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4 页,第Ⅱ卷5至8 页。
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42 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深邃.(sui)粗糙.(cāo)跫.音(qióng)抽搐.(chù)B、镶嵌.(qiàn)漪.沦(yí)迷惘.(wáng )潜.能(qiǎn)C、佝偻..(jū lóu )油腻.(nì)侵蚀.(shí)沟壑.(hè)D、罗绮.(qí)慰藉.(jí)干瘪.(biě)咆哮.(xiào )2、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强劲.干劲.劲.敌疾风劲.草B、悄.然悄.悄悄.寂悄.无声息C、露.骨露.相露.脸风餐露.宿D、连累.积累.牵累.罪行累.累3、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强韧废墟雾蔼干躁B、叫嚣流岚厮哑倾圮C、絮语笙箫威仪枯槁D、幽辟长蒿魅惑招唤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B、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D、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
5、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它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不齿揣摩B、品位不耻揣测C、品味不齿揣摩D、品味不耻揣测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起初他只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窝点,而后来则亲自上阵,打着推销保温材料的名义拐骗妇女。
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新课标高一语文同步测试(1)—第一单元内容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60分,第Ⅱ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I卷(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百舸.(gě)寂寥.(liào)彷.(páng)徨惆怅.(chàng)B.方遒.(qiú)颓圮.(pǐ)瓦菲.(fēi)青荇.(xìng)C.浪遏.(è)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huò)D.虔.(qiān)诚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夙愿纷繁芜杂呕歌音容笑貌B.跫音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C.太息乌蒙磅薄彳亍白浪涛天D.寥廓峥嵘岁月琼葩潺潺涓涓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相像、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用得好在哪里?4.下列句子力口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叫人难以捉摸。
当然也不是..覆雨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
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D.月明星稀,鸦雀无声....,院子外的一只不知名的鸟,被明亮的月光惊醒,扑啦啦扇动着翅膀绕树盘旋。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52---56)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审题人: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的“变”与“常”(吕进)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绍兴市高级中学200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06-10-08〕王敏徐晓岚一、积存运用〔20分〕1、依据拼音写出汉字,或者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6分〕⑴百舸争流⑵怪癖⑶迷惘⑷干瘪⑸不容商榷⑹鉴别⑺kè尽职守⑻寥kuò⑼áο游⑽zhí拾⑾面面相qù⑿qiāng害2、在空白处补写句子。
〔6分〕⑴忆往昔岁月峥嵘稠。
,;,。
,,粪土当年万户侯。
⑵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⑶《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的观点是相同的。
⑷,。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3、文学常识。
〔4分〕⑴食指,原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
作品有《相信将来》、等。
毕淑敏,生于1952年,山东文登人,中国现代作家。
作品有《我的五样》,等。
⑵韩愈,字退之,世称。
他和柳宗元是唐代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
⑶《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
4、依照例句中画线的部分,续写两句话。
〔4分〕〔要求内容与首句有关,句式基本对称,有文采〕例句:只要不失去信念,一棵无名的小草,也能让你眼前充满无限绿意。
一滴小小的水滴,也能让你心中荡起美丽的涟漪。
二、阅读〔40分〕〔一〕阅读<相信将来>前3节,回答问题: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伤我依旧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将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旧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将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美丽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将来1、文中三次写下的“相信将来〞有什么变化?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上述三节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二〕阅读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以下题目〔10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四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 马厩(jiù)掳(lǔ)掠庇(bì)护茕茕孑(jié)立B. 通衢(qú)烙(luò)印瘠(jí)薄命途多舛(chuǎn)C. 夙(sù)愿缱绻(quǎn)天籁(lài)玲珑剔(tī)透D. 俏(qiào)丽教诲(huì)簌簌(sù)怏怏不乐(yà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齑粉罡风若及若离指手划脚B. 蹂躏沤气义气用事招摇撞骗C. 颓垣磨砺漫不经心按部就班D. 会演荒冢旅进旅退寇冕堂皇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句是()A. 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B. 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有能实现拿第一的梦想。
C. 班长、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D. 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与其浑浑噩噩虚度年华,还是轰轰烈烈大干一番。
B. 在不久前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这两篇文章受到了众人的瞩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C. 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关键在于他是否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是否刻苦努力,是否拥有理想抱负,是否善于抓住机遇。
D. 这种违法行为的背后,还是由于利益驱动的表现。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美国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已成为年轻人的美谈,大家弹冠相庆,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B、获得“市三好学生”称号的黄芳,从市领导手上接过奖牌,热泪盈眶,对着台下付之一笑,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一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上学期月考试卷高一语文说明:所有答案一律写到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卷。
试题卷同学们应注意保存,以便评卷使用。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熬(āo)白菜隽(juàn)永翘(qiáo)首繁芜(wú)丛杂B.气氛(fèn)蓼(liǎo)蓝比(bì)及义愤填膺(yīng)C.可憎(zèng)跬(kǔi)步浪遏(jiē)锲(qiè)而不舍D.数(cù)罟酗(xiōng)酒伺(sì)机杀一儆(jǐng)百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A.凋蔽绿阴肆业按部就班B.翩然坍圮布署直接了当C.铭记釉子攀缘头昏脑涨D.倾轧描摹宏扬永保青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现在社会上经常听到老师、家长孩子“太不听话了”。
(2)在众多的证明中,所述的这个证明极其明了。
