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区域专题地图制作_以重庆市人口密度图为例_王龙
- 格式:pdf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5
基于 ArcGIS的地理分布图绘制——以“人口分布”为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
ArcGIS作为重要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为地理制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够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象,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本文以“人口分布”一课为例,介绍了利用ArcGIS绘制地理分布图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扩充地理教学资源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ArcGIS;高中地理;人口分布;影响因素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地理教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要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ArcGIS作为重要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为地理制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将其运用于地理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设计思路在利用ArcGIS绘制地图前,首先需根据需要确定绘制主题和成果目标,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应用,然后根据制图目标收集数据并制作图像,最后导出图像并应用于教学(图1)。
例如,在利用ArcGIS绘制人口分布等相关图像以辅助地理教学前,教师应先了解人口分布的特点,打下知识基础,收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制作不同尺度的人口数量分级设色图,然后结合教材“自学窗”栏目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仅利于知识掌握,也有利于技能提升,更能增强学生关注国家、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此外,还需让学生对人口分布特点有直观的认识,即引导学生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因此,还需制作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的图像,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水源、地形等,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如各省的GDP,还包括历史、政治、文化、交通等。
图1 设计思路1.确定目标1、制图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从高中地理课程结构来看,“人口分布”的内容属于必修模块地理2,课标要求能够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描述”,这就要求学生会选择合适的地理要素作为位置参照,归纳不同尺度区域的人口分布特征,会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角度分析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
实验⼋专题地图制作实验⼋专题地图制作⽬的:学会制作专题地图要求:1、学会利⽤软件进⾏专题地图内容表⽰2、专题地图其他要素添加操作过程:⼀、专题地图显⽰1 加载数据点击按钮(Add Data,或选⽤菜单 File / Add Data…),出现选择数据源对话框,在\gis_ex09\ex03\ 路径下,可以看到Townshp 是 Coverage(⽴体图标),双击 Townshp 的图标(见图 3-1),出现 5 个选项:Annotation,Arc,Label,Polygon,Tic,选 Polygon(多边形)),该项数据被加载,软件提⽰:没有空间参照系,该层不能投影,按“确定”键继续,当前数据框架(Data Frame)内增加了⼀个多边形专题图层,默认名为Township Polygon。
⽤同样的⽅法,直接双击Shapefile hi_way.shp,为数据框架再加⼀个线状专题图层(见图 8-1),默认名为hi_way。
新增图层的默认名称和数据源⼀致,按要素类(Feature Class)的⼏何类型,随机决定显⽰⽅式,新增图层的显⽰顺序在上,原有的在下,显⽰状态为打开。
图 8-12 要素分类显⽰2.1 道路分类显⽰⽤⿏标右键选择图层 hi_way,在快捷菜单中选择 Open Attribute Table,可以看到,图层要素属性表 Attribute of hi_way 中有字段 CLASS,表⽰道路按 A、B、 C、D 分为 4 类,关闭属性表。
⿏标右键选择图层 hi_way,在快捷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出现 Layer Properties 设置界⾯,选 General 标签,将 Layer Name 的内容从hi_way 改名为中⽂“道路”(注意:操作时没有引号)点击标签 Symbology,在左侧 Show 提⽰框中选择 Categories / Unique values(指定值分类),在中间 Value Field 下拉菜单中选择字段名 CLASS(道路类型),在 Color Scheme 下拉菜单中选择则从橙到蓝的变⾊条,在左下侧点击按钮 Add All Values,可以看到当中的图例表中 Symbol 列下有红、紫、蓝、黄四种颜⾊的线型,和 Value 列中 A、B、C、D分别对应,表⽰这四中颜⾊的线型分别代表四种类型的道路(见图8-2)。
基于ArcGIS的专题地图制作--以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图为例
