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推荐】《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同步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2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4题。
教材简析: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一道“试一试”,教学三种不同结构的三步混合运算。
例1提供的是一个求两个乘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我还让学生提了一个求两个乘积之差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对例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都比较熟悉,在提出问题后,没有做任何提示,而是直接让学生列式解答,同时讨论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自然地引起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运算顺序的心理需求。
对于所列出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我设计了能提示运算顺序的填空,启发学生先同时算出两边的乘除法,在算出中间的加减法。
算式变变变的环节变出的算式的结构与例题不同,同时启发他们想到:在计算时,暂时不算的按原位移下。
再变,变出了12+2×15-3,探索了运算顺序并计算。
在例题和“试一试”和12+2×15-3教学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归纳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随后的练习题安排了辨一辨、算一算、比一比,分别是要求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和,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初步感知一些运算规律。
最后是一道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练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在题组的比较过程中,优化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再按顺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梳理数学规则意识,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习题一、基础题1.直接写出得数10+12× 3=(33+67)× 20=10- 125÷ 25=(21-15÷ 3)÷ 4=39÷ 3- 7=6×( 30+45÷9)=2、填空。
( 1) 38× 50- 24÷ 3 可以同时先算()法和()法,再算()法。
(2)已知 6+15= 21, 400- 43= 357, 357÷21= 17,把这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3)两数相乘的积是26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5 倍,那么积是()。
二、综合题1.选择( 1)算式 38+615÷ 41,可以读作()A、 38 加上 615 除以 41,得多少;B、 38 与 615 的和除以41,商是多少;C、 38 加上 41 除 615 的商,和是多少;( 2) 420÷ 70=6,错误的说法是()A、 70 不能除尽420;B、 70 能除尽 420;C、 420 能被 70 除尽;( 3) 203 减去 170 除以 19,求商的算式是()A、 203- 170÷ 19B、( 203- 170)÷ 19C、 19÷( 203-170)2.计算( 1)(432- 24× 10)÷ 6( 2) 7200÷ 90÷ 8+190( 3) 1812-(756+82× 3)( 4)( 541- 276+ 325)× 73. 列式计算(1)用 150 除 12 与 500 的积,商是多少?(2)一个数比 41 的 104 倍多 401,求这个数。
(3) 4000 减去 3600 除以 25 的商,乘以 30,积是多少?(4) 910 与 350 的和,除以 110 与 50 的差,商是多少?三、提高题1、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相同的一个数,使等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