(3)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A.报怨简捷卑劣B.抱怨简洁卑鄙C.抱怨简捷卑劣D.报怨简洁卑鄙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今天去呢?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B.“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C.“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办?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历史记载以前。
B.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
C.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着它的意义和道理。
D.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皆是。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抄袭等不良学风。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2005.10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5题,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共45分,每小题3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溯(sù)装载(zài) 霉菌(jūn)罗绮(yǐ)B.发酵(xiào)渗入(chèn)慰藉(jiè)踟蹰(chí)C.青荇(xìng)粗糙(cāo)隽永(juàn)倾圮(pǐ)D.疲惫(bèi)模样(mó)河畔(pàn)长篙(h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坦荡沧海桑田焦灼田园荒僻B 暄闹寒暄客套窗扉敞开心扉C 凄惨陶冶情操翌日名胜古迹D.忧郁犹豫不决清凉青山绿水3.下列加点词语或加线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遒.(强劲有力);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跫音..(脚步声);妖.童媛女(打扮妖里妖气)。
B 眉黛.(青黑色的颜料);安谧.(宁静);隽永..(指诗文等意味深长);谁主沉浮(主宰)C 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吾其.还也(助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D 少益耆.食(通“嗜”,喜爱);敢以烦执事..(对别人的尊称);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确实太想使母亲骄傲了,且这种心情很急迫,使“想出名”这一念头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
②、这次学校学生会成立时,本来邀请她作为大会特邀嘉宾上台就座并代表学校发言,但她嗓子不好。
③、新公司成立之初,总部原本打算一批年富力强、有开创精神的一线骨干,但没有想到却遇到了重重阻力。
人教版高中高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语文试卷(共120分)一、基础知识(52分每题2分)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百舸(gě)寂寥(liào)彷(páng)徨惆怅(chàng)B.方遒(qiú)颓圮(pǐ)瓦菲(fēi)青荇(xìng)C.浪遏(è)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huò)D.虔(qiān)诚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峥嵘秋毫无犯呕歌惆怅而归B.瞋目头晕目炫火钵浪遏飞舟C.太息切齿抚心彳亍破斧沉舟D.寥廓星辉斑斓鲰生人为刀俎3.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悉怨的姑娘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4.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刘向。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批对艺术十分钟情而又有高质量的运作水平的经济人的出现,对艺术市场的发展以至画家的作品进入流通领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B、电视剧制作追求高收视率的观点,在最近发表的一些文章中饱受批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C、在21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灭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河北省秦皇岛一中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
卷Ⅰ共4页为选择题,卷Ⅱ共3页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5分)一、(每小题3分)1.下列注音中正确的一项是()A.监(jiàn)生负疚(jiù)蹙(cù)缩埋(mán)怨B.憎(zèng)恶倔强(jué)炮烙(luò)瘦削( xuē )C.间(jiàn)或形骸(hài) 歆(xīn)享搭讪( shàn )D.吮(shǔn)吸谬(miù)种朱拓(tuò)讥诮(qiào)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忌讳寒暄铜墙铁壁兴高采烈B.周济诡秘通霄达旦心慌意乱C.菱角惦记烟波浩渺战战兢兢D.笼罩影壁唉声叹气百无聊赖3.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不更事人年纪轻,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
B.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C.信口开河说话像滔滔河水一样,比喻人的口才好。
D.藕断丝连藕已折断,还有许多丝相连着。
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4.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了足足十五年。
②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③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桃花色的薄云。
④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
A.辖制伸展烘成安静B.统治舒展照成沉寂C.辖制舒展烘成沉寂D.统治伸展照成安静5.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把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B.某些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C.“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1卷(选择题,36分)一、选择(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ǔ)参差(cī)嫉(jí)恨妖童媛(yuàn)女B.肤浅蹩(bié)进啼血(xuě)蓊蓊(wěng)郁郁c.脑髓(suǐ)独处(chǔ)虫蠹(dù)卓(zhuō)有成效D.估量(liàng)孱(càn)头颤(chàn)动脉脉(mò)含情2.下列词语中含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斑驳繁芜丛杂残羹冷灸B.丰姿衷心喜悦勃然大怒c.辩别没精打彩民不聊生D.国萃东图西抹礼上往来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再次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的义务。
②我国入世后,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修改,同时还要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
③新时期的志愿者行动可以说是雷锋精神的和深化。
A.抚养废止继续B.抚养废置继续c.扶养废止延续c.抚养废置延续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国企改革的三年攻坚目标已定,如何保证实现?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B.来自科技界的政协委员,兴高采烈地参观了这个区污水净化系统设施。
c.产品的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一定要千方百计地确保。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这次“树标兵,促后进”的评选活动,激发了许多个体经营者奋发向上、文明经商的意识。
B.“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这种提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难道不是这样吗?c.建设部拟定了“十五”期间,我国将建成住宅20亿平方米,届时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将达15平方米。
D.由于采取了科技兴农的策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我国已改变了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局面。
黄骅中学05-06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李晓华审定人:刘秀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4 页,第Ⅱ卷5至8 页。
