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21.52 KB
- 文档页数:4
腊梅简介1基本信息名字1科属1简述1形态特征1腊梅花与梅花有何不同1概述1生态习性1品种常见品种1相关品种及拉丁名1种植技术土植1盆栽1用途园林用途1药用、食用1常用便方其它用途相关诗文1腊梅盆景的制作与养护取材与培育措施1上盆过程1整姿技术1养护管理展开1基本信息名字1科属1简述1形态特征1腊梅花与梅花有何不同1概述1生态习性1品种常见品种1相关品种及拉丁名1种植技术土植1盆栽1用途园林用途1药用、食用1常用便方其它用途相关诗文1腊梅盆景的制作与养护取材与培育措施1上盆过程1整姿技术1养护管理展开基本信息蜡梅性喜阳光,亦耐半阴。
怕风,较耐寒,在不低于-15℃时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温,花朵受冻害。
好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上,在盐碱地上生长不良。
耐旱性较强,怕涝,故不宜在低洼地栽培。
树体生长势强,分枝旺盛,根茎部易生萌蘖。
耐修剪,易整形。
先花后叶,花期11月-翌年3月,花香浓郁。
果托坛状,瘦果椭圆形,栗褐色,有光泽,7-8月成熟。
[8]品种土植用途腊梅蜡梅花含挥发油,油中有龙脑、桉油精、芳樟醇、洋蜡梅碱、异洋蜡梅碱、蜡梅甙、a-胡萝卜素、亚油酸、油酸等化学成分,叶中含蜡梅碱、洋蜡梅碱、异洋蜡梅碱;鲜叶含氰氢酸。
种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成分。
并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如花蕾:性温,味甘、微苦。
解暑生津,开胃散郁,通乳润燥,止咳。
主治暑热头晕,呕吐,气郁胃闷,麻疹,百日咳,烫伤,火伤,中耳炎等。
根及茎,辛,温。
祛风理气,活血解毒。
主治哮喘,劳伤咳嗽,胃痛,腹痛,风湿痒痛,疗疮肿毒,跌打创伤等。
外用适量,研末撒。
但是,果实,枝叶有毒,误食可引起强烈抽搐。
相关诗文哀愁悲怀的慈爱心,高尚的心灵忠实,独立,坚毅,忠贞,刚强,坚贞,忠实、忠贞,高洁高风亮节、傲气凌人、澄澈的心,浩然正气,独立创新腊梅””详解蜡梅””和“腊梅“蜡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惟有蜡梅破,凌雪独自开。
第26卷 增刊2004年12月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JO U R NA L OF BEIJ ING FO RESTR Y U NIVE RS ITYVo l.26 Supp .Dec.,200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AB A142)。
第一作者:明军,男,1963出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园林学。
蜡梅科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明 军(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花卉所,100081,北京)明刘斌(长江大学园林园艺学院,434025,荆州)摘要 该文综述了蜡梅科植物的植物分类学、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生物化学、繁殖、切花保鲜以及植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并就蜡梅科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蜡梅科,植物分类,种质资源,植物应用Re search Advances in Ca lycanthaceaeMi ng Jun(Ins t i tute of Veget ables and Flowers ,The Chinese Academy o f Agr icul tural Sci ences ,100081,Be i j ing ,P .R .China )Mi ng Li ub i n(Col lege o f Gardening and Hor t icul ture ,Yangt ze Univer si t y ,434025,J ingzhou ,P .R .China )A B ST R A C T Th i s pape r su m mar i z ed the evo l ut i on s t a tus o f Ca l ycant haceae in t axonomy ,ge rm p l asm r esour ce s ,bi o l og i ca l cha r ac t er i s t i cs ,chemi ca l compo s i t i on ,p ropaga t i on ,pr es er va t i on o f cut f l owe r and ut i l i za t i on .Some eme rgent ques t i ons and t endenc i es a re pr e sen t ed and di scus sed in th i s pape r.K E Y W O R DS Ca l ycan thaceae ,pl an t t axonomy ,germpl a sm r e sour ces ,p l an t u t i l i z a t i on 蜡梅科(Ca l ycant haceae )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共分为4个属10种4变种,其中蜡梅属(Ch imonan t hus L ind l ey )和夏蜡梅属(S inoca l ycan thus Cheng &S.Y .Chang )原产中国;美国蜡梅属(Ca l ycan thus L .)分布于北美,椅子树属(Id i os pe rmu m Bl ake )分布于澳大利亚,为东亚—北美间断分布以及南、北温带间断分布。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2):109~114Journal o 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湘西北蜡梅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的初步研究李 菁 陈功锡 朱杰英 李鹄鸣(吉首大学生态研究所 湖南吉首 416000)提 要 根据样地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运用L evin公式和百分率相似公式分别计测了湘西北蜡梅群落中9个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它们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
