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容重与含水量
- 格式:ppt
- 大小:5.48 MB
- 文档页数:24
二土壤水分和容重的测定2.1 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将采回一定量的新鲜土样在105℃±2℃ 烘至恒重(约 6-8 小时),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
通常以一百克干土中含水多少来表示。
在进行土壤理化分析时,需要先在105℃ 下烘干以测定风干土样的吸湿水含量,并以烘干样品重为相对统一的计算标准使之各项各次分析结果可互相比较。
a. 风干土壤吸湿水的测定取编有号码的水分皿或小铝盒 ( 需打开盒盖 ) ,烘干后,冷却,在电子天平上称得其恒重(W 1 ),平铺入约 5g 风干土样,再准确称重(W 2 ),放入烘箱中,在 105-110℃ 烘烤 8 小时取出,加盖后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立即称重( W 3 ),必要时重复烘烤 3 小时。
冷却称重,以验证是否恒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大于 3mg )。
结果计算:(以烘干土壤为基础的水分 % )b. 新鲜土壤水分测定取大的水分皿或大铝盒在田间土钻取代表性土样,挖取土钻中部土样 20g 左右迅速装入已知重量( W 1 )的铝盒,带回实验室再称重( W 2 )。
同测定土壤吸湿水步骤相同。
立即烘烤,冷却称重( W 3 ),依上式计算土壤水分 % 。
2.2 土壤容重的测定土壤容重是指土壤在未破坏自然结构的情况下,单位容积的干土重,以 g / cm 3 表示。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是土壤松紧状况的反映,而它们和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壤紧实度、耕作措施等有关,并可作为判断土壤肥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很多,如环刀法,蜡封法 ( 用于求不规则样的体积 ) ,水银排开法, r 射线法,常用的是前两种方法。
现介绍常用的环刀法,此法操作简便,结果比较准确,且能反映田间实际情况。
方法是利用一定容积的环刀切割未搅动的自然状态的土样,使土样充满其中、称量后计算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量。
环刀、环刀托、削土刀、铁铲、天平 ( 感量 0.1 克 ) 、白瓷盘、滤纸。
a. 先在田间选择挖掘土壤剖面位置,然后挖掘土壤剖面,观察面向阳,挖出的土放在土坑两边,挖的深度一般是 1 米或见到地下水为止。
土壤中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掌握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质量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因在同一地区重力加速度相同,所以又称作重量含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100%
体积含水量:是指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
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100%
土壤容重ρ=质量含水量 /体积含水量通过测量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干土的质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来求得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继而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土壤容重=质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
三、仪器
环刀(100cm³)、电子秤、量筒
四、实验步骤
用环刀切割未搅动的自然状态的干土,使干土充满其中,称取干土和环刀的质量,然后在环刀中加水至最大持水量,称取湿土和环刀的重量,重复做五组,取其平均数后根据公式算出质量含水量。
用环刀切割未搅动的自然状态的干土,使干土充满其中,在环刀中加水至最大持水量,重复做五组,记录加水的量,取其平均数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含水量。
得出结论:质量含水量 /体积含水量=土壤容重。
一、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在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干土质量,通常以每立方厘米土重克数表示,记和(g·cm-3)。
通过土壤容重的测定,可约略估计土壤质地、结构和松紧状况,比较粘的土壤容重较小,而砂质土壤容重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容重小时说明土壤孔隙数量多,土壤比较疏松,土壤结构性好,在这种情况下,土壤的水分、空气、热量状况比较好。
因此,土壤容重是土壤肥瘦和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另外,通过土壤容重的数值可具体计算出土壤中孔隙的多少,在生产上用途较大。
(一)方法原理用一定容积的环刀(一般为100cm3)切割未搅动的自然状态土样,使土样充满其中,称量后计算单位容积的烘干土质量。
本法适用一般土壤,对坚硬和易碎的土壤不适用。
(二)操作步骤(1)在田间选择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按使用要求挖掘土壤剖面。
若只测定耕层土壤容重,则不必挖土壤剖面。
(2)用修土刀修平土壤剖面,并记录剖面的形态特征,按剖面层次,分层采样,耕层重复4个,下面层次每层重复3个。
