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无机化学》习题册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86.00 KB
- 文档页数:50
无机化学第五版习题答案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通过做习题来巩固和深化对无机化学知识的理解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以下将为您提供无机化学第五版的部分习题答案,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简要的讲解。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道关于原子结构的习题。
题目是:“简述波尔原子模型的基本要点。
” 答案是:波尔原子模型的基本要点包括:①定态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处于这些轨道上的电子不吸收也不辐射能量,处于稳定状态;②跃迁假设,电子从一个定态轨道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轨道时,会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定态轨道的能量差;③轨道量子化假设,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而是量子化的,只能取一系列特定的值。
再看一道有关化学键的习题:“比较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
” 答案如下: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离子键的形成通常是由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阴阳离子,然后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而形成。
共价键则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由于原子轨道的方向性和重叠程度的限制,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同时,由于每个原子所能提供的成键电子数是一定的,所以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接下来是一道关于化学热力学的题目:“计算在 298K 下,反应2H₂(g) + O₂(g) = 2H₂O(l) 的标准摩尔焓变。
”首先,需要查找相关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H₂(g)、O₂(g)和H₂O(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0、0 和-2858 kJ/mol。
则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Hmθ = 2×(-2858) 0 0 =-5716 kJ/mol。
还有一道关于化学平衡的习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N₂(g) +3H₂(g) ⇌ 2NH₃(g) 达到平衡,若增加体系的总压力,平衡将如何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体系的总压力,平衡会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大全【优秀】(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无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大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第二章分子结构 (4)第三章晶体结构 (6)第4章酸碱平衡 (9)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5)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16)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23)第八章水溶液 (29)第9章配合物 (32)第十章沉淀平衡 (34)第11章电化学基础 (39)第12章配位平衡 (43)第13章卤素 (44)第14章氧族元素 (46)第15章氮磷砷 (48)第16章碳硅硼 (51)第17章S区金属(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55)第18章过渡元素(一) (58)第18章过渡元素(二) (63)第19章镧系与锕系金属 (66)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1-1:区分下列概念(1) 质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2) 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3) 定态、基态和激发态(4) 顺磁性和逆磁性(5) 波长、波数和频率(6) 经典力学轨道和波动力学轨道(7) 电子的粒性与波性(8) 核电荷和有效核电荷答:(1) 质量数:指同位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是接近同位素量的整数。
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被定义为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 原子质量的1/12 之比,代替“原子量”概念(后者已被废弃);量纲为1(注意相对概念)。
(2) 连续光谱: 波长连续分布的光谱。
炽热的固体、液体或高压气体往往发射连续光谱。
电子和离子复合时,以及高速带电离子在加速场中运动时亦能发射这种光谱。
线状光谱:彼此分立、波长恒定的谱线。
原子受激发(高温、电孤等)时,电子由低能级轨道跃迁到高能级轨道,回到低能级时产生发射光谱(不同原子具有各自特征波长的谱线)。
(3) 定态是由固定轨道延伸出来的一个概念。
电子只能沿若干条固定轨道运动,意味着原子只能处于与那些轨道对应的能态,所有这些允许能态统称为定态。
主量子数为1 的定态叫基态,其余的定态都是激发态。
无机化学第二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
练习题
1.什么是晶体结构?
