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类型及有效性
- 格式:ppt
- 大小:4.42 MB
- 文档页数:57
节水灌溉新技术总结第一章绪论1. 节水的定义:节水的概念通常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其中:狭义:指为达到减少水资源消耗量的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又称为真实节水。
广义: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为核心,用尽可能少的水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节水灌溉:指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方式,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3. 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1) 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2) 灌溉渠系管道化;(3) 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4) 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5) “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
4.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地,到被作物吸收、形成经济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4个环节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第二章节水灌溉基础理论1. 水对作物的生理作用:(1) 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2) 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 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4) 依靠水溶解和输送养分;(5) 保持作物体处于一定形态。
2.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1) 水是植物体温调节器;(2) 水对可见光的通透性;(3) 水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
3. 植物水势典型的植物水势(ψw)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溶质势(ψs)、压力势(ψp)、基质势(ψm)和重力势(ψg),即ψw=ψs+ψp+ψm+ψg(1) 溶质势(渗透势):指因溶质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而使水势下降的数值,恒为负值。
(2) 压力势: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
(3) 基质势(衬质事、基模势):是细胞的衬质对水分子的吸附而引起的水势。
(4) 重力势:因重力作用而具有的水势。
第6章土壤水(答案)1 土壤水的形态有哪些?各类型有效性如何?土壤水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固态水——土壤水冻结时形成的冰晶。
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的水蒸汽。
液态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
其中,毛管水包括悬着水和支持毛管水。
上述类型水中,对植物有效水主要指部分膜状水和毛管水。
2 什么是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土壤有效含水范围是指土壤所含植物可以利用水的范围,它也是说明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的一个常数,可用下式表示:A=F-WA为土壤有效含水范围,F为田间持水量,W为凋萎系数。
土壤有效含水范围的影响因素有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层位。
3 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它有哪些用途?受哪些因素影响?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性的曲线。
其用途主要有(1)可进行土壤水吸力S和含水率θ之间的换算。
(2)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土壤孔隙大小的分布。
(3)可用来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4)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时,水分特征曲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受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温度和土壤中水分变化过程等因素影响。
4 饱和土壤中的水流运动和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运动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相同点:两者都是液态水的流动,都是由一个土层到另一个土层中土壤水势的梯度变化而发生的,流动方向都是从较高的水势到较低的水势,导水率都受土壤质地的影响。
不同点: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其推动力为重力势梯度和压力势梯度,总水势梯度用差分形式,导水率对特定土壤为一常数。
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其推动力是基质势梯度和重力势梯度,总水势梯度用微分形式,导水率是土壤含水量或基质势的函数。
5 土壤水分有哪些来源和消耗途径?土壤水分的来源有大气降水、凝结水、地下水和人工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