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商法第四版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44.01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一商的意义一般意义:买卖或交易行为经济学:以盈利为目的,直接媒介时货的行为法学:一切营利性的营业活动和事业的总称二商法的概念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即商事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三商法特征商法调整行为的营利性特征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和易变性商法的公法性;商法的国际性四商法原则商主体法定原则;公平交易原则;交易简便、迅速原则;鼓励交易原则;交易明确、安全原则第二节调整对象——商事法律关系第三节一体系——商主体、商行为、公司、破产、票据、证券、保险、海商制度二渊源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立法解释、商事自治规制第四节商法与民法、商法与经济法、商法与行政法的区别第五节一古代商法(一)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罗得海法》(二)希腊法和雅典法(三)罗马法(四)教会法二中世纪商法(一)内容1 城市法习惯法——《日耳曼习惯法汇编》《巴黎习惯法汇编》市政当局的城市规章——城邦条例:《威尼斯条例》《米兰条例》《佛罗伦萨条例》《萨克森市管理》同盟性规约——《汉萨同盟》《伦巴第联盟》城市的特许状行会法令——公会、基尔特2 海商法——《罗德海事法典》《巴希尔法典》《奥列隆法》《维斯比法》《康索拉度法》3教会法——《新约全书》《使徒教律》和各种教令集4 王室法三近现代商法(一)法国商法1 内容《商事敕令》1673、《海事敕令》1681、《法国商法典》、2 特点独立性、客观性、变动性、司法性、广泛影响性(二)德国商法1 内容《德意志普通商法典》1681、《德国商法典》1897.4.7通过2 特点坚持主观主义原则、变动性大(三)日本商法1 内容1890旧商法、1899新商法2 特点在理论上坚持折中主义原则、内容广泛、协调性强(四)英国商法1 商事习惯与判例爱德华.科克、、曼斯菲尔德2 商事成文法(五)美国商法1 特殊性2 统一州法运动全国统一州法委员会、威廉.施奈德3 《统一商法典》——十一篇四十五章四百九十八条评价:充满革命精神的现代商法“以商业交易”为中心进行立法设计价值取向上重“资本”运营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哲学观上受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支配第六节中国近现代商法体系一近代商法清末1904 大清商律1909 大清商律草案中华民国1914 中华民国商律新中国海商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合伙企业法证劵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第七节与商法有关的经济理论一重商主义(一)概念十六到十八世纪末在欧洲一些国家中兴起的,以名族国家为对象,以发展商贸为指针,以金银聚敛为基础,以致富强国为宗旨的经济政治理论和政策体系(二)主要内容:是一种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把金银等贵重金属的聚敛作为致富的源泉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严禁金银品出口和奢侈品进口实行特许性的殖民地贸易政策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三)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的区别:早期——马基雅维里重金主义晚期——托马斯。
商法总论重点笔记第一章商法概述第一节商法的概念和特征【重点】一、商的概念(一)现代商法中“商”的范围【商≠商事】1.固有商(第一种商, 绝对商): 直接媒介财货交易的基本商行为, 包括商品交易、证券交易、票据交易、海商交易等。
2.辅助商(第二种商): 间接以媒介货物交易为目的的行为, 是使“固有商”得以实现的某种辅助行为。
3、第三种商: 不具有直接或间接媒介货物交易之行为目的, 但其行为性质与固有商和辅助上有密切联系或者为其提供商业条件的营业活动, 如银行、融资、信托、承揽、加工等。
4、第四种商:仅与辅助商或者第三种商有牵连关系的营业, 如广告宣传、人身与财产保险等。
(二)商:经商业登记的商主体,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所从事的一切营利性活动。
商的四要素: (1)经登记的商主体(2)以营利为目的(3)以商业方法进行营业(4)从事规定范围内的事业(三)在法学上判断商的标准有两个方面:第一, 经营。
经营有两个要素, 一是看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二是看是否是营业行为。
所谓商事, 是指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营业活动的总称。
第二, 商事登记。
看活动主体是否具有法律所赋予的资格和能力。
二、商法的概念和分类(一)商法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有关调整商人从事商事交易活动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法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商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和认可的。
(二)各国概念德国: 主观意义上的商法;法国: 客观意义上的商法;日本: 折衷意义上的商法;中国: 主要从商法的调整对象来解读商人概念。
(三)商法的理论分类1.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和实质意义上的商法形式意义上的商法着眼于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法律的编纂结构, 商法典。
