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_中考历史

初中历史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_中考历史

初中历史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_中考历史
初中历史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_中考历史

初中历史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_中考历

.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怅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农业,发展科技、教育。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强调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规党法,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典例题

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政策的提出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实行义务教育

D

随着两艘船身漆黑的战舰驶入日本的江户湾,日本的国门被打开了。最早打开日本国门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荷兰

D.法国A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 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 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可一拥而上,造成窝工和浪费。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全会讨论和原则同意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建议国务院修改后提交五届人大讨论通过。会议认为,这个计划安排是积极的可行的。 二、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全会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必须加以改革。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减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尽快把农业搞上去 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具体措施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障,不允许无偿调用和占有生产队的劳力、资金、产品和物资;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此刻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相关阅读】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 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务必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务必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理解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群众领导。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其中包括关于1959年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等人的错误批判和错误结论、关于薄一波等 61人案件、关于反击右倾翻案风和的错误文件,以及对邓小平1975年工作的评价。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务必永远废止。 全会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超实用!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超实用! 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2.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4.近现代,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 1840—1842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5.《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 元(单位不是两) 6.近代,使北京沦陷的事件: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矛头对准中国。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 9.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10.1862年,在慈溪(注意错别字)的战斗中,击毙了华尔。 1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联系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走上 对外侵略夸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12.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 洋务运动的破产。 1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影响: ①侵略者以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侵 略需求。 ②防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最能体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水准” 14.《马关条约》中增辟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15.《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 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6.1787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881年,签订 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洋务运动的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不是 鸦片战争后)。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意义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 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 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可一拥而上,造成窝工和浪费。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全会讨论和原则同意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建议国务院修改后提交五届人大讨论通过。会议认为,这个计划安排是积极的可行的。 二、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全会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必须加以改革。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减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尽快把农业搞上去 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具体措施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障,不允许无偿调用和占有生产队的劳力、资金、产品和物资;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端正了全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实际上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主要功绩,一是重新确定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 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决定健全党规党法,恢复被取消多年的纪律检查机构,重新成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明确指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各种决策,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正反两方面

历史中考复习知识梳理方法及策略

历史中考复习知识梳理方法及策略 对于一年一度的中考复习,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我们老师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从现在得到的信息看,今年中考历史涉及范围仍然很广,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和重庆历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一共涉及48课的内容,识记量大。尤其是面对开卷考试这样的形势,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已不现实,但如果不记忆又无法适应考试,毕竟“记忆是理解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避免学生手“懒”的弊病,尽可能让学生多记忆,力求复习收到实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各学校都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复习方式、方法和策略。 历史中考复习一般分三轮,即基础知识梳理、专题复习、综合复习及练习。第一轮基础知识梳理,安排八周时间,大概20课时。每节课复习2-3课内容为宜,内容的选择,建议以主题或是相关联知识为依据。专题复习大概安排三周时间,综合复习及练习安排两周时间。 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交流的是如何进行三轮复习中的第一轮复习,即基础知识的梳理。这个环节我们从本周开始,大概需要八周时间。做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转变观念,纠正误区 提及开卷考试,不少老师和学生都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开卷考就是翻书抄,答案在教材或资料中都能找到,因此就没必要记忆,抄得多就考得好。所以,历史中考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其实我们都清楚,开卷考试并不是意味着要降低中考的要求和水平,更不是要弱化历史学科考试的功能。与闭卷考试相比,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正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但靠说教改变学生的观念,效果不会太好。因此,在正式复习前,我们以开卷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一套中考试题,让学生对开卷考试有了直观的感受,认识到开卷考试绝不等于抄书比赛。也会体会到,如果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考试时,头脑空空,思考空空,连抄书都无从下手,导致试题答案不准确,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试卷,更谈不上取得好成

