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戛纳与威尼斯
- 格式:doc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3
电影节对城市品牌的影响研究引言一、电影节对城市品牌的塑造1. 提升城市知名度以柏林国际电影节为例,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国际电影人和媒体的关注,报道和宣传面积广泛,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举办城市柏林也因为电影节而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文化名城,其品牌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塑造城市文化氛围例如戛纳电影节是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每年的电影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明星和电影人前来参加,为城市戛纳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得戛纳成为了法国最具文化魅力的城市之一,为其塑造了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
3. 推动城市发展电影节不仅仅是一场文化盛会,更是一种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
通过电影节,城市可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品牌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
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最古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每年的电影节吸引了众多国际游客的到来,为威尼斯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促进了威尼斯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品牌的提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 带动旅游业发展电影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到来,为城市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电影节期间,许多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支出巨额消费,增加了城市的旅游业收入,同时也为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是北美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每年的电影节都会吸引全球影迷和游客前来观赏电影,推动了多伦多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每年的电影节期间,多伦多都能够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电影节也为城市的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电影节期间,不仅电影产业会得到促进,还会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节也会吸引了大量的媒体和投资人的到来,为相关产业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柏林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每年的电影节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明星和电影人的到来,也带动了柏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爱百度影视百度影音电影网世界十大电影节:嘎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日本东京电影节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洛加诺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
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
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
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
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
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
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
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
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
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设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
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
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
电影节不得不停办。
直到1946年才恢复。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国际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
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电影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
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
五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加拿大蒙特利尔、捷克卡罗维发利三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德国柏林、意大利威尼斯国外电影奖: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欧洲电影奖、法国电影凯撒奖、美国电影金球奖、日本《电影旬报》电影奖世界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东京、开罗、省赛巴蒂斯安、上海、捷克卡罗维发利、莫斯科、蒙特利尔、阿根廷玛塔布拉塔中国电影节:长春、珠海、北京大学生、台北、中国电影奖:金鸡(专家)、百花(群众)、华表(政府)、香港金像、台湾金马、童牛、飞天、金鹰、第一代导演:郑正秋、张石川第二代导演:蔡楚生、费穆第三代导演:谢晋、郑君里、水华、谢铁骊第四代导演:张暖忻、郑洞天、谢飞、黄健中、吴贻弓、吴天明、胡槟榴第五代导演:张军钊、陈凯歌、张艺谋、黄建新、田壮壮、吴子牛、何平等新生代导演:张扬、金琛、娄烨、李虹、陆川、张元、贾樟柯“论文电影”:就是影片故事的展开常常是平铺直叙,但不时插入了戈达尔本人的评述与对情节的介绍,概括地告诉观众剧中人物的想法以及随后的情节发展,观众就像是坐在郊外褐色的客厅里,在翻阅一份报纸的栏目标题一样。
“白色电话片”:是指影片中的主人公家庭的客厅中常常摆有白色电话的家庭情节剧影片。
影片基调:浪漫、温情、伤感“优质电影”:是指那些力主从文学名著改编的,台词华丽的,舞台味浓重、程式化的影片,这类影片在画面上讲究布景漂亮、演员耀眼,但缺乏电影所特有的艺术内涵。
“歌舞伎”:是在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发展起来的日本舞台艺术,它是通过表情和讲解并行的方式进行叙事的艺术形式。
这种形式既采用一种假定性的规定情景,使场景与观众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审美上产生“间离效应”,同时又展现出一种神秘、简练、而又深邃的艺术空间。
