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考2013年泰安样题语文(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7页,第二卷8至10页。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倔.强(jué)谄.媚(chán)莘.莘学子(shēn)鳞次栉.比(zhì)B.稽.首(qí)炮.制(páo)戛.然而止(jiá)惟妙惟肖.(xiào)C.绮.丽(qǐ)恫.吓(dòng)锋芒毕露.(lòu)乳臭.未干(xiù)D.惩.罚(chéng)褶.皱(zhě)气冲斗.牛(dǒu)忧心忡.忡(chōng)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B.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C.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泄千里。
D.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B.经纶..(筹划)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C.又间.(私自,偷着)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司马迁《陈涉世家》)D.怀怒未发,休.(不祥)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唐雎不辱使命》)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内容,应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A.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愚笨)了!B.它们有时把填空点缀..(点缀)得很阴森。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9分)1. (5分) (2015八上·湖北期中)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2.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 . 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 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D . 从楼市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业心领神会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3. (2分) (2017九上·西宁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的结果是党风不正在做怪的原因而造成的。
B . 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 . 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 .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4. (10分)(2013·漳州)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80字左右)(1)《西游记》中“紧箍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
请概述唐僧得到“紧箍咒”,并使孙悟空服从管教这个情节。
(2)《三国演义》中有诗云:“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这是对刘禅“乐不思蜀”的感慨,请概述这个情节。
5. (1分) (2018九上·海宁月考) 按照要求补全对话。
杭州市将主办2022年的亚运会,届时会有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赛者与观赛者,同时杭州的美景也吸引着大家,下面有一个情景,请你根据内容和图片为他们提供方案。
游客:你好!你: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游客:我们在这边游玩,等下要去黄龙体育馆观看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可是我们打不到车,也不知道具体的路线,请问你能帮我们吗?你:好的。
山东泰安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社戏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9.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月夜行船 D.水乡夜景10.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11.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A )A.点磕夹飞 B.点敲混飞C.磕点混箭 D.点敲夹箭12.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C )A.味觉视觉听觉B.嗅觉听觉视觉C.嗅觉视觉听觉D.味觉听觉视觉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C )A.惊喜惬意 B.迷茫困惑C.沉醉忘我 D.惆怅烦闷14.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C )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泰安市二〇一三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A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16分,每小题2分)1.(2013·泰安中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啜.(chuò)泣云翳.(yì)秩.(zhì)序井然毛骨悚.(sù)然B.羸.(yíng)弱恻.(cè)隐鲜.(xiǎn)为人知恍.(huǎng)然大悟C.琐屑.(xiāo)荫.(yìn)庇风雪载.(zài)途莫衷.(zhōng)一是D.抖擞.(sǒu)虫豸.(zhì)面面相觑.(qù)深恶.(wù)痛疾【解析】选D。
A项“悚”应读sǒng;B项“羸”应读悚,“鲜”应读xiǎn;C项“屑”应读xiè。
2.(2013·泰安中考)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B.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C.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D.学者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解析】选B。
“幅”应为“副”。
3.(2013·泰安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者。
(王安石《伤仲永》)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刘禹锡《陋室铭》)C.又间令吴广之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所旁丛祠中。
(司马迁《陈涉世家》)D.万钟则不辩.(辩论,争论)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解析】选D。
“辩”意思是“辨别”。
4.(2013·泰安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内容,应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A.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果断而大胆)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泰安市二0 一二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样题)6—9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表述题)两部分。
第i卷1—5页,第n卷页。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考生将答题卡和第n卷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6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洗濯(zhu 0 雄雌(chi)头晕目眩(xu E)获益匪(f ei)浅B. 嫉(j 1)妒枯涸(h e)相形见绌(zhu o)面面相觑(q u)C祈(q i)祷琐屑(xi e)锲(q i)而不舍风雪载(z①途D.虐(n ue杀贮(zh U)蓄怒不可遏.(e 怡(y 1)然自得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点缀狼藉人声鼎沸深恶痛疾B. 妖娆静谧更胜一筹骇人听闻C. 嶙峋愧怍重倒覆辙根深帝固D. 籍贯拮据苦心孤诣中流砥柱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B. 肉食者鄙(卑鄙,品质低下),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D.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4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A 宁为百父长,胜作一书生。
B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
C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D 明日徐公来,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 对下面复句关系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A. 二重复句,第一重是因果关系,第二重是条件关系。
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2013年)真题双向细目表重体裁的多样性,新授课时注重文体知识点和解决此知识点的能力培养。
“课外文言文”考点固定,以课内养课外,足以应对该考题。
“课外现代文阅读”选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考点也比较容易把握,可采用“文科理科化”的思路加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考点也在教师的可操纵范围之内。
06-12年泰安语文中考试题对比分析一、语言基础知识规律总结:字音、字形固定不变,选择题数量增大后(11年),每年有微调。
这其中的训练目标和培养能力的方向教师还是比较容易把控的和可操作的。
