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电集团华丽转身
- 格式:docx
- 大小:30.43 KB
- 文档页数:17
华丽转身五大发电集团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型扫描颜新华(2011.02.19)华丽转身五大发电集团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型扫描CNE记者/颜新华报道在今天的能源行业,“五大发电集团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型”已然成为人所尽知的旧闻。
尽管具体提法上略有不同,或曰“国际知名能源公司”,或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或曰“以电为主的国内一流能源集团”,但五大发电企业的追求却别无二致:向综合能源集团转型.仿佛这一提法已经由来很久,但本刊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中电投集团、国电集团明确提出战略转型口号,不过是近两年的事情,时间段集中在2008年底至2009年年中,最晚的大唐集团直到2010年工作会议才明确提出这一目标。
自2008年以来,严峻的市场环境、脆弱的赢利能力、激烈的企业竞争态势、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以及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让身陷泥沼而且业务单一的发电央企不得不走上转型道路。
也正是自2008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打开枷锁,陆续发文允许国电集团、大唐集团等企业在原来“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等主业的基础上,增加“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的又一主业,让发电央企有了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型的可能。
而今时间已经过去3年,致力于加快转型的电力央企们,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他们又各自选择了怎样的道路?谁又将在这一波转型中率先走出囚徒困境的泥沼?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1转型战略核心产业煤电为主转型方向各有千秋发电央企在确定各自的转型战略中,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当然,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各企业转型战略又各具特点,华能致力于打造产业体系,大唐确定了“七大板块”,华电强调煤电路港运配套,国电以新能源为引领,中电投则强调建设产业集群。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新成立的五大发电集团基本上都只有单一发业务。
对于他们而言,进行战略转型,就意味着必须走出单一发电业务的小圈子,向上下游甚至更广阔的经济领域拓展。
国有资产公司转型成功案例国有资产公司是指由国家持有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资产的公司。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资产公司需要进行转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提高经营效率。
下面是十个国有资产公司成功转型的案例: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曾经以石油炼制和化工生产为主。
然而,在转型过程中,中国石化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领域,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并进一步深化化工产业链,实现了从传统化工企业到综合能源公司的转型。
2. 中国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建”)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基建公司之一。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铁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外铁路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了从单一的铁路施工企业到多元化的综合基建企业的转型。
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着传统通信业务的竞争压力。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移动积极推动互联网+战略,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业务的投资和发展,实现了从传统运营商到综合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航空”)是中国最大的航空工业企业,曾经以飞机制造为主。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航空积极拓展军民融合领域,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推动航空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实现了从传统飞机制造企业到综合航空科技企业的转型。
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压力。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石油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发展,积极推动天然气、油气田开发和新能源的应用,实现了从传统石油企业到综合能源企业的转型。
6.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信”)是中国最大的固定通信运营商,面临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冲击。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电信积极推动光纤宽带和5G网络建设,加大了对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业务的投资和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固定通信运营商到综合信息通信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五大集团火力电厂情况汇报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五大集团旗下的火力电厂情况如下:首先,就发电量而言,五大集团的火力电厂在过去一年内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总体而言,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这主要得益于技术改进和设备升级。
在各个地区的火力电厂中,南方地区的发电量增长最为显著,达到了15%,而北方地区的增长幅度为8%。
这一增长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望持续,为五大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关于环保方面的情况。
五大集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环保工作,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在过去一年内,火力电厂的环保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排放标准得到了严格执行。
据监测数据显示,五大集团的火力电厂在大气、水质和噪音等方面的排放均稳定在国家标准以内,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再次,关于设备运行情况。
在过去一年内,五大集团的火力电厂设备运行总体稳定,故障率有所下降。
特别是在关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设备的平均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为保障电网供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关于人员管理和安全生产。
五大集团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人员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
在过去一年内,各火力电厂加强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最后,关于未来发展规划。
五大集团将继续加大对火力电厂的投入和改造,提升设备性能和环保水平。
同时,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政策,推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五大集团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建设国内一流的火力电厂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五大集团的火力电厂在过去一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发电量增长、环保工作、设备运行、人员管理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大集团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火力电厂的整体水平,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五大电力公司和中广核一、关于五大电力公司和中广核五大发电集团: 是指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从运行电源结构来看,2005年底花点接团的火电装机容量占82.36.水电装机容量中国的电力方面基本是由五大发电企业垄断。