2.描述组成配位数和形貌相同的正交晶系、四方晶系和六方晶系的特点。
3.TaCl5的结构类型是什么?给出TaCl5的点阵参数。
4.描述共价晶体和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并给出两个例子。
答案
1.晶体结构是指对于一种给定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其原子或离子分别
按一定的规律有序排列,形成具有规则重复的空间排列的结构。
–正交晶系:组成配位数为8,形貌倾向于长方体或正方体,一般相互垂直,如NaCl、MgO等。
–四方晶系:组成配位数为8,形貌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板状,沿着一个轴和对角线对称。
如ZnS、TiO2、CaF2等。
–六方晶系:组成配位数为12,形貌为六边形柱状或针状,有沿着一个轴对称的等边六边形截面。
如α-石墨、SiC等。
2.TaCl5的结构类型是正交晶系。
TaCl5的点阵参数为a = 5.73 Å,b
= 5.28 Å,c = 11.85 Å,α = β = γ= 90°。
–共价晶体:由原子间较强的共价键构成,如金刚石、氧化硅(SiO2)。
–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滑移力相互结合而成,如NaCl、MgO。
1。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1、υ=∆E/h=(2.034⨯10-18 J) / (6.626⨯10-34 J⋅s)=3.070⨯1015 /s; λ=hc/∆E= (6.626⨯10-34 J⋅s ⨯2.998⨯108 m/s ) / (2.034⨯10-18 J)= 9.766⨯10-8 m2、∆υ≥ h/2πm∆x = (6.626⨯10-34 kg⋅m2/s) / (2⨯3.14⨯9.11⨯10-31 kg⨯1⨯10-10m)=1.16⨯106 m/s。
其中1 J=1(kg⋅m2)/s2, h=6.626⨯10-34 (kg⋅m2)/s3、(1) λ=h/p=h/mυ=(6.626⨯10-34 kg⋅m2/s) / (0.010 kg⨯1.0⨯103 m/s)=6.626⨯10-35 m,此波长太小,可忽略;(2)∆υ≈h/4πm∆υ =(6.626⨯10-34 kg⋅m2/s) / (4⨯3.14⨯0.010 kg⨯1.0⨯10-3 m/s)= 5.27⨯10-30 m,如此小的位置不确定完全可以忽略,即能准确测定。
4、He+只有1个电子,与H原子一样,轨道的能量只由主量子数决定,因此3s与3p轨道能量相等。
而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存在电子的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n和l决定,故Ar+中的3s与3p轨道能量不相等。
5、代表n=3、l=2、m=0,即3d z2轨道。
6、(1)不合理,因为l只能小于n;(2)不合理,因为l=0时m只能等于0;(3)不合理,因为l只能取小于n的值;(4)合理7、(1)≥3;(2)4≥l≥1;(3)m=08、14Si:1s22s22p63s23p2,或[Ne] 3s23p2;23V: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40Z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25s2,或[Kr]4d25s2;Mo: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55s1,或[Kr]4d55s1;79Au:4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1,或[Xe]4f145d106s1;9、3s2:第三周期、IIA族、s区,最高氧化值为II;4s24p1:第四周期、IIIA 族、p区,最高氧化值为III;3d54s2:第四周期、VIIB族、d区,最高氧化值为VII;4d105s2:第五周期、IIB族、ds区,最高氧化值为II;10、(1)3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s24p3,失去3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属第四周期,V A族;(2)47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05s1或[Kr]4d105s1,失去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或[Kr]4d10,属第五周期,I B族;(3)5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或[Kr]4d105s25p5,得到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或[Kr]4d105s25p6,属第五周期,VII A族。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
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第二章1.某气体在293K与9.97×104Pa时占有体积1.910-1dm3其质量为0.132g,试求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它可能是何种气体?解2.一敝口烧瓶在280K时所盛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时,才能使其三分之一逸出?解3.温度下,将1.013105Pa的N2 2dm3和0.5065Pa的O23 dm3放入6 dm3的真空容器中,求O2和N2的分压及混合气体的总压。
解4.容器中有4.4 g CO2,14 g N2,12.8g O2,总压为2.026105Pa,求各组分的分压。
解5.在300K,1.013105Pa时,加热一敝口细颈瓶到500K,然后封闭其细颈口,并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求这时瓶内的压强。
解6.在273K和1.013×105Pa下,将1.0 dm3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H3C—O—CH3液体,在此过程中,液体损失0.0335 g,求此种液体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7.有一混合气体,总压为150Pa,其中N2和H2的体积分数为0.25和0.75,求H2和N2的分压。
