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光机所考博试题-误差理论与精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32 MB
- 文档页数:11
中科院各专业所考博试题中科院发育所06年生物化学考博试题1. 试举5例说明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2. 真核生物逆转座子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3. -蛋白用SDS聚丙电泳分离后为一条带.诸问,这个蛋白是否只有种成分,如果还有其它成分如何分离•鉴定纯度4. 真核生物我达各水平上的调控机理5. 举两篇05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Cell Science Nature的文章,要国内通迅地址,耍写出作者或单位,以及文章的主耍内容.6. 请在生化的度评价转基因仗物的安全性中科院动物所2000年细胞生物学(博士)一、解释题(每题3分,共30分〉1、周期细胞2、PCR技术3、MPI*4、通讯连接5、细胞分化6、溶酶体7、信号肽8、整合素9、基因组10、巨大染色体二、有丝分裂及其调控(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异及其调控)(18分)三、以哺乳动物精了和卵子发生为例。
简述减数分裂。
(17分)叫、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核基因纽两套遗传装迓的相互作用关系。
(18分)五、图解某些细胞调节系统对细胞骨架系统的调节,并加以简述(17分)中科院动物所2002年细胞生物学(博士〉名词解释(毎题3分,共36分〉1、细胞周期2、细胞分化3、干细胞4、细胞外基质5、上皮6、信号传导7、转染&端粒9、免疫球蛋白10. 细胞计架1K内质网12、反意义RNA问答题(以下5题任选4题,毎题16分,共64分〉1、试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2、试述线粒体的遗传学……半自主性3、以图解叙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及H调控4、试述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和哺乳动物克隆的不同点5、试述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中科院动物所2003年细胞生物学(博士〉名词解释(3X10)1、原癌基因2、信号肽3、细胞周期4、高尔基体干扰RNA6、免疫印迹7、干细胞&突触9. 细胞骨架10. 端粒二:综述题1、简述生物膜的分子和结构基础,核膜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分析核孔复合体在物质转运的结构基础(15分)2、简述线粒体内氧自曲基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其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调节中的作用(15分)3、简述免疫细胞发育过程和T细胞检测标准,分析艾滋橋毒感染细胞的途径(10分)4、简述神经细胞突触细胞传递的结构基础和信号传导分子机制(15分)5、利川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阐述利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降的分子基础核生物学意义。
.测量偏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偏差为观察值减去真值。
2、观察偏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偏差、和有时偏差三类。
3、测量偏差是因为仪器偏差、观察者(人的要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偏差___来权衡的。
5、权衡观察值精度的指标是中偏差、相对偏差和极限偏差和允许偏差。
6、独立观察值的中偏差和函数的中偏差之间的关系,称为偏差流传定律。
7、权等于1的观察量称单位权观察。
8、权与中偏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测量某段距离,往测为,返测为,则相对偏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察4次,由观察结果算得观察值中偏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均匀值中偏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偏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偏差为mm___。
12、设观察一个角度的中偏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偏差应为±″。
13、水平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察中偏差为±3mm,若1km观察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察中偏差为,1公里的高差中偏差为mm二、名词解说:1、观察条件---- 测量是观察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必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察者视觉鉴识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细程度;观察时外界条件的利害,往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察条件。
2、相对偏差K----是偏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察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察---- 是指观察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同样的各次观察。
4、非等精度观察---- 是指观察条件不一样的各次观察。
5、权---- 是非等精度观察时权衡观察结果靠谱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察结果越靠谱。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偏差的原由有(ABC )。
A、人的原由B、仪器原由C、外界条件原由D、以上都不是2、系统偏差拥有的性质是(ABCD)。
A、累积性B、抵消性C、可除去或减弱性D、规律性..3、权衡精度高低的标准有(ABC )。
测量技师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测量工作中,常用的基准面是()。
A. 水平面B. 垂直面C. 基准面D. 基准线答案:A2. 测量中,角度的测量单位是()。
A. 米B. 弧度C. 度D. 秒答案:C3. 在测量中,测量误差的来源不包括()。
A. 仪器误差B. 人为误差C. 环境误差D. 理论误差答案:D4. 测量中,绝对误差是指()。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B. 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C. 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D. 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值答案:A5. 测量中,相对误差是指()。
A. 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B. 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C. 绝对误差与平均值之比D. 绝对误差与理论值之比答案:B6. 测量中,系统误差的特点是()。
A. 随机出现B. 可以消除C. 随机分布D. 不能消除答案:B7. 测量中,随机误差的特点是()。
A. 随机出现B. 可以消除C. 随机分布D. 不能消除答案:C8. 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增加测量次数B. 减少测量次数C. 改变测量方法D. 改变测量人员答案:A9. 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增加测量次数B. 减少测量次数C. 改变测量方法D. 改变测量人员答案:C10. 测量中,为了消除系统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增加测量次数B. 减少测量次数C. 改变测量方法D. 改变测量人员答案:D11. 测量中,测量数据的记录应该()。
A. 随意记录B. 按照规定格式记录C. 只记录测量值D. 只记录误差答案:B12. 测量中,测量数据的处理应该()。
