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肉”质量溯源和政府监督平台解决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6
企业与政府共建禽肉可追溯体系方案设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斜照在桌面上,我的大脑像被这台机器唤醒,开始飞速运转。
禽肉可追溯体系,这个议题已经在我脑海中盘旋很久了,今天,是该好好梳理一下了。
我们要明确,企业与政府共建禽肉可追溯体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是为了让禽肉产业健康发展,也是为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一、建立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1.企业层面: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采集系统,从禽苗采购、饲养、屠宰、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要详细记录。
这些信息包括:禽苗来源、饲养环境、饲料种类、防疫措施、屠宰时间、加工工艺等。
2.政府层面:政府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将企业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完整的禽肉追溯链。
同时,政府还要对企业的信息采集与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制定追溯标识规则1.企业层面:企业要根据政府制定的标准,为每一批禽肉产品赋予一个唯一的追溯标识。
这个标识要包含产品的基本信息,如生产日期、批次号、生产企业等。
2.政府层面:政府要制定一套追溯标识的编码规则,确保追溯标识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政府还要对企业的追溯标识使用情况进行监管,防止企业滥用追溯标识。
三、建立追溯查询系统1.企业层面:企业要开发一套追溯查询系统,让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追溯标识,查询到产品的详细信息。
2.政府层面:政府要建立一个面向公众的追溯查询平台,让消费者可以通过输入追溯标识,查询到产品的详细信息。
同时,政府还要定期发布禽肉产品的质量报告,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四、加强监管与惩罚措施1.企业层面: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
对于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企业,政府要依法予以处罚。
2.政府层面: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消费者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禽肉可追溯体系的认识。
五、建立多方合作机制1.企业层面:企业要主动与政府、行业协会、消费者等多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禽肉可追溯体系的建设。
质监系统肉制品安全整治方案肉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质量控制不严,肉制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质监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肉制品的安全整治。
一、加强监管力度1.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对肉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2.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
完善质量评估体系,对肉制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评估,对不合格企业进行封堵、整改,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加强风险提示和通报。
建立健全风险提示和通报机制,对于发现的肉制品安全问题及时通报,并追踪处理情况,真正做到风险可控、风险可追溯。
二、加强从源头到餐桌全程监控1.加强肉品溯源管理。
确保肉制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建立健全肉品产地、供应链信息系统,加强对肉制品来源的管理和监控。
2.推行肉制品质量追溯体系。
建立肉制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肉制品原料来源、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的监控,确保肉制品质量可控可追溯。
3.加强肉制品销售环节监管。
对于肉制品的销售环节,加强对销售场所、冷链运输、餐饮服务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肉制品在销售环节的安全。
三、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1.加强肉制品安全知识普及。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发放安全食品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对公众的肉制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2.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在学校教育、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培养公众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和行为习惯。
3.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1.促进行业协会自律。
加强与肉制品行业协会的合作,推动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对会员企业的自查和整改工作。
2.加强行业从业人员培训。
加强对肉制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3.加强行业信息交流和共享。
