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图及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497.00 KB
- 文档页数:38
第六章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xx区块位于山西断隆以西,鄂尔多斯台坳的东部,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煤田东部边缘广泛出露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了灰岩地下水的补给边界。
由东至西从地表第四系至煤系基盘沉积了巨厚的三叠系、二叠系及石炭系地层,均为泥质岩和砂岩相间成层,岩石胶结致密、裂隙少,纵横方向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加之降水量少,上部又发育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红土,因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极为贫乏,致使岩石的含水性从上至下逐渐减弱。
中深部、深部山西组、太原组地层含水性极弱,仅在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相适宜的河谷阶地区、基岩风化壳与冲积层潜水及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地带,岩石富水性较好。
区内主要含水层有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矿化度较低。
区域地层根据含水介质的特性,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夹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四大类,分述如下:一、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寒武-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煤田东部的山区,地表灰岩裂隙发育,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煤田内部深埋地下,构成了煤系的基盘。
寒武系底部页岩普遍发育,具有区域隔水作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系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不仅裂隙发育,而且还具有岩溶孔洞和洞穴,空间上岩溶发育具有不均一性,为不均一富水含水层。
奥陶系特别是中奥陶质纯灰岩是区内主要富水岩层。
一般泉水流量1.8m3/h以上,如河曲县暗子沟泉,流量为421.2m3/h。
在补给区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00m3/h m,在泻水迳流区钻孔单位涌水量大,如位于黄河河谷中的xx县天桥电站,钻孔单位涌水量达25.2m3/h m,水位标高808.07m,岩溶地下水类型一般为重碳酸或重碳酸、硫酸盐水,矿化度小于1.00g/L。
本区属天桥泉域水文地质单元。
裸露区直接接受降水入渗补给。
该报告为个人理解,仅作为同学们的参考,切勿照搬!地质现象本就有多解性,活学活用知识才是正解!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读图报告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由A-A’和B—B’剖面结合区域河流流向,东王村地区地形总体是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中部为东西走向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位于地区北西侧的正断层使得上盘岩层发生跌落,地形上表现为断层西部较东部高出约100米,成为南西侧地区的分水岭。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南北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横跨东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2.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和年降雨量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最大平均降水量出现在六月,为;气温峰值与降雨同期,最高达度(8月),最低达度(1月)。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水文: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区南部。
构造和地形对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
受地形影响,主要发育东西向水系,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流向东偏南方的河流,并最终汇入沿南西侧断层的干流中。
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充沛。
岩溶现象在二叠纪灰岩地层中均可见,相对集中在地区北部,形成了良好的地下径流条件;南部灰岩地区因出露面积小,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少,因此岩溶发育不如北部。
泉集中分布在北部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主要地下水资源集中在P, J2和Q地层中(据水文地质勘探孔3),其中Q包含潜水,P和J2 包含潜水和承压水;J1与J3地层因发育弱透水页岩层使得导水能力不强。
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s,支流总流量为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为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为s,泉1、12、13的流量分别为40L/s,s,s),增加量很少,是由于西部断层的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老到新依次是早泥盆纪(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石炭纪(C)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和上部,与下伏AnD 片麻岩角度不整合;二叠系(P)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早侏罗统(J1)的页岩,与下伏岩层角度不整合,中侏罗统(J2)长石石英砂岩,晚侏罗统(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环状出露于J1内侧;Qal的砂岩,出露于图幅中部河道两侧沟谷地带,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尊敬的XX先生:根据您的要求,我对XX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报告。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此次调查旨在了解XX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以便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调查采用了野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1. 水文情况:调查显示,XX地区水文条件较为丰富。
经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水质良好,适合供水和灌溉等用途。
另外,该地区还有不少河流和湖泊,水量充沛,可以作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
2. 地质情况:经过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岩层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稳定,没有活动断层。
岩层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其中,砂岩是一种较好的地下水储层,对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有较好的条件。
三、调查意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XX地区是一个潜力较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域。
建议在该地区进行以下工作:1. 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一些抽水井和水库,以满足当地居民、农田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2. 引导当地居民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倡导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3. 在农田灌溉方面,建议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在水资源监测方面,建议加强对地下水位、水质和河流水量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资源变化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水资源管理。
四、结论XX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适合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水质良好,适合供水和灌溉等用途。
另外,该地区还有不少河流和湖泊,水量充沛,可以作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
以上是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的报告。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顺祝商祺!XX水文地质调查团队。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武定县区域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姓名:牛所云专业:水文与工程地质学号:110021015班级:10级水文与工程地质一班指导老师:钟觉赵心亮第一章.前言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二、教学实习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三室内综合整理阶段第二章地下水的形成背景及条件一.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二.地层三.构造(一)、概述(二),褶皱构造(三)、断层构造(四)构造发展简史四.岩浆岩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二.地下水类别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四、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第四章,自然资源一金属矿二非金属矿三.水资源及水资源评价四.旅游资源第五章.小结及建议一、实习小结二、意见、建议三.实习区地质相关图片第一章.前言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教学实习是教学计划中,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如下:1、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对已学的专业知识,能理论联系实践地灵活运用;从而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2、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在野外怎样观察、分析各种地质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整个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4、通过各种地质图件的编制和地质报告的编写。
使学生初步学会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工作方法。
5、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提交一下结果:(1)实习区地质报告一份(1人1份);(2)实习区1:25000地形地质图一份(1人1份);(3)1:2000测区综合地层柱状图一张(1人1份);(4)1:2000实测剖面图(测区完整地层剖面)(1人1份);(5)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计算表、标本登记本(1人小组1套);(6)岩矿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7)化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单位:地测科技术负责人:编制时间:2012年2月15日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本井田北部以魏寨南断层为界,南部以宋大铁路线为界,西以任岗滑动构造为界,井田走向长度×公里,倾斜宽×公里,井田面积为×平方公里,井田范围内没有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
本井田主要含水层是奥陶系灰岩,含水较丰富,距煤层底板80m左右,对开采造不成大的威胁。
13采区位于井田西部,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分割)报告》,认定东沟断层南部地段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13采区中部有东沟断层、任岗断层和滑动构造发育,西部与东沟煤矿相临,西南有七里岗断层和七里岗支断层存在。
矿井11采区、12采区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
井田北部有小煤窑存在,并且与11采区相连通,11采区现已回采完毕,11采区老空水可通过底板泄水巷自流入-150轨道大巷,对矿井生产无影响。
二、12采区位置及范围1、12采区位于矿井-150水平东翼;东至井田东部边界;西、南部至F3断层;北部为11采区采空区。
采区东西走向长约1000m,南北倾斜宽约800m,二1煤层开采上限标高-126m,下限标高-240m。
本区段构造简单,大致呈单斜构造。
煤层走向40°~60°,倾向130°~150°,倾角12°~20°,平均16°。
本采区采二1煤层,为二迭系山西组地层,埋藏稳定,平均厚度5.76米,为稳定型煤层。
根据11采区开采情况知,工作面涌水均为顶板砂岩水,涌水量较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