中广核: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是我国唯一以核电为主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清洁能源企业在中广核的战略里,光伏电站已经成为整个集团未来的发展重点。
据中广核不愿意具名的人士对记者介绍,中广核的计划是,到2020年,完成太阳能发电装机5000兆瓦,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企业。
二、关于太阳能在中国的发展途径1.金太阳工程2.国家特许权招标第一轮敦煌10兆瓦在2009年3月22日,我国首个并网光伏电站——敦煌10兆瓦项目特许权招标会上,中广核联手Enfinity公司、中国新能源首富彭小峰旗下的百世德组成联合体投标,历经三个月的国家发改委审核之后,这个联合体的1.09元/度的价格最终胜出。
第二轮280兆瓦中广核参与所有项目,薄膜电池无一进入国家28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在京开标价格如下,由于项目的建设周期未2年,所以本次报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些企业对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未来2年的光伏发电市场的价格预期,由于国有电力企业的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光伏企业的报价,也预示着国有电力企业与光伏企业对未来光伏市场走势的两种不同的预测,明年的第三轮招标将在容量上继续放大,明年的招标可反映更为实际和真实的发电成本。
按照投资8%内部收益率计算,2012年国内晶体硅技术路线的发电成本在西部为0.8-0.9元/kwh之间。
一、陕西榆林靖边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 11家投标人1、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1.13元/kwh含税2、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231元3、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1.03154、陕西光伏产业有限公司 1.1182元5、华电陕西能源有限公司 1.4元/kwh 6、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不合格7、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0765元8、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0.8687元最低价9、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2999元10、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体 1.14 元11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1.0839元二、青海共和3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 11家投标人1、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0.9153元2、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0.9638元3、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0.8595元4、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5、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21元6、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0.7288元本轮最低价7、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1.1468元8、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0998元9、国投华靖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1.13元10、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11、力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5元/kwh三、青海河南20兆瓦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 11家投标人1、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024元2、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体 1.1499元3、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88元/kwh4、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0.8377元5、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6、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2元/kwh7、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1.02元8、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0.8286元最低价9、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体 0.98元10、厦门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11、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0.955四、甘肃白银20兆瓦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 8家投标人1、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1.0831元2、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0.881 2元3、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2元/kwh4、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3067元5、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0.8929元6、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1.1483元7、大唐甘肃发电和中海阳联合体技术标未通过8、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0.8265元最低价五、甘肃金昌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 9家投标人1、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0.977元2、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0.898元3、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 0.8998元4、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0.801元5、甘肃电投辰旭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05元6、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7、国投华靖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1.09元8、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0.8059元9、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0.7803元最低价六、甘肃武威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8家投标人1、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0186元2、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0.9089元3、浙江正泰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4、甘肃电投辰旭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05元5、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0035元6、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0.971元/kwh7、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0.8099元最低价8、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1.51元/kwh七、内蒙古阿拉善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7家投标人1、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0031元2、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体0.8899元3、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标未通过4、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 0. 