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梓桥火车站工程地质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4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工程地质实习成为了培养地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为了深入了解地质条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棋梓桥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工程地质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棋梓桥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工程地质条件。
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为期两周。
四、实习地点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棋梓桥地区。
五、实习内容与过程1. 野外地质调查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棋梓桥地区的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了解。
该地区属于华南湘赣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重点考察了以下内容:(1)地层岩性:通过观察岩层颜色、结构、层理等特征,识别了棋梓灰岩、含锌天然矿泉水等岩性。
(2)地质构造:调查了棋梓桥地区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分析了其对工程的影响。
(3)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了地下水位、含水层、隔水层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降水、防渗等提供依据。
(4)工程地质问题:针对棋梓桥地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如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
2. 地质勘察报告撰写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分组完成了地质勘察报告的撰写。
报告内容包括:(1)前言:介绍实习背景、目的、时间、地点等。
(2)地质概况:描述棋梓桥地区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3)工程地质问题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结论:总结实习成果,提出建议。
3. 实习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的艰辛。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野外地质调查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
(2)团队合作是完成野外地质调查的关键,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
(3)地质工作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经验。
车站建(构)筑物调查报告范文正文(市政金杯)11.1编制依据21.2编制目的1、全面掌握武汉市轨道交通21号线BT1工程标车站周边建、构筑物的根本情况。
2、准确的掌握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及对本次工程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保护。
二、工程概况22..11工程简介武汉市轨道交通21号线起于江岸区后湖大道,经黄陂区武湖镇、新洲区阳逻开发区,终点到新洲区金台,线路全长35.175公里,设站15座,其中地下站5座,高架站10座。
5座地下站均位于江岸区,它们分别为:后湖大道站、百步亭花园路站、新荣站、黄埔新城站、谌家矶站。
10座高架站位于黄陂区和新洲区,它们分别是武湖大道站、梅教街站、武湖站、沙口站、军民村站、武生站、平江路站、阳逻开发区站、施岗站、金台站,在武湖汉施公路以北地块设武湖停车场,在倒水河西侧设倒水河车辆段,控制中心设于武湖停车场,全线新建2个主变电站,分别位于武湖站和施岗站附近。
方案2022年底通车试运营。
2.2工程概况武汉市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土建施工局部BT工程共划分为三个标段,本标段为一标段土建工程,包含4站4.5区间,分别为后湖大道站、后湖大道站~百步亭花园路站区间、百步亭花园路站、百步亭花园路站~新荣站区间、新荣站~黄埔新城站区间、黄埔新城站、黄埔新城站~谌家矶站区间、谌家矶站、谌家矶站~武湖大道站D盾构区间,具体工程线路图如图2.2-1所示。
图图22..22--1本标段线路走向图车站具体平面位置示意图如图2.2.1-1所示。
图2.2.1-1后湖大道站平面位置示意图2.2.2百步亭花园站百步亭花园路站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大道与百步亭花园路交叉路口,沿后湖大道东西方向布设,与远期14号线换乘。
百步亭花园路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7153.9m2,其中主体建筑面积为9468.2m2,附属建筑面积为5578.1m2,设备夹层建筑面积2107.6m2车站外包长度为206m,车站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7.8m,小里程端盾构井基坑开挖深度21.29m,大里程端盾构井的基坑开挖深度为19.2m,基坑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4道支撑+1道换撑,其中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其它为Ф609,t=16mm的钢管支撑。
棋梓桥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将所学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观察、分析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观察棋梓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等;了解实习地区的地理、气候、交通等情况;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野外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
二、实习地区概况棋梓桥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地区交通便捷,有铁路、高速公路贯穿。
实习地区主要包括棋梓桥水库、棋梓桥煤矿等地。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层分布在棋梓桥地区,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地层年代自老至新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
古生界地层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中生界地层主要为砂岩、页岩,新生界地层主要为黄土、砂砾岩。
2. 岩石类型实习地区岩石类型较为丰富,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
沉积岩主要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片岩、大理石等;火成岩主要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3. 地质构造实习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包括褶皱和断裂。