2024年质监系统肉制品安全整治方案____年质监系统肉制品安全整治方案一、背景近年来,我国肉制品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肉制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然而,由于行业监管不力、企业自律不到位以及技术水平低下等因素,肉制品安全问题频发,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权益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质监系统制定了该整治方案。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全面提升肉制品安全水平,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企业的自律能力,确保肉制品安全合规生产和流通,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肉制品。
三、主要内容(一)加强监管力量和能力建设1. 增加专业监管人员数量,提升培训水平,确保监管力量到位。
2. 建立健全肉制品监管信息系统,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肉制品安全。
(二)加强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1. 加强产品质量监控和抽检工作,对市场上的肉制品进行全面、科学的检测。
2. 加强风险评估和溯源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点,保障产品的追溯可靠性。
3.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合作,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企业自律和责任落实1. 强化企业的自律能力,建立健全企业自检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合规。
2. 加强企业责任落实,建立健全产品追溯制度,做到问题产品召回、责任追究。
3.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肉制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2. 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投诉和举报,并加大惩罚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3.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消费维权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实施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1. 由质监系统负责制定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
2. 在各省市设立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
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解决方案一、系统概述食品行业特别肉菜业是完全竞争型产业,参与者众多,产品基本无差异,参与者无法形成对市场的垄断,“小规模、大群体"是肉菜批发市场经营主体的典型特征。
肉菜批发市场的交易渠道主要是通过现货协商确定价格的方式进行,交易价格以买卖双方根据市场行情自由议价,通过现金交易结算。
大多都存在以下问题:1)蔬菜批发市场主体市场化组织程度低、规模小而分散;2)蔬菜批发市场布局不合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交易手段落后;3)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标准不规范、农药残留检测体系不完善;4)蔬菜批发市场价格变化快、稳定性差;通过建立食品(肉、蔬菜类等)流通追溯体系将很好的解决食品(肉、蔬菜类等)批发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系统以行业定制化的软硬件方案实现以RFID高频技术为核心的食品(肉、蔬菜类等)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模式,并对众多的异构信息进行转换、融合和挖掘,实现以RFID为关键索引的信息应用服务,同时所提供食品(肉、蔬菜类等)示范性应用全面涉及食品(肉、蔬菜类等)供应链的种植(养殖)、配送、物流、产品检验、批发、市场销售等诸多环节的信息采集、记录与交换,低成本高效率的硬件方案和完备的信息共享交换软件技术支撑平台无缝结合,严密的数据认证和访问控制设计机制,为不同对象涉及食品(肉、蔬菜类等)的质量安全应用服务提供了坚实基础。
平台的建设将有利于指导农村规模化科学生产,优化传统批发流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简化和加快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交换,同时也充分满足消费者对食品信息的知情权。
二、系统架构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将根据本项目既有实际情况,采用C/S+B/S相结合的模式,市级管理平台和各业务子系统采用B/S模式,由市级管理平台统一分配账号,批发市场电子结算系统采用C/S模式实现,同时零售市场的电子称数据收集也通过C/S模式,市场巡查手持机通过GPRS网络与市级管理平台相连,带GPRS传输网络的电子称也是直接与市级管理平台相连,平台架构是采用基于J2EE和。
2024年放心肉体系试点管理方案范文____年放心肉体系试点管理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有着更高的要求。
虽然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肉类食品质量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肉类产品普遍存在着添加激素、抗生素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____年放心肉体系试点管理方案应运而生。
该方案将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推动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肉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人民提供放心、安全的肉类产品。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养殖企业的监管,全面提升肉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推动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养殖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推行绿色、有机养殖,减少使用激素、抗生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 提高消费者的意识和权益保护: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放心肉的认知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原则1. 科学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放心肉试点区域,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2. 综合治理:从源头到餐桌,对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全面、综合治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3. 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公开,公布监管结果和风险预警信息,提高社会公众对体系的信任。