解8.在291K和总压为1.013×105Pa时,2.70 dm3含饱和水蒸汽的空气,通过CaCl2干燥管,完全吸水后,干燥空气为3.21 g,求291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解9.有一高压气瓶,容积为30 dm3,能承受2.6×107Pa,问在293K时可装入多少千克O2而不致发生危险?解10.在273K时,将同一初压的4.0 dm3 N2和1.0dm3 O2压缩到一个容积为2 dm3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为3.26×105 Pa,试求(1)两种气体的初压;(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3)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解用作图外推法(p 对ρ/p )得到的数据求一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0.00.20.40.60.81.01.22.02.22.4ρ/P (g ·d m -3·10 -5 p a -1)P (105pa)可得出一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0.49512.(1)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证明阿佛加德罗定律; (2)用表示摩尔分数,证明x i =总V iν(3)证明2μ=MkT 3证明:(1)PV=nRT当p 和T 一定时,气体的V 和n 成正比 可以表示为V ∞n(2)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V 总=V 1+V 2+V 3+----- 根据分体积的定义,应有关系式 P 总V i =nRT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可写成P 总V 总=nRT总V Vi =nni又nni =x i 所以 x i =总V iν(3)BA μμ=AB MM又pV=31N 0m(2μ)22μ=mpV 0N 3=MRT 3所以2μ=MkT 313.已知乙醚的蒸汽热为25900J ·mol -1,它在293K 的饱和蒸汽压为7.58×104Pa ,试求在308K 时的饱和蒸汽压。
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篇一:天大第4版无机化学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习题参考答案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n1(p?p1)v1(13.2?103-1.01?103)kpa?32l???9.6dn2p2v2101.325kpa?400l ? d-14.解:t?pvmpv?= 318 k ?44.9℃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i?p(n2) = 7.6?104 pap(o2) = 2.0?104 pa p(ar) =1?103 panip n6.解:(1)n(co2)? 0.114mol; p(co2)? 2.87 ? 104 pa(2)p(n2)?p?p(o2)?p(co2)?3.79?104pa (3)n(o2)p(co2)4???0.286 np9.33?104pa7.解:(1)p(h2) =95.43 kpa(2)m(h2) =pvm= 0.194 g 8.解:(1)? = 5.0 mol(2)? = 2.5 mol结论: 反应进度(?)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p ? p?v = 0.771 kj 10.解:(1)v1 = 38.3?10-3 m3= 38.3l(2) t2 =pv2= 320 k nr(3)?w = ? (?p?v) = ?502 j (4) ?u = q + w = -758 j (5) ?h = qp = -1260 j11.解:nh3(g) +5o(g) ???3?298.15k4212.解:?rhm= qp = ?89.5 kj ?rum= ?rhm? ?nrt= ?96.9 kj13.解:(1)c (s) + o2 (g) → co2 (g)1co(g) + 1c(s) → co(g)222?co(g) +1feo(s) → 2fe(s) + co(g)23233?(2)总反应方程式为3c(s) + o(g) + 1feo(s) → 3co(g) + 2fe(s)22322323?由上看出:(1)与(2)计算结果基本相等。
无机化学第五版习题答案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化学原理和现象起着关键作用。
第五版的无机化学教材通常会配备相应的习题,以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以下是对部分常见习题的答案及解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些关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习题。
问题:简述原子轨道的概念。
答案:原子轨道是指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原子轨道可以通过量子数来描述,包括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子数(ms)。
主量子数决定了电子所处的能层,角量子数决定了原子轨道的形状,磁量子数决定了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自旋量子数则表示电子的自旋状态。
问题: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的原因。
答案: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使得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时,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填入同一能层的不同轨道,屏蔽效应相对较弱,也导致原子半径减小。
接下来,是关于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习题。
问题:比较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
答案: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通常发生在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
离子键的特点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以离子晶体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根据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问题:解释为什么水是极性分子。
