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0
十二(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1.D[解析]A.慰藉(Jiè);B.徜徉(cháng),佗傺(chì);C.觑了一眼(qū)(注意:“面面相觑”的“觑”读qù),翘楚(qiáo)。
2.C[解析]A项,“雾蔼”应为“雾霭”;B项,“寄藉”应为“寄籍”;D项,“誓不两立”应为“势不两立”。
3.A[解析]“沉寂”侧重于安静,“孤寂”侧重于孤独;“徜徉”有悠闲、悠然自得的感情色彩,“徘徊”有犹豫不决、沉思的意味;“抑制”侧重于压下去,“遏制”表示用强力控制住。
4.A[解析]B.“蓬荜生辉”是谦辞;C.“略逊一筹”指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儿,不合语境;D.沸沸扬扬”多形容议论纷纷,应改为“纷纷扬扬”。
5.C[解析]A.“三个学校的共青团员”有歧义,“红军走过的”多余;8.“无时无刻”应改为“每时每刻”;D.前面是“有没有”,后面承接的是“关键在”,两面对一面。
6.C[解析]首先看见的应是“水墨小品”的主体部分——“灰黑的水牛”,因此首句为②,可排除A、D项;其次⑤中的“身后”与①中的“身影”照应,⑤中的“另一件”是接①中的“一具”说的,另外,这两句句式一致,因此⑤应接在①的后面,可进一步排除8项。
7.D[解析]不是象征手法,“黑暗的旧中国”也缩小了范围。
8.C[解析]“学不可以已”是荀子《劝学》中的名句。
9.C[解析]例句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是意动用法,B项是使动用法,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是名词做状语。
10.D[解析]A.助词,的/代词,道理;8.兼词/语气助词;C.连词,表承接,就/转折连词,却;D.都是介词,比。
11.D[解析]应为苏轼。
12.B[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宾语前置句,其他都是定语后置句。
13.C[解析]不是“没有理解作品的意思”,而是随着阅读的深入,理解也随之加深。
14.D[解析]“DNA的基因”和“基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此项的错误就是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等同起来了。
2022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10篇又是一个寒假到来,又要努力的完成寒假作业,那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应该怎么办呢想知道寒假作业的答案吗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2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10篇,欢送阅读与借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一、语言根底知识题。
(每题2分,共8分)1、B(A处chù 蕊ruǐ C悼dào 空kòng D蜕tuì 肄yì)2、B(A度烽C 采骛D苍丛)3、A(A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应用“应接不暇〞。
B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
也比喻到达目的的便捷途径。
C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D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4、C (A是正反两面照应不周,应改为“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样。
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下去。
〞B应改为“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以及不折不扣的监督机制〞。
D“约〞与“左右〞重复。
)二、默写题。
(每空1分,共10分)5、补写以下名篇句句中的空缺局部。
①言笑晏晏②哀民生之多艰③兰泽多芳草④海不厌深⑤羁鸟恋旧林⑥齐彭殇为妄作⑦哀吾生之须臾⑧泣孤舟之嫠妇⑨人生几何⑩暧暧远人村三、文学名著题。
(共10分)6、C E (C“第一次〞有误。
前几次都写不好,后来梦中得了八句,受到众人称赞。
E“一直不认罪〞有误。
最终屈打成招,认罪了。
) (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7、简述题。
(1)答:林黛玉薛宝钗。
(1分)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
(1分)劝黛玉药补不如食补,并容许送燕窝来。
(1分)黛玉感慨无依无靠讨人嫌。
宝钗说她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多了个母亲,比黛玉略强些。
(1分)交谈中,黛玉感谢宝钗如此关心体贴,责备自己平日多心错怪宝钗。
(1分)(2)答: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了乞丐王国,(1分)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那么将被处死。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含答案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余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希望你喜爱。
本试卷共五道大题, 18 小题,共 4 页,满分为 100 分。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署名笔将自己的学校、班别、姓名和考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地点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署名笔作答,答案不可以答在试卷上,应填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地区内相应地点上 ; 如需变动,先划掉本来的答案,而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禁止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题 2 分,共 8 分。
1. 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残垣 (yun) 卜筮 (p ǔ) 伶俜 (lng) 血浓于水 (xu)B.否泰 (p ǐ分)外 (fn) 坍圮 (p ǐ挥)斥方遒 (qi)C.偃仰 (y ǎ n)机杼 (zh) 案牍 (d) 翩翩起舞 (z ǎi)D.踟蹰 (ch) 哽咽 (yn) 子衿 (j ī n)煞费苦心 (dn)2.下边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2019 年第二届新浪微博渺小说大赛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参赛作品要切合穿越小说的特点,且短小干练,形象鲜亮,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和蔼可亲的语言文字。
作品一定是原创第 1页 /共 13页作品,禁止剽窃剽窃,广大微博用户有权揭穿非原创作品,主办方有权回收颁发给非原创作者的奖品。
A. 热火朝天B.短小干练C.和蔼可亲D.揭露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 )(2 分 )A. 朝鲜艺术家此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遇到了中国观众的热忱欢迎,赐予了很高的评论。
B.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近期有点烦,两件馆藏品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被怀疑为假的仿品。
C. x 藏自治区××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 万人。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1(参考答案)1、答案A [A项shì/yì,bânɡ/bìnɡ,jiâ/jí;B项xù,xiàn/chǎn,qÿ/xÿ;C项chì/zhì,shâ/nǎn,juã;D项chà/zhà,bō,jiào/xiào。
