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专科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4
无机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目前无机化学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为课程因素,目前教材仍未走出学科框架,理论抽象,缺少与药学专业课程衔接,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低下;二为环境因素,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呈现明显“网络原住民”特征:不习惯于阅读长篇文字获取信息,而以图像和视听为主要方式获取信息,更喜欢参与动态互动、交流[1]。
相比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传统化学教学已严重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吸引力。
因此,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依据药学职业岗位需求,探讨药用无机化学的教学重构[2],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的有益选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重构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 1.1教学内容与药学专业相结合。
无机化学可为学生提供物质结构、溶液体系和元素等系统的化学知识,其课程内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将药学岗位需求知识融入到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无机化学对于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讲解配合物时,可结合讲解目前普遍采用的顺铂类抗癌药物发现历史[3]。
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该部分内容解析不同类型药物保质期差异的影响因素,使学生理解在药品保存过程中需要通风、避光和干燥的原因。
在讲解元素化合物时可多结合其在医药中的相关应用,如NaBr、KBr等溴化物在临床上可用作镇静剂,KCl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脏性或肾脏性水肿等。
在讲解溶液时,要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溶液依数性的重要性,通过依数性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等渗溶液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大量补液的原则。
重视对胶体和表面现象的讲解,药剂学中采用的吐温等表面活性剂与该部分内容密切相关。
1.2合理取舍无机化学课程内容。
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化学系列基础课程体系中,药用基础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与后续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存在相互渗透和交叉,如物质结构与有机化学结构物质解析的内容存在交叉,溶液平衡如酸碱平衡,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等章节部分与分析化学的滴定分析如酸碱滴定分析、配位滴定分析和沉淀滴定分析等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叠[4-5],故应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讲解,对于溶液平衡部分具体的公式推导讲解的处理可在分析化学部分再进行。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N o:01课程:无机化学专业:中药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教师:李新民题目: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化学发展简史和无机化学第二节无机化学与人类健康第三节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简述化学发展简史。
2.了解无机化学与人类健康。
3.学会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无机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化学发展简史2. 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3. 常见地方病与化学元素的关系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提问与讨论相结合课前准备:备课、查阅资料,书写教案,树立教好无机化学课的信心。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N o:02 课程:无机化学专业:中药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教师:李新民题目:第二章溶液第一节分散系教学目的与要求:1.简述分散系、分散系介质、分散相概念2.掌握分子离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的特征3.简述分子离子分散系的性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分散系分类方法和特点2. 各种分散系的特征和性质比较难点:各种分散系的特征和性质比较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提问与讨论相结合,启发式讲解,例题讲解,练习课前准备:备课、查阅资料,准备教案,批改作业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N o:03 课程:无机化学专业:中药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教师:李新民题目:第二章溶液第二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溶液的配制教学目的与要求:1.简述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学会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3. 掌握有关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2. 有关计算公式难点: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提问与讨论相结合,启发式讲解,例题讲解,练习课前准备:查阅资料,准备教案,批改作业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N o:04 课程:无机化学专业:中药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教师:李新民题目:第二章溶液第二节溶液的配制教学目的与要求:1.简述浓度的配制方法。
附件2-9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考试(以下简称“专升本考试”)是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职应届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在高职阶段相关专业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各普通本科院校择优选拔,确保招生质量。
