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自主取餐研讨活动记录表
- 格式:docx
- 大小:14.79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主取餐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自主取餐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过程1. 问题提出(1)观察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情况,发现以下问题:①部分幼儿取餐时不会使用勺子,导致饭菜洒落;②部分幼儿取餐速度较慢,影响整体进餐时间;③幼儿在取餐过程中存在抢夺、推搡等不文明现象。
(2)教师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缺乏取餐经验;②教师对幼儿自主取餐的指导不够明确;③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2. 探讨解决策略(1)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①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课程,如穿衣服、洗手、整理玩具等;②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取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③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尝试自主取餐,给予适当的指导。
(2)明确教师指导策略①制定明确的取餐规则,如排队、有序取餐等;②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取餐方法;③关注幼儿取餐过程中的细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加强家园合作①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自主取餐的意义和方法;②鼓励家长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取餐能力,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③建立家园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取餐情况。
3. 实施策略(1)制定详细的自主取餐方案,包括取餐流程、注意事项等;(2)开展丰富多样的取餐活动,如角色扮演、比赛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3)定期检查幼儿自主取餐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4)收集家长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自主取餐方案。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提高幼儿自主取餐能力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幼儿自主取餐能力的培养》第一阶段工作总结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目标,结合目前幼儿园对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次园本教研的主题是《幼儿自主取餐能力的培养》。
依据方案计划,在第一阶段研究结束后,工作总结如下:一、园本研究进展情况1.各园高度重视,成立专项教研组。
自10月18日开始,各园所根据各园实际,成立研究小组,有的园所选取了实验班,有的园所全园展开,开始了实践研究。
2.分析幼儿进餐现状,研讨自主进餐的可行性。
根据实施方案,十所园所已拍摄并上传了当前幼儿进餐的视频资料。
全体通过网络对各实验园提供的原始进餐视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各实验园依据课题组的园本教研方案进行了第一次园本教研活动,对照《纲要》与《指南》中对“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目标,分析本园进餐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各园所幼儿自主取餐的成功经验,论证幼儿自主取餐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如秩序问题、取餐技能问题、挑食问题等,并结合课题组给出的合理化建议制定了本园的教研计划及实施方案。
3.做好准备工作,为自主取餐搭建平台。
确定好本园的实施方案后,各园所于12月29日至1月4日为幼儿自主取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1)购置适合幼儿自主取餐的用具各园根据本园实际购置了适合幼儿自主取餐的用具,如有的园为每班幼儿都准备了盛菜勺2把,汤勺2把,大餐盘1个,夹子一个,幼儿取餐用组合餐盘及碗每人一套,放置食物的桌子两张、擦桌子毛巾、餐巾纸。
(2)学习取餐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在集体教学或区域活动中提供平台,练习幼儿的平衡及手眼协调能力,并让幼儿学习夹子、勺子等取餐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应拿住夹子的什么位置才容易夹住食物等。
(3)合理布局室内空间安排好取餐区域及用餐区域,设计规划好取餐路线,避免幼儿发生碰撞。
(4)精心安排,减少等待时间将盥洗环节与进餐环节结合在一起,洗完手的幼儿即可取餐。
有关培养幼儿自主取餐研讨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加强幼儿园幼儿的自主进餐能力培养,同时根据教育局春学期保教工作一日督查情况通报我园所存在的问题。
特制定次方案:二、具体措施:1、研讨活动:怎样科学组织取餐2、学习解读《指南》“支架四”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
要求:打破“安全”的束缚,用“怎么让孩子更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孩子不安全怎么办”,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3、进行随时抽查两点一餐并进行督查情况记录xxxxxxxx幼儿园二0一x年九月有关培养幼儿自主取餐研讨活动小结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本学期9月13日对幼儿进行自主进餐研讨活动。
在9月12日下午全体教师进行“支架四”的学习与解读,“支架四”指出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幼儿在进餐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由教师分餐、儿童等待的进餐方式,转而采取了幼儿自主进餐的形式,利用幼儿园配备的取餐工具以“桌”为单位学习自主取餐。
