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1课《参观和旅行》 (2)

第2课《学学构图》 (5)

第3课《版面设计》 (12)

第4课《风景如画(一)》 (16)

第5课《风景如画(二)》 (18)

第6课《水墨山水画》 (21)

第7课《表情丰富的脸》 (30)

第8课《变脸》 (33)

第9课《有表情的面具》 (39)

第10课《画情绪画性格》 (42)

第11课《包的世界(一)》 (48)

第12课《包的世界(二)》 (55)

第13课《实物的联想》 (59)

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 (65)

第15课《老师和同学(二)》 (71)

第16课《船》 (77)

第17课《梦中的远航》 (81)

第18课《寓言和神话》 (86)

第19课《雕萝卜》 (91)

第20课《非洲雕刻艺术》 (96)

第1课《参观和旅行》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大师作品以及教材例图的赏析,了解构图与色彩知识、掌握创作技巧,并依据自己的参观和旅行的切身体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构图、色调,或以单幅工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造型表现,

将参观和旅行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加以描绘。

技能目标:通过回忆、表述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感受参观和旅行的趣事,分享快乐,运用分析、探讨等方法学习了解构图与色彩知识,通过直观演示与绘画实践提高造型表达能力,展现参观和旅行的多姿多彩,并以拓展内容来延伸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艺术习。

情感目标:能从参观和旅行的回顾中获得丰富面细腻的情感体会,感

受参观和旅行的乐趣了与意义,调动学生以和旅行的向往与热爱,激

发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现参观和旅行中美好、难忘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情感。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参观与旅行的经历下止一次,参观和旅行中值得回忆与回味的东西也不少,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本课内容极受欢迎与喜爱,此

时的学生能够运用语言的优势极尽反能地表述参观和旅行的趣闻轶事、所风所想。然而从绘画表达来看,此课内容对于学生又极为困难,因为此时的学生尽管有了一些绘画基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的丰富,一方面学的绘画表达能力较于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存在滞后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在追求画面的趣味性的同时逐步追求画面的真实感,再加

上本课主题所涉内容极为宽泛,学生要表达的画面也极显个性,老师可能无法事无巨细,处处点到,因此使得学生的创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学生也会因为绘画表达能力的欠缺面也现畏难情绪,此时的学生需要人文熏陶的同时,更需要技能技巧的辅助。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参观与旅行的乐趣与意义,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表现参观和旅行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学习构图与色彩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构图表现自己觉得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处理好人物和景物的主次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请学生自己找一找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地优美的景色和风俗习惯。教师及时出示风景图,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感知。产生对祖国风光的浓厚兴趣。

.

活动2【讲授】欣赏作品

多媒体展示欣赏的作品,加深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独特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手法。师:画面中表现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为什么。试着分析画面中人物和景色的主次关——你觉

得应该怎样处理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和色调,以形成初步的处理画面的能力。

1、通过欣赏作品,加深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方法。

2、提问: 画面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为什么?

分析画面中任务和景色的主次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

活动3【讲授】构思创作

1、选材:参观及旅行过的地方很多,但我们不能将看到的全画下来,

只能选取印象最深的、最有趣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加以表现。

2、小组讨论:表现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和方式表现,可以和老师商量一下构图的安排、色调的处理,大胆而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感受最深的饿地方。活动4【讲授】评价展示

以“我是一名小导游”的游戏方式展开。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想大家介绍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其他同学以游客的身份向导游提出各种问题,并点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

活动5【讲授】课后拓展

地球是我们温馨的家园,它还有很多美丽、神奇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究,到互联网上去找一找,去图书馆看一看,和父母聊一聊,相信你一

定会有更多的惊喜。

第2课《学学构图》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观察、分析,感受绘画作品的构图美,了解构图的意义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常见的构图形式和类型,并能在自己的创作中尝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的追求,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2学情分析

构图知识相对于美术学科中的绘画、手工来说显得要枯燥乏味,小学生也并不喜欢单一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如比一比、裁一裁、连一连等,在比较活泼的环境中适当缓解枯燥的学习压力,激起学习的兴趣。讲解构图的专业知识时,也相应地点到即止,学生以了解知晓为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常见的构图形式,体会构图带来的视觉感以及作者想传递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几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并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运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赏析作品感知构图

、赏析作品感知构图

1. 欣赏世界各地经典建筑。

师:别致的图画也总是让我们心旷神怡,美丽的风景总是让我们流连

忘返,今天,老师一起欣赏下世界各地的经典建筑。(PPT分别出示埃及金字塔、埃菲尔铁塔、北京天坛、悉尼歌剧院图片)

2. 交流这些建筑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他们的造型都是三角形的。

3. 讨论这些建筑为什么都是三角形造型?

