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57303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二、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学科,是一门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组织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们行为的能力,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科学。它研究并回答工作组织中的个体、群体行为模式是怎样的,它们之间如何互动,个性如何影响工作绩效,如何激励员工,如何适应和把握环境变化等。

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is the study of the way people interact within groups.Normally this study is applied in an attempt to create more efficient business organizations.The central idea of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s that a scientific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management of https://www.doczj.com/doc/734818111.html,anizational behavior theories are used for human resource purposes to maximize the output from individual group member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学科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与发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组织行为学案例,培养学生以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为依据,培养学生在团队建设与管理、人际沟通、领导、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跨文化沟通、学习型组织建设等组织行为学的实务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学

2.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3.从总体上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性与学科体系

4.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价值

5.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相关概念★

1.主要内容

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组织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的定义,组织行为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第二节学科形成与发展★

1.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权变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行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权变理论的核心观点

第三节学科特性与学科体系★

1.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性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性、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价值★

1.主要内容

组织有效性的四个基本观点

组织行为学研究对企业的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开放系统观点、组织学习观点、高绩效工作实践观点、利益相关者观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从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两个角度看,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哪些意义?

第五节挑战与发展趋势★

1.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发展趋势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全球化、多元化、工作-生活平衡、虚拟工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组织及其管理者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与机遇?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如何定义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经过了哪些历程?

讨论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背景下有哪些组织行为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章组织中的个体差异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个体的差异

了解个体能力、价值观的差异

理解个体人格差异

了解多元化及其管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口统计学特征、能力、价值观、人格的差异★

1.主要内容

人口统计学特征

能力:体质能力、心理能力

价值观:价值观的概念、分类

人格:概念、影响因素、人格特质及相关理论和研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人口统计学特征、能力、人格、价值观、马基雅维利主义、控制点、自尊、多元化、霍兰德工作适应性理论、五因素模型、梅耶斯-布瑞格斯人格特质问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罗克奇和施瓦茨价值观理论

把握人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掌握组织中的主要人格特质

了解人格特质理论

了解组织中的多元化及多元化的管理

第二节多元化及其管理★

1.主要内容

多元化的内涵

多元化的管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多元化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讨论互联网行为、金融行为、咨询业对从业人员不同的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马基雅维利主义在现实决策中的体现。

探讨现有组织多元化的表现,和潜在的机遇与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认知决定个体行为的因素。

掌握知觉、归因、情绪、态度与压力的基本概念、内涵与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认知决定个体行为的因素★

1.主要内容

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社会知觉及知觉偏差

归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归因的三个要素、归因错误

情绪:情绪的概念与维度、情绪智力、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态度:态度的含义与功能、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情绪、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压力:压力的本质、压力的来源、压力带来的后果、压力管理的方法、工作——家庭冲突及平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知觉、社会知觉、选择性知觉、晕轮效应、归因、情绪、情绪智力、情绪失调、态度、压力

知识点:影响知觉的因素、常见的知觉偏差、归因错误、态度的成分、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压力的来源和管理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什么是知觉、以及知觉偏差、知觉过程的控制

影响行为归因过程的三个主要因素

情绪的概念以及维度

情绪、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

促使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

压力的本质与管理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探讨心中的刻板印象:中国各地域居民,国企、民企、外企的从业人员。

烟草公司的管理者在烟草与健康之间的认知失调问题。

自我知觉理论在解释消费者行为方面的运用。

实践:

归因偏差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压力管理方法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一)目的与要求

组织中个体行为的基本类型

掌握自我效能感、胜任力、工作满意度、工作幸福感、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工作—家庭冲突的内涵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我效能感、胜任力★

1.主要内容

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胜任力分类

胜任力模型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自我效能感、胜任力

知识点: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胜任力的内涵与理论

第二节工作满意度、工作幸福感、组织公民行为★

1.主要内容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行为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组织管理中工作幸福感的培养途径

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组织公民行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工作满意度、工作幸福感、组织公民行为

知识点: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组织管理中工作幸福感的培养途径、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工作满意度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

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和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组织承诺、心理契约、组织支持感★

1.主要内容

组织承诺的基本成分

组织管理中的组织承诺

影响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因素

组织支持感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契约的内容及类型

心理契约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组织承诺、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

知识点:组织承诺的基本成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因素、心理契约的构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组织承诺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

组织支持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契约的类型

第四节工作-家庭冲突★

1.主要内容

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

对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与组织响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工作—家庭冲突

知识点: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法

提升工作满意度的途径

我国企业是如何鼓励组织公民行为的

组织支持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个人和组织可以分别如何促进工作-家族平衡

实践:

设定某一个岗位,讨论其胜任力的具体模型

如何在一个小组中,提高成员合作过程中的幸福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章激励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激励的概念与过程

掌握三类激励理论

了解各种理论的适用性

了解激励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激励概述★

1.主要内容

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过程

激励理论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激励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激励理论的分类

第二节激励理论★

1.主要内容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调整型激励理论

综合激励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

知识点: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ERG理论的基本观点、双因素理论基本观点、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强化理论、波特尔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和运用

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和运用

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运用

综合型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对实践的意义

第三节激励在实践中的应用★

1.主要内容

激励的应用原则

激励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激励的应用原则、激励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实践中的激励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用期望理论来解释,在暴风雪的日子里为什么有些员工回去上班,而有些员工刚不愿出门

期望理论在预测个体的工作努力和行为方面有什么局限性?

实践:

不公平可能出现在教室里,也可能出现在工作岗位上。简述一个你曾遇到过的不公平的经历,用公平理论分析这个经历。

激励理论的应用实践方法中,对哪种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六章群体行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群体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群体行为的动态特性

了解群体发展与群体互动

理解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差异

理解社群

了解社会网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的概念及分类★

1.主要内容

群体的定义

群体的组成要素

群体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群体

知识点:群体的功能、群体的组成要素、群体的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群体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群体属性、行为特性、发展、群体互动、决策★

1.主要内容

群体属性:角色、规范、地位、规模、成员结构

群体行为特性:群体压力、群体士气、群体凝聚力

群体发展:群体动力模型、群体发展五个阶段模型

群体互动:群体内互动、群体间互动

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技术、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比较、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角色、角色知觉、角色期待、规范、群体从众性、去个性化、群体士气、群体凝聚力、协同效应、社会促进效应、社会致弱效应、社会标准化效应、群体思维、群体转移

知识点:群体规范形成的四种主要方式、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影响群体间互动的8个因素、群体间互动的管理方法、群体决策技术、群体决策相比于个体决策的优缺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群体的结构

群体的行为特征

群体的发展阶段与群体互动

群体决策的特征以及群体决策的方法

第三节社群、社会网络

1.主要内容

社会的概念及特征

社会群的分类

网络虚拟社群

品牌社群

社会网络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虚拟社群、品牌社群

知识点:网络虚拟社群的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社群

了解社会网络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群体之间互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根据你的实际体会列出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排序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回顾你所处群体中所出现的各种互动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实践:

描述在群体中你所扮演的角色及所面临的角色冲突,你是如何处理这些冲突的?

你所属不同群体之间凝聚力的高低差异的原因。

描述最近你参加过的集体决策过程,分析用什么样的方法改进决策质量。(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七章团队管理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团队以及团队与群体的差异

熟悉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掌握团队效能

了解团队面临的挑战

了解创业团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1.主要内容

认识团队:团队的含义、特征、团队与群体、团队与科层结构

团队的形成及分类:团队的发展阶段、团队的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团队、群体、虚拟团队

知识点:团队的特征、团队与群体的区别、团队与科层结构对比优势、团队

发展阶段划分、团队的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团队的特征与团队类型

团队与群体的关系

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团队效能★

1.主要内容

团队效能的定义

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团队效能

知识点: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团队效能的定义

影响团队效能的因素

第三节团队管理与评估、团队面临的挑战★

1.主要内容

团队管理与评估:团队管理的途径、对团队管理的评估团队面临的挑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社会惰化、搭便车

知识点:团队行为曲线、团队面临的挑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塑造高效的团队

团队面临的挑战,解释社会惰化、“搭便车”问题

第四节创业团队

1.主要内容

创业团队的组建

创业团队的分类

创业团队中合作与冲突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创业团队

知识点:创业团队的分类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如何区别团队与群体?

团队发展的阶段是怎样的?请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研讨您身边的高效团队特征。

结合平时参加的各种团队活动,分析团队管理面临着的挑战。

实践:

创业团队有别于一般团队,请谈谈你认为哪些因素是创业团队最需要具备的?

对于像罗辑思维这样的自我管理型团队,如何实现团队的有效管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八章领导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领导概念及权力的来源

掌握特质、行为和权变三类领导理论及其应用

了解魅力领导理论、变革领导理论、诚信领导理论、柔性领导理论

了解“互联网+”与“新生代”背景下领导理论变化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领导概述★

1.主要内容

什么是领导:领导的含义、领导与管理、领导者与追随者

领导权力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领导、领导者、领导权力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领导的含义,把握领导和管理、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关系

领导权力的相关内容

第二节领导理论★

1.主要内容

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

当代的领导理论

领导理论的新趋势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定规维度、关怀维度、魅力型领导、交易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服务型领导理论、共享型领导理论

知识点:领导特质理论、领导作风理论、管理方格理论、菲德勒权变理论、情境领导模型、路径—目标理论、“互联网+”和“新生代”背景下领导发展新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领导特质理论

掌握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了解当代的领导理论及领导理论新发展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结合实际,谈谈您身边的领导者与追随者,他们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研讨领导是否天生的?

