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强项令》阅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27课包拯一、字音字形鬻.(yù)徙.(xǐ)契.丹(qì)涿.州(Zhuō)敛.手(liǎn)惮.(dàn)童稚.(zhì)阎.罗(yán)峭.直(qiào)苟.合(gǒu)大茔.(yíng)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第.归,杀而鬻之:但,只管。
(2)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不久。
(3)拯命制者才.足贡数:仅仅。
(4)以刺.疆事耶:刺探。
(5)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到,往。
(6)务.敦厚:追求。
(7)平居..无私书:平时,平常。
(8)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和。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京师为之语曰活用词语:语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说。
(2)不伪辞色悦人活用词语:悦解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取悦,使……高兴。
4.古今异义区分(1)关节..不到古义:暗中行贿串通关系。
今义:骨头与骨头之间的相连接的地方,可以活动。
(2)饮食如布衣..时古义:平民。
今义:布衣服。
(3)亲党.皆绝之古义:亲戚,亲族。
今义:指政党。
三、文体知识“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以来,此后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1.把下面的话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枉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
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点拨:这段话突出了包拯克己奉公的精神。
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这段话就是其中很好的表现之一。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包拯刚正不阿的性格,而且看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不愧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
2.比较《包拯》与《强项令》这两篇课文中人物性格及写法上的异同。
点拨:包拯与董宣,虽所处时代相隔千年,但两人都能做到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严格执法,所以他俩能名垂千古。
七年级第七单元语文试卷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A、而以奴骖乘( )B、即以头击楹( )C、杀而鬻( )之D 、恶吏苛刻( ) E、死不得葬大茔中( ) F、家无jī( )侍G、主上宵gàn( ) H、必cù( )额曰 J、hàn( )山易 K、衣zī( )衣而返二、默写(12分)1、根据课文写出上下句:(1),脉脉不得语。
(2)白头搔更短,。
(3)散入珠帘湿罗幕,(4),清风半夜鸣蝉2、理解性填空(1)《渡荆门送别》写平野的辽阔和大江的雄姿,突出起雄伟壮丽的诗句是,。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被誉为“妙手回春”的句子是:,。
写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句子是,。
(3)《春望》的颔联是,。
三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关于..传说的话,我们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B、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推敲..着光和影,摄成称心如意的照片。
C、初中三年,光阴荏苒....,许多往事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里。
D、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救死扶伤....,她柔肠百转。
她是中原大地的女英雄——任长霞。
四、遇到下列情况,你认为说话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 (3分)A、甲乙两班同学为争得一面“精神文明奖”流动红旗发生争执,你想劝劝他们,于是说:“通过争吵来获得精神文明奖本身就不文明。
”B、你的同桌向你请教时,你说:“好吧,让我给你指点指点迷津。
”C、你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同学都向你祝贺,你说:“谢谢大家的肯定,希望大家的普通话说得像我的一样好。
”D、夜已深,你的邻居还在喧嚷,你过去劝阻说:“请不要大叫大嚷!”五、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 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磨炼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C. 庆祝“国庆”演讲比赛将于今晚七时半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包拯》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包拯脱脱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2、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B、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C、拯性峭直,恶吏苛刻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满井游记》)D、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闻者皆惮之。
惮:______________(2)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布衣:______________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文言文《包拯》阅读习题及答案文言文《包拯》阅读习题及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练习题,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还在为找参考习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包拯》阅读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包拯》阅读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注释】:①鬻:卖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赴调,知天长县______________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________________12.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13. 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4. 本文表现了包拯的品质。
(3分)11.(1)(2分)主持管理 (2)(2分)足够12.(3分)C13.(2分)来告私杀牛者(答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得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不得分。