吴翠霞;谢建平;赵庭伟
【期刊名称】《科技广场》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本文以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图的制作为例,探讨了在ArcGIS 环境下,专题地图的制作流程,以及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
【总页数】4页(P53-56)
【作者】吴翠霞;谢建平;赵庭伟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敦煌 736200;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敦煌736200;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敦煌73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关湿地生态保护对策分析 [J], 麻守仕
2.基于GIS的区域专题地图制作——以重庆市人口密度图为例 [J], 王龙;徐刚;屈清;王忠志;刘红红
3.TM遥感影像的最佳波段研究r——以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吴翠霞;谢建平;赵庭伟;刘兴文
4.基于ArcGIS和Excel制作“地理重心”图——以中国人口重心图为例 [J], 葛履龙;董欣
5.红外相机在鸟类监测中的规范探讨——以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纪树志;麻守仕;姜源;马海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六、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专业年级:地信071 姓名:王媛媛学号:06407024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实验目的:了解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利用GIS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要求(1)本次任务的目的及设计方案(2)方案的具体步骤及方法:A、单元图中每个单元各个因子值的求取方法及结果;B、单元图中各单元总分值的求取方法和结果;C、单元分级并进行修正。
二、实验原理(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根据国家2002年7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UDC城镇土地定级规程》的规定:1.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综合评定和划分城镇土地等级,为全面地、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订规划、计划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
2.土地定级的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定级应对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差异划分土地级。
土地级既要反映土地在经济效益上的差异,也要反映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差异;(2)主导因素原则:土地定级应根据城镇内影响土地优劣的因素种类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土地级起控制和主导作用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评定土地级;(3)地域分异原则:土地定级应掌握土地区位条件和特性的分布与组合规律,并分析各个由于区位条件不同形成的地域分异状况,将类似地域划归同一土地级;(4)级差收益原则:土地定级应在初步划分的土地级上对级差收益明显的有关行业进行级差收益测算,测算值作为确定土地级数目和了解行业级差收益的重要参考依据;(5)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土地定级应尽量把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进行量化,以定量计算为主,必要时才对某些现阶段难以定量的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定性分析,以减少人为任意性,提高土地级精度。
3.土地定级的技术方法(1)因素的作用分计算采用相对值法和距离递减法,按0——100分封闭区间赋分,因素指标与作用分的关系按正相关设置,因素条件越好,距离越近,作用分越高;(2)单元划分可选用主导因素均值法、叠置法或动态网格法;(3)权重确定采用特尔菲测定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4)单元总分值计算采用因素加权分值和法。
实验六、GIS专题地图制作编号GIS006 实验日期仪器设备计算机,Windows 2000操作系统、MapInfo5.0软件实验地点5305(GIS实验室)/5408(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实验目的掌握GIS统计图、专题地图的制作方法。
实验内容1、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2、掌握专题地图的制作方法实验原理应用MapInfo的地图制作功能完成统计图和专题地图的制作实验步骤一、统计图的制作二、专题地图制作具体操作指导:一、统计图的制作例:制作中国1990年人口柱状统计图1、要求:⑴类型为:直方图,不旋转,三维显示;⑵标题为:中国1990年人口数量统计图;⑶标注轴设置:自动主单位为1,即每个省均有标注,标注不多于三个字,设置合适的字体;自动次单位为0;坐标轴标题:地理系XX级+学号+姓名+制作⑷数值轴设置:自动主单位为10,000,000;自动次单位为5,000,000;坐标轴标题为:各省人口数量,设置合适的字体;⑸序列设置:更改柱状颜色与边线的颜色。
