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导论(第6讲)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8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1、什么是社会工作?怎样理解它是一门科学、专业、艺术、制度化的社会事业?(1)、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实践活动。
社会工作的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问题;目标——福利;本质——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手段——专业方法和技术;性质——科学、事业。
(2)、科学的事业: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社会科学,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上。
专业:格林伍德专业的5方面特征: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被社会认可、具有专业权威、职业群体内部的伦理守则、专业文化。
在大学,有自己的独立教育体系,在社会上有专门的职业领域和服务机构,在职业领域内部有同业自律机构,包括从业和专业资格认证、专业水平评估和对违规者的惩处。
艺术: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助人服务来增强个人和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功能,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解决的问题又相当复杂,工作者需要运用知识去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工作者有创造性地艺术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归类;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也常遇到一些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冲突,这是怎样减少冲突,实现工作目标也是一种艺术。
制度化:社会工作过程是制度化的,对社会工作者也有一系列的制度约束。
2、社会工作对象包括哪些人群?划分基本对象与扩大对象的意义何在?简述社会工作的范围。
工作对象:正常生活发生困难的人群,社会中的脆弱群体,社会结构中的弱势群体。
最困难的群体——社区——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意义:基本对象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处于社会边缘,从道义上讲最应得到帮助的人,划分基本对象,一方面有社会认同的基本道德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决定的。
由于社会福利的相对短缺,运用社会福利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就应首先选择需要帮助的贫弱者,这有利于实现福利效益的最大化,最能体现社会正义。
而扩大对象的划分则对于扩展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发展,预防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3年自考专业(社区护理)《社区护理学导论》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健康系统层属于日出模式的()A.I级B.Ⅱ级C.Ⅲ级D.Ⅳ级正确答案:C2.【单选题】在护理学中有关“健康”这一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或不适B.健康和疾病具有清晰的界限C.健康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D.人的健康观念受单独某一因素的影响E.健康主要是指机体内部各系统的协调和稳定正确答案:C3.【单选题】下列关于预防肿瘤的饮食要点哪项是错误的()A.限制膳食中的纤维素B.限制饮食中热量C.降低总脂肪摄取量D.少吃煎炸食物E.低钠膳食及平衡钾、钠比例正确答案:A4.【填空题】临床护理决策的模式包括服务对象决策模式、护理人员决策模式和()。
正确答案:共同决策模式5.【单选题】罗伊(Roy)适应理论出现于()A.20 世纪30 年代B.20 世纪40 年代C.20 世纪70 年代D.20 世纪80 年代正确答案:C6.【单选题】某患者随意运动丧失,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咳嗽、角膜、瞳孔对光反射、膝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这位患者属于哪种意识障碍()A.嗜睡B.昏睡C.浅昏迷D.深昏迷E.谵妄正确答案:C7.【填空题】健康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医学阶段、()和社会环境阶段。
正确答案:行为阶段8.【单选题】某患者为舞蹈演员,突遇车祸,双腿须截肢,出现大吵大闹、不配合治疗等反应,此种情绪属于()A.病人角色行为异常B.病人角色行为强化C.病人角色行为冲突D.病人角色行为缺如正确答案:C9.【问答题】新生儿期的社区保健重点是什么?正确答案: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一周内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故新生儿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
新生儿保健包括出生时的护理和新生儿居家保健。
新生儿期保健要点如下:(1)出生时护理:①产房室温25~28℃。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它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活动、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社会学会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之中更为人们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社会学可以说是研究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为己任,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范畴都离不开社会的范畴。
由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互相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性,(例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心里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等多学科)因此,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较广泛的视野以及较深刻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完善自我。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有,社会学导论、社会学简史、个体的社会化、文化与社会运行、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互动、社区、婚姻与家庭、社会变迁等。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是书熟练地掌握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考察社会的基本角度,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用于改造社会更加的完善自我。
三、教材使用郑杭生/北京/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四、考核,评分标准采用平时4次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80%的成绩综合评定的办法。
五、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68学时,每周4学时。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作有概括的理解,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学生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1.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学的实践作用。
