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
- 格式:ppt
- 大小:11.41 MB
- 文档页数:111
第6章数据库设计一、客观题1.如何构造出一个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是()主要解决的问题。
A. 物理结构设计B.数据字典C.逻辑结构设计D.关系数据库查询2.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
A. 数据模型B.概念模型C.层次模型D.关系模型3.数据库设计中,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即确定关系、索引、聚簇、日志、备份等数据的存储安排和存储结构,这是数据库设计的()。
A. 需求分析阶段B. 逻辑设计阶段C. 概念设计阶段D. 物理设计阶段4.数据库物理设计完成后,进入数据库实施阶段,下述工作中,()一般不属于实施阶段的工作。
A.建立库结构B.系统调试C.加载数据D.扩充功能5.数据库设计可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设计内容,“为哪些关系,在哪些属性上建什么样的索引”这一设计内容应该属于()设计阶段。
A.概念设计B.逻辑设计C.物理设计D.全局设计6.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阶段的任务。
A.逻辑设计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C.物理设计阶段D.需求分析阶段7.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对关系进行规范化处理,使关系达到一定的范式,例如达到3NF,这是()阶段的任务。
A.需求分析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C.物理设计阶段D.逻辑设计阶段8.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最著名的模型是()。
A.层次模型B.关系模型C.网状模型D.实体-关系模型9.对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采用同样的数据结构表达的数据模型为()。
A.网状模型B.关系模型C.层次模型D.非关系模型10.在概念模型中的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
A.实体B.元组C.属性D.节点11.区分不同实体的依据是()。
A.名称B.属性C.对象D.概念12.公司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从职员到部门的联系类形是()。
A.多对多B.一对一C.一对多13.关系数据库中,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关系与关系之间的()。
第6章管理数据库在创建完成数据库之后,就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操作,主要包括查看、修改和删除。
查看是指可以浏览数据库的各种属性和状态;修改是指可以修改数据库的名称、大小、自动增长等;删除数据库是对不需要的数据库进行删除,以释放多余的磁盘空间。
6.1 查看数据库信息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系统中,查看数据库信息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可以使用目录视图、函数和存储过程等查看有关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下面分别来介绍这几种查看数据库信息的基本方式。
1.使用目录视图常见的查看数据库基本信息的操作有:●使用sys.databases数据库和文件目录视图查看有关数据库的基本信息●使用sys.database_files查看有关数据库文件的信息●使用sys.filegroups查看有关数据库组的信息●使用sys.maste_files查看数据库文件的基本信息和状态信息2.使用函数可以使用DATABASEPROPERTYEX函数来查看指定数据库中的指定选项的信息,该函数一次只能返回一个选项的设置。
例如,要查看【图书管理系统(BookDateBase)】数据代码的执行结果如图6-1所示:图6-1查看数据库选项设置3.使用存储过程使用sp_spaceused存储过程可以显示数据库使用和保留的空间。
下面来查看【图书管理系统(BookDateBase)】数据库的空间大小和已经使用的空间等信息。
如图6-2所示。
图6-2使用sp_spaceused存储过程可以查看所有数据库的基本信息,仍然来查看【图书管理系统(BookDateBase)】数据库的信息,如图6-3所示。
图6-3使用sp_helpdb存储过程除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外,还可以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来查看数据库信息。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右击要查看信息的数据库,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数据库属性】对话框中就可以查看到数据库的常规信息、文件信息、文件组信息、选项信息等,如图6-4所示。
数据库第6章数据库设计客观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数据库设计中,用 ER 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属于数据库设计的()。
A 需求分析阶段B 概念设计阶段C 逻辑设计阶段D 物理设计阶段答案:B解释:概念设计阶段通常使用 ER 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主要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关系进行抽象和建模,不考虑具体的计算机实现。
2、数据库物理设计完成后,进入数据库实施阶段,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施阶段的工作是()。
A 建立库结构B 扩充功能C 加载数据D 系统调试解释:扩充功能一般不属于数据库实施阶段的工作,实施阶段主要是按照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的实际结构、加载数据并进行调试。
3、在数据库设计中,将 ER 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A 需求分析阶段B 概念设计阶段C 逻辑设计阶段D 物理设计阶段答案:C解释: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概念模型(如 ER 图)转换为具体的关系数据模型。
4、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
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其每一属性都是()。
A 互不相关的B 不可分解的C 长度可变的D 互相关联的解释:规范化理论要求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每一属性都是不可分解的,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
5、从 ER 模型关系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 M:N 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关键字是()。
A M 端实体的关键字B N 端实体的关键字C M 端实体关键字与 N 端实体关键字组合D 重新选取其他属性答案:C解释:在 M:N 的联系中,转换后的关系模式关键字应为两端实体关键字的组合,这样才能唯一标识一个联系。
6、设有关系模式 R(A,B,C,D),其函数依赖集 F ={A→B,B→C,C→D,D→A},则 R 的候选关键字为()。
A ABB BCC CDD 不存在答案:D解释:由于该函数依赖集中存在循环依赖,所以不存在候选关键字。
7、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问题而引入的。
第一章绪论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答:数据库系统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阶段,这样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研制和维护,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相容性,提高了决策的可靠性。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答:1)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在文件系统中,相互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管其记录内部已有了某些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
2)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粒度不能细到数据项。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存取数据的方式也很灵活,可以存取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项、一组数据项一个记录或或一组记录。
3)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文件的逻辑结构对该应用程序来说是优化的,因此要想对现有的数据再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会很困难,系统不容易扩充。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答: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7.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13页)、数据模型的作用、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答:数据模型(Data Model)也是一种模型,它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作用: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