2、操作:⑴打开china表,窗口/新建统计图窗口,出现“新统计图窗口”对话框;(图6-1)图6-1⑵新统计图窗口操作: 在“统计图表”下拉框中选择表名(china);在“使用列”下拉框中选择“Total_Pop_1990”字段;在“用列标注”下拉框中选择“Chinese_char_Name”;确定,出现默认统计图; (图6-2)图6-2⑶对统计图进行调整:在“统计图”菜单中选择“统计图类型”,出现“统计图类型”对话框,操作:①在“统计图标题”的文本框内输入“中国1990年人口统计”,并点击右侧的按钮,设置字体与字号;②在“统计图类型”中选择直方图;③在“选项”中取消“旋转”,选择 “显示三维”; 点击确定,统计图类型调整完毕;(图6-3)图6-3⑷进行标注轴与数值轴的设置(图6-4~图6-8)图6-4图6-5图6-6图6-7⑸修改字体与字号,加入制作人(姓名、班级、年级)图6-8统计图制作完成,保存为工作空间文件(文件名与路径),另存为窗口图像文件(文件名与路径)完成。
中国人口密度图制作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向地图窗口中加载数据的步骤2.查找经纬度,并在地图数据中加载经纬度以配准3.熟练掌握配准的方法,熟练增加控制点4.把配准完之后的数据进行保存5.学会ArcGIS中属性数据输入和表格合并6.学会ArcGIS中图层数据的符号化设置7.学会ArcGIS中地图布局设计、地图标注、地图整饰与地图输出二、实验数据:1、中国经纬度坐标.xls(Sheet1$)2、地图:中国地图横版(1)Albers(正轴等积圆锥投影)(2)标准纬线:25°N,47°N(3)中央经线:110°E3、所要合并的表格(2019年中人人口密度数据)三、实验内容1、首先在软件中选择正确的空间坐标系统;2、利用Georeferencing功能对江苏省行政区划图进行空间配准,并保存结果。
3、创建点、线、面图层,并完成屏幕数字化工作;4、编辑各个图层的属性,增加Name字段,并进行属性数据输入5、新建Personal Geodatabase,新建Feature Dataset,导入行政区面数据并新建拓扑规则(不能重叠、不能有缝隙);6、添加拓扑数据集到ArcMap中,进行数据检查、修正和保存;7、登录江苏省统计局网站,查询2019年中国人口密度数据,并整理到excel表格中;8、对行政区面图层数据进行表格合并;9、设置图层数据符号化(点、线、面图层的柱状图/饼状图/分级色彩);10、地图布局设计、地图标注、地图整饰与地图输出。
四、实验步骤:1.首先打开ArcMap,先设置地理坐标系为CGCS20002.将中国经纬度坐标(Sheet1$)加载进去,右击点击显示XY数据(如图1所示),使经纬度坐标显示在图面中,再右击“标注要素”为了后面更方便的配准,如图2所示,(图1 显示XY数据)(图2)3.此时需要新建一个投影坐标系(Albers),点击图层,右击属性,在坐标系界面新建投影坐标系,在名称中输入自定义的名称“china_Albers”,在投影的名称中选择Albers,中央经线设为110,第一标准纬线设为25,第二标准纬线设为47,(新建成功后的坐标系在自定义的文件夹中),如图3所示,应用新建的投影坐标系后成图如图4所示:(图3 新建投影坐标系)(图4)4.将所需要进行配准的地图加载到ArcMap中,打开Georeferencing,在几何校正之前,把自动校准工具前面的对勾去掉5.对准图层,右击点击缩放至图层,使其显示在图面当中,找出四个(包括四个)以上的控制点,使误差尽可能地减少。
图1空间数据库要素组织图在服务器端ArcSDE连接到Oracle以后,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模创建各种要素集和要素类,以及关联关系和拓扑关系规则ArcGISDesktop中的功能模块ArcCatalog提供的向导统计模型结构,创建要素集、要素、属性表、关联类等;再分别导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实现人口数据库的数据入库和数据统一管理提供各种常用的城市人口空间信息查询、分析、专题地图和图表制作的功能。
以重庆市为例建立人口数据库数据的准备所需数据基本分为两类: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包括重庆市1:10000的行政区划图、城市道路图、地形图、还包括带有明显空间位置的地理信息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图数据包括人口专题属性数据(主要包括统计年鉴、各街道办事处的人口调研数据等描述性的属性信息)。
数据的预处理重庆市人口GIS空间数据主要由地理底图数据、点文件面文件组成,其中地理底图数据包含一些最基本的信息,如道路;各城市位置的空间数据形成点文件;省界、市界等的空间数据形成线文件;省、市、流域等的空间数据形成面文件,将这些文件进行合理的保存和安排(如图1)。
然后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相连政区的面文件和其人口数据相连例如,用ID公共字段连接空间信息实验结果分析:调整前三维平台的法向量和工件的法向量的夹但这也为深入研究姿态调整系统的其它调平。
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确定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子。
图2重庆市人口数据库建立流程图4.2数据库的数据存储面对庞大的数据量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存储,方便数可能由于数据量巨大而是操作速度变慢。
86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地理信息系统》专题地图制作实验报告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2)二、课程设计任务 (2)三、课程设计方案 (2)四、设计过程和成果 (2)(一)、设计思路 (5)(二)、准备工作 (5)(三)、实验步骤 (5)五、课程设计总结 (11)(一)、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1)(二)、心得体会 (11)六、附件附件一:数据资料附件二:专题地图- 1 -专题地图制作实验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在学习过《地理信息系统》这门专业课程之后,我们初步学习了一些GIS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深入学习和掌握GIS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如何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利用本学期末一周的时间进行GIS课程设计。