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20.98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今天上午,观摩了李**老师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之前,我一直在想:三年级的孩子,怎么翻转,怎么合作,怎么展示,会说吗?会演吗?教师又干什么呢?这种形式在小学的中年级能成功展示吗?

听课之后,一切疑问烟消云散。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精彩,小组的有序,老师的机智,最终达到课堂的高效。我还深刻感悟到,学生的素质真是高,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学生就有多精彩。感受如下。

一、小组训练是有效有序的。从小老师到小组长到每个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人都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小老师有小老师的样子,发问、评价;组员有组员的样子,他们的语言虽然程序化但不单一,比如,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的发言完毕谁来补充,我来谈谈我的看法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老师的指导是高效的。课堂上,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伶牙俐齿,教师解放了,话少了,是不是就没事干了?不是的,老师在倾听,点拨,引导,发现。发现问题,订正;发现精彩,分享。比如:“脑”和“恼”的区分就是问题的强化;比如学生在展示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神态的时候上台表演就是精彩的分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一节课,他们储备了三年的语文经验,进行了一周的形式训练。所以,表面看,老师轻松了,实际上,课前老师要下百倍的功夫。

三、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是老师们都关注的点。讲课前,或者上课的前十分钟,我一直在想,课堂只是在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演练好的,学习的提高怎么体现?学习过程怎么体现?后来,教学渐入佳境。老师在重点难点处,巧妙点拨强化。比如演陶罐和铁罐的时候,学生评价后再演,果然就有了提高。

有点疑惑。学生利用任务单学习的时候,中等以上的学生能够自学,剩下的学生会有各种困难。而在展示的时候,唇枪舌战的大都是中等以上的孩子,

其余的还是看客观众,他们有多少机会,得到了多少锻炼?所以,在机会均等在关注全体上还要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