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分析情境因素跟领导风格的关系?

领导魅力来源于何处?

结合时代背景,讨论未来领导理论发展可能的趋势是怎么样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九章沟通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沟通的概念

了解沟通的分类

理解互联网时代的沟通

掌握组织沟通障碍及改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沟通的概念及分类★

1.主要内容

沟通的概念:沟通的定义、沟通的过程

沟通的分类: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沟通、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知识点:沟通过程、戴伟斯的“沟通过程模式”、沟通的分类、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沟通的概念,理解沟通的实质和沟通过程的模型

理解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第二节互联网时代的沟通★

1.主要内容

网络沟通的方式

网络对沟通的影响

网络沟通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网络沟通

知识点:网络沟通方式及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互联网对沟通产生的影响

第三节组织沟通障碍及改善★

1.主要内容

组织沟通障碍

改善管理沟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沟通障碍

知识点:组织沟通障碍的原因、改善管理沟通的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找出生活中的一个沟通例子,用沟通过程模型进行分析。

五种正式沟通的网络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

互联网对您生活中的沟通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如何理解网络沟通的消极影响?

实践:

您是否在组织中遇到过沟通障碍的问题?您是如何处理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章冲突与冲突管理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冲突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理解冲突产生的根源

熟悉冲突分析模式

掌握冲突管理的原则与策略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冲突的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

冲突的概念、特征

冲突的类型

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的区别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冲突、建设性冲突、破坏性冲突、目标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程序冲突、关系型冲突

知识点:冲突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冲突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理解冲突的传统观点、人际关系观点和相互作用观点的差异。

第二节冲突产生的根源及冲突分析模式★

1.主要内容

杜布林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纳尔逊和奎克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罗宾斯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庞迪的冲突分析模式

罗宾斯的冲突过程分析

杜布林的系统分析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知识点: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分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冲突产生的根源

掌握对冲突进行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冲突管理★

1.主要内容

冲突管理原则

冲突管理策略

如何引发建设性冲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竞争策略、回避策略、妥协策略、迁就策略、合作策略

知识点:冲突管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有效管理冲突。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举出两个冲突例子来分析它们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中性的?

“参与是一种发现差异并解决冲突的有效办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原因。

冲突的过程模型中包含了哪些要素?试根据你的亲身经验举例说明。

分别举例说明你在何种场合下,会选择回避、缓和、压制、妥协或者正视的

冲突处理方式。

实践:

管理者如何在其部门激发适度的建设性冲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一章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组织及组织理论

掌握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理解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了解组织形态变化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理论★

1.主要内容

古典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组织

知识点:组织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熟悉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组织结构及设计、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1.主要内容

组织结构及设计:工作专门化、部门化、管理幅度和组织层次、命令链与命令统一性、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环境、技术、组织规模、战略、文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知识点:组织结构及设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组织结构设计中六个基本要素

掌握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第三节组织结构形式及变化趋势★

组织结构形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制、事业部结构、矩阵结构、超事业部结构、团队结构

组织形态变化的趋势:扁平化、去中心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无边界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直线结构、直线职能制、事业部结构、矩阵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去中心化、柔性化组织结构、网络化、虚拟组织、无边界组织知识点:组织结构形式、组织形态变化的趋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常见组织结构的形式、主要特征、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了解组织形态演变的趋势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请解释组织结构的基本分析维度有哪些?

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会怎样影响组织结构的特征?

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形式各自适合什么样的情况?

全球化背景下组织形态演变的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组织变革的概念及动因

掌握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

熟悉组织变革的类型、层次、方法和实施模式

掌握组织发展的概念、机制与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变革概述★

1.主要内容

组织变革的概念

组织变革的动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动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

第二节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

组织变革阻力的来源

消除变革阻力的措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变革阻力来源、消除变革阻力的措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组织变革的阻力和解决办法;

第三节组织变革的类型、实施模式及组织变革能力★

1.主要内容

组织变革的类型和实施模式:组织变革的类型、组织变革的实施模式

组织变革能力:组织变革能力的开发、组织变革能力开发的主导者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变革的类型、组织变革的实施模式、组织变革能力的开发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如何实施组织变革以及变革的类型

了解组织变革能力及其开发

第四节组织发展★

1.主要内容

组织发展的概念

组织发展的条件

组织发展的推行者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发展、组织发展与组织变革的关系、组织发展的条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组织是如何发展的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结合实例谈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分别有哪些?如何应对这些阻力?