)14.(3分)孝顺、英明、诸廉(每点各1分)文言文《包拯》阅读习题及答案212、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B、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C、拯性峭直,恶吏苛刻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满井游记》)D、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包拯》阅读参考答案篇1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包拯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您。
《包拯》选段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无言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给下列句子划分恰当的停顿节奏。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翻译下列句子:(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___________描写,第三段是________描写;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来看,第一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描写,第二段则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
5、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根据你对包拯的了解,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博思名篇精段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做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②宣不从,强使顿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A. 威不能行一令乎?B.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3、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南朝宋史学家。
4、本文赞扬了董宣的精神,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位像他一样的清官,写出这位清官的名字。
二、阅读《包拯》节选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解释加点的词。
务敦厚:未尝不推以忠恕也: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使得至前陈曲直:2、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填空(1)包拯的性格是:、。
《强项令》同步练习一. 基础知识1.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乃驻.车叩.马宣悉.以班诸吏诏遣使者临.视2.解释下列多义词①因因.匿公主家因.格杀之②令威不能行一令.乎?帝令.小黄门持之③数大言数.主之失有大麦数.斛④被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⑤以将何以.理天下乎?葬以.大夫礼⑥乘而以奴骖乘.敝车一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古今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指出:①使宣叩头谢.主古义:今义:②文叔为白衣..时古义:今义:③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④妻子..对哭古义:今义:4.翻译下列句子:①大言数主之失②愿乞一言而死③威不能行一令乎?④枹鼓不鸣董少平5.下列句子主要分为三类:A.表示判断;B.表示承接上文省略;C.表示从现代汉语习惯上看,前后成分倒装。
请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情况,选择恰当的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②在县五年。
()③将何以理天下乎?()④宣悉以班诸吏()6.《董宣执法》选自《》,作者是南朝宋家。
7.《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体史书。
全书包括纪,___ __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年的史实。
二、提高能力7.熟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8.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
事件起因是事件的发展是: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公主家奴;事件的高潮是;事件的结局是。
9.本文重点叙述了董宣之事,以及面对皇威痛陈的重要性,宁死不向公主的故事。
表现了董宣、的精神。
10.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课文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否删去?11.古人写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①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②因敕:“强项..令出!”12.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些变化?13.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三、拓展创新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戴胄执法有诈伪者事泄(干的坏事败露),胄据法断流以奏之。
强项令董宣阅读附答案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9.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5分)①大言数主之失②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③宣悉以班诸吏④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
⑤将何以理天下乎二、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21、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幺描写?反映了董宣什幺样的精神?(3分)参考答案:(三)强项令19、①数:列举②被:盖,覆盖③悉:全,都④乃于是⑤以:凭20、(1)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2)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21、侧面描写,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9、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后特征为洛阳令(特例征召)⑵大言数主之失(列举)⑶宣悉以班诸吏(分发)⑷莫不震栗(害怕得发抖)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阅读-26强项令
参考答案:
(一)
1.(1)正在,正当(2)承认(3)应当(4) 于是,就
2.(1)代词,代周兴(2)代词,代囚犯
3.(1)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4.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请君入瓮》译文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