幼儿从“等待用餐”转变成为“自助式用餐”,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自己动手拿餐具、盛饭菜、端碗盘、品尝食用、送餐具、维护卫生等,从而享受、体验自助式午餐的整个过程。
现将本学期实施整改进行小结:1、通过9月13日全园教师研讨怎样科学组织取餐活动和9月12日下午对“支架四”的学习与解读,各班级老师和保育员老师都高度重视幼儿早午点,午餐的自主能力培养,园领导严抓午餐流程活动,及时对两点一餐进行督查。
2、通过本学期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中大班在午餐自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只要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科学地组织午餐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而且有益于班级良好常规建立都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自主进餐情况观察观察实录:有一天,我们吃大杂烩,王馨语小朋友拿到碗,先开始发呆,然后在教师的督促下开始吃饭。
只看见她用调羹几粒米几粒米的吃,在一堆菜中寻找米饭,慢吞吞地吃。
她看教师走了,她立刻将碗里菜一点一点地挑到桌子的盘子里。
过了一会,她轻轻地跟教师说:“教师我不吃这些的,我要吃白饭”,我于是就想方设法哄着她吃,她一到嘴里又吐出来,之后我去装了米饭,我看到她端着米饭,很快就吃完了,可是餐盘里的菜一点都不动,她看到我走到她的面前,就说:“教师,我吃完了,我还要饭。
”我说:“你的菜怎样没有吃?”她说:“我不爱吃菜。
”案例诊断:1.挑食、偏食的习惯表此刻孩子身上,可是职责却在父母。
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一时养成的,它与家庭的饮食结构、家长处理孩子进食的态度以及家长自身的挑食、偏食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馨语小朋友,就是由于家里的爷爷对她十分的宠爱,要什么给什么。
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吃得很慢,一顿饭一般要一个小时。
对于自我不喜欢吃的菜,她常常挑出来,并且在家喜欢吃面包、饼干等零食,这样营养会很不平衡的。
孩子挑食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营养不平衡,人类是杂食动物,单一的饮食结构必然会带来营养不平衡,造成孩子营养不良或过剩的疾病。
2.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于她的挑食行为未做过多矫正,不爱吃的食物允许她不吃,一味的迁就,让她习惯成自然。
父母工作忙,没有太多精力顾及孩子,导致了她挑食,吃饭慢的习惯。
教育措施:1.家园配合,引导家长本身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言教不如身教”。
小孩子的模仿本事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正常,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果腹,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时吃饭习惯。
在经过与孩子的爷爷,妈妈交谈后,我把我的计划告诉了她们,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让家长在家中用消退法配合对孩子进行矫正,不能迁就孩子,达到家园同步,教育一致,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2.经过故事,明白各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挑食会让身体会差、个子长不高,还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是不好的,鼓励幼儿不挑食,每餐按时吃完,并做到一静三光。
幼儿园吃点心自主取餐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吃点心自主取餐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培养自主取餐的能力和习惯。
2. 通过点心自主取餐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3.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教学准备:1. 适当数量的点心,如饼干、水果等。
2. 小盘子或容器,用于放置点心。
3. 幼儿园餐厅或指定的用餐区域。
4. 图片或卡片,用于说明自主取餐的步骤。
5. 喇叭或铃铛,用于引导幼儿进行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讨论吃点心的重要性和好处,例如补充能量、营养等。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自主取餐,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活动说明:3. 准备好点心和盘子,将盘子放在餐厅或用餐区域的柜台上。
4. 展示图片或卡片,介绍自主取餐的步骤。
例如:先洗手,然后拿盘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点心放入盘子中,最后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来享用。
5. 通过模拟示范,让幼儿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实践活动:6. 用喇叭或铃铛发出信号,让幼儿开始自主取餐活动。
7. 观察和引导幼儿按照步骤自主取餐,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和分享。
8.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幼儿的安全和秩序。
总结和评价:9. 结束活动后,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询问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10. 表扬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就他们的自主取餐能力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11. 教师可以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家长分享。