“倾向电影”:是指当时日本出现的一种用隐晦曲折的手法对社会进行批评的影片。
大多数“倾向电影”都以暴露现实社会中问题为主题,而一般都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和人道主义精神。
世界电影节大全电影节为了推动电影艺术,提高电影艺术水的一项活动。
也是为了奖励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平发展。
通常设立各种奖项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
电影节很受人们的关注,大的电影节影响甚至覆盖全球。
一、国外知名电影节及奖项1、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 Academy Awards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奖项由来: 1927年5月,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有人建议,为了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
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
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
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名称由来: 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
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
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
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历史记录: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
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
主要项目: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
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
电影节介绍(二):非A级知名国际电影节欧洲▪英国爱丁堡电影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爱丁堡电影节始于1947年,是英国的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由爱丁堡电影节日学会主办,由英国电影协会、苏格兰艺术委员会、苏格兰电影委员会、苏格兰教育技术委员会、爱丁堡区议会赞助,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举办一次,为期两周左右。
电影节不举行比赛,主要是放映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加强国际电影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与交流。
电影节接受各种艺术思潮和文化背景的影片,包括故事片、记录片、美术片、科教片、短片、电视片等,近年来尤其重点推荐青年电影作者摄制的影片和独立制片人制作的有创造性的影片。
因电影节不举行比赛,所以不设奖品,凡选中放映的影片,电影节发给一张荣誉证书以作纪念。
▪英国伦敦电影节(London Film Festival)▪官方网站:/英国最重要的主流电影节,欧洲优秀电影节之一。
1957年,由英国国家电影院承担具体工作,并与英国电影协会、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联合创办了本电影节。
以后,在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举行一次。
1978年起,由原来为期三周改为两周左右。
此综合性国际电影节的宗旨可概括为:评旧赏新,促进发展,加强合作。
因该电影节属非比赛性质,所以谈不到主要奖项,但一些零星奖有所颁发,如1980年,我国故事片《舞台姐妹》获英国电影协会年度奖。
作为非竞赛性电影节,伦敦电影节不设评奖,没有竞赛,电影人们来这儿寻找的是艺术交流、展示的机会。
比较起来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等,伦敦电影节偏重于艺术探讨,它的商业气息不浓。
它给电影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探讨电影艺术的场所。
也给许多新电影、独立制作电影和艺术电影提供放映的机会。
说起伦敦,人们总会想到大笨钟。
来伦敦总要去看大笨钟。
而看到大笨钟,使我想了那个惊险的《39级台阶》。
是啊,时间太久了,记不得了,人们追忆历史,也要愿意尊重现实、向往未来。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不包括欧洲是世界上电影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许多国际知名的电影节。
在这些电影节中,有三个备受瞩目且享有盛名的电影节,它们分别是戛纳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
然而,本文将不会讨论这三个广为人知的欧洲国际电影节,而会着眼于其他几个同样具有重要性和影响力的电影节。
1.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简称TIFF(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北美洲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
它每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办,旨在展示全球最新的电影作品,还设有一系列的行业活动和展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从业人员、影评人和电影爱好者。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特点之一是它没有竞赛单元,而是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最新的电影作品。
它为新晋导演和新作品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发掘的平台,让观众们有机会第一时间欣赏到世界级的电影佳作。
此外,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还设置了一些特别的单元,例如“人权电影节”、“国际新片展映”等,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
2.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简称SSIFF(San Sebastiá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西班牙最重要和最古老的电影节之一。
自1953年以来,它每年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圣塞巴斯蒂安市举办,是一个为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人和文化观察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设有竞赛单元,包括最佳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等。
此外,电影节还为不同的题材和类型设立了多个单元,如“Za baltegi-Tabakalera”单元专注于新颖电影形式的展示,而“Horizontes Latinos”单元则致力于展示拉丁美洲电影作品。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特色之一是专注于与他国电影节的合作和交流。
它与多个国际电影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互相合作,共同举办电影展映和活动,为影视界带来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柏林、戛纳和威尼斯,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是怎样的关系?中国的影帝影后越来越多,说不定哪天就冷不丁的冒出来一个,这不在2月16日晚,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颁出主竞赛单元各奖项。
