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村水文地质图及其资料(考试用)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1
水文地质图第一篇: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简介(仅供学习交流参考用)反映某地区的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转化及其动态特征的地质图件(主要表示地下水类型、产状、性质及其储量分布状况等的地图)。
是某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示形式。
水文地质图按其表示的内容和应用目的﹐可概括为3类﹔反映某一区域内总的水文地质规律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
以区域内的地质﹑地形﹑气候和水文等因素的内在联系为基础﹐综合反映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水质﹑水量﹑动态变化等特征﹐以及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条件。
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常小于1﹔10万。
比例尺不同﹐则图的内容﹑要素详简不一。
为某项具体目的而编制的专门性水文地质图。
如地下水开采条件图﹑供水水文地质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等。
这类图的内容以水文地质规律为基础﹐同时又考虑应用目的的经济技术条件。
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多采用大于1﹔10万的比例尺。
表示某一方面水文地质要素的水文地质图。
例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下水污染程度图等。
国际上较早出版的水文地质图是1923年苏联的﹒﹒伊利因编制的《苏联欧洲部分潜水图》(1﹔2500万)。
1960年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的水文地质图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编制欧洲水文地质图﹐并于1962年开始编图工作。
1962年9月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发表了《水文地质图国际图例》﹐196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自1970年开始按国际分幅陆续出版。
中国第一幅《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1﹔300万)》于1957年由地质部编制出版。
50年代以来﹐先后编制了不同地区﹑不同比例尺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约 500余幅。
1979年由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其中包括全国性图﹑地区性图﹑分省性图等68幅并附有剖面图﹑立体图等。
1987年该所又编制出版了《中国水文地质图(1﹔400万)》﹐并附有说明书。
水文地质图,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图多为野外调查和实测的结果,中、小比例尺图多根据普通地质图及其它相关资料编绘。
该报告为个人理解,仅作为同学们的参考,切勿照搬!地质现象本就有多解性,活学活用知识才是正解!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读图报告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由A-A’和B—B’剖面结合区域河流流向,东王村地区地形总体是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中部为东西走向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位于地区北西侧的正断层使得上盘岩层发生跌落,地形上表现为断层西部较东部高出约100米,成为南西侧地区的分水岭。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南北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横跨东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2.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和年降雨量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最大平均降水量出现在六月,为;气温峰值与降雨同期,最高达度(8月),最低达度(1月)。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水文: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区南部。
构造和地形对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
受地形影响,主要发育东西向水系,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流向东偏南方的河流,并最终汇入沿南西侧断层的干流中。
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充沛。
岩溶现象在二叠纪灰岩地层中均可见,相对集中在地区北部,形成了良好的地下径流条件;南部灰岩地区因出露面积小,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少,因此岩溶发育不如北部。
泉集中分布在北部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主要地下水资源集中在P, J2和Q地层中(据水文地质勘探孔3),其中Q包含潜水,P和J2 包含潜水和承压水;J1与J3地层因发育弱透水页岩层使得导水能力不强。
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s,支流总流量为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为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为s,泉1、12、13的流量分别为40L/s,s,s),增加量很少,是由于西部断层的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老到新依次是早泥盆纪(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石炭纪(C)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和上部,与下伏AnD 片麻岩角度不整合;二叠系(P)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早侏罗统(J1)的页岩,与下伏岩层角度不整合,中侏罗统(J2)长石石英砂岩,晚侏罗统(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环状出露于J1内侧;Qal的砂岩,出露于图幅中部河道两侧沟谷地带,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水文地质题库初级一、填空1、按地下水的水力性质及其埋藏条件分类,地下水可分为()、潜水、承压水。