一个著名的组织理论家说:“组织变革的压力源自环境,保持稳定的压力来自于组织内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你认为组织成员会更加抵制下面哪种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技术变革、管理制度变革、人员变革、组织物理环境的变革?为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三章组织文化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组织文化内涵与功能

掌握组织文化理论

了解组织文化建设实践

理解互联网下的组织文化

理解跨文化下的组织行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文化内涵与功能★

1.主要内容

组织文化的含义

组织文化的层次

组织文化的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文化、价值观、基本假设、组织文化的层次、组织文化的功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组织文化的定义;

了解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二节组织文化理论★

1.主要内容

迪尔和肯尼迪的组织文化因素理论

帕斯卡尔、阿索斯和麦肯锡的7s管理框架

威廉?大内的Z理论

彼得斯和沃特曼的革新性文化理论

柯林斯的卓越组织的文化特质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文化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组织文化的理论

第三节组织文化建设★

1.主要内容

组织文化的创建

组织社会化与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维系

组织文化塑造的误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社会化、组织文化的创建、组织文化的维系、组织文化塑造的误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组织文化的创建和维系

第四节跨文化下的组织行为

1.主要内容

跨文化的时代背景

跨文化的界定

跨文化管理理论

跨文化管理的实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理论、跨文化管理的实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跨文化下的组织行为及跨文化管理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

解释沙因的组织文化三层次。

组织文化有其积极功能,但也存在其消极功能,其中消极功能之一可能会限制组织中个人的创造性,你认为如何处理好组织文化和个人创新精神的关系?

实践:

组织管理者对组织文化的形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显然不是无限的,管理者在设计自身组织文化的时候,除了自身的理想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四章组织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

了解知识管理的流派

了解组织记忆与组织遗忘

组织学习的概念、类型与过程

了解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知识管理★

1.主要内容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的核心和目标

知识管理的流派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知识管理

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一二三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这体现了人的行为的(可控性) 2.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价值观) 3.下列价值观中,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是(最大利润价值观)4.个体在群体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他以以下哪一方面的意见作为定向的标准(群体) 5.组织内部职工个人的工作职业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向核心的变动) 6. 要开发一个企业、单位、部门或他们之中某个人的创造力,要顺利地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首先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富于创造精神) 7.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的阶段是(震荡阶段) 8.整个社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 经济组织系统) 9.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如果群体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大群体比小群体表现得好)。 10.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以下方面的适应(人际关系) 11.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领导者对工作和人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认为员工利益与组织目标是相容的领导类型是(团队式管理) 12.事业生涯的设计和事业生涯开发两个概念的关系是(有时有重要区别) 13.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 14.人的最基本或最一般的能力是(智力) 15.按照霍兰德的“个性定向”理论,适合从事沉思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属于(调查研究型) 16.日本组织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 17.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18.造成不公平感的真正问题在于(收入差距的不合理) 1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的阶段是(有所作为阶段) 20.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的人,其气质类型为(多血质) 21.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的沟通形式或网络有四种,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集束式) 22.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决策法制化) 23.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第三层次是(组织) 24.有效落实计划的基本要求是(良好的评价管理) 25.以下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期望理论) 2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27.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28.提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的是(霍兰德) 29.提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的著名心理学家是(薛恩) 30.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具有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形成阶段) 31.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感受到满足,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3.行为:行为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4.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5.案例研究法:就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6.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7.心理测验法: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人的个性、动机、价值观等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 8.问卷调查法: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9.信度:指的是可靠性程度,通过某项测试所得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0.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特点: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1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特点:比感觉高一级,比感觉更全面深刻)。 13.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1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5.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6.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7.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8.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 19.工作参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20.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性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21.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性。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人事心理学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A.四个步骤B.五个步骤C.六个步骤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B.动机C.态度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A.系统性B.有用性C.社会性D.差异性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开发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决策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群体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B.霍曼斯C.韦伯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A.运用层次等级B.设立特别工作组C.构建规则与程序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A.奖罚权B.专长权C.资源控制权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 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个案研究法 2.气质 3.群体 4.组织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备选芦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B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3.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4.某公司年终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o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B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6.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 D )。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7.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屈于什么类型( D ) A.专权独裁式 B.温和独裁式 C.协商式 D.参与式 8.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 D )。 A.分化一整合组织结构 B.项目组织设计 C.距阵式组织设计 D.自由型组织结构 9.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C )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组织行为学》作业三答案