9899元5、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0.925元/kwh6、中环光伏联合体1.06元7、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0.8847元最低价八、内蒙古包头20兆瓦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 16家投标人1、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087元2、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0.9364 7元3、中盛光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4、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0.9294元5、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0.995 5元6、包头鲁能白云鄂博风电有限责任公司0.7978元最低价7、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991 6元8、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 1.1545元9、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0857 10、内蒙古北方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1.0985元11、内蒙古神舟光伏电力有限公司 1.1465元12、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0.88元/kwh13、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体 1.07元14、国电内蒙古电力有限公司0.8 988元15、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0.8539元16、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1.0986元九、内蒙古巴彦淖尔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 10个招标人1、中盛光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2、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1.10 4元3、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0.98 22元4、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5、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0.9857元6、内蒙古北方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1.0722元7、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1.0123元8、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0.895元/kwh9、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体 1.04元10、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0.8444元最低价十、宁夏青铜峡3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项目 12家投标人1、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1.10 1元2、中国恩菲工厂技术有限公司 1.07 7元3、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07 45元4、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15元5、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6元6、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1.14 7元7、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1.146元8、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21元9、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23元/kwh 10、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体 1.09元11、国投华靖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1.35元/kwh12、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0.9791元最低价十一、新疆哈密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项目 16家投标人1、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0.9766元2、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0.8996元3、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0.86元元4、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0.978元/kwh5、哈密鲁能煤化工开发有限公司 0.89 61元6、中电投新疆能源有限公司0.7388元最低价7、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02元8、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2元/kwh 9、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1.2元/kwh 10、江西瑞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1154元11、华能新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 .06元/kwh12、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16元/kwh 13、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体 1.15元14、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0.9112元15、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0.795元16、大唐新疆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十二、新疆吐鲁番20兆瓦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 8家投标人1、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641元2、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0.96元3、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0.9576元4、中电投新疆能源有限公司0.9317元最低价5、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28元/kwh 6、华能新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标未通过7、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1759元8、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体 1. 08元十三、新疆和田20兆瓦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 8家投标人1、特变电工新疆硅业有限公司1.12元/kwh2、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1.295元3、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918元4、中电投新疆能源有限公司0.9907元最低价5、江西瑞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1478元6、尚德能源和华能新疆能源开发联合体 1.145元7、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1769元8、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体 1. 11元第三轮特许权招标铁定取消。
五大发电集团环境评价1、华能集团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由中央管理,以经营电力产业为主,综合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华能集团从1985年创立第一家公司至今,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旗下所有企业达到节约环保型企业标准要求,各项能源消耗指标和排放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可控装机容量超过10万兆瓦,煤炭产能超过6000万吨/年。
多年来稳居世界500强企业,发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2、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五大发电集团排名中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组建于2002年12月29日,是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各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册资本金人民币120亿元,在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资产,是国家三大核电开发建设运营商之一,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和比重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均居第一。
