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氟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15.42 KB
- 文档页数:2
氟化钠一、氟化钠简介1,氟化钠是无色发亮晶体或白色粉末,比重2.25,熔点993℃沸点1695℃。
溶于水(溶解度10°C 3.66、 20°C 4.06、30°C 4.22、 40°C 4.4、60°C 4.68、80°C 4.89、100°C5.08)、氢氟酸,微融于醇。
水溶液呈弱碱性,溶于氢氟酸而成氟化氢钠,能腐蚀玻璃。
氟化钠溶于水后,F-离子完全电离,只有少量的F-离子水解,因而生成的氢氟酸很少。
2,化学式NaF3,相对分子质量41.994,性状无色立方或四方结晶。
对湿敏感。
水中溶解度(g/100ml):15℃时4,25℃时4.3,100℃时5,不溶于乙醇。
水溶液部分水解呈碱性反应。
新配制的饱和溶液pH为7.4。
其水溶液能使玻璃发毛,但其干燥的结晶或粉末可存放在玻璃瓶内。
相对密度 2.78。
熔点993℃。
沸点1704℃。
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入)0.18g/kg。
有强刺激性。
5,储存密封保存。
6,安全措施密封包装,并贮于干燥通风处二、用途1,主要用途涂装工业中作磷化促进剂,使磷化液稳定,磷化细化,改良磷化膜性能。
铝及其合金磷化中封闭具有危害性很大的负催化作用的Al3+,使磷化顺利进行木材防腐剂、农业杀虫剂、酿造业杀菌剂、医药防腐剂、焊接助焊剂、碱性锌酸盐镀锌添加剂及搪瓷、造纸业等。
2,广泛用途1.氟化钠(NAF)是一种重要的氟化盐, 制造其它氟化物原料。
2.用作于农业杀虫剂、杀菌3.作为木材防腐剂、水处理剂、陶瓷颜料、沸腾钢的制造、轻金属氟盐处理剂、冶炼精炼及作保护层、核工业中用作UF3吸附剂。
4.在密封材料,刹车片生产中起增加耐磨度。
机械片刨刀镶钢增加焊接强度。
5.搪瓷医药工业及造纸生产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6.涂装工业中作磷化促进剂,使磷化液稳定,磷化细化,改良磷化膜性能。
铝及其合金磷化中封闭具有危害性很大的负催化作用的AL3+,使磷化顺利进行、碱性锌酸盐镀锌添加剂。
氟化钠1、标识中文名氟化钠英文名 sodiumfluoride分子式 NaF相对分子质量 42.00CAS号 7681--49—4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化学类别金属卤化物2、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9.0%,二级≥84%。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结品,无臭。
主要用途用作杀虫剂、木材防腐剂。
3、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人、食入.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多为误服所致。
服后立即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休克、呼吸困难、紫绀。
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部分患者出现尊麻疹,吞咽肌麻痹,手足抽搐或四肢肌肉痉挛。
短期内吸人大量本品粉尘,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并伴有头昏、头痛,无力及消化道症状。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吸人可引起氟骨症.可致皮炎,重者出现溃疡或大疱。
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
就医。
5、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 无意义爆炸下限(%) 无意义引燃温度(℃) 无意义爆炸上限(%) 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 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意义危险特性与酸类反应放出有腐蚀性、刺激性更强的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灭火。
用雾状水驱散烟雾与刺激性气体。
6、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不可混储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8、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 1F]前苏联MAC(mg/m3) 1/0.2[ F]](分子代表一次最高容许浓度值,分母代表工作班平均最高容许浓度值。
氟化钠国标氟化钠,化学式为NaF,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用作防蛀剂和制备氟化物的原料。
氟化钠的国标规定了其物化性质、质量指标和应用范围,以下是对氟化钠国标的介绍:一、物化性质:1. 外观:氟化钠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状,无臭。
2. 溶解性:氟化钠易溶于水,在水中呈碱性。
3. 密度:氟化钠的密度为2.79 g/cm³。
4. 熔点和沸点:氟化钠的熔点约为993°C,沸点约为1695°C。
二、质量指标:根据国标,氟化钠的质量指标包括主要成分、杂质含量及包装要求。
1. 主要成分:氟化钠的主要成分为NaF,含量应不低于98%。
2. 杂质含量:国标规定了不同杂质的最大允许含量,包括氟化铝、氟化钙、氟化硅和铁等杂质的含量应分别小于0.5%、0.4%、0.3%和0.03%。
3. 包装要求:氟化钠应采用密封包装,并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三、应用范围:氟化钠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蛀剂:氟化钠被添加到牙膏和口腔清洁产品中,可预防蛀牙的发生。
2. 金属表面处理:氟化钠可用于金属表面的蚀刻和清洗,提高金属表面的粗糙度和附着力。
3. 制备氟化物:氟化钠作为重要的氟化物原料,用于制备各种氟化物化合物。
4. 化学工业:氟化钠在化学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和中和剂的应用。
5. 其他领域:氟化钠还可用于铝电解、玻璃制造、陶瓷加工、水处理等行业。
总结:根据氟化钠国标的规定,氟化钠具有一系列的物化性质和质量要求。
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可以用于防蛀剂,还能在金属表面处理、制备氟化物、化学工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了解和遵守氟化钠国标,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应用至关重要。
氟化钠安全信息资料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氟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fluoride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多为误服所致。
服后立即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重者休克、呼吸困难、紫绀。
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部分患者出现荨麻疹,吞咽肌麻痹,手足抽搐或四肢肌肉痉挛。
短期内吸入大量本品粉尘,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并伴有头昏、头痛、无力及消化道症状。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氟骨症。
可致皮炎,重者出现溃疡或大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氟化钠7681-49-4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类反应放出有腐蚀性、刺激性更强的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灭火。
用雾状水驱散烟雾与刺激性气体。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表- 液态氟化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态氟化物是一种危险的物质,具有一些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理化性质
液态氟化物具有以下几个特殊的理化性质:
- 沸点低:液态氟化物的沸点非常低,通常在室温下就可以汽化成气体,并变成有毒的蒸汽。
- 密度大:液态氟化物的密度非常大,比水重得多,一定要小心使用。
- 二氧化硅的侵蚀能力:液态氟化物可以侵蚀二氧化硅,并生成氟化硅,这种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都非常危险。
- 溶解能力:液态氟化物可以溶解很多的物质,包括很多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因此可以用来腐蚀或加工这些物质。
危险特性
液态氟化物具有以下几个危险特性:
- 有毒性:液态氟化物的蒸气有毒,可以导致人体中毒、死亡等严重后果。
- 腐蚀性:液态氟化物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可以腐蚀人体的组织和皮肤。
- 爆炸性:液态氟化物在一些条件下可以爆炸,例如与空气混合、遇热等。
- 危害性:液态氟化物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和危害。