《组织行为学》作业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只有偶尔的奖励是( )领导方式. A.专制方式 B.民主方式 C.放任自流方式 D.协商式 A 2.通晓马列主义.了解社会科学方面知识.比较精通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及熟悉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是领导者( )素质. A.政治素质 B.能力素质 C.知识素质 D.身心素质 C 3.领导者能积极发掘人才,善于培养和使用人才,并且创造条件发挥组织内每个人专长的能力是( ). A.决断能力 B.人际交往能力 C.组织指挥能力 D.知人善任能力 D 4.一般正常人都会从不成熟到趋于成熟,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日益成熟的倾向,但能达到完全成熟的人是( ). A.大多数人 B.极少数人 C.一半人 D.所有人 B 二、多项选择题 1.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 ). A.政治素质 B.知识素质 C.协调素质 D.能力素质 E.身心素质 ABDE 2.勒温认为存在着( )的领导工作方式. A.专制方式 B.协商方式 C.民主方式 D.独立方式 E.放任自流方式 ACE 3.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 ).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 C.上下级的关系 D.个性结构 E.环境结构 ABC 4.做好领导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权责利一致的原则 B.民主公开的原则 C.统一领导的原则 D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E.能级相符的原则 ABCDE 5.领导者的权威是由( )因素构成的 A.品格 B.才能 C.知识 D.情感 E.地位 ABCDE 三、问答题 1、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1)职位权力。职位权利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配程度。有了明确和相当大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才能更易博得他人的真诚的追随。(2)任务结构。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当任务明确,每个人都能对任务负责,则领导者对工作质量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9年自考】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 组织行为学 课程代码:00152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单选、简答]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多选、简答]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单选、多选]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中人的心里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又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和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多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对它有主要贡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单选、简答]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泰勒、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法约尔、韦伯等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权变学派:费德勒、豪斯、赫西、布兰查德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单选、简答] [单选]组织行为学家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六个步骤: (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材料;(3)形成假设;(4)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5)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6)解释研究结论。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单选、简答]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2)调查法。调查法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3)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5)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 (6)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特征,因而信度和效度较高。

组织行为学测试题

《组织行为学》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道问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3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4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 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 5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 A自我B本我C超我 6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荣格B阿德勒C麦迪D弗洛依德 7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 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 C天才D才能 8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 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中间型 9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 10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 A梅奥B马斯洛C赫兹伯格D泰罗 11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洛B赫兹伯格 C麦克利兰D波特 12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D生理需要 13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14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6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 卷及答案】 0152 全国2016年1月自考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行为特点具有(b) a.系统性 b.可控性 c.静态性 d.单样性 2.最早提出“组织科学”这一概念的是(c)a.莱维特 b.梅奥 c.维 卡d.泰勒 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d)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 4.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关系的(a) a.知觉 b.态度 c.观 念d.价值观 5.“效率就是生命”是一种(c ) 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社会价值观 d.集体价值观 6.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行为的特点的是( d )

a.主动性 b.适应性 c.有用性 d.独特性 7.把性格划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其分类的依据是(b) a.某种倾向性 b.人的行为模式 c.何种心理机能占优 势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8.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c) 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 c.中间阶 段 d.最后阶段 9.冲突较多,不太容易随机应变的群体是(d)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同质群 体d.异质群体 10.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a) a.通道 b.工具 c.情 境d.路线11.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 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 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 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 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 12.人们见面的次数越多、越熟悉,越可能相互喜欢。这个结论的得出者是(d) a.伦林 b.扎琼克 c.费斯廷 格 d.奥斯卡普 1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c) a.联营式关系 b.顺序式关系 c.互惠式关系 d.协作式关系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三

三、名词解释 1.激励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段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2.自我实现这是马斯洛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指的是一种使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欲望。 3.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处理不当或者说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会导致职工的不满。甚至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反之,这类因素处理得当,能防止工人产生不满情绪。但不能使职工有更高的积极性。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上作现状的作用,为此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4.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由于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大的努力,所以称之谓激励因素。 5.期望值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效价效价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 7.挫折挫折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8.强化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激励的过程。 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就是一个激励过程,通过有意识地设置需要,使被激励的人产生动机,进而引起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般而言,生存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物质方面的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较高恳次的、精神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前,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强度不会很大,更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赫兹伯格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不同,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的情绪。保健因素改善后,人们的不满情绪会消除,并不会导致积极后果。而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4.管理上如何应用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最新00152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本科重点126道简答题

绪论(7) 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有以下5点: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全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2、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容有哪些? 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 3、简述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容与目的。(2018.04) 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人提供理论依据。 4、简述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容与目的。(2018.10) 答: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5、简述组织行为研究的主要容与目的。 答:组织研究的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其目的在于分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待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6、简述领导行为研究的主要容与目的。 答: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发挥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7、简述常用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 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15) 1、简述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含义以及管理措施