2、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含水层特征分类,地下水可分为:()裂隙水、岩溶水。
3、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显著位移的称为()。
4、断层按受力作用性质可分为:()()()。
5、根据水流质点的运动形式,地下水运动可分为:()()()。
1、B 11、A2、A 12、B3、A 13、A4、B 14、C5、D 15、B6、B 16、B7、B 17、A8、A 18、A9、A 19、C10、B 20、A二、单选题1、水文孔观测前应进行(),将孔内岩粉、岩屑返出,孔内无沉淀。
A、洗井B、冲孔C、扩孔2、地下水产生渗流的基本条件是()A、有透水岩层,有一定的水位差B、透水岩层C、有一定的水3、稳定水位的测定,当观测中相邻()所测得的水位差不大于2mm,且无系统上升或下降趋势即为稳定水位。
A、三次 B 、四次C、二次4、钻孔孔口涌水,表明钻孔揭露了承压水头()地面的自流承压含水层A、低于 B 、高于C、等于5、在AutoCAD2000中打开已有文件时,在工具栏中单击的图标是:()A、B、C、D、6、在矢量化图形文件时,断层的颜色一般为:()A、蓝色B、红色C、黄色D、青色7、在均质完整井中抽水时,观测孔深度达到抽水主孔()即可。
A、1/2B、最大降深C、1/38、在非完整井中抽水时,观测孔深应达主孔抽水段之()。
A、中部B、2/3C、1/39、正式抽水试验一般要求取得()落程的资料。
A、三个B、二个C、五个10、抽水孔水位波动,不超过降深的()即为稳定。
A、2%B、1%C、5%11、当使用空气压缩机抽水时,主孔水位波动充许达到()。
A、20-30cmB、30-35cmC、15-20cm12、抽水试验过程中水位观测应()。
A、先疏后密B、先密后疏C、全程统一13、存储在单元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为()。
A、储存量B、动水量C、静储量14、允许开采量主要取决于()。
地形图基础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 )。
2、山谷内最低点的连线称为( )。
3、对于成带状的狭长地物,如道路,电线,小河等其长度可依比例尺表示,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这种符号称( )。
4、由山顶向某个方向延伸的凸棱部分称为( )。
5、垂直的陡坡称为( )。
6、地形图上主要采用的等高线种类有( )、( )、( )、( )。
7、根据地物的形状大小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号可分为( )符号,( )符号,( )符号和( )。
8、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 )。
9、地形图的分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0、手持式GPS在林业上的应用有( )、( )、( )、( )。
二、选择填空题(每题1分,共47分)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2.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3.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确的是(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4.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c>d>b B.a=b=c=dC.b>d>c>a D.无法确定5.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199<h<200 B.289<h<290 C.299<h<300 D.300<h<30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实习V 读水文地质图一、实习目的1.了解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内容,初步熟悉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2.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二、有关基本知识1.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情况及其与自然地理和地质因素相互关系的图件。
它是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的结果绘制的。
通常由一张图(主图)或一套相同比例尺的辅助图件来表示含水层的性质和分布、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化学成分与涌水量等。
主图是为对区域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建立总的概念而编制的反映主要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性图件, 即综合水文地质图。
辅助图件则包括基础性图件(如地质图、地貌图、实际材料图等)、地下水单项特征性图件(如潜水等水位线及埋深图、承压水等水压线图、水化学类型分区图、地下水储量分区图等)以及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如供水水文地质图、矿区水文地质图、环境水文地质图、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等), 一般是小面积大比例尺, 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项自然改造利用而编制的图件。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由平面图、镶图和剖面图组成。
平面图为主图。
镶图是在条件复杂的地区, 为减轻主图负担弥补其不足而编制的, 其比例尺要比平面图小。
剖面图则是用以反映调查区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变化规律, 如含水层的结构特征。
其走向应选在穿过地貌变化最大、横切所有含水层的方向。
尽能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
原则上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相同, 垂直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但不能使地形严重失真。
2.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指有关地下水形成、分布和变化等条件的概括。
一般包括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情况、水质、水量、补给、径流与排泄等条件。
这些条件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变化。
因此, 实际上它包括了影响地下水各方面的因素的总和。
3.气候条件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根据其年平均温度可分为:热带(>25℃)、亚热带(25℃—15℃)、温带(15℃—5℃)和寒带(< 5℃);根据其水份状况可分为:湿润(降水量>800mm)、半湿润(800—500mm)、半干旱(500—250mm)、干旱(<250mm)。