褶皱主要有棋梓桥向斜、观音岩背斜等,断裂主要有棋梓桥断裂、岳口断裂等。
4. 地质罗盘使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校准、测量岩层产状、确定方位等。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技巧。
5. 野外数据采集与分析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地层厚度、岩层产状、断层走向等。
回到实验室后,我们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实习地区的地质结构特征。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棋梓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等有了深入了解,提高了观察、分析地质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掌握了野外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对我们的专业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铁路工程施工调查报告一、项目概况二、调查目标通过对目标项目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项目的各项要素,包括工程规模、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等,有效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难度,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调查内容1.工程规模及范围根据项目要求,详细调查工程的规模和施工范围,包括线路长度、车站数量、桥梁隧道数量等。
同时对工程技术难点进行分析,找出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详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包括交通流量、道路规划、航空港口等,以判断是否存在交通瓶颈,对施工进展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对周边交通设施进行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扩建或改造。
3.地质条件对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包括土质类型、地下水位、地下水渗透性、地震活动等。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震监测等手段,提供合适的基础设计方案和工程施工对策。
4.环境保护详细了解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震动、扬尘、污染等。
调查项目所需取水、排污、工地布置等问题,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
5.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了解并分析与铁路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包括土地征用、环评报告、用地手续等,确保项目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合规施工。
四、时间计划根据项目的调查内容和工程规模,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明确各个阶段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和分工,确保调查工作按时完成。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目标项目的调查,预期结果如下:1.对工程施工各个要素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明确了工程规模、施工范围等基本信息。
2.对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质条件等进行了详细评估,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3.对项目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对与铁路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进行了调查,确保项目在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5.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计划,确保调查工作能够按时完成。
六、结论通过对目标项目的全面调查,本报告明确了工程施工的各个要素,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了评估。
K15+645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该桥中心里程桩号为K15+645,桥孔数及孔径为1×13,桥长19.00m,路线与河流交角约90º。
桥型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采用柱式台,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进行综合勘察,查明了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设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参数,可满足本工程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主要完成工作量详见下表: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桥址区地处山间谷底地貌单元,地形崎岖起伏变化大,桥轴线地面标高介于700.64~701m,相对高差较小。
河道蜿蜒曲折,属于天然河道,水流对两侧岸坡冲刷很小。
河床壁不明显。
桥址区植被为次生林地。
2.2 地层本桥位于山间谷底地貌单元,根据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h),华力西期晚期(γ43-2b)花岗岩,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h)①层腐殖土:黑色,松散状态,含有较多植物根系和有机质。
层厚0.00-0.30m,平均层厚0.30m。
③层粉质黏土:黄褐色-黑色,可塑状态,含砂砾及铁质氧化物,层厚0.30~1.00m。
④层砾砂:黄褐色,饱和,松散状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
层厚1.00-2.00m。
华力西期(γ43-2b)花岗岩⑥层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风化物呈砂土状。
层厚2.00-3.00m。
⑧层中风化花岗岩:肉红色,块状构造,中粗粒等粒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
本层未穿透。
2.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桥址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即位于6度地震烈度区内。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规定,不做抗震设计,可简易设防。
2.4 水文地质条件2.4.1 地表水地表水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及河流径流组成。