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二)
5.(1)逮捕(2)希望(3)同“否”(4)不久
6.(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7.覆巢无完卵。
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译文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3。
《强项令》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强项令》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4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①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④,不仁者以身发财⑤。
(节选自《大学》)【注释】①踊:yī,通“一”。
偾:fèn,偾事,坏事。
③舒: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
④以财发身: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
⑤以身发财:用生命敛钱发财。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宣悉以班诸吏(分发) B.使宣叩头谢主(感谢)C.一国兴仁(兴起) D.踊人贪戾(暴戾)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特征为洛阳令 B.由是搏击豪强C.生财有大道 D.为之者疾,用之者舒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威不能行/一令乎 B.以/宣尝为二千石C.则/财恒足矣 D.仁者/以财发身1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七年级上优化设计答案【篇一:优化设计七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答案】对顶角3、∠bod ∠aoc和∠bod 4、相等5、c智能演练能力提升1~3 aab 4、①④ 5、解:如图.6、7、解(1)因为od平分∠boe,of平分∠aoe, 所以∠doe=1/2∠boe, ∠eof=1/2∠aoe,所以of⊥od(2)设∠aoc=x,由∠aoc: ∠aod=1:5,得∠aod=5x.8、d 9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 =(4)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快乐预习感知学前温故1、相等互补2、直角新课早知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b 3、a 互动课堂例解:同位角有∠1和∠2,∠3和∠5; 内错角有∠1和∠3,∠2和∠5;同旁内角有∠1和∠4,∠4和∠5轻松尝试应用1、b 2、b 3、同位同旁内内错 4、内错 ab bc ac同旁内 ac bc ab5、解:(1)中,∠1与∠2是直线c、d被直线l所截得的同位角,∠3与∠4是直线a,b被直线l所截得的同旁内角;(2)中,∠1与∠2是ab,cd被直线bc所截得的同位角,∠3与∠4是直线ab,cd被直线ac所截得的内错角;(3)中,∠1与∠2是直线ab,cd被直线ag所截得的同位角,∠3与∠4是直线ag,ce被直线cd所截得的内错角;(4)中,∠1与∠2是直线ad,bc被直线ac所截得的内错角,∠3与∠4是直线ab,cd被直线ac所截得的内错角能力升级 1~5 adccb 6、∠b ∠a ∠acb和∠b 7、bd 同位 ac 内错ac ab bc 同旁内 ab ac bd 同位 ab ef bd 同旁内8、解:∠1与∠5;∠1与7;∠4与∠35.2.1平行线学前温故有且只有一个新课早知 1、平行2、c 3、一条4、互相平行 5、a 轻松尝试1~3 dbb4、ab∥cd ,ad∥bc5、③⑤6、略能力升级 1~4 bcab 5、3 a′b′, c′d,cd 6、在一条直线上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7、解:(1)cd∥mn,gh∥pn.(2)略.8解:(1)如图①示.(2)如图②所示.9解:(1)平行因为pq∥ad,ad∥bc, 所以pq∥bc .(2)dq=cq 10、解:(1)图略(2)ah=hg=gm=mc(3)hd:eg:fm:bc=1:2:3:45.2.2平行线的判定学前温故同一同侧之间两侧之间同侧新课早知 1、不相交平行同位角平行内错角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 2、c 3、a轻松尝试1~4、abdc 5、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d b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能力提升 1~5 dcddd 6、∠直线平行)理由如下:因为ad⊥bc,eg⊥bc,所以ad∥eg.所以∠e=∠1,∠3=∠2.因为∠e=∠3,所以∠1=∠2,即ad平分∠bac.10.(1)如图,过点e作ef∥ab,因为ab∥cd,所以ab∥ef∥cd.所以∠b=∠1,∠d=∠2.所以∠bed=∠1+∠2=∠b+∠d.(2)ab∥cd.9.解:(1),(2)不是命题.(3)是命题.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的度数相等.(4)是命题.如果两个量相等,那么这两个量可以互相代换.10.解:(1)题设:两条直线相交;结论:这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2)题设:a=b;结论:a=b.11.解:(1)钝角的补角是锐角.(2)互补的两个角可以都是直角.12.解:假命题.添加be∥df,能使该命题成立.因为be∥df,所以∠ebd=∠fdn.因为∠1=∠2,所以∠abd=∠cdn,所以ab∥cd.5.bd∥ac bd=ac6.(3)7. 6608.解:如图所示.2211.解:如图,将点b沿垂直于河岸方向向河岸平移一个河宽至点b,连接ab,交河岸a于点c,过点c作cd⊥b,垂足为d,则cd为所建桥.证明:根据平移可知,bd∥bc,bd=bc,所以a,b两地路程为cd+ac+bd=cd+(ac+bc)=cd+ab.在河岸a上任取一点c,过点c作cd⊥b,垂足为d,连接ac,bd.因为ac+bcab,而cd=cd,bc=bd,所以cd+abcd+ac+bc.所以,桥的位置选在点c处,此时a,b两地路程最短.3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1 有序数对轻松尝试应用 1—3 cab 4、6排7号 5、解:由b点a点的拐点共有11个(包括a,b点).第一个拐点可记作(0,0),则第二个拐点可记作(0,1)其它点可,即由a点到b 点的黑实绩路的拐点(包括a,b )可以依次记作:(0,0)→(0,1)→(1,1)→(1,4)→(2,4)→(2,7)→(4,7)→(4,4) →(5,4) →(5,3)→(6,3)能力提升 1—3 dad 4、m5.1406.(d,6)7.解:如图.8.解:如图,像一面小旗.9.解:(1)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2)(1,16),(2,17),(3,18),(4,19),(5,20),(6,21),(7,22),(8,23),(9,24),(10,25 ),(11,26),(12,27).(3)m=n+1510.解:(1)这一周11日的日平均温度最低,大约是28度,表示为(11,28);12日的日平均温度最高,大约是37度,表示为(12,37).(2)14,15,16日的日平均温度相同.(3)这一周的日平均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后温度趋于稳定,最后降低.6.1.2平面直角坐标系轻松尝试应用1—3 cbd 4、(5,0)(0,-5)(-5,-5)5、解:a(0,6);b(-4,2);c(-2,2);d(-2,-6);e(,2,-6);f(2,2);g (4,2)能力提升1—4 bdcd 5、0 6.三7.解:(1)a(-3,0),b(2,0),c(1,2),d(-2,2).(2)c,d两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直线cd与x轴平行.