水文地质图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根据剖面图可知A→A′地势先缓慢上升,升至最高点后急剧下降、在3.4km处出现断层,随后持续上升至砂岩、片岩及片麻岩接触处又一断层,走向由东至西,最后上升至最高地势;主要汇水区域集中在右半部分水岭两边,汇水原因可能是大气降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其他含水层的互相补给和对地表水的补给。
2.降水特征:主要集中在六月、七月,降水量从一月份到六月份持续上升趋势;六月到十二月持续下降,其中六月最多,十二月最少。
气温特征:气温从一月到八月持续上升,八月到十二月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八月最高,一月最低。
3.水文:水系不太发育,分布不太集中,有些松散,水系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少,喝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外围流量小于中间地带;河流沿盆地边缘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它的分水岭也发育于盆地边缘,发育在第四系水系上分布最广,在灰岩地区地下水汇势常形成较大溶洞,且该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有各向异性,页岩和细砂岩因透水性能差,该区域水系分布少,构造对地表水的发育和中断起决定性作用;由该图可知,正北方向构造对河流起中断作用,形成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图正南方向构造对地表水的起源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的流向由东到西。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该地区从上往下一次为石炭纪片岩及片麻岩、二叠纪砂砾岩、第四系砂岩、侏罗纪石灰岩、石炭纪砂岩,它们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中片岩及片麻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
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2.构造:该地区西部有一背斜,中部偏东有一向斜,西部的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偏东部的向斜核部为侏罗纪砂岩及页岩。
两旁为二叠纪石灰岩和石炭纪砂岩。
东部地区有断层,走向为东南,分布在石炭纪,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断层会影响岩溶的发育,地质勘探孔的分布,以及泉的分布,断层外及其旁边泉分布较多。
产状的表示:①方位角表示法。
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如SW205°∠65°,即倾向为南西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NW295°或SE115°。
②地质图上用符号↓30°1、地球的外部圈层不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2、固体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水圈地幔大气圈3、大陆地形不包括()高原大陆坡丘陵盆地4、海底地形不包括大陆架洋中脊丘陵大陆基5、地壳与地幔分界的界面与深度为()莫霍面20 km古登堡界面33 km莫霍面33 km古登堡界面2898 km6、以下不属于外动力地质作用类型的是()风化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剥蚀作用7、地壳中元素重量排前三位依次是()O-Si-AlO-Al-SiSi-O-AlAl-O-Si8、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断口节理解理片理9、岩浆根椐化学成分分类的依据是()SiO2含量H2S含量CO2含量Fe O含量10、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是()层理节理片理解理11、以下哪组是正确的岩层产状三要素()埋深、倾向、倾角方向、倾向、倾角走向、倾向、倾角走向、倾向、方位角12、以下哪组是正确表达?()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正断层指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逆断层指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13、以下哪组是正确表达()假整合:地层产状不一致,岩性及古生物突变,有地层缺失。
平行不整合: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及古生物突变,有地层缺失。
不整合: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及古生物突变,有地层缺失。
整合: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及古生物突变,无地层缺失。
14、某岩层的产状为245°∠50°,那么它表示的含义是()走向为245°,倾向为155°,倾角为50°走向为155°,倾向为245°,倾角为50°走向为245°,倾向为65°,倾角为50°走向为335°,倾向为65°,倾角为50°二、填空题1、根据地下水()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作业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自然地理条件1.1、地形地貌东王村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东王村位于整个区域的中心位置,中间地势低且较为平坦,为盆地地形。
东王村地区东西长 10.3 公里,南北长 6.9 公里,地面海拔高度在 480m-650m 之间,主要河流位于西南角,流向南东,其它支流展布于盆地中央,岩溶地区岩溶水补给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1.2、气象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据东王村地区多年(1951-1970 年)气象记录表明:区内雨量充沛,东王村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 1260.4mm,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的四、五、六、七月降水最多;年平均气温为16.5℃,夏季最高气温为28.7℃,冬季最低气温为 1.8℃。
东王村地区多平均(1951―1970 年)降水量及气温图11.3、水文区域内水系较发育,河流分布较广,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形有利于汇水。
泉出露多,石灰岩地段岩溶发育,岩溶地区的河系多呈季节性河流,河系全面补给来源为岩溶水。
2、地质条件2.1、地层该地区从上往下依次为第四纪冲积物、互层、中侏罗世石英砂岩、早侏罗世页岩、二叠纪石灰岩、石炭纪页岩、前泥盆纪片麻岩及片岩。
第四纪、侏罗纪、石炭纪、前泥盆纪之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东部、西南角,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
