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综合中国语文.doc

基础综合中国语文.doc

基础综合中国语文.doc
基础综合中国语文.doc

基础综合中国语文

【篇一:基础综合中国语文】

目录

2017 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832 语文基础综合考试[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

题汇编(一)................................................................................................ ........................... 2 2017 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832 语文基础综合

考试[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

题汇编(二)................................................................................................ ......................... 15 2017 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832 语文基础综合

考试[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

题汇编(三)................................................................................................ ......................... 29 2017 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832 语文基础综合

考试[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

题汇编(四)................................................................................................ ......................... 40 2017 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832 语文基础综合

考试[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

题汇编(五)................................................................................................ . (51)

2017 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832 语文基础综合考试[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

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 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历届导师圈点的重点试题及常考试题。——————————————————————————————————————————一、名词解释

1.汤沈之争

【答案】汤沈之争是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所产生的分歧与争议。汤显祖注重剧作的曲意,认为为了充分表达

“意”“趣”“神”“色”,为了内容的需要,可以突破格律束缚;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只要作曲合乎曲律,内容倒在其次。两人的分歧,

关键在于着眼点不同,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

出重立意、才情,而沈憬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因此

他们的分歧并非政治意义的对立,也没有好与坏、进步与落后、正

确与错误之分,相反,正是二者的补充、融合,推动了传奇艺术的

发展。

2.都城赋

【答案】都城赋,是以都市为描写对象的赋,又称为都邑赋,或都

市赋。都城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为赋的创作开辟出新的道

路。而后东汉初杜笃的《论都赋》,描绘了西京的险要地势,说明

应定都长安的原因。其后有傅毅的《洛都赋》《反都赋》,班固的

《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南都赋》,直至西晋左思的《三

都赋》等,从而汇成都城赋创作这一潮流。两千年间,这类赋从来

未间断过。清康熙年间陈元龙等人所编辑的《历代赋汇》,所收不

包括清朝在内的“都邑赋”百有余篇。

3.元白诗派

【答案】元白诗派是指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的以元稹、白居易

为代表、同韩孟诗派相对的、以浅切顺畅的语言直接反映现实的诗

歌流派,因其发起中唐新乐府运动,提出乐府诗创作新方向,也有

人称其“新乐府诗派”。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

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其远源可以追

溯到“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

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杜甫诗中的

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在与他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戴叔伦等

人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和继承,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即

白居易与元镇的手中,则有了强烈的回响。这派诗人注重写实、崇

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但其实质也是

创新。

4.以诗为词

【答案】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轼词艺术特色的概括。“以诗为词”大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突破传统词的“艳情”藩篱,以诗的题材为词的体裁,“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二;是突破传统词的表现形式,

如语言、声律、手法等,以诗的形式为词的形式,表现出传统词所

没有的豪放风貌。囿于传统,宋人对“以诗为词”多持否定态度,认

为词“别是一家”,谓其“虽极天下之工,

要非本色”。总的来说,“以诗为词”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

5.五言律诗

【答案】五言律诗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它是律

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

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

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最终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

划一。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

体,它继承了五言古诗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

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其格式是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代

表诗作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温庭筠的

《商山早行》、李商隐《蝉》等。

6.苏辛

二、简答题

7.柳永词的文学成就。

【答案】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

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词人。他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

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1)柳永对词调的革新

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

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

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发展了慢词。

柳永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

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自此,慢词引起文人的重视,

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词人。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

作,他既有创意之才,又有创调之才,在创意与创调两方面都充分

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后代词人几乎没有不在这两方面接受他的影

响的。

(2)柳永对词体风格的开拓

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表现在他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

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的抒情重心、打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

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

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

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

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3)柳永对词语言的发展

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人众,通俗、生动,自

成一体。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4)柳永对词题材的突破

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漂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

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

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

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他又把从生活中

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但语俗语运用到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

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

8.苏轼、黄庭坚诗歌对比。

【答案】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

最终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其诗清新豪健,充满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艺术表现方

面独具刚柔相济的风格,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黄庭坚,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其诗讲究修辞造句,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提倡

“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开创了江西诗派。苏轼与黄庭坚诗歌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

(1)推崇的对象不同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

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

(2)诗歌风格不同

苏轼对诗歌风格主张兼收并蓄,体现出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形成

“清远雄丽”的诗歌风格。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

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

成为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黄庭坚的律诗有音律的特殊美,形成了

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把这种“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的诗风称为“黄庭坚体”。

(3)诗歌成就不同

①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的苏轼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而就创作成就

而论,苏轼无疑是当时的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

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轼都是出类拔萃的。在诗歌内容

上表现为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儒、道、释的人生哲学有

机的融合在苏轼身上,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同时他对艺术技巧的娴

熟运用和超越,造就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人物。有必达之隐而无

难显之情的表现能力,显示出驾驭题材的非凡能力。

②自成一家的黄庭坚

黄庭坚的诗歌有其特殊的句法,善造拗句。在句子结构上,把主语、

谓语、宾语的次序颠倒,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

育、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高等教育、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文

学院832语文基础综合考试[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

考题汇编12等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