2015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重组成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3、大唐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53.9亿元。
2011年年底,大唐集团就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境外的缅甸、老挝、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421万千瓦,比组建时的2384.75万千瓦增加了5.05倍,资产总额达到7585亿元,员工总数逾10万人,成为世界级亿千瓦级特大型发电公司。
4、国家能源集团原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国电集团于2017年8月28日和国家能源集团合并,国电集团注销后,中国五大发电集团变更为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华电集团和大唐集团。
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重组整合后,若按照2016年底口径计算,在世界500强排名接近第100位,重组后的国家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业,形成煤炭、常规能源发电、新能源、交通运输、煤化工、产业科技等8大业务板块,拥有4个世界之最,分别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世界最大的火力发电生产公司,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生产公司和世界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五大发电集团竞相处置无效资产发电行业“历史拐点”齐
降负债率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新电改如火如荼,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发电端在新经济形势下也迎来了历史性拐点。
7 月22 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官网公布了其在京召开2016 年半年工作座谈会的消息,这意味着五大发电集团均已结束其年中会议。
华电董事长赵建国表示,华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对象,应该成为改革的推进者和引领者。
华电提出,其将加大闲置资产处理力度,研究降低杠杆率。
与此同时,其他四大发电集团均在官网上披露了其年中会细节并均在会议上提及要加快处理低效无效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电)董事长乔保平则在年中会上坦承,当前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产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国资国企和电力市场改革加快推进,发电行业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拐点,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攻坚期和经营发展转折期的三期叠加特殊历史阶段。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作为央企的五大发电集团累积众多无效资产,现在剥离很多亏损资产有一定难度,更结合实际的是将众多项目关、停、并、转。
发电集团齐降资产负债率
在三期叠加特殊历史阶段,五大发电集团均有了切实去无效资产打算。
华电总经理程念高在年中会上披露,截至6 月底,华电资产负债率。
五大发电集团发展史
中国五大发电集团是指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华电集团和中国国电集团。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电力)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北京。
国投电力是
中国最大的国有发电企业集团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国投电力主要从事电力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业务,拥有各类电力资源和技术。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集团)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北京。
大唐集团是中国
一家大型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旗下拥有火电、风电、核电等多种发电方式。
大唐集团从事发电、输配电、燃料供应和电力工程建设等业务。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能集团)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北京。
华能集团是
中国最大的煤炭电力企业集团,也是中国最大的洁净能源发电企业。
华能集团从事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等多种发电方式,并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集团)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成立于1949年,总部位于北京。
华电集团是中国
最早成立的发电企业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
华电集团从事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等多种发电方式,拥有一大批大型发电企业和电力工程项目。
中国国家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电集团)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北京。
国电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之一,也是国有重点骨干企业。
国电集团从事电力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业务,拥有各类发电资源和技术。
华丽转身五大发电集团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型扫描颜新华 (2011.02.19)华丽转身五大发电集团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型扫描CNE记者/颜新华报道在今天的能源行业,“五大发电集团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型”已然成为人所尽知的旧闻。
尽管具体提法上略有不同,或曰“国际知名能源公司”,或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或曰“以电为主的国内一流能源集团”,但五大发电企业的追求却别无二致:向综合能源集团转型.仿佛这一提法已经由来很久,但本刊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中电投集团、国电集团明确提出战略转型口号,不过是近两年的事情,时间段集中在2008年底至2009年年中,最晚的大唐集团直到2010年工作会议才明确提出这一目标。
自2008年以来,严峻的市场环境、脆弱的赢利能力、激烈的企业竞争态势、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以及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让身陷泥沼而且业务单一的发电央企不得不走上转型道路。
也正是自2008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打开枷锁,陆续发文允许国电集团、大唐集团等企业在原来“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等主业的基础上,增加“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的又一主业,让发电央企有了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型的可能。
而今时间已经过去3年,致力于加快转型的电力央企们,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他们又各自选择了怎样的道路?谁又将在这一波转型中率先走出囚徒困境的泥沼?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1转型战略核心产业煤电为主转型方向各有千秋发电央企在确定各自的转型战略中,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当然,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各企业转型战略又各具特点,华能致力于打造产业体系,大唐确定了“七大板块”,华电强调煤电路港运配套,国电以新能源为引领,中电投则强调建设产业集群。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新成立的五大发电集团基本上都只有单一发电业务。
对于他们而言,进行战略转型,就意味着必须走出单一发电业务的小圈子,向上下游甚至更广阔的经济领域拓展。
之所以五大发电集团集体将转型的方向确定为“综合性能源集团”,无外乎电力企业本身即具有的能源企业属性,且作为二次能源的电力与上下游其他能源产业有较大的关联度,向上游一次能源及下游能源转化及深加工进军具有良好的基础,经营风险较少。
对于发电央企的这种转型,能源专家林伯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突破煤炭企业的约束,而转型的方向将主要是向上游煤炭进军。
对发电央企而言,零星渗透其他产业尚可,如果想发展成主业,则必须征得国资委同意。
2008年以来,国资委陆续为发电央企增加“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的主业,则为发电央企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铺平了道路。