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应掌握以下几点:1) 通过对GIS软件的操作,加深对GIS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领会,能够熟练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2) 掌握地图的基本操作方法;3) 掌握GIS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的基本方法;4) 掌握属性数据的编辑方法;5) 掌握地理信息可视化的基本方法与专题图的制作;6) 掌握制作专题地图的一般步骤;7) 基于我国各省人口的数量和面积,制作人口密度的专题图,以反应面积与人口数量的关系;8) 基于我国各省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制作各省经济类型的专题图,反应各省中各个经济所占的比例;二、课程设计任务a. 总体设计:明确制图目标,搜集专题图制作相关资料与数据,制定专题图技术路线与流程,要求技术路线完整,实施性强;b. 详细设计:1)专题图制作所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数据的现势性好,精度高;2)地理地图的制作,要求符合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要求,内容完整、符合制图规范;3)专题属性信息的整理与编辑,要求信息丰富,现势性好,数据完整准确;4)专题地图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制图设计方案合理,颜色协调、符号分级明确;5)专题图的布局与整饰,要求布局合理,要素完善,配置协调。
01 地图专题制图概论2.专题地图有哪些特征?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之间的区别?主题明确但内容广泛:只将一种或者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他要素的显示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时空表达:除了那些能见到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想象外,还有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者人文现象;不仅表示现象的现状和分布,同时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拥有图形标记语言:比如符号化的点、多边形,要引起读图人对所描绘的分布重要特征的关注4. 专题地图由哪些方面的要素构成?数学要素: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
专题要素地图底图要素5. 专题地图的分类:按内容分遥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专题地图制图从内容、形式到成图方法都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其越来越能满足不同比例尺专题制图对资料提出的要求。
遥感信息的现势性,宏观性、多时相性和立体覆盖能力,使其成为专题地图制图的重要信息源。
利用遥感信息编制专题地图是一项既能极大地提高成图的准确性,以保证其科学质量,又能大量节约人力、节约时间的工程。
但是,如果制图工作者对利用遥感信息如何实现分类,根据不同卫星提供的信息分辨率能实现多大的分类图版,与比例尺确定有什么关系都不了解的话,显然是难以利用遥感资料编好专题地图的。
GIS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用于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分析。
输出与表达地理信息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从地图制图和地籍管理开始的,因此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用于地图制图,但是它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的效果和空间分析功能同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强调空间概念,注重空间分析,形成了强大的分析功能。
各种专题地图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源之一被采用,加工,并为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查询和分析提供依据,同时,更高层次的实用分析理论又再次以专题地图的形式再现。
因此专题地图不仅是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时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成果的可视化表达。
Chp 2 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1.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有哪些?空间分布特征(表示方法的切入点)、数量特征/质量特征;时空(间)特征(后三个在于表示方法本身功能的强化)2. 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有哪些?1)点:分布面积较小或者点状分布,比如居民点,企业中心2)线: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如道路、河流、海岸3)面:呈离散的或连续的面状分布①间断而成片分布在广大面积上的,如湖泊、沼泽②在大面积上分散分布,如人口分布,某种农作物播种等③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如气温、地质构造、土壤类型PS:前两种可以转换4.比较异同分区统计图表法定点符号法范围法与质底法表达的面状分布现象特征和现象的性质面状轮廓的定义和各区域的概括程度是否具体现象点数法和分级统计图法一致反映现象谁昂指标是否反映真实地理分布现象分区统计图表法不宜与符号法或者其他精确定位的表示方法配合使用当分级数目增多,表达的信息的详细程度?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按照统计学原理,分级数量的多少与表达的概括程度呈反比。
