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近代史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0
安重根纪念馆开馆韩国民众、政府点“赞”作者:暂无来源:《黑龙江画报》 2014年第2期文辛华图赵刚1月19日下午,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火车站的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
一个多世纪前,朝鲜半岛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安重根在此击毙日本枢密院议长、首任“韩国统监”伊藤博文。
我国人民对安重根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影片中了解了他的事迹。
安重根1897 年出生于今朝鲜黄海南道海州地区。
1894 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加快侵略、吞并朝鲜半岛的步伐。
安重根先是通过办学开展爱国文化启蒙运动,后又弃笔从戎,到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身反日义兵运动。
日本自19世纪中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后,逐渐形成了吞并朝鲜半岛,侵占中国东北、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曾四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是首脑人物之一。
1909 年10月26日,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后在现场被捕,并于次年3 月在旅顺监狱被日本占领当局秘密处死。
于19 日凌晨赶到哈尔滨的韩国《东亚日报》驻华记者高其呈说,在微博上看到安重根纪念馆要开馆的消息,虽未受到官方邀请,“也必须到场”。
他表示,在纪念馆隔着玻璃还能看到当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事发地,非常有意义,要把中国为安重根设纪念馆的消息告诉国内。
韩联社19 日下午报道,韩国外交部官员当天表示,韩国政府对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在中国哈尔滨落成表示欢迎并给予高度评价。
韩联社的消息说,去年6月朴槿惠总统访华时,提及独立运动家安重根义士,称赞安重根是韩中两国人民共同敬仰的历史人物,希望能在哈尔滨市竖立安重根纪念碑,得到了中方的积极响应,并建立了更高规格的纪念馆,这体现了韩中两国在涉日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共识。
“他是我们民族很厉害的人,我们很尊敬他,”带着12 岁儿子来参观的韩亚航空哈尔滨代表处总经理郑喜善竖起大拇指说,“以前也来看过事发地,现在看到纪念馆和被标识出来的现场心里很高兴,很感谢中国。
近代朝鲜的经济制度篇一:朝鲜的近代史十朝鲜的近代史十朝鲜的近代史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朝鲜沦为殖民地民族受难的历史另一方面是朝鲜人民为捍卫国家的独立和民族主权而积极斗争的历史。
1866年8月美国派遣武装海盗船“舍门”号侵入大同江。
这一事件宣告朝鲜近代史开始。
海盗们乱打枪炮杀害居民闯进江边的村庄干尽了强盗行径。
他们甚至提出无理要求说要想叫他们回去就要拿出1000石大米和大量黄金。
这个要求被遭到拒绝后他们扣留了前去谈判的朝鲜官吏干出了种种暴行。
平壤军民为此大为愤慨在金日成同志的曾祖父金膺禹先生的带领下把美国侵略船“舍门”号烧毁了。
三.一人民起义给人们留下了血的教训:没有卓越领袖的领导就不能把斗争引向胜利。
自从金日成同志的父亲、不屈不挠的革命战士金亨稷先生来领导朝鲜人民的反日民族解放运动这一运动才开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
金亨稷先生于主体6年(1917)3月23日在平壤组织了朝鲜国民会。
当时朝鲜国民会是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真正的反日地下革命组织。
朝鲜国民会成员用金亨稷先生的“志远”的崇高意志和先进思想教育无产大众并把他们团结在反日旗帜之下。
朝鲜国民会扩大和加强起来人民的反日斗争越发高涨为此帝国主义深感恐惧和不安。
1917年秋由于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金亨稷先生同100多名会员一道被敌人逮捕。
他在狱中深入分析了我国以往反日运动的经验教训。
在此期间他更加坚信:只有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之才是真正能够争取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的道。
1918年秋金亨稷先生抱着进一步开展反日斗争的信念出狱后很快把战略基地转移到北部国境地区。
当时他离开故乡万景台时留下了抒发他那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的一首诗。
朋友啊你知道么!那南山的郁郁青松淹没在霜雪之中历尽世间重重苦难它重逢阳春必将苏生!后来金亨稷先生领导了使我国反日民族解放运动从民族主义运动转向共产主义运动的工作。
朝鲜国民会为我国反日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带来了转机。
近代史上的朝鲜半岛政治和文化演变历程研究朝鲜半岛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其政治和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三国到近现代的统一朝鲜,朝鲜半岛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殖民主义的侵略,朝鲜半岛的政治和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殖民时期、解放时期和分裂时期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史上的朝鲜半岛政治和文化演变历程。