自考组织行为学多项选择题

自考组织行为学多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1.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E)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 1.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 1.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 1.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ABCDE)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 1.5.心理学中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AB) A.人事心理学B.工程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

1.6.下面选项中属于人的行为的特点有(ABCD) A.使用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可控性E.行为交叉性 1.7.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为(AD) A.多学科相交叉性B.多学科相交切性C.多层次相交叉性D.多层次相交切性E.多学科相平行性 1.8.从微观和宏观、理论和应用这两个方面,能够把组织行为学划分成如下的组成部分(ABCD) A.组织行为B.组织理论C.组织发展D.人事管理E.组织变革 1.9,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因素包括(ABCDE) A.人的生理因素B.组织的结构和组织文化C.人的心理因素D.人的文化教育程度E.国内。国际经济大环境

1.10.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ABCDE) A.提高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B.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C.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D.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E.改进组织的绩效考评体系 2.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E)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2.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CDE) A.调查法B.面谈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 2.3.X理论认为(ABC) A.人生来就是懒惰的B.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C.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不能自我约束D.社交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激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与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就是()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 5、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就是()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就是()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7、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就是() A、系统性 B、有用性 C、社会性 D、管理性 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 A、意识 B、价值观 C、行为 D、知觉 9、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就是() A、正式群体 B、任务群体 C、命令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0、从个体的角度瞧,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 A、规定 B、瞧法 C、期望 D、依赖 11、对处理日常性事务的工作,最适合的沟通网络形式就是() A、轮式 B、Y式 C、链式 D、全方位式 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她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 A、社会惰化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就是() A、韦伯 B、霍曼斯 C、莫里诺 D、阿西 14、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些需要一般可以分为()

2017年10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52)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激励是【 B 】 A.外在激励 B.内在激励 C.荣誉激励 D.目标激励 2.在赫尔的内驱力理论中,情境是【 B 】 A.原始性内驱力B.继发性内驱力 C.社会性内驱力 D.群体性内驱力 3.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 A 】 A.需要 B.动机 C.目的 D.行为 4.在个性心理中,有“好坏之分”的是【 C 】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情绪 5.在员工一组织关系中,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C 】 A.经济合同 B.社会规范 C.心理契约 D.价值观 6.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称之为【 B 】 A.社会惰化B.社会促进作用 C.从众 D.刻板印象 7.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者和群体之间正式关系的是【 D 】 A.人事结构 B.奖惩结果 C.群体结构D.职权结构 8.从众行为源于群体的 A.规范 B.制度C.压力 D.环境 9.当我们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协调筛选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A.链式 B.轮式 C.环式D.倒Y式 10.网络时代最显著的沟通特征是沟通方式的【 A 】 A.扁平化 B.高耸化 C.社会化 D.人性化 11.人们通过自己所说的词语直接传达信息,并不需要考虑谈话的背景。这种背景属于【 A 】 A.低文化背景 B.中文化背景 C.高文化背景 D.任何背景 12.管理者应当使组织保持适当的冲突水平,限制破坏性冲突,促进建设性冲突,这种观念属于【 C 】 A.传统观念 B.人际关系观念 C.相互作用观念 D.经济人观念 13.正式组织内部行使不同职能的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冲突,这是【 C 】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

第1题、单项选择题 1.面谈法属于下面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哪种研究方法? (B)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2.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B)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忘我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A)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6.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C)。 A. 能力低下 B. 一般能力 C.天才 D. 才能 7.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干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C)。 A.很高 B.很低 C.可能高也可能低 D.不高也不低 8.有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C)。 A.情绪型 B.理智型 C.意志型 D.独立性格型 9.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 A.惩罚 B.正强化 C. 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10.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1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B)。 A. 梅奥 B. 马斯洛 C.赫兹伯格 D.泰罗 12.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很不合理,因为自己与B做出的贡献是一样大的。那么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 A. 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13.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C)理论。 A.需要层次 B.成就需要 C.ERG理论 D.双因素 14.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1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B)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16.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B)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 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组织行为学试卷及答案

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6 /2007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考试性质:考试试卷类型:A 考试班级:工商0401、人力0401—04 考试方法:闭卷命题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B 4.B 5.C 6.A 7.B 8.A 9.B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 B 17.B 18.B 19.D 20.D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答题要点: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力 一般能力是指任一活动都要具备的能力,通常指智力;(2分) 特殊能力是指某一具体活动要求具备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2分) 创造力是指个体产生独特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2分) 2.答题要点:⑴报酬结构。公平、合理的报酬制度是员工满意的关键因素。⑵工作内容。一般来说,员工喜欢具有挑战性的、自己感兴趣的工作。⑶人际关系。友好、合作的同事关系是员工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⑷事业发展。员工喜欢有机会晋升与发展的组织和工作。⑸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条件是影响员工满意的重要因素。⑹管理状况。组织的管理状况也是员工满意与否的关键因素。⑺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如果与职位、组织文化不匹配,也容易滋生不满。(答出一项因素得2分,答出3项及3项以上以上得6分。) 3.答题要点:⑴晕轮效应。当知觉者对个人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2分) ⑵首因效应。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2分) ⑶宽大效应。是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是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2分)

