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52 KB
- 文档页数:7
中考数学复习高频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第18讲等腰三角形【考点知识总汇】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简写“”)。
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简写为“”)。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是图形,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或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总结: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1)三个角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等于60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条对称轴。
21AB知识点总结: 1.由于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但等边三角形具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不一定具有。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题设和结论也正好相反,要注意区别。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2.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上。
知识点总结: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或垂直的重要方法。
2.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题设和结论也正好相反,注意区别。
高频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范例】如图, 90=∠ABC ,E D ,分别在AC BC ,上,DE AD ⊥,且DE AD =,点F 是AE 的中点,FD 与AB 相交于点M 。
(1)求证:FCM FMC ∠=∠。
(2)AD 与MC 垂直吗?并说明理由。
得分要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包括以下三个结论:如图,在△ABC 中,AC AB =。
1.若BC AD ⊥,则DC BD =,21∠=∠。
2.若DC BD =,则BC AD ⊥,21∠=∠。
3.若21∠=∠,则BC AD ⊥,DC BD =。
【考题回放】1.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 ,则它的底角数为( )A.40B.50C.60D.702.如图,在△ABC 中,AC AB =,且D 为BC 上一点,AD CD =,BD AB =,则B ∠的度数为( )A.30B.36C.40D.45第2题 第3题3.如图,在△ABC 中,AC AB =, 40=∠A ,点D 在AC 上,DC BD =,则ABD ∠的度数是。
第十五讲等腰三角形【知识框架】【知识梳理】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定义:有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腰,第三边为底.2.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____条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_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________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___________).针对练习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 )A.30°,60° B.45°,45° C.45°,90° D.20°,70°2.如图所示,△ABC中,AC=AD=BD,∠DAC=80°,则∠B的度数是( )A.40°B.35° C.25° D.20°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3.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2个B.3个C.4个D.5个4.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ADB=______,∠BAC=_______,∠C=______.5.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DE∥BC交AC于E,若DE=7,AE=5,则AC的长为_____.6.如图,在△ABC中,AB=BC,∠ABC=11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______.第6题图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______,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______.(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______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______ 、______ 和该边所对内角的 ______互相重合.3.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针对练习1.如图,△ABC中,∠B=60°,AB=AC,BC=3,则△ABC的周长为( )A.9 B.8 C.6 D.122.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b|+c-b=0,则△ABC是(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3.如图,已知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ABC是等边三角形,且CG=CD,DF=DE,则∠E=______.4.如图,一艘轮船由海平面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40°的方向行驶80海里到达B地,再由B地向北偏西20°的方向行驶80海里到达C地,则A,C两地相距海里 ______.第1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知识点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________.3.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____________ 上.归纳: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到线段两个端点________的所有点的集合.针对练习1.如图,△ABC 的周长为30 cm ,把△ABC 的边AC 对折,使顶点C 和点A 重合,折痕交BC 边于点D ,交AC 边于点E ,连接AD ,若AE =4 cm ,则△ABD 的周长是( A .22 cm B .20 cm C .18 cm D .15 cm2.如图,在△ABC 中,BC =8,AB 的中垂线交BC 于点D ,AC 的中垂线交BC 于点E ,则△ADE 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第2题图 第3题图3.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A=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BC 、AB 于点M 、N , 求证:CM=2BM .4.如图所示,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结AF .求证:∠BAF=∠ACF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 cm ,另一边长为5 cm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3 cmB .14 cmC .13 cm 或14 cmD .以上都不对2.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AB =13,AD =12,则BC 的长为( ) A .5B .10C .20D .24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NM CBAA FE DC3.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AE 与AB 的夹角为48°,若CF 与EF 的长度相等,则∠C 的度数为( ) A .48°B .40°C .30°D .24°4.在△ABC 中,其两个内角如下,则能判定△ABC 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 A .∠A =40°,∠B =50° B .∠A =40°,∠B =60° C .∠A =20°,∠B=80° D .∠A =40°,∠B =80°5.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0°,AB 的垂直平分线l 交AC 于点D ,则∠CBD 的度数为( ) A .30°B .45°C .50°D .75°6.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BC 上一点,且DA =DC ,BD =BA ,则∠B 的大小为( ) A .40°B .36°C .30°D .25°7.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B =2,点D 为BC 的中点,DE ∥AB 交AC 于点E,过点E 作EF⊥DE,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则图中长度为1的线段有( ) A .3条B .4条C .5条D .6条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二.填空题8.如图,AB ∥CD ,点E 在BC 上,且CD =CE ,若∠B=36°,则∠D 的大小为______.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则顶角的度数是______.10.如图,已知直线l 1∥l 2,将等边三角形如图放置,若∠α=40°,则∠β等于______. 11.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36°,DE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若BE =a ,AE =b ,则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ABC 的周长为______.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5°,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13.一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cm 和18cm 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______.14.如图, ∠DEF =36°,AB=BC=CD=DE=EF ,则∠A=______. 三.解答题15.如图,已知:在△ABC 中,∠C =∠ABC,BE ⊥AC ,△BDE 是正三角形.求∠C 的度数.FE D CBA16.如图,AD平分∠BAC,AD⊥BD。
典型例题一例0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B )有一个内角是的直角三角形︒45(C )有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为的三角形︒30︒120(D )有一个角是的直角三角形︒30分析:在(A )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为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平分线). 而(B )和(C )中的两个三角形同样也是等腰三角形,所以也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D )中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不相等,不是等腰三角形,所以(D )不是轴对称图形.解答:选(D )说明:在三角形中,只有等腰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形就一定不是轴对称图形.典型例题二例02.已知:直线MN ,同侧两点A 、B (如图)求作:点P ,使P 在MN 上,并且最小.BP AP +作法 1.作点A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点.A '2.连结交MN 于PA A '点P 就是所求作的点.说明 这类问题经常遇到,可以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衍生出许多应用问题,但本质都是这道题.典型例题三例03.在图(a )中,分别作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连结交OA 1P 2P 21P P 于M ,交OB 于N ,若,则的周长为多少?cm P P 521=PMN ∆作法:略.解答:如图(b )所示,∵,P 关于OA 对称,1P ∴PMM P =1同理可得.PN N P =2∴的周长PMN ∆MN PN PM ++=N P MN M P 21++=cmP P 521==∴的周长为. PMN ∆cm 5 说明 准确作图是关键.典型例题四例0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和过点D 的直线MN ,求作:四边形,使四边形与四边形ABCD 关于MN 对称.D C B A ''''D C B A ''''作法 1.作,垂足为E ;延长BE 到,使,得到点B 的对称MN BE ⊥B 'BE E B ='点.2.同法作点A 和点C 的对称点.C A ''3.因为D 在对称轴MN 上,所以点D 的对称点重合.D '4.连结、、.B A ''C B ''D C ''四边形即为所求.D C B A '''' 说明 关键是掌握概念和基本作图.典型例题五例05.有一条小河(如图所示),两岸有A 、B 两地,要设计道路并在河上垂直于河岸架一座桥,用来连接A 、B 间路线怎样走,桥应架在何处,才能使A 到B 的距离最短.分析:桥梁无论架在何处均垂直于河岸,因此桥梁的长度是定值,决定路程长度的关键是选取建桥点的位置,相对应地在河岸A 地同测取一点,使B 与河岸距离等于与河B 'B '岸到桥头的距离之和,于是,这个总是转化为“直线同侧有两点A 、,欲在直线上求一B '点,使这一点与A 、距离之和最短.B '已知:如图,河岸AB 两地求作:线段CD ,使CD 与、均互相垂直,并且最小.1l 2l BD CD AC ++作法:(1)作,与、分别交点、E ,并且1l B B ⊥'1l 2l E 'BEE B =''(2)在上取一点使(或者找到点关于的对称点)E E 'B ''E B E B ''='''B '1l B ''(3)连结,与交于C 点,作,与交于D 点,CD 即为所求作的线段.B A ''l 2l CD ⊥2l 典型例题六例06.如图所示,P 是平分线AD 上一点,P 与A 不重合,.BAC ∠AB AC >求证:ABAC PB PC -<-分析:用对称法. 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找出点B 关于直线AD 的对称点,因AD B '为的平分线,故在AC 上,连结,从而构造与两个轴对称图BAC ∠B 'P B 'P B A '∆ABP ∆形,再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证明.证明:作点B 关于直线AD 的对称点,连结.B 'P B '∵AD 是的平分线,BAC ∠∴点在AC 上(是以角平分线AD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B 'BAC ∠又∵AP 在对称轴AD 上,∴,P B BP B A AB '='=,在中,C B P '∆∵,C B B P PC '<'-,AB AC B A AC C B -='-=' ,P B BP '=∴.AB AC BP PC -<-说明:和就是利用角平分线AD 构造出的轴对称图形,这种方法对于证BAC ∆P B A '∆明有关线段的不等关系非常方便、有效.典型例题七例07.如图,E 、F 是的边AB 、AC 上的点,在BC 上求一点M ,使的ABC ∆EMF ∆周长最小.分析 因为E 、F 是定点,所以EF 是定值. 要使△EMF 的周长最小,只要MF ME +最小.解答 (1)作点F 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F '(2)连结交BC 于M ,点M 就是所求.F E '说明 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典型例题八例08.如图,过C 作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作交AC 于BAC ∠AB DE //E .求证:.CE AE =分析 由已知条件容易得到,从而. 要证明,只须证明32∠=∠DE AE =CE AE =,联想到AD 是角平分线又是垂线,若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则C 、P 关CE DE =于直线AD 对称,于是问题可以解决.解答 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在和中,ADP ∆ADC ∆⎪⎩⎪⎨⎧∠=∠=∠=∠ADP ADC ADAD 21∴(角边角)ADC ADP ∆≅∆故.ACD P ∠=∠又∵,AP DE //∴,P ∠=∠4则.,4CE DE ACD =∠=∠∵,AB DE //∴,31∠=∠又∵,21∠=∠∴,32∠=∠∵(等边对等角),AE DE =∴.CE AE =说明 全等三角形是证明角或线段相等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惟一方法,不要一证线段相等就找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中垂线的性质,都是证线段相等的重要途径.典型例题九例09.如图,AD 是中的平分线,且.ABC ∆BAC ∠AC AB >求证:.DC BC>分析 由于AD 是的平分线,所以可以以AD 为轴构造轴对称图形,即把BAC ∠ADC ∆沿AD 翻折,这样,就可以在中解决问题.︒180DC DE =BED ∆证明 在AB 上截取AE ,使,连结DE .AC AE =∵AD 是的平分线,BAC ∠∴,21∠=∠在和中,AED ∆ACD ∆⎪⎩⎪⎨⎧=∠=∠=)()(21)(公共边已证作图AD AD AC AE ∴(边角边),ACD AED ∆≅∆∴,DC 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43∠=∠∵,(内角和定理的推论),3∠>∠BED B ∠>∠4∴(大角对大边),ED BD B BED >∠>∠,∴.DC BD >说明 本题中的的就是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出来的轴对称图形. 本题还有AED ∆ACD ∆其他构造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比如把沿AD 翻折,也可证明结论.ADB ∆︒180选择题1.选择题(1)在下列命题中:①两个全等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②两个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形l 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④线段有三条对称轴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 )1 (B )2 (C )3 (D )4(2)下列图形是一定轴对称图形的是()(A )任意三角形 (B )有一个角等于的三角形︒60(C )等腰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3)P 为内一点,且,则P 点是()ABC ∆PC PB PA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 (D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4)已知:D 为的边BC 的中点,且,下面各结论不正确的是()ABC ∆BC AD ⊥(A ) (B )ACD ABC ∆≅∆CB ∠=∠(C )AD 是的平分线 (D )是等边三角形BAC ∠ABC ∆(5)正五角星的对称轴有()(A )1条 (B )2条 (C )5条 (D )10条(6)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共有()(A )1条 (B )3条 (C )6条 (D )无数条(7)下列四个图形①等腰三角形 ②等边三角形 ③等腰直角三角形 ④直角三角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8)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线段 (B )角 (C )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参考答案:1.选择题(1)B (2)C (3)D (4)D (5)C (6)B (7)C (8)C 填空题1.填空题(1)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______条.(2)如果沿着一条直线折叠,两个点能互相重合,那么这两个点叫做_______.(3)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_______.(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_______.参考答案1.填空题(1)3 (2)对称点 (3)轴对称 (4)轴对称图形解答题1.如图,已知线段AB 及直线MN ,求作线段AB 关于MN 的对称图形.2.如图,已知及直线EF ,求作关于EF 的对称图形.ABC ∆ABC ∆3.如图,已知折线ABC 及直线PQ ,求作折线ABC 关于直线PQ 的对称图形.4.如图,已知,分别以OM ,ON 为对称轴作三角形与它对称.ABC ∆5.在中,,,垂足为H ,点B 关于AH 的对称点是. ABC ∆C B ∠=∠2BC AH ⊥B '求证:.AB C B ='6.如图,已知:在直线MN 的同侧有两点A 和B .求作:MN 上一点,使.BCN ACM ∠=∠7.如图,EFGH 是一个矩形的台球台面,有黑白两球分别位于A ,B 两点位置上,试问:怎样撞击黑球A ,求能使A 先碰撞台边EF 反弹后两击中白球B ?参考答案1.略 2.略 3.略 4.略5.证明:连结,则易证,B A 'B A AB '=B B A B '∠=∠∵,∴,即.B CAC B B A '∠+∠='∠B ∠=C ∠=2B CA C '∠=∠AB C B AB =''=6.作法:作点A 关于MN 的对称点,连结,与MN 的交点为C ,则点C 就是所A 'A B '要求作的点. 证明:略.7.作点A 关于EF 的对称点,连结与EF 的交点为C ,则沿AC 方向撞击黑球A 'B A '就可以满足要求.。
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等腰三角形专题综合训练题1.在△ABC中,∠ABC=30°,∠BAC=70°.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A.7条 B.8条C.9条D.10条2. 如图,在△ABC中,AB=AC,∠A=30°,DE垂直平分AC,则∠BCD的度数为( )A.80° B.75° C.65° D.45°3. 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A.3 B.4 C.5 D.64.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该矩形纸片剪去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所有剪法中剩余部分面积的最小值是( )A.6 B.3 C.2.5 D.25. 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 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 )A.5 B.6 C.8 D.106. 如图,已知直线l1∥l2,将等边三角形如图放置,若∠α=40°,则∠β等于____.7. 如图钢架中,焊上等长的13根钢条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P2P3=…=P13P14=P14A,则∠A的度数是____.8. 在△ABC中,∠C是最小内角.若过顶点B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为直角三角形,则称这条直线为△ABC的关于点B的伴侣分割线.例如:如图1,△ABC 中,∠A=90°,∠C=20°,若过顶点B的一条直线BD交AC于点D,且∠DBC=20°,则直线BD是△ABC 的关于点B的伴侣分割线.(1)如图2,△ABC中,∠C=20°,∠ABC=110°.请在图中画出△ABC关于点B的伴侣分割线,并注明角度;(2)△ABC中,设∠B的度数为y,最小内角∠C的度数为x.试探索y与x应满足什么要求时,△ABC存在关于点B的伴侣分割线.9. 如图,抛物线y=ax2+bx过A(4,0),B(1,3)两点,点C,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过点B作直线BH⊥x轴,交x轴于点H.(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点M在直线BH上运动,点N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C、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此时△CMN的面积.解析:第(2)题分别以点C,M,N为直角顶点分三类进行讨论,利用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求CM或CN的长,利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10. 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请画出以A为一个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且含边长为3的所有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要求:只要画出示意图,并在所画等腰三角形长为3的边上标注数字3)11. 在等腰Rt△ABC中,∠C=90°,AC=1,过点C作直线l∥AB,F是l上的一点,且AB=AF,求点F 到直线BC的距离.12. 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a ≠0)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点M 是直线l 上的动点,且△MAC 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13. 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BD 是∠ABC 的平分线,CE ⊥BD ,垂足是E ,BA 和CE 的延长线交于点F.(1) 在图中找出与△ABD 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 证明:BD =2EC.参考答案: 1. C2. D 【解析】∠BCA=12(180°-∠A)=75°,∠BCD =∠BCA-∠DCA=∠BCA-∠A=75°-30°=45°.3. C【解析】作PQ⊥MN 于Q ,由PM =PN 知PQ 垂直平分MN∴MQ=1.∠AOB=60°,OP =12,∴OQ =12OP =6,OM=OQ -MQ =6-1=5. 4. C【解析】 如图,以BC 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EBC,延长BE 交AD 于F ,得△AB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作EG⊥CD 于G ,得△EG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矩形ABCD 中剪去△ABF,△BCE ,△ECG 得到四边形EFDG ,此时剩余部分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4×6-12×4×4-12×3×6-12×3×3=2.5,故选C.5. C 【解析】∵A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AD ⊥BC ,BD =CD ,∴BD =AB 2-AD 2=4,∴BC =2BD =8,故选C. 6. 20° 【解析】过点A 作AD∥l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D=∠β.AD∥l 2,从而得到∠DAC=∠α=40°.再根据等边△ABC 可得到∠BAC=60°,∴∠β=∠BAD=∠BAC-∠DAC=60°-40°=20°.7. 12° 【解析】设∠A=x ,∵AP 1=P 1P 2=P 2P 3=…=P 13P 14=P 14A ,∴∠A =∠AP 2P 1=∠AP 13P 14=x ,∴∠P 2P 1P 3=∠P 13P 14P 12=2x ,∴∠P 3P 2P 4=∠P 12P 13P 11=3x ,……,∠P 7P 6P 8=∠P 8P 9P 7=7x ,∴∠AP 7P 8=7x ,∠AP 8P 7=7x.在△AP 7P 8中,∠A +∠AP 7P 8+∠AP 8P 7=180°,即x +7x +7x =180°,解得x =12°.8. 解:(1)画图正确,角度标注正确,如图① (2)考虑直角顶点,只有点A ,B ,D 三种情况.当点A 为直角顶点时,如图②,此时y =90°-x.当点B 为直角顶点时,再分两种情况:若∠DBC=90°,如图③,此时y =90°+12(90°-x)=135°-12x.若∠ABD=90°,如图④,此时y =90°+x.当点D 为直角顶点时,又分两种情况:若△ABD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⑤,此时y =45°+(90°-x)=135°-x.若△DBC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⑥,此时x =45°,45°<y <90°9. 解:(1)把点A(4,0),B(1,3)代入抛物线y =ax 2+bx 中,得⎩⎪⎨⎪⎧0=16a +4b ,3=a +b ,解得⎩⎪⎨⎪⎧a =-1,b =4,∴抛物线表达式为:y =-x 2+4x (2)点C 的坐标为(3,3),点B 的坐标为(1,3),以点C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分三类情况讨论:①以点M 为直角顶点且M 在x 轴上方时,如图2,CM =MN ,∠CMN=90°,则△CBM≌△MHN,∴BC =MH =2,BM =HN =3-2=1,∴M(1,2),N(2,0),由勾股定理得MC =22+12=5,∴S △CMN =12×5×5=52;②以点M 为直角顶点且M 在x 轴下方时,如图3,作辅助线,构建如图所示的两直角三角形:Rt △NEM 和Rt △MDC ,得Rt △NEM ≌Rt △MDC ,∴MD =ME =2,EM =CD =5,由勾股定理得CM =22+52=29,∴S △CMN=12×29×29=292;③以点N 为直角顶点且N 在y 轴左侧时,如图4,CN =MN ,∠MNC =90°,作辅助线,同理得CN =32+52=34,∴S △CMN =12×34×34=17;④以点N 为直角顶点且N 在y 轴右侧时,作辅助线,如图5,同理得CN =32+12=10,∴S △CMN =12×10×10=5;⑤以C 为直角顶点时,不能构成满足条件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综上所述,△CMN 的面积为52或292或17或510. 解:满足条件的所有等腰三角形如下图所示:解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以长度为3的边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长进行分类.11. 解:①如图a ,延长AC ,作FD⊥BC 于点D ,FE ⊥AC 于点E ,易得四边形CDFE 是正方形,则CD =DF=FE =EC.∵在等腰直角△ABC 中,AC =BC =1,AB =AF ,∴AB =AC 2+BC 2=12+12=2,∴AF = 2.在Rt △AEF 中,(1+EC)2+EF 2=AF 2,即 (1+DF)2+DF 2=(2)2,解得DF =3-12;②如图b ,延长BC ,作FD⊥BC 于点D ,延长CA ,作FE⊥CA 于点E ,易得四边形CDFE 是正方形,则CD =DF =FE =EC.在Rt △AEF 中,(EC -1)2+EF 2=AF 2,即(FD -1)2+FD 2=(2)2,解得FD =3+12.综上可知,点F 到BC 的距离为3+12或3-1212. 