实质意义上的商法着眼于规范的性质、构成和作用理念的统一, 不一定存在以商法命名的法典, 如商事单行法、商法规范, 甚至是判例或国际公约。
【市场经济国家】2.商公法: 公法上关于商事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如行政法、刑法商私法:私法上关于商事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如商法典、商事习惯法、单行法第二节商法的特征【重点】(一)规范的重点是商人的营利活动商人从事商事交易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营利, 商人追求利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承认并保障商人追求利益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商法概述一、商法的概念和特征1 商法的概念商法:指调整商事主题在商事行为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即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商法的特征(1)营利性商事主体从事商事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获取经济利益,因而营利性成为商事活动和商事关系的本质。
作为调整商事关系的商法,其各项具体制度、规则必然是为适应和维护商事活动的营利性而设立,从而使商法带有营利性。
(2)技术性商法是规范商品经济运行的规律,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法律部门。
它对各类商事主体和商事行为都作了许多具体、详实并带有技术性的规定的规定。
(3)兼容性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被分为公法和私法。
商法的主旨在于调节和保护商事主体的财产利益,强调商事主体意思自治和商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对等,因而商法为私法的一种形式。
(4)国际性商事交易本身是一种跨国界的活动,这使得调整商事活动的商法具有国际性。
二商法的基本原则(1)商事主体法定原则a商事主体类型法定 b 商事主体内容法定c商事主体公示法定(2)公平交易原则a交易平等 b 诚实信用(3)交易便捷原则a交易便捷 b 短期时效 c 定型化交易(5)交易安全原则a强制主义b公示主义 c 外观主义d严格责任主义三商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一)商法和民法的关系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别法。
从根本上说,商事关系与民事关系是相同是,因而民法和商法规定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同的。
特殊法律规范不能由作为一般民法的框架完成,由作为特别法的商法来做出。
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民法规范或民法制度的具体化,二是对民法规范或民法制度的补充和变更,三是创设民法所没有的特殊制度。
所以对具体的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来说,应当先适用商法的规定,在商法没有的规定情况下适用民法的规定。
(二)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共同点:1两者都是规范经济生活的法律;2两者在性质上有共同之处,经济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微观规制和宏观控制时,都借助国家公权力,因而它具有公法性质,而商法虽从根本上具有私法性质,但为了维护商事交易的安全,它在调整商事关系时也融进了一定的公权力,因而带有公法的性质。
特别声明:本楼的帖子未经我老师干勾及小生我的允许不准转载或者用于任何盈利活动!!干勾老师对词享有完全的知识产权!!特别感谢我在读本科时的老师干勾的慷慨授权,他对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不仅仅教给我知识,而且教给我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学者!!"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谨慎结论"我永远的为学之路!!现在把他的<商法总论>教案的部分内容贴于此,望各位多多指正!!谢谢!!关于商法基本理论问题的困惑与争论,真的很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历来缺少商法独立化的土壤,另一方面是商法本身发展太快,“理论滞后于实践”。
关于疑问,我试着就王宝树教授所言谈点想法:“商法与民法及经济法的关系就像三胞胎。
中国商法是在没有完善的民法和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与国外的情况不一样。
”“三胞胎”比较形象,也是以王先生为代表的转化学者的共识。
说民法未完善相信大家没有意见,但说到经济法的现代意义,不敢苟同。
理论界对经济法的独立性一直存在疑问,即使原苏联和东欧各国,也在积极向原来商法转变,说我国经济法的现代意义,不知从何说起?“商法的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其物质基础是以企业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即营利性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企业说在日本很流行,但企业为中心和营利性是否同意,有疑问。
所以我们界定的时候,企业只是商事主体的有机构成部分,而商事关系的特色除了营利性还有营业性。
“特殊性体现在主体的特殊和行为的特殊上:第一,不是所有的民事主体都能成为商事主体,如政府、军队,所以不能将民事主体与商事主体划等号。