因此,使用液态氟化物时需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目录表-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表-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氰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氰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表-氰化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氰化金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表-三氧化(二)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表-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表-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表-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表-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表-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5)表-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6)表-二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表-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表-邻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表-N,N-二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表- 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表-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表-克百威[含量>1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7)表-自克威[含量>2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8)表-间异丙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0)表-杀线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1)表-敌蝇威[含量>5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2)表-涕灭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表-腈叉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表-恶虫威[含量>6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6)表-异索威[含量>2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表-硒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9)表-一氧化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0)表-四氧化(三)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2)表-硫酸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3)表-硝酸亚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4)表-氟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5)表-氟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6)表-氟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8)表-氟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9)表-氟硅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0)表-氟锆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1)表-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3)表-三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5)表-四氯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6)表-1,1,1-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8)表1,1,2-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9)表- 1,1,2,2-四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0)表-溴代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1)表-三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3)表-四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4)表-十二硫醇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5)表-乙二醇丁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6)表-水杨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8)表-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9)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0)表-邻二氯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1)表-3,4-二氯苄基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3)表-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4)表-邻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5)表-对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6)表-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7)表-间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9)表-邻苯二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1)表-间苯二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2)表-对苯二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3)表-间苯三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4)表-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5)表-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7)表-邻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8)表-间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9)表-对苯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90)表-苯肼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91)表-硫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3)表-苯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4)表-α-萘乙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95)表-α-萘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96)表-盐酸-1-萘乙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97)表-喹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98)表-乙酸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00)表-酒石酸锑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01)表-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02)表-辛酸亚锡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04)表-三苯(基)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5)表-煤焦沥青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6)表-2,4-滴[含量>75%]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07)表-1,2,2-三氯三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8)表-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氰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氰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氰化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氰化金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氧化(二)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二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邻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N,N-二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 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灭害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克百威[含量>1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自克威[含量>2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间异丙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杀线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敌蝇威[含量>5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涕灭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腈叉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恶虫威[含量>6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异索威[含量>2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硒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一氧化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四氧化(三)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硫酸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硝酸亚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表-氟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氟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标识中文名氟化钠英文名 sodium fluoride分子式 NaF 相对分子质量 42.00CAS号 7681-49-4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化学类别金属卤化物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9.0% 二级≥84.0%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结晶,无臭。