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蜡梅、香叶树、八角枫、黄连木、崖花海桐、鸡仔木、利川润楠、珊瑚朴和樱桃。
蜡梅与其他各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不高,生态位重叠值较低,说明它与其他种群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并不十分激烈,因而能够成为湘西北蜡梅群落中利用资源能力和生态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种群,并在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蜡梅群落,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NICHE OFTHE MAIN TREE POPULATIONS OFCHIMONANTHUS PRAECOX COMMUNITY IN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Li Jing Chen Gong xi Zhu Jieying Li Huming(I nstitute of Ec ology Jishou Univ ersity J ishou,Hunan 416000)Abstract Based o n t he data fr om the field inv est ig atio n,the Lev in for mula and the niche pro po rtional similar it y for mula w er e used t o calculate the niche breadth,niche pr opor tio na l similar ity and the niche o ver laps am ong nine po pulatio ns o f Chmonanthus p r aecox co mmunity in No r thwester n Hunan P ro vince.T he r esult show s that t he o rder o f niche br eadth is: Chimonanthus p raecox、L indera communis、A lang ium chinensis、Pistacia chinensis、P ittosp or um truncatum、A dina r acemosa、M achilus lichuanensis、Celtis j ullunae、Pr unus p seudocer asus.T he niche pr opo rtional similarities and the nich ov erlaps among Chimonanthus p r aecox a nd o ther populations are low.T he co mpet itio n for reso ur ces is no t intensiv e.Chimonanthus p raecox becam e do minart species and plays an impor tant r ole in the ma intenance o f the diver s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mm unit y.Key words Chimonanthus p raecox co mmunity,P opulation,Niche br eadth,N iche pro po rtional similar ity,N iche ov erlap收稿日:1999-11-05,修回日:2000-01-23。
蜡梅的研究和应用概况周明芹;陈龙清;李秋杰【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48)011【摘要】综述了蜡梅在种质资源分布、孢粉学、传粉生物学、化学成分分析、品种分类、切花保鲜以及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评价了蜡梅在园林应用、盆景、切花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并就蜡梅在今后的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es of study on pollen morphology, pollination, distribution of germplasms,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classification of cultivars, freshness for cut-flowers, and DNA level of Chimonanlhus praecox were re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its application were also evaluated accordingly.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n Chimoruinthus praecox, which should be performed in the future, were discussed.【总页数】4页(P2874-2877)【作者】周明芹;陈龙清;李秋杰【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99【相关文献】1.南京中山陵蜡梅资源及应用研究 [J], 宫庆华;李长伟;高建华;姚永发;徐贵和;黄超;袁泉生2.柳叶蜡梅的研究综述及开发应用前景 [J], 叶玉娟;叶龙华3.中药山蜡梅的药用价值研究概况 [J], 许可为4.柳叶蜡梅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 [J], 程科军;徐金标;5.蜡梅的园林应用、产业进程及相关研究探讨 [J], 林舒琪; 陈瑞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珍稀树种夏蜡梅研究进展夏蜡梅(Scientific name: Lagerstroemia indica L. f.)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乔木,属于凤凰木科夏蜡梅属。