ARCGIS-绘制世界人口数量分布图、人口数量散点图、POP后面两个属性数量与密度柱状图一.打开country.shp数据:二.查看”Properties”——>”Source”,确认有无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否准确:三.开始编辑:1.绘制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1)打开图层属性表,新建字段“人口密度“。
(2)右击“人口密度“字段,并单击“Field Calcularor”,设置其函数如下(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3)右击图层——>选择”Ptpperties”——>”Symbology”——>”Quantities”——>”Graduated colors”将”Values”改选为”人口密度”:(4)调整分级数目及分级方式(经多次尝试,个人认为选择“Quantile”分类方法显示比较明显):(5)调整颜色:应既能区分各密度段,又不过分刺眼。
注意此处-9999-0均为“无数据“,故应修改。
(6)编辑完成,开始成图:A. 转换为Layout界面,调整纸张大小,并设置为横向摆放:B.确定“Frame”大小,然后调整比例尺为(1:145,000,000):C. 插入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和格网,并调整各项:图列分为三列显示,比例尺单位改为公里,调整格网间隔经纬度均为30度。
D. 成图:2.绘制世界人口数量分布图:(1) 右击图层名,选择“Properties”,进行修改:选择“Quantities”——>“Graduated”,然后将“Value”改为“POP_CNTRY”,再选择一个适合的颜色,然后点击“Classes”进入分类选项卡:在该选项卡内可调整分类方法和分类数(此处将Classes改为7):结果如图(注:要将图中分类时的数值显示为-9999的改为0):(2)成图:进入layout页面,调整纸张大小,确定Frame边界后,调整比例尺为一整数;插入图名,指北针,比例尺,格网和图例。
一.打开country.shp数据:二.查看”Properties”——>”Source”,确认有无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否准确:三.开始编辑:1.绘制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1)打开图层属性表,新建字段“人口密度“。
(2)右击“人口密度“字段,并单击“ Field Calcularor”,设置其函数如下(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3)右击图层——>选择”Ptpperties”——>”Symbology”——>”Quantities”——>”Graduated colors”将”Values”改选为”人口密度”:(4)调整分级数目及分级方式(经多次尝试,个人认为选择“Quantile”分类方法显示比较明显):(5)调整颜色:应既能区分各密度段,又不过分刺眼。
注意此处-9999-0均为“无数据“,故应修改。
(6)编辑完成,开始成图:A. 转换为Layout界面,调整纸张大小,并设置为横向摆放:B.确定“Frame”大小,然后调整比例尺为(1:145,000,000):C. 插入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和格网,并调整各项:图列分为三列显示,比例尺单位改为公里,调整格网间隔经纬度均为30度。
D. 成图:2.绘制世界人口数量分布图:(1) 右击图层名,选择“Properties”,进行修改:选择“Quantities”——>“Graduated”,然后将“Value”改为“POP_CNTRY”,再选择一个适合的颜色,然后点击“Classes”进入分类选项卡:在该选项卡内可调整分类方法和分类数(此处将Classes改为7):结果如图(注:要将图中分类时的数值显示为-9999的改为0):(2)成图:进入layout页面,调整纸张大小,确定Frame边界后,调整比例尺为一整数;插入图名,指北针,比例尺,格网和图例。
插入格网:右击“Layers”,选择“Grid”——>“New Grid”3. 绘制人口数量散点图:(1)双击图层名“country”进入其属性表,选择“Symbology”选项卡,单击“Quantities”,选择下拉列表中的“Dot density”,在字段选择器“Field Selection”中选择“POP_CNTRY”(人口)字段。
3.钢筋安装施工技术。
在现浇箱梁安装工作之前需要充分做好钢筋安装施工,这也是现浇箱梁施工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钢筋作为现浇箱梁承重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效起到了混凝土结构加固,分担混凝土重量的关键性作用,因此钢筋材料的安装施工非常关键。
首先,必须要有效保证钢筋材料的各项指标符合工程的整体施工标准,比如材料材质以及强度等必须要符合工程建设施工要求;其次,需要有效保证钢筋材料的整体使用数量,符合现浇箱梁施工的相关标准,有效防止钢筋材料供应不足,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钢筋材料的固定工作中,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是钢筋捆扎的方法,固定好钢筋材料之后即可进行后续的焊接工作。
在具体的焊接工作当中,必须要充分注意防潮防水工作,钢筋材料的储存必须要设置在比较干燥没有积水的环境下,因为空气环境过于潮湿或者地面存在积水,会造成钢筋材料出现锈蚀等问题,并且钢筋材料表面的水分对材料的焊接工作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形成钢筋材料的焊接质量较差、焊接速度较慢等。
钢筋材料焊接工作完成之后,必须要做好全面的焊接质量检查工作,需要保证管道和组件施工位置的准确性,如果在现浇箱梁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出现管道或者其他组件设置位置不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则必须要及时进行整改,防止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产生不良影响。
