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5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天都峰。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
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
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录像片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
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
二、学习新课(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天都峰》读dū不读dōu,“假”“似”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该读“jià”、“sì”。
(三)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暑假铁链似乎犹豫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辫子鼓舞决心居然(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文是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5.再读书,读后知道全文共有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15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15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化理解,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到达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自主读书、考虑,参与议论,参与交流,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使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才能。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详细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展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舞下,坚决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发奋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困难。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三、教学资料准备:1、教学挂图。
2、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勾画心中的天都峰。
1、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化理解课文,一起随着课文中的小姑娘去爬一爬天都峰,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收获。
如今,我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站在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引读第二自然段)老师教给你们一些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
看谁画得最快,最好。
2、学生勾画心中的天都峰,点评交流: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预设学生答复:天都峰很高,云彩在它的腰间飘来飘去。
《爬天都峰》一篇讲读课文。
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 3 课《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 ,希翼匡助到您。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 6 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 11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 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吸收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采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 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体面片或者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
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认字学词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者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匡助,把字音读准确。
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浮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记念、小辫子、笑呵呵、鼓励、居然、吸收力量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像、应去掉拼音读词语。
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感悟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教具准备搜集黄山图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讲授新知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①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②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③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2、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3、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024 年四年级重点课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四年级重点课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5 篇教学设计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实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爱好。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四年级重点课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学习。
四年级重点课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篇 1)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驾驭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迟疑、奋力、最终、尽然、吸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最终”写一段话。
3、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志气、奋勉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擅长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鼓舞自己,是一种珍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改变。
2、读懂课文最终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
”课前打算:1、自制词语卡片2、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观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ft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ft岩上,使很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ft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肯定觉得大有收获。
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感知文本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自学状况。
小组内生字词语卡片相互认读、正音。
3、沟通收获和问题三、细读文本,解决问题整合问题:爸爸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
”一老一小如何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的?主要沟通探讨三个问题第一: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其次: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的。
1、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一等奖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策略: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
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来到天都峰(1)↓在、、、、、、脚下(2-5)↓爬上、、、、、、(6—7)↓爬上、、、、、、之后(8—10)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
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探究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⑴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⑵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⑶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学习生字,并巩固。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品读感悟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公开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公开课)(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公开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公开课篇1一、揭题,勾画心中的天都峰1、师: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一起随着课文中的小姑娘去爬一爬天都峰,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收获?现在,我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站在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引读第二自然段)2、学生勾画心中的天都峰,点评交流师:你们觉得这位小姑娘用语言描绘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生:(答)师:一个挂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生:(答)师:为什么作者要在这儿写天都峰的高和险呢?(小组讨论)师小结: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力量。
3、看书观察天都峰师:你们看书上这幅图,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我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好,谁试着读一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齐读)师:(过渡)天都峰比云彩高,而且笔陡笔陡,爬天都峰难呀,难于上青天,我站在天都峰脚下会想些什么呢?生:(答)师:是呀,很多游客都和这个小姑娘一样,抬头望着天都峰,害怕了,犹豫了。
师:能爬上天都峰的,都是勇士呀!这个小姑娘有没有爬上天都峰呢?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是什么力量让她勇敢地爬上天都峰顶?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读、议、理解我和爷爷爬上峰顶的过程1、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到最后,用笔把小姑娘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生自学)2、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1、)生:读找出的句子。
(2、)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姑娘在爬山的过程中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3、)请用上“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一会儿(),”来说一说你想到的动作。
(4、)仿照这句话来说一句话。
第1篇统编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A案第一课时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
勇气居然决心终于
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
(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1)、指名读。
(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
(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
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师:从两个“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个“也”字强调了老爷爷对我这个小女孩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同时也有几分敬佩;(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
)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
(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
)(最后一句话是老爷爷说的,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
2、抽生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过度:老爷爷看到这么小的女孩都敢挑战天都峰,他从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决心,小女孩看到年龄这么大的老人都敢挑战天都峰,她也从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决心。
有了信心,还怕达不到目的吗?
五、经历爬山经过,感受“我”登山的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齐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从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终于”等词体现出“我”爬山
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
1、齐读
2、谈体会
3、带着体会读
六、理解爸爸的话。
师:终于爬上了峰顶,老爷爷和小女孩互相道谢,他们并没有为对方做什么贡献,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请大家默读下面对话,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对话】
“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感谢您!”
1、默读
2、反馈(我和老爷爷的勇气都是从对方身上得到的。
)
看到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不由得赞叹到: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顺势板书: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七、学习表达方法,为日后写作打基础。
师: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为什么在写爬山的经过之前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在写法上这叫衬托。
)
八、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高老爷爷
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陡我(小姑娘)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冯
家
屯
小
学
高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