解:(1)将A(-1,0),B(3,0),C(0,-3)代入抛物线y =ax 2+bx +c 中,得⎩⎪⎨⎪⎧a -b +c =0,9a +3b +c =0,c =-3,解得⎩⎪⎨⎪⎧a =1,b =-2,c =-3,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 (2)如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b 2a=1,设M(1,m),已知A(-1,0),C(0,-3),则MA 2=m 2+4,MC 2=(3+m)2+1=m 2+6m +10,AC 2=10.①若MA =MC ,则MA 2=MC 2,得m 2+4=m 2+6m +10,解得m =-1;②若MA =AC ,则MA 2=AC 2,得m 2+4=10,得m =±6;③若MC =AC ,则MC 2=AC 2,得m 2+6m +10=10,得m 1=0,m 2=-6,当m =-6时,M ,A ,C 三点共线,不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故舍去.综上可知,符合条件的M 点的坐标为 (1,6)(1,-6)(1,-1)(1,0)13. 解:(1)△ABD≌△ACF,证明:∵AB =AC ,∠BAC =90°,∴∠FAC =∠BAC=90°,∵BD ⊥CE ,∠BAC =90°,∠ADB =∠EDC,∴∠ABD =∠ACF,∴△ABD ≌△ACF(ASA)(2)∵△ABD≌△ACF,∴BD =CF ,∵BD ⊥CE ,∴∠BEF =∠BEC,∵BD 是∠ABC 的平分线,∴∠FBE =∠CBE,∵BE =BE ,∴△FBE ≌△CBE(ASA),∴CF =2CE ,∴BD =2CE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以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各定点为圆心,以a 为半径在对边之外作弧,由这三段圆弧组成的曲线是一种常宽曲线.此曲线的周长与直径为a 的圆的周长之比是( )A .1:1B .1:3C .3:1D .1:22.昆明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年昆明市的地铁修建资金将达到亿元,将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B.C. D.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AC =3,BC =4,点P 在边AB 上,∠CPB 的平分线交边BC 于点D ,DE ⊥CP 于点E ,DF ⊥AB 于点F .当△PED 与△BFD 的面积相等时,BP 的值为( )A. B. C. D.4.下列计算的结果是a 6的为( ) A .a 12÷a 2B .a 7﹣aC .a 2•a 4D .(﹣a 2)35.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可求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2πB .24πC .36πD .48π6.如图,抛物线()()142L y x t x t =---+:(常数0t >),双曲线6(0)y x x=>.设L 与双曲线有个交点的横坐标为0x ,且满足034x <<,在L 位置随t 变化的过程中,t 的取值范围是( )A .322t << B .34t << C .45t << D .57t <<7.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A .B .C .D .8.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B 是⊙O 的直径,若∠BAC =20°,则∠ADC 的度数是( )A .90°B .100°C .110°D .130°9.如图,一次函数y =kx+b 与y =x+2的图象相交于点P (m ,4),则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kx y by x -=-⎧⎨-=⎩的解是( )A .34x y =⎧⎨=⎩B . 1.84x y =⎧⎨=⎩C .24x y =⎧⎨=⎩D . 2.44x y =⎧⎨=⎩10.如图1,△ABC 中,∠A =30°,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折线A→C→B 运动,点Q 从点A 出发以vcm/s 的速度沿AB 运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某一点运动到点B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s ),△APQ 的面积为y (cm 2),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由C 1,C 2两段组成,如图2所示,有下列结论:①v =1;②sinB =13;③图象C 2段的函数表达式为y =﹣13x 2+103x ;④△APQ 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有( )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已知函数6y x -= 与y =﹣x+1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m ,n ),则11m n+的值为( ) A .﹣16B .16C .﹣6D .612.整数a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使不等式﹣2≤352x +<12a+1恰好只有3个整数解,使得分式方程135-22ax x x x----=1的解为整数,则所有满足条件的a 的和为( )A .2B .3C .5D .6二、填空题13.任意写出一个3的倍数(例如:111),首先把这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重复上述运算,运算结果最终会得到一个固定不变的数M ,它会掉入一个数字“黑洞”.那么最终掉入“黑洞”的那个数M 是______.14.如图,在两个同心圆中,四条直径把大圆分成八等份,若往圆面投掷飞镖,则飞镖落在黑色区域的概率是_______.15.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BC=8,D 、E 两点分别在边BC 、AB 上,将△ABC 沿着直线DE 翻折,点B 正好落在边AC 上的点M 处,并且AC=4AM ,设BD=m ,那么∠ACD 的正切值是______(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1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点A1、A2、A3,…在3x轴的正半轴上,点B1、B2、B3,…在直线l上.若△OB1A1,△A1B2A2,△A2B3A3,…均为等边三角形,则△A6B7A7的周长是______.17 ______.18.如图,AB是圆O的弦,AB=,点C是圆O上的一个动点,且∠ACB=45°,若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MN的最大值是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以D为顶点的抛物线y=﹣x2+bx+c交x轴于点A,B(3,0),交y轴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直线BC上有一点P,使PO+PA的值最小,求点P的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A,C,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且对角线AC为直径,AD=BC,过点D作DG⊥AC,垂足为E,DG分别与AB,⊙O及CB延长线交于点F、G、M.(1)求证:四边形ABCD为矩形;(2)若N为MF中点,求证:NB是⊙O的切线;(3)若F为GE中点,且DE=6,求⊙O的半径.21.某水果店在两周内,将标价为10元/斤的某种水果,经过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8.1元/斤,并且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1)求该种水果每次降价的百分率;(2)从第一次降价的第1天算起,第x天(x为整数)的售价、销量及储存和损耗费用的相关信息如表所示.已知该种水果的进价为4.1元/斤,设销售该水果第x(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1≤x<15)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第几天时销售利润最大.22.已知二次函数y=ax2+4x+c,当x=﹣2时,y=﹣5;当x=1时,y=4(1)求这个二次函数表达式.(2)此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点A,B(A在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求点A,B,C点的坐标及△ABC的面积.(3)该函数值y能否取到﹣6?为什么?23.某高速铁路位于某省南部,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连接通道,也是某省“三横五纵”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日照,向西贯穿临沂、曲阜、济宁、菏泽,与郑徐客运专线兰考南站接轨.工程有一段在一条河边,且刚好为东西走向.B处是一个高铁维护站,如图①,现在想过B处在河上修一座桥,需要知道河宽,一测量员在河对岸的A处测得B在它的东北方向,测量员从A点开始沿岸边向正东方向前进300米到达点C处,测得B在C的北偏西30度方向上.(1)求所测之处河的宽度;(结果保留的十分位)(2)除(1)的测量方案外,请你再设计一种测量河宽的方案,并在图②中画出图形.24.如图,已知△ABC.按如下步骤作图:①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②以C为圆心,C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D;③连结BD,与AC交于点E,连结AD,CD(1)求证:△ABC≌△ADC;(2)若∠BAC =30°,∠BCA =45°,BC =2; ①求∠BAD 所对的弧BD 的长;②直接写出AC 的长.25.解不等式组1531x x x +≤⎧⎨->⎩①②请结合题意填空,完成本题的解答. (Ⅰ)解不等式①,得_________; (Ⅱ)解不等式②,得_________;(Ⅲ)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Ⅳ)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________.【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二、填空题 13.153 14.1215.316. 17.18.20 三、解答题19.(1)y =﹣x 2+2x+3;(2)点P 的坐标为(97,127);(3)当Q 的坐标为(0,0)或(9,0)时,以A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 【解析】 【分析】(1)根据点B ,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A 的坐标,由点B ,C 的坐标可得出直线BC 的解析式,作O关于BC的对称点O′,则点O′的坐标为(3,3),由两地之间线段最短可得出当A,P,O′共线时,PO+PA取最小值,由点O′,A的坐标可求出该最小值,由点A,O′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AO′的解析式,联立直线AO′和直线BC的解析式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可求出点P的坐标;(3)由点B,C,D的坐标可得出BC,BD,CD的长,由CD2+BC2=BD2可得出∠BCD=90°,由点A,C的坐标可得出OA,OC的长度,进而可得出OA OCCD CB=,结合∠AOC=∠DCB=90°可得出△AOC∽△DCB,进而可得出点Q与点O重合时△AQC∽△DCB;连接AC,过点C作CQ⊥AC,交x轴与点Q,则△ACQ∽△AOC∽△DCB,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Q的长度,进而可得出点Q的坐标.综上,此题得解.【详解】(1)将B(3,0),C(0,3)代入y=﹣x2+bx+c,得:9303b cc-++=⎧⎨=⎩,解得:23bc=⎧⎨=⎩,∴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3,0),点C的坐标为(0,3),∴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如图1,作O关于BC的对称点O′,则点O′的坐标为(3,3).∵O与O′关于直线BC对称,∴PO=PO′,∴PO+PA=5.设直线AO′的解析式为y=kx+m,将A(﹣1,0),Q′(3,3)代入y=kx+m,得:-k0 33mk m+=⎧⎨+=⎩,解得:3k434m⎧=⎪⎪⎨⎪=⎪⎩,∴直线AO′的解析式为y =34x+34. 联立直线AO′和直线BC 的解析式成方程组,得:33y 443x y x ⎧=+⎪⎨⎪=-+⎩,解得:9x 7127y ⎧=⎪⎪⎨⎪=⎪⎩,∴点P 的坐标为(97,127). (3)∵y =﹣x 2+2x+3=﹣(x ﹣1)2+4, ∴点D 的坐标为(1,4).又∵点C 的坐标为(0,3),点B 的坐标为(3,0), ∴CD,BC,BD∴CD 2+BC 2=BD 2, ∴∠BCD =90°.∵点A 的坐标(﹣1,0),点C 的坐标为(0,3), ∴OA =1,OC =3, ∴OA OC CD CB ==. 又∵∠AOC =∠DCB =90°, ∴△AOC ∽△DCB ,∴当Q 的坐标为(0,0)时,△AQC ∽△DCB . 如图2,连接AC ,过点C 作CQ ⊥AC ,交x 轴与点Q . ∵△ACQ 为直角三角形,CO ⊥AQ , ∴△ACQ ∽△AOC . 又∵△AOC ∽△DCB , ∴△ACQ ∽DCB ,∴AC AQDC DB =AQ=, ∴AQ =10,∴点Q 的坐标为(9,0).综上所述:当Q 的坐标为(0,0)或(9,0)时,以A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2)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点P 的位置;(3)分两种情况,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点Q 的坐标.20.(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O 的半径是2. 【解析】 【分析】(1)根据AC 为⊙O 直径,得到∠ADC =∠CBA =90°,通过全等三角形得到CD =AB ,推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得到结论; (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NB =12MF =NF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即可得到NB 是⊙O 的切线;(3)根据垂径定理得到DE =GE =6,根据四边形ABCD 是矩形,得到∠BAD =90°,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FAE =∠ADE ,推出△AEF ∽△DEA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比例式得到AE =,连接OD ,设⊙O 的半径为r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1)∵AC 为⊙O 直径, ∴∠ADC =∠CBA =90°,在Rt △ADC 与Rt △CBA 中,AC ACAD BC =⎧⎨=⎩,∴Rt △ADC ≌Rt △CBA , ∴CD =AB ,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CBA =90°,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2)连接OB ,∵∠MBF =∠ABC =90°, ∴NB =12MF =NF , ∴∠1=∠2,∵∠2=∠3,∴∠1=∠3,∵OB=OA,∴∠5=∠4,∵DG⊥AC,∴∠AEF=90°,∴∠3+∠4=90°,∴∠1+∠5=90°,∴OB⊥NB,∴NB是⊙O的切线;(3)∵AC为⊙O直径,AC⊥DG,∴DE=GE=6,∵F为GE中点,∴EF=GF=3,∵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90°,∴∠FAE+∠DAE=90°,∵∠ADE+∠DAE=90°,∴∠FAE=∠ADE,∵∠AEF=∠DEA=90°,∴△AEF∽△DEA,∴AE EF DE AE,∴AE=,连接OD,设⊙O的半径为r,∴OA=OD=r,OE=r﹣,∵OE2+DE2=OD2,∴(r﹣)2+62=r2,∴r,∴⊙O的半径是2.【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证得AEF∽△DEA是解决(3)的关键.21.(1)该种水果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10%;(2)第10天时销售利润最大;【解析】【分析】(1)设这个百分率是x,根据某商品原价为10元,由于各种原因连续两次降价,降价后的价格为8.1元,可列方程求解;(2)根据两个取值先计算:当1≤x<9时和9≤x<15时销售单价,由利润=(售价-进价)×销量-费用列函数关系式,并根据增减性求最大值,作对比;【详解】(1)设该种水果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x,10(1﹣x)2=8.1,x=10%或x=190%(舍去),答:该种水果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10%;(2)当1≤x<9时,第1次降价后的价格:10×(1﹣10%)=9,∴y=(9﹣4.1)(80﹣3x)﹣(40+3x)=﹣17.7x+352,∵﹣17.7<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y有最大值,y大=﹣17.7×1+352=334.3(元),当9≤x<15时,第2次降价后的价格:8.1元,∴y=(8.1﹣4.1)﹣(3x2﹣64x+400)=﹣3x2+60x+80=﹣3(x﹣10)2+380,∵﹣3<0,∴当9≤x≤1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10<x<15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0时,y有最大值,y大=380(元),综上所述,第10天时销售利润最大.【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及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且利用其列出方程,注意第2问中x 的取值,两个取值中的最大值才是最大利润.22.(1)y =x 2+4x ﹣1;(3)函数值y 不能取到﹣6;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把x =﹣2时,y =﹣5;x =1时,y =4代入y =ax 2+4x+c ,求得a 、c 的值即可求得;(2)令y =0,解方程求得A 、B 点的坐标,令x =0,求得y =﹣1,得到C 点的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ABC 的面积;(3)把(1)中求得的解析式化成顶点式,求得函数y 的最小值为﹣5,故函数值y 不能取到﹣6. 【详解】解:(1)把x =﹣2时,y =﹣5;x =1时,y =4代入y =ax 2+4x+c 得48544a c a c -+=-⎧⎨++=⎩,解得11a c =⎧⎨=-⎩,∴这个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 =x 2+4x ﹣1; (2)令y =0,则x 2+4x ﹣1=0,解得x∴A(﹣20),B(﹣0), 令x =0,则y =﹣1, ∴C(0,﹣1),∴△ABC 的面积:12AB•OC=12(﹣ (3)∵y =x 2+4x ﹣1=(x+2)2﹣5, ∴函数y 的最小值为﹣5, ∴函数值y 不能取到﹣6.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和x 轴的交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适合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23.(1)所测之处江的宽度为190.5m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解:(1)过点B 作BF ⊥AC 于F ,根据题意得到∠EAB =45°,∠GCB =30°,AC =300m ,求得∠FBA =45°,∠CBF =30°,得到BF =AF ,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2)构造相似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过点B 作BF ⊥AC 于F ,由题意得:∠EAB =45°,∠GCB =30°,AC =300m , ∴∠FBA =45°,∠CBF =30°,∴FC =300﹣AF =300﹣BF (m ), 在Rt △BFC 中,tan ∠CBF =FCFB, ∴tan30°=300BFBF-,300BFBF-=,解得:BF ﹣150(3m ), 答:所测之处江的宽度为190.5m ;(2)①在河岸取点A ,使B 垂直于河岸,延长BA 至C ,测得AC 做记录, ②从C 沿平行于河岸的方向走到D ,测得CD ,做记录, ③B0与河岸交于E ,测AE ,做记录.根据△BAE ~△BCD , 得到比例线段,从而求出河宽AB .【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向角问题.此题难度适中,注意能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能借助于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是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24.(1)见解析;(2)①BD ;②AC =【解析】 【分析】(1)由“SSS”可证△ABC ≌△ADC ;(2)①由题意可得AC 垂直平分BD ,可得BE=DE ,AC ⊥BD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D=2∠BAC=60°,由弧长公式可求弧BD 的长;②由AC=AE+CE 可求解. 【详解】证明:(1)由题意可得AB =AD ,BC =CD ,∴△ABC ≌△ADC (SSS ); (2)①∵AB =AD ,BC =CD ∴AC 垂直平分BD ∴BE =DE ,AC ⊥BD ∵∠BCA =45°,BC =2;∴BE =CE ,且∠BAC =30°,AC ⊥BD∴AB =2BE =,AE ∵AB =AD ,AC ⊥BD ∴∠BAD =2∠BAC =60°∴60BD 1803π︒︒⨯⨯==②∵AC =AE+CE∴A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弧长公式,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25.(Ⅰ)4x ≤;(Ⅱ)12x >;(Ⅲ)见解析;(Ⅳ)142x <≤. 【解析】 【分析】(Ⅰ)直接移项即可得出答案;(Ⅱ)移项,两边同时除以2,即可得答案;(Ⅲ)根据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表示出①②的解集即可;(Ⅳ)根据数轴找出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 【详解】 (Ⅰ)15x +≤ 移项得:x≤4, 故答案为:x≤4 (Ⅱ) 31x x -> 移项得:2x>1,解得:x>12, 故答案为:x>12(Ⅲ)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Ⅳ) 由数轴可得①和②的解集的公共解集为142x<≤,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42x<≤,故答案为:14 2x<≤【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会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借助数轴找公共部分或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某商品价格为a 元,降价10%后,又降价10%,因销售量猛增,商店决定再提价20%,提价后这种商品的价格为( )A.0.96a 元B.0.972a 元C.1.08a 元D.a 元 2.如图,一次函数y=-x 与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相交于点M 、N ,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1)x+c=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没有实数根D.以上结论都正确 3.把抛物线y =ax 2+bx+c 图象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图象的解析式是y =x 2+5x+6,则a ﹣b+c 的值为( )A.2B.3C.5D.12 4.如图所示,小兰用尺规作图作△ABC 边AC 上的高BH ,作法如下:①分别以点DE 为圆心,大于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F ;②作射线BF ,交边AC 于点H ;③以B 为圆心,BK 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AC 于点D 和E ;④取一点K 使K 和B 在AC 的两侧;所以BH 就是所求作的高.其中顺序正确的作图步骤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④③①D.④③②①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3,5)B .(3,-5)C .(-3,-5)D .(-3,5)6.使用家用燃气灶烧开同一壶水所需的燃气量y (单位:3m )与旋钮的旋转角度x (单位:度)(090x <≤)近似满足函数关系y=ax 2+bx+c(a≠0).如图记录了某种家用燃气灶烧开同一壶水的旋钮角度x 与燃气量y 的三组数据,根据上述函数模型和数据,可推断出此燃气灶烧开一壶水最节省燃气的旋钮角度约为( )A .18B .36C .41D .58o7.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导,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港湾,全长55千米,设计时速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269亿元为( )A .1269×108B .1.269×108C .1.269×1010D .1.269×10118.如图,在△ABC 中,AC =BC ,∠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点E ,若AB =8cm ,则△DBE 的周长( )A .B .cmC .8cmD .cm9.如图,在锐角ABC 中,延长BC 到点D ,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 ,MN 分别交ACB ∠、ACD ∠的平分线于E ,F 两点,连接AE 、AF .在下列结论中.①OE OF =;②CE CF =;③若12CE =,5CF =,则OC 的长为6;④当AO CO =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②③④ 10.如图,在菱形中,,,点是这个菱形内部或边上的一点,若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两点不重合)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 )A. B. C. D.11.如图,在Rt ABC ∆中,90,6,8ACB AC BC ∠=︒==,则Rt ABC ∆的中线CD 的长为( )A.5B.6C.8D.1012.如果方程x 2﹣8x+15=0的两个根分别是Rt △ABC 的两条边,△ABC 最小的角为A ,那么tanA 的值为( ) A.34 B.35 C.45 D.34或35二、填空题13.据报道,目前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位居全球第一,其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338 600 000亿次,数字338 6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简洁表示为_______。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图形的轴对称 练习试题1 / 19图形的轴对称一、选择题1. 下列图案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2. 下列说法:①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1条对称轴,至多有3条对称轴;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的两旁,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 下列大学的校徽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清华大学B. 北京大学C. 中国人民大学D. 浙江大学4. 给出下列图形名称:(1)线段;(2)直角;(3)等腰三角形;(4)平行四边形;(5)长方形,在这五种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 如图,点P 是∠AOB 外的一点,点M ,N 分别是∠AOB 两边上的点,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Q 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若PM=2.5cm,PN=3cm,MN=4cm,则线段QR的长为()A.B.C.D. 7cm6.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P为MN上任一点(P不与AA′共线),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是等腰三角形B. MN垂直平分,C. △与△面积相等D. 直线AB、的交点不一定在MN上7.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8.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叠三次后沿虚线剪断①②两部分,则展开①后得到的是()A. B. C. D.9.如图,在小方格中画与△ABC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不与△ABC重合),这样的三角形能画出()A. 1个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图形的轴对称 练习试题3 / 19B. 2个C. 3个D. 4个10.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点E 为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矩形内点F 处,连接CF ,则CF 的长为( )A. B. C. D. 11. 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BAC =50°,∠BAC 的平分线与AB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点C 沿EF 折叠后与点O 重合,则∠CEF 的度数是( )A.B.C.D.12. 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BC 边的中点,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AGE ,延长AG 交CD 于点F ,已知CF =2,FD =1,则BC 的长是()A. 5cmB. 10cmC. 20cmD. 15cm二、填空题13.如图,在A BCD中,E为边CD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至△AD′E处,AD′与CE交于点F.若∠B=52°,∠DAE=20°,则∠FED′的大小为______.14.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处,D点落在D′处,ED′交BC于点G.已知∠EFG=50°,则∠BGD′的度数为______ .15.如图,是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4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黑色部分图形构成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________种选择.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边CO、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E在边BC上,将该矩形沿AE折叠,点B恰好落在边OC上的F处.