(3)将环刀托放在已知质量的环刀上,环刀内壁稍擦上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土样为止。
(4)用修土刀切开环刀周围的土样,取出已充满土的环刀,细心削平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并擦净环刀外面的土同时在同层取样处,用铝盒采样,测定土壤含水量。
(5)把装有土样的环刀两端立即加盖,以免水分蒸发。
随即称重(精确到0.01g),并记录。
(6)将装有土样的铝盒烘干称重(精确到0.01g),测定土壤含水量。
或者直接从环刀筒中取出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
(三)结果计算ρb=m/(1+θm)V式中:ρb为土壤容重(g·cm-3);m为环刀内湿样质量(g);V为环刀容积(cm3),一般为100cm3;θm为样品含水量(质量含水量)(%)。
允许平行绝对误差<0.03g·cm-3,取算术平均值。
(四)仪器设备环刀(容积为100cm3),天平(感量0.1g和0.01g),烘箱,环刀托,削土刀,干燥器。
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关系
土壤容重和含水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含有的水分所占的百分比,而土壤容重则是指单位体积土壤的重量。
在一定的土壤类型和密度条件下,土壤含水量越高,其容重通常越低。
这是因为水分在土壤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降低了土壤的整体密度和重量。
在干燥的土壤中,由于水分含量较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较小,导致土壤容重较高。
而当土壤含水量增加时,水分占据了更多的空间,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扩大,因此土壤容重会随之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当土壤含水量超过一定范围时,例如达到饱和状态,土壤容重可能会再次升高。
这是因为在过高的含水量下,土壤中的空气被排出,土壤颗粒被紧密地压缩在一起,导致土壤容重增加。
总之,在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即含水量越高,容重越低。
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线性的,需要注意饱和状态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 土壤容重、孔度、含水量及三相比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 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量、容重、孔度及三相比;2. 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 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1.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质量称为土壤比重,单位为g/cm 3,其数值大小取决于矿物成分和腐殖质含量。
土壤中多数矿物比重为2.5-2.7(含铁矿物>3),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较少,所以一般主要取决于其矿物组成,通常取其平均值2.65,作为土壤比重常用值。
2.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即在105℃下除去水分的质量)称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 3,总是小于比重,一般为1.0-1.4。
土壤容重与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物等有关,反映了土壤肥力、耕作管理状况和土壤紧实度。
可利用土壤容重计算土壤重量和土壤中一定土层内各组分的数量。
土壤容重(g/cm 3)=土样干重/土样体积3. 土壤孔度: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的容积之和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可根据土壤的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
一般的,砂土的孔度为30%-45%,壤土为40%-50%,黏土为45%-60%,一般作物适宜的孔隙度为50%左右。
土壤的孔度决定着土壤的水分和空气状况,并对热量交换有一定影响,是土壤的重要属性。
土壤孔度(%)=(1-容重/比重)×1004. 土壤含水率:每百克干土中所保持的水分克数称为土壤含水率。
将土样放置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失去的质量即为水分质量,在此温度下土壤的吸附水被蒸发,而结构水不致破坏,有机质也不致分解。
土壤含水率(%)=W 湿−W 干W 干×100 式中:W 湿为土壤湿重,W 干为土壤干重。
5. 土壤的三相比土壤中气相、液相和固相三种状态的相对比例就是土壤的三相比。
1.土壤含水量(含水率)测定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
操作步聚:(1)取小铝盒若干,洗净后烘干,用天平称出每—铝盒重量(逐一标量记录)(2)在标准地内挖土壤剖面,分20cm 一层。
在分层的土壤剖面上用铝盒自下而上刮一层土(约半盒、注意避开根系和石砾等杂物),马上称重(得出湿土重十铝盒重)(3)倒入酒精8-12ml ,振荡铝盒使与土壤混合均匀(如土壤很湿要用小刀拌匀成泥浆),点燃酒精,在火焰将熄灭时,用小刀轻拔土壤,使其充分燃烧,烧完后再加入3~4ml 进行第二次燃烧(如土壤粘重、含水量较大,再加入2~3ml 酒精进行第三次燃烧)。
冷却后,马上称出重量(得干土重十盒重)。
每层重复三次。
