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85.28 KB
- 文档页数:1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植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这三大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一类非常古老的植物,它们广泛分布在地球上的各种水域中,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海洋,几乎无处不在。
藻类植物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像细丝,有的像片状,还有的像球体。
常见的藻类植物有绿藻、褐藻和红藻等。
绿藻通常呈现出绿色,比如水绵。
它们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有机物。
褐藻的颜色一般较深,像海带就是常见的褐藻。
它们的体型较大,结构也相对复杂一些。
红藻的颜色则多为红色或紫红色,紫菜就是红藻的一种。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也有多种。
有的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有的则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同时,它们还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二、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类比较矮小的植物,通常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比如树干、岩石表面以及潮湿的地面。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一些像根一样的结构,称为假根。
假根主要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而不能像真正的根那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也比较简单。
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
常见的苔藓植物有葫芦藓、地钱等。
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繁殖。
在适宜的环境中,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植株。
苔藓植物虽然个体矮小,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们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苔藓植物也是环境的指示植物,如果一个地方苔藓植物生长良好,通常说明这个地方的环境质量较好;反之,如果苔藓植物稀少甚至没有,可能意味着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破坏。
三、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要高大一些,它们大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森林环境中。
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一节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基础主干梳理一、植物的类群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二、藻类1.结构特点和生理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
2.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连线):三、苔藓植物四、蕨类植物1.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2.与人类的关系(把字母对应填写在横线上):a.卷柏b.蕨c.满江红d.古代蕨类(1)食用:b(2)药用:a(3)绿肥、饲料:c(4)煤:d【归纳提升】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比较类群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代表植物水绵、海带葫芦藓、墙藓肾蕨、满江红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潮湿的陆地等阴湿的陆地等形态结构无根、茎、叶的分化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运输物质的输导组织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共同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辨易错】1.海带的可食用部分是叶状体,不是叶。
2.并不是所有的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如满江红。
3.易错字词书写:蕨.类______苔藓..______孢子囊.____微情境假如你在北半球的森林中迷了路,你如何借助苔藓植物的分布辨别方向呢?提示: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长有苔藓的树干为背阴面(树的北侧)。
【拓视野】孢子生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
素养分层评价【基础演练】知识点1藻类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述了下列哪类生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A)A.藻类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2.海苔是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主要原料是条斑紫菜。
条斑紫菜与石花菜属于同一类植物,下列关于条斑紫菜的叙述正确的是(D)A.紫菜依靠根固定在海底的土壤中B.人们食用的主要是紫菜的叶C.紫菜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李红同学在观察水绵时,做了下面四条记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水绵细胞中没有液泡B.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的植物C.水绵的叶绿体呈球状D.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有根,无茎、叶4.藻类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用途的是(B)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B.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降低C.可提取褐藻胶和碘,可供药用D.海带、紫菜可食用知识点2苔藓植物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有哪些绿色植物知识点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的特征:(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
(2)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无根、茎、叶结构)。
3.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
4.常见的藻类植物:(1)淡水藻类:单细胞藻类:鼓藻、栅藻、新月藻、衣藻。
多细胞藻类:水绵。
(2)海洋藻类:紫菜、海带、鹿角菜、石莼、裙带菜、马尾藻、石花菜。
5.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1)释放氧气(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2)做鱼类饵料;(3)食用;(4)药用、工业用。
6.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陆地,一般很矮小。