若OA=8,CF=4,则点E的坐标是______.17.如图,直线y=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x轴上有一点C(-4,0),点P为直线一动点,当PC+PO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18.如图,在△ABC中,∠BAC=45°,AD⊥BC于点D,BD=6,DC=4,求AD的长.小明同学利用翻折,巧妙地解答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图形的轴对称 练习试题5 / 19了此题,按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以AB ,AC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画出△ABD 和△ACD 的对称图形,点D 的对称点分别为点E ,F ,延长EB 和FC 相交于点G ,求证:四边形AEGF 是正方形;(2)设AD =x ,建立关于x 的方程模型,求出AD 的长.19. 如图,它是一个8×10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画出△ABC 关于直线OM 对称的△A 1B 1C 1.(2)画出△ABC 关于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A 2B 2C 2.(3)△A 1B 1C 1与△A 2B 2C 2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A 1B 1C 1与△A 2B 2C 2组成的图形______(填“是”或“不是”)轴对称图形.2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EF分别与AB、DC交于点E和点F.(1)证明:△ADF≌△AB′E;(2)若AD=12,DC=18,求△AEF的面积.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图形的轴对称练习试题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能找出一条对称轴,故A是轴对称图形;B、不能找出对称轴,故B不是轴对称图形;C、不能找出对称轴,故C不是轴对称图形;D、不能找出对称轴,故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寻找四个选项中图形的对称轴,发现只有,A有一条对称轴,由此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分别寻找四个选项中图形的对称轴.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通过寻找给定图象有无对称轴来确定该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关键.2.【答案】C【解析】解:①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而非角平分线,故①错误;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1条对称轴,至多有3条对称轴,正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故②正确;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完全重合,所以肯定全等,故③正确;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可能重合在直线上,故④错误;综上有②、③两个说法正确.故选C.7 / 19要找出正确的说法,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找出正确选项,也可以通过举反例排除不正确选项,从而得出正确选项.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以及对称轴的定义和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3.【答案】B【解析】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进行分析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出图形中的对称轴.4.【答案】D【解析】解:(1)线段;(2)直角;(3)等腰三角形;(5)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共4个,故选:D.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可得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出图形的对称轴.5.【答案】A【解析】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图形的轴对称练习试题解:∵点P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PM=MQ,PN=NR,∵PM=2.5cm,PN=3cm,MN=4cm,∴RN=3cm,MQ=2.5cm,即NQ=MN-MQ=4-2.5=1.5(cm),则线段QR的长为:RN+NQ=3+1.5=4.5(cm).故选:A.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PM=MQ,PN=NR,进而利用MN=4cm,得出NQ 的长,即可得出QR的长.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PM=MQ,PN=NR是解题关键.6.【答案】D【解析】解:∵△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P为MN上任意一点,∴△AA′P是等腰三角形,MN垂直平分AA′,CC′,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B、C选项正确;直线AB,A′B′关于直线MN对称,因此交点一定在MN上.D错误;故选:D.据对称轴的定义,△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P为MN上任意一点,可以判断出图中各点或线段之间的关系.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与运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7.【答案】C【解析】9 / 19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中心对称图,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既是中心对称图又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8.【答案】C【解析】解:如图,展开后图形为正方形.故选:C.由图可知减掉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展开后为正方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画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根据对称轴的性质画图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网格可知,画三角形ABC的对称图形共有3个符号题意得对称轴,所以可以画3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图形的轴对称 练习试题11 / 19,共有三条对称轴,分别是a ,b ,c ,根据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可以画3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故选C.1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掌握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连接BF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H ,得到BF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得到∠BFC=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答案.【解答】解:连接BF ,∵BC=6,点E 为BC 的中点,∴BE=3,又∵AB=4,∴AE==5,由折叠知,BF ⊥AE (对应点的连线必垂直于对称轴)∴BH==,则BF=, ∵FE=BE=EC ,∴∠BFC=90°,∴CF==.故选D.11.【答案】C【解析】解:如图,连接OB,∵∠BAC=50°,AO为∠BAC的平分线,∴∠BAO=∠BAC=×50°=25°.又∵AB=AC,∴∠ABC=∠ACB=65°.∵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OA=OB,∴∠ABO=∠BAO=25°,∴∠OBC=∠ABC-∠ABO=65°-25°=40°.∵AO为∠BAC的平分线,AB=AC,∴直线AO垂直平分BC,∴OB=OC,∴∠OCB=∠OBC=40°,∵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OE=CE.∴∠COE=∠OCB=40°;在△OCE中,∠OEC=180°-∠COE-∠OCB=180°-40°-40°=100°,∴∠CEF=∠CEO=50°.故选:C.连接OB,OC,先求出∠BAO=25°,进而求出∠OBC=40°,求出∠COE=∠OCB=40°,最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问题即可解决.该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翻折变换及其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找出图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定理来分析、判断.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图形的轴对称 练习试题13 / 1912.【答案】B【解析】解:连接EF ,∵E 是BC 的中点,∴BE=EC ,∵△ABE 沿AE 折叠后得到△AFE ,∴BE=EG ,∴EG=EC ,∵在矩形ABCD 中,∴∠C=90°, ∴∠EGF=∠B=90°, ∵在Rt △EFG 和Rt △EFC 中,,∴Rt △EFG ≌Rt △EFC (HL ),∴FG=CF=2,∵在矩形ABCD 中,AB=CD=CF+DF=2+1=3,∴AG=AB=3,∴AF=AG+FG=3+2=5,∴BC=AD===2.故选B .首先连接E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EG ,又由E 是BC 边的中点,可得EG=EC ,然后证得Rt △EFG ≌Rt △EFC (HL ),继而求得线段AF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证得FG=FC 是关键.17.【答案】80°【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轴对称的性质.首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EF=∠EFG=50°,然后由折叠性质得出∠DEG=100°,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BGD′的度数即可.【解答】解:∵四边形ED′C′F 由四边形EDCF 折叠而成,∴∠DEG=2∠DEF=2∠D′EF.∵AD∥BC,∴∠DEF=∠EFG=50°,∠AEG=∠EGF,∴∠GEF=∠DEF=50°,∴∠DEG=∠GEF+∠DEF=100°.∴∠AEG=180°-∠DEG=80°∴∠EGF=80° ,∴∠BGD′=∠EGF=80°.故答案为80°.18.【答案】3【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此题利用格点图,考查学生轴对称性的认识.此题关键是找对称轴,按对称轴的不同位置,可以有多种画法.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找出各个能成轴对称图形的小方格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有3个位置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3.19.【答案】(-10,3)【解析】解:设CE=a,则BE=8-a,由题意可得,EF=BE=8-a,∵∠ECF=90°,CF=4,∴a2+42=(8-a)2,解得,a=3,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图形的轴对称练习试题设OF=b,∵△ECF∽△FOA,∴,即,得b=6,即CO=CF+OF=10,∴点E的坐标为(-10,3),故答案为(-10,3).根据题意可以得到CE、OF的长度,根据点E在第二象限,从而可以得到点E 的坐标.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矩形的性质、翻折变化、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0.【答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应用和轴对称的性质,作点C关于直线y=x+6的对称点C′,连接AC′,OC′交直线y=x+6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求出AB两点的坐标,据此可得出∠BAO及∠ACC′的度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AC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可得出C′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OC′的坐标,进而可得出P点坐标.【解答】解:如图,作点C关于直线y=x+6的对称点C′,连接AC′,OC′交直线y=x+6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15 / 19∵直线y=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A(-6,0),B(0,6),∴∠BAO=45°.∵CC′⊥AB,∴∠ACC′=45°.∵点C,C′关于直线AB对称,∴AB是线段CC′的垂直平分线,∴△AC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AC′=2,∴C′(-6,2).设直线OC′的解析式为y=kx(k≠0),则2=-6k,解得k=-,∴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解得,∴P(-,).故答案为(-,).21.【答案】(1)证明:由题意可得:△ABD≌△ABE,△ACD≌△ACF.∴∠DAB=∠EAB,∠DAC=∠FAC,又∠BAC=45°,∴∠EAF=90°.又∵AD⊥BC∴∠E=∠ADB=90°,∠F=∠ADC=90°.∴四边形AEGF是矩形,又∵AE=AD,AF=AD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图形的轴对称 练习试题17 / 19∴AE =AF .∴矩形AEGF 是正方形;(2)解:设AD =x ,则AE =EG =GF =x .∵BD =6,DC =4,∴BE =6,CF =4,∴BG =x -6,CG =x -4,在Rt △BGC 中,BG 2+CG 2=BC 2,∴(x -6)2+(x -4)2=102.化简得,x 2-10x -24=0解得x 1=12,x 2=-2(舍去)所以AD =x =12.【解析】(1)先根据△ABD ≌△ABE ,△ACD ≌△ACF ,得出∠EAF=90°;再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AE=AF ,从而说明四边形AEGF 是正方形;(2)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 的方程模型(x-6)2+(x-4)2=102,求出AD=x=12.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和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 的方程模型的解题思想.要能灵活运用.22.【答案】是【解析】解:(1)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2)如图,△A 2B 2C 2即为所求;(3)如图,△A 1B 1C 1与△A 2B 2C 2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直线l .(1)根据△ABC与△A1B1C1关于直线OM对称进行作图即可;(2)根据△ABC与△A2B2C2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进行作图即可;(3)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以及中心对称进行作图,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图形,被一条直线分割成的两部分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互相重合.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23.【答案】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D=∠C=∠B′=90°,AD=CB=AB′,∵∠DAF+∠EAF=90°,∠B′AE+∠EAF=90°,∴∠DAF=∠B′AE,在△ADF和△AB′E中,,∴△ADF≌△AB′E(ASA).(2)由折叠性质得FA=FC,设FA=FC=x,则DF=DC-FC=18-x,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图形的轴对称 练习试题19 / 19 在Rt △ADF 中,AD 2+DF 2=AF 2,∴122+(18-x )2=x 2.解得x =13.∵△ADF ≌△AB ′E (已证),∴AE =AF =13,∴S △AEF = = =78.【解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运用ASA 即可判定△ADF ≌△AB′E ;(2)先设FA=FC=x ,则DF=DC-FC=18-x ,根据Rt △ADF 中,AD 2+DF 2=AF 2,即可得出方程122+(18-x )2=x 2,解得x=13. 再根据AE=AF=13,即可得出S △AEF==78.本题属于折叠问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 ,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轴对称》专题训练-带含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点P关于x轴对称点M的坐标为(4,﹣5),那么点P关于y轴对称点N的坐标为()A.(﹣4,5)B.(4,5)C.(﹣4,﹣5)D.(﹣5,4)3.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线段AB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图中画一条不与AB重合的线段MN,使MN与AB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且M,N均为格点,这样的线段能画()条.A.2 B.3 C.5 D.64.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5cm,BC=8cm,则△ABD的周长为()A.10cm B.13cm C.15cm D.16cm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1,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3B.5C.4或5D.3或56.如图,在Rt△ABC中∠ACB=90°,∠B=1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D,且BD=12cm,则AC的长是()A.12cm B.6cm C.4cm D.6√3cm7.如图,在△ABC中,ED∥BC,∠ABC和∠ACB的平分线分别交ED于点G,F,若FG=3,ED=6,则EB+DC的值为()A.7 B.8 C.9 D.108.如图,已知ΔABC是正三角形,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DF⊥AC于点F,ED⊥BC交AB于点E,则∠EDF等于()A.50°B.65°C.60°D.75°二、填空题9.某车标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条对称轴.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a,3)与点N(5,b)关于y轴对称,则a﹣b=.11.如图,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若AE=3,△ADC的周长为8,则△ABC的周长为.12.如图,在△ABC中,AB=AC,AD=BD,∠A=36°,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13.如图,在△ABC中AB=AC,∠C=30°,AB⊥AD,AD=6,BC的长是.三、解答题14.图①、图②均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A、B、C均在格点上.请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在网格中作图.(1)在图①中,连接AC,以线段AC为腰作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CD;(2)在图②中确定一个格点D,并画出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15.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线段,于点M,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线段,于点N,Q.(1)如图,当时,求的度数;(2)当时,求的度数.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5),B(-1,0),C(-4,3).(1)求出△ABC的面积.(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3)写出点△A1B1C1的坐标.17.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C的三条边上,且BF=CD,BD=CE.(1)求证:△DFE是等腰三角形;(2)若∠A=56°,求∠EDF的度数.18.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BC内BD=BC,∠DBC=60°点E在△ABC外∠BCE=150°,∠ABE=60° .(1)求∠ADB的度数;(2)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连接DE,若DE⊥BD,DE=8求AD的长.参考答案1.B2.A3.C4.B5.D6.B7.C8.C9.310.﹣811.1412.313.1814.(1)解:如图①所示(2)解:如图②所示15.(1)解:∵、分别是的垂直平分线∴∵∴∵∴∴(2)解:∵分别是的垂直平分线∴∴∴当P点在Q点右侧时,如图:∵∴∵∴.当P点在Q点左侧时∵∴∵∴.综上或.16.(1)解:S△ABC= 12×5×3=152(或7.5)(平方单位)(2)解:如图.(3)解:A1(1,5),B1(1,0),C1(4,3). 17.(1)证明:∵AB=AC∴∠B=∠C在△FBD与△DCE中{BF=CD∠B=∠CBD=CE∴△FBD≌△DCE.∴DF=ED,即△DEF是等腰三角形(2)解:∵AB=AC,∠A=56°∴∠B=∠C= 12(180°−56°)=62°.∴∠EDF=∠B=62°.18.(1)解:∵BD=BC,∠DBC=60°∴△DBC是等边三角形,∴DB=DC,∠BDC=∠DBC=∠DCB=60°在△ADB和△ADC中{AB=ACAD=ADDB=DC∴△ADB≌△ADC,∴∠ADB=∠ADC,∴∠ADB= 12(360°﹣60°)=150°.(2)解:结论:△AB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ABE=∠DBC=60°,∴∠ABD=∠CBE在△ABD和△EBC中{AB=EB∠ADB=∠BCE=150°∠ABD=∠CBE∴△ABD≌△EBC ∴AB=BE,∵∠ABE=60°,∴△ABE是等边三角形.(3)解:连接DE.∵∠BCE=150°,∠DCB=60°,∴∠DCE=90°,∵∠EDB=90°,∠BDC=60°∴∠EDC=30°,∴EC= 12DE=4,∵△ABD≌△EBC,∴AD=EC=4.。
中考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训练5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两条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下面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又是中心对称图形A.B.C.D.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A.22=B3=C.3D.4.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B.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D.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6.下列四个说法:①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①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①a2的算术平方根是a;4.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7.0.6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0.8B .-0.8C .0.8±D .0.48.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如下图的一道证明题.其中①①①分别填写( )A .中线、DE AC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B .中位线、DE AC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C .中线、CF AD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D .中位线、DE AC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9()2510b c +++=,则a b c +-的值是( ) A .4B .-2C .-4D .210.若函数y kx k =+(k 为常数,且0k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其图像可能是( )A .B .C .D .11.已知111222(,),(,)P x y P x y 是函数12y x =-图象上的两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12y y >B .12y y ≤C .当12x x <时,12y y <D .当12x x <时, 12y y >12.如图,在①ABCD 中,若①A =2①B ,则①D 的度数为( )A .30°B .45°C .70°D .60°13.已知a =b =2a 2+b 2的值为( ) A .14B .16C .18D .2014. 如下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①B=90°,将∆ABC 绕顶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AB’C’,则①BAC’等于( )A .60°B .105°C .120°D .135°15.如图,等边AOB 中,点B 在x 轴正半轴上,点A 坐标为(,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30︒,此时点A 对应点'A 的坐标是( )A .(B .()2,0C .()0,2D .)16.如图,矩形ABCD 中,O 为A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与AB 、CD 交于点E 、F ,连接BF 交AC 于点M ,连接DE 、BO .若60COB ∠=︒,2FO FC ==,则下列结论:①FB OC ⊥;①EOB CMB △≌△;①四边形EBFD 是菱形;①MB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7.如图,菱形OABC 的一边OA 在x 轴上,将菱形OABC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75°至'''OA B C 的位置,若OB =①C =120°,则点B'的坐标为( )A .(3B .(3,C .D .18.在△ABC 中,AC =AB ,D ,E ,F 分别是AC ,BC ,AB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A .四边形DEBF 是矩形B .四边形DCEF 是正方形C .四边形ADEF 是菱形D .△DEF 是等边三角形19.小军用作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了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l 1、l 2,如图所示,则这个方程组是( )A .22112y x y x =-+⎧⎪⎨=-⎪⎩B .22y x y x =-+⎧⎨=-⎩C .38132y x y x =-⎧⎪⎨=-⎪⎩D .22112y x y x =-+⎧⎪⎨=--⎪⎩20.有下列说法:(1)-6是36的一个平方根;(2)16的平方根是4;(3)2=;(4(5)当0a ≠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21.按要求各写出一个数:负整数______;无理数______.22.如图,在△ABD 中,①D =90°,CD =6,AD =8,①ACD =2①B ,BD 的长为_____.23. 24.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 25.计算:0(-2)2=____.26.如图,线段AB 和CD 关于点O 中心对称,若40B ∠=︒,则D ∠的度数为________.27的结果为_____.28.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3133x y ax y +=+⎧⎨+=⎩的解满足3x y +≤,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29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0.对于任意有理数a ,定义运算①:当2a ≥-时,①a a =-;当2a <-时,①a a =.则()425+-=⎡⎤⎣⎦▽▽____.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y =(x ﹣2)2+2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x ﹣2,x+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四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33.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放置在直角坐标系内,A (﹣2,0),则点D 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34.已知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DC 边上,4DE =,2EC =,如图,把线段AE 绕点A 旋转,使点E 落在直线BC 上的点F 处,则F 、C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35.如图,DE 为①ABC 的中位线,点F 在DE 上,且①AFB =90°,若AB =8,BC =10,则EF =______.36.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1,2P -关于原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 ∠,CD BD ⊥,垂足为D ,E 为AC 的中点.若10AB =,6BC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交点为O ,点E 为BC 边的中点,OCB 30∠=︒,如果OE =2,那么对角线BD 的长为______.39.