拓展活动:12.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主取餐,例如在家庭聚餐时,让幼儿自己选择食物并放在自己的盘子中。
13. 组织类似的自主取餐活动,例如午餐时间自主选择食物和饮料。
注意事项:1. 确保点心的选择符合幼儿的饮食健康需求。
2. 监督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3. 尊重幼儿的选择,鼓励他们尝试新的食物和口味。
教案评价: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将有机会培养自主取餐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中班自主取餐教案及反思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中班自主取餐教案及反思:《中班自主取餐教案及反思》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自主取餐的能力,提高其自我服务意识。
2. 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3. 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在取餐过程中学会等待和分享。
二、活动准备1. 布置餐厅环境,将餐桌、椅子摆放整齐,贴上相应的标识。
2. 准备丰富多样的食物,包括主食、蔬菜、水果、肉类等,放置在餐车上。
3.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套餐具,如餐盘、勺子、筷子等。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特别有趣的活动——自主取餐!你们以前都是老师帮忙分餐,今天呀,你们要自己动手啦,惊不惊喜?”(二)讲解规则“来,大家看这边,老师要给你们讲讲规则哦。
首先,我们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就像小火车一样,不能插队,能做到吗?然后呢,到了餐车这里,要轻轻地拿餐盘,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但是记住哦,不能拿太多,吃多少拿多少,不然浪费可不好啦!还有哦,拿完餐要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享用美食。
都明白了吗?”(三)自主取餐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个接一个地走向餐车。
“哇,这么多好吃的呀!”小明眼睛放光,兴奋地说道。
“我要吃那个大鸡腿!”小红也忍不住喊了出来。
“大家别着急,慢慢来,都有份儿。
”老师在旁边提醒着。
(四)用餐环节小朋友们都回到了座位上,开始享受美食。
“嗯,这个青菜真好吃!”小刚边吃边说。
“我也觉得,以前我都不喜欢吃青菜,今天自己拿的,感觉还不错呢!”旁边的小花回应道。
(五)收拾餐具“小朋友们,吃完了要把餐具收拾好哦,放到指定的地方。
”老师说道。
“好的,老师!”小朋友们纷纷行动起来。
四、活动反思这次中班自主取餐活动总体来说进行得还算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小朋友们对于自主取餐的规则还不是特别熟悉,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些混乱,有的小朋友会插队,有的会拿太多食物。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提前多次强调规则,让孩子们牢记在心。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活动背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特地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活动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活动内容为了使幼儿体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内容:1. 晨间自助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自己洗脸、穿衣、梳头等晨间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我们提供了适合幼儿使用的洗脸盆、牙刷、毛巾等工具,让幼儿自己操作并体验完成这些活动。
同时,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2. 自助餐活动在午餐时间,我们设置了一个自助餐区。
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各种食物,并使用取餐工具(如勺子、叉子等)完成自己的餐盘搭配。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独立判断,合理搭配食物,并练习使用餐具的技能。
3. 活动规划为了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我们让幼儿自主规划每天的活动。
在每天开始之前,幼儿将制定一个自己的活动计划,包括玩耍、学习、休息等。
老师会引导幼儿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提醒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中的活动。
活动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实施,我们观察到了以下效果:1.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洗脸、穿衣等日常自理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2.幼儿在自助餐活动中展现了自主选择和搭配食物的能力。
他们学会了独立进餐,品尝新味道,并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口味需求。
3.幼儿通过自主制定活动计划,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他们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活动,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结语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些活动,并在日常教育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Markdown文本格式如下:#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活动背景...---## 结语...注:在本网站中仍需注意换行与缩进的间距可能会有所调整。