中国电影《地久天长》主演王景春和咏梅分别获得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捧回两座银熊奖,斩获影帝影后称号。
可能大家对柏林电影节没啥印象,因为很少关注,也不知道这个电影节出过几位中国影帝影后,其实不多,只有第64届柏林影戏节进行颁奖仪式上,中国影片《白昼焰火》荣膺“金熊奖”最佳影片,而男主角廖凡也靠着此片的告成,得到柏林影戏节影帝殊荣,并成为该影戏节首位华人影帝,其完成了从“金牌绿叶”到国际影帝的逆袭。
哪有人问了,这么少的获奖人员,为什么国内的影帝影后那么多那?是呀!为什么当今国内的影帝影后一抓一大把?原因是电影节不光有柏林国际电影节,还有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有可能你挡不住还有自封的那)。
在国内最让大家有印象的大概就是戛纳走红毯了,因为常常会传出某某明星摔倒了等新闻,其实无非就是上上热搜。
而且,除了柏林、戛纳和威尼斯三大电影节还有一个著名的奥斯卡金像奖。
对于喜爱美国大片的人,相信这个应该不陌生吧。
那么,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有人说三大电影节与奥斯卡是水火不相容,也有的认为是互惠互利和谐发展!那下面小编给大家分析下:首先说三大电影节,基于全球,入围电影、导演、演员可以来自世界各地,没有地域限制。
作为全球数以百计的电影节的代表,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
获奖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关注度、高知名度,个性和创新是三大电影节鼓励的重要方向,力求通过世界各地电影的彼此交流,达到推进电影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而奥斯卡奖作为美国国家电影艺术最高奖,表彰的电影和影人主体基于美国本土,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
其重视影片的政治和商业因素,即影片在全球取得高票房、高关注度以及符合美国主体政治意识是获奖的重要参考,由于这种市场指标,获奖作品中的商业大片和政治影片比率很高,奥斯卡奖也因此成为世界关注度最高的电影奖。
国际a类电影节标准
国际A类电影节是指在国际电影节体系中地位较高、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电影节。
这些电影节通常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一定的专业性,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人、演员、导演、制片人等业界人士和影迷。
国际A类电影节的评选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国际性质:电影节应该具有国际性质,吸引并邀请来自世界各
地的电影作品参与竞赛和展映。
2.专业性:电影节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评审团队和评审标准
应当确保对影片的专业评价。
3.规模和历史:国际A类电影节通常规模较大,举办周期较为
稳定,具有一定的历史和传统。
4.竞赛单元:电影节通常包括竞赛单元,评选最佳影片、最佳导
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奖项,以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
5.国家和地区代表性:电影节应该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吸引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参与。
6.影片选择标准:电影节的策展团队应该根据一定的标准选择影
片,确保展映的影片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7.活动丰富:电影节不仅包括电影展映,还可能包括电影市场、
产业论坛、大师班等多种丰富的活动。
8.奖项影响力:国际A类电影节的奖项通常具有较大的影响
力,获得这些奖项对电影制作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荣誉。
常见的国际A类电影节包括戛纳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
等。
这些电影节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崇高的声誉,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电影艺术的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欧洲一直以来都是电影制作与艺术创新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欧洲,有许多备受瞩目的国际电影节,其中三大电影节被誉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顶级电影盛事。
这三个电影节分别是:戛纳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每年,数以千计的影迷、电影制作人和名人齐聚于此,共同欣赏和探索最新的电影作品,感受电影的艺术魅力。
戛纳电影节是全球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也是世界电影界最为权威的赛事之一。
该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每年在法国南部的戛纳城举行。
戛纳电影节吸引了全球顶级电影制作人、演员和名人,以及无数电影迷。
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影片将在不同类别中展映,包括主竞赛单元、非竞赛单元和平行单元。
戛纳电影节对于电影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提供了获得国际认可的平台。
此外,戛纳电影节还设有许多论坛和讲座,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专业合作。
柏林国际电影节是欧洲最大的公开电影节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电影行业事件之一。
该电影节自1951年起每年在柏林举行,它以国际竞赛单元和多样性的电影展映而闻名。
柏林电影节的竞赛单元通常包含20多部电影作品,各种风格和题材的电影皆有涉及,从世界各地的作品到本地德国电影,都能在这个世界级舞台上展示。
柏林电影节也被视为一座桥梁,将不同文化和艺术之间的沟通与对话连接起来。
电影制作人和电影爱好者都能在柏林电影节中享受学术讨论、电影制作展览和国际合作等机会。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也是由国际电影行业最早承认的三大电影节之一。
每年夏末初秋时,影片从世界各地涌向意大利的威尼斯,与国际影片制作人和电影观众一起共度十多天的盛会。
威尼斯电影节以其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奖项之一——金狮奖而著名,该奖项由一个国际评委会评选,并在世界电影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威尼斯电影节的目标是提高电影艺术的认识和推广,为电影制作人提供一个高度有利的环境,激励他们不断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精心整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有五个,其中美国占了两个(奥斯卡、金球),剩下三个分别来自欧洲三大电影节。
所谓欧洲三大电影节,是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嘎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
这三大电影节中,威尼斯电影节历史最悠久,嘎纳电影节影响力最大,柏林电影节只船1972的《悲情城市》获得了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
1991年,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银狮奖。