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120CAD ∠<︒,点,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连结MN ,BD ,当30ADB ∠=︒,2AD =,5BD =时,MN 的长度为__________.40.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如图,面积为25的正方形ABCD 变成面积为20的菱形BCEF 后,则AF 的长为 __________.三、解答题41.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纸板是由两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板拼接而成的,已知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为162平方厘米,求正方形纸板的边长.42.先化简,再求值:22321()2422a a a a a a a +--+÷+---,其中a 2 43.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4AB =,8AD =,E 是AD 边上一点,折叠纸片使点B 与点E 重合,其中MN 为折痕,连结BM 、NE .若2DE =,求NC 的长.44.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都是格点,请证明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45.无刻度直尺作图:图1 图2 (1)直接写出四边形ABCD 的形状.(2)在图1中,先过E 点画一条直线平分四边形ABCD 的面积,再在AB 上画点F ,使得AF =AE .(3)在图2中,先在AD 上画一点G ,使得①DCG =45°;连接AC ,再在AC 上画点H ,使得GH =GA .46.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是AD 的中点,连接OE ,过点D 作DF ①AC 交O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AF .(1)求证:AOE △①DFE △;(2)判定四边形AOD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47.先化简,再求值:1111x x x ---+.其中x 48.某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学校拟举办“创文知识”抢答案,欲购买A B 、两种奖品以抢答者.如果购买A 种25件,B 种20件,共需480元;如果购买A 种15件,B 种25件,共需340元.(1)AB 、两种奖品每件各多少元?(2)现要购买AB 、两种奖品共100件,总费用不超过1120元,那么最多能购买A 种奖品多少件?49.已知y =2xy 的n 次方根(n 为大于1的整数)50.某校实行学案式教学,需印制若干份数学学案.印刷厂有甲、乙两种收费方式,除按印数收取印刷费外,甲种方式还需收取制版费,而乙种方式不需要.两种收费方式 的费用 y (元)与印刷份数 x (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甲种收费方式的函数关系式是 ,乙种收费方式的函数关系式是 ;(2)该校八年级每次需印制 400 份学案,选择哪种印刷方式印刷比较合算?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D【分析】根据菱形.正方形.矩形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两条对角线垂直并且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选项错误;B.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故选项错误;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选项错误;D.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为真命题,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菱形.正方形.矩形的判定,熟练掌握是关键.2.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选项错误;B、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选项错误;D、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所以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型,掌握概念是关键. 3.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逐一判定即可.【详解】A选项,22=,正确;B3=,正确;=,错误;C选项,3D选项,=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即可解题.4.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识别,解题关键是抓住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5.D【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一定相等,但是互相平分,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互相平分,但是不一定相等,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垂直,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6.C【分析】利用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立方根的求法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①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①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①a2的算术平方根是a(a≥0),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2,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假命题有3个,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真假命题,两点见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求法等知识点,熟知相关定义以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7.A【分析】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由此求解即可.【详解】解:①20.80.64=,①0.64的算术平方根是0.8,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8.D【分析】证明DE是①ABC的中位线,得DE①AC,DE=12AC,再证AC=DF,然后由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①点D,E分别是AB,BC的中点.①DE是①ABC的中位线,①DE①AC,DE=12AC,又①EF=DE,①AC=DF,①四边形ADFC是平行四边形,故①代表:中位线,①代表:DE①AC,①代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证出DE①AC,DE=12AC是解题的关键.9.B【分析】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二次方的非负性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a、b、c的值,然后再代入代数式求值即可.【详解】解:()2510 b c+++=,①205010abc-=⎧⎪+=⎨⎪+=⎩,解得:251a b c =⎧⎪=-⎨⎪=-⎩,①()()=251=251=2a b c +-+----+-,故B 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二次方的非负性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根据题意求出a 、b 、c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10.A【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①函数y kx k =+(k 为常数,且0k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①0k >,①函数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D【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可知.【详解】解:根据k <0,得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①当x 1<x 2时,y 1>y 2,①当x 1>x 2时,y 1<y 2.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①当k >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①当k <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12.D【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①A +①B =180°,再由已知条件①A =2①B ,即可得出①B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即可求出①D 的度数.【详解】解:①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①AD ①BC ,①B =①D ,①①A +①B =180°,①①A =2①B ,①2①B +①B =180°,解得:①B =60°;①①D =6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及完全平方公式可进行求解.【详解】解:①a =b =2①((2222229918a b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14.B【详解】试题分析:由①ABC 绕顶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①AB′C′,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①CAC′=60°,而等腰直角①ABC 中,①B=90°,得①BAC=45°,所以①BAC′=①BAC+①CAC′.解:①①ABC 绕顶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①AB′C′,①①CAC′=60°,又①等腰直角①ABC 中,①B=90°,①①BAC=45°,①①BAC′=①BAC+①CAC′=45°+60°=105°.故答案为B .考点:旋转的性质.15.C【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可知①AOB=60°,OA 与y 轴所成锐角为30°,可知'A 落在y 轴上,作AC①OB ,垂足为C ,求出OA 长即可.【详解】解:①等边AOB ,①①AOB=60°,①OA 与y 轴所成锐角为30°,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30︒,可知'A 落在y 轴上,作AC①OB ,垂足为C ,2OA =,①()'0,2A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明确旋转后的A′所在位置,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 长.16.B【分析】连接BD ,先证明①BOC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O=BC ,又FO=FC ,从而可得出FB①OC ,故①正确;因为①EOB①①FOB①①FCB ,故①EOB 不会全等于①CBM ,故①错误;再证明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由OB①EF 推出四边形EBFD 是菱形,故①正确;先在Rt①BCF 中,可求出BC 的长,再在Rt①BCM 中求出BM 的长,从而可知①错误,最后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连接BD ,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①AC=BD ,AC 、BD 互相平分,①O 为AC 中点,①BD 也过O 点,①OB=OC ,①①COB=60°,①①OBC 是等边三角形,①OB=BC ,又FO=FC ,BF=BF ,①①OBF①①CBF (SSS ),①①OBF 与①CBF 关于直线BF 对称,①FB①OC ,①①正确;①①OBC=60°,①①ABO=30°,①①OBF①①CBF ,①①OBM=①CBM=30°,①①ABO=①OBF ,①AB①CD ,①①OCF=①OAE ,①OA=OC ,易证①AOE①①COF ,①OE=OF ,①OB=OD ,①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又①EBO=①OBF ,OE=OF ,①OB①EF ,①四边形EBFD 是菱形,①①正确;①由①①知①EOB①①FOB①①FCB ,①①EOB①①CMB 错误,①①错误;①FC=2,①OBC=60°,①OBF=①CBF ,①①CBF=30°,①BF=2CF=4,①CM=12①BM=3,故①错误. 综上可知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2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D【分析】根据角度的计算可得45AOB '∠=︒,过B '作B D x '⊥轴,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过B '作B D x '⊥轴,将菱形OABC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75°至'''OA B C 的位置,75BOB '∴∠=︒四边形OABC 是菱形, ①C =120°,120OAB C ∴∠=∠=︒,AO AB =, ∴()1180302AOB OAB ∠=︒-∠=︒ ∴45AOB '∠=︒OB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B =OB '∴=OD DB ''∴===∴点B'的坐标为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45AOB '∠=︒是解题的关键.18.C【分析】根据中位线性质可得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D=AF ,可得四边形ADEF 是菱形.【详解】解:结论:四边形ADEF 是菱形.理由如下:①CD =AD ,CE =EB ,①DE①AB,①BE=EC,BF=FA,①EF①AC,①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①AC=AB,①AD=AF,①四边形ADEF是菱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关键.19.D【分析】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为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所组方程组的解.因此本题需根据图中直线所经过的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联立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得出所求的方程组.【详解】解:由图可知:直线l1过(2,﹣2),(0,2),因此直线l1的函数解析式为:y=﹣2x+2;直线l2过(0,﹣1),(2,﹣2),因此直线l2的函数解析式为:y12=-x﹣1;因此所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22112y xy x=-+⎧⎪⎨=--⎪⎩;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20.B【分析】根据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与性质逐个判断即可.【详解】(1)6-是36的一个平方根,则此说法正确;(2)16的平方根是4±,则此说法错误;(3)(2)2=--=,则此说法正确;(44=,4是有理数,则此说法错误;(5)当a<0综上,正确的说法有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与立方根,熟练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1.-2(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负整数及无理数的概念写出相应的答案即可.【详解】解:负整数:-2故答案为:-2(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数的分类,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2.16.【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①B=①CA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计算即可.【详解】解:①①D=90°,CD=6,AD=8,①AC=10,①①ACD=2①B,①ACD=①B+①CAB,①①B=①CAB,①BC=AC=10,①BD=BC+CD=16,故答案:16.【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3.﹣41.24=-;1.224.0或1【详解】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知,3x xx =⎧⎪ , 解得x=1或0,故填:0或1.25.3【分析】根据零次幂和绝对值的计算法则化简,再按照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解:0(-2)2=1+2=3. 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与绝对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40°【分析】根据线段AB 和CD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可以证明ABO CDO △≌△,则B D ∠=∠,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详解】解:①线段AB 和CD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40B ∠=,①AO =CO ,BO =DO ,又①①AOB =①COD ,①ABO CDO △≌△(SAS ),①B D ∠=∠,①D ∠的度数为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27.【详解】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原式﹣.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灵活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是解题关键,比较简单. 28.8a ≤【分析】两方程相加得444x y a +=+,继而知14a x y +=+,结合3x y +≤得134a +≤,解之即可.【详解】解:两方程相加,得:444x y a +=+,14a x y ∴+=+, 3x y +≤,134a ∴+≤, 解得8a ≤,故答案为:8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关于a 的不等式.29.0a ≥且2a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不能为负数,分母不能为零,可得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a≥0,a ﹣2≠0,解得:a≥0且a≠2,故答案为:a≥0且a≠2.【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利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不能为负数,分母不能为零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30.1-.【分析】根据行定义的运算逐级展开计算即可.【详解】解:原式()=43+-⎡⎤⎣⎦▽▽,①32-<-,=∴▽(-3)-3;①原式==▽(4-3)▽1,又12>-,①原式==▽1-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种新定义运算;关键在于能通过题干理解新定义运算的法则. 31.y =x 2+2.【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进行求解.【详解】解:二次函数y =(x ﹣2)2+2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y =(x ﹣2+2)2+2=x 2+2;故答案为y =x 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平移,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32.﹣1<x <2【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点P 在第二象限,再利用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可得关于x 的不等式组,然后解不等式组即可.【详解】解:①点P (x ﹣2,x +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四象限,①点P 在第二象限,①2010x x -<⎧⎨+>⎩, 解得:﹣1<x <2,故答案为:﹣1<x <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33.(0,【分析】连接AD ,先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得60OAD ∠=︒,从而可得30ADO ∠=︒,再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24AD OA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可得OD 的长,由此即可得.【详解】解:如图,连接AD ,(2,0)A -,2OA ∴=,六边形ABCDEF 是正六边形,1180(62)6026OAD ︒⨯-∴∠=⨯=︒, ∴在Rt AOD 中,30ADO ∠=︒,24AD OA ∴==,OD ∴==(0,D ∴,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六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化简等知识点,熟练掌握正六边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34.2或10.【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线段AE 顺时针旋转时,利用题干条件得到1ADE ABF ∆≅∆,进而得到FC EC =;①当线段AE 逆时针旋转时,利用题干条件得到2ABF ADE ∆≅∆,进而得到22F C F B BC =+.【详解】解:①当线段AD 顺时针旋转得到1F 点,在ADE ∆和1ABF ∆中,190AE AF D ABC AD AB =⎧⎪∠=∠=︒⎨⎪=⎩,1ADE ABF ∴∆≅∆,14DE BF ∴==,12EC FC ∴==; ①逆时针旋转得到2F 点,同理可得2ABF ADE ∆≅∆,24F B DE ∴==,2210F C F B BC =+=,故答案为2或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旋转的方向,此题难度不大.35.1BC=5,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得DE=12AB=4,进而可求解.一半得到DF=12【详解】解:①DE为①ABC的中位线,BC=10,BC=5,①DE=12①①AFB=90°,D为AB的中点,AB=8,AB=4,①DF=12①EF=DE-DF=5-4=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性质,熟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答的关键.36.1,2【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详解】解:点P的坐标是(1,-2),则关于原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37.2【分析】如图,延长CD交AB于F,再证明①BDC①①BD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F=BC=6,CD=DF,然后可求出AF,最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延长CD 交AB 于F在①BDC 和①BDF 中90DBC DBF BD BD BDC BDF ︒∠=∠⎧⎪=⎨⎪∠=∠=⎩①①BDC ①①BDF (ASA )①BF =BC =6,CD =DF①A F =AB -BF =4.①CD =DF ,CE =EA①DE =12AF =2.故填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38.8【分析】由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24OC OE ==,然后根据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平分来求BD 的长度. 【详解】解: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的交点为O ,OC OA ∴=,AC BD =,90ABC ∠=︒.又①点E 为BC 边的中点,OE BC ∴⊥,30OCB ∠=︒,2OE =,24OC OE ∴==,28AC OC ∴==,8BD ∴=.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根据矩形的性质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OD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较好,难度适中.39【分析】连接EC,EB,设F为ED中点,连接MF,NF,根据中位线定理,求出MF和NF,再证明①BAD①①CAE,得到BD=EC=5,①AEC=①ADB,从而推出EC①AD,可推出MF①NF,再用勾股定理算出MN即可.【详解】解:连接EC,EB,设F为ED中点,连接MF,NF,可得:MF①AD,NF①EC,且MF=12AD=1,NF=12EC,①①ABC和①ADE为等边三角形,①AE=AD,AB=AC,①EAD=①BAC=60°,①①BAD=①EAC,①①BAD①①CAE(SAS),①BD=EC=5,①AEC=①ADB=30°,①EC平分①AED,①EC①AD,①MF①AD,FN①EC,①MF①NF,在①MNF中,=.【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有一定难度,解题的难点在于构造出MN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FMN.40【分析】根据题意延长EF ,与AB 交于G ,作FH BC ⊥于H ,得出四边形GBHF 为矩形,进而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延长EF ,与AB 交于G ,作FH BC ⊥于H .由面积为25的正方形ABCD 可得5AB BC ==,面积为20的菱形BCEF 可得·20BC FH =, ①2045FH ==,①541,3AG GF =-==,①AF.【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问题,熟练掌握正方形、矩形和菱形的性质以及运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的关键.41.正方形纸板的边长是18厘米【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详解】解:设小长方形的宽为x 厘米,则小长方形的长为2x 厘米,即得正方形纸板的边长是2x 厘米,根据题意得:2162x x ⋅=,①281x =,取正值9x =,可得218x =,①答:正方形纸板的边长是18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正方形的面积公式.42.12a a -+,1【分析】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依次计算,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原式=2(2)(23)2(2)2·41a a a a a a a --+++--- =2212·(2)(2)1a a a a a a -+-+-- =2(1)2·(2)(2)1a a a a a --+-- =12a a -+当a 2=时, 原式1==【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43.113NC =. 【分析】利用对称的性质得出BM ME BN NE BMN EMN ==∠=∠,,,进而得出BM ME BN NE ===,证明四边形BMEN 是菱形,再利用菱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得出答案.【详解】解:①B 、E 两点关于直线MN 对称,①BM ME BN NE BMN EMN ==∠=∠,,,在矩形ABCD 中,AD BC ∥,①EMN MNB ∠=∠,①BMN MNB ∠=∠,①BM BN =,①BM ME BN NE ===,①四边形BMEN 是菱形;设菱形BMEN 的边长为x ,①826AM AD DE ME x x =--=--=-,在Rt ABM 中,222AB AM BM +=,①()22246x x +-=,①解得:133x =. ①1311833NC BC BN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正确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44.见解析【分析】以C 为原点,构建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直线AC 的解析式,证明点B 在直线AC 上即可.【详解】解:以C 为原点,构建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有C (0,0),A (-2,4),B (-1,2),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把A (-2,4)代入得,4=-2k ,解得,k =-2,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2x ,①x =-1时,y =2,①点B在直线AC上,①A,B,C三点共线.【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正确地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45.(1)四边形ABCD是菱形,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只需要证明AB=CD=AD=BC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T,作直线ET交BC于G,连接AG交BD于H,连接CH 并延长交AB于F,则直线EG,点F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取格点T,连接CT交AD于G,取格点M、N,连接MN交BC于P,连接GP交AC于H,则点G、H即为所求;(1)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理由如下:由题意得55,,AB CD AD BC=====①AB=CD=AD=BC,①四边形ABCD是菱形;(2)解: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T,作直线ET交BC于G,连接AG交BD于H,连接CH并延长交AB于F,则直线EG,点F即为所求;如图所示建立如下平面直角坐标系,①点A 的坐标为(0,4),点D 的坐标为(-3,0),点C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5,4),①直线AD 的解析式为443y x =+,直线BD 的解析式为1322y x =+,点T 的坐标为(1,2), ①点E 的坐标为(-2,43) , ①直线ET 的解析式为21699y x =+, 同理可得直线BC 的解析式为4833y x =-, 联立216994833y x y x ⎧=+⎪⎪⎨⎪=-⎪⎩, 解得483x y =⎧⎪⎨=⎪⎩, ①点G 的坐标为(4,83), ①直线AG 的解析式为143y x =-+, 联立1431322y x y x ⎧=-+⎪⎪⎨⎪=+⎪⎩, 解得33x y =⎧⎨=⎩, ①点H 的坐标为(3,3),①直线CH 的解析式为36y k =-,当y =4时,103x =, ①点F 的坐标为(103,4), ①103AF =, 又①103AE ==, ①AF =AE ;。