专升本考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化学基础》作为农林生物医药类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考试旨在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的考生。
该课程考试说明参照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专升本招考专业对化学基础的要求和相关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等课程标准,依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思想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高职高专阶段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知识要求化学基础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应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实际的化学问题。
(二)技能与能力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1:基态N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是3,1,0,1/2。
正确错误2:在法定计量单位制中,“浓度”就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
正确错误3: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正确错误4:量子力学所说的原子轨道是指波函数Ψn.l.m.(电子云的形状)。
正确错误5:化学平衡移动时,其平衡常数一定随之改变。
正确错误6:将正常红细胞放入氯化钠溶液中,发生了溶血现象,则该氯化钠溶液为低渗溶液。
正确错误7:n =3 ,l =1 轨道的名称为3p。
正确错误8:将氢原子的电子从1s轨道激发到2s轨道所需要的能量,要比激发到2p轨道所需的能量少正确错误9:对于非电解质溶液,其渗透浓度等于物质的量浓度。
正确错误10:甲醇的水溶液中,存在CH3OH与H2O形成的分子间氢键。
正确错误11:难溶强电解质K sp大的溶解度不一定大正确错误12:n=2 ,l = 1 轨道的名称为2p。
正确错误13:n =3 ,l =2 轨道的名称为3d。
正确错误14:甲醇的水溶液中,存在CH3OH与H2O形成的分子间氢键正确错误15: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
正确错误16:5.0g?L-1 NaCl溶液不是等渗溶液。
正确错误17:水的离子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正确错误18:n=2 ,l=1 轨道的名称为2d。
正确错误19:配位滴定法测金属含量时,最常用的螯合剂是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二钠盐。
正确错误20:将氢原子的1s电子激发到3d轨道上比激发到3p轨道上所需的能量要少。
正确错误21:n =4 ,l =2 轨道的名称为4d。
正确错误22:由极性键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正确错误23:某酸的p K a= 4.5,则其共轭碱的p K b = 9.5正确错误24: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正确错误25:有一由HAc和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b(HAc)>b(Ac-),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石家庄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闭卷)(注:允许使用计算器)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该系统为敞开系统3.在热力学中,把用于确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性质)称为状态函数.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ΔU=Q+W,它只适用于封闭系统。
5.表示化学反应及其热效应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6.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7.为了使缓冲溶液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配置HA(pKa0=4.74)—NaAc缓冲溶液时,应将缓冲溶液的pH值控制在3.74~5.74范围内。
8.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的能力.9.H2O的沸点比H2S的高是因为H2O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10.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中的正负号,在原子轨道重叠成键时起重要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1.H2和O2在绝热钢瓶中生成水,则( B ).A。
ΔH= 0B. ΔU = 0C。
ΔS = 0D。
ΔG = 012.孤立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ΔU = W体系>0B. ΔU = W环境>0C. ΔU = W体系D. ΔU = 013.一瓶盛有N2和H2的混合气体,当选择H2作为体系时,则环境为(A)。
A. N2、瓶子及瓶外其他物质B。
瓶子及瓶外其他物质C。
N2和瓶子D. N214.体系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吸收的热Q p与体系焓变关系为(C)。
A。
Q p>ΔH B。
Q p<ΔH C。
Q p = ΔH D. Q p = ΔU15.已知H2O(l)的= -237.19 kJ·mol-1,水的分解反应2H2O(l) = 2H2(g) + O2(g),在标准状态下,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D)kJ·mol-1.A. -237.19B. 237.19C. -474.38D。
474.3816.能使任何反应达平衡时,产物增加的措施是(D )。
浅谈无机化学分析实验的改革实践
王芬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无机化学分析实验在化学教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够提高学生的
科研动手意识,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的实验安排和实验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因此,本研究对于无机化学实验的改革实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总页数】1页(P104-104)
【作者】王芬
【作者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实验合并设课的探索与实践
2.高职环境监测专业《无机及化学分析》教学改革的实践
3.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浅谈
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无机实验双语教学经验4.无机化学分析实验的改革实践5.浅
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专科第一章基础概念1. 元素(Element)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氢(H)、氧(O)、铁(Fe)等。