(4)土壤含水量及现有贮水量计算①土壤含水量(重量)=%重(干土重+盒重)-盒干土重+盒重)(湿土重+盒重)-(100⨯ =水分重/干土重×l00%②土壤含水量(体积)=)()容重(土壤含水量(重量%)33g/cm 1g/cm ⨯ =%土壤体积水分体积100⨯ (注:水的容重一般取lg /cm 3)2.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采用环刀法操作步聚:(1)首先量取环刀的高度和内径,计算出其容积(标记、做好记录):V =πr 2H式中:V —环刀体积(cm 3)R —环刀内半径(cm)H —环刀高度(cm)将环刀在天平上称重(做好标记、记录)。
(2)选择标准地,在测定地点做一平台(山地),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按20cm —层),每层设三个重复。
(3)打入环刀(一定要垂直打入,且不能晃动),待土壤至环刀下沿齐平时,在环刀上垫—滤纸层后把盖盖好,挖出环刀,用刀削平底部土壤,垫好滤纸,盖好下盖。
迅速称重(得:自然土重十环刀重)(注:第(3)步测完后马上测定该层土壤含水量,见土壤含水量测定)可测出土壤容重。
(4) 将环刀样品带回室内,拿掉上盖(保留滤纸)。
将环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2—3mm 水层,随水减少,逐渐加水,保持此水层)。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一、土壤绝对含水量1、重量百分数:土壤水分的重量占烘干土的百分率。
2、体积百分数: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重量含水量*容重意义:可反映土壤孔隙的充水程度,可计算土壤的固、液、气相的三相比。
如土壤含水量(重量)20%,容重为1.2。
则土壤容积含水量为20%*1.2=24.0%土壤总孔隙度=1—空气所占体积为55%—24%=31%固相体积为100—55%=45%。
3、土壤蓄水量(立方米/亩)=每亩面积(平方米)*土层深度*土壤容重*土壤重量含水量如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5%(重量),容重1.1。
测得土壤自然含水量为10%,现将没亩1米深的土层内含水量提高到田间持水量水平,问应灌多少水(立方米/亩)应灌水量(立方米/亩)=666.6*1*1.1*(25%—10%)=110立方米/亩4、水层厚度:单位面积上一定土层厚度内含有的水层厚度,可与雨量相比。
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h)*土壤容重(d)*重量百分数%*105、水体积:水层厚度乘以面积。
二、土壤相对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占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或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三、水分常数:土壤含水量根据受土壤各种力的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的水量,对于同一土壤来说,此时的含水量基本不变,称为土壤水分常数,又叫水分特征值,它是一些与植物吸收水分有关系的数值。
1、吸湿系数(最大吸湿水量)是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汽分子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的百分率。
2、凋萎系数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经验公式凋萎系数=吸湿系数*(1.34~1.5)3、田间持水量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
此时水分类型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2.5测定方法(野外):在野外地里灌水后,铺上枯枝落叶防止蒸发,两天后,重力水下渗,这时所测得的土壤含水量就是田间持水量。
土壤中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掌握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质量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因在同一地区重力加速度相同,所以又称作重量含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100%
体积含水量:是指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
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100%
土壤容重ρ=质量含水量 /体积含水量通过测量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干土的质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来求得质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继而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土壤容重=质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
三、仪器
环刀(100cm³)、电子秤、量筒
四、实验步骤
用环刀切割未搅动的自然状态的干土,使干土充满其中,称取干土和环刀的质量,然后在环刀中加水至最大持水量,称取湿土和环刀的重量,重复做五组,取其平均数后根据公式算出质量含水量。
用环刀切割未搅动的自然状态的干土,使干土充满其中,在环刀中加水至最大持水量,重复做五组,记录加水的量,取其平均数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含水量。
得出结论:质量含水量 /体积含水量=土壤容重。
老砂田土壤容重和饱和含水率的测定
土壤容重是指土壤的实际质量与体积之比,单位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饱和含水率是指土壤中孔隙内充满水后,土壤中剩余孔隙的百分比。