夏蜡梅以花美、色艳、姿态优美、香气浓郁而著称,是世界优秀的园林观赏树种之一。
同时,夏蜡梅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之一。
本文将对夏蜡梅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的介绍。
夏蜡梅的形态特征夏蜡梅又叫绿蜡梅、碧蜡梅,因为其花色并不仅限于白色,而是包括了桃红、玫瑰红、粉红等各种颜色。
夏蜡梅树高可达10米左右,树皮有垂直裂纹;叶子为长椭圆形,有光泽,绿色或者深绿色;花一般开在夏季,花序排列成锥形或穗状花序,花色丰富、花型多样。
此外,夏蜡梅具有浓郁而持久的香气,是人们日常受欢迎的香料植物之一。
夏蜡梅的遗传研究夏蜡梅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遗传学。
近年来,人们针对夏蜡梅的遗传演化、基因序列、转录组、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夏蜡梅的进一步发展利用。
例如,2020年,厦门大学团队对夏蜡梅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夏蜡梅的生物学特征和遗传背景,为夏蜡梅基因资源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夏蜡梅的繁殖研究夏蜡梅具有多种繁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根繁殖等。
各种繁殖方法各有利弊,种子繁殖虽然方便,但易出现植株品质差异;扦插繁殖虽然繁殖成功率高,但是数量有限。
因此,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基础上,部分科研工作者又对夏蜡梅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究。
例如,再生培养技术运用了分子遗传学和植物生理学的理论,可以研究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组织分化的机理和过程,为夏蜡梅繁殖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夏蜡梅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夏蜡梅的花、叶等部位富含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例如多酚类、黄酮类、糖类等,这些成分能够发挥抗氧化、消炎、抗菌等多种功效。
因此,夏蜡梅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多位学者针对夏蜡梅的花、叶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研究夏蜡梅成分的性质、结构和应用。
腊梅调查报告腊梅调查报告腊梅,一种花期在寒冷冬季的开花植物,以其独特的芬芳和美丽的花朵而备受喜爱。
为了更好地了解腊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人们对其的喜好和利用,我们进行了一项腊梅调查。
通过采访专家、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考察,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首先,我们了解到腊梅的生长环境要求相对较为苛刻。
腊梅喜欢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也较高,喜欢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此外,腊梅还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至15℃。
这些条件限制了腊梅的生长范围,使其成为一种相对稀缺的花卉。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询问了参与者对腊梅的喜好和利用情况。
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腊梅的花朵颜色和香气非常喜爱,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冬季花卉。
许多人表示在冬季将腊梅摆放在家中或办公室,可以增添一份生机和美感。
此外,腊梅还被一些人用于制作花束、插花等花艺作品,展示出其独特的美丽。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腊梅的栽培和繁殖相对较为困难。
腊梅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扦插和嫁接两种,其中扦插是最常见的繁殖方法。
然而,由于腊梅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扦插成功率并不高。
此外,腊梅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腊梅的健康生长。
除了了解腊梅的生长环境和利用情况,我们还探讨了腊梅在文化和传统中的地位。
腊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被视为冬季的象征。
在中国的古代文人墨客中,腊梅常常被用作题材,表达对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精神的赞美。
同时,腊梅还在中国的农历腊月期间被用于庆祝春节,寓意着新年的希望和美好。
最后,我们对腊梅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由于腊梅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其市场供应相对有限。
然而,随着人们对腊梅的喜爱和需求不断增加,腊梅的栽培和繁殖技术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腊梅的种植规模将会扩大,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欣赏机会。
综上所述,腊梅是一种独特的冬季花卉,其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但其美丽的花朵和香气深受人们的喜爱。
腊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花艺作品和冬季装饰。