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十八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回顾】一、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⑴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简称为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为⑶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是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⑴定义法: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⑵有两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赵老师提醒: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还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相等,两腰上的相等,两底角的平分线也相等2、同为等腰三角形腰和底角的特殊性,所以在题目中往常出现对边和角的讨论问题,讨论边时应注意保证讨论角时应主要底角只被围角】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都等于⑵等边三角形也是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⑴有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⑵有一个角是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赵老师提醒:1、等边三角形具备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一条线段且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得距离相等3、判定: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得距离相等2、判定: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赵老师提醒:1、线段的垂直平分可以看作是的点的集合,角平分线可以看作是的点的2、要移用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已知角的角平分线】三、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勾股定理: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则a、b、c满足逆定理: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赵老师提醒:1、勾股定理在几何证明和计算中应用非常广泛,要注意和二次根式的结合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证明线段垂直的主要依据,3、勾股数,列举常见的勾股数三组、、】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除勾股定理外,直角三角形还有如下性质:⑴直角三角形两锐角⑵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⑶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0,那么它就对边是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外,直角三角形还有如下判定方法:定义法:⑴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⑵有两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⑶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赵老师提醒: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在边形,中均有广泛应用,要注意这几条性质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运用例 1 (2012•襄阳)在等腰△ABC中,∠A=30°,AB=8,则AB边上的高CD的长是.分析:此题需先根据题意画出当AB=AC时,当AB=BC时,当AC=BC时的图象,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1)当AB=AC时,∵∠A=30°,∴CD=12AC=12×8=4;(2)当AB=BC时,则∠A=∠ACB=30°,∴∠ACD=60°,∴∠BCD=30°,∴CD=cos∠BCD•BC=cos30°×8=43;(3)当AC=BC时,则AD=4,∴CD=tan∠A•AD=tan30°•4=433;故答案为:433或43或4。
专题13 等腰三角形考向1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与判定【母题来源】(2021·浙江杭州)【母题题文】在①AD=AE,②∠ABE=∠ACD,③FB=FC这三个条件中选择其中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完成问题的解答.问题:如图,在△ABC中,∠ABC=∠ACB,点D在AB边上(不与点A,点B重合),点E在AC边上(不与点A,点C重合),连接BE,CD,BE与CD相交于点F.若,求证:BE =CD.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作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母题来源】(2021·浙江杭州)【母题题文】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D交AC边于点D,AE⊥BC于点E.已知∠ABC=60°,∠C=45°.(1)求证:AB=BD;(2)若AE=3,求△ABC的面积.【母题来源】(2021·浙江丽水)【母题题文】如图,在5×5的方格纸中,线段AB的端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画图.(1)如图1,画出一条线段AC,使AC=AB,C在格点上;(2)如图2,画出一条线段EF,使EF,AB互相平分,E,F均在格点上;(3)如图3,以A,B为顶点画出一个四边形,使其是中心对称图形,且顶点均在格点上.【母题来源】(2021·浙江绍兴)【母题题文】如图,Rt△ABC中,∠BAC=90°,cos B=,点D是边BC的中点,以AD为底边在其右侧作等腰三角形ADE,使∠ADE=∠B,连结CE,则的值为()A.B.C.D.2【母题来源】(2021·浙江绍兴)【母题题文】如图,在△ABC中,AB=AC,∠B=70°,以点C为圆心,CA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BC于点P,连结AP,则∠BAP的度数是.【母题来源】(2021·浙江绍兴)【母题题文】如图,在△ABC中,∠A=40°,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D=BC=CE,连结CD,BE.(1)若∠ABC=80°,求∠BDC,∠ABE的度数;(2)写出∠BEC与∠BD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试题分析】以上试题重点考察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命题意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初中数学中较为重要的考点,中考中通过单独出题或者结合出题,考察考生对该几何图形性质和判定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变通;【命题方向】等腰三角形这个考点,浙江中考中对其性质的考察,简单问题多考察等边对等角,负责问题则主要考察其“三线合一”的性质应用;而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除了理解等角对等边这个性质之外,还需要多注意的是“三线合一”的你运用。
专题05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线段的长度知识对接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4)面积:S=21ah(a 为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h 为该边上的高). 考点二、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2021·河北九年级)下面是教师出示的作图题. 本号资料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数学第六感 已知:线段a ,h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作ABC ,使AB a ,AB 上的高CP h .作法:①作射线AM ,以点A 为圆心、 ①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M 于点B ;①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 ①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 ,E ;①作直线DE ,交AB 于点P ;①以点P 为圆心、 ⊕ 为半径在AM 上方画孤,交直线DE 于点C ,连接AC ,BC .对于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代表“线段a 的长”B .①代表“任意长”C .①代表“大于12a 的长”D .⊕代表“线段h 的长”【答案】B 【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正确作法如下:①作射线AM ,以点A 为圆心、线段a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M 于点B ;①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DE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 ,E ;①作直线DE ,交AB 于点P ;①以点P 为圆心、线段h 的长为半径在AM 上方画孤,交直线DE 于点C ,连接AC ,BC .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作图,理解题意并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2021·绵竹市孝德中学九年级)如图,已知点()120A ,,O 为坐标原点,P 是线段OA 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O ,A ),过P 、O 两点的二次函数1y 和过P 、A 两点的二次函数2y 的图象开口均向下,它们的项点分别为B 、C ,射线OB 与AC 相交于点D .当8OD AD ==时,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等于( )A .5 B.C .8 D .6【答案】B 【分析】过B 作BF ①OA 于F ,过D 作DE ①OA 于E ,过C 作CM ①OA 于M ,则BF +CM 是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BF //DE //CM ,求出AE =OE =6,DEP (2x ,0),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出OF =PF =x ,推出①OBF ①①ODE ,①ACM ①①ADE ,得出BF :DE =OF :OE ,CM :DE =AM :AE ,代入求出BF 和CM ,相加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过B 作BF ①OA 于F ,过D 作DE ①OA 于E ,过C 作CM ①OA 于M ,①BF ①OA ,DE ①OA ,CM ①OA , ①BF //DE //CM , ①OD =AD =8,DE ①OA , ①OE =EA =12OA =6,由勾股定理得:DE=设P (2x ,0),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出OF =PF =x , ①BF //DE //CM ,①①OBF ①①ODE ,①ACM ①①ADE , ①BF :DE =OF :OE ,CM :DE =AM :AE ,①AM =PM =12(OA -OP )=12(12-2x )=6-x ,6x=66x -=,解得:BF ,CM ,①BF +CM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题目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属于综合性试题.3.(2021·郸城县白马镇春蕾中学)如图,CD 是ABC 的边AB 上的中线,将线段AD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后,点A 的对应点E 恰好落在AC 边上,若AD BC =AC 的长为( )A B .3 C .D .4【答案】B 【分析】连接,BE 利用性质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解45,2,A AE ∠=︒= 再证明:EA EB ==,BE AE ⊥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CE ,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如图,连接,BE由题意得:,AD DE AD DE ==⊥45,2,A AE ∴∠=︒==,BD AD = 2,EA EB ∴== 45,ABE ∴∠=︒,BE AE ∴⊥ 5,BC =1,CE ∴= 3,AC AE CE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2021·山东滨州·九年级)如图1,点P 从ABC 的顶点A 出发,沿A B C →→匀速运动到点,C 图2是点P 运动时线段CP 的长度y 随时间x 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点Q 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 的边AB 的长度为( )A .12B .8C .10D .13【答案】C→→匀速运动到点C,此时AC最长,CP在AB边上先变小后变大,从而可求根据图象可知点P沿A B C出AB上的高,从图象可以看出点P运动到点B时CP=CB=13,可知①ABC是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出结论.【详解】由图象可知:点P在A上时,CP=AC=13,点P在AB上运动时,在图象上有最低点,即AB边上的高,为12,点P与点B重合时,CP即BC最长,为13,所以,①ABC是等腰三角形,①AB的长25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注意结合图象求出BC与AC的长度.5.(2021·云南师大附中)如图,在①ABC中,AB=AC,AD,BE是①ABC的两条中线,P是AD上的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等于CP+EP最小值的是()A.AC B.AD C.BE D.BC【答案】C【分析】如图连接PB,只要证明PB=PC,即可推出PC+PE=PB+PE,由PE+PB≥BE,可得P、B、E共线时,PB+PE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BE的长度.【详解】解:如图,连接PB,①AB=AC,BD=CD,①PB=PC , ①PC+PE=PB+PE , ①PE+PB≥BE ,①P 、B 、E 共线时,PB+PE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BE 的长度,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2021·新疆阿勒泰·九年级二模)如图,已知AOB ∠.按照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O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OB ∠的两边于C ,D 两点,连接CD .①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线段O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交于点E ,连接CE ,DE .①连接OE 交CD 于点M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CEO DEO ∠=∠B .CM MD =C .OCD ECD ∠=∠ D .12OCED S CD OE =⋅四边形【答案】C 【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得出是角平分线的作图,进而解答即可. 【详解】由作图步骤可得:OE 是AOB ∠的角平分线, ①①COE=①DOE ,①OC=OD ,OE=OE ,OM=OM , ①①COE①①DOE , ①①CEO=①DEO ,①①COE=①DOE ,OC=OD ,①CM=DM ,OM①CD ,①S 四边形OCED =S ①COE +S ①DOE =111222OE CM OE DM CD OE +=,但不能得出OCD ECD ∠=∠,①A 、B 、D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熟练掌握5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是解题的关键.7.(2021·天津红桥·九年级一模)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DEC ,点B 的对应点为E ,点A 的对应点D 落在线段AB 上,DE 与BC 相交于点F ,连接BE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ABC BDF ∠=∠B .BC DE = C .ADC FDC ∠=∠D .BE BD =【答案】C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解:由旋转可知,①A =①FDC ,AC =CD , ①①A =①ADC , ①ADC FDC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相关性质进行推理判断.8.(2021·河北九年级二模)如图,每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D 、E 、F 、G 四点中有一点是ΔABC 的外心,该点到线段AB 的距离是( )ABC .12D .1【答案】D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外心的位置是斜边的中点解答. 【详解】 解:如图,每个小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AM AN ∴=,MB BN =,AB MN ∴⊥,ABC ∴为直角三角形,G 是AN 的中点,//GE BC ,∴点E 是ABC 斜边的中点,点H 是AB 边的中点,①112HE BC ==, ①Rt ABC 的外心是斜边的中点, ①即点E 为Rt ABC 的外心, 又①AB MN ⊥,//HE MN , ①HE AB ⊥,①点E 到线段AB 的距离1HE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心和等边三角形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9.(2021·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B.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C.若AB BCD.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答案】C【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以及外心的定义分别判断即可.【详解】解:A、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故为真命题;B、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故为真命题;C、若在同一条直线上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故为假命题;D、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故为真命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以及外心的性质,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10.(2021·江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定义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既可以做性质,也可以做判定B.证明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具需证明一边相等即可C.有一个角是45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在放大镜下,一个字可以变大,一条线段可以变长,但是一个角的大小是不变的【答案】C【分析】根据定义的概念,三角形全等,等腰直角三角形,角的性质,分别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定义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既可以做性质,也可以做判定,是真命题;B、证明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具需证明一边相等即可,是真命题;C 、有一个角是45的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是45顶角,原命题是假命题;D 、在放大镜下,一个字可以变大,一条线段可以变长,但是一个角的大小是不变,是真命题;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命题与定理,关键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全等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11.如图,在菱形ABCD 中,①B =60°,AB =2,M 为边AB 的中点,N 为边BC 上一动点(不与点B 重合),将①BMN 沿直线MN 折叠,使点B 落在点E 处,连接DE ,CE .当①CDE 为等腰三角形时,线段BN 的长为_____.【答案】45或2【分析】 分三种情况:当DE =DC 时,连接DM ,过点D 作DG ①BC 交BC 延长线于点G ,由菱形的性质,在Rt ①DCG 中,可求得CG 、DG 的长度,由折叠的性质及菱形的性质,可证明①AMD ①①EMD ,从而可得D 、E 、N 三点共线.设BN =x ,则NE =x ,BG =3,DN =2+x ,在Rt ①DGN 中,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可求得x ;当CE =CD 时,此时点E 与点A 重合,点N 与点C 重合,①CDE 是等边三角形,易得BN 的值; 当CE =DE 时,点E 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点E 与点A 重合,点N 与点C 重合,因而易得BN 的值. 【详解】①当DE =DC 时,连接DM ,过点D 作DG ①BC 交BC 延长线于点G ,如图①四边形ABCD 是菱形①AB =CD =BC =2,AD ①BC ,AB ①CD①①DCG =①B =60゜,①A =180゜-①B =120゜,DE =CD =2 ①DG ①BC①①CDG =90゜-60゜=30゜ ①112CG CD ==由勾股定理得:DG ①BG =BC +CG =2+1=3 ①M 为AB 的中点 ①AM =BM =1由折叠的性质得:EN =BN ,EM =BM =1,①MEN =①B =60゜ ①EM =AM①AD =DC ,DE =DC ①DE =AD在①EMD 和①AMD 中DE AD DM DM EM AM =⎧⎪=⎨⎪=⎩①①EMD ①①AMD (SSS ) ①①DEM =①A =120゜ ①①DEM +①MEN =180゜ 即D 、E 、N 三点共线设BN =x ,则EN =x ,DN =DE +EN =2+x ,NG =BG -BN =3-x 在Rt ①DGN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22(3)(2)x x +-=+ 解得:45x = 即45BN =①当CE =CD 时,CE =CD =AD =2,此时点E 与点A 重合,点N 与点C 重合,如图①BN =2①当CE =DE 时,点E 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点E 与点A 重合,点N 与点C 重合,同理可得BN =2. 综上所述,BN 的长为45或2故答案为:45或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综合性强,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本题的关键,注意分类讨论.12.(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九年级一模)在等腰ABC 中,顶角36A =︒,点D 在一腰AC 上,连接BD ,线段BD 与底边BC 的长相等.若6BC =.则AD =________;若6AB =,则AD =________. 【答案】63-+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和外角的性质证明①ABD =①A ,得到AD =BD =BC =6;设AD =x ,再证明①ABC ①①BDC ,得到AB BCBD DC=,解之即可. 【详解】解:①①A =36°,AB =AC ,①①ABC =①C =(180°-36°)÷2=72°, ①BD =BC , ①①BDC =①C =72°, ①①BDC =①A +①ABD , ①①ABD =72°-36°=36°, ①①ABD =①A , ①AD =BD , ①BD =BC =6, ①AD =6; 若AB =AC =6,设AD =x ,则BD =BC =x , ①CD =6-x ,①①BDC =①ABC =72°,①C =①C , ①①ABC ①①BDC ,①AB BCBD DC=,即66x x x =-,解得:x =3-+3--(负值舍去),经检验:x =3-+①AD =3-+故答案为:6,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外角的性质,解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等边对等角,从而证明三角形相似.13.(2021·江西)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BC 长为10,面积是40,腰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C ,AB 边于E ,F 点.若点D 为BC 边的中点,点M 为线段EF 上一动点,则CDM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13 【分析】连接AD ,由于①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故AD ①BC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 的长,再再根据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C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点A ,故AD 的长为CM +MD 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连接AD ,AM .①①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 ①AD ①BC , ①11.104022ABCSBC AD AD ==⨯⨯= , 解得AD =8,①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①点C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点A , ①MA =MC ,①MC MD MA MD AD +=+≥, ①AD 的长为CM MD +的最小值,①①CDM 的周长最短=()118101322CM MD CD AD BC ++=+=+⨯=.故答案为:13.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2021·江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A 在第一象限,且AO =AB =2,点E 在线段OB 上运动,当①AOE 和①ABE 都为等腰三角形时,点E 的坐标为_____. 【答案】(2,0)或)或)1,0【分析】分情况讨论,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求解. 【详解】(1)当AO =AE 时: ①AO =AB ,①AE与AB重合,不存在①ABE,同理AB不能与AE相等;(2)当OA=OE时:①若BA=BE,则AO+AB=OE+EB=OB,不存在①AOB;①若EA=EB,如图所示,①AO=AB=2,①OE=2,①AO=AB,EA=EB,①①AOB=①ABO=①EAB,又①①ABO=①ABO,①①ABE①①OBA,①AB BEOB BA=,即222BEBE=+,①1BE=,①此时①AOB存在,E(2,0);(3)当EA=EO时:①若EA=EB,如图所示,此时①AOB=①ABO=①OAE=①BAE,①①OAB=90°,E为OB中点,①AO=AB,①2224OE AE OA +==,①OE =①)E;①若BA =BE ,如图所示,①AO =AB ,EA =EO , ①①AOB =①ABO =①EAO , 又①①AOB =①AOB , ①①AOE ①①BOA , ①AO OE OB OA =,即222OEOE =+,①1OE =,①)1,0E,综上所述,点E 的坐标为(2,0)或)或)1,0.故答案为:(2,0)或)或)1,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并正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5.(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线段BC 为等腰ABC 的底边,矩形ADBE 的对角线AB 与DE 交于点O ,若2OD =,则AC =__________.【分析】先求出矩形的对角线的长,得到AB 的取值,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直接得到AC 的值. 【详解】解:①矩形 ADBE 的对角线 AB 与 DE 交于点 O , ①AB =DE ,OE =OD , ①AB =DE =2OD =4,①线段 BC 为等腰 ①ABC 的底边, ①AC =AB =4,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对等腰三角形概念的理解,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概念与性质,能灵活运用题干信息,将它们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本题较基础,考查了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述的能力以及基本功. 三、解答题16.(2021·江苏盐城市·)如图①,在①ABC 中,①A =90°,AB =AC D 、E 分别在边AB 、AC上,AD =AE DE ,把①ADE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α(0°<α<360°).(1)如图①,当0°<α<180°时,判断线段CE 和B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①,若180°<α<360°,当C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时,BD 与CE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线段BE 的长;(3)在旋转过程中,求①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的旋转角α的度数.