A. 随意处理B. 按照规定格式处理C. 只处理测量值D. 只处理误差答案:B13. 测量中,测量结果的表示应该()。
A. 随意表示B. 按照规定格式表示C. 只表示测量值D. 只表示误差答案:B14. 测量中,测量结果的评估应该()。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1-8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 ,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m μ,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108.66 %1002.311020 100%maxmax 4-6-⨯=⨯⨯=⨯=测得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1-10 检定2.5级(即引用误差为2.5%)的全量程为l00V 的电压表,发现50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 为最大误差,问该电表是否合格? 解:依题意,该电压表的示值误差为 2V由此求出该电表的引用相对误差为 2/100=2% 因为 2%<2.5% 所以,该电表合格。
1-12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L 1=50mm ,L 2=80mm 。
测得值各为50.004mm ,80.006mm 。
试评定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L 1:50mm 0.008%100%5050004.501=⨯-=I L 2:80mm 0.0075%100%8080006.802=⨯-=I 21I I > 所以L 2=80mm 方法测量精度高。
1-13 多级弹导火箭的射程为10000km 时,其射击偏离预定点不超过0.lkm ,优秀射手能在距离50m 远处准确地射中直径为2cm 的靶心,试评述哪一个射击精度高? 解: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648002066018021802≈=''''''⨯⨯''=''=o多级火箭的相对误差为:射手的相对误差为:多级火箭的射击精度高。
第二章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2-6 测量某电路电流共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A)为168.41,168.54,168.59,168.40,168.50。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博士考试资料_误差理论试卷2001-2015一、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第一章绪论1-1.研究误差的意义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研究误差的意义为:(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是什么?答:测量误差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和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粗大误差的特点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和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只是说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是“大了”还是“小了”,只是差别量;绝对误差即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指的是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的差值。
+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解: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50mm ,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μm ,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 =L -L 0 已知:L =50,△L =1μm =0.001mm ,测件的真实长度L0=L -△L =50-0.001=49.999(mm )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 100.2Pa ,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 ,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
【资源】2010年浙大考博高等分析化学总共九道简答题,全是总结的,不涉及任何细节问题。
建议考其他方向的考生也选择高分,的确很简单。
一、灵敏度和检测线的物理意义、两者的关系。
二、紫外可见吸收与原子吸收的区别。
三、四种表征有机物质结构的方法。
四、气象色谱和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应用、特点。
五、根据H=A+B/U+C*U,分析怎样提高HPLC的分离效率。
六、建立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时,怎样确定其准确性?七、从分析化学角度,谈谈你对三聚氰胺事件的看法。
八、你从事过哪些研究?了解哪些分析化学期刊?怎样评价学术水平高低?九、谈谈分析化学的发展。
根据往年的真题,考生只要记清各大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相互间的比较,基本上裸考就能通过。
另外准确度和精密度、灵敏线和检测限,几乎是每年的必考题。
2005年1.定量分析中分离和富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你了解那些分离和富集的方法?简述它们分离和富集的原理。
2.GC(或HPLC)作为一种有分离功能的仪器分析方法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较有何特点,如何测定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和两组分的分离度。
3.叙述毛细管电泳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渗流在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期重要的作用,叙述在石英毛细管中产生电渗流的原理和影响电渗流大小的因素?4.溶出伏安法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电化学分析方法,试说明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根据样品的不同,可使用的溶出伏安法有哪几类?5.选择一种你熟悉的光谱分析仪(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
紫外和可见光分光光度及,荧光光谱仪)说明它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应用范围和发展动向。
156.在建立了一个新分析方法是,精密度和准确度是两个重要的指标。
根据误差理论分析影响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因素。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一个新的分析方法法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高低。
15灵敏度IUPAC推荐为:分析信号随分析物浓度变化的速度。
特征浓度(Characteristicλ Concentration)为被分析元素产生0.0044 (1 % )吸光度所需浓度。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偏差理论与数据办理》考试纲领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它的评论标准是高等学校优异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有偏差理论及数据办理的基本知识及应用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构造(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各部分内容的考察比率以保证被录取者具1. 偏差的基本观点、基天性质与办理方法约 25%2. 偏差的合成与分派约 10%3. 丈量不确立度约 10%4. 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办理约 12%5. 回归剖析约 16%6. 动向测试数据办理基本方法约 17%7. 动向测试偏差及其评定约 10%(四)参照书目《偏差理论与数据办理》第4 版,费业泰,机械工业第一版社,2000 第二部分考察重点一.偏差的基本观点、基天性质与办理1.偏差的基本观点偏差存在的必定性和广泛性。