蜡梅属植物谱系地理学、系统发育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dl.)隶属于蜡梅科(Calycanthaceae),是我国特有的多年生灌木,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云贵高原以西、南岭以北的亚热带河谷山地区域。
现今种群的分布区范围很小,易受扰动。
蜡梅属在上新世初分化形成,是新近纪(晚第三纪)孑遗植物,现存物种进化历史上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大。
本文利用叶绿体DNA (cpDNA)的IGS区.trnL-F、trnS-G、trnH-psbA和核糖体DNA (nrDNA)的ITS区对蜡梅属植物2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亲缘地理、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
进一步利用古地质、古气候资料及末次冰期植被重建资料,推测蜡梅属植物在第四纪冰期的避难所。
同时,通过ISSR分子标记对其中的两种蜡梅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合叶绿体序列数据,提出了蜡梅属不同物种不同种群相对应的保护策略。
主要研究结果表述如下:1)蜡梅属25个种群264个个体中,叶绿体cpDNA trnL-F、trnS-G、trnH-psbA联合数据分析结果共检测到56个变异位点,40种单倍型类型。
cpDNA单倍型关系呈现明显的“双星状”分支关系,各种群的特有单倍型分别与内部的古老单倍型H1和H3相连。
H1为柳叶蜡梅和浙江蜡梅种群所共有,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地区;H3为蜡梅种群所共有,主要分布于华中到西南地区。
根据种群分子遗传变异分析,结合地质历史事件,推测现今蜡梅属各种群是在各自的避难所独立演化而来,形成了多个避难所,包括大巴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云贵高原、黄山、庐山和武夷山。
蜡梅属植物在冰期后没有经历过明显的种群扩张事件。
2)采用cpDNA trnL-F和ITS两个片段,分别运用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对蜡梅属下6种1变种进行了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蜡梅属中,首先分化出来的种包括蜡梅和贵州蜡梅,并且有较高的支持率(BS>81%)。
理论探索THEORETICAL EXPLORATION田 浩 马建苹 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730050周 剑 郭 涛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郑州,450046柳叶蜡梅的研究进展摘要:柳叶蜡梅作为我国的药食两用的植物之一。
本文从柳叶蜡梅的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这两方面来阐述柳叶蜡梅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关键词:柳叶蜡梅;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柳叶蜡梅( 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 S. Y. Hu )是蜡梅科蜡梅属半常绿大灌木,是中国专有的植物[1]。
大量分布于江西省大部地区、安徽南部及浙江中部等地。
目前少有栽植[2]。
柳叶蜡梅叶揉碎极芳香,可作为药材,亦可作为香料,是畲族民间常用的药材。
柳叶蜡梅的干燥茎叶也可以作为茶叶饮用[3]。
2014年,国家卫计委批准柳叶蜡梅作为一种新型食品原料。
由于柳叶蜡梅的叶子散发香气,其花期较长。
南方很多地区也将其作为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
研究表明柳叶蜡梅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香豆素、蒽醌与生物碱类等成分,柳叶蜡梅具有抗氧化、抑菌、消导止泻、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1化学成分研究1.1挥发油类化合物挥发油是柳叶蜡梅植物中重要的成分。
2013年周靖[4]等人利用GC-MS 分析方法,发现柳叶腊梅叶的挥发油成分中主要是半萜和倍半萜。
其中桉树脑、龙脑、α-—蒎烯、δ-杜松烯、α-萜品醇的含量较高,并且对ABTS 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同年沐方芳等人[5]在柳叶蜡梅茎中也发现了挥发油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亚油酸(11.96%)、棕榈(11.38%)、(-)-β-杜松烯(5.10%)、桉叶油醇(4.89%)等等。
1.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也是柳叶蜡梅中重要的成分之一。
2012年潘心禾[6]从柳叶蜡梅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山萘酚、槲皮素、kaempferol-3-O-β-D-glucoside、芦丁、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山萘酚-3-O-芸香糖苷等。
腊梅的研究进展马雪梅1,吴朝峰2,彭仁海1【摘要】摘要介绍了腊梅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功效特点等研究进展以及在保健营养、园林上的应用研究,并指出腊梅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34【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腊梅;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蜡梅科蜡梅属植物,分布于朝鲜、美洲、日本、欧洲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南、福建、山东、江苏等地,具有较大的药用和观赏价值。
中医认为,腊梅花蕾、根、茎均可入药。
花蕾性平、凉,有解暑生津、开胃散淤、通乳润燥、止咳等功效,主治暑热头晕、呕吐、热病烦渴、气郁胃闷、咳嗽、麻疹、百日咳、烫伤、中耳炎等。