殖民时期19世纪末,朝鲜成为东亚地区的焦点,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势力纷争不断。
189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战争,随后切断中国与朝鲜的联系,最终于1910年吞并了朝鲜,成为朝鲜的殖民统治者。
在殖民时期,日本不仅剥夺了朝鲜人的政治权力,还对朝鲜文化进行了强制的日本化教育。
日本强制在朝鲜开设日本式学校,禁止朝鲜语和朝鲜文化的传承,改用日本语和日本文化教育朝鲜同胞,以此割断朝鲜半岛民众与朝鲜文化的联系。
解放时期1945年,日本二战投降,朝鲜半岛分为南北两个势力范围。
朝鲜半岛处于解放的关键时期,由于朝鲜半岛在整个二战期间遭受了巨大的摧残和压迫,民众非常期待结束日本殖民统治后的新生活。
但由于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朝鲜分裂成南北两个政权。
在解放时期,朝鲜半岛政治的发展速度极快,南北两个朝鲜政权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广泛宣传左右意见,这使得朝鲜半岛的政治形势开始纷乱起来。
分裂时期自195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朝鲜半岛由于意识形态的分化和政治对立的加剧,发展出两种不同的社会模式,有了严重的分裂倾向。
尤其是在1950年代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南北朝鲜爆发激烈冲突,南北朝鲜在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区别也变得日益明显。
在韩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迅速,国家逐渐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在朝鲜,国家试图建立一种以理论为导向的社会模式,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中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策。
这一时期,朝鲜半岛政治的发展与文化的演化出现了重大差异。
南朝鲜政府努力倡导人权和自由民主,提倡西方文化与现代化,开放经济,促进文化艺术的宣传。
抗美援朝战争是如何打响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中国人民利益而发动的一场正义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之一。
一、背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随后朝鲜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源于朝鲜半岛长期分裂,南北朝鲜政权的间接对抗。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攻入南朝鲜,打响了朝鲜战争。
美国等西方国家迅速介入,将朝鲜战争扩大为中美两国的战争。
二、中国出兵中国对这场战争中立持观望态度,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却发表声明,表示不排除将军队出现在台湾、朝鲜及中国东北地区。
此时,中国认为必须作出反击,以打破美国的侵略。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援助,中国政府认为出兵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于是决定参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总部成立,中国向朝鲜派出了数十万部队支援朝方抵抗美国。
由于朝鲜军队已经被美国击退,而志愿军的加入使朝鲜获得了更强大的后勤和人力资源,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战争爆发1950年11月25日,朝鲜军队在韩国的东北部加封江附近发动了总攻击。
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下令进攻中国边境地区,随后中国志愿军出现在朝鲜的战场上,展开了几十天的殊死搏斗。
中国志愿军起初遭到了美军的打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军队逐渐找到了突围之路,开始对美军实行有效的反击。
四、战争进程战争于1950年11月25日爆发,历时两年有余,共有七十多万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牺牲,成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事业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
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局势不利,之后中国军队通过改变战略,改进武器,还击美军,反攻成为主流。
1951年,中国军队发起的大规模反攻战取得胜利,初步扭转了战局。
1952年,双方在朝鲜半岛上互有胜负,但不论如何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1953年,双方于板门店谈判,达成停战协议,确定三八线为停战线,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
五、战争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崭新精神的集中表现。
[键入文字]
朝鲜美女皇后遭日军玩弄虐待竟惨被活活烧死!