2、答案:A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
B项中的“桥礅”的“礅”应为“墩”,C项中的“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D项中的“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
3、B(A.用词不当,“平静”一般指心情、气氛。
C.“系统地”“宣传”,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D.“噩运”指坏运气,“不幸”与“噩”意重复,即定语多余)4、【答案】国际语言文化竞争激烈,(3分)要赢得中国软实力就必须加强汉语国际化推广,这也是一项强国战略。
(3分)【解析】此题考查了压缩能力,压缩时要注意结论一定要鲜明,直接表明观点。
可先找到语段讨论的问题,本语段谈论的是中国对汉语推广的重视和投入问题,通过和英国、法国的比较,不难发现,中国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结合字数要求可适当融入背景。
5、【答案】生态文明“东强西弱”;牺牲传统的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答对一点1分,两点得3分,三点满分)6、 A(A连词,因为;连词,来。
B介词,替、给。
C副词,竟然、却。
D助词,的。
)7、C(①写梁鸿葬父,与“崇尚节操”无关。
④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崇尚节操”无关。
⑥写梁鸿著书情况,与“崇尚节操”无关。
)8、A(A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9、(1)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
(句子大意对,2分。
重点实词对,每个1分)(2)这样,只怕是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2分)(3)(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
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6题每小题2分,712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壬(rn)戌窈窕(tiǎo) 桂棹(zho) 冯(fng)虚御风B.嫠(l )妇愀(qiǎo)然舳(yu)舻山川相缪(lio)C.酾(shī)酒横槊(shu)江渚(zhǔ)正襟(jīn) 危坐D.匏(po)樽枕藉(j) 蜉(f)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B.而今安在哉?C.有碑仆道D.侣鱼虾而友麋鹿3.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险与远,则至者少C.泣孤舟之嫠妇D.侣鱼虾而友麋鹿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D.羡长江之无穷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句是( )A.昼夜勤作息B.否泰如天地C.我有亲父兄D.便可白公姥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B.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独出心裁地设置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C.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给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D.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C.一个人夹在各地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秋的意境与恣态,总赏玩不到实足。
D.我梦想有一天,悠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胜光披露,满照人间。
2.B/A尽相—竞相珠丝—蛛丝C恣态—姿态实足—十足D悠谷—幽谷胜光—圣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所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态度或行动。
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
调控:调节控制。
验证:通过实验或检验证实。
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B.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居民收入超过GDP的增速,为收入倍增计划释放了积极信号。
C动宾D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A.①愈是谦虚,愈是成熟②顾自低垂着脑袋B.①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②顾自低垂着脑袋C.①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②依然高昂着头D.①愈是谦虚,愈是成熟②依然高昂着头。
(曹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子容颜的由美而衰。
D.氓恋爱时“信誓旦旦”,变心则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
7.D/变心是因为女子色衰,以及氓品行不好。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当时的婚俗。
8.《氓》三处写到“淇水”,任选其中二处所写“淇水”,赏析其作用。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一)1、解析A.bànɡ,ɡònɡ/ɡōnɡ,mó/mú;B.fēi,zhuó/zhuō,qì/qiè;C.xǐnɡ,qiánɡ/qiǎnɡ,sài/sè;D.ruò/nuò,nìnɡ/nínɡ,jiān/jiàn 。
答案D2、解析A项中加点的词分别读作kē、kě、kē、ɡě:B项中加点词分别读作rú、rú、nuò、rú;C项中“赎”读作shú;其他的都读dú;D项中加点的词都读作xuān。
答案D3、解析A中shí/ shè,zhònɡ,qǐ/jī;B中mài,jué/jiáo,pō;C中yè/jié,shū/zhù,mù/mò;D中jiān/qiǎn,jù,rǔ/rù。
答案C4、A项“赈”“鸩”均读作zhèn;诤读zhènɡ “憎”读作zēnɡ;C项“湍”读作tuān;“喘”读作chuǎn,“揣”读作chuǎi,“遄”读作chuán;D项“峋”读作xún,“徇”“驯”“殉”均读作xùn;B项均读juàn。
答案B5、解析A项全读jué;B项xié—jié—xié—xiè —xié;C项“开天辟地”的“辟”读“pì”,其余都读“bì”;D项“炽”读“chì”,其余都读“zhì”。
答案A6、解析A项“弄巧成拙”的“拙”读zhuō,其余读zhuó;C项的“捐赠”的“捐”读juān,其余读juàn;D项的“格外”的“分”读fèn,其余的读fēn。
人教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人教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D(A项石栈(zhàn);B项幽咽(yè)、商贾(gǔ);C项孝悌(tì)、谄媚(chǎn))2、B(A、“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
与原句句意、语境不符。
B、“颐指气使”的意思是,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这一句中的“她”从小就养成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下文又有“盛气凌人”,所以用“颐指气使”完全符合文意。
C项中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句中用来形容家用电器,是不恰当的。
D句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
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