根茎性平,有祛风理气、活血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哮喘、劳伤咳嗽、胃痛、腹痛、风湿痒痛、疗疮肿痛、跌打创伤等症。
果实有健脾止泻功效。
近年来,腊梅在临床、保健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笔者对腊梅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园林观赏及保健营养、生产栽培以及前景作一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腊梅花中含有龙脑、桉油精、洋腊梅碱、腊梅甙、亚油酸、油酸等成分;叶中含有腊梅碱、氢氰酸等成分;种子中含有脂肪酸、脂肪油、亚麻酸、亚油酸等成分[1]。
1.1 挥发油徐年军等从山腊梅挥发油中分离出95个组分,并鉴定了72个组分[2]。
沈强分别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腊梅花精油,分别分离出30种成分且鉴定出27种香气化合物和58种成分且鉴定出57种香气化合物[3]。
江婷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腊梅花挥发油,用GC-MS 分析并鉴定了65个组分,其主要成分为α-法呢烯、大香叶烯D、石竹烯和β-揽香烯[4]。
谢超等用蒸馏萃取法提取腊梅精油,采用GC、GC-MS分析不同开发度的腊梅香气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腊梅的香气组分与开放度呈正相关[5]。
李正国等用蒸馏萃取法提取了素心蜡梅和红心蜡梅鲜花的挥发油,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别从素心蜡梅、红心蜡梅挥发油中鉴定出38、42种化学成分[6]。
腊梅研究报告腊梅研究报告引言:腊梅(学名:Prunus mume),也叫梅花、梅树等,是一种传统的观赏植物,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作物。
腊梅具有浓郁的芳香和美丽的花朵,在冬季开花,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本研究报告中,我们将对腊梅的栽培、生长环境、繁殖方式以及药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一、腊梅的栽培方法目前,腊梅的栽培主要分为播种繁殖和嫁接繁殖两种方式。
播种繁殖适用于种子良好的品种,可以选择种子直接播种或者催芽后再播种,培育出具备良好品质的腊梅苗。
嫁接繁殖则适用于希望保持原始品质的品种,选择扦插腊梅的侧枝,在果木上进行嫁接。
无论是播种还是嫁接,腊梅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栽培,并合理施肥、浇水和修剪等。
二、生长环境要求腊梅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喜欢温暖、阳光充足、湿润的生长环境。
腊梅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宜生长的温度为5-15摄氏度。
对土壤要求较为宽松、富含有机质,并且排水良好。
同时,腊梅对日照的要求较高,在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三、腊梅的繁殖方式除了前面提到的播种和嫁接繁殖外,腊梅还可以通过扦插和分株繁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扦插繁殖适用于希望保持原始品质的腊梅,可以选择生长健壮的侧枝进行扦插,然后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生长。
分株繁殖适用于腊梅长有多个茎的情况,可以将茎的部分剪下并栽植,以达到繁殖的目的。
四、腊梅的药用价值腊梅不仅是一种观赏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腊梅花、腊梅花蕾和腊梅叶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腊梅花具有发散风寒、解毒止痛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和风寒等症状。
腊梅花蕾则具有理气、解郁、化痰的功能,常被用于治疗焦虑、抑郁和咳嗽等症状。
腊梅叶则常被用于清热解毒和消肿止痛等方面。
结论:通过对腊梅的栽培、生长环境、繁殖方式以及药用价值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腊梅是一种喜好温暖、阳光充足、湿润的生长环境的观赏植物;栽培方式可以选择播种或嫁接繁殖;腊梅的繁殖方式包括扦插、分株等;腊梅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花、花蕾和叶子都常被用于中药治疗。
腊梅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摘要阐述腊梅的植物学特性、品种及生长习性,并介绍其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栽植、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腊梅;植物学特性;品种;繁殖方法;栽培管理腊梅是我国特产的珍贵花卉,一般作露地栽培,布置在窗前屋隅,株丛葱葱,秀不争辉,但是雪里冰枝,黄花贮香,在数九寒天里生意盎然。
寒冷地区也可盆栽,并且易于造型,是制作树椿盆景的好材料。
开花时节,置于几案,不仅姿态古雅,而且幽芳拂鼻。
腊梅除了有很高的装饰观赏价值外,还是一种多用途的经济植物。
花蕾入药,有解暑生津、顺气止咳的效果;用油浸渍的腊梅花油,可敷治烫、烧伤;根、叶则有散寒解毒、理气止痛的药效。
1植物学特性腊梅属腊梅科腊梅属的落叶灌木,枝干挺直,皮色黄褐,株高可达3m,株丛丰满,给人以粗犷敦实之感。
叶子对生,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表面粗糙有毛,质地硬脆,因而栽植宜布置在避风处,免得受强风摇曳磨擦,造成叶面发生暗褐色的斑纹和损伤。
花蕾着生在一年生枝的叶腋里,外部覆盖层层鳞片;萼片与花瓣通常不容易区分;花瓣外轮大,颜色蜡黄,内轮瓣短小,色淡黄,并在花瓣中下部有紫褐色的条纹。
花梗很短,因而花朵像紧贴在枝条上。
12月初至翌年2~3月开放,花期较长。
花后偶而结果;花托增大似坛形,内含种子(小瘦果)1粒,椭圆形,栗褐色,表面平滑有光泽。
2品种腊梅在长期的人工培育下,除了变种外,各地还出现了一些地方园艺品种,如河南鄢陵的虎蹄、吊金钟,上海的十月黄及扬州黄、杭州黄等。
栽培中常见的变种有以下几种。
2.1狗蝇腊梅(Var.intemedius Mak.)腊梅的半野生类型。