答案:水分子的结构为 V 型,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氢原子,导致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更强,使得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原子。
因此,水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了极性分子。
在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方面,也有一些常见的习题。
问题:简述熵增加原理。
答案:熵增加原理指出,在孤立系统中,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直到达到熵的最大值,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熵是描述系统混乱度的热力学函数,熵值越大,系统的混乱度越高。
《无机化学》课程习题册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2.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相等()3.相同温度下,渗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CaCl2溶液,其渗透压相等()4.临床上的两种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等渗溶液。
()5. 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6.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7.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8.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的NaCl液和葡萄糖液渗透浓度相等()9.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其依数性要用校正因子i来校正。
()二、选择题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0.2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4mol·L-1 NaCl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大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3.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A.0.1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2mol·L-1 NaCl4.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小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5.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在临床上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蔗糖6. 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 )a. c(C6H12O6)= 0.2 mol·L-1b. c[(1/2)Na2CO3]= 0.2 mol·L-1c. c[(1/3)Na3PO4]= 0.2 mol·L-1d. c(NaCl)= 0.2 mol·L-1A. d>b>c>aB. a>b>c>dC. d>c>b>aD. b>c>d>a7.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A. 大于280 mmol·L-1B. 小于280 mmol·L-1C. 大于320 mmol·L-1D. 280-320 mmol·L-18.欲使同温度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 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 质量浓度相同D 渗透浓度相同9. 质量浓度为11.1g·L-1CaCl2 (M=111.0 g·mol-1)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A.100mmol ·L-1B.200mmol ·L-1C.300mmol ·L-1D.400mmol ·L-1三、填充题:1.10.0 g·L-1NaHCO3(Mr=84)溶液的渗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37℃时的渗透压为___________ KPa,红细胞在该溶液中会产生________现象。
2.产生渗透现象的必需条件是(1)(2)。
溶剂分子的渗透方向为。
3.9.00g L-1生理盐水(Mr=58.5)的渗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红细胞在该溶液中会产生________现象。
4. 临床治疗失血过多,在补充生理盐水的同时,还要输入__________________,以恢复病人的_________渗透压力。
四.计算题:1. 求0.01㎏NaOH 、0.10㎏(21Ca 2+)、0.10㎏(2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2. 将5.0g NaOH 、NaCl 、CaCl 2分别置于水中,配成500ml 溶液,试求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 (NaOH)、c (NaCl)、c (21CaCl 2) 。
3. 质量分数为3%的某Na 2CO 3溶液,密度为1.05g ·ml -1 ,试求溶液的c (Na 2CO 3)、x (Na 2CO 3)和b (Na 2CO 3)。
4. 排出下列稀溶液在310 K 时,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1) c (C 6H 12O 6) = 0.20mol ·L -1(2) c (NaCl) = 0.20mol ·L -1(3) c (Na 2CO 3) = 0.20mol ·L -15. 生理盐水、50g ·L -1的葡萄糖(C 6H 12O 6)溶液、12.5g ·L -1的碳酸氢钠(NaHCO 3)溶液和18.7g ·L -1的乳酸钠(NaC 3H 5O 3)溶液均为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