小结: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出示图片)

4.

揭示课题:学学构图。

活动2【讲授】理解分析

1. 什么是构图?(PPT)

师:在绘画时,根据自己的创作思想,对画面内容的大小、位置、疏密、虚实等,作一定的布局和安排,使作品更好表达出创作意图,称为构图。

2. 学习几种常见的图画外观构图形式。

(1)以同一图画不同构图为例。

师:在美术课上,当我们翻开作业本,总是会思考一下是横着画呢还是竖着画?专业画家们在作画时同样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冷冰川叔叔

画了一幅风景画,横向的构图,我们感到视野很开阔。如果再把画纸变得更狭长些呢?感觉有没有变化?

生:景物离我们更近了。

师:如果变成竖构图呢?同样的风景,感觉是否又有不同了?

生:有纵深感,视线更集中。

师:如果把画纸变得再瘦长些呢?或是把画纸变成其他形状的,感觉肯定又会产生变化。

小结:同样的景色,由于不同的构图,可以表达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画面意境。

设计意图:把同一幅图画,通过画面的不同裁切,观察比较不同形态的构图能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使学生对构图的重要作用有一更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2)巩固欣赏,内化知识。

①山水画

这幅《千里江山图》是宋代画家所作。猜猜原作有多长?近12米,有5-6张大画桌这么长呢!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当长长的画卷舒展开来,山峰绵亘、江河旷远,真可谓是千里江山。《溪山行旅图》是另一位宋代画家之作。同样也是山水画,但竖构图的形式让画面产生了怎样的一种气势?生:山峰巍然屹立,给人“高山仰止”之感。

小结:同是山水画,但不同的构图形式,竟然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视觉差异。

②人物画

人物画的构图处理,也同样如此。由于构图形式的不同,两幅儿童人物画传递了作者不同的思想和审美。通常横向的构图会选择左右两边不对称的构图形式,这样处理的画面比较活泼。这幅竖构图的人像画,

主体安排在画纸的中间偏上,形式感是对称的还是不对称的?

生:表现了稳定的视觉效果,画面静谧而典雅。

活动3【讲授】掌握构图

3. 学习几种常见的画面构图类型。

师:如何使纷繁复杂的画面内容组成统一完整的作品呢?不同类型的

构图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些。

①满构图:画面饱满,在儿童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②S形构图:这幅是曲线构图,你能找到小朋友和大狮子的行走足迹吗? (请学生找一找)

小结:画面有动感。

③三角形构图: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一幅三角形构图,而有的同学则认

为是斜线构图,你认为是哪种构图呢?生:……

事实上,在一幅画中不仅仅只有单一的一种构图形式。比如,这幅画既是三角构图又是斜线的构图形式,只不过其中有一种构图形式显得相对主要些。

4. 连线选择、巩固知识。

师:有三幅儿童画,仔细观察,它们的构图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分别

表现了怎样的视觉感受?(PPT)

请2-3个学生来连线选择。

小结:绘画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往往通过外在的视觉作用,对观众的第一眼产生支配作用,引导其视觉的顺序,使观众基本上按照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明确画面的中心。(PPT这幅画里动物们的目光都朝向主角鳄鱼,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所以构图是强化作品感染力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同时,多样化的构图形式一般都遵循一个相同的法则,即疏和密的对比处理。(PPT这幅画中主体物画的很小,背景空阔,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画面宁静悠远)

设计意图:以“连一连”的学习形式,适当调节一下课堂学习的气氛和节奏,也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三种典型的构图形式,起到一个巩固知识的作用。接着再循序渐进地渗透一些构图的法则,使学生对构图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5. 尝试构图,学以致用。

师:想不想一试身手?老师这有些器皿和水果的图片,我们一起用刚才所学的构图知识,把它们合理地组织在画面中。要求:把盘子和水果这两种物品安排在画面中,互相有联系,可以运用一种典型的构图形式。请1-2个学生来创意练习,其他学生提提修改意见,指出运用了怎样的构图形式。

设计意图:以盘子和水果为主题,通过“拼一拼”的形式,把构图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运用。这是个小练习,参与操作的学生也不多,但是黑板上的当场示范可以直观地让大家看到其他同学对构图知识的理解和审美倾向,对下一环节的大练习具有指导性的帮助和借鉴。这个练