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2.2、构造区域中部为一向斜,轴线近于东西,由核部向外地层分别为第四纪冲积物、晚侏罗世砂岩与页岩、中侏罗世石英砂岩、早侏罗世页、二叠纪石灰岩、石炭纪页岩。
北部、南部分布有两个背斜,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
东部地区有正断层,南北走向,倾向西,倾角 85 度,上盘为石炭纪地层,下盘为前泥盆纪地层。
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沿河流分布,为同沉积断层。
且富水性较好。
2等。
3、水文地质条件3.1、地下水的类型3.1.1、岩层含水性及出露特征①第四纪,s-1・m-1,为强含水层。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第1章](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答:以 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 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 2, 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 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 3/d ,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 。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 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Q= 8.0⨯104m3/d , F=24km2, X=700mm(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答: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
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
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
(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
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水的地质循环常发生于地球深部层圈水与表层圈水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答: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
(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P14)答: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2章](1) 对比以下概念:空隙和孔隙;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和裂隙;(2) 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工)试卷(A卷)学习中心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岩石中的空隙包括():A)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
B)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D) 上述的全部。
2. 有关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岩石空隙介质有三种。
B)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强、弱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C) 所有存在形式的地下水都能在岩石空隙介质中流动。
D)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实际地下水流运动是极其复杂的。
3.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共8分)。
(g)图();(h)图();(i)图();(j)图()。
A)侵蚀泉B)接触带泉C)溢流泉D)断层泉4. 有关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流动系统加入时间因素,是时空四维系统。
B)流动系统在人为影响下会发生很大变化,有时可以超越大的含水系统的边界。
C)流动系统边界为流面边界,属于水力零通量面边界,边界是可变的。
D)流动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在它具有统一的水流。
5.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6. 有关洪积物的水文地质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洪积扇上部(扇顶—扇中)是主要补给区。
B)洪积扇下部(扇端)地带为溢出带。
C)洪积扇上部属潜水浅埋带。
D)洪积扇下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小。
7. 从河道(古河道)到河间洼地,有关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的正确描述是:()A)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由高矿化水到低高矿化水。
B)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C)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水文地质试题及答案三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4.4.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1、区域地形地貌项目所在的鹅埠镇地处汕尾市海丰县西南角,区域地貌单元主要由低山丘陵及山前冲积平原,区域内的丘陵山体呈浑圆状,丘陵高程一般20~40m,坡面多数较缓,坡角多为20~30°。
2、区域地层、构造及地震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 al)和残积层(Q el),局部区域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 ml),下伏基岩主要为燕山第四期(γ52(3))黑云母花岗岩、少量二长花岗岩。
区域主要有莲花山深断裂带,该断裂时一条强烈的挤压破碎带,由120多条断裂组成,主断裂两侧多发育断裂束。
拟建厂区距莲花山断裂带最近断裂束约5km,断裂对工程影响较小,主要表现为小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域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3、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本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石的裂隙中,受大气降水补给。