三、主要工作内容(一)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1. 推动立法:立法机关应尽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明确对放心肉的监督管理责任,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 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养殖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养殖规范有序进行。
3. 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放心肉溯源机制,确保产品可追溯。
(二)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1. 引导养殖企业转向绿色养殖:加大对养殖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养殖企业转向绿色、有机养殖,减少使用化学物质。
2.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能力,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
放心肉体系试点管理方案一、试点时间___年___月___日—___年___月___日(年底前完成向省___厅的申报工作,___年___月___日前提交验收申请)。
二、工作目标显著提升生猪屠宰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规模化屠宰、规范化经营,打造连锁配送网络,建立肉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构筑覆盖全县的“放心肉”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消费安全。
三、试点内容(一)生产规模化。
关闭全县___个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在县城区建设___家AAA级以上机械化屠宰厂,建设一座___吨冷库。
(二)配送冷链化。
配备___辆冷藏专用车,在乡镇设置分销中心或配送网点,在全县范围内实现肉品___和冷链配送。
(三)监控视频化。
在机械化屠宰厂___系统并___小时运转,视频资料由专人保存,主管部门对生产关键环节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监控。
(四)检测全程化。
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履行操作程序,实现从生猪进场、屠宰加工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___%检验检测,认真履行不合格肉品召回、追溯制度,保证肉品质量安全。
(五)效益合理化。
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成本,核定合理的加工收费标准和企业自营利润率,监督企业按照相对合理价格销售,保证企业基本收益和消费者利益。
(六)环境清洁化。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或连接市政管网的排放通道,实现废弃物和废水达标排放。
(七)竞争有序化。
支持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通过开设专卖店、设立销售专柜,开展冷链配送等方式跨区域销售肉品,增加市场供应,调控市场价格,实现有序竞争。
四、具体措施(一)推进规模化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
按照省___厅“压点扩规”的要求,县财政出资___万元对机械化屠宰厂建设和关停小型定点屠宰场的补贴。
具体步骤如下:1、我县已于___年完成机械化屠宰厂的建设并投产,同时关闭了县内所有___家小型定点屠宰场,实现日屠宰量___头以上的规模;建设一座库容___吨的冷藏库和分割、办公一体化综合楼,购置了冷藏专用配送车___台,实行冷链配送经营模式。
2023年肉品质量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肉制品作为人们餐桌上重要的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
然而,当前我国肉品市场存在许多问题,如添加物超标、病死畜禽肉流入市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肉品质量整治工作方案,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十分必要。
二、总体目标通过2023年的肉品质量整治工作,实现以下目标:1. 建立科学合理的肉品质量监管体系,提高肉品质量安全水平;2. 加强对肉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3. 提高肉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推动企业自律;4. 加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对肉品质量问题的识别能力。
三、重点工作1. 完善肉品质量监管体系(1)制定并完善肉品质量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2)加强对肉品质量抽检和检验机构的监管,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3)建立肉品质量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发布肉品抽检结果和企业违法行为信息,提高社会监督力度;(4)加强对肉品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建立溯源系统,追踪肉品流通路线,确保肉品质量可追溯。