主要用途用作杀虫剂、木材防腐剂。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多为误服所致。
服后立即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重者休克、呼吸困难、紫绀。
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部分患者出现荨麻疹,吞咽肌麻痹,手足抽搐或四肢肌肉痉挛。
短期内吸入大量本品粉尘,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并伴有头昏、头痛、无力及消化道症状。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氟骨症。
可致皮炎,重者出现溃疡或大疱。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危险特性与酸类反应放出有腐蚀性、刺激性更强的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灭火。
用雾状水驱散烟雾与刺激性气体。
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不可混储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八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 1[F]前苏联MAC(mg/m3) 1/0.2(分子代表一次最高容许浓度值;分母代表工作班平均最高容许浓度)美国TVL-TWA OSHA 2.5mg[F]/m3 ACGIH 2.5mg[F]/m3检测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氟试剂-镧盐比色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氟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fluorid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氟化钠7681-49-4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多为误服所致。
服后立即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重者休克、呼吸困难、紫绀。
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部分患者出现荨麻疹,吞咽肌麻痹,手足抽搐或四肢肌肉痉挛。
短期内吸入大量本品粉尘,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并伴有头昏、头痛、无力及消化道症状。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氟骨症。
可致皮炎,重者出现溃疡或大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类反应放出有腐蚀性、刺激性更强的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灭火。
用雾状水驱散烟雾与刺激性气体。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6类-----有毒品⽬录表- 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表- 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 氰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表- 氰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 氰化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表- 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 三氧化(⼆)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表- 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 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表- 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表- 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1)表- 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2)表- 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表- ⼆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表- 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表- 邻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表- N,N-⼆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7)表- 甲苯-2,4-⼆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表- 六亚甲基⼆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表- ⼰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表- 灭害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表- ⾃克威[含量>2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表- 间异丙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表- 杀线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表- 敌蝇威[含量>5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6)表- 涕灭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7)表- 腈叉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8)表- 恶⾍威[含量>6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9)表- 异索威[含量>2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0)表- 硒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表- 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2)表- ⼀氧化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3)表- 四氧化(三)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4)表- 硝酸亚汞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表- 氟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表- 氟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 氟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表- 氟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表- 氟硅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表- 氟锆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表- 硫酸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3)表- ⼆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4)表- 1,1,1-三氯⼄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表1,1,2-三氯⼄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8)表- 1,1,2,2-四氯⼄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9)表- 溴代⼄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0)表- 三氯⼄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1)表- 四氯⼄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2)表- ⼗⼆硫醇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3)表- ⼄⼆醇丁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4)表- ⽔杨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5)表- ⼆苯甲烷-4,4’-⼆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6)表- 