1.概述1.1工程概况拟建下西坑大桥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境内,桥址区域多辟为农田及居民区,两侧桥台位于丘坡上,丘坡地势较缓,自然坡度约10~15°,植被发育。
桥梁起止里程为DK787+930.27~DK788+172.88,全长242.61m,中心里程为DK788+067.94。
桥式布置为:1-24.6m简支梁+2-32.6m 简支梁+1-24.6m简支梁,交通较便利。
1.2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在分析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测绘、利用杭长客运专线定测阶段钻探、室内试验等资料,详细查明桥位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及特殊地质现象,经资料整理、分析,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提出桥梁基础类型估算的地质参数。
其主要技术要求为:1.2.1详细查明桥址地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初步查明墩台范围内有无软弱夹层,提供基础稳定性评价及处理意见。
1.2.2详细查明土的成因类型、物质成分、性质、结构特征、厚度、密实度、潮湿程度及下伏基岩面的形态等,详细查明基岩面的风化程度及分带情况。
1.2.3详细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岩土的性质和分布范围及对墩台稳定性的影响,提供工程措施建议。
1.2.4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定量评价,提出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
1.2.5详细查明桥址区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性质、埋藏条件,提出水质评价。
1.3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1.3.1勘察依据本桥位区工程地质勘察执行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铁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TB10025-2005)《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140号)院颁《铁路勘察细则第四篇》及铁建设[2004]148号文“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和《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两项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140号文“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目录一、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地质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文地质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震动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象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西成铁路客运专线范家咀隧道设计要紧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设计情形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体设计情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时期平安风险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安风险治理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铁路桥梁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摘要】某特大桥处于剥蚀低缓丘陵高岗与长江冲湖积平原区。
桥址处为冲洪积粘土和粉质粘土,桥基埋深较大。
本文介绍了某特大桥的地质背景,采用的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勘察等相关情况,可为类似工程的地质勘察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质勘察;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1.工程概况拟建某特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境内。
桥梁起止里程:DK1+869.36~DK3+836.23,全长1966.87米。
孔跨布置:19-32.6m简支梁+1-(32.65+48+32.65)m连续梁+37-32.6m简支梁,两端与路基相接。
某特大桥跨越剥蚀低缓丘陵高岗与长江冲湖积平原区,两侧桥台分别位于长江冲湖积平原区之上,中间跨越一低缓的丘陵高岗。
高岗地势起伏小,多种植旱地农作物。
高岗与平原区高差4m左右,平原区地表水系较发育,多分布有人工开挖的鱼塘,水深约为1.2-2.2m;桥梁中部有条宽约1-2.5m的沟渠,平原区多辟为种植旱地、经济林田,相间人工鱼塘及村庄农舍。
2.采用综合地质勘察方法针对某特大桥工程地质情况采用机械钻探、标准贯入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等手段获取岩(土)样品及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室内土工实验对场地岩土进行综合勘察及评价。
查明了桥址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基岩面的埋藏深度及起伏状况、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取得了较为齐全、准确的物理力学指标。
钻探使用机械为XY-100型液压工程钻机。
基岩的钻探使用硬质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
原状样的采取:硬塑土层使用国产标准厚壁活阀式取土器,采用液压法或重锤少击法;软土及松软土层使用国产薄壁取样器用液压法采取;碎石类土取扰动样。
终孔24小时后测定稳定水位,并对钻孔岩芯进行拍照存档。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使用国产标准贯入器,采用63.5kg标贯锤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落距为76cm,锤击速率30击/min。
N63.5圆锥重型动力触探采用国产圆锥头,使用63.5kg锤与自动落锤装置进行。
评分______日期______湘潭大学棋梓桥火车站工程地质报告姓学棋梓桥火车站地质报告一、概况棋梓桥火车站原名谷水站,站址是在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目前是一个四级站,由于属于比较偏远的地方所以规模不大,而且那些修建已久建筑物看起来会比较的陈旧,下面是我观察到的地质情况并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
二、地层岩性棋梓桥火车站区域的岩性并不复杂,此处的岩土成分主要是石灰岩,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灰岩,它是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
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我们用锤子去敲过,岩石非常的脆,就很容易的敲下一块岩石。
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出它有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