4.现浇箱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浇箱梁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当中的作用和效果,需要严格依照现浇箱梁预应力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对现浇箱梁预应力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把控,同时还需要在完成各项基础工程施工之后,对现浇箱梁的预应力施工进行全面处理,有效提高现浇箱梁施工的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公路桥梁的整体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性。
在针对公路桥梁实施现浇箱梁预应力施工当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施工问题加以了解:首先,施工人员必须要对钢绞线的规格以及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从工程整体的施工角度出发,对钢绞线的规格情况进行严格核对,要充分保证钢绞线材料不存在任何损坏。
《GIS 专题地图制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GIS 专题地图制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次课所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社出版的《GIS 原理与应用》。
该教材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本教材中,“GIS 专题地图制作”这一章节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 GIS 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续深入学习 GIS 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专题地图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提高对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_____专业的_____年级学生。
他们已经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和数据采集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然而,学生在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复杂的地理数据处理和专题地图设计可能会感到困难。
另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励。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专题地图的概念、类型和用途。
(2)掌握 GIS 软件中专题地图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数据准备、地图设计、符号化、标注和整饰等。
(3)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专题地图类型,并制作出高质量的专题地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
(2)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信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专题地图的类型和设计原则。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2)二、课程设计任务 (2)三、课程设计方案 (2)四、设计过程和成果 (2)(一)、设计思路 (5)(二)、准备工作 (5)(三)、实验步骤 (5)五、课程设计总结 (11)(一)、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1)(二)、心得体会 (11)六、附件附件一:数据资料附件二:专题地图专题地图制作实验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在学习过《地理信息系统》这门专业课程之后,我们初步学习了一些GIS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深入学习和掌握GIS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如何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利用本学期末一周的时间进行GIS课程设计。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应掌握以下几点:1)通过对GIS软件的操作,加深对GIS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领会,能够熟练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2)掌握地图的基本操作方法;3)掌握GIS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的基本方法;4)掌握属性数据的编辑方法;5)掌握地理信息可视化的基本方法与专题图的制作;6)掌握制作专题地图的一般步骤;7)基于我国各省人口的数量和面积,制作人口密度的专题图,以反应面积与人口数量的关系;8)基于我国各省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制作各省经济类型的专题图,反应各省中各个经济所占的比例;二、课程设计任务a. 总体设计:明确制图目标,搜集专题图制作相关资料与数据,制定专题图技术路线与流程,要求技术路线完整,实施性强;b. 详细设计:1)专题图制作所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数据的现势性好,精度高;2)地理地图的制作,要求符合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要求,内容完整、符合制图规范;3)专题属性信息的整理与编辑,要求信息丰富,现势性好,数据完整准确;4)专题地图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制图设计方案合理,颜色协调、符号分级明确;5)专题图的布局与整饰,要求布局合理,要素完善,配置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