也正因为如此,各大发电央企在确定各自的转型战略中,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手段则是通过新建和“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不断进入新的发展区域,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步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迈进。
尽管由于主业范畴的相似,转型战略有趋同之处,但具体到不同的发电央企,其转型战略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作为五大发电规模之首的华能集团,其坚持“综合实力行业领先”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建设一个以电为核心、煤为基础、金融支持、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
在其2011年的工作会议上,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再次重申了这一战略定位:“坚持‘电为核心、煤为保障、金融支持、科技引领、产业协同,把华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更具体的转型战略表述为“围绕电力核心产业,积极开发煤炭资源,统筹发展以煤炭物流为主的交通运输产业,努力提升煤炭协同率和电煤自供率。
加强产融结合,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加快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培育,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
”可以看出,在华能集团的转型战略中,最终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产业体系”。
大唐集团的转型战略分成两步走,到2015年成为具有较强发展能力和赢利能力的国内一流能源集团;到2020年成为以发电为主导、产业链完整、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一流能源集团。
大唐集团总经理陈进行在其2011年工作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转型战略:按照“电为基础、多元经营,七大板块、协调发展”的方针,着力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实现发展战略第三阶段第一步目标———成为国内一流综合能源集团。
可以看出,大唐集团的转型重点在“七大板块”,即电力、煤炭、煤化工、金融、科技、物流、国际业务。
华电集团的转型战略为“坚持电为主体、煤为基础、产业协同,坚持优化结构、建并结合、内外拓展,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以电为主的国内一流能源集团。
”华电集团总经理云公民在2011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十二五”战略转型思路———进一步打造以发电为主体、煤炭为基础,金融、工程技术四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规模效益兼备、煤电路港运配套的能源产业体系。
国电集团的转型思路确定为“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作为战略方向,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战略保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综合实力和清洁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电力集团。
”其转型产业确定为煤炭、科技环保、金融、物资物流、煤化工、电厂资源综合利用等。
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到2015年集团公司要基本完成战略转型的时间表。
其转型战略核心为建立三大业务板块、六大产业集群和跨区域煤电联营格局,成为结构更合理、各板块更强更优、协同效益更显著、资源配置更高效的综合能源集团。
中电投最具特点的三大业务板块即电、煤、铝,产业集群即蒙东、贵州、宁东、黄河、新疆、黑龙江六大产业集群,据悉,2010年蒙东、青海、贵州、宁夏产业集群利润总额占其全部盈利单位利润总额的74%。
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企业实际不同,发电央企转型战略又各具特点,华能致力于打造产业体系,大唐确定了“七大板块”,华电强调煤电路港运配套,国电以新能源为引领,中电投则强调建设产业集群。
2煤电路港运一体化煤炭开发渐成规模全产业链破解电煤难题通过计算发电央企的煤炭发展目标,可以得出,到“十二五”期末,仅五大发电央企的煤炭产能便将超过4亿吨,如果国家在“十二五”期末能成功控制在40亿吨煤炭产能的话,那么发电央企煤炭产能便将占全国煤炭产能的10%以上,成为除神华、中煤等传统煤炭央企之外的第二批煤企大军,个别企业甚至可以与上述两家企业争锋。
在近几年来煤价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将转型的重点首先放在煤炭开发上,并着力于打造煤电路港运一体化全产业链,这可以视为破解电煤困局、为发电主业保驾护航的自觉选择。
经过几年来在煤炭领域的打拼,五大发电央企煤炭产能初具规模,企业电煤自给率不断提高,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煤价、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作用。
在发电央企中,煤炭产能最大的是中电投。
数据显示,2010年,中电投新增煤炭产能2260万吨/年,煤炭产能达7275万吨/年,煤炭产能居涉煤央企第三位,全年完成煤炭产量5410万吨;集团整体电煤自给率达到30%。
排名第二的华能2010年新增煤炭产能1545万吨/年,煤炭产能达到6412万吨/年,同比增长34.4%,全年完成煤炭产量4886万吨,同比增长10.8%;煤炭协同率达到54%,自供率达到9.4%。
国电集团目前控股煤炭资源140亿吨,同比增加8亿吨;控股煤炭产量4700万吨,同比增长34%,原煤产量相当于所属火电企业用煤量的四分之一,煤炭收益成为该集团重要利润增长点。
2009年煤炭资源开发刚刚列入大唐集团主业,2010年大唐集团全年煤炭产量达1135万吨。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控股煤炭产能达1315万吨/年,控股煤炭产量931万吨。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大集团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十二五”煤炭发展目标。
其中华能集团提出,到2015年,集团可控煤炭产能突破1亿吨/年,电煤自供率提高到25%以上;大唐集团计划到2015年,集团煤炭产能达到8200万吨~1亿吨,电煤自供率超过15%;华电集团规划到2015年控股煤炭产量7000万吨;国电集团虽然没有提出“十二五”目标,但按照其目前4700万的产能,本刊记者预计到2015年,其煤炭产能也将超过7000万吨;中电投集团提出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期形成煤炭产能1亿吨,电煤自给能力达到40%。
通过计算五大发电央企的煤炭发展目标,可以得出到“十二五”期末,仅五大发电央企的煤炭产能便将超过4亿吨,如果国家在“十二五”期末能成功控制在40亿吨煤炭产能的话,那么五大发电央企煤炭产能便将占全国煤炭产能的10%以上,成为除神华、中煤等传统煤炭央企之外的第二批煤企大军,个别企业甚至可以与上述两家企业争锋。
不仅仅是开发煤炭资源,建设不受外部制约的煤炭运输通道、打造煤电路港运一体化全产业链也成为电力央企的共同选择。
华能集团计划在2011年加快推进西平、天平、蒙冀等合作铁路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煤炭自供能力;优化港口布局,推动曹妃甸煤炭专用码头前期工作,加快海门等中转码头建设。
大唐集团以股权换资源等方式,大力发展生产、中转、运输项目,实现完善的电煤跨区配送体系,提高燃料供应保障能力。
华电集团要求在今年抓好铁路、码头、航运等配套产业建设,形成物流顺畅的运销体系。
国电集团煤炭运输体系主要在海运。
截至2010年底已拥有海运船舶22艘,港口码头中转储配基地5个,海运能力3200万吨;配套铁路项目也稳步推进,林白铁路正式开工。
其2011年的目标是加快建立煤炭储配运输服务体系,海运船队运输能力达到3900万吨。
中电投集团则要求2011年加快锦赤铁路、锦州港、滨海港煤码头等关系跨区域煤电联营项目进程。
其已经建成的赤大白铁路年运量达573万吨。
3新能源引领战略转型均提出要加快核电开发由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客观需要,五大发电央企纷纷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战略转型的引领性产业。
在加快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同时,五大发电央企都毫不例外地提出要加快核电开发步伐。
在这一波转型浪潮中,新能源成为发电央企外拓内延的引领性产业。
朱永在其2011年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可以视为发电央企负责人几年来从战略高度对转型方向的思想深化和思路明晰:“‘十一五’特别是近三年来的实践,形成了具有国电特色的宝贵经验,第一便是深化了对电力企业发展规律和能源变革趋势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以大力发展新能源为引领,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保障,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战略体系。
”这种思想深化体现在,发电央企不但对各具体新能源产业给予充分的、实质性支持,而且在企业构架、资产整合上纷纷组建高级别、強实力的专业化平台———相继成立新能源股份公司,并将原有分散的新能源资产打包充实到其中,并积极推动新能源公司的上市进程,谋求进一步做强做大。
具体到不同的企业,华能集团通过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新兴能源产业,截至2010年底,华能风电装机容量接近500万千瓦,通辽、阜新等基地型、效益型风电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