2. 加强对肉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监管(1)严格控制使用非法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加大对肉品生产企业的检查频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罚;(2)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加强疫源防控,杜绝病死畜禽流入市场;(3)加强对屠宰加工企业的监管,确保屠宰加工过程规范操作,控制交叉污染;(4)加强对肉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肉品质量追溯制度,严禁非法转包加工和无证经营。
3. 提高肉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1)开展肉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培训,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2)加强对肉品生产企业的宣传教育,推动企业自律,建立内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3)鼓励肉品生产企业通过认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4)建立肉品质量投诉举报制度,及时处理消费者的质量投诉,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
解决方案“放心肉”质量溯源和政府监督平台本规划书内容涉及本公司商业秘密,仅对公司内部相关人员公开,请妥善保管,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公开。
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目录 (2)一、项目背景 (3)二、市场需求分析 (4)三、系统架构和组成单元 (10)四、系统集成分析 (19)五、系统优势 (21)六、运行与维护 (24)1.全程服务 (24)2.全面服务 (25)3.全员服务 (25)七、结论 (26)一、项目背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当今,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令所有人担忧,百姓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这种状态下,商务部于2011年10月20日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十二五”期间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意见》指出:争取到“十二五”末,建立起完善的追溯制度标准体系,全面提升肉类蔬菜经营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基本建成以中央、省、市三级平台为主体,全国互连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网络;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及大型产地或集散地批发市场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并逐步扩展到其他食用农产品。
《意见》的推出,使人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政府对建设现代化食品追溯体系的决心,这种决心必将推动整个信息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广泛应用。
RFID、条码等物联网感知技术无疑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政府的强力推动,必将开启RFID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市场发展的春天。
目前我国牲畜屠宰行业技术管理水平落后,覆盖牲畜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对肉品质量安全构成了较大隐患。
以RFID技术为基础,肉品质量信息溯源系统将养殖、屠宰和肉品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纳入肉品供应链全程在线监管,使政府部门有限的监管人员对需要监管的环节进行远程管理和监督,比如饲料中是否含有瘦肉精、牲畜是否检疫合格等,有效地保证肉的品质;可以对养殖、屠宰、批发和零售各个环节实现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对于消费者,在购买肉制品时也能对其进行查证和比对,保障老百姓吃到“放心肉”。
二、市场需求分析近年来,国际上发生几次严重的食品卫生问题,如疯牛病、瘦肉精、猪链球菌感染、禽流感、抗生素残留、激素和防腐剂等等,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疫情的发生,如何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卫生,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和卫生部门严密监管的重要工作,引起了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前所未有的关注。
中国的肉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建立运转高效的质量溯源信息平台,以养殖环节、屠宰环节、批发零售环节、消费环节及“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为支撑,以追溯信息链条完整性管理为重点的肉类流通追溯体系,实现肉类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行业自律和消费者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提升流通行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已经迫切地被提到日程上来。
当前针对于肉类食品卫生问题,市场各个环节急需解决的问题分列如下:畜牧环节。
1) 牲畜出生后将佩戴RFID电子耳标,为牲畜建立电子档案,包括牲畜的谱系、体重、性别、出生地信息、饲养户信息、牲畜来源,年龄、防疫信息、进场时间、出场时间、出场原因等,从饲养源头上详细记录牲畜的基本信息,能够追踪到牲畜的最初源头信息。
2) 在对牲畜的日常管理中,养殖户或免疫部门携带一台RFID手持机,识读所要跟踪的牲畜耳标,将牲畜的相关信息显示在手持终端上。
读写距离至少为三米。
3) 在养殖过程中通过RFID手持机将饲料信息、防疫信息、用药信息、环境信息、健康状况等写在牲畜耳标上,养殖户根据此信息识别牲畜的个体,并对其病史、生育史、免疫记录等进行相应的处理并上传到“放心肉”质量溯源信息平台数据中心,以供追溯、饲养监管和用药监管。
4) 对牲畜的出入圈进行管理,出入圈的牲畜数量和出入圈的次数统计。
按多种要求生成统计报表,如牲畜数量统计、牲畜分布等。
5) 监测牲畜静立、静卧、行走、爬跨等活动数据,综合分析模拟牲畜活动状态,发现牲畜在发情早期的活动规律,预测牲畜发情期,决定其配种时间和冻精种类,以便于牲畜及时受孕,提高奶牛繁殖力。
6) 采用RFID技术,对牲畜进行数字化标识,建立整个畜群的系谱结构,当人工授精前,输入种公牛精液编号,系统即可自动提示是否近亲繁殖提示,给出最佳配种建议。