导读:日本军人强行深入皇后所在的房间里,在皇后的胸上狠狠地踩了几脚,然后刺了她好几刀,再玩弄她的阴部,并在她还末断气前,将她的身体浸在油中,点火烧她至死。
明成皇后被害始末:
明成皇后是朝鲜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本名闵兹映,通称闵妃,是朝鲜京畿道骊州郡人。
她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骊兴闵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19 世纪末朝鲜的实际统治者。
1895 年10 月8 日,闵妃在“乙未事变”中被日本人暗杀于景福宫玉壶楼。
由于闵妃早期主张开放、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故深受后世韩国人民的尊崇。
1897 年,高宗李熙改国号称“大韩帝国”,追谥闵妃为“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明成皇后”,故现今韩国史学家多称她为“明成皇后”。
她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以她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是屡见不鲜,特别是她的死很有争议。
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明成皇后是个什么样子。
明成皇后生前并不是“皇后”,而是大清帝国属国——朝鲜国的王妃,其最高头衔也
是1895 年1 月所封的“王后”(当时高宗的称号晋升为“大君主”,王妃也随之升为“王后”),因此历史上通称为“闵妃”。
闵妃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之王妃,纯宗李坧之母,本名闵兹映。
1851 年(哲宗二年)阴历九月二十五日生于朝鲜京畿道骊州郡近东面的蟾乐里,是骊城府院君闵致禄的女儿。
1866 年(高宗三年)被册封为王妃,史称闵妃,行嘉礼于汉城的云岘宫(兴宣大院君之府第)。
高宗12 岁即位,其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一味采取闭关锁国路线。
而后闵妃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明成皇后的陵墓——洪陵
1。
大韩帝国开国皇帝李熙简介李熙(1852年—1919年),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大韩帝国开国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
初名载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后改名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韩帝国开国皇帝李熙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熙的简介朝鲜高宗李熙是朝鲜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也是大韩的开国皇帝,其在位时间56年,但是继位之后朝鲜的最高权利掌握在其父亲手中,后来权利转移到了他的王后闵氏手中,闵氏去世之后其才成为最高权利的拥有者。
朝鲜高宗李熙简介可以让人看到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中的朝鲜君主。
朝鲜高宗李熙生于1852年,由于朝鲜哲宗膝下无子,所以李熙被过继给了哲宗,1863年继位成为了朝鲜的君主,但是这个时候的李熙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真正的权利掌握在李熙的父亲兴宣大院君的手中。
后来朝鲜高宗李熙宣布亲政,但是亲政之后实权又转移到了他的王后闵氏的手中,正是因为朝鲜高宗李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所以历史上一般认为李熙是一位无能的君主。
1866年的“丙寅洋扰”和1871年的“辛未洋扰”,朝鲜王朝遭到了法国和美国等国的侵略,那个时候日本、俄罗斯等国也对朝鲜王朝虎视眈眈。
1894年朝鲜全国爆发了东学农民运动。
1895年,明城皇后闵氏被日军残忍杀害。
之后朝鲜高宗李熙才走上了独自掌握政权的道路,这一年朝鲜高宗已经是44岁的一个成熟男人。
朝鲜高宗李熙自己掌握政权之后为了朝鲜的强大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明城皇后被杀之后,李熙曾经到俄罗斯避难,过了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1897年,李熙回到了朝鲜举行了皇帝即位仪式,并且将朝鲜国改为大韩帝国。
1904年,朝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乙巳条约,日本强夺了韩国的外交权。
1907年,大韩帝国派出了代表参加万国和平会议,但是三位特使连会议的大门都没能进去,日本这个时候又逼迫李熙退位,1919年1月21日的凌晨,朝鲜高宗李熙突然死去,因为李熙去世的太过于突然,使得很多人认为是日本人毒杀了李熙,这种猜测最终引起了后来的“三一运动”。
历史史前时期考古研究发现,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
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
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
传说公元前2333年(相当于中国尧帝时)天帝庶子桓雄下凡现在的朝鲜半岛,其子檀君建立朝鲜国,定都平壤,史称“檀君朝鲜”。
“檀君朝鲜”虽然被当今韩国的教科书认为是其最早的国家,并称之为“古朝鲜”。
但并未得到史料和考古证实。
事实上,檀君神话最早是在13世纪的《三国遗事》中出现,近现代才逐渐被认为是韩国起源,并不能看作是信史。
辰国大约公元前3—2世纪存在的辰国被认为是三韩(辰韩,马韩,弁韩)的前身,可能是朝鲜民族最早建立的国家。
其都城可能在汉江之南。
辰国被认为是像三韩一样的联邦制的国家。
从辰国能与卫满朝鲜抗衡并能派特使到汉朝的角度上看,辰国应存在稳定的中央集权。
三韩中的辰韩沿用了辰国的名字。
马韩曾宣称自己是辰国之王。
箕子朝鲜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
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
在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
史称“箕子朝鲜”。
根据朝鲜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着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形成冲突。
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公元前2世纪才被卫满朝鲜取代。
箕子朝鲜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被认为是韩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卫满朝鲜汉初,燕王卢绾叛汉后逃至匈奴,其部将燕国将军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
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
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满朝鲜。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兵消灭了卫满朝鲜,并设立了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玄菟郡,史称“汉四郡”。