要测定老砂田土壤的容重和饱和含水率,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材料:准备一个能称量的秤、一个纯净的量杯、一个容量为
100毫升的容器,以及一个没有吸水性的操作台。
2.取样:从老砂田土壤中取出足够的土样,将其均匀摊在操作台上,
并将土样的表面水分去掉。
3.测定干土样的容重:将干土样放入量杯内,用秤称出土样的重量
(单位:克)。
然后将土样装入容器内,用秤称出容器+土样的总重量(单位:克)。
用下式计算出干土样的容重:
容重=(土样重量/土样体积)=(土样重量/(总重量-土样重量))4.测定饱和含水率:将土样放入容器内,加入足够的水,直到土壤
中的孔隙充满水为止。
然后将土样放置一段时间,使土样内的水平衡。
最后,用秤测定容器+土样+水的总重量(单位:克),并用下式计算出土样的饱和含水率:
饱和含水率=(水的重量/土样的重量)×100%
请注意,以上测定方法适用于克隆土壤。
如果你要测定的是砂质土壤,则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方法。
此外,土壤的容重和饱和含水率还可以使用物理测定仪器测定,例如重力式土壤容重仪或饱和含水率仪。
第1篇实验名称:土壤容重、孔度、含水量及三相比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量、容重、孔度及三相比;2. 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 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质量称为土壤比重,单位为g/cm³,其数值大小取决于矿物成分和腐殖质含量。
2.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即在105℃下除去水分的质量)称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³,总是小于比重,一般为1.0-1.4。
土壤容重与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物等有关,反映了土壤肥力、耕作管理状况和土壤紧实度。
3. 土壤孔度: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的容积之和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可根据土壤的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
4. 三相比: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质量比称为三相比,即固相/液相/气相。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烘箱、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滴定液、滴定瓶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容重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滴定液至土壤完全饱和,记录滴定液体积V1,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2,计算土壤容重ρ:ρ = m2 / V1(2)土壤孔度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土壤孔度:n = (ρ - ρs) / ρs式中,ρs为土壤比重。
(3)土壤含水量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1,计算土壤含水量ω:ω = (m1 - m2) / m1 × 100%(4)三相比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孔度和含水量计算三相比:固相= ρ / (1 + ω)液相= ρ × n × (1 - ω)气相= ρ × (1 - n) × (1 - ω)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容重:本次实验测得土壤容重为 1.25g/cm³,略低于壤土的典型容重范围。
土的含水量名词解释
土的含水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g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
壤含水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 g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量常用重量含水率与体积含水率表示,重量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水分的重量与相应固相物质重量的比值,体积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水分占有的体积和土壤总体积的比值。
【计算】
(1)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以土壤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重量%)=(原土重-烘干土重)/ 烘干土重×100%=水重/ 烘干土重×100%。
(2)以容积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以土壤水分容积占单位土壤容积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含水量(体积%)=水分容积/ 土壤容积×100%=土壤含水量(重量%)×土壤干容重。
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结构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土重量,单位g/cm3。
干土是指105~110℃的烘干土。
