县中医医院临床上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应该及时测量角膜厚度,为预防和治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提供有效依据。
澧县中医医院湖南常德 415500 【摘要】目的:探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本组的105例患者中,丢失角膜内皮细胞的几率为1.9%(2/105)~60%(63/105),平均丢失率为(19.22±1.82)%;同时,晶体核分级和超乳时间等变量与术后1d角膜厚度增加率呈现出正比关系,并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呈现出正比关系,即出现角膜水肿的几率越高,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越高,临床上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应该及时测量角膜厚度,为预防和治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早期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白内障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临床表现以复视、眩光感以及视力减退等症状为主,40岁以上人群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当前临床上在对白内障进行治疗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受到广大患者青睐。
但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乳化颗粒和探头振动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结构,影响其生理功能和数量。
有研究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出现角膜水肿的几率较高,约为87.39%左右[1],并且容易导致角膜内皮丢失,影响患者预后。
因此,本文探讨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相关性,如下报道。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情况吴良臣【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22【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修复【作者】吴良臣【作者单位】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江苏宿迁 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66白内障是老年患者常见眼科疾病,其是局部营养障碍、中毒、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晶状体代谢发生紊乱并逐渐使晶状体蛋白质混浊的病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作为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术式,虽然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术后会导致角皮内膜损伤,对角膜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造成各细胞功能变化,增加眼盲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所谓角膜内皮细胞的修复治疗,就是通过延伸、扩大周围健康细胞的方式进行的,实施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其角膜上下中部细胞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损伤,其中中部肌上不是主要损伤部位,术后3个月左右基本上受损细胞会完成修复,但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并不能彻底修复。
基于此,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角膜内皮细胞修复状况,以临床症状为依据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对手术时间、操作等进行不断优化。
本文抽取本院收治的5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分析样本,现评价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抽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分析样本,将葡萄膜炎、青光眼以及糖尿病等各种合并症排除。
其中的男患者为23例,女患者为27例,患者年龄60~87岁,平均(73.8±5.2)岁。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方式治疗,由同一医生负责进行手术操作。
采用表面麻醉或表面麻醉+结膜下浸润麻醉,以开睑器撑开睑裂,于11点钟方向做一长3.2mm角膜缘切口,于角膜2点钟方向做辅助切口1个。
#论著#作者单位:266071青岛,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通讯作者:谢立信,Email:lixinxie@public 1qd 1sd 1cn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谢立信 姚瞻 黄钰森 应良=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特点及角膜水肿的临床分级标准。
方法 对105例(10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水肿程度,并记录水肿消退时间;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使用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化。
结果 角膜水肿程度为0~4级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416%、1419%、4018%、6710%及8414%;1~3级者角膜水肿的消退时间分别为(211?017)、(516?119)、(2118?711)d 。
术后3个月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2006?546)、(1979?545)、(1754?543)个/mm 2;上部与下部、中部与下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1025,01030);上部与中部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1921)。
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密度的平均下降值分别为(627?496)、(656?492)、(1026?509)个/mm 2;上部与下部、中部与下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1017,01027);上部与中部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1867)。
结论 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程度分为0~4级,可明确表示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部位以角膜下部为主,且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90-93)=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白内障; 内皮,角膜; 角膜水肿C orneal endothelial damage and its repair after phacoemulsif ication XI E L i -x in ,YA O Zhan,H UA N G Yu -sen,YIN G L iang.Shandong Eye I nstitute &H osp ital ,Qingdao 266071,China Cor r esponding author :XI E L i -x in ,Email:lix inx ie @p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introduce a grading system for corneal edema after phacoemulsificat ion and to study the cor neal endothelial damage and its repair after phaco emulsification.Methods One hun -dred and five senile cataracts after phacoemulsificat ion were included.Corneal edema was categorized into g rades 0to 4.Endot helial densit ies at var ious locations of the cornea w er e measur ed with specular m-icroscopy before and three months after sur gery.Results T h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loss rate w as 416%,14.9%,40.8%,67.0%and 84.4%in eyes w ith corneal edema from grades 0to 4,r espectively.T ime r equired for resolution of corneal edema was (2.1?0.7)days (gr ade 1),(5.6? 1.9)days (g rade 2)and (21.8?7.1)days (g rade 3).T he endothelial cell densities at super ior,mid and inferior port ions of the cornea were (2006?546)cells/mm 2,(1979?545)cells/mm 2and (1754?543)cells/mm 2respectively at 3mo nths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Posto perative endothelial cell loss at superio r,mid and infer ior por -tions of the cor nea w as (627?496)cells/mm 2,(656?492)cells/mm 2and (1026?509)cells/mm 2re -spectively.T he differ ence in postoperative endothelial cell densit ies between the super ior and inferior por -tions of t he corne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7),so w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d and inferior portions of the corneas (P =0.027).T here w 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 he superior and mid portions of the cornea (P =0.867).C onclusion T he gr ading system fo r corneal edema is helpful in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endothelial damag e after phacoemulsificat ion an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out -come of the cornea.T he major ar ea of endothelial injury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occurs at the inferior por -tion of the cornea.(Chin J Op hthalmol ,2004,40:90-93)=Key words >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Endothelium,Corneal; Corneal edema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性水肿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2]。
虽然部分手术顺利的患者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反应,但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在所难免。
当内皮细胞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角膜内皮功能将失代偿,导致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
随着我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普及,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因此,在提高手术操作技术的同时,积极做好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检查工作,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自2001年3月开始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患者角膜内皮的损伤和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临床评价手术疗效,防治手术并发症提供依据。
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在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于我院因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098例患者(1098只眼)中,收集术后1d发生角膜水肿且手术前、后观察资料完整的患者64例(64只眼);收集我院收治的同期于外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11例(11只眼)。
其中男性35例(35只眼),女性40例(40只眼);年龄52~79岁。
收集同期因老年性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无角膜水肿的患者30例(30只眼)作为对照,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14例(14只眼);年龄50~75岁。
全部患者排除合并青光眼、葡萄膜炎、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疾病者,排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合并角膜内皮细胞病变者,排除术中发生手术并发症者。
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
二、手术方法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完成。
采用球周阻滞麻醉或表面麻醉。
开睑器开睑,做12点钟方位巩膜隧道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于角膜3点钟方位做辅助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清除晶状体核,使用自动注吸头吸除残留的晶状体皮质,将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囊袋内,清除前房内黏弹剂,完成手术。
术中使用美国B&L公司的M illenium型和美国Alcon公司的Leg acy20000型超声乳化仪。
三、检查11检查方法:对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94只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使用Tomey EM-1000型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并打印和计数。
对在外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1只眼,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对病变角膜行台盼蓝和茜素红染色,检查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并拍照;以对侧未手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算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术后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水肿程度,并记录水肿消退的时间。
21角膜水肿程度分级:0级为角膜透明无水肿(图1);1级为角膜局限性薄雾状水肿,角膜内皮面光滑,虹膜纹理尚清晰可见(图2);2级为角膜浅灰色水肿,角膜内皮面粗糙,虹膜纹理模糊(图3);3级为角膜弥漫性灰白色水肿,角膜内皮面呈龟裂状,虹膜纹理视不清(图4);4级为角膜乳白色水肿,眼内结构视不清(图5)。
四、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1010统计软件包。
采用方差分析对多组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0<A< 1)进行组间比较。
以P<01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果一、角膜水肿及其消退情况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中无角膜4级水肿者,水肿消退时间均<3个月(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