汉四郡和三韩这一时期(公元前108年—313年)铁器被广泛生产和运用,使得更加坚硬和锐利的武器与农业工具成为现实,加快了政治上的统一和权力与财富的集中。
朝韩问题的历史根源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北隔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北一隅与俄罗斯接壤,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为中国大陆的左翼,中日之间的跳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朝鲜半岛是朝鲜族世代的居住地,历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
一、朝鲜的古代史及近代史朝鲜历史上先后经历政权更迭,但几乎一直中国中原政权维持藩属关系。
到近代,朝鲜的宗主国中国清朝已经落后于时代,西方列强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国力的飞跃。
19世纪,急于获得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的资本主义列强开始觊觎朝鲜。
朝鲜的近邻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力迅速膨胀,正交叉进行工业革命,因此扩张欲望强烈。
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朝鲜国门。
1882年《朝美修好条约》的缔结标志着朝鲜国门的全面开放,也意味着朝鲜开始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角逐场所。
朝鲜也被称为“远东的巴尔干”。
19世纪末列强在朝鲜的角逐并不露骨,但时有冲突。
这是因为当时朝鲜的宗主国清朝为了防范列强(特别是日本)对朝鲜的觊觎之心,派袁世凯等人常驻朝鲜,积极经营,因而列强也无从下手。
由于朝鲜半岛的战略要冲地位以及列强争夺朝鲜已初见端倪,清廷中一些人已经提出了朝鲜由中、美、英、俄共管的意见,朝鲜内部也逐渐兴起一种中立化的论调,希望朝鲜成为像瑞士联邦一样的永久中立国。
但因为周边大国的利益考虑和冲突,这些想法都没能实现。
1894年,蓄意侵略朝鲜的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次年战败的清朝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日本成功排挤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在俄国的支持下自称皇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半岛的角逐日渐白热化,终于引发1904年日俄战争。
结果俄国战败,日本又排除了俄国的势力,彻底控制朝鲜半岛。
1910年8月日本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并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
朝鲜历史上的明成皇后介绍明成皇后朝鲜语:명성황후,朝鲜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本名闵兹映민자영,一说闵紫英或闵贞镐,通称闵妃,是朝鲜京畿道骊州郡人。
她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骊兴闵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19世纪末朝鲜的实际统治者。
1895年10月8日,闵妃在“乙未事变”中被日本人暗杀于景福宫。
由于闵妃早期主张开放、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故深受后世韩国人民的尊崇。
1897年,高宗李熙改国号称“大韩帝国”,追谥闵妃为“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明成皇后”,故现今韩国史学家多称她为“明成皇后”。
明成皇后生前并不是“皇后”,而是大清帝国属国——朝鲜国的王妃藩属国君主的正妻只能称“妃”,其最高头衔也是1895年1月所封的“王后”当时高宗的称号晋升为“大君主”,王妃也随之升为“王后”,因此历史上通称为“闵妃”。
闵妃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之王妃,纯宗李坧之母,本名闵兹映一说闵紫英或闵贞镐,本贯骊兴闵氏。
1851年哲宗二年阴历九月二十五日生于朝鲜京畿道骊州郡近东面蟾乐里,是佥正闵致禄的女儿。
1866年高宗三年被册封为王妃,史称闵妃,行嘉礼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的云岘宫兴宣大院君之府第。
当时朝鲜高宗的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一味采取闭关锁国路线。
而后闵妃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本势力,在朝野扶植亲信,推举亲族出任要职,排斥大院君势力。
闵妃与大院君两派互斗不断,导致党争激烈,政权更迭频繁。
闵妃在与大院君争权的过程之中与亲日的开化派势力渐行渐远,偏向亲华,多次利用清朝势力扫除政敌以求掌权。
至甲午战争韩国称:清日战争日本战胜中国之后,遭亲日开化派夺权而失势的闵妃欲转与俄罗斯合作对抗日本,因而引发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按干支纪年为乙未年10月8日的“乙未事变”,日本公使三浦梧楼策划日本浪人及乱军入侵景福宫,于乾清宫弑杀闵妃,焚毁其遗体,并胁迫高宗废她为庶人,直至两年后1897年,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自称皇帝,才将闵妃复位并追谥为“明成皇后”,厚葬于南杨州市金谷洞的洪陵。
国内外对韩国近代史的研究
韩国近代史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关注。
近代韩国的历史主要涵盖了从19世纪末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到韩战结束后的重建和现代化进程。
在国内,韩国学者对于近代史的研究非常深入。
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韩国近代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
特别是对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研究,韩国学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揭示了殖民统治对韩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国际上,韩国近代史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很多外国学者致力于研究韩国的现代化进程、韩战以及朝鲜半岛的分裂等问题。
他们在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等领域展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解释韩国近代史的相关事件和发展趋势。
一些跨国团队还在韩国近代史研究方面展开合作,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来探讨该领域的问题。
总体而言,国内外对于韩国近代史的研究表明其重要性和复杂性。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韩国近代史对于当代韩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影响。