一年后,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获得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女主角巩俐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巩俐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国际电影节影后。
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一部影片同时获得两项大奖,是非常罕见的。
张艺谋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1994年,那一年,华语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
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爱情万岁》获得金狮奖;姜文导演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影片本身没有获奖,却造就了华人影坛第一位威尼斯影帝——夏雨。
当时夏雨还不满21周岁。
1999年,张艺谋再次凭借《一个都不能少》获得金狮大奖,威尼斯可谓张艺谋的“福地”,两尊金狮,一尊银狮,巩俐最佳女演员……张艺谋成为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最多2002“逆流”2005200620072005、2006、2007,连续三年的金狮奖都被华人导演摘得,这在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
二、嘎纳电影节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艺术水准最高的电影节,嘎纳电影节可谓“财大气粗”,每年初夏,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导演、演员、制片人、记者、影评人和普通观众云集法国南部这个人口不到1万的小镇,参加世界电影的顶级盛会。
对于很多参与电影节的人来说,得奖是次要的,看片、交流,甚至做买卖才是最重要的。
嘎纳电影节上云集了世界各大片商,每年的电影成交额、交易量是其他几大电影节的数倍。
许多国际级的电影大师,包括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今村昌平(《楢山节考》)、史蒂文·索德伯格(《性、谎言和录像带》)、昆汀录》、·布努1993法我个人认为不可信,因为嘎纳电影节的评奖方式与奥斯卡不同,奥斯卡每年有上千名评委投票,甚至许多选票是通过邮寄投递的,而嘎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仅由不到10个人组成,完全不必投票,直接讨论即可。
【常识】“世界四大电影奖”考点汇总
世界四大电影奖,即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和美国奥斯卡金像奖。
欧洲三大国家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三大最高荣誉象征:金棕榈奖与金狮奖、金熊奖.
一、奥斯卡金像奖
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与艾美奖(电视类奖项)、格莱美奖(音乐类奖项)、托尼奖(戏剧类奖项)并称为美国演艺界四大奖(EGOT)。
奥斯卡金像奖每年举办一届,一般于每年2月至4月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颁奖典礼。
二、柏林国际电影节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51年,长期以关注政治和社会现实闻名,宗旨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
“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
三、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
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最高奖项为“金狮奖”。
四、戛纳国际电影节
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金棕榈奖与金狮奖,金熊奖并称为电影节三大最高荣誉象征。
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每年5月中旬举办。
欧洲三大电影节引言:电影节是电影行业中的盛事,旨在展示和表彰各国电影的艺术与创新。
欧洲作为电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为您介绍欧洲三大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
通过对这三个电影节的介绍,读者将能够了解欧洲电影界的发展和欧洲电影节在电影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一、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简称“柏林影展”,是欧洲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该电影节成立于1951年,每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办,是继威尼斯电影节之后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节之一。
柏林影展以其公正、多元与开放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柏林影展分为主竞赛单元、特别放映以及世界电影等多个单元,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电影作品。
其中,主竞赛单元是最受关注的部分,吸引了全球顶级导演和演员前来参与。
每年举办的颁奖典礼更是成为电影界的一大盛事,吸引了全球媒体和电影爱好者的关注。
柏林影展还致力于推动新锐导演和新兴电影市场的发展。
每年的电影市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制片人和发行商,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二、戛纳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电影节之一,也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
该电影节于1946年创办,每年在法国南部的戛纳举行。
戛纳电影节以其高品质的选择和独立风格而闻名。
戛纳电影节分为主竞赛单元、一种注目单元以及戛纳电影市场等多个部分。
主竞赛单元是最重要的部分,每年吸引了许多世界级导演和演员参加。
该单元的评审团由国际知名导演、演员和制片人组成,通过评审来表彰和奖励最优秀的电影作品。
戛纳电影节还设有一种注目单元,旨在发掘和推广具有新颖和创新性的电影作品。
这个单元关注新锐导演、独立制片人和新兴电影市场的发展,并为其提供了平台。
三、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正式称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成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节之一。
该电影节每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举行,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最具历史和传统的一部分。
柏林,戛纳与威尼斯
作者:王隽
来源:《视野》2013年第10期
2月的柏林,气温与中国北方别无二致。
大雪并不能阻碍人们前往市区各个电影院的行程——每年的二月上旬,柏林电影节会带来数十部入围影片,在柏林它们全程向观众售票。
而这座城市的博物馆与音乐演出现场如往年一样向来参加电影节的世界各地的圈内人士与媒体人张开双臂。
5月的戛纳,不管你是国内三四线演员还是国际一线明星,都有机会在红毯上走一走,也有机会在戛纳办个酒会、媒体答谢会之类,只要你代言的品牌愿意掏钱出面公关搞定一切。
当明星们忙着梳头穿衣时,电影发行方早早地租好了酒店的房间,用来洽谈海外售片事宜。
8月底的威尼斯,即便物价昂贵、交通不便、小偷横行,电影盛宴依然是要赴的。
前任主席马克·穆勒与中国交好,所以威尼斯多年来都是中国电影人的福地。
马主席卸任后会怎样还得观望。
世界三大电影节,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是第一梯队的电影节,它们与大师的名字相连,也与中国电影人在国际平台上的知名度相连,通常被看做一体,金字开头的金棕榈、金狮、金熊之间有多大的区别,大家也许并不在乎。
从古典电影节变成卖片大会?