元素通过其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表示,如氢的原子序数是1,元素符号为H。
2. 化合物(Compoun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3. 分子(Molecule)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可以由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如氧气(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二氧化硫(SO2)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4. 离子(Ion)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带电的原子或物质。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物质,如氢离子(H+)、氧离子(O2-)。
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物质,如氯离子(Cl-)、氧离子(O2-)。
5. 化学反应(Chemical Reaction)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导致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发生改变。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如氧气与氢气生成水的反应可以用方程式2H2(g) + O2(g)→ 2H2O(l)表示。
第二章周期表和元素分类1. 周期表(Periodic Table)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表格,用于系统地组织和显示元素的信息。
周期表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原子质量等进行排列。
常用的周期表包括门捷列夫周期表和IUPAC周期表。
2. 元素周期律(Periodic Law)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根据元素周期律,周期表上元素的位置可以预测其一些性质和行为。
3. 元素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周期表上的位置,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几类。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良好的延展性和变形性,能够形成阳离子。
电大成人专科形考-无机化学单元作业1一、选择题1、某水合盐的蒸汽压低于该温度下空气中水的蒸汽压,这种盐会发生( )。
A .起泡B .风化C .潮解D .不受影响2、市售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91-⋅mL g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21-⋅L molB .2.41-⋅L molC .121-⋅L molD .241-⋅L mol3、取两小块冰,分别放在温度均为0℃的纯水和盐水中,将会产生的现象是( )。
A .放在纯水和盐水中的冰均不融化B .放在纯水中的冰融化为水,而放在盐水中的冰不融化C .放在盐水中的冰融化为水,而放在纯水中的冰不融化D .放在纯水和盐水中的冰均融化为水4、化学反应中,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时,为放热反应,此时有( )。
A .0,0>∆>H Q PB .0,0>∆<H Q PC .0,0<∆>H Q PD .0,0<∆<H Q P5、下列各物质水溶液的浓度均为1 mol ⋅L -1,其中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A .C 12H 22O 11B .Al 2(SO 4)3C .NaCl ;D ..K 2SO 4。
6、土壤中NaCl 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 )A .蒸汽压下降B .沸点升高C .冰点下降D .渗透压7、下列物质中,θm f H ∆不等于零的是( )A .Cu(s)B .C (石墨)C .NeD .Cl 28、已知反应2CuO(s) =2Cu (s) +O 2(g)的△H θm=314 kJ ∙mol -1 ,则△f H θ298( CuO(s))的值为 ( )A .+314 kJ ∙mol -1B .-314 kJ ∙mol -1C .+157 kJ ∙mol -1D .-157 kJ ∙mol -1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C (石墨 ) + O 2 (g)= 2CO ( g ) ;θ1H r ∆ = -221.0 kJ·mol -13Fe (s) + 2 O 2 ( g )=Fe 3O 4(s) ;θ2H r ∆ = -1118.4 kJ·mol -1则反应:Fe 3O 4(s) + 4C (石墨 )= 3Fe (s)+ 4CO ( g )在 298K 时的θH r ∆为。
无机化学专科大一知识点笔记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合成和应用的科学。
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无机化学不仅是理论学科,也是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
本文将对无机化学专科大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简要概述,以帮助读者对无机化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 元素和原子结构无机化学的基础是对元素和原子结构的研究。
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而电子则以不同的能级和轨道分布在原子核外。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工具之一。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将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而位于中间的则是过渡金属元素。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用于连接原子形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其中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相互结合。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其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使得它们之间的能量最低化。
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结合力,其中金属原子通过电子云相互结合。
4. 配合化学配合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配位化合物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一个或多个配体(通常是有机分子或无机分子)组成。
配体通过配位键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并形成一个稳定的络合物。
配位化合物在催化、药物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5. 酸碱和配位反应酸碱反应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
酸是指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化合物,而碱是指能够接受质子的化合物。