二、09—13年课内现代文阅读分析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字理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规律总结:尤其是近几年以来,课内现代文越来越加强了对一些文学性和教育性较强的文章的选用,同时避开了一些过于熟悉而没有太多新题目出现的文章。
三、2013年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规律总结:题目命题方式比较固定,注重考查考生的文言词积累和句子翻译等基本功以及灵活处理文言文的能力。
四、10—13年课外现代文阅读分析规律总结:课外现代文阅读主要以文质兼美的散文为主,注意考查学生对美文的阅读品悟以及对美好情感的体验,所考查的题目也比较容易控制,基本上控制在散文所考查的知识点以内。
五、06—13作文分析规律总结:最近几年以来,作文命题主要以全命题和半命题为主,考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能力、以及表述自己情感和认识的能力,目的是引导考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
六、不同文体常见的考点统计规律总结:不同的文体在训练学生能力的知识点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分析和组织问题答案的方法和规律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抽出其中的规律和方法,进一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
不同文体的知识考查点出现不固定轮流考查的趋势。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7题)1.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姹紫嫣红的花朵,微微露出点粉色。
C.何大学问家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这个局面,穷门小户怎能支撑得住?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答案】B难度:中l【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诗3.对下面复句关系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转折关系)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递进关系)C.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并列关系)D.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条件关系)【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语法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内容,应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A.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果断而大胆)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张开)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那么(何尝)不美丽?D.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呈现)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词语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者。
(王安石《伤仲永》)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刘禹锡《陋室铭》)C.又间令吴广之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所旁丛祠中。
2013泰安中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32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阔绰.(chuò)贮.蓄(zhù)玷.污(zhān )浑身解.数(xiè)B.迸.溅(bèng )枯涸.(hé)挑衅.(xìn )锲.而不舍(qì)C.倔强.(jiàng )拮据.(jù)污秽.(huì)锐不可当.(dāng)D.荒谬.(miù)愧怍.(zuò)真谛.(dì)吹毛求疵.(c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岌取赎罪济济一堂重蹈覆澈B.晨曦惆怅根深蒂固按部就班C.忏悔跻身骁勇善战相形见拙D.伫立恬静见意思迁恪尽职守3.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B.要把成都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C.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样卷及答案试题预览:泰安市二0一0年终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样题)本卷须知:1、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20分。
一、积聚与运用〔20分〕1、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撰(zhuàn)写附和〔hè〕人情事故趾高气扬B.造孽〔niè〕踽踽(jǔ)独行数一数二冥思苦想C.颀( qí )长横亘(gèng ) 消声匿迹怒形于色D.倔(jué)强重峦叠嶂〔zhàng〕优柔寡断按布就班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他们班在任课教员们的推波助澜下,终于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效果。
B.李扬到地震灾区志愿效劳的事迹令人蔚为大观,大家听了他的报告后都十分感动。
C.他演讲时,贯串古今,引经据典,取得听众阵阵掌声。
D.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沧海,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风景所陶醉。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能否具有节省创新看法,是民族兴隆的决议性要素。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育先生擅长观察、擅长思索、擅长发明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开展的推进下,使居民的支出水平和社会购置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开展的进程,就是各种文明不绝交流、融合、创新的进程。
4.下面对作家作品的描画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读<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德国著名诗人亨利希﹒海涅。
B、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牧的«夜雨寄北»和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篇。
C、杜甫、白居易、李清照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2013泰安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10页,第Ⅱ卷11至17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不上交。
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卷 ,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噤.(j ìn) 殷.(y ān)红 怒不可遏.(â) 风雪载.(z ài)途 B. 绥.(su í)靖 藩.(p ān)篱 气息奄.奄(y ǎn) 惟妙惟肖....(xi ào) C. 箱箧.(qi â) 震悚.(s ǒn ɡ) 步履蹒.(p án)跚 日薄.(b áo)西山 D. 诘.(ji ã)问 愧怍..(zu î) 锐不可当.(d ǎn ɡ) 瘦骨嶙.(l ín)峋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然而,人的勇气终于渐渐地被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消蚀。
C. 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D. 在凛烈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逆流而上)阻绝。
(郦道元《三峡》)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
(刘禹锡《陋室铭》)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清水)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D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4.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充满魅力 远见卓识 吃得香 汽车奔驰 (主谓短语) B .主动请求 瞎摸乱闯 耷拉着脑袋 红梅迎春 (动宾短语) C .看了六遍 耐心帮助 脸色惨白 绿色走廊 (并列短语) D. 非常勤快 十分认真 小声地说 他们的教室 (偏正短语) 5.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 A. 山随平原尽,江入大荒流。
语文模拟试题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洗濯.(zhuó)雄雌.(chí)头晕目眩.(xuàn)获益匪.(fěi)浅B.嫉.(jí)妒枯涸.(hé)相形见绌.(zhuō)面面相觑.(qù)C. 祈.(qí)祷琐屑.(xiè) 锲.(qì)而不舍风雪载.(zài)途D. 虐.(nüè)杀贮.(zhù)蓄怒不可遏.(è) 怡.(yí)然自得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点缀狼藉人声鼎沸深恶痛疾B.妖娆静谧更胜一筹骇人听闻C. 嶙峋愧怍重倒覆辙根深帝固D. 籍贯拮据苦心孤诣中流砥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B.肉食者鄙.(卑鄙,品质低下),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D.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4.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A.宁为百父长,胜作一书生。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