商事主体是从民事主体上衍生出来的,从民事主休到商事主体有一个过程。
商事主体应该有营业财产,有营业能力并以盈利为目的。
“这一点也是我们强调的,有人以”人人皆商“来反对商人地位的特殊性,应该说不符和社会现实。
《商法总论》教案之三——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节商法的调整对象一、商法调整对象的概念:(一)总说:1、简单讲,商法的调整对象指的是由商法规范所调整的特定范围的社会关系,是商法独立化的基础。
《商法》笔记第一章商法概述第一节商法概念与特征商法起源于中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时期,近代商法起源于地中海贸易。
1、概念:商法,指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即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特征:①商法调整行为的营利性营利性指经济主体通过经营活动而获取经济利益的特性(赚钱为了公益则不具备营利性)例:营利性要看目的;无论盈亏,只看目的不看结果②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不是所有司法关系都由商法调整,商法只调整平等关系中特殊的部分(仅适用于履行了商事登记而具有商主体资格的人,或是商行为)调整:A、商主体间的商事关系B、商主体与民事主体(可能为商事关系也可能不是)C、民事主体与民事主体(绝对商行为发生时,产生商事关系,如:票据)③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和易变性④商法的公法性商事活动繁多,给予统一性规定即其公法性;前提是商法是私法,具备私人自治。
(私法中:法无明文规定即自由;公法中: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⑤商法的国际性国内外商人在进行商事活动时希望可以像自己国内一样,两种商法就会趋同但不完全相同3、原则:概念:指集中体现商法的性质和宗旨,调整商事法律关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①★商主体严格法定原则包括:商主体类型法定:指可以进行经营活动的商主体在组织形式上由法律予以明确设定,非经法律设定者不得享有商主体资格;当事人不得创设法定类型之外的商事组织形式。
商主体内容法定:指可以进行经营活动的商主体的财产关系和组织关系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创设非规范性的财产关系和组织关系。
商主体公示法定:指商主体的成立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公示,以便交易第三人及时知晓;未经法定公示者,不得用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公示目的是为让第三人知道具体情况)【例:A为登记法人,B为实际法人,C为善意第三人,A与C签订合同,仍受法律保护,但其成立一定要经过公示。
善意第三人信赖公示而与非实际法人的登记法人签订合同有效,若明知则无效】②公平交易原则指商主体应本着公平的观念从事商行为,正当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在商事交易中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内容:A、商事交易主体的地位平等B、诚实信用③交易简便、迅捷原则反映诉求:商品流转越快,经济越好政府鼓励:一个商品卖一次有17%增值税,卖十次就有十次税内容:A、交易简便强行法推定条款(不可变)和任意法推定条款(可变)根据大多数情况的多数法进行适用B、短期时效缩短诉讼时效,催人尽快行使权益C、定型化交易规则权力证券化和权力义务格式化④鼓励交易原则⑤交易明确、安全原则指必须充分保障商事交易活动中交易各方对其行为内容予以充分提示,使相对人能够全面知晓,并加以法律监管,维护交易安全第二节商法调整对象与渊源1、概念:指商法作为特殊的法律规范体系对现实生活发生作用的范围,即商事法律关系。
2、其存在于商事主体之间,民商主体之间,民事主体之间3、商事法律关系,指因商行为的实施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4、商事自治规则:例:上海证交所制定的规则第三节商法与其他部门法关系1、商法与民法:见书P19~20相同点:都是属于私法不同点:①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是商法的一般法②商法处理平等主体间的特殊关系,民法处理平等主体间的一般关系(具体如何适用看是否有特殊规定)③民法调整范围广泛,商法调整范围有限2、商法与经济法:见书P20~213、商法与行政法:见书P21不同点:商法调整横向,行政法调整纵向关系商法中公司上下级:始终私人单位行政法中政府上下级:始终公共机构在法律适用上无太大交集,但行政法为商法提供一定的外部框架4、商法的独立性问题:无论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都不影响商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第二章商主体第一节概念区分:商事法律关系主体与商主体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商主体(在中国都要登记,例:个体工商户是,农村承包经营户不是)概念:商主体,指能够依商法规定以自己的名义直接从事商行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企业第二节商法人1、法人分类:民法法人(私法法人):财团法人(基于目的财产)——以财产为基础(区别于公法法人)社团法人(人的联合)——以人为基础成立2、概念:指按照法定构成要件和程序设立的,拥有法人资格,参与商事法律关系,依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属于社团法人)3、公司的好处:①法人不会死②聚沙成塔,汇聚社会资源(技术)③股东公司承担责任有限(法人制度区别于其他的根本原因)公司制的兴起=商法人的兴起,支持资本主义世界4、分类:①国有商法人②集体商法人③合营或合资商法人责任独立、人格独立、财产独立④私营商法人⑤外商投资商法人第三节商合伙1、