酸碱反应实质上是质子的转移过程。
配位反应是指由于配体的取代或配位位点的变化而导致产物的结构或性质发生变化的反应。
配位反应在无机合成和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变化量。
有关“无机化学”的教材
有关“无机化学”的教材如下:
1.《无机化学》(第四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优秀教材一等奖。
针对高等师范院
校编写的教材,理论阐述深度适当,讲解清楚,并注意运用基本理论去解释无机物质的变化规律。
2.《普通化学原理》(第四版):主要介绍化学反应基本规律、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
构、化学反应动力学等。
3.《基础无机化学》:主要介绍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与分子间作用力等。
4.《无机化学》(第五版)上册:介绍了化学热力学初步知识和气体、液体等内容。
5.《中级无机化学》:主要介绍原子结构与周期系、分子结构等。
6.《无机化学》(第二版):主要介绍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等。
7.《基础无机化学实验》:全书分为绪论和实验部分两部分,以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
为主线,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重点,强调理论与实验的结合,突出能力培养和工程素质的训练。
8.《无机化学》(第五版)上册:介绍了气体和稀溶液等内容。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 课程在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中的定位本课程是化工类化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根底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把握一般化学的根本原理,及对化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构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根底上较系统地把握无机化学根底理论、根本学问、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试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力量,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根底。
2. 课程设计本课程遵照教高[2023]14 号、教高[2023]16 号、教高厅函[2023]47 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上升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明确人才培育模式的根本特征;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试验实训基地建设,树立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力量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提倡者;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肯定要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思想贯彻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教练与导演的引导、启发和沟通的作用。
在课程内容上,依据高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编写而成,表达“必需”、“够用” 的原则。
全书分为理论和试验两局部。
理论局部包括:绪论,化学根本量和化学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分子构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氧化复原反响和电化学根底,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 过渡元素。
试验局部包括:无机化学试验须知,无机化学试验及其根本操作。
个别章节还附有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学问面。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乐观推广探究 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学问技能体系系统化的目的。
漯河医专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07级三年制专科药学、检验专业《无机化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原子轨道2. 化学键3.渗透压4.溶度积5.氧化还原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空,每空0.5分,共20分)1.根据分散相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 A 原子L 层的电子总数跟M 层(最外层)中p 轨道的电子数的差为3 。
则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__个,它有__个电子层,有__个未成对电子。
3.原子间通过__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共价键具有__性和__性。
4. 各溶液组成表示法可相互换算。
换算的依据是__。
需要时可借助__和__实现换算。
5. 溶胶稳定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加入______可增加溶胶的稳定性。
6.已知合成氨反应的浓度数据如下:初始浓度(mol/L) 3.0 1.0 02秒末浓度(mol/L) 1.8 0.6 0.80则v NH 3 =______v H 2 =______v N2 =______v NH3:v H 2:v N2 =______7. K a、K b、、K w分别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的大小与______和______有关而与______无关。
8.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______流向______,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到______。
正极发生了______反应,负极发生了______反应9.NH3分子中有多少个配位原子,乙二胺作配体,则有______个配位原子。
它们分别属于______配体和______配体。