【答案】(1)CE =BD ,理由见解析;(2)BD ①CE ,BE 3135α︒= 【分析】(1)利用“SAS ”证得①ACE ①①ABD 即可得到结论;(2)先证明①ABD ①①ACE ,得出BD ①CE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3)观察图形,当点D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①B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1)证明:如图2中,根据题意:AB =AC ,AD =AE ,①CAB =①EAD =90°, ①①CAE +①BAE =①BAD +①BAE =90°, ①①CAE =①BAD , 在①ACE 和①ABD 中,AC AB CAE BAD AE AD =⎧⎪∠=∠⎨⎪=⎩, ①①ACE ①①ABD (SAS ), ①CE =BD ;(2)①AB =AC ,AD =AE ,①CAB =①EAD =90°, ①①CAE =①BAD . 在①ACE 和①ABD 中,AC AB CAE BAD AE AD =⎧⎪∠=∠⎨⎪=⎩, ①①ACE ①①ABD (SAS ), ①CE =BD ,①ACE =①ABD .①①ABD +①AOB =90°,①COD =①AOB , ①①ACE +①COD =90°, ①BD ①CE . ①AD =AE,AB =AC①CAB =①EAD =90°, ①DEAD =7, BC=13. 设BD =x ,则CD =x -7, 在Rt ①BCD 中, ①x 2+(x -7)2=132,①x 1=12,x 2=-5(舍去), 在Rt ①BED 中,①BE=(3)解:①BCD 中,边BC 的长是定值,则BC 边上的高取最大值时①BCD 的面积有最大值, ①当点D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①B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如图4中:①DG ①BC 于G , ①AG =12BC =132,①GAB =45°.①AD =AE ,①DG =AG +AD =132,①DAB =180°-45°=135°,①①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2BC •DG =12×13×(132 旋转角α=135°.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2021·江苏九年级)如图1,点D 在线段AB 上,在①ABC 和①ADE 中,AB =AC ,DE =DA ,DE ①AC . (1)求证:BC ①AE ;(2)若D 为AB 中点,请用无刻度的直尺 在图2中作①BAC 的平分线AF .(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1)由DE ①AC 可得①CAB =①ADE ,又AB =AC ,DE =DA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可得①ABC =①DAE ,从而证明BC ①AE ;(2)延长ED 交BC 于点F ,则易得CF =AE =BF ,则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 平分①BA C . 【详解】解:(1)证明:①DE ①AC , ①①CAB =①ADE , 又AB =AC ,DE =DA ,①①ABC =①ACB =12(180°−①CAB ),同理可得:①DAE =①DEA =12(180°−①ADE ), ①①ABC =①DAE , ①BC ①AE .(2)如图3所示,AF 为所作.【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熟悉几何图形基本性质. 18.(2021·山东九年级二模)(1)已知如图1:①ABC .求作:①O ,使它经过点B 和点C ,并且圆心O 在①A 的平分线上(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2,点F 在线段AB 上,AD ①BC ,AC 交DF 于点E ,①BAC =①ADF ,AE =BC .求证:①ACD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作图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分别作出①A的角平分线和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即为圆心O,再以OC为半径画圆即可;(2)利用“AAS”证明①ADE①①CAB,即可得到AD=CA,即可求证.【详解】解:(1)如图所示:①O即为所求.(2)证明:①AD①BC,① ①CAD=①BCA,即①EAD=①BCA.又①①ADF=①CAB,AE=BC,①①ADE①①CAB(AAS),① AD=AC;① ①ACD是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训练5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已知图(1)和图(2)分别是甲、乙两组数据的折线图,若两组数据甲、乙的方差分别记为22s s 甲乙、,观察图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22s s >甲乙B .22s s <甲乙 C .22s s =甲乙 D .22s s ≠甲乙2.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已知点P (2,-1),那么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Q 的坐标是( ) A .(-2,1)B .(-2,-1)C .(-1,2)D .(2,1)4.观察下列平面图形,其中轴对称图形共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5.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将直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若140∠=︒,则2∠度数是( )A .60︒B .50︒C .40︒D .30︒7.如图,已知CD ⊥AB 于点D ,BE ⊥AC 于点E ,CD 、BE 交于点O ,且AO 平分⊥BAC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A .2B .3C .4D .58.若点(3,3)-A ,则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 .(3,3)B .()3,3-C .(3,3)-D .(3,3)--9.如图,在ABC 中已知B C ∠∠,的平分线相交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点E ,若97AB AC ==,,则ADE 的周长为( )A .13B .15C .16D .1710.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线段AB 的端点在格点上,若画出以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BC ,使得点C 在格点上,则点C 的个数是(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11.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12名成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则这个小组成员年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13, 14B .13, 15C .14, 15D .14, 1412.如图,在△ABC 中,AB =AC =5,P 是BC 边上除B ,C 点外的任意一点,则代数式AP 2+PB·PC 等于 ( )A .25B .15C .20D .3013.如图,锐角⊥ABC 中,BC >AB >AC ,求作一点P ,使得⊥BPC 与⊥A 互补,甲、乙两人作法分别如下:甲:以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AC 于P 点,则P 即为所求.乙:作BC 的垂直平分线和⊥BAC 的平分线,两线交于P 点,则P 即为所求.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人皆正确 B .甲正确,乙错误 C .甲错误,乙正确 D .两人皆错误14.化简1x x - 1x x+-的结果是( ) A .0B .﹣1C .1D .x15.如图,△ABC 中,⊥A =40°,将△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F 处,则⊥FDB +⊥FEC 的度数为( )A .140°B .120°C .70°D .80°16.如图,在ABC 中,40B ∠=︒,110ACB ∠=︒,AE 平分BAC ∠,AD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则DAE ∠为( )A .50︒B .25︒C .35︒D .20︒17.给出下列4个命题:⊥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x |=2,则x =2;⊥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8.若数a 与其倒数相等,则226336a a a a a a 的值是( )A .3-B .2-C .1-D .019.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0.如图,已知⊥ABC ,Δ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与AC 交于点M ,连接AE 与CD 交于点N ,BD 与AE 交于点O.给出下列五个结论:⊥CD⊥AB ;⊥BD=AE ;⊥CM=CN ;⊥AO=OE ;⊥⊥AOD=120°.则其中正确结论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二、填空题21.一组数据:6,9,9,1,12,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22.当x =_____.23.当y ≠0时,22b by x xy=,这种变形的依据是__. 24.为了2016届中考“跳绳”项目能得到满分,小明练习了6次跳绳,每次跳绳的个数如下(单位:个):176,183,187,179,187,188.这6次数据的中位数是 .25.如图,已知60AOB ∠=︒,点P 在边OA 上,10OP =,点M ,N 在边OB 上,PM PN =,若2MN =,则OM =______.26.如图,写出一个判定直线12l l //的条件___________.27.如图,将直角三角板CDE 的直角顶点E 放在线段AB 上,此时DE 平分⊥ADC .CE 平分⊥BCD ,试说明AD ∥BC .下面是扰乱的说明过程:⊥所以AD ∥BC ;⊥所以⊥ADC +⊥BCD =180°;⊥因为DE 平分⊥ADC ,、CE 平分⊥BCD ;所以⊥ADC =2⊥1,⊥BCD =2⊥2:⊥又因为⊥DEC =90°,所以⊥1+⊥2=90°,则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只填序号)28.如图,A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AE AD∠的度数为______.=,则EDC29.下面是小星同学设计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如图,直线l 和直线l 外一点A求作:直线AP,使得AP⊥l作法:如图⊥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B(AB 与l 不垂直),以点A 为圆心,AB 为半径作圆,与直线l交于点C.⊥连接AC,AB,延长BA 到点D;⊥作⊥DAC的平分线AP.所以直线AP就是所求作的直线,根据小星同学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AB=AC,⊥⊥ABC=⊥ACB_________(填推理的依据)⊥⊥DAC 是⊥ABC 的外角,⊥⊥DAC=⊥ABC+⊥ACB⊥⊥DAC=2⊥ABC⊥AP 平分⊥DAC,⊥⊥DAC=2⊥DAP⊥⊥DAP=⊥ABC⊥AP⊥l_________(填推理的依据)30.若一组数据5,8,7,2,x的众数是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31.2013年中国长6625消夏节活动中,参加净月潭瓦萨国际森林徒步节的志愿者的年龄分布如图,这些志愿者年龄的众数是_____.AE ,ABC的周长为32.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5cm△的周长为________cm.23cm,则ABD33.如图(1),⊥AB1C1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如图(2),取AB1的中点C2,画等边三角形AB2C2,连接B1B2;如图(3),取AB2的中点C3;画等边三角形AB3C3,连接B2B3;如图(4),取AB3的中点C4,画等边三角形AB4C4,连接B3B4,则B3B4的长为_____.若按照这种规律一直画下去,则B n B n+1的长为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3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所成的钝角的度数是_______.35.如图,⊥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DF⊥AC,E、F为垂足,在以下结论中:⊥⊥ADE⊥⊥ADF ;⊥⊥BDE⊥⊥CDF ;⊥⊥ABD⊥⊥ACD ;⊥AE=AF ;⊥BE=CF ;⊥BD=CD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_______.36.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点D 在AB 边上,将CBD △沿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 处,若26A ∠=︒,则ADE ∠的度数是________37.方程320212x x +=-+的解为_______. 38.在⊥ABC 中,AB =AC ,⊥B =30°,边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BC 于点E 、D ,若DE =2,则BC =______.39.如图,弹性小球从点P (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小球碰到矩形OABC 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第1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 1,第2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 2,…,第n 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n ,点P 2020的坐标是__.40.如图,在ABC 中,8AC BC ==,60BCA ∠=,直线AD BC ⊥,E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 ,将线段E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FC ,连接DF ,则点E 运动过程中,DF 的最小值是______.三、解答题41.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请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点A1与A、B1与B对应,并写出点A1的坐标;(2)已知点P是线段CC1上任意一点,则P点的纵坐标=.42.先化简,再求值:22411()4422x xx x x x-+-÷-+-+,其中3x=.43.化简:232111x xxx x-⎛⎫-+÷⎪++⎝⎭,其中22,x-≤<请从的x范围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值代入求值.44.如图,AD平分⊥BAC,其中⊥B=35°,⊥ADC=82°.(1)求⊥BAC的度数.(2)求⊥C的度数.45.先化简,再求值:(1)(a +3)(a ﹣3)﹣(a ﹣1)2,其中a =(15)﹣1+(﹣2020)0;(2)(1﹣21x -)÷22691x x x -+-,并从1,2,3中选取一个合适的数作为x 的值代入求值.46.计算:22221244x y x y x y x xy y ---÷+++ 47.在棋盘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114341A B C -,,,,,-处各有一颗棋子.(1)如图1,依次连接A ,B ,C ,A ,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BC 为底边),请在图中画出该图形的对称轴.(2)如图2,现x 轴上有两颗棋子P ,Q ,且1PQ =(P 在Q 的左边),依次连接A ,P ,Q ,B ,使得AP PQ QB ++ 的长度最短,请在图2中标出棋子P ,Q 的位置,并写出P ,Q 的坐标. 48.计算与解方程.(1)计算:()()()2111x x x -+-+. (2)解方程:21331x x x x =---.49.在数学探究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的探究问题,请你一起来探究:已知:C 是线段AB 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分别以AC 、BC 为边,在AB 同侧作等边 三角形ACE 和等边三角形BCD ,连接AD 、BE 交于点P .(1)如图1,当点C 在线段AB 上移动时,线段AD 与BE 的数量关系是: .(2)如图2,当点C在直线AB外,且⊥ACB<120°,上面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说明理由.此时⊥APE是否随着⊥ACB的大小发生变化,若变化写出变化规律,若不变,请求出⊥APE的度数.(3)如图3,在(2)的条件下,以AB为边在AB另一侧作等边三角形⊥ABF,连接CF,可证得CF也经过点P,求证:PB+PC+P A=BE.50.已知:如图,点D,E,F分别在线段AB,BC,AC上,连接DE、EF,DM平分∠ADE交EF于点M,∠1=∠2.求证:∠B+∠DEC=180°.参考答案:1.C【分析】结合图形,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求解.【详解】解:从图看出两组数据的波动程度相同,故22S S 甲乙,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2.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 、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3.B【分析】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详解】解:点P (2,-1)关于y 轴对称的点Q 的坐标是(-2,-1).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4.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第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第二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第三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第四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所以,轴对称图形有2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5.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ASA,SAS,AAS,SSS,HL,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判定命题真假.【详解】A 项为SAS ,可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正确;B 项为ASA ,可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正确;C 项为SSA ,不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错误;D 项为AAS ,可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正确.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6.B【分析】如图,易知三角板的A ∠为直角,直尺的两条边平行,则可得1∠的对顶角和2∠的同位角互为余角,即可求解.【详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 ∠为直角,直尺的两条边平行,⊥2ACB ∠=∠,90ACB ABC ∠+∠=︒,1ABC ∠=∠,⊥290190405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定理及性质进行推导.7.C【分析】共有四对,分别为ADO AEO △≌△,ADC AEB △≌△,ABO ACO △≌△,BOD COE △≌△.做题时要从已知条件开始结合图形利用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由易到难逐个寻找.【详解】解:CD AB ⊥,BE AC ⊥,AO 平分BAC ∠,90ADO AEO ∴∠=∠=︒,DAO EAO ∠=∠,又AO AO =,ADO AEO ∴△≌△()AAS ;OD OE ∴=,AD AE =,DOB EOC ∠=∠,90ODB OEC ∠=∠=︒,BOD COE ∴≌()ASA ;BD CE ∴=,OB OC =,B C ∠=∠,AE AD =,DAC CAB ∠=∠,90ADC AEB ∠=∠=︒,ADC AEB ∴≌()ASA ;AD AE =,BD CE =,AB AC ∴=,又OB OC =,AO AO =,ABO ACO ∴△≌△()SSS .⊥共有四对全等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 8.A【分析】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解.【详解】(3,3)-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3),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坐标系中,关于坐标轴的点的坐标特征,熟记关于y 轴的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9.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F DB EF EC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BF CF ,分别平分ABC ACB ∠∠,,⊥DBF FBC FCB ECF ∠=∠∠=∠,,⊥DE BC ∥,⊥DFB FBC FCB EFC ∠=∠∠=∠,,DFB DBF EFC ECF ∴∠=∠∠=∠,,∴DF DB EF EC ==,,⊥97AB AC ==,,∴ADE 的周长AD DE AE AD DF EF AE =++=+++,AD DB EC EA =+++AB AC =+97=+16=.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掌握等角对等边是解题的关键.10.D【分析】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AB 的长为半径画弧,弧线与格点相交的点即为所求的点.【详解】如图,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格点有6个交点. 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结合网格得出C 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1.D【详解】试题解析:根据平均数求法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总个数,⊥平均数=12113414315216212⨯+⨯+⨯+⨯+⨯=14, 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2,13,13,13,13,14,14,14,15,15,16,16, ⊥中位数=(14+14)÷2=14.故选D .考点:中位数;加权平均数.12.A【详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D,可得⊥ADP=⊥ADB=90°.由AB=AC,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CD.由勾股定理可得AP2=PD2+AD2,AD2+BD2=AB2.则AP2+PB·PC=AP2+(BD+PD)(BD-PD)=AP2+BD2-PD2=AP2-PD2+BD2=AD2+BD2=AB2=25.故选A.13.A【分析】甲:根据作图可得AB=BP,利用等边对等角得:⊥BAP=⊥APB,由平角的定义可知:⊥BPC+⊥APB=180°,根据等量代换可作判断;乙: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作辅助线,证明Rt△BPG⊥Rt△CPH(HL),可得⊥BAC+⊥BPC =180°,作判断即可.【详解】解:甲:如图1,⊥AB=BP,⊥⊥BAP=⊥APB,⊥⊥BPC+⊥APB=180°⊥⊥BPC+⊥BAP=180°,⊥甲正确;乙:如图2,过P作PG⊥AB于G,作PH⊥AC于H,⊥AP 平分⊥BAC ,⊥PG =PH ,⊥P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PB =PC ,⊥Rt △BPG⊥Rt △CPH (HL ),⊥⊥BPG =⊥CPH ,⊥⊥BPC =⊥GPH ,⊥⊥AGP =⊥AHP =90°,⊥⊥BAC+⊥GPH =180°,⊥⊥BAC+⊥BPC =180°,⊥乙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基本作图.14.A【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原式=1x x -﹣1x x - =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熟练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5.D【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可求出.【详解】解:⊥⊥A =40°,⊥⊥ADE +⊥AED =180°﹣⊥A =140°,由折叠知,⊥ADE =⊥FDE ,⊥AED =⊥FED ,⊥⊥ADF +⊥AEF =2(⊥ADE +⊥AED )=280°,⊥⊥FDB +⊥FEC =180°﹣⊥ADF +180°﹣⊥AEF =360°﹣280°=80°,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及内角和,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角之间的等量关系.16.C【分析】先根据外角的性质求出ACB ∠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求出CAE ∠的度数,即可求出最后答案.【详解】⊥AD BC ⊥,⊥90D ,⊥110ACB ∠=︒,⊥1109020CAD ACB D ∠=∠-∠=︒-︒=︒,⊥40B ∠=︒,⊥1801804011030BAC B ACB ∠=︒-∠-∠=︒-︒-︒=︒,⊥AE 平分BAC ∠ ⊥11301522CAE BAC ∠=∠=⨯︒=︒, ⊥152035EAD CAE CA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角之间的转化. 17.B【分析】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直角三角形性质和绝对值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四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都是360°,⊥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是真命题;⊥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若|x |=2,则x =±2,本说法是假命题;⊥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本说法是假命题;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绝对值的性质和平行线的知识点,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18.A【分析】先将分子分母中能分解因式的分别分解因式,再根据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化简原式,最后根据已知条件可得a=±1,进而代入计算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原式(3)(2)(3)(2)33a a a aa a(2)(2)a a=+-24a=-,⊥数a与其倒数相等,⊥a=±1,⊥原式2(1)414=-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除法运算以及倒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此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此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合题意;C、此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D、此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0.B【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与⊥DCE的度数,进而可判断⊥;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SAS可判定⊥BCD⊥⊥ACE,进一步即可判断⊥;由⊥的结论可得⊥CBD=⊥CAE,再利用ASA可证明⊥BCM⊥⊥ACN,进而可判断⊥;在⊥BCM和⊥AOM中,已有⊥CBD=⊥CA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OM的度数,于是可判断⊥;而AO=OE无法得出,故可判断⊥.【详解】解:⊥⊥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CE=60°,⊥CD⊥AB,故结论⊥正确;⊥⊥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AC=BC,EC=DC,⊥ACB=⊥DCE=60°,⊥⊥ACE=⊥BCD=120°,在⊥BCD和⊥ACE中,⊥AC=BC,⊥BCD=⊥ACE,CD=CE,⊥⊥BCD⊥⊥ACE(SAS),⊥AE=BD,故结论⊥正确;⊥⊥CBD=⊥CAE,⊥⊥BCA=⊥ACN=60°,BC=AC,⊥⊥BCM⊥⊥ACN(ASA),⊥CM=CN,故结论⊥正确;在⊥BCM和⊥AOM中,⊥⊥CBD=⊥CAE,⊥BMC=⊥AMO,⊥⊥BCM=⊥AOM=60°,⊥⊥AOD=120°,故结论⊥正确;而AO=OE不一定成立,故结论⊥错误.综上,正确的结论有4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9【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详解】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在这一组数据中9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故众数是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22.x≥0且x≠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分式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依题意得x≥0,1-x 2≠0,解得x≥0且x≠1,故填:x≥0且x≠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实数的性质及分母不为零. 2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y (y ≠0),分式的值不变.【详解】解:观察可知,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y ,所以这种变形的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故答案为:分式的基本性质.【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4.185.【详解】试题解析: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76,179,183,187,187,188, 则中位数为:1831872+ =185. 