利用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开心水果餐”观察案例片段实录、反思及指导策略■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幼儿园刘袆琳生活实践活动是幼儿直接参与、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各项真实的生活活动。
利用生活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回归,可以让幼儿产生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能有效提升其社会情感与认知能力。
餐点环节作为重要的生活活动,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契机。
本学期我们借助生活环节“水果餐”进行了幼儿自主实践的尝试,让幼儿自由分组、协商计划、分工合作、解决问题,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将教育自然地融入幼儿的生活,体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下面以水果管理员一诺、祺祺、大致、萱萱几位小朋友在“水果餐”生活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为例,谈谈教师在优化幼儿生活活动为发展目标的实践中,如何发挥幼儿的自主意识,引导幼儿学会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一、观察记录,发现餐点环节的教育契机【观察案例】“开心水果餐开心水果餐””观察时间观察时间::2019年4月9日观察地点观察地点::中二班教室生活操作区——开心水果坊观察对象观察对象::水果管理员(一诺、祺祺、大致、萱萱)观察目的观察目的::在准备水果餐的环节,幼儿是否具有自主协商意识;在实际操作环节,幼儿是否具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行为。
【观察片段1】奇思妙想水果餐——协商计划有主意今天幼儿园供应的水果是苹果和哈密瓜。
祺祺被推选为“今日主厨”后,所有水果管理员开始了水果餐主题的讨论。
祺祺:我想做水果沙拉,肯定很好吃。
大致:我们做水果串串吧。
一诺:水果拼盘也不错啊。
三人各有主见,到底听谁的呢?祺祺:刘老师,把你的酸奶拿出来给我们做水果沙拉吧。
老师:我们的酸奶放置了好几天,不太新鲜了,能给小朋友吃吗?一诺:那不能喝了,做别的吧。
大致:我们还是做水果串串吧。
水果串串不需要酸奶。
一诺:可是我想做水果拼盘。
在众说纷纭难以决断之时,祺祺果断以今日主厨的身份拍板了今天水果餐的主题——水果串串,并建议明天采纳一诺的意见制作水果拼盘。
自主取餐,让孩子用餐更快乐!——大班幼儿的自主用餐初探摘要:午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幼儿的用餐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和“六个支架”的深入学习,本学期我园对大班幼儿的进餐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我园大班幼儿由原先教师统一分配午餐,幼儿进餐的方式,转变成了幼儿自主取餐,自主进餐的形式,并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让幼儿文明取餐,快乐用餐,养成自主收拾餐具,爱惜粮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自主、用餐、取餐、爱惜粮食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凡是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丧失了很多的能力,尤其大班小朋友即将进入小学,面对的是独立自主的生活,这就要求孩子必须有较强生活自理的能力,学会全面的照顾好自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因此我们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用餐制度进行了改革,现总结如下:1.自主取餐,建立良好的秩序。
原来我园的午餐一直都是由老师推着装着饭菜的餐车,到每组统一分配,而孩子们则在一旁无所事事,在“支架四”中明确指出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所以我们实施了幼儿自主取餐,利用幼儿园配备的取餐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1.选择适合幼儿的配餐用具首先从餐具入手,选择了适合幼儿盛饭、盛菜、盛汤的小勺子,放筷子的和毛巾的盘子,将桌子的高度调整到孩子们最适合的位置。
还配备了小推车,盛菜的专用盆子,让幼儿随时都能自由、自主、自如的取餐。
2.共同制定班规,有序取餐。
每个孩子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俗话说的好:我的地盘我做主,我和孩子们一起商讨自护取餐的规则,孩子们各抒己见,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豆豆说:“要排队,不允许插队,我们去吃快餐的时候都是排队的”,涛涛说:“不能挑食,要说明都吃,身体才长得好”,乐乐说:“饭和菜不能浪费,要爱惜粮食”......就这样我们的自主用餐的公约就出台了,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八组,幼儿依次排队进行取餐,为了避免消极等待,盛饭盛菜同时进行,饭菜都吃完后再来盛汤。
园本教研《幼儿自主取餐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总结从第一次自主取餐至今已有大约两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各班级根据自己班开展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各园也从开展自主取餐一周后就陆续进行了第二次园本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各园根据情况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现把各级部本阶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下一阶段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如下:一、研究取得的成果(一)为幼儿营造了更加适宜的就餐环境。
通过近段时间不断调整,各园为幼儿营造的进餐环境更加温馨愉悦。
1.取餐及用餐餐具更加适合幼儿。
有的幼儿园开始购置的盛餐用具如汤盆太深,幼儿取餐时有些费力;汤勺小,取餐慢,也比便于定量;幼儿就餐用的餐盘过大等问题,通过研讨都得到了解决。
餐具的调整使孩子取餐更方便快捷了。
2.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通过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孩子们在温馨的氛围中进餐,心情愉悦,精神状态良好。