10.锂和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物的名称是______和______,化学式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11.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 室温下1.0 mol/L氨水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为A. 1.0 ×10 -10B. 1.0 ×10 -4C. 1.0 ×10 -14D. 1.0 ×10 -82. 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 pH = 5B. pH = 2C. [H+] = 0.1 mol/LD. [OH-] = 0.01 mol/L3. 反应 2 HBr (气)H2(气)+ Br2(气)- Q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A. 减小压强B. 增大H2 浓度C. 升高温度D. 使用催化剂4.将As2S3胶体中混有的NaCl分离出来的方法是A. 透析B. 冷却结晶C. 过滤D. 凝聚5.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A. NH3B. CH4C. CO2D. O26. 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目为A. 8B. 10C. 18D.327.决定氢原子中电子能量的量子数是A. n和lB. nC. lD. l和m8.氮分子中的化学键是A. 3个σ键B. 1个σ键,2个π键C. 3个π键D. 2个σ键,1个π键9. CCl4分子中C原子采取sp3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A.直线形B. 三角形C. 三角锥形D. 正四面体形10. H2O的沸点比H2S高,主要是因为其存在A. 取向力B. 诱导力C. 色散力D. 氢键11. 34.2 g/L 蔗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蔗糖摩尔质量为342 g/mol)A. 0.01 mol/LB. 0.1 mol/LC. 0.001 mol/LD. 1mol/L12.静脉滴注0.9 g/L的NaCl溶液,结果会A. 正常B. 基本正常C. 胞浆分离D. 溶血13.下面叙述错误的是A. 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平衡方面,胶体渗透压其主要作用B. 在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渗透平衡方面,胶体渗透压其主要作用C. 血浆中胶体渗透压较小D.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都很重要14.在KI过量时所形成的AgI溶胶中,其结构可写成[( AgI)m nI-(n-x)K+]x- xK+,则下述表达式为胶粒的A. AgI)mB. ( AgI)m nI-(n-x)K+C. ( AgI)m nI-D. [( AgI)m nI-(n-x)K+]x- xK+15.液体中溶入溶质后,其表面张力的变化情况是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不一定16.在N2 + 3H2 2NH3 +Q 反应中,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A. 使平衡向左移动B. 使平衡向右移动C. 加大正反应速度D. 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17.经验表明,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若使反应温度由原来的20℃升高到60℃,则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A. 4倍B. 8倍C. 16倍D. 64倍18.已知HCN的K a =5.0 ×10 -10,则CN-的K b为A. 2.0 ×10 -5B. 5.0 ×10 -10C. 5.0 ×10 -4D. 5.0 ×10 -1419.将0.1 mol/L HAc和0.1 mol/L HCl溶液分别冲稀一倍时,其[H+]的变化是A. HAc溶液中[H+]减半B. 均减半C. HCl溶液中[H+]减半D. 均无变化20. 100 ml 0.6 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的0.4 mol/L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A. pH = 2B. pH = 1C. [OH-] = 1×10 -3 mol/LD. [H+] = 0.2 mol/L21. AB型沉淀的溶解度为1×10-6 mol/L 其K sp为A. 1×10-10B. 2×10-12C.D. 2×10-1022. Ag2S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正确的是A. K sp = [ Ag+ ] [ S2- ]B. K sp = [ Ag+ ] [ S2- ]2C. K sp = [ Ag+ ]2 [S2- ]D. K sp = 2 [ Ag+ ]2 [S2- ]23.在的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NaNO3,会使BaSO4在水中溶解度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24. 使AgCl沉淀溶解,采用的方法是A. 加NaOHB. 加H2SO4C. 加H2O2D. 加NH3 · H2O25. 对于Na2CO3和NaHCO3的叙述,错误的是A. 都是强碱弱酸盐B. 水溶液都显碱性C. 能相互转化D. 不能组成缓冲溶液26. 能与碳酸组成缓冲溶液的钠盐是A. NaHSO4B. NaHCO3C. NaClD. NaAc27. 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后将会产生A. COB. O2C. NaHCO3D. Na2O28.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中,性质最相似的是A. K和NaB. Li和BeC. Li和MgD. Na和Mg29. 下列为多卤化物的是A. I2B. PCl3C. KI3D. KIO330. 下列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A. AgSCNB. Pb(SCN)2C. KSCND. HgSCN31. 下列物质即是常用的氧化既又是常用的还原剂的是A. 铅丹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锰D. 过氧化氢32. 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 SO2B. HClC. H2SD. CO233. 与血红蛋白携带O2能力无关的毒物是A.NO2-B. H2SC. SO2D. CO34.难溶于水的白色硫化物是A. CaSB. ZnSC. CdSD. HgS35.下列元素的氢氧化物中,不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A. CuB. ZnC. CrD. Ca36.下列铁盐不属于配合物的是A. 黄血盐B. 普鲁士蓝C. 滕士蓝D. 铁铵矾37.过氧化氢溶液在什么介质中可将Cr3+氧化成CrO42-A. 酸性B. 碱性C. 中性D. 强酸性38.下列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不溶于氨水的是A. CuB. ZnC. FeD. Co39.在AgBr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向此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中的沉淀A. 增加B. 减小C. 数量不变D. [Br- ]浓度增加40.下列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 碘受热变成碘蒸气,遇冷又变成碘固体B. 在一定条件下NO2反应生成N2O4,N2O4同时又反应生成NO2C.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D. 点燃H2和O2生成H2O,电解H2O生成和H2和O2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根据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写出配合物的化学式。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30(理论)+ 30(实践)课程学分:3先行课程:对于五年制学生,需要先学习基础化学;对于三年制学生,则可直接进行学习适用专业:药学参考教材:1、《无机化学》牛秀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无机化学》主编:孟长功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专科层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手段,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内容包括化学平衡、溶液化学、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原子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元素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学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药学应用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以及基本素质。