7.苔藓植物的特征:一般具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
8.常见的苔藓植物三葫芦藓、墙藓、地钱。
9.苔藓植物矮小且离不开水的原因: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
所以苔藓植物的植株长得十分矮小,且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10.苔藓植物的作用: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1.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蕨类植物的特征: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12.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1)食用;(2)药用;(3)作为绿肥和饲料;(4)形成煤炭。
13.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都不产生种子,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种子植物1.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菜豆种子的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2.菜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不同点:(1)玉米有一片子叶,菜豆有两片子叶。
(2)玉米的营养物质在胚乳里,菜豆的营养物质在子叶中。
3.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无果皮包被。
4.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知识点汇总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一、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都靠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繁殖后代,这些植物称为孢子植物。
2.比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靠孢子繁殖)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水中潮湿的陆地上潮湿的陆地上形态结构特征①有单细胞的和多细胞的;②没有根茎叶的分化①矮小;②有茎、叶,假根;③没有输导组织(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①比苔藓植物大;②有根茎叶的分化;③有输导组织作用①释放氧气;②做鱼类的饵料;③食用;④工业和医药使用①空气污染指示植物;②遗体堆积多年形成泥炭①食用;②药用;③绿肥饲料;④遗体堆积形成煤炭;⑤观赏代表植物衣藻、水绵、海带等葫芦藓铁线蕨满江红二、种子植物1.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2.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因而种子是裸露的。
如:松、杉、柏、苏铁、银杏等。
(2)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种子包在果皮之中。
如:豌豆、荔枝、木瓜、桃、花生等(3)果实=果皮+种子,因此,被子植物有果实,裸子植物没有果实。
(“松果”不是果实)(4)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或有无果实)。
(5)被子植物就是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体包括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被子植物成为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类群的原因:①被子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
②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3.被子植物根据子叶数量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
(1)双子叶植物: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如:菜豆、大豆、蚕豆、花生等。
(2)单子叶植物:种子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等。
(3)玉米种子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玉米果实。
胚乳中储存的营养物质:淀粉(4)胚是新植株的幼体;将来可发育为一颗新植株,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位。
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生物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如下: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1. 藻类植物:主要特征是结构简单,有单细胞和多细胞形态,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
藻类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是地球上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还可以作为鱼类和其他动物的饵料。
部分藻类如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供人类食用,还可以提取出碘、褐藻胶、琼脂等工业和医药用品。
2.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苔藓植物通常比较矮小,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为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容易受到有毒气体的威胁。
由于其密集生长的特点,苔藓植物在林地和山野的水土保持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它们还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不结种子,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有些蕨类植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也可以作为绿肥和饲料。
古代的蕨类植物遗体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形成了煤。
二、动物1.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这些动物的体内都有脊柱骨支撑,因此被称为脊椎动物。
2.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这些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骨支撑,因此被称为无脊椎动物。
三、生物圈1. 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 生态系统的类型: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湖泊等生态系统。
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3. 生态平衡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维持需要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调,以及环境条件的稳定。
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这些循环过程对于地球上的生命维持至关重要,它们影响气候、土壤和水质等方面。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①结构简单,有单细胞,如,也有多细胞,如,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