(3)a,b两点的纵坐标相同,都是0,横坐标不同.8.解:如下图.图形像勺子,北斗七星.2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轻松尝试应用 1、b 2、东北 3、以市政府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各景点坐标分别为:市政府(0,0),金斗山(0,1),青云山(3,1),师兄墓(0,3),汶河发源地(-2,6),望驾山(4,5),租徕山(-6,-2),林放故居(-3,-4)能力提升1—3 aca 4、(240,-200) 5.(-240,200)6.(15,18)7.解:以格点的边长为单位长度,以热闹小学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寿山镇(0,4),山合村小学(1,6),永康村(7,1),忠诚村(5,2),农村实验中学(5,4),黑牛村小学(4,9),卫国村小学(7,9).8.解:以学校为原点,以学校的正东方向为x轴的正半轴,以学校的正北方向为y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按照比例尺1∶10 000标出学校、工厂、体育馆、百货商店的位置,如图所示.9.解:(1)1秒:2 2秒:33秒:(3,0),(0,3),(1,2),(2,1) 4 4秒:(4,0),(0,4),(1,3),(3,1),(2,2) 5 (2)11. (3)15秒.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轻松尝试应用 1—3 dcc 4、下左5、(7,4)6、略能力提升 1—5 abbad6、(a-3,b)7.(1,2) 8、3.59.解:(1)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b(2,1).(2)如图.(2)设n 是4的倍数,那么连续四个点的坐标是an-1(n/2-1,0) ,an(n/2,0), an+1(n/2,1),an+2(n/2+1,1). (3)点a100 中的n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点a100和a101的坐标分别是a100(50,0), a101(50,1),所以蚂蚁从点a100到a101的移动方向是从下向上。
《强项令》阅读答案《强项令》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强项令》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强项令》阅读答案1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加粗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大言数主之失()②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③宣悉以班诸吏()④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⑤将何以理天下乎()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数:列举②被:盖,覆盖③悉:全,都④乃:于是⑤以:凭2.①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强项令》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乃驻.车叩.马宣悉.以班诸吏诏遣使者临.视2.解释下列多义词①因因.匿公主家因.格杀之②令威不能行一令.乎?帝令.小黄门持之③数大言数.主之失有大麦数.斛④被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⑤以将何以.理天下乎?葬以.大夫礼⑥乘而以奴骖乘.敝车一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古今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指出:①使宣叩头谢.主古义:今义:②文叔为白衣..时古义:今义:③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④妻子..对哭古义:今义:1.翻译下列句子:①大言数主之失②愿乞一言而死③威不能行一令乎?④桴鼓不鸣董少平5.下列句子主要分为三类:A.表示判断;B.表示承接上文省略;C.表示从现代汉语习惯上看,前后成分倒装。
请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情况,选择恰当的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②在县五年。
()③将何以理天下乎?()④宣悉以班诸吏()6.《董宣执法》选自《》,作者是南朝宋家。
7.《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体史书。
全书包括纪,_____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年的史实。
提高能力7.熟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8.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
事件起因是事件的发展是: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公主家奴;事件的高潮是;事件的结局是。
9.本文重点叙述了董宣之事,以及面对皇威痛陈的重要性,宁死不向公主的故事。
表现了董宣、的精神。
10.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课文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否删去?11.古人写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①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②因敕:“强项..令出!”12.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些变化?13.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拓展创新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戴胄执法有诈伪者事泄(干的坏事败露),胄据法断流以奏之。
1.传,一般要交待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
2.本文选自《》。
作者(),是()朝代的()家,字()。
3.“前四史”有《》《》《》《》。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体4.指出通假字注音并解释臧亡匿死5.给下面加点字写拼音。
圉.( ) 数.主之失() 击楹.()流血被.面()因敕.()艾绶..()枹.鼓()数斛..()欲箠.杀之()震栗.()..()而以奴骖乘诏.()强.使顿之()一乘.()二千石.()6.解释加点或划线字词特征.不能得.及.主出行骖乘苍头驻.车叩.马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愿.乞一言临.视欲箠.杀之臣不须箠.谢.主击楹.被.面据.地,终不肯俯.理.天下强.使顿.之良人(白衣)强项..令匿.死覆.尸,妻子对.哭因敕.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枹.鼓不鸣艾绶中兴卒.于官帝伤.之宣悉.以班.诸.吏敝.车一乘大言数.主之失.7.解释下列多义词①因因.匿公主家因.格杀之因.敕②令威不能行一令.乎帝令.小黄门持之③数大言数.主之失有大麦数.斛④被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⑤以将何以.理天下乎?葬以.大夫礼以.奴骖乘以.刀画地以.宣尝为二千石宣悉以.班诸吏⑥乃乃.驻车叩马死乃.知之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古今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指出:①使宣叩头谢.主古义:今义:②文叔为白衣..时古义:今义:③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④妻子..对哭古义:今义:○5后特征..为洛阳令古义:今义:9、翻译下列句子:①大言数主之失②愿乞一言而死③威不能行一令乎?④枹鼓不鸣董少平⑤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⑥天子不与白衣同。