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综合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准确掌握无机化学术语和一些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有关基本量和计算。
(2)掌握无机化学相关基础理论。
(二)职业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达到加深、巩固并扩大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注重实际应用,实现工学结合。
(三)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增强学生课程的职业认同感;注重理论技能化,原理方法化,强化规范,训练技能以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原子与分子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4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掌握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规律.2.熟悉波函数、电于云的概念;熟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专业代码: 381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生产实际问题,能在化学、化工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工艺运行、生产操作的中级技能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从事化工生产、科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获得从事科研以及指导化工生产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工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2.具备从事化工实际工作的能力;3.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三、学制3年四、主干学科化工五、主干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仪器分析。
七、教学环节及说明教学环节包括面授、自学、作业、辅导答疑、考核、实践环节等。
1.面授:学生集中到校上课,参加学校组织的授课及实验教学活动。
2.自学:学生主要通过继续教育学院网站点播网络课程进行自学。
3.作业: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网络教学平台等提交,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4.辅导答疑:教师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上答疑系统、集中面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
5.考核:采用开卷、闭卷、上机、实验等方式,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附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无机化学》专科辅导资料A 型题:1. NaAc 固体加到HAc 溶液中去,将使HAc 的 D.电离度减小2. 强电解质溶液的表观电离度总是小于100%,原因是 B.正负离子互相吸引3. 一种酸的强弱可用下列哪一种数据来衡量 C.电离常数4. 已知NH 3·H 2O 的θb K= 10—4.75,将0.2 mol ·L —1的NH 3·H 2O 和0.2 mol ·L —1的NH 4Cl 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 值为 A .9.25 5. 计算无机多元弱酸的酸度时 D .θ1a K /θ2a K ≥104时,可以按一元弱酸处理 6. 有一难溶电解质AB,在水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设平衡时[A] = X ·mol ·L —1,[B] = Y ·mol ·L —1,则θSP K 可表达为 B .θSP K = X ·Y 7. 在下列分子中元素氧化值为+7的是 D .(NH 4)2S 2O 8 8. 已知:BrO 4— +0.93 BrO 3— +0.54 BrO —+0.54 Br 2 +1.07 Br —能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C .Br 2 9. 电子运动具有波动性B .电子衍射实验可以证实 10.下列各组量子数哪组是正确的 D .n =4 l =3 m =0 m s =+1/211. 中心原子采取sp 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 C .BF 3 12. 泡里原理(pauli )指的是 B .在同一原子里,不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13.ψ2的物理意义是D 代表原子在该点(r 、θ、ϕ)出现的概率密度,即单位微体积中电子出现的概率 14.水分子间产生的作用力是哪一种 E. 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氢键 15.当n = 3时,•则该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 B.18个电子 16.在 HAc 溶液中加入 NaCl 固体振荡后 B. 溶液的 pH 值降低17.铁的原子序数是26,Fe(Ⅲ)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在基态时是下列哪种构型 D. [Ar] ↑ ↑ ↑ ↑ ↑ 18.在下列哪一种物质中,氧的氧化值与水的氧的氧化值不同 D. H 2O 219、在饱和H 2S(θ1a K =1.32×10-7,θ2aK = 7.08×10-15)水溶液中,何者浓度最小 C. S 2-20.难溶物 AgCl 的溶解度为 s (mol·L -1),其 θSP K 等于E. s 2 21.下列配体中,何种配体是螯合剂 D. NH 2CH 2CH 2NH 2 22.实际浓度为0.1 mol·L -1的NaCl 溶液,其有效浓度为0.078 mol·L -1,对此现象最恰当的解释是:C .离子间的相互牵制 23.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是A .氧化反应 24.氨分子间产生的作用力是E. 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氢键 25.HAc 溶液中,加少量固体NaAc 后,则B. 溶液酸度下降26.0.1mol·L -1的H 2S(θ1a K =9.1×10-8,θ2a K =1.1×10-12)水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A. H 2S27.温度一定时,决定某弱酸及其盐缓冲溶液pH 值的主要因素是:D.弱酸和其盐的浓度比 28.π键的特征是 D.原子轨道以平行方式重叠,重叠部分通过一个键轴平面,具有镜面反对称29.下列有关分步沉淀叙述中正确的是A.J θ先达到溶度积者先沉淀出来。
一、单项选择题