考点:中位数.25.4【分析】作PH MN ⊥于H ,如图,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112MH NH MN ===,在Rt POH 中由60POH ∠=︒得到30OPH ∠=︒,则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152OH OP ==,然后计算OH MH -即可. 【详解】解:作PH MN ⊥于H ,如图,PM PN =,112MH NH MN ∴===, 在Rt POH 中,60POH ∠=︒,30OPH ∴∠=︒,1110522OH OP ∴==⨯=, 514OM OH MH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此结论是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推出,体现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它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中常用来求边的长度和角的度数.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6.⊥1=⊥3【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直接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当⊥1=⊥3或⊥2+⊥4=180°或⊥4=⊥5时,都可以得出直线l 1⊥l 2.故答案为:⊥1=⊥3(答案不唯一).【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27.⊥⊥⊥⊥【分析】先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DC =2⊥1,⊥BCD =2⊥2,由⊥DEC =90°,得到⊥1+⊥2=90°,则⊥ADC +⊥BCD =180°,由此即可得到AD ∥BC .【详解】解:⊥DE 平分⊥ADC ,、CE 平分⊥BCD ,⊥⊥ADC =2⊥1,⊥BCD =2⊥2,⊥⊥DEC =90°,⊥⊥1+⊥2=90°,⊥⊥ADC +⊥BCD =180°,⊥AD ∥BC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条件.28.15︒##15度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30,2CAD BAC AD BC ∠=∠=︒⊥,再由AE AD =,可得()1180752ADE CAD ∠=︒-∠=︒,即可求解. 【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60BAC ∠=︒,⊥A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线, ⊥130,2CAD BAC AD BC ∠=∠=︒⊥, ⊥90ADC ∠=︒,⊥AE AD =, ⊥()1180752ADE CAD ∠=︒-∠=︒, ⊥15EDC ADC CDE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9. (等边对等角);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首先要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即,再分别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求解可得.【详解】解:(1)如图所示,直线AP 即为所求.=,(2)证明:AB AC∴∠=∠(等边对等角),ABC ACB∆的外角,∠是ABCDAC∴∠=∠+∠.DAC ABC ACB∴∠=∠,2DAC ABC∠,AP平分DACDAC DAP∴∠=∠,2∴∠=∠,DAP A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P l//故答案为:(等边对等角);(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30.5【分析】先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求得x,再由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详解】解:⊥一组数据5,8,7,2,x的众数是2,⊥x=2,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2,5,7,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错误,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31.20.【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求解即可.【详解】根据图表可得:20岁的人数最多,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的知识: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32.13【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CD,然后求出ABD的周长=AB+BC,再求解即可.【详解】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CD,AC=2AE=2×5=10cm,⊥ABD的周长=AB+BD+AD=AB+BD+CD=AB+BC,⊥ABC的周长为23cm,⊥AB+BC=23﹣AC=13cm,即ABD的周长为13cm.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3.【分析】过点C2作C2D⊥B1B2于点D,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B1D的长,进而得出B1B2的长,同理可得出B2B3的长,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过点C2作C2D⊥B1B2于点D,⊥⊥AB1C1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C2是AB1的中点,⊥B1C2=B2C2=1.2⊥⊥AB2C2是等边三角形,⊥⊥B1C2B2=120°,B1C2=B2C2,⊥⊥DB1C1=⊥DB2C2=30°,⊥B1D=B1C2•cos30°=12⊥B1B2=2B1D同理可得,B2B3,B3B4,⊥B n B n+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求出B1B2的长,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4.120°【分析】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知,底边上的高与底边上的中⊥ABC=30°,所以⊥AFB=180°-⊥1-⊥2.线,顶角的平分线重合,所以⊥1=⊥2=12【详解】如图,⊥等边三角形ABC,AD、BE分别是高线,⊥AD、BE分别是角平分线,⊥ABC=30°,⊥⊥1=⊥2=12⊥⊥AFB=180°-⊥1-⊥2=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BE分别是角平分线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5.2【详解】⊥AD为⊥BAC的平分线,DE⊥AB,DF⊥AC,⊥⊥ADE⊥⊥ADF⊥AE=AF ,故正确结论的个数是2.36.38°【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CD =⊥BCD ,⊥BDC =⊥CDE ,在⊥ACD 中,利用外角的性质可得⊥BDC 的度数,从而求得⊥ADE 的度数.【详解】解:由折叠可得⊥ACD =⊥BCD ,⊥BDC =⊥CDE ,⊥90ACB ∠=︒,⊥⊥ACD =45°,⊥26A ∠=︒,⊥⊥BDC =⊥ACD +⊥A =71°,⊥⊥CDE =71°,⊥⊥ADE =180°-71°-71°=38°.故答案为38°.【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外角的性质.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37.47x =- 【分析】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结果需检验.【详解】方程两边都乘以()()212x x -+,得()()322210x x ++-=, 解得47x =-. 检验:当47x =-时,()()2120x x -+≠. ⊥47x =-是原方程的解. 故答案为:47x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方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38.12【分析】连接AD ,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AD ,⊥AB =AC ,⊥B =30°,⊥30C ∠=︒,120BAC ∠=︒,⊥DE 垂直平分AC ,⊥DC DA =,⊥30DAC DCA ∠=∠=︒,⊥90DEC ∠=︒,30C ∠=︒,DE =2,⊥24CD AD DE ===,⊥120,30BAC DAC ∠=︒∠=︒,⊥90BAD ∠=︒,⊥28BD AD ==,⊥8412BC BD CD =+=+=,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39.(5,0)【分析】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可知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0除以6,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对应的点的坐标即可【详解】解:如图,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根据图形可以得到: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2020÷6=336…4,当点P 第2020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7个循环组的第4次反弹,点P 的坐标为(5,0),故答案为:(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的规律,作出图形,观察出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40.2【分析】根据题意取线段AC 的中点G ,连接EG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角的计算即可得出CD=CG 以及⊥FCD=⊥ECG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出EC=FC ,由此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证出⊥FCD⊥⊥ECG ,进而即可得出DF=GE ,再根据点G 为AC 的中点,即可得出EG 的最小值.【详解】取线段AC 的中点G ,连接EG ,如图所示.8AC BC ==,60BCA ∠=,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 为ABC 的对称轴,142CD CG AB ∴===,60ACD ∠=, 60ECF ∠=,FCD ECG ∴∠=∠.在FCD 和ECG 中,FC EC FCD ECG DC GC =⎧⎪∠=∠⎨⎪=⎩,FCD ∴⊥()ECG SAS ,DF GE ∴=.当//EG BC 时,EG 最小,点G 为AC 的中点,∴此时11224EG DF CD BC ====.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DF GE =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相等的边是关键.41.(1)画图见解析,(-2,4);(2)2.【分析】(1)利用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写出A 1、B 1、C 1的坐标,再描点解题; (2)观察图象线段CC 1在直线y =2上,据此解题.【详解】解:(1)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作图形,A 1(-2,4),故答案为:(-2,4);(2)由图可知,线段CC 1在直线y =2上,所以P 点的纵坐标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网格作图—关于y 轴对称、图象中点的坐标特征等知识,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42.22x x +-,5 【分析】先进行分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计算即可; 【详解】解:224114422x x x x x x ⎛⎫-+-÷ ⎪-+-+⎝⎭,。
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50题含答案(单选、填空、解答题)一、单选题1.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R,C、D是直径AB的同侧圆周上的两点,AC的度数为100°,BC=2BD,动点P在线段AB上,则PC+PD的最小值为()C D RA.R B2.如图,在⊙ABCD中,连接AC,⊙ABC=⊙CAD=45°,AB=2,则BC的长是()AB.2C.D.43.如图点P是⊙BAC内一点,PE⊙AB于点E,PF⊙AC于点F,PE=PF,则直接得到⊙PEA⊙⊙PFA的理由是()A.HL B.ASA C.AAS D.SAS【答案】A【详解】解:⊙PE⊙AB于点E,PF⊙AC于点F,⊙⊙PEA=⊙PFA=90°,⊙PE=PF,AP=AP,⊙⊙PEA⊙⊙PFA(HL);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顶点A 在y 轴上,已知B(﹣3,0)、C(2,0),则点D 的坐标为( )A .(4,5)B .(5,4)C .(5,3)D .(4,3)5.适合下列条件的ABC ∆中,是直角三角形的共有( )⊙6a =,45A ∠=︒;⊙32A ∠=,58B ∠=︒;⊙2a =,2b =,4c =;⊙7a =,24b =,25c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 【分析】根据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条件: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对的角为直角,判定即可.【详解】⊙6a =,45A ∠=︒,不能判定ABC ∆中是直角三角形;⊙3258A B ︒︒==∠,∠,A B ∠∠=︒+90,是直角三角形;⊙2222222a b c +=+≠,不能判定ABC ∆中是直角三角形;⊙()()22222272425a b c +=+==,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构成直角三角形条件的判定,熟练掌握,即可解题.=,点N在CD上,且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M在BC上,BM CD=与BN交于点P,则:DN CM DM,DM BN=()A2B.C D.27.如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5,且AB比AC大1,BC的长为()A.3B.4C.5D.6【答案】A8.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0ABC ∠=︒,若ABC A B C ''△≌△,且点A '恰好落在AB 上,则ACA ∠'的度数为( )A .30°B .45°C .50°D .60° 【答案】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 C AC '=,从而得到60AA CA ,即可求解.【详解】解:⊙90ACB ∠=︒,30ABC ∠=︒,⊙⊙A =60°,⊙ABC A B C ''△≌△,⊙A C AC '=,⊙60AA C A ,⊙60ACA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3=∠( )度A .10B .20C .30D .50 【答案】B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2的同位角,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2=50°,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4=⊙2=50°,⊙⊙1=30°,⊙⊙3=⊙4-⊙1=50°-30°=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在ABC 中,若90A C ∠+∠=︒,则( ).A .BC AB AC =+B .222AC AB BC =+ C .222AB AC BC =+D .222BC AB AC =+【答案】B【分析】由⊙A +⊙C =90°可得⊙B =90°,于是可确定AC 是Rt⊙ABC 的斜边,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得答案.【详解】解:⊙⊙A +⊙C =90°,⊙⊙B =90°,⊙AC 是Rt⊙ABC 的斜边,222【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由题意确定AC 是Rt ⊙ABC 的斜边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直线AB CD ∥,AE CE ⊥于点E ,若140EAB ∠=︒,则ECD ∠的度数是( )A .120°B .130°C .150°D .160° 【答案】B 【分析】延长AE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FC 的度数,再利用外角的性质求出⊙ECF ,从而求出⊙EC D .【详解】解:延长AE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AB ⊙CD ,⊙⊙A +⊙AFC =180°,⊙⊙EAB =140°,⊙⊙AFC =40°,⊙AE ⊙CE ,⊙⊙AEC =90°,而⊙AEC =⊙AFC +⊙ECF ,⊙⊙ECF =⊙AEC -⊙F =50°,⊙⊙ECD =180°-50°=13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外角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和正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下面给出的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距离相等的点到DE 、DF 的距离也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D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AD⊙BC ,BD=DC ,得到AD 上的点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知DE=DF ,根据HL 证直角三角形全等,得到AE=AF ,从而得到AD 平分EDF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AD⊙BC ,BD=DC ,⊙AD 上的点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正确;⊙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F AC ⊥,⊙DE=DF ,⊙EDA=⊙FDA ,⊙AD 平分⊙EDF ,⊙⊙正确;在直角△AED 和直角△AFD 中,AD AD DE DF=⎧⎨=⎩ ⊙⊙AED⊙⊙AFD ,⊙AE=AF ,⊙AD 平分⊙BAC ,又⊙AD 是BAC ∠的平分线,⊙到AE 、AF 距离相等的点到DE 、DF 的距离也相等,⊙⊙、⊙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对条件的合理利用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BO 、CO 分别平分⊙ABC 、⊙ACB ,OD ⊙BC 于点D ,OD =2,⊙ABC 的周长为28,则⊙ABC 的面积为( )A .28B .14C .21D .7在BOD 和△OEB OBE BO ∠=∠∠==BOD △≌△OE =OD =21122AB OE BC OD AC OF ++ )AB BC AC OD ++ 28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关键是根据条件构造适合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条件的辅助线.14.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E垂直平分CD,垂足为点E,则BAD∠=()A.100°B.120°C.135°D.150°【答案】B【分析】直接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C=AD,再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解:⊙AE垂直且平分边CD,⊙AC=AD,⊙四边形ABCD是菱形,⊙AD=DC,⊙ACB=⊙ACD,⊙⊙ACD是等边三角形,⊙⊙ACD=60︒,⊙⊙BCD=120︒.⊙⊙BAD=⊙BCD=120︒,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CD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5.如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知: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A=289﹣225=64.故选D.1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22-=-,则这个三角形是()()2a b c abA.等边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答案】C【分析】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已知等式,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详解】由22a b c ab-=-得:222()2-+=-,a ab bc ab22即222a b c,+=,,a b 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关键.17.如图,⊙ABC的两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若⊙BAC+⊙DAE=150°,则⊙BAC的度数是()A.105B.110C.115D.120【答案】B【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B=⊙DAB,⊙C=⊙EAC.则有⊙B+⊙C+2⊙DAE=150°,即180°-⊙BAC+2⊙DAE=150°,再与⊙BAC+⊙DAE=150°联立解方程组即可.【详解】⊙⊙ABC的两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DA=DB,EA=EC,⊙⊙B=⊙DAB,⊙C=⊙EAC.⊙⊙BAC+⊙DAE=150°,⊙⊙⊙B+⊙C+2⊙DAE=150°.⊙⊙B+⊙C+⊙BAC=180°,⊙180°-⊙BAC+2⊙DAE=150°,即⊙BAC-2⊙DAE=30°.⊙由⊙⊙组成的方程组150230BAC DAEBAC DAE∠+∠=︒⎧⎨∠-∠=︒⎩,解得⊙BAC=110°.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得到⊙BAC和⊙DAE的数量关系.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4)、P(﹣1,0),B为y轴上的动点,以AB为边构造⊙ABC,使点C在x轴上,⊙BAC=90°,M为BC的中点,则PM 的最小值为()A B C D【答案】C【分析】作AH⊙y轴,CE⊙AH,证明⊙AHB⊙⊙CE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 =2BH,求出点M的坐标,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用x表示出PM,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A作AH⊙y轴于H,过点C作CE⊙AH于E,则四边形CEHO是矩形,⊙OH=CE=4,⊙⊙BAC=⊙AHB=⊙AEC=90°,19.如图,在ABC 和ADE 中,36CAB DAE ∠=∠=︒,AB AC =,AD AE =.连接CD ,连接BE 并延长交AC ,AD 于点F ,G .若BE 恰好平分ABC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DC AEB ∠=∠B .//CD ABC .DE GE=D .2BF CF AC =⋅ 【答案】C 【分析】根据SAS 即可证明DAC EAB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一一判断【详解】,,36AB AC AD AE CAB DAE ==∠=∠=︒DAC EAB ∴∠=∠AB AC=∴∠=ABCBE平分∴∠=ABEDAC△≌△∴∠ACD∴∠=ACDAD AE=∴∠=ADE∠=DGE∠即ADE∴≠DE GE∠=ABCCFB∴∠=∴=BC BF∴△∽△ABCBF CF∴=AB BC=AB ACBF CF∴=AC BF2=BF CF故答案选:【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2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是AB边的中点,过D作DE⊙BC于点E,点P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AP与CD相交于点Q.当AP+PD的值最小时,AQ 与PQ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AQ=52PQ B.AQ=3PQ C.AQ=83PQ D.AQ=4PQ⊙MN =PE ,ND =PC ,在△DNQ 和△CPQ 中,NDQ QCP NQD PQC DN PC ∠=∠⎧⎪∠=∠⎨⎪=⎩,⊙⊙DNQ ⊙⊙CPQ ,⊙NQ =PQ ,⊙AN =NP ,⊙AQ =3PQ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对称找到点P 位置,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解两条线段之和最小(短)类问题,一般是运用轴对称变换将处于直线同侧的点转化为直线异侧的点,从而把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转换,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确定方案,使两条线段之和转化为一条线段.二、填空题21.在Rt⊙ABC 中,⊙C =90°,若a =6,b =8,则c =________.【答案】10【详解】根据勾股定理2223664100c a b =+=+=c 为三角形边长,故c=10.22.在半径为5的圆中,弧所对的圆心角为90°,则弧所对的弦长是________.【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半径和圆心角求弦长,难度不大,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3.在ABC 中,AB AC =,CD 是AB 边上的高,40ACD ∠=︒,则B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65︒或25︒【分析】分两种情况:当D 在线段AB 上时,根据题意,得出90ADC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50A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 A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得出B ∠的度数;当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根据题意,得出90ADC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50A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 A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出B ∠的度数,综合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当D 在线段AB 上时,⊙CD 是AB 边上的高,⊙90ADC ∠=︒,又⊙40ACD ∠=︒,⊙180904050A ∠=︒-︒-︒=︒,⊙AB AC =,⊙B ACB ∠=∠,⊙218018050130B A ∠=︒-∠=︒-︒=︒,⊙65B ∠=︒;如图,当D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CD 是AB 边上的高,⊙90ADC ∠=︒,又⊙40ACD ∠=︒,⊙180904050DAC ∠=︒-︒-︒=︒,⊙AB AC =,⊙B ACB ∠=∠,又⊙2DAC B ACB B ∠=∠+∠=∠,⊙250B ∠=︒,⊙25B ∠=︒,综上所述,B ∠的度数为65︒或25︒.故答案为:65︒或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边对等角、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在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定理,分类讨论.24.如图,分别以等边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在另两个顶点间作一段圆弧,三段圆弧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称为勒洛三角形.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则勒洛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25.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高与它的边长的比值为___________.【详解】解: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26.在Rt⊙ABC中,⊙C=90°,⊙A=30°,BC=2,则AC=_______ .2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90∠=︒,2A==,BC=CD=AD AB∠的度数为________.ABC28.如图,在O 中,弦2BC =,点A 是圆上一点,且30BAC ∠=︒,则O 的半径是________.【答案】2【分析】连接OB ,OC ,先由圆周角定理求出BOC ∠的度数,再由OB OC =判断出BOC 是等边三角形,故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OB ,OC ,⊙30BAC ∠=︒,⊙260BOC BAC ∠=∠=︒,⊙OB OC =,⊙BOC 是等边三角形,⊙2OB BC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圆心角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9.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10cm ,那么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cm .【答案】25【分析】分5cm为腰和10cm为腰,两种情况求解.【详解】解: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10cm,当腰长为5cm时,三边长分别为5cm,5cm,10cm,+,因为55=10所以三角形不存在;当腰长为10cm时,三边长分别为5cm,10cm,10cm,+>,因为51010所以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5101025(cm)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周长的分类计算,正确进行分类和判定三角形的存在性是解题的关键.30.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周长为15,则该三角形的腰长是______.31.如图,⊙O的半径为5cm,△ABC内接于⊙O,BC=5cm,则⊙A的度数为_____°.【答案】3032.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和高,⊙B =60°,⊙C =70°,则⊙EAD =______.