组织行为学 3

名词解释 1、社会知觉;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团体特性的知觉。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2、人际洞察力: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动机、个性、行为及其原因的正确认识与准确判断。人际洞察力所涉及的过程包括选择性编码、选择性合并和选择性比较三个过程。 3、职业承诺:指由于个体对特定职业或专业的认同和情感依赖,对职业或专业的投入和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而导致的不远变更职业或专业的程度,简单来讲,职业承诺就是个体对职业的忠诚。 4、心理契约:员工与组织双方在相互关系中己方要为对方担负什么责任义务,同事对方要为己方担负什么责任以为的主观约定,是雇佣双方或老子双方关于双边关系中相互责任义务的主管信念。 5、群体规范: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群体规范有正式规定的但大部分是在群体中自发形成的。 6、群体动力:指左右和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主要力量,主要内容包括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等。 7、人际冲突:人际冲突是指人们知觉到的一种价值观或目标上的矛盾状态,并伴有故意阻碍对手取得成功的行为以及情绪上的敌意。 8、权力:指个人或群体影响或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 9、政治行为:那些不是由组织正式角色所要求的,但又影响或试图影响组织中利害分配的10、活动印象管理: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过程,简称IM。凡在交往过程中行为者选择一定的装束、适当的言辞举止、得体的表情或态度,以致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这些都是所谓的“印象管理”11、组织文化: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体意识,表现为组织的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 12、组织公民行为:指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上位得到明确的或直接的确认,但就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整体运转成效的行为总和。 填空 1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组织行为学学科形成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作为独立的学科。 2、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 3、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一边应用这些只是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与组织行为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管理学、社会科学、行为科 学。 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 题;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5、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问卷包括 两种价值观类型:终极价值观和 工具价值观 6、经营管理价值观是对经营管 理好坏的总的看法和评价。 7、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强调了个体通过自我意识调节达 到认知平衡,海德的平衡理论更 着重于人际关系对认知平衡的影 响 8、影响员工态度转变有两个方 面的因素,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 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际影响、 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文化 等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员工 的认知、需要、个星星心理特征 等因素。 9、组织将承诺划分为三个纬度: 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 10、影响组织承诺水平的个体特 征来源可分3类:年龄和工作年 限、性别、婚姻。 11、Rousseau提出心理契约的两 位结构:交易契约、关系契约。 12、改善群体决策的主要目的在 于提高群体决策的速度、决策质 量和认可水平。 13、提高工作有效性的方法:增 加自我表露的程度、提高反馈程 度。 14、权力对下级的影响带有强制 性和不可抗拒性。 15、组织中政治行为的发生的原 因往往可以从组织情况和员工个 体特征两个主要角度来进行考 察。 16、防御性行为依其目标可以分 为下面两类:避免行动、避免受 责。 17、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 括社会文化背景、组织创业者和 领导者的素质、组织成员的素质。 18、组织公民行为具有3方面的 特点:自愿自发、组织中正式的 报酬系统未作明确规定、行为总 和的累积效应。 简答题 1、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1、 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 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革 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魔石、 干预理论以及变革代理人的角 色。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领 导行为研究,先后出现了种重领 导理论。2、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 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行为学更 加关注研究管理者决策、技术创 新和员工适应中必须具备的胜任 素质,更加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和 开发人力资源。3、组织行为学研 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研究领域 已突破传统框架。涉及管理培训 与发展、工业业绩评价、管理决 策、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跨文 化比较等新领域。