1、室温下,在一密闭容器放有a、b两个烧杯,a杯盛有半杯纯水,b杯盛有半杯蔗糖水溶液。
若外界条件不变,久置后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a杯水增多,b杯中水减少
B.a、b两杯未发生变化
C.a杯成空杯,b杯水满
D.a杯水满,b杯水干剩有蔗糖晶体
2、25℃时,K a1(H2A)=5.0×10-8,K a2(H2A)=1.0×10-15。
则25℃时,K b2(A2-)为()
A.2.0×10-7
B.2.0×10-8
C.5.0×10-23
D.10
3、制备As2S3溶胶,使H2S过量,则该溶胶的胶团结构简式为()
A.[m(As2S3) n HS- x H+] y H+
B. [m(As2S3) n HS- x H+] y SH-
C. [m(As2S3) n H+ x HS-] y H+
D. [m(As2S3) n H+ xS H-] yS H-
4、在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时,可使氨水的电离度和溶液的pH值均减小的是()
A.NH4 Cl
B.NaOH
C.HCl
D.H2O
5、已知H3PO4的PK a1 = 2.12,PK a2 = 7.21,P K a3 = 12.66。
欲配制pH=7.0的缓冲溶液,可选择的缓冲对是()
A.H3PO4-NaH2PO4
B.NaH2PO4-Na2HPO4
C.Na2HPO4-Na3PO4
D.纯水
6、已知303K时,Ag2C r O4的溶解度为 1.0×10-4mol/L,则该温度下Ag2C r O4的溶度积K sp为()
A.1.0×10-12
B.1.0×10-8
C.2.0×10-8
D.4.0×10-12
7、在298K时,已知ϕθ(Cl
/Cl-)>ϕθ (Cr2O72-/Cr3+)>ϕθ (MnO2/Mn2+)>ϕθ (Ag+/Ag)>ϕθ (Fe3+/Fe2+)>ϕθ
2
(Cu2+/Cu)。
在298K、标准状态下,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正向进行的是
()
A.2FeCl3 + Cu 2FeCl2 + CuCl2
B.MnO2 + 4HCl MnCl2 + Cl2 + 2H2O
C.K2Cr2O7 + 6KCl + 7H2SO 44K2SO4 + Cr2(SO4)3 + 3Cl2 + 7H2O
D.Fe(NO3)3 + Ag Fe(NO3)2 + AgNO3
8、在酸性溶液中化学反应BrO3-+Br-+H+—Br2+H2O配平以后的系数是()
A.2、10、12、2、3
B.1、3、6、3、3
C.1、5、6、3、3
D.5、1、6、3、3
9、为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
A.3s10
B.3d10
C.3s23p63d2
D.3s23p64s2
10、室温下,在PH = 12.0 的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为()
A.1.0×10-7mol/L
B.1.0×10-6mol/L
C.1.0×10-2mol/L
D.1.0×10-12mol/L
11、有基元反应,A+B=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为一级反应
B.两种反应物中,无论哪一种的浓度增加一倍,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加一倍
C.两种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半,则反应速率也将减半
D.两种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增大一倍,则反应速率增大两倍
12、形成外轨型配离子时,中心离子不可能采取的杂化方式是()
A.sp 3
B.sp3d2
C.sp2
D.d2sp3
15、下列分子中,两个相邻共价键的夹角最小的是()
A.BF3
l4
C.NH3
D.H2O
16、对于电对Zn2+/Zn,增大其Zn2+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值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7、NH4+形成后,关于四个N-H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键长相等
B.键长不相等
C.配位键的键长大于其它三键
D.配位键的键长小于其它三键
18、下列各组物质是共轭酸碱对的是()
A.HCO3-和CO32-
B.H3PO4和HPO42-
C.H3O+ 和OH-
D.NH3和OH-
19、用下列那种方法能改变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值()
A.改变反应物浓度
B.改变温度
C.用催化剂
D.改变总压
20、配合物中对中心原子的正确说法是( )
A.一般是金属阳离子
B.一般是金属阳离子,中性原子,也可以是非金属阳离子或阴离子
C.只能是金属阳离子
D.以上几种说法都对
二、判断题
(X)1、溶液的冰点下降,沸点升高以及渗透压都与蒸气压下降有关。
(X)2、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相等。
(X)4、酸性缓冲溶液可以抵抗少量外来碱的影响,但不能抵抗少量外来酸的影响。
(X)5、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也越强。
(√)6、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7、钻穿作用的结果增强了电子间的屏蔽作用。
(√)8、一般说来,分子间作用力中,色散力是主要的。
(√)9、邻—羟基苯甲酸的熔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酸。
(X)10、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表示反应速率的大小。
三、填空题
2、用半透膜将两种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隔开,溶液中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由浓向
稀。
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NH4+、HCO3-、S2-中,属于酸的是S2-;属于碱的是NH4+;既是酸又是碱是HCO3-。
4、为了使缓冲溶液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配制HAc-N a Ac(p K a=4.75)缓冲溶液时,应将缓冲溶液的pH 值控制在范围内。
6、在标准状态下,下列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1)2Fe3+ + Cu = 2Fe2+ + Cu2+ (2)Ag+ + Fe2+ = Ag + Fe3+
则在标准状态下,电对Fe3+/Fe2+、Cu2+/Cu、Ag+/Ag中,最强的氧化剂是Fe3+/Fe2+;最强的还原剂是Cu2+/Cu 。
7、按反应物分子数,基元反应可分为 3 类,绝大多数基元反应属于双分子反应。
8、配合物H2〔PtCl6Pt的氧化数是;配位数为 6 。
9、写出具有下列指定量子数的原子轨道符号:
(1)n = 3;l = 1 (2)n = 4;l = 0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渗透浓度渗透浓度是用来比较溶液渗透压力的,定义为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2、表面活性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3、基元反应在反应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4、电解质溶液
五、计算题
1、消毒用的过氧化氢溶液,其密度为1.0g/ml,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是3.0%,求该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2、计算0.10mol/L的NaHCO3溶液的pH值。
已知K a1=4.3×10-7K a2=5.6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