D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熟悉,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3、B(A项“目的是”和“旨在”重复;C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D项“形成、完善和发展”语序颠倒。
)4、A(②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①③④⑤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⑥⑦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⑥⑦应放在最后。
⑥⑦两句具有因果关系,⑦在前,⑥在后。
在①③④⑤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①③在前,④⑤在后。
①③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①在前,③在后;④⑤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④在前,⑤在后。
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
)5、D。
匪,通“非”,不是。
6、A。
A项“愁”的意思是“为……发愁”,属为动用法;B项“凋”的意思是“使……凋谢(失色)”,C项“转”的意思是“使……滚动”,D项“繁”的意思是“使……多,增多”,均属使动用法。
7、B。
每次的作用应不尽相同:第一次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并使文势更为突兀,第二次表现了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而第三次则表现了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
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一、1—5 D C B A B 6(1)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薪不尽火不灭(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4)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6)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二、㈠“凉”字。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独(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㈡1.B 2.C 3.D 4.(1)(张梦得)贬官到齐安(黄州),在靠近他住宅的西南面建了一个亭子,来欣赏江流上的景象。
(2)他们遗留下来的风尚和真迹,也很能使后世的人称为快事。
㈢1.泸沽湖远离内陆,幽深而荒远,不是轻易能发现的,作者详尽叙述了寻找泸沽湖的艰难跋涉的全过程,突出了“寻找”的不易,衬托“寻得”的欣喜,“寻找”,是贯穿全文的核心。
抒发了作者“寻得”泸沽湖的惊喜之情,内心对泸沽湖原生态的纯净的深爱之情。
2.特征:特殊的宁静和澄澈。
方法:用周围事物来对比映衬显出其宁静;通过视觉、味觉和感觉表现其澄澈。
3.突出寻找之艰难,为下文找到泸沽湖时的惊喜作铺垫。
三、示例:连续下滑,止滑趋稳,出现回升。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二)参考答案一、1.B 2.A 3.D 4.A 5.B 6.C 7.(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其不善者而改之(5)岂因祸福避趋之二、㈠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㈡1—5 A A A B C6.(1)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译为“弥子吃到特别甘甜的桃子”也可以),没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译成“舍不得吃完而把它献给卫君”也可以)。
(2)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译为“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桃子已被自己咬过”也可以)。
2019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带答案)语文培养了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都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小编准备了2019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带答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而今安在哉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是岁,元和四年也2.下面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用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下列各句加点的偏义复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作息:偏在作,劳作B.勤心养公姥公姥:偏在姥,婆婆C.我有亲父兄父兄:偏在父,父亲D.逼迫兼弟兄弟兄:偏在兄,兄长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乘骐骥以驰骋兮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D.送子涉淇,至于顿丘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荫:遮盖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信:书信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指嫁妆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应当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氓》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有女主人公婚前和婚后的对比,也有氓婚前婚后的对比,这些对比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B.《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C.《拣麦穗》中的小火柿子是用比喻手法,寄托了心中对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淳朴感情的向往与追求。
D.《归园田居》描绘了农家生活环境的幽雅、宁静、平和的特点。
诗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歌颂田园,抒发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二、默写名句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于嗟鸠兮,!于嗟女兮,!(《诗经氓》)(2)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3)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4)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三、诗歌鉴赏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安郡晚秋①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