测定方法:1.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3表示;孔隙度是指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的百分率,即土壤固体颗粒间孔隙的百分率.土壤总孔隙度包括毛管孔隙及非毛管孔隙.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一般耕作层土壤容重1~1.3克/厘米3,土层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6克/厘米3,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很多,着重介绍环刀法:1、仪器:环刀(容积为100厘米3)、天平(感量0.1克和0.01克)、烘箱、环刀托、削小刀、小铁铲、铝盒、钢丝锯、干燥器等。
2、操作步骤:先在田间选择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然后挖掘土壤剖面,观察面向阳。
挖出的土放在土坑两边。
挖的深度一般是1米,如只测定耕作层土壤容重,则不必挖土壤剖面。
用修土刀修平土壤剖面,并记录剖面的形态特征,按剖面层次分层采样,每层重复3个。
将环刀托放在已知重量的环刀上,环刀内壁稍涂上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样品为止。
若土层坚实,可用手锄慢慢敲打,环刀压如时要平稳,用力一致。
用修土刀切开环刃周围的土样,取出已装上的环刀,细心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并擦净外面的土。
同时在同层采样处用铝盒采样,测定自然含水量。
把装有样品的环刀两端立即加盖,以免水分蒸发。
随即称重(精确到0.01克),并记录。
将装有样品的铝盒烘干称重(精确到0.01克),测定土壤含水量。
或者直接从环刀筒中取出样品测定土壤含水量。
3、结果计算:环刀容积按下式计算:V=лr2h式中:V——环刀容积(厘米3);r——环刀内半径(厘米);h——环刀高度(厘米);л——圆周率()。
按下式计算土壤容重:rs=v.(100+W)式中:rs——土壤容重(克/厘米3);G——环刀内湿样重(克);V——环刀容积(厘米3);W——样品含水量(%)。
此法允许平行绝对误差<0.03克/厘米3,取算术平均值。
含水量的计算公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
以下是几个不同场景下的含水量计算公式:
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重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100%。
土壤含水量(容积%):土壤含水量(体积%)=水分容积/土壤容积×100%=土壤含水量(重量%)×土壤容重。
水层厚度: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容积%)。
相对含水量:旱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水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全蓄水量×100%。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含水量计算公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具体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同时,含水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土壤类型、土壤容重、土壤湿度、土壤质地等,这些因素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土壤灌水量的计算公式嘿,咱来说说土壤灌水量的计算公式这事儿。
先得明白,土壤灌水量可不是随便估摸出来的,它有一套正经的计算公式呢。
这公式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搞清楚到底该给土壤灌多少水,才能让植物们开开心心地生长。
那这公式到底是啥呢?简单来说,土壤灌水量 = 田间持水量 - 灌前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灌溉面积 ×灌溉深度。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晕乎?别着急,咱一个一个来掰扯。
先说这田间持水量,它就像是土壤能“抱住”水的最大能力。
不同的土壤类型,这个田间持水量可不一样。
比如砂土,它能抱住的水就少些;而黏土呢,相对就能多抱住不少水。
再看灌前土壤含水量,这就好比是在浇水前看看土壤肚子里已经有了多少“存货”。
这个量得通过专业的测量或者估算才能知道。
还有土壤容重,这是个啥呢?就好比一立方米的土壤有多重。
这个数值也因土壤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别。
那这公式咋用呢?我给您举个例子。
比如说有一块 100 平方米的菜地,土壤是壤土,土壤容重是 1.2 克/立方厘米,灌溉深度打算搞个 20厘米。
在浇水前测量了一下,土壤含水量是 15%,而壤土的田间持水量大概是 25%。
那咱算算,首先把百分数换成小数,15%就是0.15,25%就是0.25 。
然后代入公式,土壤灌水量 = (0.25 - 0.15)× 1.2 × 100 × 0.2 。
算下来,大概就知道得给这块地灌 24 立方米的水。
您看,有了这个公式,咱浇水心里就有底了,不会多浇浪费水,也不会少浇让植物“渴着”。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果园帮忙。
那果园主人之前浇水就是凭感觉,结果有的树水多了,有的树水少了。
水多的那几棵树,果子长得倒是大,可味道淡,不甜;水少的呢,果子又小又干瘪。
后来我给他讲了这个土壤灌水量的计算公式,还帮他一起测量计算。
按照算出来的量浇水之后,第二年那果子结得又大又甜,果园主人可高兴了,一个劲儿地感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