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汇编20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长三角专题教材知识整理1、总体知识一、古代史:1、西周时,在今江苏苏州封国为吴。
2、春秋时期,吴越先后在南方称霸,分别定都于苏州和绍兴。
吴王夫差时开凿连结江淮的运河--邗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运河段。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霸主。
3、秦末,项羽在今江苏苏州率众起义。
4、两汉时会稽地区出产的葛布,是当时著名的越布,汉光武帝将越布列为贡品,越布因此名贵一时。
5、两汉,浙江温州一带的越人称为东越。
6、222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王,后称帝。
317年司马睿以建康(同前)为都城,建立东晋政权。
此后的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先生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
7、三国时,孙吴政权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使其生活方式与汉族差别不大。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
8、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三吴地区农业经济最发达。
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9、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10、隋炀帝时开通江南河,连接邗沟,沟通了江淮的三大水系:长江、钱塘江和淮河。
11、隋唐时,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圩田普遍,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
江南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12、隋唐时期,越州盛产青瓷,尤以秘色瓷最为名贵。
扬州是长江流域东端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尤其是唐后期,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称之为"天下之盛,扬为首"。
造船业、铜镜业等部门较为发达。
有繁华的夜市。
扬州也是与韩国、日本进行双边贸易的重要港口。
明州(今浙江宁波)是造船业中心。
13、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人口曾达到百万。
2009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历史试题 2010-01-28 14:27:29 阅读64 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 (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解析】A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解析】D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3. (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D 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④。
4. (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D A项是墨家。
B项是儒家。
C项是法家。
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
5.(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解析】D 材料强调人的主观性对历史的影响。
6.(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汇编《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正义战争,也有各国人民抵抗游牧部落进攻的自卫战争,但用这句话来说明春秋时期统治阶级不断发动的争霸战争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却有一定的道理。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
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法家思想的认识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
法家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变法思想和法治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法家这套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上的以法律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法术势相结合、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治国模式很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口味和需要,因此很快成为秦国的治国路线和统治工具。
秦在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巩固统一,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重赋税、严苛法、滥用民力的政策,远远超出了农民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使那些本来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在实际上并未起到应的作用。
法家的思想导致了秦朝的早亡。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但文化空前繁荣,这主要是因为:(1)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经济社会发展史综合运用(09年上海卷)34.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家间权利的转换作出了解释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总长与衰退的周期表(见下图)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转变进程。
问题:⑴康德拉捷夫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⑵按照康德拉捷夫的周期表的提示,叙述“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历史进程。
(13分)【试卷总体评价】(1)考查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2)考查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的能力和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的能力。
【答案】1)答案1: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英国世纪:工业革命,或“世界工厂”,或伦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美国世纪:“金元帝国”的形成,或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
(2)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19世纪英国是世界一流强国,一战前的扩军备战影响到英国经济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造成了冲击;“日不落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头号经济强国;垄断组织托拉斯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荚国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新战争,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后美国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成为“金元帝国”,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移到美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通过冷战,美国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深人到欧洲等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解析】(1)实质就是要求回答英国和美国分别在不同时期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霸主的标志。
(2)分别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英国哪些因素促使其成为“日不落帝国”及其衰落的过程。
美国在而战后通过哪些途径成为资本主义的世界霸主。
【考点定位】工业革命“日不落帝国”:议会内阁制;“大英帝国”“衰而不落”的大国。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单元测试(9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5小题50分)1.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商业革命”主要是指()①扩大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交往②欧洲与亚洲、非洲的贸易扩大③欧洲市场商品种类繁多④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价格革命”使欧洲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暴利,主要是因为()A.农民交纳货币地租,受到商人盘剥B.封建统治阶级奢侈享乐,巨额消费C.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贬值D.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3.新航路开始时,正值中国明朝时期。
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B.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大量掠夺白银C.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东南沿海地区D.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遭受严重冲击4.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与此相符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③④5.但丁被称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对“新时代”的准确理解是()A.资产阶级开始建立自己的统治B.大机器开始取代手工生产C.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D.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6.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这反映了()A.肯定了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C.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7.下列不属于意大利人成就的选项是()A.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B.创作西斯廷教堂拱顶画C.指出行星沿椭圆的轨道绕太阳运行D.自制望远镜观测天体,证实了日心说8.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A.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D.内战后议会把持了全国政权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
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09年全国卷二)16.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7—18世纪”,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09年全国卷二)20.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第三世界的兴起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答案】A【解析】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是带有浓厚封建性和扩张性的国家,他们对外扩张是赤裸裸的武力征服,随着这些帝国的消失,其侵略扩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09年北京卷)22.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A. 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C. 广大农民丧失土地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社会问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A、B、C项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之前,排除。