现取其体积,按下列配方配成三种混合液: (1)21(50g ·L -1C 6H 12O 6) +21(生理盐水) (2) 31(18.7g ·L -1NaC 3H 5O 3) +32(生理盐水) (3) 31(12.5g ·L -1NaHCO 3) +32(生理盐水) 试通过计算回答上述三种混合液是等渗、低渗还是高渗溶液?6.糖尿病人和健康人血浆中所含葡萄糖(M=180 g ·mol -1)的质量浓度分别是1.80g ·L -1和0.80 g ·L -1,试分别计算其对应的物质的量浓度以及在正常体温时糖尿病人和健康人血浆中由葡萄糖所引起的渗透压。
第一章 溶 液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 2.- 3.+ 4.- 5. + 6.+ 7.+ 8. — 9. +二、选择题1. B,2. C,3. D,4. A,5. C,6.A,7. D,8. D,9.C.三、填充题1. 0.238,613.4,溶血。
2.存在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存在渗透浓度差,溶液→水、浓溶液→稀溶液。
3. 0.308mol ·L -1,不变。
4. 血浆或右旋糖苷,胶体。
四.计算题1. 解 NaOH 、21Ca 2+和21Na 2CO 3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M (NaOH )= 40g ·mol -1 M (21Ca 2+)= 20g ·mol -1 M (21Na 2CO 3)= 53g ·mol -1 所以,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 (NaOH) =40100001.0⨯= 0.25 (mol ) n (21Ca 2+) =20100010.0⨯= 5.0 (mol) n (21Na 2CO 3) =53100010.0⨯= 1.9 (mol)2. 解 NaOH 、NaCl 和21CaCl 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M (NaOH )= 40g ·mol -1 M (NaCl )= 58.5g ·mol -1M (21CaCl 2)= 55.5g ·mol -1 所以,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 (NaOH) =1000/50040/0.5= 0.25 (mol ·L -1) c (NaCl) =1000/5005.58/0.5= 0.17 (mo ·L -1) c (21CaCl 2) =1000/5005.55/0.5= 0.18 (mol ·L -1)3. 解 M (Na 2CO 3) = 106g ·mol -1c (Na 2CO 3) =10603.0100005.1⨯⨯= 0.297 (mol ·L -1) x (Na 2CO 3) =)18/97()106/3(106/3+= 0.005b (Na 2CO 3) =1000/97106/3= 0.292 (mol ·kg –1) 4. 解 在相同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渗透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溶液渗透浓度的大小,确定溶液渗透压力的大小。
三种溶液的渗透浓度分别为:c os (C 6H 12O 6) = c (C 6H 12O 6) = 0.20 (mol ·L -1)c os (NaCl) = 2c (NaCl) = 2×0.20= 0.40 (mol ·L -1)c os (Na 2CO 3) = 3c (Na 2CO 3) = 3×0.20= 0.60 (mol ·L -1)所以,溶液的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2)>(1)。
5. 解 (1) 21(50g ·L -1C 6H 12O 6) +21(生理盐水)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为: c os =21×18050+21×2×5.580.9 = 0.293 (mol ·L -1 ) = 293 (mmol ·L -1)所以该混合溶液为等渗溶液。
(2)31(18.7g ·L -1NaC 3H 5O 3) +32(生理盐水)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为: c os =31×2×1127.18+32×2×5.580.9 = 0.316 (mol ·L -1) = 316 (mmol ·L -1)所以该混合溶液为等渗溶液。
(3) 31(12.5g ·L -1NaHCO 3) +32(生理盐水)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为: c os =31×2×845.12+32×2×5.580.9 = 0.304 (mol ·L -1) = 304 (mmol ·L -1)所以该混合溶液为等渗溶液。
6.解 M (Na 2CO 3) = 106g ·mol -1c (糖尿病人) =18080.1= 0.01 (mol ·L -1) c (健康人)= 0.80/180=0.004 mo l ·L -1Π = b B RT ≈cRT = 0. 01mol ·L -1×8.314kPa ·L ·mol -1·K -1×310K = 25.77 kPaΠ= b B RT≈cRT = 0. 004mol·L-1×8.314kPa·L·mol-1·K-1×310K = 10.31 kPa第二章电解质溶液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根据质子理论,两性物质溶液的pH值与两性物质的浓度绝对无关()2.将0.10mol L-1的NaHCO3溶液加水稀释一倍,溶液的pH值基本不变()3.把pH=3与pH=5的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值为4 ()4.将HAc溶液稀释一倍,溶液中的[H+]就减少到原来的一半()5.在0.2 mol·L-1的HAc溶液20ml中加入适量NaCl,则可使HAc的解离度增加()6.在0.101⋅HAc溶液10ml中加入少量固体NaAc,则可使HAc的解离mol-L度增加()7.将0.10mol L-1的NaAc溶液加水稀释一倍,溶液的pH值变小()8.将0.10mol L-1的HAc溶液加水稀释一倍,溶液的pH值变小()9.根据质子理论,H2O是两性物质()10.根据质子理论,HCO3-是两性物质()11. 两种一元弱酸,K a越大的越容易失去质子,酸性越强,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