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按照法律和合伙协议的规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合伙人对合伙经营所产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商事组织2、无限责任:个人投入合伙里的财产,赔了后还要将个人与合伙无关的财产赔进去3、合伙优点:能共进退4、特征:①商合伙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共同组建(一人公司是社团法人的例外)②商合伙设立的基础是合伙合同(①②为本质)③商合伙的财产为合伙人共有(财产不独立)④商合伙所从事的商事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为之(人格不独立)⑤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责任不独立)5、类型:A、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概念: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按照合伙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投入的财产属于个人所有,由合伙人共同使用,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发生亏损应由合伙人负连带清偿责任的商事组织。
B、合伙型联营(若按《合伙企业法》登记就要变成合伙企业)概念:指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按照联营合同组建的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分利润、共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商事组织。
C、合伙企业概念: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不是合伙的企业就是法人)第四节商个人类型:1、个体工商户:指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主要以个人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归个体劳动者自己支配的一种经济形式2、个人独资企业(承担无限责任):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问:一人公司是否包括?答:不包括,一人公司承担有限责任】3、私营独资企业:指企业资产归一个人所有和控制,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与国营相对)第五节商中间人【从事的人不一定是商主体(判断是否进行了商事登记)】概念:法律行为中的财产行为而不是与之相对的身份行为(必须亲力亲为)类型:1、代理商:指一种独立的商事经营者,接受委托,固定地为其他业主促成交易或以其他业主的名义缔结交易。
特征:①代理商的行为方式是促成交易或缔结交易②代理商必须固定地从事受他人委托的、促成交易或缔结交易的活动③代理商是一种独立的商事经营者。
代理关系的成立:代理权的授予,它有一定基础关系(有因性),若买卖协议(基础关系)是无效的,那代理关系是否有效?按通说,认为基础关系与商事关系没有关系。
民事代理:不一定要自己承担商事代理:自己承担2、居间商(不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指为获取佣金而从事契约缔结之促成活动的商人(例:房产中介)《合同法》中“居间”含义: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行为。
买卖合同:两者买卖房子居间合同:与中介签合同,帮人看有什么房子(办房证,不收佣金,交保证金——不是居间活动,而属于代办等)3、行纪商概念:指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委托人)购买或销售货物、有价证券并以其作为职业性经营的人(例:代购)委托理财中的典型行为:证券买卖(由证券公司买,结果交付)第六节商辅助人【不是商主体】1、概念:在商事交易过程中,从属于商主体,受商主体委任或支配,辅助商主体开展商事经营活动的人2、类型:A、经理人特点:经理人是被商人通过特殊方式授予经理权的人,是典型的直接代理人,他以被代理商的名义为法律行为直接代理:以被代理人名义交易间接代理:交易时,对方不知道其为代理人或不知道被代理人是谁【例:CEO就是经理人(代理权),经理人可以有多个,内部有权限划分,不影响(有理由相信对方有权签合同)善意第三人的权限,若公司规定没有变更,则不能损害善意第三人的权限】B、代办人:区别(经理权):①代理人为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是代理人的②代办人是对被代办人的思想执行第三章商行为第一节商行为概念与分类1、绝对商行为与相对商行为概念:绝对商行为:指依照行为的客观性和法律的规定而必然认定的商行为相对商行为:指依照行为的主观性和行为自身的性质而认定的商行为区分:民法中的绝对法律行为(物权)和相对法律行为(债权)2、单方商行为与双方商行为(2个主体间发生)概念:单方商行为:行为人一方是商主体而另一方不是商主体所从事的行为双方商行为:当事人双方都为商主体所实施的营利性经营行为区分:民法中单方法律行为(遗嘱)与双方法律行为(合同)行为标准不同:以人数判断第二节一般商行为与特殊商行为特殊商行为种类:1、商事买卖互易:拿东西换东西;买卖:拿货币换货币(除互易外基本为买卖行为)雇佣:拿钱换劳务;承揽:拿钱让人盖房子;加工:拿钱让人修东西2、商事代理3、商事行纪4、商事居间5、商事信托财产一旦进入信托将有两个所有人,但民法上物权只有一个所有人(英美法中是为了避遗产税)6、商事信用信用不可提现金,否则可白赚利息7、商事期货交易(灵活性,多选择)现货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期货交易:未来某一天将货买入赚差价(高风险高收益)8、融资租赁9、商事仓储10、商事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