【答案】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知,⊙B =60°,⊙C =70°,所以18013050A ∠=-=°,所以25BAD ∠=°,在三角形BAE 中,906030BAE ∠=-=°,所以⊙EAD=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属于对角平分线和角度基本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进行变换求解.33.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边AB、BC 上,且⊙EOF=90°,则S四边形OEBF⊙S正方形ABCD=___.34.图1是一个闭合时的夹子,图2是该夹子的主视示意图,夹子两边为AC,BD (点A与点B重合),点O是夹子转轴位置,O E⊙AC于点E,OF⊙BD于点F,OE=OF=1cm,AC=BD=6cm,CE=DF,CE:AE=2:3.按图示方式用手指按夹子,夹子两边绕点O转动.(1)当E,F两点的距离最大值时,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周长是_____cm.(2)当夹子的开口最大(点C与点D重合)时,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cm.35.如图,直线L 1、L 2、L 3分别过正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 、D 、C ,且相互平行,若L 1、L 2的距离为1,L 2、L 3的距离为2,则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AED DFC ≌,从而可得度.【详解】如图,过D ⊙123////L L L⊙13,EF L EF L ⊥⊥⊙AED DFC ≌1,DE CF AE DF ===22AD AE ED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与平行线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6.正方形ABCD 中.E 是AD 边中点.连接CE .作⊙BCE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F .则以下结论:⊙⊙ECD =30°.⊙⊙BCF 的外接圆经过点E ;⊙四边形AFCD 的面积是⊙BCF⊙BF AB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_____.(请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易证BCF GCF ≅37.菱形ABCD中,AD=4,⊙DAB=60°,E、F、G、H分别是AD、AB、BC、CD上的点,且DH=FB,DE=BG,当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时,DH=____.38.已知菱形ABCD中,AC=6cm,BD=4cm.若以BD为边作正方形BDEF,则AF=__cm.⊙如图1,正方形BDEF在点A一侧时,延长CA交EF于点M.39.如图,正方形ABCD中,2AB=,AC,BD交于点O.若E,F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且OE OF∆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则OEF4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3cm ,BD ,AC ⊙CD ,⊙O 是△ABD 的外接圆,则AB 的弦心距等于_____cm .【答案】116##516【分析】设AC、BD的交点为G,作圆的直径AN,连接BN,过点O作OF⊙AB于点三、解答题41.如图,AD⊙BC,⊙BAC=70°,DE⊙AC于点E,⊙D=20°.(1)求⊙B的度数,并判断⊙ABC的形状;(2)若延长线段DE恰好过点B,试说明DB是⊙ABC的平分线.【答案】(1)⊙ABC是等腰三角形,⊙B=40°;(2)见解析.【详解】分析:(1)、根据Rt⊙ADE的内角和得出⊙DAC=7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70°,从而根据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出答案;(2)、根据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定理得出DB为顶角的角平分线.详解:解:(1)⊙DE⊙AC于点E,⊙D=20°,⊙⊙CAD=70°,⊙AD⊙BC,⊙⊙C=⊙CAD=70°,又⊙⊙BAC=70°,⊙⊙BAC=⊙C,⊙AB=BC,⊙⊙ABC是等腰三角形,⊙⊙B=180°-⊙BAC-⊙C=180°-70°-70°=40°.(2)⊙延长线段DE恰好过点B,DE⊙AC,⊙BD⊙AC,⊙⊙ABC是等腰三角形,⊙DB是⊙ABC的平分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属于基础题型.明确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定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42.如图,小雪坐着轮船由点A出发沿正东方向AN航行,在点A处望湖中小岛M,测得小岛M在点A的北偏东60°,航行100米到达点B时,此时测得小岛M在点B的北偏东30°,求小岛M到航线AN的距离.Rt BDM 中,12BD MB ==2MD MB =答:小岛M 到航线【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问题,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43.如图,BD 是⊙ABC 的高,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BD 交AE 于F ,若⊙BAC =44°,⊙C =80°,求⊙BEF 和⊙AFD 的度数.【答案】⊙BEF=102°;⊙AFD=68°【分析】根据BD是⊙ABC的高,A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得⊙ADB=90°,⊙BAE=⊙EAD=2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EF和⊙AFD的度数.【详解】解:⊙BD是⊙ABC的高,AE是⊙ABC的角平分线,⊙BAC=44°,⊙C=80°,⊙⊙ADB=90°,⊙BAE=⊙EAD=22°,⊙⊙CBA=180°﹣44°﹣80°=56°,⊙⊙BEF=180°﹣22°﹣56°=102°,⊙AFD=180°﹣90°﹣22°=68°.【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掌握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44.(1)如图,90∠=∠=︒,O是AC的中点,求证:OB ODABC ADC=.(2)解方程:2430-+=.x x⊙()()130x x --=,即10,30x x -=-=,解得:121,3x 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45.如图,点E 在边长为10的正方形ABCD 内,6AE =,8BE =,请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AEB S =四边形ABCD =10ABCD ⨯AEB 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6.图(a )、图(b )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请在图(a )、图(b )中,分别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所画图形各顶点必须与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顶点重合.具体要求如下:(1)画一个底边长为4,面积为8的等腰三角形;(2)画一个面积为1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47.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DC,在四个论断“EA=ED,EF⊙AD,AB=DC,FB=FC”中选择二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真命题(补充已知和求证),并进行证明.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证明、.【答案】见解析【分析】已知:EA=ED ,EF⊙AD ,AB=DC ,求证FB=FC .想办法证明EF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即可.(答案不唯一)【详解】已知:如图,EA=ED ,EF⊙AD ,AB=DC ,求证FB=FC .理由:延长EF 交BC 于H .⊙EA=ED ,EF⊙AD ,⊙AH=HD ,⊙AB=DC ,⊙BH=CH ,⊙FH⊙BC ,⊙FB=FC .故答案为EA=ED ,EF⊙AD ,AB=DC ;FB=FC ;延长EF 交BC 于H .⊙EA=ED ,EF⊙AD ,⊙AH=HD ,⊙AB=DC ,⊙BH=CH ,⊙FH⊙BC ,⊙FB=FC .【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48.如图,已知60AOB ∠︒=,OC 平分AOB ∠,CD ⊥OA 于点D .(1)实践与操作:作O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OA于点E;(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连接CE,若DE的长为1,求OC的长.(1)解:如图所示,49.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A(-2,3),B(-3,1),C(-1,2),现将△ABC平移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单位长度.(1)请画出平移后的A B C '''(点B C ''、分别是B 、C 的对应点);(2)写出点A B C '''、、三点的坐标;(3)求A B C '''的面积. 【答案】(1)画图见解析 (2)A '(1,1),B '(0,-1),C '(2,0)(3)1.5【分析】(1)根据所给的平移方式作图即可;(2)根据平移方式即可求出A 、B 、C 对应点A B C '''、、三点的坐标;(3)用A B C '''所在的正方形面积减去周围三个小三角形面积即可得到答案. (1)解:如图所示,A B C '''即为所求;(2)解:⊙A B C '''是△ABC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A (-2,3),B (-3,1),C (-1,2),⊙A '(1,1),B '(0,-1),C '(2,0);(3)50.如图1,Rt⊙ABC中,⊙ABC=90°,P是斜边AC上一个动点,以BP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与AC的另一个交点为E(点E在点P右侧),连结DE、BE,已知AB=3,BC=6.(1)求线段BE的长;(2)如图2,若BP平分⊙ABC,求⊙BDE的正切值;(3)是否存在点P,使得⊙BDE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C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附参考答案)1.下列图形:其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4 B.3C.2 D.12.某小区的圆形花园中间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小路,园丁在花园中栽种了8棵桂花,如图所示.若A,B两处桂花的位置关于小路对称,在分别以两条小路为x,y 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若点A的坐标为(-6,2),则点B的坐标为( )A.(6,2) B.(-6,-2)C.(2,6) D.(2,-6)3.如图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一个轴对称图形(忽略拼接线),小亮改变①的位置,将①分别摆放在图中左、下、右的位置(摆放时无缝隙不重叠),还能拼接成不同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2 B.3C.4 D.54.在以“矩形的折叠”为主题的数学活动课上,某位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第一步:将矩形纸片的一端,利用图1的方法折出一个正方形,然后把纸片展平;第二步:将图1中的矩形纸片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点F处,得到折痕MN,如图2.根据以上的操作,若AB=8,AD=12,则线段BM的长是( )A.3 B.√5C.2 D.15.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其中AB=3,BC=4,现将纸片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如图1将纸片对折,使AB与DC重合,折痕为EF,展开后如图2;第二步,再将图2中的纸片沿对角线BD折叠,展开后如图3;第三步,将图3中的纸片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对角线上的点H处,如图4.则DH的长为( )A.32B.85C.53D.95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点P(-3,2)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是( )A.(-5,2) B.(-1,4)C.(-3,4) D.(-1,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三角形OAB的边长为4,点A在第二象限内,将△OAB沿射线AO平移,平移后点A′的横坐标为4√3,则点B′的坐标为( )A.(-6√3,2) B.(6√3,-2√3)C.(6,-2) D.(6√3,-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各点坐标分别为A(-2,1),B(-1,3),C(-4,4).先作△ABC关于x轴成轴对称的△A1B1C1,再把△A1B1C1平移后得到△A 2B2C2.若B2(2,1),则点A2的坐标为( )A.(1,5) B.(1,3)C.(5,3) D.(5,5)9.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到点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O=4,平移的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4 B.40C.42 D.4810.如图,△ABC沿BC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为△DEF,已知BC=5,EC=2,则平移的距离是( )A.1 B.2C.3 D.411.如图,在方格纸中,将Rt△AO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Rt△A′O′B,则下列四个图形中正确的是( )A BC D12.如图,在△ABC中,∠ACB=90°,∠BAC=α,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点B的对应点B′在边AC上(不与点A,C重合),则∠AA′B′的度数为( )A.αB.α-45°C.45°-αD.90°-α13.如图,将直角三角尺ABC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到△AB′C′,点B′恰好落在CA的延长线上,∠B=30°,∠C=90°,则∠BAC′的度数为( )A.90°B.60°C.45°D.30°14.如图,在△ABC中,AB=AC,若M是边BC上任意一点,将△ABM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N,点M的对应点为点N,连接MN,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AB=ANB.AB∥NCC.∠AMN=∠ACND.MN⊥AC15.如图,在△ABC中,AC=BC,∠B=38°,点D是边AB上一点,点B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为B′,当B′D∥AC时,∠BCD的度数为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3),(4,0).把△OAB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CDE,如果点D的坐标为(6,√3),则点E的坐标为____________.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3),点B的坐标为(4,0),连接AB,若将△ABO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O′,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18.如图,在□ABCD中,∠B=60°,BC=2AB,将AB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0°<α<360°)得到AP,连接PC,PD.当△PCD为直角三角形时,旋转角α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A3.B4.C5.D6.D7.D8.B9.D 10.C 11.B 12.C 13.B 14.C15.33° 16.(7,0) 17.(7,4) 18.90°或180°或270°。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江永女书是现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一种女性专用文字,一般书写在精制手写本、扇面、布帕等物品上.下列四个文字依次为某女书传人书写的“女书文化”四个字,基本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将点A(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则点A″的坐标为()A.(0,-3)B.(4,-3)C.(4,3)D.(0,3)3.三角形中,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高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4.如图,AB∥CD,∠A=70°,OC=OE,则∠C的度数为()A.25°B.35°C.45°D.55°5.将一张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纸片按下图中①②的方式沿虚线依次对折后,再沿图③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④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是()A B C D6.如图,将△ABC沿直线DE折叠后,使得点B与点A重合.若AC=5 cm,△ADC的周长为14 cm,则BC的长为 ()A.9 cmB.12 cmC.14 cmD.22 cm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CD于点E.若BC=8,DE=4,则△BCE的面积等于()A.32B.16C.8D.48.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4,4,6,顶点为A,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A.3条B.4条C.5条D.6条9.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6,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 边于E,F两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A.6B.8C.10D.12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给出下列结论:①AD=BE;②AP=BQ;③PQ∥AE;④∠AOB=60°;⑤DE=DP.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1.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种.第11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13.如图,在△ABC中,AB=AC,∠BAC= 36°,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若BE=a,AE=b,则△ABC的周长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14.如图,在Rt△ABC中,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1,则BC的长为.三、解答题(共90分)15.(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5),B(-1,0),C(-4,3),直线m的函数表达式为x=2.(1)作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1B1C1;(2)直接写出A1,B1,C1的坐标;(3)求出△A1B1C1的面积.16.(8分)如图,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在C,D两处参加植树劳动,现要在道路AO,OB的交叉区域内(∠AOB的内部)设一个茶水供应点M,要求M到两条道路的距离相等,且MC=MD,这个茶水供应点的位置应建在何处?请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7.(8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C上,点E在边AB上,且AB=AC,BD=BC,AD=DE=BE.求∠A 的度数.18.(8分)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 3 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点P 不与点A,B重合,点Q不与点B,C重合),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 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则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19.(10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D=2,∠A=∠D=90°,∠B=60°,BC=2CD.(1)在AD上找到点P,使PB+PC的值最小,保留作图痕迹,并简述作法;(2)求出PB+PC的最小值.20.(10分)如图,已知AD垂直平分BC,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1)∠ABD=∠ACD;(2)DE=DF.21.(12分)如图,已知∠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点,CE⊥BD,AC交DE于点G.求证:(1)BE=AD;(2)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22.(12分)如图,在△ABC中,∠CAB的平分线AD和边BC的垂直平分线ED交于点D,过点D 分别作DM⊥AB于点M,DF⊥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CF=BM;(2)AB-AC=2CF.23.(14分)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求证:△ABD≌△ACE;(2)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运动时.①若∠BAC=48°,则∠BCE=度;②猜想∠BAC与∠B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时,(2)②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试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你直接写出正确的数量关系.(不要求说明理由)图1备用图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D B A A B B C C11.512.65°,65°或50°,80°13.2a+3b 14.615. (1)△A1B1C1如图所示.(2)A1(5,5),B1(5,0),C1(8,3).(3)由图,可得△A1B1C1的面积为12×5×3=152.16. 如图,点M即所求.17. ∠A=45°.18.当t=1或t=2时,△PBQ是直角三角形.19. (1)如图,延长CD 到点E 使DE=CD ,连接BE 交AD 于点P ,点P 即所求.(2) PB+PC 的最小值为4. 20.略 21. 略 22. 略 23. (1)略 (2)①132②∠BAC+∠BCE=180°(3)∠BAC=∠BCE.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奋斗,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的度数为()
A.30° B.45° C.60° D.75°
2.正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为()
A.1 B.2 C.3 D.4
3.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依次在边AB、BC、CA上取点A1、B1、C1,使AA1=BB1=CC1=1,则△A1B1C1的面积是()
A.B.C.D.
4.在Rt△ABC中,∠C=90°,AB=10.若以点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AB的中点D,则AC=()
A.5 B.C.D.6
5.如图,在△ABC中,∠C=90°,∠B=30°,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BC于点D,CD=3,则BC的长为()
A.6 B.6 C.9 D.3
6.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垂足为D,CE平分∠ACB.若BE=2,则AE的长为()
A.B.1 C.D.2
7.如图,在Rt△ABC中,∠B=90°,∠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于D,E是垂足,连接CD.若BD=1,则AC的长是()
A.2 B.2 C.4 D.4
8.如图,在△ABC中,∠A=45°,∠B=30°,CD⊥AB,垂足为D,CD=1,则AB的长为()
A.2 B.C.D.
9.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的五角星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0.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当∠B=90°时,如图1,测得AC=2,当∠B=60°时,如图2,AC=()
A.B.2 C.D.2
11.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A.3cm B.6cm C. cm D. cm
12.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ED⊥AB于D.如果∠A=30°,AE=6cm,那么CE等于()
A. cm B.2cm C.3cm D.4cm
13.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A.3 B.4 C.5 D.6
14.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E为AB上一点,连接D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AD=30°B.AD=BD C.BD=2CD D.CD=ED
二、填空题
15.由于木质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小敏设计了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如图1,衣架杆OA=OB=18cm,若衣架收拢时,∠AOB=60°,如图2,则此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cm.
1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点E在DC边的延长线上.若∠CAE=15°,则AE= .
17.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若CD=1,则BD= .
18.在△ABC中,∠B=30°,AB=12,AC=6,则BC= .
19.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OB=60°,AC=10,则AB= .
20.请从以下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多选,则按所选做的第一题计分.
A.一个正五边形的对称轴共有条.
B.用科学计算器计算: +3tan56°≈(结果精确到0.01)
21.如图,∠AOB=30°,OP平分∠AOB,PC⊥OB于点C.若OC=2,则PC的长是.
2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高AD、BE相交于点H,BC=4,在BE上截取BG=2,以G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GEF,则△ABH与△GEF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3.如图,在Rt△ABC中,∠C=30°,以直角顶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过D作DE⊥AC于点E.若DE=a,则△ABC的周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为.
24.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
25.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 度.
26.如图,直线a∥b,△ABC是等边三角形,点A在直线a上,边BC在直线b上,把△ABC沿BC 方向平移BC的一半得到△A′B′C′(如图①);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②,再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③,…;请问在第100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
27.如图,点B1是面积为1的等边△OBA的两条中线的交点,以OB1为一边,构造等边△OB1A1(点O,B1,A1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称为第一次构造;点B2是△OB1A1的两条中线的交点,再以OB2为一边,构造等边△OB2A2(点O,B2,A2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称为第二次构造;以此类推,当第n次构造出的等边△OB n A n的边OA n与等边△OBA的边OB第一次重合时,构造停止.则构造出的最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28.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个等边三角形AB1C1,再以等边三角形AB1C1的B1C1边上的高AB2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个等边三角形AB2C2,再以等边三角形AB2C2的边B2C2边上的高AB3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三个等边AB3C3;…,如此下去,这样得到的第n个等边三角形AB n C n的面积为.
29.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4,在这个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有一点P,若点P到AB的距离是1,点P到AC的距离是2,则点P到BC的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分别是.
三、解答题
30.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別在边BC,AC上,DE∥AB,过点E作EF丄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的度数;
(2)若CD=2,求DF、EF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