社会工作导论知识点汇总社会工作导论(重点)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1.什么是社会工作(由一般定义—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中美界定)①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work翻译而来,基本内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福利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②是在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工作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③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在一个国家和地区表现为: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机构有从事合法的社会服务的专业资格;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是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美国是最早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国家,其普遍接受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小组、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而我国于1991年给出定义:社会工作是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此外,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2.简述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解释专业—从学科、职业上—国家、地区表现)①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作为一个专业应表现为:执行这些功能的机构由一批有专业资格的人组成,他们经过专门训练,精通该学科的主要内容,使用专业的方法与技术。
他们适应社会需要,在社会上起着专门的作用、担负职责,享受优惠。
②学科上来说,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的社会科学,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职业上来说,社会工作脱胎于早起的慈善事业,但随着受助人情况的复杂化和现代社会对受助人正当权利要求,组成社会工作专业团体成为必要。
③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在一个国家、地区表现为: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机构有从事合法的社会服务的专业资格;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是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课程编号:C08二、总学时:54学时三、学分:3学分四、课程简介:本课程根据MPA培养目标、MPA学员特点和教学要求,比较深入系统地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MPA学员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分析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能力。
课程将结合案例讨论形式,重点分析与公共管理实践关系密切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五、教材:林聚任、刘玉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六、教学目的:使学员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提高学员运用科学方法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和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评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上级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注重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八、考试方式:按照《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考试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闭卷考试,百分制,60分为通过。
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由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等三部分组成。
其中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分别占该课总成绩的70%、20%、10%。
其中,试卷按70分(满分)命题,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及课程总成绩均由任课教师评定。
九、考试所用时间:120分钟十、授课计划:第一讲导论(4学时)第一节获取知识的科学途径一、科学之外的其他选择二、获取社会知识的科学途径第二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比较一、对社会的科学探索二、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差异第三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取向一、基于实证的社会科学研究二、基于理解的社会科学研究三、基于批判的社会科学研究第四节社会科学的两类研究方法一、量化研究二、质性研究第二讲研究设计(8学时,其中案例讨论2学时)第一节选题与研究类型一、选题二、研究课题的具体化三、研究类型第二节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一、分析单位二、研究内容第三节社会理论建构一、社会理论及其对经验研究的作用二、社会理论的构成要素三、社会理论建构的两种基本形式四、理论建构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错误第四节操作化与测量一、操作化二、变量语言三、变量的测量四、量表与指数五、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第五节研究方案的编制一、研究方案的作用二、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案例讨论: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第三讲问卷调查方法(10学时,其中案例讨论2学时)第一节适合问卷调查的问题一、对社会行为的调查二、态度、观点和意见的调查三、需求、期望的调查四、知识方面的调查五、社会特征方面的调查第二节问卷调查的一般原理一、问卷调查研究的含义二、问卷调查研究的突出特征三、问卷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三节问卷设计的一般原则一、必要原则二、通俗原则三、针对原则四、准确原则五、客观原则六、简洁原则七、完整原则八、亲和原则九、一致原则第四节问卷调查中的概率抽样一、抽样及其相关概念二、概率抽样的一般原理三、概率抽样的样本规模四、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第五节问卷调查的实施途径一、邮寄问卷调查二、面访问卷调查三、电话问卷调查四、网络问卷调查案例讨论:上海市民法律素质抽样调查第四讲实地研究方法(6学时)第一节适合实地研究的问题一、意义二、行为三、事件四、互动五、角色与关系六、群体、组织与社区第二节实地研究的一般步骤一、选择观察对象(非概率抽样方法)二、取得进入现场的资格三、进入现场并与当地人建立友好关系四、资料的搜集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三节实地研究中的访谈法一、访谈法的含义二、访谈法与面访问卷调查的区别三、访谈法的类型四、访谈的技巧第四节实地研究中的观察法一、观察法的含义二、观察法的类型三、观察法的一般程序第五讲文献研究方法(6学时,其中案例讨论2学时)第一节适合文献研究的问题一、无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问题二、纵贯分析三、从随意观察的文本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四、横向比较第二节内容分析方法一、内容分析的含义二、量化内容分析三、质性内容分析第三节二次分析方法一、二次分析的含义二、二次分析的类型三、二次分析的关键步骤案例讨论:打工妹的内部话题第六讲实验研究方法(6学时)第一节适合于实验研究的问题一、解释性的研究二、微观层面的研究三、可控制条件下的研究第二节实验研究的基本原理与程序一、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二、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三节实验设计一、典型实验设计二、简化的典型实验设计三、所罗门实验设计四、多因素实验设计第四节实验方法的优缺点一、实验方法的优点二、实验方法的缺点第七讲量化数据的分析(10学时,其中上机操作4学时)第一节量化数据分析的准备一、数据的编码与分组二、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的录入三、数据的核查与清理四、数据的整理第二节描述性统计一、频数和百分数统计二、集中趋势分析三、离散趋势分析四、相关分析第三节假设检验一、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二、T检验三、方差分析四、卡方检验上机操作:SPSS应用初步第八讲社会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4学时)第一节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一、研究报告的写作目的二、研究报告的写作风格三、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第二节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一、学术报告的基本结构二、决策报告的基本结构三、报告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三节学术报告的撰写体例一、科技论文撰写体例二、国内社科类杂志的撰写体例十一、复习题:第一讲:1.举例说明个人经验可能会对人类获取社会知识造成哪些误导?2.简述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方法论取向对社会事实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