异佛尔酮⼆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7)表- 邻⼆氯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8)表- 3,4-⼆氯苄基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9)表- 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0)表- 邻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1)表- 对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2)表- 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3)表- 间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4)表- 对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5)表- 邻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6)表- 间苯⼆酚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7)表- 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0)表- 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1)表- 邻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2)表- 间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3)表- 苯肼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5)表- 硫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6)表- 苯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7)表- α-萘⼄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8)表- α-萘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9)表- 盐酸-1-萘⼄⼆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0)表- 喹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1)表- ⼄酸铅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2)表- 酒⽯酸锑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3)表- ⼆丁基⼆⽉桂酸锡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4)表- ⾟酸亚锡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5)表- 三苯(基)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6)表- 煤焦沥青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7)表- 2,4-滴[含量>75%]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8)表- 1,2,2-三氯三氟⼄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9)表-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氧化(⼆)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 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表-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氟化钠燃点氟化钠燃点一、氟化钠的概述二、氟化钠的物理性质三、氟化钠的化学性质四、氟化钠的危险性五、氟化钠的燃点及其原因六、如何防止氟化钠燃爆一、氟化钠的概述氟化钠,又称为纯碱,是一种无机盐,其分子式为NaF。
它是一种白色固体,通常以粉末或晶体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中,它主要存在于石英和长石等岩石中。
由于其强酸性,它被广泛用作工业上的蚀刻剂和清洗剂。
二、氟化钠的物理性质1. 外观:白色结晶或粉末。
2. 密度:2.79 g/cm³。
3. 熔点:993℃。
4. 沸点:1700℃。
5. 溶解度:易溶于水,在水中能够形成弱酸性溶液。
三、氟化钠的化学性质1. 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可以发生与金属之间的反应,并且可以被还原为氟化物。
2. 酸碱反应:它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氟酸。
同时,它也可以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3. 氧化反应:在高温下,它可以被氧气或空气中的氧化物氧化。
四、氟化钠的危险性由于其强酸性和易燃性,如果不正确处理和储存,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当其接触到皮肤、眼睛或呼吸道时,会引起灼伤、溶解和损伤。
此外,它还具有剧毒性和腐蚀性。
五、氟化钠的燃点及其原因燃点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开始燃烧的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燃点通常都比较高,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引发燃烧。
但是对于一些易燃物质而言,其燃点通常要低得多。
对于氟化钠而言,其燃点相对较低,在约800℃左右就能够开始自发地燃烧。
这主要是由于其分子中含有高电负性的氟元素,使其在高温下易于氧化,从而引发燃烧。
六、如何防止氟化钠燃爆为了防止氟化钠发生燃爆事故,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其正确的储存和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避免与空气接触:由于其易于被氧化,因此需要将其储存在密闭容器中,并保持干燥。
2. 避免与水接触:当其与水接触时会产生剧毒氢氟酸,因此需要避免与水接触。
3. 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由于其具有强酸性和腐蚀性,因此需要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
氟化钠MSDS氟化钠MSDS氟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氟化钠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fluoride 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760 CAS No.:7681-49-4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氟化钠≥99.0%7681-49-4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多为误服所致。
服后立即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重者休克、呼吸困难、紫绀。
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部分患者出现荨麻疹,吞咽肌麻痹,手足抽搐或四肢肌肉痉挛。
短期内吸入大量本品粉尘,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并伴有头昏、头痛、无力及消化道症状。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氟骨症。
可致皮炎,重者出现溃疡或大疱。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高毒,具刺激性,严重损害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类反应放出有腐蚀性、刺激性更强的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有害燃烧产物:氟化氢。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灭火。
用雾状水驱散烟雾与刺激性气体。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乳胶手套。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 中文名称:氟化钠1.2 英文名称:Sodium fluoride1.3 中文别名:氟化钠1.4 英文别名:Sodium fluoride1.5 推荐用途:实验室用化验、试验及科学实验。
1.6 限制用途:不可作为药品、食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2.1 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过量接触需采取特殊急救措施和进行医疗随访。
火灾时:使用二氧化碳、沙粒、灭火粉末灭火。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2.2 GHS危险性分类:急性毒性。
经口(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2A)。
2.3 物理化学危险性信息:不适用2.4 健康危害:吞咽会中毒。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2.5 环境危害:不适用2.6 其他危害物: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3.1 主要成分:氟化钠3.2 含量:≤100%3.3 CAS No.:7681-49-4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并请教医生。
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长期或频繁接触会导致肺损伤。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特殊治疗的说明和提示: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 特别危险性描述:无资料。
5.2 灭火方法或灭火剂:火灾时:使用二氧化碳、沙粒、灭火粉末灭火。
5.3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 作业人员的防护措施、防护设备和应急处置程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