(二)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1.通过自主取餐幼儿的动作得到了发展。
他们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平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取餐动作越来越熟练,自理能力越来越强。
2.通过自主进餐活动孩子的社会性得到了发展。
(1)自信心更强了,自控能力、秩序感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2)文明进餐行为、文明进餐意识以及在一起聚餐团结礼让行为都有个显著的改善。
(3)幼儿自我服务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有的孩子不但在幼儿园自主取餐,而且在家里也主动要求为家人盛饭。
3.通过自主取餐我们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进餐情绪提高了,由原来的被动吃饭到现在的主动吃饭,吃多少取多少,不挑食、不剩饭了,吃得更香,更快了。
自主取餐还辐射了很多方面,比如说餐前整理就餐环境,在餐中和餐后收拾桌面,还有值日生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在自主取餐中,每一个环节都身在其中,练在其中,孩子收获很多,并不是单纯的自己取餐,自己吃吃饭,整个环节给孩子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三)教师的理念得到改变通过班级自主取餐活动的实践与探索,“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已深深地扎根在了我们每位老师的心里,极大地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
幼儿园自主取餐问题研究发布时间:2023-07-18T08:48:00.24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4月总第442期作者:顾启侠[导读] 会议上教师们初次听到“自主取餐”时,纷纷表达自己的担忧。
小班的教师认为:“孩子太小了,只有三四岁,怎么可能自己盛饭?”“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中心幼儿园276000近些年,随着课程游戏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深入人心。
2021年我们基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课程游戏化精神,以幼儿取餐环节为切入点,尝试幼儿自主进餐形式,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3月份通过园所两次会议两次教研,决定启动幼儿餐点模式的改革,从传统的“等待就餐”到“自主用餐”,最大限度地支持、鼓励幼儿自己分餐、取餐等,享受、体验自主用餐的自由、自治、快乐。
一、教师心态会议上教师们初次听到“自主取餐”时,纷纷表达自己的担忧。
小班的教师认为:“孩子太小了,只有三四岁,怎么可能自己盛饭?”“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中大班老师认为:“孩子自己盛饭到什么时候啊,肯定很慢,饭菜都凉了;孩子在家都是喂饭,让他们自主取餐,家长看到不心疼吗,来找我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呢?是裹足不前还是用事实说话呢?面对老师们的种种担忧,一方面园所组织自主游戏案例分析学习,一方面园所给出安全责任担当保障。
5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始初尝试。
怀着一颗老母亲的心,就像看着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想让他独立行走,却又不敢完全放开双手。
所以,先让孩子自己加餐。
二、初尝试1.自主加餐,促进幼儿愉悦进餐。
“孩子们,从今天开始,吃完第一份饭菜的小朋友,可以自己来加菜盛饭。
”“你想吃哪个就加哪个。
”当时老师是这样宣布的。
哇!出乎意料,平时连一份饭菜也吃不下的小朋友来添饭了,吃饭总是很慢的小朋友也来加餐了。
看着孩子们连续一周迸发的热情,老师们心里不禁想到自主加餐进行得如此顺利,放手自主取餐,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婴幼儿自主进餐情况观察计划表英文回答:Observation Plan for Infant and Toddler Self-Feeding.Introduction:Observing an infant or toddler's self-feeding skills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ir development and identifying any challenges they may face. This observation plan aims to provide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observing and documenting a child's self-feeding behaviors.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observation plan is to closely observe and record an infant or toddler's self-feeding skills, including their ability to hold utensils, feed themselves, and their overall eating habits. By doing so, we can gain insights into their motor skills, cognitivedevelopment, and independence.Procedure:1. Select a specific mealtime: Choose a mealtime when the child is typically hungry and alert, such as breakfastor lunch.2. Set up the observation area: Ensure that the childis comfortably seated in a high chair or booster seat.Place a tray or plate with age-appropriate food in front of them.3. Observe and recor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child's actions and behaviors during the meal. Use a checklist or observation form to record their self-feeding skills, such as their