C.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D.明日徐公来,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对下面复句关系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A.二重复句,第一重是因果关系,第二重是条件关系。
B.一重复句,因果关系。
C.二重复句,第一重是条件关系,第二重也是条件关系。
D.一重复句,条件关系。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B.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C.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D.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B. 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排比)C. 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是明星刘亦菲。
(比喻)D.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一般比较短小。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颜真卿的字横画很细,竖画很粗,有的竖画粗于横画好几倍。
D.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巨匠,代表作品是小说《简·爱》。
二、(10分,每小题2分)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3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①到店,所有喝酒的人②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9.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A.一便 B.即使也 C.虽然但 D.因为所以10.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阔绰。
B.故作坦然,显示自己的贫穷。
C.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豪爽。
D.故作坦然,显示自己的清高。
11.对孔乙己“争辩”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乙己本来没有偷书,却受到别人的污蔑,所以要争辩。
B.孔乙己确实偷了书,却又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所以要争辩。
C.别人是开他的玩笑,孔乙己却当真,所以要争辩。
D.别人厌恶他偷书,孔乙己害怕不敢承认,所以要争辩。
12.对孔乙己的社会价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因为他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B.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他充其量不过是人们的笑料。
C.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他引导人们即使贫穷也要读书。
D.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因为他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3.本段文字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A.肖像描写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心理描写D.肖像描写动作描写三、(10分,每小题2分)阅读《看云识天气》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8题。
①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②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③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④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⑤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⑥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⑦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⑧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⑨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⑩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⑪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4.对这段文字的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15.第④句中加点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A.卷云丝丝缕缕地飘着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C.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D.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16.对本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无论是卷云、卷积云、积云还是高积云,都十分好看。
B.卷云和卷积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C.积云在一天之间午后最多。
D.卷云比卷积云高。
17.本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A.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B.厚重深沉,古朴自然。
C.简短精练,惜墨如金。
D.婉转曲折,耐人寻味。
18.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四、(6分,每小题2分)阅读《敬畏自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9—21题。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
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
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19.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没有能力误解人。
B.人对自然的误解是故意的。
C.即使是人对自然有了误解,误解的责任也可能归属自然自己。
D.即使是自然对人有了误解,误解的责任也可能由人来承担。
20.对本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人的智慧与宇宙智慧具有根本的差别。
B.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一部分。
C.人是宇宙创造的会思维的生物。
D.人的智慧相对于宇宙智慧来说,具有工具性的特点。
21.本段文字给人们以深刻的启发意义,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B.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不要过分自傲。
C.我们不要做大自然的奴隶,要主动去驾驭它、征服它。
D.人是大自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8分,每小题2分)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22—25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2.与“草盛豆苗稀”一句对比手法运用相近的一句是()A. 衣沾不足惜B.道狭草木长C. 种豆南山下D.带月荷锄归23、能够表达诗人辞官归隐原因的一句是()A.晨兴理荒秽B.草盛豆苗稀C. 夕露沾我衣D.但使愿无违24.这首诗很有画面感,如果用其中一句作为画题,哪一句更好()A.种豆南山下B.带月荷锄归C.道狭草木长D.但使愿无违。
25.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表达出诗人洒脱随性、远离尘世的生活追求。
B.表达出诗人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实。
C.体现出诗人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D.体现出诗人刚直不阿、桀骜不驯的斗争精神。
语文试题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六、(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注释:赵威后:赵惠文王妻26. 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4分)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②(书)未发:③使者不(说):④不(然):27.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民亦无恙耶?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③苟无民,何以有君?28.赵威后“舍本而问末”体现出什么样的治国主张?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七、(16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9—32题。
圆明园情结临青①A在那个著名的园子里遇到它的时候,我正走过那荒废的湖,那曾经映着宫灯也映着战火、荡着笙竹也荡着枪炮的波浪已经萎缩,空遗那一片凹凸和陷落。
草已经很绿,还有稻,而且茂盛,遮掩着湖心湖岸的废墟。
那些木桥、亭桥、九孔桥在很久以前的战火中毁掉,只一座残桥还拱着它石砌的背,毁了半边,还有半边,撑到今天,接通着另一座园子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