花淡黄,花瓣基部有紫褐色斑纹,香气淡。
花瓣尖似狗牙,因而通常也叫狗牙梅。
花后容易结实,所以可用种子繁殖。
一般作为园艺品种的砧木。
2.2素心腊梅(Var.concolor Mak.)花瓣内没有紫褐色斑纹,全部黄色;瓣端圆钝或微尖,盛开时反卷,香气较浓。
基金项目: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项目(中药学)(GNYL[2017]008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黔教合KY字[2017]006)。
作者简介:李姝臻(1987-),女,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E-mail:1776155671@qq com通信作者:钱海兵(1977-),男,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E-mail:279753407@qq com贵州蜡梅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李姝臻 李 媛 刘晓龙 徐 婷 王 延 钱海兵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 贵州蜡梅属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泛的药用前景,如苗药铁筷子来源于蜡梅和山蜡梅的细根,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本文对贵州分布的蜡梅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蜡梅属药用植物进一步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蜡梅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6-0059-07PhytochemicalandPharmacologicalProgressonGenusChimonanthusinGuizhouLIShuzhen LIYuan LIUXiaolong XUTing WANGYan QIANHaibingGuizho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iyang550025,ChinaAbstract:TheGenusChimonanthusLindley,belongingtothefamilyCalycanthaceae,iswidelydistributedinGuizhouprovince,andmedicinallyutilizedwithwideprospects.Forexample,TieKuaiZiofMiaomedicinederivedfromtherootsoftwospeciesC.prae coxandC.praecox,hasbeenusedfortreatingrheumatoidarthritisintheclinic.Inthispaper,systematicsummarizationonphyto chemicalandpharmacologicalprogressofthegenusinGuizhouwasputforward,whichhopestoprovideafurtherdevelopmentandclin icapplication.Keywords:Chimonanthus;PhytochemicalConsititutes;PharmacologicalEffects 蜡梅属(ChimonanthusLindley)隶属于蜡梅科(Calycanthaceae),为我国所特有,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园林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蜡梅属植物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林霞【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8页(P57-64)【关键词】蜡梅属; 挥发性成分; 萜烯类化合物; 抑菌; 抗氧化【作者】林霞【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蜡梅属Chmonanthus Lindl.隶属樟目Laurales蜡梅科Calycanthaecae,是中国特有属[1],其全部种均原产我国[2]。
蜡梅属植物在我国水平分布区域较广,于我国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集中分布[2]。
按张若蕙在《世界蜡梅》书中的学术观点,蜡梅属包括6种和1变种:即蜡梅Ch.praecox(L)、浙江蜡梅Ch.Zhejiangensis、柳叶蜡梅Ch.salicifolius、山蜡梅(亮叶蜡梅)Ch.nitens、突托蜡梅Ch.grammatus、西南蜡梅Ch.campanulatus及变种贵州蜡梅Ch.campanulatus var.guizhouensis[2-4]。
蜡梅属植物既是园林绿化植物,也是食品、香料、油料、医药、农药、化妆品等轻化工的重要原料[1,5],具有较大开发价值[5]。
蜡梅属植物代谢物包括了挥发油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烯类、倍半萜类、黄酮类和甾体类等[5]。
蜡梅属植物所具有的生物活性,与该属植物所产生的代谢物有密切关系。
植物挥发性物质(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由植物的叶、花、果等不同器官产生[6],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一部分。
研究人员已从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鉴定出1 7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7],而蜡梅属植物的挥发性物质也较丰富,包括萜烯类、苯环类、烷类、酯类、酸类等类别化合物。
腊梅属的挥发性物质对白色葡萄球菌[8]、金色葡萄球菌[9]和藤黄八叠球菌[10]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蜡梅属植物挥发油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8],具有较好的脂自由基清除能力[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