屠宰加工环节。
1) 维护整个溯源系统信息链的完整,使屠宰厂生产出库的肉类信息能够与养殖场动物个体信息保持正确的关联,保证牲畜信息与其肉类信息的正确对应。
2) 入厂检疫,检查三证(验检疫证明、动物产品出县境证明和消毒证),通过RFID读写器获取牲畜的来源、养殖和防疫信息,只有符合屠宰要求的进入屠宰加工车间。
养殖环节的电子标签在这个步骤需要进行注销和回收。
3) 屠宰脚标的管理。
将牲畜的来源、养殖和防疫信息对应植入到屠宰脚标中。
在宰杀流水线上,工人将在每头猪的2个后腿上绑上一个专用的电子脚标。
在宰杀完成之后,还会向脚标中写入检疫合格信息、宰杀时间、地点信息。
如需要还可写入批发流向信息等。
4) 一对一标识。
利用RFID电子标签对屠宰挂钩的标识,实现对屠宰物的唯一标识。
5) 屠宰完成后,牲畜侗体进入加工生产线,对屠体进行最初分割。
这一环节,将根据肉产品的位置、质量、大小进行分类分级,包装成物流单元,并利用屠宰环节传递过来的标识信息,生成所需信息的二维码。
按照需求不同,可以生成箱/盒标签和托盘标签两种标签。
对于检疫合格的肉品,系统将检疫检测结果、检疫单位、检疫日期等相关信息添加到二维码中,该二维码将同肉品一并封存进入下一环节。
6) 加工完毕后,对于每个肉类产品,屠宰厂信息追踪管理系统会利用二维码来对其进行惟一标识并且这一标识与牲畜屠宰前的个体标识—RFID电子耳标严格对应,并将此信息传递到运输环节。
7) 二维码信息应包括所属牛羊只信息(旧耳标号、性别、品种、毛色、月龄、出生地、育肥地);牛羊肉部位(名称、等级、重量);屠宰时间;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率;屠宰检疫;检疫员(姓名、编号);分割日期;包装箱信息;屠宰厂信息(名称、地点、联系电话、屠宰厂进出口权是否获得、HACCP\ISO体系、卫生许可证号、企业工商局注册号) ;销售的去向等信息。
8) 通过在屠宰场牲畜进场、屠宰、加工、检测、检疫、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安装摄像头、监视器等设备,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使管理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监控。
物流运输环节。
1) 物流配送信息和物流中转库出入库信息自动收集,需要完成包装箱和货运车之间的绑定。
2) 车辆信息的管理,比如承载的货物的种类、目的地、承销商信息,当前位置、车牌号、吨位、容量、车况等,为合理调度资源提供条件。
车辆在途中停车过长可以完成自动报警。
3) 司机信息管理,对驾照号、身份证号、照片、家庭住址、电话、传呼、年审日、可操作车辆等进行管理,为合理调度资源提供条件。
4) 车辆调度。
结合当前车辆和司机的信息以及受理业务信息进行最优化的调度,从而提高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批发零售环节1) 需要产品销售情况。
对产品的销售可以按天、月、周和年进行统计。
2) 肉品进入销售环节后,经营户对其进行分割、包装、出售。
对于每一份分割品,经营户可用手持二维码识读设备读取肉品信息,并与自己的商户信息一并赋予一追溯码。
3) 此追溯码会同分割包装一起交到消费者手上。
或对于不需要包装的情况,经营户可在肉品出售时把追溯码信息用溯源电子秤打印于收银条上交给消费者。
溯源环节。
1) 在肉制品交易过程中,经营者或最终消费者都将获得肉制品溯源码。
消费者可通过公关信息平台、终端查询机或短信的方式进行质量信息追溯查询,即可了解所购买猪肉的养殖场地、屠宰加工场地、检验检疫等信息。
2) 消费者可以利用溯源平台、电话、电子邮件或短信的方式对问题肉进行举报。
政府监管环节。
1) 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有效地监控产品质量安全、及时追踪、追溯问题产品的源头及流向,规范肉食品企业的生产操作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肉食品的质量安全。
2) 所有养殖、屠宰和销售的数据均上传到管理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产生各类生产统计报表。
同时,系统按照不同的权限,给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查询窗口,领导可以通过登陆系统查询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
3) 农业主管部门利用信息监管系统进行养殖场牲畜的检验检疫管理,杜绝不健康的牲畜出栏。
监管部门可以适时掌握辖区内牲畜的存栏量、幼畜购进、成畜出栏和防疫情况,为政府监管部门实施疫情控制提供依据。
可以对当前牲畜的检疫状况,防疫进度,地理分布进行查询,系统生成相应统计报表。
4) 商务部利用信息监管系统严格控制屠宰厂的工艺步骤和卫生状况,并对其中重要的环节进行视频监控。
5)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利用信息监管系统严格控制加工厂的工艺步骤和卫生状况,并对其中重要的环节进行视频监控。
6) 工商部门利用信息监管系统严格规范肉类产品上市,市场监管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准备进入市场的食品进行查验,以确定是否可以进入市场。
7) 卫生部门利用信息监管系统对肉类产品发生疫情及时进行溯源,问题有效定位到配送环节、屠宰环节或养殖环节。
8) 公安部门利用信息监管系统对构成犯罪的食品安全问题向上游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系统架构和组成单元系统实现对肉制产品的全过程质量监管追溯,能够从牲畜品养殖、屠宰加工、运输、批发零售、质量溯源、政府监管等方面对肉制品的生产销售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具体落实到肉制品的生产销售。
系统框架逻辑如下图。
其中所有养殖、屠宰和销售的数据均上传到管理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有效地监控产品质量安全、及时追踪、追溯问题产品的源头及流向,规范肉食品企业的生产操作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肉食品的质量安全。
信息流图如下所示:消费者可以利用公共信息平台进行产品溯源,投诉举报。
信息流图如下所示:硬件组成单元如下:1) 牛耳标签。
(不可回收)是指悬挂在牲畜耳部位置的RFID标签,有唯一的不可更改的ID号码。
频段900MHz,材料PC,读取距离3m。
能适用于有油污、雨水的恶劣环境。
阅读器的读取距离远远大于条形码的读取距离,而且能实现批量读取。
2) 包装箱标签。
(不可回收)是指加贴悬挂、固定在包装箱指定位置的RFID标签,表面有可视化信息。
频段900MHz,材料纸,读取距离5m。
3) 牛脚标签。
是指悬挂在牲畜脚部位置的RFID标签,有唯一的不可更改的ID号码。
频段900MHz,材料PC,读取距离3m。
能适用于有油污、高温(185度)和潮湿的恶劣环境。
阅读器的读取距离远远大于条形码的读取距离,而且能实现批量读取。
4) 货车标签。
(可回收,可选)是指粘贴悬挂、固定在货车上指定位置的RFID标签,表面有可视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