习也是多向互动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提提自己的建议,老师也很容易发现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可以及时地对下面的教学内容作出调整。

6. 小结:构图的外在形式和类型是多样化的,但是反映作者创作的思想和情感的内在表达是一致的。

我国古代有位画家被人们称作“马一角”,原因是他在画画时总喜欢取一角之景,其实间接地反映了画家的内心思绪:感慨当时南宋的残山剩水。挪威画家蒙克在他的《呐喊》中也强烈地表达出挣扎绝望的内心情感: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传递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以及竭力想摆脱困境的恐惧感。

活动4【活动】活动要求

作业要求:运用构图知识,有选择地把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合理地组织在画面中,并使画面构图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次练习,虽说用于构图的物品比第一次练习稍稍多了几样,但是有了第一次练习的学习基础便把难度分步化解了。本次练习的时间安排不太长,作业形式为线造型,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构图多做深入的思考。

活动5【讲授】拓展总结深化构图

构图的成功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视觉效果,所以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都会在构图之时不断地苦心经营、反复斟酌。

(PPT中西构图比较)“之”字构图是中国画常用的构图,山水画中常常运用此法,可以使画面产生曲折,层层递进,表现河山的深邃感和流动感。西方则比较喜欢用射线构图,辐射线的轴心在视觉上自然集中的作用,把我们的目光引向村落,展现村野的平远之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视觉审美也会逐渐产生变化,构图形式也随之在不断地变化。吴冠中、赵无极等现代画家的作品,构图大胆而具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今天,我们对于绘画构图的形式和类型做了一个简要的学习和了解。今后我们在绘画表现或去美术馆参观时,不妨用一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也许你对构图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第3课《版面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版面设计在生活中的实用意义,初步了解版面设计的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思考、分析、实践等系列化的学习,知晓版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运用形式美等法则,使之设计的版面主题突出、个性鲜明、图文并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版面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锻炼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个体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2学情分析

在校园生活中,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班级黑板报、主题板报的设计和制作。在活动中,他们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也使得他们有进一步了解与掌握版面设计的学习愿望。因此,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情感将会是积极的、求索的。

不过,版面设计的内容较之儿童画的学习相对枯燥些,专业性也更强些。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班级状况,以整体学生的能力为原点,调整版面学习的重难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并组织具

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能真正学有所用。

3重点难点

了解并学习版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版面设计的原创性、新颖性与视觉美感的有机融合。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合作布展初浅体验

1. 出示上一节课《学学构图》的学生作品,邀请6位学生(分为2组)分别把这些作品陈列在两块KT板上,做一个简易的“学学构图习作展”版面布置。

活动2【讲授】二、欣赏讨论渗入新知

1. 浏览“剪纸作品展”,比较并感受有设计感的作品展带来的艺术美感。

(PPT)对比赏析:

图①随意张贴且显凌乱的剪纸作品布置。

图②剪纸作品摆放整齐、工整且有些呆板。

图③作品布置化了一些心思,但缺少一定的美感。

图④以绿、黄、蓝三种底色把版面分为三部分。一些作品摆放在底边上又把三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整个版面主次分明,整体感强。

图⑤以蒙德里安《构成》为设计蓝本,其中有机地穿插安排了很多的剪纸作品。黑色的直线把版面分割成了大小不一的许多个小块面,红黄黑几个大块面增加了版面的厚重感,五颜六色的剪纸作品如大大小小的点散落在其中。点线面的组合使整个版面井然有序、统一完整又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小结:剪纸作品虽然精美,但是没有合理的展示布置却会使作品黯然失色,影响作品的效果。在生活中,成功的版面设计往往会吸引大家的眼球,使其中的内容更加具有欣赏价值。

活动3【活动】设计意图

在对比中往往容易发现问题。以三个不同风格的剪纸版面设计,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版面设计的作用,为进一步地学习版面设计知识激起积极的学习兴趣。

2. 聊聊自己以往参与的版面设计活动,交流制作心得。

3. 利用多媒体,参观生活中的版面设计。

(PPT)展示学校黑板报、橱窗宣传版面、世博会展览版面、班级评比栏等,了解版面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作用。

4. 分析版面内容的组成部分。

(PPT)引导学生浏览生活中的版面设计,发现版面内容一般是由文字和图画组成的。板书:文与图。

以一个版面为例,具体分析版面中图画与文字的组成。

文字:主题(大而醒目)、小标题、各版块文章内容(小)。

图画:报头、插图、尾花、花边。

(PPT)欣赏一组主题板报,了解构成这些版面的基本元素的作用,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依据设计的思路在版面中的运用。《剪纸作品展》没有主题和文字,但是一幅幅剪纸作品已很好地表现了版面的主题。《快乐的海洋》根据版面的需要,用花边来间隔版块,美化版面。除了美化版面之外,尾花和插图还可以用来填补版面的空白。