⑦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
将何以理天下乎?⑧宣悉以班诸吏。
⑨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⑩乃驻车叩马⑾即以头击楹,血流被面。
⑿使宣叩头谢主10.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内容。
第一段:第二段:11.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
事件起因是事件的发展是: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公主家奴;事件的高潮是;事件的结局是。
强项令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因匿.主家( ) 驻车叩.马( )叱.奴下车( ) 欲杀之( )臧.亡匿死( ) 袍.鼓不鸣( )答案:nìkòu chìchuícáng fú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后特征..为洛阳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不须..,请得自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何以..理天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手据地..,终不肯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搏击豪强..,莫不震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特别征召。
(2)不用等待,用不着。
(3)凭什么。
(4)按着、撑着地。
(5)指仗势横行不法的人。
3.在句中标出活用的词并解释用法。
(1)驻车叩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臧亡匿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驻,动词的使动用法,当“使……停留”讲。
(2),名词用作状语,当“用鞭子”讲。
(3)“亡”和“死”都是动词用作名词,当“逃亡犯”、“死刑犯”讲。
4.标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
(1)主即还宫诉帝:(2)使宣叩头谢主答案:(1)诉,告状;今义当“告诉”讲。
(2)谢,谢罪,认错;今义当“感谢”讲。
5.从下列两组加点的虚词中,各选出两个意义或用法相同的项。
(1)A.而以.奴骖乘 B.以.刀画地 C.将何以.理天下乎 D.船载以.人 E.宣悉以.班诸吏 F.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A.大言数主之.失 B.因格杀之.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答案:(1)EF (2)AD导解:(1)中“以为神”,即“以之为神”,把它当做神。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27课《包拯》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27课《包拯》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课内阅读阅读明白得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何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平民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假设孙也。
”1.说明以下标有红色字体的字词。
(1)召权知开封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者皆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恶吏苛刻,务敦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人不苟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伪辞色悦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衣服、器用、饮食如平民时: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以下句子。
(1)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3)不从吾志,非吾子假设孙也。
3.包拯在那时阻碍很远,名声专门大,从文中哪些句子能够看出?4.包拯对他人,对家人的要求是什么?后世什么缘故称他为“包青天”?5.你读了本文深受什么启发?【参考答案】1.(1)临时。
(2)怕,畏惧。
(3)憎恶,讨厌。
追求。
(4)随意,随意。
(5)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6)平民。
2.(1)包拯如阎罗一样,为官清正,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无法进行。
或,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无法进行,有神仙包拯在。
(2)原先的制度规定,凡诉讼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主上宵gàn()(2)cù()遇敌不动(3)立斩以xùn()(4)hàn()山易(5)必cù()额曰(6)xúnxún()如儒生解析:此题主要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答案:(1)旰(2)猝(3)徇(4)撼(5)蹙(6)恂恂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和掌握。
通假字的识别应当从掌握通假字的规律入手。
构成通假的前提是读音相同或相近。
答案:“阙”通“缺”,是“缺少”的意思。
3.翻译下列句子。
(1)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2)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3)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解析:注意句子翻译的“信、达、雅”。
参考答案:(1)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
(2)(他)尊敬贤士,唱雅诗,做投壶游戏,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
(3)(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物。
4.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
解析:注意归纳概括。
参考答案:孝亲忠君、治军有方、爱民恤士。
5.(1)找出与“仁”字对应的原句。
(2)找出与“信”字对应的原句。
(3)找出与“智”字有关的原句。
(4)找出与“勇”字对应的原句。
(5)找出与“严”字对应的原句。
答案:(1)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2)有颁犒,均给军吏。
(3)有所举,谋定而后战,猝遇敌不动。
(4)善以少击众。
(5)“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而且有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东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包拯
(1)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来告私杀牛者,拯:“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2)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3)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4)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5)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1.解释下列词语