研究偏差的意义。
偏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偏差根源。
偏差分类。
精度的观点。
精度的评定。
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2.偏差的基天性质与办理.随机偏差的产生原由、特点、散布规律与评定方法。
不等精度丈量的基本观点。
权的观点与确立方法。
加权算术均匀值及其标准差。
系统偏差的产生原由与特点。
系统偏差的发现。
系统偏差的减小和除去。
粗大偏差的产生原由。
防备与除去粗大偏差的方法。
鉴别粗大偏差的准则。
等精度直接丈量的丈量结果数据办理方法与分派。
二.偏差的合成与分派1.函数偏差函数偏差计算:函数系统偏差计算,函数随机偏差计算。
偏差间的有关关系和有关系数。
2.随机偏差的合成标准差的合成。
极限偏差的合成。
3.统偏差的合成已定系统的合成。
不决系统偏差的合成。
4.系统偏差与随机偏差的合成按极限偏差合成。
按标准偏差合成。
5.偏差分派按等作用原则分派偏差。
偏差调整并验算调整后的总偏差。
6.细小偏差弃取准则随机偏差和不决系统偏差的细小偏差弃取准则。
细小偏差弃取准则的实质意义。
7.最正确丈量方案的制定选择最正确函数偏差公式。
基本概念题1. 误差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测量误差不可避免?答:误差=测得值一真值。
误差的性质有:误差永远不等于零;误差具有随机性;误差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测量或者实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什么叫真值?什么叫修正值?修正后能否得到真值?力什么?答:真值:在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
修正值:为消除系统误差川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它等于负的误差值。
修正后普通情况下难以得到真值。
因为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修正后只能得到较测得值更力准确的结果。
3. 测量误差有几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它们各用于何种场合?答: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川误差绝对误差一一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用绝对误差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一一对于不同的被测俩量以及不同的物理量,采用相对误差來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引川误差简化和实川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一一差(常川在多档和连续分度的仪表屮)。
4. 测量误差分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随机误差:在同- ?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 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误差值较大,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5. 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的涵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答: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答: 3. 14159 3. 142 2.71729 2.717 4.51050 4.5106. 将下列各个数椐保留四位有效数字:3.21550 _ 3.216 6.378501 _ 6.3797. 简述测:的定义及测:W:结果的表现形式?答:测量:通过物理实验把一个量(被测量)和作为比较单位的另一个U (标准)相比较的过程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 1)带有单位的数值;(2) 在固定坐标上给出的曲线;(3) 按一定比例给出的阁形8. 根椐取得测:W:结果的方法不同,可以把测:W:分为哪儿种?试举例说明。
试题1:举例说明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方法解:以“用三坐标机测量工件圆度,三坐标机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为例:一、测量方法:将被测件放置在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平台上,在被测表面的截面上测量6点,以最小二乘圆作为基准圆,其最小二乘圆圆心至轮廓的最大距离R max 和最小距离R min 之差为该截面的圆度误差。
最小二乘圆是指在被测实际轮廓之内找出这样的一点,使被测实际轮廓上各点到以该点为圆心所作的圆的径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该圆即为最小二乘圆。
二、不确定度评定三坐标机测量系统不确定来源主要有:三坐标测量机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1(包括三坐标测量机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11、三坐标测量机探测误差不确定度u 12和三坐标测量机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 13),被测件和光栅尺热膨胀系数之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2,被测件和光栅尺的温度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3。
其中,u 13应采用A 类评定方法,而不确定度u 11、u 12、u 2、u 3应采用B 类评定方法。
1、三坐标测量机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1(1)三坐标测量机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11:三坐标测量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3+3.5L/1000)μm,所以其在(0~60)mm 内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为3μm,按三角分布。
u 11=3/=1.2μm(2)三坐标测量机探测误差不确定度u 12:三坐标测量机的探测误差为0.4μm (探针长度为50mm 时)k=2。
u 12=0.4/2=0.2μm(3)三坐标测量机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 13:测量60mm 量块,在重复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得到的测量列: 60.0001, 60.0000, 60.0001, 60.0002, 60.0001,60.0001,60.0001,60.0000,60.0001,60.0001。
则实验标准差:()um n L L S ni i 0001.0112=--=∑= S= u 13估计的相对不确定度为10%,则自由度2、被测件和光栅尺的热膨胀系数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被测件和光栅尺的膨胀系数差在半宽为的区间内以等概率分布当L=60mm, Δt=1.8℃时估计的相对不确定度为0,则自由度。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_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9.4 mm __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 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 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 ABC )。
A、人的原因B、仪器原因C、外界条件原因D、以上都不是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 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