这些版面的组成部分,并不是在每一个版面中都必须具备的。按照设计的意图,可以重点使用某些部分。有一些版面图片多些,有些确实着重于文字。不过,赏心悦目的版面设计一般都会是图文并茂,而且主题突出、版块分明、和谐统一。

活动4【练习】三、尝试练习内化知识

1. 明确练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行我秀”主题版面设计。布置练习任务,明确设计主题,收集小组成员提供的素材

活动5【测试】师生互动

思考版面的设计构思,并请一个小组示范,师生共同完成版面设计的雏形。

(1)甄选小组成员提供的素材,确定几个小版块,列出小标题。

(2)勾画草图,确定主题“我行我秀”的大小和位置,分割版面定出个版块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小标题的位置方向。

(3)在各版块中摆放相应的作品,浏览大体效果并作调整。

(4)确定版面设计雏形。

(5)指导分工,认领任务,分头创作。

活动6【作业】四、作业展示分享创意

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版面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每个小组还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完成了一个

第4课《风景如画(一)》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赏析风景画的能力。

2.操作目标:学会运用所学技巧,将涂鸦变成美丽的风景画,表现自然的美。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体会风景之美,在绘画中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的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涂鸦,勾勒剪影的方法绘制风景画。

2.教学难点:背景色彩的搭配选择;画剪影时,构图能注意适当取舍,画出动人的风景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大师剪影作品。带领学生一同去“观光旅游”,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由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欲望。

活动2【讲授】教师示范探究技法

教师示范如何将涂鸦变成美丽的风景画。研究这些风景画是用何种形式表现的,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学生讨论。

活动3【练习】指导写生绘画实践

1.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色彩,明确作画目标。

2.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风景(不同的场景)。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其自由作画,根据画面需要,将眼前景物适当增减,力求完美动人。

活动4【活动】展示作品整理环境

展示学生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写生感受,相互观摩,让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构图新颖/表现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激发创作热情。活动5【作业】走向生活分享快乐

将自己的风景剪影作品装入镜框,或者做成挂历,美化教室或者家庭。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亲友,让学生充分享受绘画乐趣和成就感。

第5课《风景如画(二)》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装饰性风景画与写生风景画的异同,了解装饰风景画

的艺术特征他基本创作方法。

技能目标:利用各种纸质媒材,运用夸张、变形和添画点线面的装饰手法变化完成风景装饰画。

情感目标:感受装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创作自信心。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绘画方面具有一定的写实能力,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储备和欣赏水平,又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能技巧,应该是美术创作的

黄金时段。但是,由于其技能技巧正处于两不搭或青黄不接的状态,

一方面留有儿童画稚拙的痕迹,另一方面又崇尚成人画老辣的风格,

再加上知识的接纳速度远远快于技能的接受速度,造成两者的不平衡发展,即所谓的眼高手低。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拓展思路,激发兴趣,快乐地进行艺术创作。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利用点线面和色彩的搭配设计风景装饰画,

教学难点:运用各种变形手法,大胆创作,突出作品的装饰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讨论比较,导入课题

出示上节课学生的风景写生、风景创作画,让学生欣赏。

同时出示上节课的风景画作品和装饰性风景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比较。

引导学生对比欣赏,研究这两种类型的作品在形象、色彩、艺术手法等方面有和不同。

通过比较、观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在形象上,写生风景画忠实描绘景物本身的形体结构。装饰风景画不拘泥于原有物象,齐琪采用夸张、变形手法,强化景物特征。

活动2【讲授】感受与体验,自主探究

欣赏大师的作品

用学到的装饰风景画知识欣赏部分艺术大师作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他创造力。

自主探究,尝试仿画

欣赏图片,研究大师的画,总结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方法。

活动3【讲授】研究与发现,试画汇报

尝试运用大师的方法用点线面画一张简单的风景装饰画。欣赏以前学生的装饰画作品,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欣赏用彩色拼贴人作品,感受不同的创作方法。

谈谈你喜欢哪张作品,你想用什么方法创作。

活动4【讲授】构思创作,绘画表现

学生表现自己想法,进行创作

活动5【讲授】展示与交流

相互交流欣赏,说说自己的创作体会。

活动6【讲授】课后拓展

举办一次装饰风景画作品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