②没有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藻类植物通过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以供使用。
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①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环境中。
②通常具有类似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叶中也没有,即没有组织。
根非常简单,称为。
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只起到固定的作用,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③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①有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组织。
②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是一种,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③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②有些;③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④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
种子植物1、种子的结构①( 作用)①菜豆种子玉米种子②胚(含营养物质)③ (含营养物质)新植物体的幼体是。
被子植物分为两种,一种是,如菜豆种子;另一种是,如玉米种子。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种子是裸露着的称为;种子外面有包被着的植物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和被子植物(P.84页)。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讲义在我们的自然界中,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其中,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是植物界中较为原始和基础的类群。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生存方式。
一、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一类非常古老且原始的植物,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水域环境中,从淡水湖泊、河流到海洋,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藻类植物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是单细胞的,比如衣藻,就像一个小小的卵形细胞,自身就能完成生命活动;有的则是多细胞的,如海带,有着复杂的结构。
它们的大小差异也极大,小的如微藻,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而大的藻类,像巨藻,长度能达到数十米。
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大多数藻类都含有叶绿素,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它们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同时,藻类在水质净化、氧气产生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藻类植物的过度繁殖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例如,在一些水域中,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
这不仅会影响水质,还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二、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高等植物,通常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比如石壁、树干、土坡等。
苔藓植物的个体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只有几厘米高。
它们没有真正的根,只有一些起固定作用的假根。
假根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这使得苔藓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因此它们无法像高等植物那样有效地运输水分和养分。
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比较特殊,主要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在适宜的环境中,孢子能够萌发并逐渐长成新的苔藓个体。
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苔藓植物也是生态环境的指示植物,其生长状况可以反映出环境的变化。
但是,苔藓植物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苔藓植物的生存和分布。
苔藓蕨类藻类知识点总结一、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地衣植物和苔藓植物两类的统称。
苔藓植物是多细胞植物,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它们主要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苔藓植物的形态小巧,一般为低矮或匍匐状,有些种类具有分枝,也有少数生活在水中。
(一)形态特征苔藓植物无根、无茎,但有茎叶体和叶。
茎叶体是苔藓植物的主体,它有生长点,由于细胞的分裂,茎叶体不断向各方向延长。
茎叶体由千百万个细胞和细胞团组成,内部有较多的气孔和各种细胞器官。
叶是苔藓植物的营养器官,一般呈扁平的片状,通常只有一个细胞层厚。
叶子上生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生活史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具有特殊的循环方式——双世代交替现象。
苔藓植物培养其叶绿体有双世代交替,游离枝态世代和有节序的孢子产生世代交替的特征。
有两个相互连续的世代交替。
在苔藓植物中,生殖体生长在叶子的顶端,形成小而叶绿珠状的体结构。
在体内生产孢子。
孢子成熟后,分散而下掉。
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如满足潮湿的环境,适宜的光线)时裂开,出芽而发育成另外一种植物体——卵丝体(饭团体),饭团体再长成体而生产孢子。
这两个相互连续的世代构成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在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游离枝态世代表花柱体,有节序孢子产生世代代表卵丝体。
(三)分类系统苔藓植物分布广泛,约有1.5万种。
根据营养生长叶之间的蒙皮关系将苔藓植物分为真苔藓(Bryopsida)和叶苔藓(Hepatopsida)两大类。
真苔藓:其叶与茎之间无蒙皮,色纯绿;叶片可分生裂片、鞘片和叶簇三部份;起哀态活份冠的叶面的生孢器在成熟的时候释放孢子。
叶苔藓:体分叶皮、叶、紧底、根须4部份。
叶性较小,内生孢耳多有源生孢器,孢子成熟时直接来自出叶上分析。
(四)生态意义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可以在极端干旱或寒冷的高山地区生存下来,因此在保护水资源和净化空气方面有重要作用。
苔藓中的一些物种还可以固定土壤,预防土壤侵蚀。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知识点复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三个重要类群,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三个类群的知识进行复习。