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颔联和颈联分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四、文言文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C.不知东方之既白既:既然D.洗盏更酌更:更换(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耳得之而为声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相与枕藉乎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的用意是( )A.惋惜曹操如此英雄竟兵败赤壁B.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C.慨叹人生无常,人生短暂D.借曹操自比,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愤(5)对这三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苏子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自然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自然段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6)翻译下列句子。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五、现代文阅读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③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郁达夫《故都的秋》节选)(1)选文第一段文字在写景的同时,也写了观景的心态、动作,请找出有关词语,并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
(2)选文第二段槐树落蕊在描写上从什么角度表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并结合文句进行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来看,作者热爱故都的秋天,为什么却不选取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著名的景物来表达呢?六、语言运用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五个。
(每个不超过5个字)9月3日,沉寂了10多年的安徽淮南市大通万人坑展览馆正式复馆,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并以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名称向市民开放。
1938年夏天,日军占领了淮南大通矿区,疯狂掠夺煤炭资源,在此被迫害致死的矿工和抗日志士的遗体累计达3万具。
1968年,万人坑被重新掘开并建立了大通万人坑阶级教育展览馆,先后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近8 000万人次,成为闻名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世纪90年代,万人坑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展馆损毁严重。
今年4月,万人坑阶级教育展览馆正式被从淮南矿业集团移交给淮南市文化部门主管并重新进行了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
:___ _ ____ _____ ___ ____ ____ ___ _____ __ ______12.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
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
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
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
中国母亲颁奖词:七、写作题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神奇而美妙,人生充满快乐和希望,大千世界的人与物,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欣赏。
有人说,一个不懂得欣赏的人是缺乏信心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自然、欣赏人生;善于欣赏自己、欣赏他人。
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从小至今,我们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从中领略到了独特的趣味。
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为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1.A(A同例句为被动句,B为宾语前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D为判断句)2.B(B为名词作状语,向南;其余为名词作动词,释义依次为游泳、礼遇、变成焦土。
)3.C(应偏在兄,兄长。
)4.A(驰骋古义今义均为奔跑; B.交通古义是交错,挨在一起,今义是运输事业C.可怜古义是可爱,今义是值得怜悯D.至于古义是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5.B(信:这里指使者、媒人。
)6.C(不是比喻,是象征。
)二、7.(1)无食桑葚无与士耽(2)呦呦鹿鸣鼓瑟吹笙(3)乌鹊南飞绕树三匝(4)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三、8.(1)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2)对比。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
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
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
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
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
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
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四、(1)C (2)C (3)A (4)C (5)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不对。
)(6)翻译答案详见课本。
五、(1)词语:看,听,细数,静对,感觉。
悠闲、惬意的心情,表现了对故都秋的热爱之情。
(2)人的感官的角度;或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
落蕊铺得满地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极微细极柔软的,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突出了静的特点;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从视觉的角度以及内心感受,写出了清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深沉通过内心感受体现了悲凉。
(3)①那些著名的风景区都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地方,与本文要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之特点以及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眷恋与哀婉之情难以统一;②著名风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墨客,吟咏秋天的辞章层出不穷,若就此详写,很难道出新意,因而,作者另辟蹊径,选取人们常见的存在于庭院街巷景象,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使故都的秋富有生活情趣,别有一番风味,使秋味更显浓烈、新奇。
六、11.展览馆复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12.中心明确,语言高度概括,简洁凝练,文笔优美,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