知第寻苟
才惮关节务
造庭辞色峭直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②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③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⑤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⑥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⑦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⑧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⑨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3.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选文的每一段写了包拯的什么特点。
第一段第二段
第三段第四段
第五段
②选文第四段划线句子运用什么描写?写出包拯什么性格特点。
③故人亲党为什么都与之绝交?
④选文第五段画线句子引用包拯的话有什么作用?
⑤从选文看,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⑥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说说他们的事迹?
⑦选文哪几段运用了正面描写,哪段穿插了侧面描写?
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二段
第三段第四段
第五段
⑨包拯确立的诉讼制与以前的用什么不同?这表现他什么性格特点?
10.第五段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
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11.“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表明董宣是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看法。
12“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这段描写表明董宣有什么样的精神?
13.“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光武帝刘秀的这些言行表明了什么?
14.董宣把三十万钱全数分发给自己的下属官吏,这表明了什么?
4)关节
..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如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列词语
征驻叩数
箠良人被谢顿据臧临视
敕行强悉班搏击震栗
2.翻译下列句子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3.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写出第一段中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4.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5.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6.从选文看董宣是怎样的人?
7.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8.请你概括选文中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
9.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
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精神
10.下面“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帝大怒,召宣。
欲箠杀之 B。
因格杀之 C.大言数主之失 D。
帝令小黄门持之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有何不同。
①使宣叩头谢主古义:今义:
②后特征为洛阳令古义:今义:
③妻子对哭古义:今义:
1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宁死不从?(用文中原话回答)
12.文中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13.在中国古代,“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有许多。
请举出两个历史人物,并简要写出其事迹。
14.本文的作者_______,是南朝宋____家,字蔚宗。
著有《》,与《》、《》、《》合称“四史”。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食:供养,给……吃。
)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蒙袂辑屦:用袖子遮住脸,拖着鞋子。
),贸贸然(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
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嗟:感叹声,这里有轻蔑的意思。
)!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谢:拒绝。
)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微与:不必这样。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
12、简述各段的大意。
1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齐大饥(饥:)
⑵黔敖左奉(奉:)食
⑶予唯不食(食:)嗟来之食(食:)
15、写出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⑴从而谢焉谢:古义今义
⑵以至于斯也至于:古义今义
⑶、《强项令》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事,突出了他
的精神。
⑷、《包拯》选自,作者是史学家。
作品突出了包拯的性格特征。
包拯,世人称他,字,人。
关于名著阅读
1.请写出下列人物的外号,三个相关故事和性格
鲁智深
林冲
武松
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谁?他的绰号是什么?
3.请写出<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人物名字及绰号,简单说出其擅长的绝技.
4.水浒传》中的故事及相关的人物:误入白虎堂();大闹清风寨();探穴救柴进();风雪山神庙();怒杀阎婆惜()。
5、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
6.宋江最后是怎么死的?死前他用同样的方法弄死了谁?为什么?
7.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8.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欲将林冲打死。
正在这时,林中突然飞出一条禅杖,将水火棍一隔,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
这段话出自哪一个情节?涉及的主要人物有谁?
9.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所指的人物是
10.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主张招安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