4、组织行为学 研究出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 之外组织行为学越来越重视有关 工作满意度、雇员安全与健康、 组织文化、组织承诺、心理契约、 压力管理、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工作--家庭平衡等方面的研究。 2、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 区别: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 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 同,前者主要研究对象是组织中 人的外在、可观测、可开发的行 为,而后者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 人的心理(包括外在、可观测、 可开发的行为,也包括内在的甚 至是不可观测、不可开发的行为, 如思维、本能)。由此决定了组织 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更为具体、直 观、实用,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成果则比较抽象、隐晦、和理论 化。 3、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①把员工需要同企业目标有机结 合起来,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需 要。②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 使其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 及对企业的归属感。③鼓励员工 提出合理的建议,管理人员帮助 实现,以满足员工的自我成就感。 4、增强组织承诺的方法:①严守 员工的第一的价值观。聘用合适 的管理者,实践员工第一的价值 观。②明确你的任务并传达任务。 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思想体系。是 这些任务和思想体系就有魅力; 实行给予价值观的雇佣政策;着 重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知道和培 训;建立传统。 ④营造一种社区感。简历起以价 值观为基础的统一性;达成分享 和类似分享的其他方式;重视互 助作用、交叉利用和团队合作; 把上述几个部分结合起来。⑤支 持员工发挥咱。坚持付诸实践; 提供第一年的工作挑战;丰富化 和授权;内部今生;提升发展活 动;提供给员工股票而不需要抵 押。 5、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实践影响 深远:①工作扩大化是指只向工 人提供更多同样的工作。②工作 丰富化是指通过“垂直”的工作 扩展,工人对更大范围工作的控 制,意味着更多的技能,就必须 给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③工作 轮换制主要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 内轮换一箱新工作,使其不会对 工作产生厌倦感。通过工作扩大 化、工作丰富化和工作轮换制的 实行,员工的缺勤、早退及辞职 现象大卫减少。 6、对员工进行激励时,管理者需 要做好如下五项工作:①发现员 工重视的报酬或奖励是什么。② 根据组织目标,明确期望出现的 员工行为。③确保绩效目标可以 达到,确保期望的技校与报仇之 间的联系是直接的、清晰的和明 确的。④确保对员工没有冲突的 期望⑤确保奖励或报酬的差距或 变化幅度是巨大的。 7、构建有效的激励系统:第一 步,列举企业先有的各种激励方 法。第二步:对这些激励方法的 有效性进行评估。第三部,根据 评估结果,将这些激励方法分为 三类:可继续使用、须修订后继 续使用、停止使用的激励方法。 第四步,对须修订后继续实用的 激励方法进行讨论和修订,并重 新公布使用。第五步,从企业内 部或者外部了解和学习一些现金 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对他们进行 讨论和评估,筛选出可以借鉴的 激励方法。第六步,新的激励方 法试行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评 估,重复前面的步骤。 8、群体决策的优缺点:A优①集 体审议和判断,可产生数量较多 的方案,有可能是备选反感的正 确程度和满意度提高。集体讨论, 可相互启发和综合各成员的各种 不同的专门知识和经验,能从多 方面对各宗反感进行完备细致的 分析,提高决策质量②有利于组 织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协调各 宗只能,增强各部门的合作③群 体成员如果是由各不同李毅集团 或群体的成员组成时,可激发其 参与和实施决策的积极性,还可 协调各方的意见和分歧。④决策 群体是权力有所分散,消除独裁 现象,使决策更加民主。B缺① 耗时费钱②在最小共同基础上的 妥协,形成决策的折中性。③权 力和责任的分离④少数人的专制 9、滋生政治行为的组织特征:① 组织信任度低②角色模糊③不明 确的绩效评估系统④非得即失的 零和报酬分配体系⑤民主化决策 ⑥以高压手段追求高绩效。⑦自 私自利的高层管理者。 10、获取权力的途径和策略:① 同有权势的人建立联盟②笼络或 消灭③离间分裂④控制重要讯息 ⑤今早表现你自己⑥累计和利用 “施恩图报”⑦循序渐进⑧事情 在变好之前必须先变坏⑨谨慎纳 谏 11、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①激 励功能②凝聚功能③导向功能④ 规范功能⑤协调功能 12、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①作 为组织运行的润滑剂,组织公民 行为有助于减少人际矛盾和冲突 ②资源合作行为能够是组织更有 效地利用资源,优化资源结构, 降低资源投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 资源争夺,减少对纯粹给予维护 功能的有限资源的需求③能够促 进同事和管理者的生产效率的提 高④能够有效的协调团队成员与 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⑤能够穿件 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吸引 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 案例分析: 一、麦克利兰:1、权力需要:权 力需要是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 望。2、归属需要:指建立友好和 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欲望。3成就需 要:追求卓越以实现目标的内驱 力。 二、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对自 己报仇的直觉和比较锁引起的认 知纸条,导致当时人的心理失衡, 即不公平感和心里紧张。为消除 这种紧张,当事人会采取某种行 动,以恢复心理平衡。人在感到 不公平时会有如下6种可能出现 的情况选择:①改变自己的投入。 ②改变自己的产出③改变自我认 知④改变对他人的看法⑤选择另 一个不同的比较对象⑥抱怨。情 绪衰竭甚至离职 管理者如何运用公平理论:①建 立按劳分配的报酬体系②确保薪 酬政策的内部一致性③做到男女 同工同酬④保持本组织薪酬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