一、藻类植物1. 定义:藻类植物是一类原生于水生环境中、以光合作用为主要代谢方式、没有真维管束的植物。
2. 分类:根据细胞结构和生活方式,藻类植物可以分为原始藻类和进化藻类两大类群。
- 原始藻类包括硅藻、甲藻和裸藻等,细胞壁主要由硅酸盐和蛋白质构成,常见于海洋和淡水中。
- 进化藻类包括绿藻、红藻和褐藻等,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广泛分布于水域和陆地中。
3. 特点:- 结构简单: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不具备分化的器官。
- 生活方式多样:藻类包括浮游藻、附着藻和游泳藻等多种生活方式。
- 光合作用: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转化为化学能,生产有机物质。
- 食物链的基础:藻类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
4. 重要代表物种:- 硅藻:是一类常见于淡水和海洋中的原始藻类,以其美丽的外壳结构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 绿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淡水和陆地中的进化藻类,是其他植物的祖先之一。
- 红藻:是一类以红色素为主要叶绿素的进化藻类,包括一些重要的食用海藻。
- 褐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进化藻类,包括海带、昆布等常见的食用海藻。
二、苔藓植物1. 定义:苔藓植物是一类土生或水生的低等植物,没有真根、茎和叶的结构,繁殖通过孢子传播。
2. 结构:苔藓植物由原丝状体、叶状体和花状体三部分组成。
- 原丝状体:类似细丝状的结构,用来附着在岩石或土壤上。
- 叶状体:类似叶片的结构,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合成。
- 花状体:苔藓植物的繁殖器官,通过孢子来繁殖。
3. 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苔藓植物通过孢子来繁殖,孢子经过风或水传播,落地后发芽成为新的苔藓体。
- 无性繁殖:苔藓植物可以通过分枝和出芽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4. 生活史:苔藓植物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括游离叶体、生殖叶体和配子体等不同阶段。
2024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植物的类群”必背知识点一、藻类植物1. 定义与特征藻类植物是一类没有根、茎、叶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
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结构上,有的藻类是单细胞 (如衣藻),有的是多细胞 (如海带)。
它们的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2. 生活环境主要分布在水中,如淡水湖泊、河流、海洋等。
部分种类也能生活在陆地上阴湿的环境中。
3. 与人类的关系某些藻类是人类的食物来源,如海带、紫菜等。
从藻类植物中可以提取碘、褐藻胶和琼脂等物质,用于工业和医药。
某些藻类还能作为养殖业的饵料。
二、苔藓植物1. 定义与特征苔藓植物是一类有茎、叶和假根分化的植物,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苔藓植物的叶通常只有一层细胞,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 生活环境主要生活在陆地潮湿的环境中,如岩石表面、树干上、土壤表面等。
3. 代表植物葫芦藓是苔藓植物的代表之一,其植株矮小,具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
三、蕨类植物1. 定义与特征蕨类植物是一类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并且具有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的叶背面通常生有孢子囊,孢子囊中的孢子是其繁殖单位。
2. 生活环境主要生活在陆地阴湿的环境中,如林下、溪边等。
3. 代表植物肾蕨是蕨类植物的代表之一,其形态优美,可供观赏,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四、植物的类群比较五、植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
这些植物也是人类食物、工业原料和药物的来源之一。
同时,它们还能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植物,帮助人们了解环境质量的变化。
以上是2024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的必背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定义、特征、生活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是学习这一章节的基础。
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一章藻类、植物和动物第一节藻类知识点1 多细胞藻类的代表生物——水绵和海带知识点2 单细胞藻类的代表生物——衣藻知识点3 藻类的分类、特征、与人类的关系第二节植物一、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知识点1 苔藓植物代表植物——葫芦藓知识点2 苔藓植物特征、代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知识点3 蕨类植物代表植物——肾蕨知识点4 蕨类植物特征、代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二、种子植物知识点1 油松适应干旱和贫瘠土壤的结构特点知识点2 油松和菜豆知识点3 种子植物的分类、特征、作用知识点4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比较第三节无脊椎动物一、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知识点1 线虫动物代表动物——蛔虫知识点2 线虫动物特征、代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知识点3 环节动物代表动物——蚯蚓注:(1)蚯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2)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虫动物,主要依据是:①身体是否分节,身体分节的是环节动物。
②体表是否有角质层,有角质层的是线虫动物。
知识点4 环节动物特征、代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二、节肢动物知识点1 节肢动物代表动物——蝗虫和蜜蜂1. 蝗虫注:(1)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而非气门,气门只为气体进出的门户。
(2)取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将其中一只的头部浸没在水里,另一只的腹部浸没在水里,哪一只蝗虫先死亡? 为什么?浸没腹部的先死亡,因为气体进出的门户——气门在腹部。
2. 蜜蜂知识点2 节肢动物注:(1)分辨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虫动物身体不分节;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体节相似不分部;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且分部。
(2)节肢动物中只有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知识点3 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蛔虫、蚯蚓、蝗虫、蜜蜂等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第四节脊椎动物一、鱼类知识点1 鱼类代表动物——鲫鱼知识点2 鱼类注:(1)不叫鱼却是鱼的动物:海马、泥鳅、中华鲟属于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