电影节的职能与奥斯卡奖、金球奖不同,它们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一个全球瞩目的夜晚颁奖给最优秀的影人与作品。
它的最大要义是为电影界以及关注电影界发展的人士提供聚会的平台,在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有大量观影和讨论环节,还有为促进世界各地影人交流的派对和沙龙,以及为各个国家提供海外推广的平台,促成影片的交易与电影公司的跨国合作。
但在台湾电影教母、曾任金马奖评委会主席的焦雄屏看来,最美好的电影节时期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网络还没有盛行起来,手机也没被广泛使用,发个文章,还得通过传真机,一页一页地传。
媒体关注点也集中在电影,能写出深度分析性的文章。
这是早期啦,还是古典电影节的时候。
这些年三大电影节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电影节主办方没有用心去选片,或者所托非人,更注重观光效应,都看重来了哪些好莱坞明星,都在说红地毯,说好莱坞大片的首映,明星把它当成了变相的时装秀,电影公司当它是做宣传的广告平台。
”
焦雄屏显然不接受这种变化,而我们也显然不能够使时间流转,回到古典主义电影节时期。
她将三大电影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谈变化,但其实它们自身也还是有区别的。
选片与评奖
三大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口味,也都捧出过许多大师。
我们无法对比其中的佼佼者谁更好,但是可以对三大电影节的口味做一个笼统的归纳:柏林偏向政治与同性恋题材,威尼斯注重发掘新人新作,戛纳热爱艺术。
但事实上,谁也不好把握他们的评选口味,因为那几乎是评委会主席的口味在作祟。
如果说奥斯卡是年届耄耋的老人,那么戛纳绝对是更年期超长并严重滞后的绝望主妇,给她把脉比登天还难。
的确,奥斯卡的各个奖项由6000名评委投票产生,这个群体人员相对恒定,口味也有持续性和稳定性,所以在柯达剧院也许不会出现2009年戛纳颁奖礼上金棕榈颁给当年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的绯闻女友索菲亚·科波拉时的冷场和嘘声。
昆汀的“胡作非为”不是第一次,他在2004年还将金棕榈颁给了毫无戛纳血统的《华氏911》,令人咋舌。
评委会主席的品味决定了当年获奖作品的风格,主席的人脉和喜好也同样有帮助,威尼斯是中国影人的福地,与马克·穆勒对中国的喜爱不无关系。
改朝换代之后的金熊奖还能不能眷顾中国人是个好问题。
最有用的外围信息
普通人是不能够参与到戛纳与威尼斯关于电影节的任何放映和讨论中的,戛纳尤其严格,证件以颜色划分,一些平面媒体的记者甚至不能够参与到核心的活动。
但在柏林,市民们是可以通过提前订票去看展映影片的,电影节期间,柏林市区的电影院都会参与到放映之中,除了参赛影片外,还会有大师场的放映。
威尼斯的交通非常不便利。
电影节的场地在丽都岛,而参与者住在本岛,每天需乘船往返,但意大利人罢工次数太多,会赶上早上乘船过去,看完片子没船回酒店的情况。
另外,意大利人的组织能力堪忧,年年开幕前一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几年电影节期间适逢大雨,电影宫的许多房间都会漏雨,而看电影的地方有时候就是一个大帐篷,里头摆着些椅子,亚洲记者如果坐在后几排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虽然它是一个迷人的旅行目的地,但因为恶劣的交通环境,物价昂贵,商贩们毫无人情味,罢工频次高,服务质量不好,硬件条件差让威尼斯的反馈相当糟糕。
而片源最弱的柏林却招人喜爱,大概是因为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艺气息浓厚,而全民参与电影节的气氛也让人能偶尔回到焦雄屏说的“古典主义电影节”的状态里,柏林的物价在欧洲算非常便宜的,虽然天气冷一点,但电影节期间的生活不至于太无趣。
至于戛纳,如果你非常有钱,那戛纳是很好的。
(齐丽摘自《经济观察报》,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