而且它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当然不过我们也没准备稀盐酸。
三、地形地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火车站这一区域是属于丘陵地带。
而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当初这里是一个完整的小山坡,为了建火车站和修铁路而开挖了山坡,所以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如破坏环境引起边坡不稳定,进而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对此通过在开挖的山坡和铁路之间修筑高高的护坡就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了。
当然还需要在开挖的山坡上多种些植物这样才算是完美。
四、地质构造棋梓桥车站有明显的褶皱构造,起初我们爬上了另一侧高高的护坡上远远地观望这片褶皱形态。
通过观察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了对面山坡上的两侧是背斜,中间处室向斜。
为了更加清楚直观的观察,我们就登上了那个明显的褶皱山包,我们上去以后就有了更加令人兴奋的发现。
棋梓桥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实习成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棋梓桥,实习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棋梓桥地区的地质概况、地貌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10日实习地点:棋梓桥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有关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貌成因等,并熟悉了野外调查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罗盘仪、地质锤等。
2. 实习过程(1)地貌观察我们对棋梓桥地区的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棋梓桥地处丘陵地带,地貌主要为侵蚀剥蚀丘陵地貌,丘陵起伏,坡度较缓,地面破碎,河流纵横。
(2)地质构造观察在实地考察中,我们重点观察了棋梓桥地区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节理和断层。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3)岩石类型识别我们对棋梓桥地区的岩石类型进行了识别,了解了不同岩石类型的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
棋梓桥地区主要分布有沉积岩、侵入岩和变质岩。
(4)地层划分与对比我们对棋梓桥地区的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通过观察地层剖面,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规律,掌握了地层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5)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分析了棋梓桥地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如边坡稳定性、滑坡、地面沉降等,并了解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棋梓桥地区的地质概况、地貌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实践技能。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地质科学的兴趣。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
湘潭大学
棋梓桥火车站工程地质报告
姓
学
棋梓桥火车站地质报告
一、概况
棋梓桥火车站原名谷水站,站址是在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目前是一个四级站,由于属于比较偏远的地方所以规模不大,而且那些修建已久建筑物看起来会比较的陈旧,下面是我观察到的地质情况并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
二、地层岩性
棋梓桥火车站区域的岩性并不复杂,此处的岩土成分主要是石灰岩,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灰岩,它是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
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我们用锤子去敲过,岩石非常的脆,就很容易的敲下一块岩石。
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出它有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
而且它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当然不过我们也没准备稀盐酸。
三、地形地貌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火车站这一区域是属于丘陵地带。
而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当初这里是一个完整的小山坡,为了建火车站和修铁路而开挖了山坡,所以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如破坏环境引起边坡不稳定,进而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对此通过在开挖的山坡和铁路之间修筑高高的护坡就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了。
当然还需要在开挖的山坡上多种些植物这样才算是完美。
四、地质构造
棋梓桥车站有明显的褶皱构造,起初我们爬上了另一侧高高的护坡上远远地观望这片褶皱形态。
通过观察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了对面山坡上的两侧是背斜,中间处室向斜。
为了更加清楚直观的观察,我们就登上了那个明显的褶皱山包,我们上去以后就有了更加令人兴奋的发现。
在这山包上我们发现了断层、和大量的节理,其中节理的长度不是特别长而且方向都是大致是自山坡由上而下的走向,岩石有一定的错动,宽度大概在10~20㎝不等。
为了防止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对路边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最明显的就是水泥护坡,护坡的则可以阻断滑坡、岩石脱落等不良问题对铁路的消极影响。
五、水文地质环境
水文地质环境对基路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作为一个火车站这块区域必定会有很多的铁路要从这里经过,就会铺设很多的铁轨,对地质的要求自然很高,所以这一区域的水文地质环境在修建车站以前要勘测的。
由于我们没有相应的测量仪器和设备,我们只能从表面上观察了。
首先,在道路的一侧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水库,而去水库离路边很近的距离,路基下的地下水位必然会受到降雨量和水库水位的影响,所以在路基和水库之间一定要做些相应的处理的。
故在路边坡和水库之间一定要进行加固,一则可以减少水库对地基下地下水位的影响;二则由于路面和水库之间有较高的落差,则可以防止路边坡滑坡而引起的地基不稳定。
由
于当时没有拍下水库照片就不附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