在沟谷或低洼处以泉水排出地表。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阶地,漫滩的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山麓的残坡层中,由大气降水及地表补给,排泄于河流或沟谷之中。
区域水文地质状况见图4.4-1。
4、地下水类型及特征①松散堆积物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凹地或沟谷及边溪河冲积平原土层中,含水层为第四系冲积层的砂土层,地下水富水性较贫乏,单井涌水量15~80m3/d,水质类型属HCO3-Na或SO4 -Na型水,矿化度0.47~0.69g/L。
②块状岩类裂隙水2图4.4-1 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图本项目所在地年风向玫瑰图(C:8.0%)51015NNNENEENE E ESESE SSE SSSWSWWSWW WNWNW NNW该类地下水分布在区域内的绝大部分地段,赋存于燕山期侵入岩,含水岩带以风化较强烈的强风化岩层下部和中或微风化岩为主,含裂隙水,其富水性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度。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环境水文地学:是以水文地质学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环境质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也就是说,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与地下水有关的在天然条件或认为因数的影响下,与人体健康或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相关的各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而防护、改善和治理的一门科学。
分为两大类、六个方面的内容。
两大类(一)天然(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
有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如地球的运动场,地方病。
(二)人为(次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
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及水质恶化;开发(疏干)地下水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废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六个方面1、资源环境水文地质2、污染环境水文地质3、病理(医学)环境水文地质4、工程环境水文地质5、生态环境水文地质6、区域环境水文地质2、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控制问题的科学。
3、自然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主要是: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4、人为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与自然环境引起的。
5、地质环境:地壳上部包括岩石、地下水、微生物、天色气体在内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它应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这三个基本要素。
6、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性质、状态和地质结构变化及有关的地质现象的问题。
7、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人为开采、疏干、充水、污染等因素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导致地下水组分,性质,状态和水动力特征等变换的环境问题。
包括(1)与天然水成分变化有关的地方病和公害病(2)由于水质变坏、水量减少而限制了水资源的使用问题(3)由农田灌溉、水库和渠道渗漏、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业废水地下储存等充水工程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4)疏干工程环境水文地质问题(5)水的物理性质变化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6)由水体中生物性质变化而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7)大型工程对整个区域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第二章: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之间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系统。
⾼清⼁全国各地区、各省⽔⽂地质图(55幅)当前浏览器不⽀持播放⾳乐或语⾳,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3:51 轻松⼀点,聆听⼭⽔之籁来⾃矿业界关注后回复“⽔⽂地质图”即可获得55幅⾼清⽔⽂地质图(178M)记得转发给⾝边的⼩伙伴哟!1/55中国地质图2/55中国⽔⽂地质图3/55中国年径流深度图4/55中国年降⽔量分布图5/55中国地下⽔化学图6/55中国地下热⽔分布图7/55松辽平原农业⽔⽂地质区划图8/55东北地区地下热⽔分布图9/55黄淮海平原浅层淡⽔⽔⽂地质图10/55黄淮海平原深层淡⽔⽔⽂地质图11/55长江三⾓洲地区⽔⽂地质图12/55江汉平原⽔⽂地质图13/55南⽅岩溶地区⽔⽂地质图14/55黄河中游黄⼟地区⽔⽂地质图15/55西北⼲旱地区⽔⽂地质图16/55西北⼲旱地区浅⽔化学图17/55青藏⾼原冻⼟地区⽔⽂地质图18/55北京市⽔⽂地质图19/55天津市⽔⽂地质图20/55⼭西省⽔⽂地质图21/55河北省⽔⽂地质图22/55内蒙古⾃治区⽔⽂地质图23/55河套平原盐碱⼟改良⽔⽂地质图24/55辽宁省⽔⽂地质图25/55吉林省⽔⽂地质图26/55⿊龙江省⽔⽂地质图27/55关中盆地⽔⽂地质图28/55⽢肃省⽔⽂地质图29/55⽢肃东部黄⼟区农⽥灌溉⽔⽂地质图30/55宁夏回族⾃治区⽔⽂地质图31/55青海省⽔⽂地质图32/55柴达⽊⾃流盆地⽔⽂地质图33/55陕西省⽔⽂地质图34/55新疆维吾尔⾃治区⽔⽂地质图35/55上海市⽔⽂地质图36/55江苏省⽔⽂地质图37/55⼭东省⽔⽂地质图38/55浙江省⽔⽂地质图39/55江西省⽔⽂地质图40/55江西省地下热⽔分布图41/55福建省⽔⽂地质图42/55福建省地下热⽔分布图43/55台湾省⽔⽂地质图44/55河南省⽔⽂地质图45/55湖北省⽔⽂地质图46/55湖南省⽔⽂地质图47/55⼴东、海南省⽔⽂地质图48/55⼴东、海南省地下热⽔分布图49/55雷琼⾃流盆地⽔⽂地质图50/55⼴西壮族⾃治区⽔⽂地质图51/55四川省⽔⽂地质图52/55四川⾃流盆地地下⽔化学图53/55贵州省⽔⽂地质图54/55云南省⽔⽂地质图55/55西藏⾃治区⽔⽂地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