ability to grasp utensils, scoop food, and bring it to their mouth. Note any challenges or successes they encounter.4. Document eating habits: Record the child's eating habits, such as their appetite, preferences, andwillingness to try new foods. Note any signs of fussiness or refusal to eat certain foods.5. Capture non-verbal cues: Pay attention to thechild's non-verbal cues, such as facial expressions, body language, and gestures. These cues can provide insightsinto their enjoyment or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meal.6. Note the duration: Record the duration of the meal, including the time taken for self-feeding and any breaks or distractions that may occur.7. Reflect and analyze: Review your observations and identify any patterns or trends. Consider how the child's self-feeding skills align with their age and developmental milestones.Example:During my observation, I noticed that a 12-month-old toddler named Emma was able to hold a spoon but struggled to scoop food independently. She relied on her caregiver toload the spoon for her. However, she showed great enthusiasm and excitement while feeding herself. Emma would often clap her hands and giggle when successfully bringing the spoon to her mouth. It was clear that she enjoyed the process of self-feeding and was motivated to learn. This observation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Emma to practice her self-feeding skills, such as offering finger foods or using utensils with larger handles for easier grasping.中文回答:婴幼儿自主进餐观察计划表。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饮食安全与营养搭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幼儿的饮食满意度,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园开展了小班自助取餐活动。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二、教研背景1. 饮食安全与营养搭配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家长对幼儿的饮食安全十分关注。
同时,幼儿的饮食营养搭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2.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通过自助取餐活动,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饮食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提高幼儿饮食满意度: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食物,提高幼儿的饮食满意度。
三、教研目标1. 探索小班自助取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2. 优化自助取餐环节,提高幼儿饮食满意度。
3.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教研内容1. 自助取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制定自助取餐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流程等。
(2)对幼儿进行自主取餐的培训,确保幼儿能够独立、有序地完成取餐过程。
(3)创设良好的自助取餐环境,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优化自助取餐环节(1)丰富食物种类,满足幼儿不同的口味需求。
(2)合理搭配食物,确保营养均衡。
(3)调整取餐时间,避免拥挤现象。
3.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1)加强饮食教育,让幼儿了解饮食卫生和营养知识。
(2)引导幼儿自主选择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3)开展饮食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饮食兴趣。
五、教研成果1. 幼儿自主取餐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自助取餐活动,幼儿的自主取餐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独立、有序地完成取餐过程。
2. 幼儿饮食满意度提升: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需求选择喜欢的食物,提高了饮食满意度。
3. 幼儿饮食习惯得到改善:在自助取餐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自主选择食物,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4. 家长满意度提高:家长对幼儿的饮食安全与营养搭配更加放心,对自助取餐活动表示认可。
六、反思与改进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自助取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