正确选项为D。
【考点定位】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09年上海卷)13.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霎时间内印好报纸。
2009年高考历史热点经济第一,政治第二,文化第三,人物第四。
经济可能出大题。
古代史-制度史,古代管制演变,选官制演变,经济史和思想,自然科学。
民族对外关系次重点;中国近现代-现代化问题工业化,民主化发展,党自身建设;维护国家统一;世界史重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全球化历程;内容:先秦文化;唐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对外关系;宋政治;明清文化;一战后国际关系调整与中国;中国现代史1927~1937年;中近代关税主权变迁;中社义建设地图社义建设-空间看中部崛起文艺复兴、启蒙,新航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苏联社义建设;世界现代史 1919~1939年的世界。
亚太经合;史观渗透-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突出文明史观,古代史——农业文明、游牧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与儒家文明;近代史——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基督教文明与儒家文明的碰撞。
热点意识-周年大事、开放意识、和谐意识、和平意识、科技意识、国际意识、民主意识、人文意识等,科学发展观,改革意识;大国和平崛起,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社义新农村。
热点关注-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中俄关系;中法关系;三农问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大国崛起和三次工业革命科技创新;社会生活近代化与社会改革变化的双向关系;近代政治文明-纵向民主化进程,横向各国民主政治的特性(国情、时代、转折方式决定差异);文明史观高度统合各区域经济政治发展共性和个性;全球史观的角度,熟悉世界一体化进程和各阶段具体成果设问-原因类、比较类、说明类、变化类。
古代冲突与边界划定《尼布楚条约》;近代-侵略、割占领土;50-80;辛亥时策动蒙古自治;1918-1949,帮助中国革命送来马义,帮助中共建党;指导确定民主革命纲领;促进国共合作发起国民大革命;指导中共土地革命;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共产国际促合作;初期物资;中期-反顽;后期出兵)大党主义-中国革命服从苏联需要;打压自主革命探索;强权政治-雅尔塔蒙古问题;对中国革命影响:推动三阶段迅速发展;助长左右倾给两阶段革命带来严重损失和挫折;现代49-60 承认中国、帮助建设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恶化两国关系,到边境武装对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台湾问题和对美国态度服从苏联争霸需要;断交;还贷-边界冲突;对中国影响:-巩政权、复经济、卫主权,破孤立;推动重工业和国防建设,改变工业面貌;干扰独立自主,加剧外交形势恶化和战争威胁;教训借鉴,探索自己的社义建设道路;80后,关系正常化,两级结束,合作密切;国影响力、经济贸易的融合力和悠久文明的感召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做贡献。
2009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2.(2009全国文综一)“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3.(2009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名B.邑名C.爵号D.官名4.(2009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5.(2009北京文综高考)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
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6.(2009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7.(2009高考广东单科)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8.(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9.(2009高考江苏单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2009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2009全国文综一)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表2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据钱穆《国史大纲》)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2. (2009全国文综二)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 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3. (2009高考广东单科)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4. (2009高考广东单科)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
这反映当时朝廷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不要求民众纳税 C.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5.(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6.(2009高考江苏单科)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7.(2009高考山东文综)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8.(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全国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30篇)以下是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重要知识点进行的整理归纳。
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绝度是用来巩固练习的精品。
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中国古代民族与外交史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史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中国古代文化史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中国古代政治史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和科学发展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中国特色建设道路的探索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经济社会发展史综合运用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马克思主义与十月革命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苏联的建设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文化、科技发展史综合运用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洋务运动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政治文明发展史综合运用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09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荐阅读:全国各地重点中学历史历史精华试卷汇编历史:五年高考、三年联考试题分章练习(46份)高考历史中外热门话题盘点(17份)高考名师手记之:历史篇汇编2010高三第一轮复习策略(历史篇)2010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策略篇高考历史复习:基础知识永远是王道。
09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汇编19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正义战争,也有各国人民抵抗游牧部落进攻的自卫战争,但用这句话来说明春秋时期统治阶级不断发动的争霸战争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却有一定的道理。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
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法家思想的认识
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
法家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变法思想和法治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法家这套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上的以法律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法术势相结合、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治国模式很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口味和需要,因此很快成为秦国的治国路线和统治工具。
秦在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巩固统一,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重赋税、严苛法、滥用民力的政策,远远超出了农民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使那些本来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在实际上并未起到应的作用。
法家的思想导致了秦朝的早亡。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但文化空前繁荣,这主要是因为:
(1)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即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逐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社会的动荡使得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这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社会的大变革使得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列国纷争,社会剧变,战争动荡,这些不仅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存在,而且使得当时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去钳制思想,因而思想也就空前活跃。
(4)社会动荡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在争霸中获胜,纷纷重用有才学之士,一大批文化人被网罗在诸侯、大臣门下,他们为各国的争霸斗争和社会改革出谋划策,这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大国争霸,社会的动荡,一方面使得民族融合加快。
由于战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各族之间的地域界线被打破,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丰富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还有两个突出原因,即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