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42 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深邃.(sui)粗糙.(cāo)跫.音(qióng)抽搐.(chù)B、镶嵌.(qiàn)漪.沦(yí)迷惘.(wáng )潜.能(qiǎn)C、佝偻..(jū lóu )油腻.(nì)侵蚀.(shí)沟壑.(hâ)D、罗绮.(qí)慰藉.(jí)干瘪.(biě)咆哮.(xiào )2、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强劲.干劲.劲.敌疾风劲.草B、悄.然悄.悄悄.寂悄.无声息C、露.骨露.相露.脸风餐露.宿D、连累.积累.牵累.罪行累.累3、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强韧废墟雾蔼干躁B、叫嚣流岚厮哑倾圮C、絮语笙箫威仪枯槁D、幽辟长蒿魅惑招唤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B、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D、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
5、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它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不齿揣摩B、品位不耻揣测C、品味不齿揣摩D、品味不耻揣测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起初他只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窝点,而后来则亲自上阵,打着推销保温材料的名义拐骗妇女。
B、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C、围绕体育比赛中日益严重的商业化、明星化趋势,对大运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D、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7、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aB、abC、baD、bb8、选出对课文内容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中,“怅寥廓”抒发自己的情怀,“问苍茫大地”包含着忧思和责任,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谁主沉浮”暗含以身许国之志。
B、《再别康桥》中,诗歌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C、《死水》中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美丽的事物来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目的是造成让人恶心的反差效果,从而表现诗人对旧中国强烈的批判和否定。
D、《致橡树》中用“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这样的对比手法表现男性和女性各自要求独立的个性特征。
9、下列关于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色彩美、情感美”的“三美”主张。
B、拜伦和雪莱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最崇拜的是雪莱。
C、朦胧诗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顾城、戴望舒、李金发。
D、狄金森,美国女诗人。
作品以描写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是内心感情的外化,而且意象奇特,韵律多变化,以其独来独往的姿态为美国的诗坛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阅读舒婷《双桅船》,完成10题。
双桅船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10、对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
B、“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一句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C、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诗人主张为了理想可以暂时舍弃爱情。
D、全诗的目的在于描写一只靠岸的双桅船,同时表现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韦编三绝”正读“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
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
”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
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
许慎所用的“从”字,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
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
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
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衡丝也”。
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策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
据此,把横向编联简策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
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绳’,有时写作‘编’。
苟勖《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策,则用麻绳。
”毫无疑义,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
出土简策,则木简仅见用麻绳。
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策的记载和实物。
11、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A、把横向编联简策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B、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策的编绳。
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纬(韦)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
12、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策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策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策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到过用皮绳编联简策的实物。
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策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1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策。
B、“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订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黄骅中学05-06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Ⅱ卷(共78分)注意事项:第Ⅱ卷共4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案页上。
三、(18分)15、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文后题目。
(8分)老马(1932年4月)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第一节的“重”“扣”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了老马的哪些方面来增强老马的悲剧感染力?(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诗人突出了老马的什么特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果我们把老马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农民的象征,那么这首诗能激发读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在句中用“/”做停顿的标记,给下面的文言语段断句。
(3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7、在横线上填写名句。
(7分)(1)携来百侣曾游。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3)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5)高处丛生的灌木,,峭楞楞如鬼一般;,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四、(2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8—21题。
时间的作品韩少功①那一次艰难的夜行,山路泥泞,冰雨飘泼,简直让人觉得已经在地狱里死过了一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行也许会在回忆中逐渐变得轻松、有趣、回味无穷,甚至成为自我夸耀的资本。
事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②一位混上了官职的庸才,到任之时让人们惊讶和刺眼。
但只要他把这个官一直当下去,若干年以后就可能让人们心平气和,一旦责令他去职,有些人反而会不习惯,甚至会为坐到台下去的他感到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