冀教河北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

冀教河北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 政治、经济、思想近代中国 1. 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2. 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 ①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②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 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5.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4)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4)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 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2.西晋灭亡:32020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很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很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宁波日报/2008年/12月/22日/第B01版 学苑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从理论的视角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省委宣传部于波 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有科学理论素养的党。理论是党的旗帜、生命和灵魂,理论上成熟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基础和标志,理论思维之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性质及其实践结果。所以估量我们党的每一次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要特别关注它在理论方面有无建树,作出了什么新的贡献。评价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当然也应该如此。 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因为:它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即它要开始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它又是一次巨大的理论飞跃,即它要开始实现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极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一个新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基础,开启先河。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设前提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毛泽东曾经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他正是根据这条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引向胜利。其理论成果是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最初一段时间,他仍然坚持这条思想路线,于1956年4月和1957年2月先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光辉著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道路作了许多有益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不幸的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左”的错误的认识根源,就在于抛开了他一贯倡导和践行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背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陷入了主观唯心的思想误区和政策误区,实践中导致严重后果,直至造成“文化大革命”这场巨大灾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也因此受挫,出现停滞甚至一定程度的倒退。 1976年毛泽东逝世、粉碎“四人帮”和1977年十一大宣布结束“文化大革命”后,由于长期以来受“句句是真理”的束缚,又由于受当时“两个凡是”的禁锢,全党上下处于严重的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不改变这种状态,党和国家的工作只能踯躅徘徊,趑趄不前。1978年5月引发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大讨论从政治的角度和高度重新审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常识性命题,实质是通过解放思想,明辨党在思想路线上的大是大非。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鉴于过去20年“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以及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暴露出来的分歧和党内思想僵化半僵化的现状,理所当然地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放在首位。在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为解决这个问题确定基调,指明方向。它的要点是:其一,重新阐发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把实事求是从通常认为的党风文风问题,提到无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中国的社会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中国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主要包括教育事业、科技事业、文化事业、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建设、旅游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是社会事业最主要的特征。 一、当前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及其机构性分析 当前中国的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突显,文化繁而未荣。而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应当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也就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两个最基本的结构,两者互为表里,相互支撑,互为基础。一般而言,经济结构变动调整在前,带动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调整了,也会促进经济结构的完善和持续变化。所以,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必须协调,相辅相成。经济结构不能孤军独进,社会结构可以稍稍后于经济结构,但这种滞后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阻碍经济结构的持续变化。现阶段中国的经济结构,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经济结构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社会中期阶段的水平,但社会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还是工业化社会的初级阶段的水平。 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同经济结构一样,是由若干个分结构组成的,主要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等。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变化的推动下,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以就业结构为例:1978年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状况是,一产占 70.5%,二产占17.3%,三产占12.2%;2008年变化为一产占 39.6%,二产占27.2%,三产占33.2%。1978年我国的二、三产业职工人数只有11835万人,2008年二、三产业有 46826万人,30年共增加3499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166万人。非农产业的劳力从 1997年开始,已经占50.1%,超过了50%的临界点,进入了工业化国家的就业结构。又如城乡结构,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17.9%,2008年则为 45.7%,平均每年提高0.91个百分点。1978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有17245万人,2008年达到60667万人,30年增加了4.34亿人,平均每年增加1447万人。再如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转变为由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科技专业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失业半失业人员等十个阶层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 这样大的社会结构变动,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自周秦以来,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国家,是个农业社会的结构。直到1978年,农民仍占 82.1%。真正发生这个大变局,转变为工业国家社会结构的是这 30年。但因为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大发展、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时候,没有适时抓好社会体制的改革,没有适时抓好社会建设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因而与经济结构的变化相比较,现在的社会结构是落后了。 二、中国进入社会建设的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官民关系、劳资关系等社会阶层关系矛盾显化,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事业改制等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增多,贪污腐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简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⑴a富国——鼓励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b强兵——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d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不告发,则十家连坐。⑵秦的国力骤增,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认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⑴“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改管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⑵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最终催生了大唐开放繁盛的新气象。 中国近代史 3、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简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内容: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英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⑵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掠夺北方领土250多万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5、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简析《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两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列举《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简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内容:赔款4.5亿两白银;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拆毁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由各国派兵常驻;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7、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简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兵工企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军工企业、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 ⑵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简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列举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简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一、最早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 3.商朝的司(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之一。 5.东汉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麻沸散)。 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时期)。 7.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8.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0.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1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2.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13.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14.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15.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二、“开始”类 1.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2.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牛耕。 3.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4.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公元前60年)。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得到广泛使用。 6.北宋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7.元朝时,回族开始形成。 8.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开始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区域。 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第一”类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 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时期)。 5.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正式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689年,康熙)。 6.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第一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1842年)。 7.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8.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9.第一次攻占北京的西方列强是英法联军(1860年)。 10.曾国藩开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1861年)。 11.李鸿章开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72年)。 12.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 13.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 14.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 15.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 16.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1918年)。 17.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21年)。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识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 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

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可一拥而上,造成窝工和浪费。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全会讨论和原则同意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建议国务院修改后提交五届人大讨论通过。会议认为,这个计划安排是积极的可行的。 二、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全会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必须加以改革。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减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

2020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8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下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章。设计者用牛的形象寓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格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开拓进取D.拨乱反正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意义: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部分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下列对这一做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C.不利于彻底纠正“文革”错误 D.坚持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做法 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的“两个不许”。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将“两个不许”的规定“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这说明 A.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 C.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 1.【答案】A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支持者:秦孝公 2、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3、意义: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二、孔子及其主要贡献 1、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家:“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教育家: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孔子言论被弟子整理成《论语》 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②经济上:a、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b、统一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④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结果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⑤军事上:北御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南统越族开灵渠(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加强南北联系。 四、张骞出使西域 1、中原与西域的关系:汉朝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a、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b、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五、隋朝大运河 1、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 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一个中心:洛阳;两端: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六、科举制 1、时间: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目的:巩固专制统治 3、形式: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命名状元,武则天开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考诗赋 作用: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和文学的发展 七、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八、郑和下西洋 1、1405年—1433年,明政府(明成祖)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条件:①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使用)②政治条件:政局稳定,政府支持③经济条件:明朝初期国力强盛。 3、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50多年)。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 九、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